浦城縣

浦城縣

浦城縣為福建省南平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福建省最北端、閩浙贛三省交界處,北緯27°32’─28°19’,東經118°11’─118°50’。面積3374.7平方千米。轄10鎮、8鄉。2003年末,人口40.22萬,其中非農業人口7.16萬人。除石陂通行閩北方言浦城話外,其餘通行吳方言。縣人民政府駐南浦街道。全縣轄2個街道、9個鎮、8個鄉:南浦街道、河濱街道、富嶺鎮、石陂鎮、臨江鎮、仙陽鎮、水北街鎮、永興鎮、忠信鎮、蓮塘鎮、九牧鎮、萬安鄉、古樓鄉、山下鄉、楓溪鄉、濠村鄉、管厝鄉、盤亭鄉、官路鄉。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浦城縣浦城縣

新石器時代,先民在南浦溪主支流兩岸聚居。西漢時,浦城為閩越活動中心。浦城建城早於置縣,因西漢中期東越王餘善築城臨浦得名。東漢建安初年(約在196~200年間)置縣,稱漢興,是福建省最早置縣的五縣之一。三國稱吳興,唐稱唐興,武周稱武寧,武則天去位後復稱唐興。唐天寶元年(742),以東越王餘善曾在此臨溪築城,定名浦城縣,簡稱“浦”,別稱“南浦”、“柘浦”。為當時福建省三個“緊”縣之一。民國23年8月至民國27年6月(1934年8月至1938年6月),為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地。

置縣前浦城之地,夏、商屬揚州,周屬七閩地,戰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屬楚,秦屬閩中郡。漢高祖五年(前202)屬閩越國。漢建元六年(前135)封餘善為東越王,都冶一說在浦城。漢元封元年(前110)漢武帝滅閩越,“徙其民於江、淮間,虛其地。”“後裔遁逃山谷者頗出”,漢始元二年(前85)立冶縣,東漢建武初改東侯官,浦城地均屬之。

浦城置縣為東漢建安初,分東侯官地立。時以國為號,名漢興縣,屬會稽南部都尉。據該屆修志考,置縣時間為建安元年(196)後、建安五年前。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改漢興為吳興。是年,廢會稽南部都尉,置建安郡,吳興屬之。晉太康三年(282),屬晉安郡,元康元年(291),改屬江州,梁普通六年(525),屬東揚州。陳永定(557~559年)初,屬閩州,後屬豐州。隋開皇九年(589),吳興省入建安縣。唐武德四年(621),復置縣,改名為唐興,屬建州(治所在今建甌),後省入建安。唐載初元年(689),復置縣,仍名唐興。武則天登極後,天授二年(691),改名為武寧縣。唐神龍元年(705),唐中宗李顯登極,復為唐興。天寶元年(742)八月,定名浦城,屬建安郡(是年改建州為建安郡)。唐乾元元年(758),復改郡為州,仍屬之。

五代,後晉天福八年(943),王延政在建州立國,號殷。南唐保大四年(946),建州改為永安軍,尋改忠義軍。浦城屬之。

宋開寶八年(975),復改建州。端拱元年(988),改建州為建寧軍。紹興三十二年(1162),建寧軍升為建寧府,浦城屬之。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建寧府改為建寧路,浦城屬之。明洪武(1368~1398年)初,建寧路改建寧府,浦城屬之。清均屬建寧府。

民國元年(1912)仍屬建寧府,建寧府尋改建甌府,浦城屬之。民國2年,建甌府改建安道,浦城屬之。民國17年,廢除道制,直屬福建省。民國22年11月至次年1月,在福州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浦城屬延建省。民國23年8月17日,全省設10個行政督察區,福建省第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設於浦城,轄建甌、建陽、崇安、浦城、松溪、政和6縣。民國24年10月1日,全省10個區劃為7個區,第十區改為第三區,仍駐浦城,轄浦城、建甌、建陽、崇安、松溪、政和、壽寧、邵武8個縣。民國27年6月,公署遷建陽,浦城屬之,直至解放前夕。民國16年9月,中國共產黨在浦城境內開展革命活動。民國20~24年在四境先後建立建(陽)浦、浦城、廣(豐)浦、浦西、龍(泉)浦5個縣級蘇維埃政權,實行紅色割據。

1949年9月10日,全省劃分為8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以下簡稱專區)。浦城屬第一專區。1950年3月14日,第一專區更名為建甌專區。1950年9月2日,專區遷往建陽,更名為建陽專區,浦城屬之。1956年6月9日,建陽專區與南平專區合併,稱南平專區,浦城屬之。1968年5月,專區改稱地區,浦城屬之。1970年2月,地區機關遷駐建陽,1970年6月18日改稱建陽地區至1988年12月,浦城屬之。

2000年,浦城縣轄10個鎮、8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21272人,其中:南浦鎮54929富嶺鎮24772石跋鎮26628臨江鎮14634仙陽鎮26668水北街鎮16613永興鎮17281忠信鎮21178蓮塘鎮25475九牧鎮10176萬安鄉9928古樓鄉9653山下鄉8249楓溪鄉5075濠村鄉6597管厝鄉13656盤亭鄉11261官路鄉8896人、水南虛擬鄉9603人

2003年,浦城縣轄10個鎮、8個鄉:南浦鎮、富嶺鎮、石陂鎮、臨江鎮、仙陽鎮、水北街鎮、永興鎮、忠信鎮、蓮塘鎮、九牧鎮、萬安鄉、古樓鄉、山下鄉、楓溪鄉、濠村鄉、管厝鄉、盤亭鄉、官路鄉。

