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縣[福建省三明市下轄縣]

建寧縣[福建省三明市下轄縣]

建寧縣是福建省三明市下轄的一個縣,古為綏安縣,唐乾元二年建鎮,南唐中興元年(958)置縣。位於福建省西北部,北緯26°32’—27°06’,東經116°30’—117°03’。面積1742.3平方千米。轄4鎮、6鄉。人口14.51萬,其中非農業人口3.01萬人。通行贛語。縣人民政府駐濉城鎮,全縣轄4個鎮、6個鄉:濉城鎮、里心鎮、溪口鎮、均口鎮、金溪鄉、伊家鄉、黃坊鄉、溪源鄉、客坊鄉、黃埠鄉。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地處海峽西岸經濟區,閩西北、武夷山麓中段,古為綏安縣,唐乾元二年建鎮,南唐中興元年(公元958年)置縣,迄今有1051年的悠久歷史。

建寧縣歷史悠久,古為綏安縣地,史載新石器時代已有人群定居,境內山巒起疊,林木繁茂,溪流密布,濉溪和楚溪兩大水系貫穿全境入閩江,武夷山脈環抱東西部,金饒山直立於南,曾有"秀起東南第一巔"之美譽,素有"閩都之鄉"的美稱。建寧縣風景秀麗,奇峰突兀,氣候宜人,是夏季旅遊避暑之勝地。金鐃山為建寧第一大山,主峰白石頂海拔1858米,為全省第二高峰。古儀典雅的報國寺亦稱金饒寺,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距縣城35公里的嚴峰山系閩江之源頭,水質清冽甘甜,有"一峰突起,眾山莫偶"之稱。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周恩來葉劍英等一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戰鬥過,"毛澤東舊居"、"周恩來舊居"、至今仍保存完好。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置綏安縣。晉義熙元年(405)改綏城縣。唐開元十三年(725)析置今寧化縣後於乾元二年(759)又分綏城為歸化(今泰寧)、黃連二鎮,黃連即今建寧。乾符五年(878)為義寧軍,後改永寧鎮。五代南唐保大四年(946)改為永安鎮,尋改永安場,宋建隆元年(960)升建寧縣,歷屬建州、邵武軍、邵武路、邵武府、建安道。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為中央蘇區縣,1933年閩贛省蘇維埃政府駐此。1950年2月11日解放,歷屬南平專區、三明地區、三明市。
1995年,建寧縣轄濉城鎮、里心鎮、金溪鄉、溪口鄉、均口鄉、伊家鄉、黃坊鄉、溪源鄉、客坊鄉、黃埠鄉,5個居委會、91個村委會。
2000年,建寧縣轄4個鎮、6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3391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濉城鎮 20755 里心鎮 20749 溪口鎮 18374 均口鎮 15716 金溪鄉 11107 伊家鄉 10777 黃坊鄉 8771 溪源鄉 7835 客坊鄉 9710 黃埠鄉 10124 
2003年,建寧縣轄4個鎮、6個鄉:濉城鎮、里心鎮、溪口鎮、均口鎮、金溪鄉、伊家鄉、黃坊鄉、溪源鄉、客坊鄉、黃埠鄉。

行政區劃

全縣轄4個鎮、5個鄉:濉溪鎮(原名濉城鎮)、里心鎮溪口鎮均口鎮伊家鄉黃坊鄉、溪源鄉、客坊鄉、黃埠鄉。
濉溪(由原濉城鎮、金溪鄉合併):縣人民政府駐地。
里心:閩贛邊陲邊貿集鎮,唐義寧軍治所,1931年為紅軍總部駐地。
溪源:林區集鎮,革命戰爭時期為溪源區、黎南縣委、建寧縣蘇維埃政府駐地,“閩筍之鄉”。
均口:古戰營,建寧、寧化、明溪邊界集鎮。福建母親河閩江正源頭。
伊家:1931年7月第三次反“圍剿”紅軍總部、閩贛省委機關駐地,紅軍五、九軍團長征出發地之一。
客坊:歷史上為閩贛客商中轉交通要道。
黃坊:林區集鎮,第五次反“圍剿”戰略要地。
溪口:有毛澤東舊居,建寧縣革命紀念館、建寧縣民俗館。
黃埠:自古以來就有墟場、店鋪,且土壤以黃土為主,故名黃泥埔。
鄉鎮簡介:
濉城鎮代碼350430100
轄5個社區、1個村委會:~001_河東社區、~003_復興社區、~004_溪口社區、~005_新生社區、~006_水南社區、~201_水南村。

