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頂山

岩頂山

岩頂山,是福建龍巖上下起伏最大的山。海拔1807米,山頂空曠,面積約1000平方米,形似紗帽,亦名紗帽山。山道峭如雲梯,有石級千餘,還有古井、寨門、一渡關、二渡關、養馬槽、跑馬道等遺蹟。

基本概述

岩頂山岩頂山

岩頂山,海拔1807米,是福建龍巖上下起伏最大的山。此山登山線路比較好走,但是要登上山頂,要經過無數次的忽上忽下的過程。山頂有塊巨岩,佇立其旁,空谷來風,難以站穩,臉有懼色、心生驚悸。可以從前山上後山下,反其道而行之,則另有一番意境。

山頂空曠,面積約1000平方米,形似紗帽,亦名紗帽山。山道峭如雲梯,有石級千餘,還有古井寨門一渡關二渡關養馬槽跑馬道等遺蹟。

景色

猶如眾星拱月,遙相呼應。岩頂山以葛藤嶺為脈源,周遭約50公里,走向東北一西南。山勢巍峨挺拔,雄偉險峻。山中植被層次豐富,種類繁多,終年鬱鬱蔥蔥。

山區有一重要自然景點是香壇觀日香壇為岩頂山最高處一岩石,形似壇,名香壇。自古遊人在此燒香祈願,或居高遠跳,俯攬眾山及閩浙兩省邊境景物,晨起觀日出與海上觀日出,異曲同工。

歷史足跡

岩頂山自然景色清幽秀麗,人文景觀亦具特色。元至正十二年(1352),浙江龍泉人章溢幫助元將石抹宜孫鎮壓農民起義軍後,不帶峰蔽谷,章溢乃在山上建"看松庵飛並循山的高下、曲折,構築囚亭,稱為煙雲萬頃亭、蒼雪亭、坐看雲起亭、環中亭。章溢與劉基、宋漉為同鄉摯友,他隱居岩頂山時,他們都到此造訪,並分別寫了《苦齋記》 、《岩頂山看松庵記》。他和劉基宋漉葉琛在幫助朱元璋統一中國建立明王朝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史稱"浙南四先生",屬明朝的開國元勛之列此後,亦有不少文人墨客到此尋幽探古,避世修身,留下不少詩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