2005年10月1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撤銷浦城縣南浦鎮和“水南鄉”建制及析出蓮塘鎮部分區域整合設立南浦、河濱街道辦事處的批覆》(閩政文[2005]476號):(1)同意撤銷浦城縣南浦鎮、“水南鄉”建制,析出蓮塘鎮部分區域,整合設立南浦、河濱街道辦事處。(2)南浦街道辦事處轄仙樓、光明、幸福、夢筆、興業5個社區居委會和解放、躍進、民主、和平、里塘5個村委會。南浦街道辦事處駐千里馬路。(3)河濱街道辦事處轄愛民、勝利、建設、水南、蓮花5個社區居委會和北山排、寶山、李梅3個村委會。河濱街道辦事處駐水南路96號。

行政區劃

縣人民政府駐南浦街道。全縣轄2個街道、9個鎮、8個鄉:南浦街道、河濱街道、富嶺鎮、石陂鎮、臨江鎮、仙陽鎮、水北街鎮、永興鎮、忠信鎮、蓮塘鎮九牧鎮、萬安鄉、古樓鄉、山下鄉、楓溪鄉、濠村鄉、管厝鄉、盤亭鄉、官路鄉。

南浦街道

2005年設立。轄仙樓、光明、幸福、夢筆、興業5個社區居委會和解放、躍進、民主、和平、里塘5個村委會。辦事處駐千里馬路。

河濱街道

2005年設立。轄愛民、勝利、建設、水南、蓮花5個社區居委會和北山排、寶山、李梅3個村委會。辦事處駐水南路96號。

富嶺鎮代碼350722101

轄28個村委會:~01_上橋村、~202_圳邊村、~203_前洋村、~204_高坊村、~205_雙同村、~206_大水口村、~207_山路村、~208_里源村、~209_長灘村、~210_富官村、~211_靖坑村、~12_蓮塘坂村、~213_雙坑村、~214_員盤村、~215_店亭村、~216_余塘村、~217_雙田村、~218_富嶺村、~219_東元村、~220_小密村、~221_瑞安村、~222_殿下村、~223_大莊村、~224_合際村、~225_馬家莊村、~226_岩下村、~227_浮流村、~228_澤潭村。

石陂鎮代碼350722102

轄23個村委會:~201_石陂村、~202_申明村、~203_黃墩村、~204_段尾村、~205_龍根村、~2206_赤嶺村、~207_布墩村、~208_後塘村、~209_徐墩村、~210_北林村、~211_碓下村、~212_案山下村、~213_梅坑村、~214_舊館村、~215_歧山前村、~216_葛墩村、~217_南岸村、~218_小串村、~219_渡頭村、~220_梨嶺村、~221_象口村、~222_佘墩村、~223_村溪村。

臨江鎮代碼350722103

轄16個村委會:~201_水東村、~202_水西村、~203_新街村、~204_石壁村、~205_上際村、~206_七墩村、~207_山後村、~208_余元村、~209_寨下村、~210_井欄村、~211_源尾村、~212_鐵爐村、~213_錦城村、~214_樟山村、~215_高坑村、~216_瓦鋪村

仙陽鎮代碼350722104

轄23個村委會:~201_仙陽村、~202_仙南村、~203_管九村、~204_下洋村、~205_坑沿村、~206_太平村、~207_樟溪村、~208_殿基村、~209_三源村、~210_巽源村、~211_練村村、~212_漁梁村、~213_小碧村、~214_早田村、~215_巽嶺村、~216_陽墩村、~217_甫下村、~218_柏山村、~219_百丈村、~220_永建村、~221_高洋村、~222_上洋村、~223_山際村。

水北街鎮代碼350722105

轄24個村委會:~201_雙墩村、~202_黃碧村、~203_上坊村、~204_中坊村、~205_下坊村、~206_裴墩村、~207_陳源村、~208_茅洲村、~209_新橋村、~210_羅源村、~211_洙溪村、~212_岩鼻村、~213_東路村、~214_際嶺村、~215_水北村、~216_蓬尾村、~217_上山橋村、~218_翁村村、~219_橋亭村、~220_石埠村、~221_水尾村、~222_曹村村、~223_朱墩村、~224_浮橋村。

永興鎮代碼350722106

轄20個村委會:~201_前墩村、~202_岩嶺村、~203_銀場村、~204_虹垂村、~205_冠山村、~206_大元村、~207_永平村、~208_爐鋪村、~209_永興村、~210_庵後村、~211_下墩村、~212_竹山村、~213_連源村、~214_珠山村、~215_沿州村、~216_龍下村、~217_後洋村、~218_廉溪村、~219_凹頭村、~220_肖家村。

忠信鎮代碼350722107

轄23個村委會:~201_忠信村、~202_桃園村、~203_外洋村、~204_上同村、~205_排柵村、~206_金樟村、~207_村橋村、~208_源里村、~209_虎頭山村、~210_溪源村、~211_漁滄村、~212_海溪村、~213_際洋村、~214_金鳳村、~215_寺前村、~216_半源村、~217_游村村、~218_下莊村、~219_雁塘村、~220_高溪村、~221_寨門村、~222_坑尾村、~223_毛洋村。

蓮塘鎮代碼350722108

原轄22個村委會:~201_蓮塘村、~202_呂處塢村、~203_山橋村、~204_馬西村、~205_橫源村、~206_洪山村、~207_溪洲村、~208_官橋村、~209_桐源村、~210_西岩村、~211_余樂村、~212_東山村、~213_前源村、~214_羅墩村、~215_吳東村、~216_九秋村、~217_悅樂村、~218_下沙村、~219_東源村、~220_顏處村、~221_西段村、~222_東門村。2005年析出蓮塘鎮部分區域劃歸城區。

九牧鎮代碼350722109

轄11個村委會:~201_九牧村、~202_蔣坑村、~203_渭潭村、~204_中壟村、~205_中墩村、~206_吳墩村、~207_杉坊村、~208_富源村、~209_黃畢村、~210_洋墩村、~211_黎處村。

萬安鄉代碼350722200

轄10個村委會:~201_富湖村、~202_竹源村、~203_大游村、~204_吳山村、~205_村頭村、~206_後洋村、~207_萬安村、~208_連墩村、~209_浦潭村、~210_王元村。