里心鎮代碼350430101
轄1個社區、13個村委會:~001_里心社區、~201_里心村、~202_汪家村、~203_灘角村、~204_雙溪村、~205_新墟村、~206_戴家村、~207_蘆田村、~208_寧源村、~209_大南村、~210_上黎村、~211_岩上村、~212_靖安村、~213_花排村。

溪口鎮代碼350430102
轄13個村委會:~201_艾陽村、~202_桐源村、~203_馬源村、~204_半源村、~205_楓源村、~206_楊林村、~207_溪楓村、~208_渠村村、~209_杉溪村、~210_高圳村、~211_梘頭村、~212_溪口村、~213_高山村。

均口鎮代碼350430103
轄13個村委會:~201_黃嶺村、~202_修竹村、~203_均口村、~204_嶺腰村、~205_焦坑村、~206_官常村、~207_台田村、~208_半寮村、~209_芰坑村、~210_洋坑村、~211_龍頭村

建寧縣地形圖
、~212_隆下村、~213_壠源村。

金溪鄉代碼350430200
轄9個村委會:~201_城關村、~202_河東村、~203_長吉村、~204_水西村、~205_圳頭村、~206_大源村、~207_高峰村、~208_斗埕村、~209_器村村。

伊家鄉代碼350430201
轄8個村委會:~201_伊家村、~202_蘭溪村、~203_沙洲村、~204_陳家村、~205_雙坑村、~206_東風村、~207_筆架村、~208_隘上村。

黃坊鄉代碼350430202
轄8個村委會:~201_黃坊村、~202_毛坊村、~203_陳嶺村、~204_仍田村、~205_武調村、~206_將上村、~207_安寅村、~208_蘆嶺村。

溪源鄉代碼350430203
轄9個村委會:~201_溪源村、~202_東溪村、~203_大嶺村、~204_鮎坑村、~205_蔣坊村、~206_楚尾村、~207_桐榮村、~208_都團村、~209_上坪村。

客坊鄉代碼350430204
轄8個村委會:~201_客坊村、~202_里源村、~203_嚴田村、~204_張溪村、~205_灣坊村、~206_中畲村、~207_水尾村、~208_龍溪村。

黃埠鄉代碼350430205
轄10個村委會:~201_桂陽村、~202_陳余村、~203_大余村、~204_賢河村、~205_黃埠村、~206_竹藪村、~207_友蘭村、~208_封頭村、~209_羅源村、~210_山下村。

自然地理

建寧縣地處福建省西北隅,位於武夷山脈中段,四周高山環抱,境內丘陵與溪流交錯。氣候暖濕。山地森林茂密,動、植物資源豐富,水力資源豐富。

地貌

建寧地形以丘陵和中、低山為主,山地丘陵占總面積的87.4%,平原、盆谷僅12.6%。地形四周高中部低,呈階梯狀下降,表現為明顯的層狀地貌特徵。縣內最高峰白石頂海拔1858米,最低處大源、器村海拔290米,相對高差1568米。

氣候

建寧地處中亞熱帶,屬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又有大陸性山地氣候特點。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冬夏乾濕差異懸殊,地形複雜,立體氣候及地區小氣候差異顯著,故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

水文

建寧縣內溪河總長達1005.9公里,主要溪河有13條,其中濉溪及其11條支流屬金溪水系,在袁莊注入金湖後,經將樂至順昌,匯入閩江上游三大支流之一的富屯溪。台田溪屬沙溪水系,為寧化水茜溪的上游支流,發源於均口鄉均口村嚴峰山,為閩江正源源頭。

資源

建寧資源豐富,物產阜盛,主要農副產品有稻穀蓮子木材、毛竹、獼猴桃、黃花梨、黃桃、筍乾、茶樹菇、香菇、菸葉、茶葉、藥材、松脂等;主要礦產品有高嶺土、稀土、石英、白雲母、鉀長石、石膏、輝綠岩、花崗石、黃鐵礦、綠柱石等。

經濟發展

200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5.49億元,比上年增長9.1%。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85億元,增長6.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6億元,增長4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6億元,增長42%;實際利用外資500萬美元,增長40.1%;出口總值350萬美元,增長79.5%;財政總收入5406萬元,增長34.3%,其中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3101萬元,增長47.4%,增幅居全市第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13元,增長5.1%;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8億元,增長12.3%;城鎮登記失業率5.81%;人口自然增長率3.5‰,年末戶籍人口14.56萬人。