古樓鄉代碼350722201

轄12個村委會:~201_前排村、~202_上雲村、~203_葉山村、~204_石村村、~205_中潭村、~206_古樓村、~207_里山村、~208_坑口村、~209_大路村、~210_大洋村、~211_洋溪村、~212_崗里村

山下鄉代碼350722202

轄9個村委會:~201_山下村、~202_小溪村、~203_王柏村、~204_源頭村、~205_水門村、~206_鐵場村、~207_鐵坑村、~208_凹後村、~209_青山村。

楓溪鄉代碼350722203

轄7個村委會:~201_楓溪村、~202_黃壇村、~203_福祿村、~204_杜畲村、~205_岱後村、~206_池家村、~207_胡推村。

濠村鄉代碼350722204

轄7個村委會:~201_濠村村、~202_侖下村、~203_溪口村、~204_毛乾村、~205_樟源村、~206_北坑村、~207_後濠村。

管厝鄉代碼350722205

轄19個村委會:~201_高源村、~202_口窯村、~203_官田村、~204_溪南村、~205_水坪村、~206_流源村、~207_岩步村、~208_里林村、~209_上村村、~210_管厝村、~211_登俊村、~212_黨溪村、~213_河源村、~214_葉塢村、~215_榆雙村、~216_慶元村、~217_流村村、~218_楮林村、~219_珠墩村。

盤亭鄉代碼350722206

轄14個村委會:~201_盤江村、~202_下洋坑村、~203_北山村、~204_南山村、~205_柳墩村、~206_廟灣村、~207_深坑村、~208_棠嶺村、~209_肖軍村、~210_均溪村、~211_劉田村、~212_秀里村、~213_上黃處村、~214_東峰村

官路鄉代碼350722207

轄10個村委會:~201_官路村、~202_河村村、~203_李處村、~204_花園村、~205_高門村、~206_東坑村、~207_王村村、~208_毛處村、~209_東洋村、~210_姚宅村

附:原 南浦鎮代碼350722100。轄5個居委會、5個村委會:~001_愛民居委會、~002_光明居委會、~003_勝利居委會、~004_幸福居委會、~005_建設居委會、~201_解放村、~202_躍進村、~203_民主村、~204_和平村、~205_里塘村。

附:原 ★水南鄉代碼350722350。轄5個村委會:~201_水南村、~202_下水南村、~203_北山排村、~204_寶山村、~205_李梅村。

地理概況

地貌

浦城縣地形

浦城地貌的總特徵是多山地,北、東、西三面環山,中、南部低平寬廣,地勢自北往南下降,南浦溪縱貫南北,地表徑流呈樹枝狀,山間盆地串珠狀錯落,堊口地形突出。兩支山脈交匯處及兩支水系分水嶺 從北部仙陽到楓嶺一帶低山丘陵,是武夷山脈和浙江西南部的仙霞嶺相銜接的地帶,又是錢塘江水系與閩江水系的分水嶺和閩江水系與鄱陽湖水系的分水嶺。鄱陽湖水系是長江支流,所以也是長江水系與閩江水系的分水嶺。

階梯狀地形明顯:從縣境中部到東西邊緣,依次分布著河谷盆地、丘陵、低山和中山4種地貌,其高差顯著,層次分明。這種階梯狀地形的形成,除構造原因外,主要受岩性控制。縣境中部花崗石結晶較粗,內部礦物風化力不同,節理、斷裂發育,易風化、侵蝕,成為河谷盆地和丘陵的主要分布區。東西邊緣南園組火山岩系主要為凝灰熔岩,並受不同程度的矽化作用,岩性緻密堅硬,不易風化,多數中山和部分低山發育於其分布區域。建甌群變質岩的二雲石英片岩和梨山組的砂頁岩等,硬度和抗風力介於花崗岩與南園組火山岩系之間,成為組成低山的主要岩性。

串珠狀盆地錯落:縣境屬浦城盆地,峽谷和盆地相間排列,山間盆地串珠狀錯落。為幹流南浦溪串聯的有忠信、仙陽、巽嶺、管厝、南浦、富嶺、蓮塘、臨江、永興、石陂等10個河谷盆地,其面積在4000~6000畝之間。近千畝、數百畝的小盆地則錯落鑲嵌于山地之間,支流在盆地內曲折蜿蜒。

堊口地形突出:在與浙江、江西交界的中山地帶,有較多與山帶成直交或斜交堊口。有的是由斷層陷落而成,有的是古老的河口。這些堊口,古稱“關隘”。是閩贛、閩浙交通要道和軍事要衝,著名的有盤亭西北部的二渡關、木城關等。這些堊口,又是北方冷空氣侵入浦城腹地以至福建的通道。

氣候

浦城縣地處閩、浙、贛三省七縣(市)結合部,被稱為“福建的北大門”,浦城處於海洋性氣候與大陸性氣候分界處,接近大陸性氣候,是典型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區域內氣候四季分明,溫度適中,雨量充沛、熱量資源豐富,乾濕季明顯,雨熱同步;年平均氣溫17.4℃,年雨量1700mm左右,年日照時數1900小時,全年無霜期254天左右。由於季風氣候的不穩定性,加上地形的複雜作用,致使災害性氣候出現頻繁,高溫與熱害、低溫與寒害、旱災、洪災、冰災、風災等時有發生。

春季一般始於每年3月1日,終於每年5月20日,歷時81天。(數值未特指年份及地點的,均為南浦鎮或城關地區1951~1980年的平均值。)降水量占全年的30%左右,日照百分率30%。氣溫呈逐漸上升,但波動大,有45%年份出現倒春寒。一般3月15日以前,處於日平均氣溫低於12℃的低溫過程,18日前後普遍有溫度回升過程,25日前後又處於低溫過程,3月底氣溫又回升,4月2日前後有“清明寒”出現。

夏季一般始於5月21日,終於9月25日,歷時128天。入夏後50天左右是霉雨季節,常有2~3次暴雨過程,常

洪水成災。5~6月雨量達660.6毫米,占年雨量37%。7~8月進入晴熱高溫天氣,年平均有25天最高氣溫大於35℃的高溫天氣出現,極端最高氣溫曾達40.8℃。7~9月雨量358.7毫米,占年雨量20%,且分配極不均勻,主要靠颱風帶雨。有87%年份出現乾旱,36天以上大旱年占23%。

秋季一般始於9月26日,終於11月30日,歷時66天,由炎熱期過度到寒冷期,“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雨量偏少,10~11月雨量僅107.8毫米,占年雨量6%。約10%年份會有“秋雨綿綿”的天氣。

冬季一般始於每年12月1日,終於次年2月28日,歷時90天,氣候乾、冷。約平均年受2次寒潮襲擊,1月平均氣溫6.2℃,極端最低為-8.0℃。1月平均相對濕度為77%,極低值為58%。平均初霜日為每年11月16日,平均終霜日為3月6日。平均年有霜32天,最多達54天,連續霜日最長達26天。平均年有27.5天結冰,連續結冰曾達19天。平均年有雪日7.4天,連續降雪最長達7天,積雪最深曾達28厘米。出現過霧淞和雨淞。

一年之中,浦城氣候有四個明顯的特徵。

雨熱同期 以10℃作為喜溫植物的萌動溫度為準,一年中大於或等於10℃的活動積溫為5443.6℃,持續時間為250天。而同期雨量有1414.6毫米,日照1438.5小時,雨、熱相配。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年雨量1780.2毫米,年平均氣溫17.4℃,日照1893.5小時,春秋略短,夏季最長,四季分明。

立體氣候顯著:浦城地勢相對高低懸殊,形成境內立體氣候較為顯著。

一般每當海拔增高100米,春季回暖期推遲3天,秋季第一次冷空氣的影響日期提前4天,大於或等於10℃的活動積溫減少188.9℃,年雨量增加72.5毫米,無霜期減少3天。以上變化趨勢在山脊的不同側面略有不同。

季風影響顯著:浦城為典型季風區,冬半年盛行偏北風,夏半年盛行偏南風。造成浦城既有嚴寒,也有酷暑,日較差大(1951年2月19日日較差達24.2℃)。季風亦影響各月份雨量分配,一年之中,大部分降水集中上半年,而以4~6月最多,下半年雨量少,常乾旱。

水文

浦城水資源由降水補給。年平均徑流深1041毫米,年平均徑流量為31.213億立方米(豐水年為46.54億立方米、平水年為29.889億立方米、偏枯年為23.10億立方米、枯水年為17.929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量模數為33.9秒公升/平方公里。

降水年內分配不勻,造成月流量和水位的季節變化明顯。多年平均4~6月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58.1%,多年平均4~9月(汛期)占年徑流量的78.2%,多年平均連續最大4個月(4~7月)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69.2%。

據萬安水文站1956~1968年實測資料,浦城多年平均年水面蒸發量為993.5毫米。據省水文總站多年平均陸面蒸發等值線圖,浦城多年平均年陸面蒸發值700~750毫米。據坑下水文站1971~1979年實測含沙量資料計算,多年平均年侵蝕模數為124噸/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每平方公里產水量為104.07萬立方米,每人平均占有水量為9152.48立方米,每畝耕地平均占有水量為5731立方米。

物產資源

水域資源

全縣各類水域面積10024公頃,占總土地面積3%,其中:溪河水面8491公頃,占84.7%,水庫山塘553公頃,占5.5%,池塘973公頃(其中名特優養殖44公頃)占9.7%,其它養殖水域7公頃,占0.07%。分布全縣19個鄉鎮。
霞浦縣水域水質情況基本良好,南浦溪河段水質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達國家飲用水二類水質標準,大石溪水質達國家飲用水三類水質標準。各支流的水質均好於南浦溪、大石溪,主要污染源是正大生化廠、硫鐵礦、硫石礦、氟礦,主要污染物為氮、硫、氟和化學需氧量。
山塘水庫水質:東風、龍嶺下兩個中型水庫與團結、高坑兩個小(一)型水庫及葛山、石碧子兩個小(二)型水庫水質達飲用水標準,其餘中小型水庫及山塘等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主要是因為開展禽(畜)——魚——草等綜合立體養殖。
池塘:除水南因攔河壩洪毀外,其餘池塘水源基本充足,可以人為控制,水質尚好,污染物主要為漁業投入品,即亂放漁藥及各類糞便、肥料的施入。
全縣可養水域面積總計6563公頃。
①溪河:全縣較大溪河總長553.4km,水域面積6205公頃。可養溪河總長291km,水域面積5030公頃,主要分布在4條:南浦溪(全長133.2km,水域2664公頃),大石溪(域內全長49.8km,水域747公頃),西鄉河(全長61.1km,水域917公頃)及永平溪(全長46.8km,水域702公頃)。以上4條河流有約40處漁場,總長度22.32km,面積446公頃。其餘如官田溪(黨溪、岩步溪)、馬蓮河、富嶺溪(浮流、余塘)、西鄉河(山下)、岩鼻河、石陂溪、濠村溪均為南浦溪支流,永平溪則為信江源頭支流,此外還有三支小支流為歐江的支流源頭。這些支流大都坡降大、水流急,不大適合進行人工養殖。
②水庫山塘:可養面積553公頃。
③池塘:可養面積973公頃。
④其它:可養面積7公頃。