農業

建寧縣高圳千畝黃花園 
鞏固和培育蓮子、水果、種子、筍竹菸葉、養殖、林業等七大特色農業產業。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750元,增長8.4%。全年糧食產量10.98萬噸;菸葉產量首次突破10萬擔,產值5381.06萬元,躍居全省第五位;蓮子產量0.26萬噸,增長11.3%;水果產量6.9萬噸,增長13.34%;林業產值14355元,增長13.8%;畜牧業產值8785萬元,增長14.2%。全縣共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家,省級農牧業和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各2家,市、縣農業產高圳千畝黃花園(建寧縣政府辦供稿)業化龍頭企業18家,龍頭企業實現產值3.5億元,帶動農戶1.6萬戶。完成農村道路硬化100公里,總投資5600萬元,村級供水項目22個,總投資204萬元,完成1005口農村沼氣池續建。

工業

規模以上工業達32家,完成現價產值6.6億元。工業整體效益顯著提高,實現利稅3260萬元,增長82.9%。壯大鐃山紙業、閩江源綠田實業、孟宗等骨幹企業,閩江源公司年產10噸“閩江源”系列綠色飲品、文鑫公司的年產萬噸蓮系列產品開發、孟宗筍業的年產100萬箱“孟宗”筍乾系列產品、興輝食品的新上黃花梨果醋生產線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擴大薄型造紙產業國內同行業領先優勢,發展造紙產業集群,帶動木製品包裝、熱電聯產等配套項目的發展。全年技改投資1.09億元,完成鐃山紙業的年產3.5萬噸特種紙擴改項目續建,新上年產1.5萬噸薄型特種紙等技改項目。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887萬元,增長50.9%,實現增加值1.25億元,拉動生產總值1.69個百分點。
城市建設:全年完成房地產投資1825萬元,增長58.1%,房地產開發面積2.6萬平方米。完成一河兩岸、民主街、中山路等主要地段的夜景亮化工程。完成金溪流域防洪堤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完成規劃。
招商引資:全年共引進內聯生產項目17個,項目總投資3.10億元,契約區外資金2.37億元,實際到資2.11億元;引進外資項目3個,契約利用外資724萬美元,實際到資500萬美元(報表口徑)。全縣新增私營企業61家,達216家,累計註冊資金26785萬元。
品牌創建:鐃山紙業集團“鐃山”品牌榮獲“2005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新增省名牌產品2個(“閩江源”牌中國綠茶、“文鑫”牌嬰幼兒蓮子米粉);省著名商標1個(“閩江源”商標);“孟宗牌”商標申請馬德里國際註冊獲得通過;興輝食品、孟宗筍業兩家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社會事業

啟動超級雜交稻“Ⅱ優183”新品種繁育開發、黃花梨果醋等科技項目,最佳化選育“建選17號”蓮新品種。全面實現鄉鎮集中辦學;全年中國小危房改造完成投資876萬元,完成教學綜合樓建設14847平方米;聯考本科上線438人,上線率93.7%。投資160萬元建成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縣醫院傳染病房大樓。取締“十五小”污染企業48家。嚴格落實計生法律法規,計畫生育率達96.1%,人口自然增長率3.5‰。全縣5155人參加企業養老保險,8463人參加醫療保險;466戶1265人被確定為城鎮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62萬元;1595戶3868人納入農村低保範疇,發放低保金153萬元。

旅遊

建寧縣閩江源
城區“朱毛紅軍樓”(溪口天主教堂)是紅軍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和總前委舊址,毛澤東、朱德舊居。還有中華蘇維埃軍委舊址、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周恩來舊居(白樓),閩贛軍區司令部舊址、葉劍英舊居(下丁家屋)。萬安橋(“紅軍橋”)是第二次反“圍剿”勝仗紀念地。金鐃山景區有龍潭飛瀑金鐃晴雪石燕岩仙人池等景,天台山有天池水、雲塢庵諸勝。客坊龍門山白雲寺,宋代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曾游此寄讀,神宗皇帝賜“白雲崇聖寺”匾額。

閩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閩江源自然保護區於2001年10月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同年成立閩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為正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15人。2004年3月申報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12月17日,通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保護區面積為13022公頃,主要保護武夷山脈生物區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大面積的鐘萼木和南方紅豆杉原生種群、獨特的森林植物群落、福建閩江正源頭森林植被及珍稀瀕危生物物種等。保護區內有維管束植物228科899屬2268種,國家Ⅰ級保護的植物有南方紅豆杉、鍾萼木及歷史栽培的銀杏等3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有27種及64種蘭科植物;省級重點保護植物有23種;模式標本種有建寧金腰、建寧椴和建寧野鴉椿3種。有脊椎動物35目99科385種;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4種,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38種,其中鴛鴦種群數量較大,有300多隻;有昆蟲30目(含蜱蟎亞綱)245科1425種,在閩江源自然保護區已知的昆蟲中,金裳鳳蝶等8種被列入《國家保護有益的或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有大型真菌38科156種;微生物資源18科34屬59種。