生物資源

1、浮游生物:浮游植物主要有硅藻、蘭藻、綠藻、裸藻、甲藻、金藻、黃藻等11門藻類。浮遊動物主要有輪蟲占40%,其餘原生動物、枝角類、節足動物所占比例相當。
2、底棲動物:主要有水生寡毛類的水蚯蚓,水生甲殼類的豐年蟲,枝角類、撓足類、米蝦、青蝦、溪蟹等;軟體動物主要有螺、蚌、貝、河蜆和水生昆蟲等。
3、水生植物:主要有挺水植物如水蔥、荸薺、菰(茭白)、蘆葦、白菖蒲、慈姑、蓮、水花生、蒲草等;主要分布於稻田、池塘與溝渠。漂浮植物如浮萍、紫背浮萍、紅萍、鳳眼蓮、水浮蓮、水葫蘆、槐葉萍等;浮葉植物如睡蓮、苔菜等;浮葉與漂浮植物主要分布於稻田與溝渠。沉水植物如輪葉黑藻、金魚藻、苦草、菹草、小茨草、矮慈菇等;主要分布於溪河、溝渠中。
4、魚類:
各水域魚類資源:根據《浦城縣水產志》和《浦城縣漁業資源調查》查證以及鑑定我縣溪河部分漁獲物、標本等,我縣溪河水域魚類有18科,52屬,72種。其中鯉科魚類43種,占魚類總數的59.7%,鰍科5種、鮠科4種、魚旨科3種、平鰭鰍科、鬍子鯰科、鱺魚科各2種、鰻麗科、鯰科、魚兆科、合鰓科、塘鱧科、魚段虎科、攀鱸科、鱧科、刺鰍科、鱉科、長臂蝦科各1種。
養殖主要經濟魚類有鯉科魚類:青魚、草魚、赤眼鱒、團頭魴、三角魴、鯉魚、鯽魚、黑脊倒刺䰾、鱅、白鰱;鰻鱺科:日本鰻鱺、歐洲鰻鱺、美洲鰻鱺;鰍科:紅唇薄鰍、泥鰍;鮠科:黃顙魚;鬍子鯰科:鬍子鯰;脂科:鱸魚、大眼鱖、斑鱖;合鰓科:黃鱔等。
可開發養殖主要經濟魚類有鯉科魚類:唇魚骨、光唇魚、厚唇魚、翹嘴紅鮊、細鱗斜頜鯝、扁園吻鯝、黑魚耆魚泉;魚危科:長吻鮠;脂科:斑鱖等。
瀕危種類:鰻鱺科:鰻鱺;鯉科:魚感魚、赤眼鱒、翹嘴紅鮊、扁圓吻鯝、黑脊倒刺䰾;胭脂魚科:胭脂魚;脂科:鱸魚、斑鱖、大眼鱖;鮠科:長吻鮠等。
5、其它水生動物:
兩棲動物:主要有沼蛙、虎紋蛙、黑斑蛙、樹蛙、棘胸蛙、大鯢、小鯢等。
爬行動物:主要有中華鱉、草龜、鷹嘴龜、平胸龜、泥蛇、蠑螈等。

礦產資源

礦藏有硫鐵、鋁、鉛鋅、銅、鎢、高嶺土、螢石。

人口

人口數量

按照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辦法規定,據縣人口普查辦公室計算機匯總數據,2000年11月1日零時登記的全縣常住人口為32萬1272人。縣內戶口居住在縣外的人口8萬9469人;而戶口在縣外(含縣外、省內和省外),普查登記時在縣內居住的人口為8967人。二者相抵淨流出8萬0502人。按同口徑,全縣人口為40萬1774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38萬5566人增加1萬6208人,增長4.20%,平均每年增長0.42%。這次普查登記總人口中,漢族人口31萬8244人,占99.06%;其他民族人口3028人,比1990年人口普查2937人增加91人。
2006年末,戶籍人口40.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16萬人。

方言構成

浦城是福建西北邊境縣份,正好位於閩浙贛三省接壤的一塊三角地區。三角的北部楔入浙江與江西的吳語區域,東側為江山、遂昌、龍泉,西側為廣豐、上饒,都是說吳語的;南部受本省閩北方言包圍,松溪、建陽、崇安都說閩北方言。因此,浦城縣境內方言雖然複雜,大致也可分南北兩大類:縣城南浦鎮以及北部十二個公社說的是吳語的浦城方言,南部的石陂、水北、濠村、山下、臨江等五公社說的是閩北話的石陂水北方言。浦城方言又可分南浦(南浦鎮、水南、萬安、富嶺、蓮塘、永興、古樓、仙陽等公社及管厝舊作“處”公社南部)和大北小北(管厝以北稱小北,忠信以北稱大北,包括忠信、官路、盤亭、九牧等公社)兩種口音。忠信鎮約1000人說的的方言與浙江省遂昌縣、龍泉市邊界連片,俗稱“福建腔”,屬於閩西客家方言,與連城縣口音相近。

交通

1988年公路通車裡程總長1137.15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33.6公里,總長比1949年的114.2公里,增長8.96倍。建成以縣城為中心,至浙江省江山、龍泉,江西省上饒,福建省建甌、賽岐、崇安的幹線公路及縣、鄉公路為脈絡的公路網路。境內19個鄉鎮都通汽車,288個村民委員會中有270個通汽車。全縣擁有載重汽車680輛,3412噸位。
2012年投資1億元,205國道仙陽至余樂段進行升級改造;投資4500萬元,完成農村公路“上銜下延”工程116公里和農村公路安保工程178.5公里,重建加固15座危橋和改造4個渡口;漁梁嶺隧道、302省道改線工程、高速公路浦城南連線線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主要交通線路:浦南高速公路;龍浦高速公路;205國道;302省道;浦建龍鐵路、衢寧鐵路。

經濟

經濟概況

2007年全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0.05億元,增長11.1%,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0.62、8.58、10.85億元,分別增長4.7%、15.7%、13.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38億元,增長40.1%。財政總收入1.58億元,增長16.7%,其中地方級收入9610萬元,增長19.2%,首次實現收支平衡,當年消赤1058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億元,增長12.9%。實際利用外資2515萬美元,增長8.4%;外貿出口總額3714萬美元,增長17.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77元,增長9.12%;農民人均純收入4046元,增長7.9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4%。年末戶籍人口41.01萬人。

工業

實現全社會工業總產值19.7億元,增長18.4%,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9.01%。生物化工、林產加工、綠色食品、輕工輕紡四大優勢產業完成產值11.91億元,增長29.6%。規模工業企業從39家發展到50家,產值占全社會工業總產值的66%;45家民營規模工業企業完成產值占規模產值的80.3%;經濟綜合效益指數繼續位居南平市首位。福建浦城工業園區列入省級工業園,並經國家發改委審定認可,目前,入駐企業25家,總投資4.5億元,產值2億餘元,安置用工2000多人,創建穩定和諧工業園區試點經驗在全國推廣。總投資1億元的正大浦潭工業新區年產1000噸鹽酸金黴素項目基本建成。

農業

浦城縣農業

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5億元,增長6.4%。糧食播種面積5.08萬公頃,總產21.73萬噸,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發展經作1.5萬公頃,其中烤菸收購6.75萬擔,產量、質量、效益、稅收創歷史新高。投資100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20家,其中24家規模龍頭企業實現產值4.95億元,增長45.9%,農民從產業化中人均增收780元。改造中低產田、標準農田713萬公頃,修復水毀水利工程139處。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成為全省典型,新增轉移6465人,實現人均務工收入1107元,增長9.6%。

項目開發

全縣落實各類項目202項,當年投資規模10.12億元,完成投資7.82億元,增長7.57%,其中總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40項,500~1000萬元項目47項。“兩個比重”明顯提升,分別達71%、77.69%。浦南高速公路(浦城段)正式動工;年“百公里”農村公路建設完成155公里,通鄉公路全面硬化;農村水利“523”完成投資1700萬元,建成56個村級供水工程,2.94萬人喝上安全飲用水;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完成6698平方米。

改革創新

實施縣直單位掛點扶持75個村,幫扶資金470多萬元。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並通過省上驗收,實行林權證抵押貸款5400餘萬元。農村信用聯社改革完成增資擴股1820萬元。新完成縣印刷廠、林化總廠等國有企業和電力股份制改革,縣屬建築企業改制正式啟動。全面實行鄉鎮財政供養人員工資國庫統一發放和年均10萬元的縣級轉移支付補助。整合組建了南浦、河濱兩個街道。完成新批外資項目10個,發展外貿出口企業21家;山海協作引進縣外資金6.60億元,增長51.8%。

社會事業

實施省、市科技項目8項,推廣套用科技成果和開發新產品41項。新組建“福建省浦城職業技術學校”,仙陽中學成為全市農村第二所三級達標校,聯考本科上線率居南平市第四。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5%和97%。縣林業局森林公安分局獲“全國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專項行動先進單位”。

新增城鎮就業2042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176人,企業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1.73萬、1.58萬、2.8萬人;享受城鎮低保3077人、農村低保萬人。全面實施農村部分計生家庭獎扶政策,並增設對55~59周歲女性的獎扶;實施農村低保家庭學生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1535人。“造福工程”搬遷300人。年1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基本完成。縣公安交警大隊獲“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先進單位”稱號。

旅遊

城區東隅仙樓山越王山),閩越王余善曾築烽火台于山巔,設行宮于山麓,清代設南浦書院,有煉丹井卓觀亭等景,今闢為仙樓公園,建革命烈士紀念碑。東郊有石排下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文化遺址。西北郊夢筆山傳為南朝文學家江淹“夢筆生花”處。水北街黃碧有宋瓷大口窯址。城關龍潭門有元代為紀念真德秀而改建的西山真夫子祠。仙陽有西漢漢陽城遺址西山西山源)有真德秀所建西山精舍及睦亭衍義亭)遺址。漁梁山曾列入“天下十大名山”。浮蓋山高寒仙雅、奇秀清幽,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盛讚仙壇龍洞大池之勝。小武當山有仰獅峰玉帶泉諸景。古樓坑口為1932年浦西區蘇維埃政府駐地,尚存紅軍標語牆。遊覽地還有南浦溪大橋西門公園等。

浦城縣九石渡

九石渡景區九石渡景區在水北街鎮境內,景區內丹山怪岩、碧溪清流,構成引人入勝的自然風光,那歷經滄桑的寺庵、古瓷窯遺址喚起人們對悠悠歲月的思緒。歷代均有名人到此遊覽,並留下詩文,給予景區豐富的文化內涵。

其景區,一為金斗山景區,上有金斗觀、仙人洞等11個景點。金斗山因奉祀玄武帝君,故金斗山也稱小武當山。; 二為一段長約6公里,可與武夷九曲媲美的溪流--九石溪水路景區,從金斗山下的觀前村開始到茅洲村,乘坐旅遊船游水路可觀賞臥牛飲水、九石渡、老鼠岩等17個景點以及兩岸丹霞地貌奇峰怪石。你將鈴聽到船工尾尾道來的各種美麗傳說。 當你泛舟在幽靜的溪水上,可欣賞到兩岸的的碧水丹崖,喬松翠竹, 更能感受到一派濃郁的田園風光。 遠望岸上隨風飄蕩農家作物,及偶爾見到農夫在地里悠閒勞動的場景,你將會深刻感受到何為人間世外桃源。