建寧縣建寧縣革命紀念館

建寧縣革命紀念館:1959年7月,建寧縣以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舊址(毛澤東朱德同志舊居)為依託,成立建寧縣革命紀念館,徵集和收藏革命文物,1971年始對外開放。1977年,國家文物管理局撥款,修復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周恩來同志舊居),1979年對外開放。1991年成立建寧縣博物館,與紀念館合署。紀念館占地總面積為28700平方米,現有一座文物業務綜合樓,設有“建寧革命鬥爭史”、“建寧歷史文物”、“周恩來同志生平”三個專題陳列館和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舊址(毛澤東、朱德同志舊居)、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周恩來同志舊居)兩處復原陳列。陳列展線420米,陳列革命文物及照片資料973件,歷史文物356件,文物業務用房2130平方米。

建寧縣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總政治部舊址:位於寧都縣黃陂鎮排下村上排。1930年12月,以魯滌平為總司令、張輝瓚為前敵總指揮的國民黨10萬軍隊,採取“並進長追”(亦稱“分進合擊”)的戰略,向紅一方面軍發動第一次“圍剿”。紅一方面軍採取“誘敵深入赤色區域待其疲備而殲滅”的戰略方針,在分析敵我形勢後,決定將紅軍集結到根據地中部的寧都黃陂、小布一帶向敵軍展開攻擊。1930年12月1日至24日,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和朱德同志駐此並居住,研究制定了第一次反“圍剿”紅一方面軍的作戰方案。舊址原為“佑聖閣”,磚木結構,上下兩棟,均面闊五間,占地面積400餘平方米。

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亦名"周恩來舊居"。坐落在建寧縣人民政府後院的小白樓民國21年(1932)10月,紅軍再次由江西廣昌進入建寧,周恩來率領的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駐在這裡,直到民國22年底。1979年1月,經整修復原,並對外開放,其中陳列了周恩來當年領導的紅軍總政治部在建寧革命實踐的史跡文物,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寧縣萬安古橋
毛澤東同志舊居:建寧是中央蘇區重要組成部分,是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王稼祥、劉伯承、楊尚昆、羅榮桓、葉劍英、陳毅、聶榮臻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實踐和戰鬥過的地方。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四度進入建寧,留下了極其珍貴的革命文物和遺蹟。蘇區民眾稱為“紅軍樓”的就是毛澤東同志舊居。

毛澤東同志舊居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毛澤東同志舊居;第二部分為建寧縣革命鬥爭史陳列館。


萬安古橋:倚東山,枕城門,乃濉城要道。始建南宋紹定元年(1228),石墩木面,亭蓋長廊,名曰鎮安;清乾隆六年(1741)改建石拱橋,更名萬安。為閩江上游、三明境域古石橋之最,史載水圮8次,火焚5回,屢毀屢建,歷盡滄桑。1931年夏,毛澤東朱德率紅一方面軍“七百里驅十五日”,旌旗展橋頭,號角驚敵膽,萬安橋乃第二次反“圍剿”終戰大捷之見證,譽為“紅軍橋”。紅色蘇區,歲月崢嶸。2002年6月16日“兩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毀橋於頃刻。雖洪水無情,然乾群有志,眾人捐建,共有133個縣內外社會團體、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8348名人士為大橋捐款捐物,計達493.4萬元;省交通廳拔補100萬元,於同年9月重建,次年12月竣工。採用4×20米預應力砼空心板加12米鋼筋砼異型板結構,橋面擴寬至15.5米,橋長92米。

鴛鴦湖:鴛鴦湖位於全國“建蓮之鄉”建寧縣均口鎮黃嶺村,湖長4公里,湖面寬100多米,湖域面積2平方公里,水深10餘米。由於湖水與湖四周良好的生態環境所產生的作用,使湖區氣候溫和,空氣清新,年平均溫度13攝氏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790毫米。

這裡原先沒有湖,是一條發源於閩江正源的小溪。1974年,在合水口攔腰聳立起一座大壩,匯集了上游大面積流域的所有水源,形成了南北長、東西窄的蓮鄉最大人工湖。

蓮鄉人有效地保護了湖區的生態環境,使這個人工湖及周邊地貌更顯山青水秀,嫵媚壯麗。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湖區的漁業也得到迅速發展。湖區所在地均口鎮黃嶺村的面貌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被定為三明市生態環境保護示範點。