在景區附近還有古埠觀前、南宋愛國大詩人謝翱的故居(觀前村至今還保留著一塊明萬曆元年(1573)的《皋羽謝先生祠記》石碑)、東路岩庵水簾洞、明代的雲峰寺、唐代的輪藏寺、江南道教地小武當山諸勝,有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的水北大口窯窯址, 更有建村二千多年的福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觀前和堪稱江南一絕的沿河吊角樓。歷史上南宋文學家江淹(“夢筆生花”和“江郎才盡”這兩個成語就源於江淹),宋代的朱熹、明代的徐霞客都在此駐足並留下了讚美這裡山水的詩文。江淹貶滴浦城當縣令時,飽覽了觀前村附近九石山的秀麗風光,第一個以"碧水丹山"讚美這段山水,寫下了《赤虹賦》,其中寫道:“東南嶠,爰有九石之山,乃紅壁十里,青萼百仞,苔滑臨水,石險帶溪……”。觀前村對面的金斗山更是載在《徐霞客遊記》中。徐霞客在1628年乘舟遊覽了觀前,他在《游金斗山小記》中寫道:“石磴修整,喬松艷草,幽襲人裾……四山環拱,重流帶之,風煙欲瞑,步步惜別也。”

九石渡景區附近的水北街鎮還盛產茅洲瓜子。遊覽之餘可在當地購買浦城特產桂花茶(又稱木樨茶),茅洲瓜子等。

浦城縣匡山

匡山風景區景:匡山,位於浦城縣富嶺鎮境內,距城3到5公里,東界浙江龍泉,距龍浦公路7公里左右,因山形"四周奮起,而中短下,形似匡廬"而匡山主峰又名匡山斗,海拔1349.9米。另千米以上高峰還有數座,猶如眾星拱月,遙相呼應o匡山以葛藤嶺為脈源,周遭約50公里,走向東北一西南。山勢巍峨挺拔,雄偉險峻。-山中植被層次豐富,種類繁多,終年鬱鬱蔥蔥 匡山一重要自然景點是香壇觀日。香壇為匡山最高處一岩石,形似壇,名香壇。自古遊人在此燒香祈願,或居高遠跳,俯攬眾山及閩浙兩省邊境景物,晨起觀日出與海上觀日出,異曲同工 匡山另一重要景點是匡山山脈西南端的岩頂山,海拔800餘.米,山頂空曠,面積約1000平方米,形似紗帽,亦名紗帽山。山道峭如雲梯,有石級千餘,還有古井、寨門、一渡關、二渡關、養馬槽、跑馬道等遺蹟匡山自然景色清幽秀麗,人文景觀亦具特色。元至正十二年〈1352),浙江龍泉人章溢幫助元將石抹宜孫鎮壓農民起義軍後,不帶峰蔽谷,章溢乃在山上建"看松庵飛並循山的高下、曲折,構築囚亭,稱為煙雲萬頃亭、蒼雪亭、坐看雲起亭、環中亭。章溢與劉基、宋漉為同鄉摯友,他隱居匡山時,他們都到此造訪,並分別寫了《苦齋記》、《匡山看松庵記》。他和劉基、宋漉、葉琛在幫助朱元璋統一中國建立明王朝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史稱"浙南四先生",屬明朝的開國元勛之列o此後,亦有不少文人墨客到此尋幽探古,避世修身,留下不少詩篇章溢當年所建的庵、亭、齋因歷經滄桑,現多已毀。目前,只留下看松璀,亦在清代改為天師廟,供奉江西龍虎山張、李、葉三位天師,至今香火不斷隨著旅遊業的開發,匡山將與其山腳下的高坊水庫組合成山水風光旅遊區,向世人重新展示其秀麗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浦城縣浮蓋山

浮蓋山:浮蓋山又名蓋仙山,位於浦城縣盤亭鄉柳墩村東面,面積1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146米。它猶如一條尾擺西北、首向東南的巨龍,雄踞在閩浙贛三省邊境。明朝旅行家徐霞客五次入閩,曾兩次遍游山中諸景,並在山中大雲寺寫下了《游浮蓋山記》,盛讚浮蓋山“石痕竹影,娟然可愛。峰戀環列,此真獨勝”。

浮蓋山屬花崗岩地貌。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由於自然力的作用,形成了奇峰突兀、怪石漫坡的獨特景觀,再襯托以鬱鬱蔥蔥的蒼翠松柏,四季不凋的淙淙澗泉,大自然偉力在閩浙贛三省邊境造就了這片奇秀的山川。

浮蓋山景區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主峰碧獅峰梅攏在"6米,山麓已有30公里的環山公路,可通大小車輛。 浮蓋山山體由古老的花崗岩構成。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由於各種自然力的作用,山岩崩裂斷塌,形成了奇峰突兀,怪石漫坡的獨特景觀;再襯托以鬱鬱蔥蔥的蒼松翠竹,冬夏不捆的蹤棕澗泉,太自然在閩浙邊境造就了這一片秀麗的山川。明朝末年,我國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作八閩之游的第一站便是此山。他被浮蓋山的奇麗景色所吸引,在山中流連數日,在《徐霞客遊記》中留下了優美的文字。

浦城縣浮蓋山

浮蓋山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的奇峰與怪石。遊客在山下十餘里外,遠遠就能望見石人峰酷似一位危冠高坐的仙翁在守護著三省邊境;那酷肖犁頭與犁伴的犁尖峰直插雲天;而指節畢現的仙掌峰則仿佛向遊人指點迷津:主峰碧獅峰近頂處的塊壘巨岩恰似一頭雄獅蹲伏,似乎猛然一撲便可躍上峰頂;還有那巨岩天然累疊而成的棋盤石儼如一座巨大的城寨古堡,而遊人卻可沿著岩石縫隙轉彎抹角地攀上峰頂……。隨著坡迴路轉,這些岩峰由於視角的變化,在遊人眼底又呈現不同的形象,令人嘆贊不迭。特別在山坡茂密的松竹叢中,那些奇形怪狀的巨石,大者高一二十米,小的三五米不等,有的像伏牛臥虎,有的如球如璧,有的則如鍾如鼓……·,真是千奇百怪,形態各異。這些大大小小的石岩,擠擠挨挨,層層迭迭,互相支撐,又形成了曲曲折折、忽明忽暗的岩洞,它雖沒有石灰岩溶洞那般深幽,然而遊人側身其中卻無需燈火,而又能充分體驗"洞游"的情趣。唯有徐霞客當年在寺僧引路下燃薪人游的石龍洞,乃是在鐘鼓岩附近的一條深邃的岩隙,遊人須從僅容一人出人的洞口懸身而下,洞內下端可容三五人,但向上愈窄,三五十米之上,僅容一人側身立足,因洞身狹長且兩壁岩石粗疏猶似龍鱗,洞頂又有一脈清泉細細而下,故古人號之曰"石龍洞",這是浮蓋山唯一一處"暗無天日"的奇洞。