美妙的人工湖景色不僅成為人們旅遊休閒的理想場所,而且吸引了眾多鳥類,成為鳥的天堂。每年秋風一起,便有成百對鴛鴦從四方飛來過冬,直到第二年清明節過後才依依不捨地飛離此地。許多鴛鴦的到來使人工湖有了名字——鴛鴦湖。

建寧縣報國寺
報國寺:報國寺俗稱上饒寺或饒山寺,坐落在金饒山麓,始建於梁龍德年間(921年),建築面積1368平方米,寺內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禪房、地藏樓、觀音樓等,共13廳64間,建築典雅、莊嚴肅穆,檐柱走廊均系精雕細刻,古色古香,精緻優美,是少有的古代宮殿式建築。因年代久遠,厲經劫難,特別是1984年遭土石流衝擊,整座寺廟幾瀕頹廢。後經人民政府拔款,社會團體及熱心人士捐助整修。1987年1月1日北美佛教協會會長廣賢法師回國現光,復返闊別30餘年的祖廟報國寺朝拜,並捐贈人民幣一萬元,作為修繕及重塑佛像之用,現己修葺一新,重放異彩,可供遊覽觀光。

本地特產

建寧為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南方重點林區縣之一,省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縣、丘陵山地果園開發重點縣,國家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中國“白蓮之鄉”。農副產品有稻米(“均口糙”聞名),蓮子(特產“建蓮”,西門伏蓮尤著),筍乾(溪源“閩筍”最佳),木材、毛竹、香菇、茶薪菇、菸葉、茶葉、松脂、油茶籽(特產紅花油茶籽),黃花梨、黃桃、獼猴桃、藥材等。

建寧縣建寧蓮子

建蓮: 建寧蓮子,簡稱“建蓮”,產於福建北部山區的建寧、建陽浦城崇安等縣。這些縣在歷史屬 建寧府管轄,因此,所產蓮子統稱為“建蓮”。 建寧的蓮塘一般都選擇土層厚、土質肥、水質好, 以及避內向陽的地塊。池塘中有泉眼,池水冬暖夏涼,給蓮子生長創造了極好的條件。尤其是建寧城關西門外著名的“百口蓮塘”,池池相連,泉水潺潺,每當盛夏,葉綠花綠,映入眼目。這一帶所產的建蓮極好。

《建寧縣誌》記載,建寧栽培蓮子始於五代梁朝,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聞名全國也已 300多年。建寧蓮子的品質、藥性兼優,被稱為“蓮中上品”。

建蓮的加工技術十分講究,必須是當天採收,當天加工。從去蓮蓬、破蓮殼、剝蓮膜,到挖蓮心, 要求在一分鐘內完成。接著再經太陽曬、炭火烘烤等工序。採取上述工藝加工的蓮子即為馳名中 外的“穿心白蓮”。 特點:粒大圓潤,色如凝脂,耐煨易熟,湯汁清甜,香醇爽口,營養豐富。

據化驗分析,每一百克蓮子肉含蛋白質17克,棉子糖等碳水化事物16多克,並含有比較豐富的 鐵、鈣、磷等多種營養素。

中醫學認為,蓮子具有益腎固精、養心明目、收斂鎮靜、健胃止瀉之功能,主治脾虛泄瀉、多夢遺精、崩帶漏下等症。久食可強身旺神、延年益壽。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中對於蓮的通身藥用價值作了很高的評價。

所獲榮譽

建寧縣被授予“中國梨產業龍頭縣”稱號,是福建省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縣。
福建鐃紙集團的薄型紙、翠源公司“翠源馨”牌筍產品獲評福建省名牌產品,“翠源馨”商標被認定為福建省著名商標,綠源公司果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鐃紙集團“鐃山”品牌連續4屆榮獲“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居全國造紙行業榜首,鐃紙集團被確定為14g薄頁包裝紙和半透明紙產品國家標準制定單位,企業建立了本縣首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全縣已創建中國馳名商標1件,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1個,國家證明商標1件,國家免檢產品1個,省名牌產品13個,省著名商標6件,國家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15個,獲原產地標記準用證企業4個,獲國家和省無公害農產品標誌證書4個,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企業5家,取得HACCP認證企業2家,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衛生註冊、登記3個,獲食品質量安全準入企業12家,品牌總數繼續保持全市領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