浮蓋山上,有一座據傳始建於唐代而至今香火旺盛的梵宇——大雲禪寺。這座古剎是佛教寧濟宗的寺院,據說當年日本空海法師渡海人閩、北上中原曾經過這裡。這座古剎雖歷經千百年滄桑,基本上還持原有規模,除禮佛進香外,歷來是文人墨客、官宦遊人玩賞浮蓋山風光的停靠站o當年徐霞客來游,便在寺中下榻三日。

在浮蓋山麓靠近閩浙兩省交界處,還有一座歷史上著務的關隘——楓嶺關。此關地控閩浙贛三省,在公路開通之前,千百年來一直是三省人民相互往來的唯一通道。如今它的原有作用雖已結束,整個關隘僅關門尚存。但遊人到此,駐足關前,腳下是兩米多寬的石板古道,跳望兩省的村落田園、重重山巒,今古興亡、逝者如斯的懷古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浮蓋山的地理位置也很優越,它與我國東南半壁的重要風景區都有公路相通?真可謂"四通人達"。由此北去直通浙江省的新安江千島湖,距離約200公里:西北沿205國道線公路到安徽黃山約250公里;西向公路可直迭江西省-三清山、龍虎山等道教名山(距離分別約150公里和200公里):西南向公路可通武夷山,距離約130公里;由此向東驅車去福建閩東太姥山風景區大約300公里,東北向有公路直達浙江省著名的青資、寶劍之都龍泉市,距離只有140公里。遊興未盡的客人由此盡可自由選擇,再奔前程。

浦城均溪丹霞地貌風景區:在盤亭鄉西北部與江西省廣豐縣緊鄰的秀里一劉回一均溪一帶,有一片發育較好的丹霞地貌。

從盤亭鄉駕車西行6公里到秀里村便見清幽幽的盤亭溪兩岸聳立著的都是高高低低的紅色山丘從秀里村沿著村簡易公路折向西南行2公里許忽見路右邊一座火紅的岩峰拔地而起當地人稱之為"朝天燭"在它腳下有一片高寬各10餘米的半圓形平整岩壁當地人稱之為"半邊月"在"半邊月"對面路左邊的岩丘半腰有一條深深的岩縫岩縫西端有一洞深不可測稱之為"棠峰洞"。再前行1公里許到半源村只見路右邊有7座峻峭的紅色山岩緊緊依挨稱之為"七岩峰"。再前行到南塢村村旁有兩株參天古松校乾合抱仿佛在歡迎遠客光臨。與南塢村相對的路左邊又是一座峻峭的岩峰松竹茂盛當地人稱之為"龍巖"龍巖一側崖壁上有一洞洞中有一條黑色石柱稱為"歸洞龍"洞內有石刻"龍巖"二字洞中甘泉冬夏不捆。車到劉田村外只見村後一座岩峰頂部兀然獨立著一塊巨石其狀如雞稱為"上山雞"與"上山雞"相對在"龍巖"南端有一對高20~30米的尖細岩石恰似一對巨大的羊角因此被稱為"羊角石"而龍巖則成為羊身,連成。

特產

浦城為國家商品糧基地(素稱“閩北糧倉”),福建邊境貿易重點縣,省林業重點縣,李柰蓮子綠茶生產基地之一。農副產品有稻米(“美人紅”米著名),油菜籽菸葉甘蔗花生芝麻油桐籽烏柏籽松脂棕片板栗香菇筍乾生漆柑橘批杷兔毛,藥材厚朴、澤瀉,特產薏米。浦城還是全國四大香料基地之一。

名人

浦城於東漢建安初年(196年)置縣,歷史上出過8個宰相、20個尚書、侍郎21人、4個狀元、172個進士。
見載於“二十四史”和《清史稿》者29人。歷代名人之佼佼者:宋有《文苑英華》的主要編纂者、文學家楊徽之,文學家、“西崑體”詩派倡導者、《冊府元龜》總纂楊億,宋代福建人第一個任宰相的章得象,“王安石變法”實際主持人章惇,王安石變法的重要謀士章悅,政治家吳充、吳育兄弟,徐應龍、徐榮叟、徐清叟父子,軍事家章楶,軍事理論家、中國第一個武博士何去非,藝術家章友直,理學家詹體仁,理學家、政治家真德秀;元有詩歌四大家之一的楊載;明有外交家潘賜;清有閩派古琴代表祝桐君,清代福建人第一個任尚書的祖之望。民國期間,浦城籍將軍級人物有4人,廳局級6人,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國度量衡局局長、化學家、度量衡專家吳承洛。
練山甫,字補之,宋浦城人,萬姓統譜記載,年十五能挽強弓,補國孜後補武學,因論弓箭法,忤神宗,罷歸。後登第調涇源路總管,司教閱官,以功累官武德大夫。
練性敏,又名練繪,字質夫,宋浦城,人少同楊時遊程頤之門,頤甚器之。宋徽宗三年(1103)進士,浮沉州縣,恬然安之,惟以扶翼名教為己任,官至奉議郎。
練達,字大享,新凎人,明朝,練子寧之侄,由福建浦城教諭,升任嘉定知縣,是時,因練子寧在靖難滅族誅連,與妻投瀏河而死。

榮譽

中國丹桂之鄉”、“福建民間剪紙藝術之鄉”、“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被評為中國優秀試點單位“。

福建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