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埠鄉

黃埠鄉位於福建省建寧縣西南部,西北部與江西省廣昌縣毗鄰,鄉境內地勢平坦,四周山巒起伏,南北最大距離27.6公里,區域面積137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黃埠鄉

區域概況

集鎮所在地自古以來就有墟場、店鋪,且土壤以黃土為主,故名黃泥埔。宋、明、清各朝屬西區孝義鄉管轄;民國初沿用清制。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黃泥埔建立了升東區蘇維埃政府。民國後期。境內分屬新安鄉和益安鄉。1950年建寧解放後,初屬第二區人民政府管轄,次年劃歸客坊區,1956年隨五區併入里心區。公社化時先屬里心公社,1961年成立客坊公社時屬客坊,1984年社改鄉,從客坊公社劃分出桂陽、陳余、賢河、黃埠、竹藪、友蘭、封頭、羅元、山下等10個大隊,成立黃埠鄉人民政府。2005年黃埠下轄 10個村,104個村民小組,124個自然村,全鄉有3206戶、11701人口。

農村經濟

黃埠人民收入以農業為主,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農業人口11293人。全鄉有耕地19896畝,人均耕地1.76畝,盛產稻穀、菸葉、蓮子、水果、桂陽蘿蔔、筍乾、香菇,其中桂陽蘿蔔享譽省內外。1984年建鄉以來,主要發展特色農業,形成以菸葉、建蓮、水果、商品糧、筍竹、仔豬為主的特色農業新格局,已建立商品糧基地2萬畝,商品用材林基地153996畝、筍竹兩用林基地9006畝、優質建蓮基地5236畝、水果基地6000畝、仔豬基地2萬頭。菸葉生產自1988年推廣種植以來,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2005年,全鄉種植菸葉面積達5944畝,收購產量達到1.58萬擔,產值878萬元,總產、質量、效益都是歷史上最好的一年,成為全縣最大的產煙基地鄉。全鄉森林面積154364畝,木材蓄積量4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6%以上。2005年,農民人均收入3448元,是1985年的390元的8.8倍;農業總產值達7319萬元,是1985年468萬元的15.6倍。

鄉鎮企業

90年代初,鄉黨委、政府貫徹縣委工業壯縣的思路,在肖家坪開闢工業小區,小區面積由5畝發展到2005年的55畝,先後引進電力、造紙、礦產開發、竹木製品加工等5家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4000萬元。鄉集體企業桃路際電站於1990年建成投產,裝機容量500Kw,總投資136萬元。境內礦藏豐富,礦產資源已探明的有黃金、鉛、鋅、銀、石英石等,2004年,總投資630萬元建成投產的建寧縣金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日選礦100噸,年創產值500萬元。全鄉筍竹業的龍頭企業黃山筍竹製品加工廠,主要生產竹涼蓆、香芯、香粉、清水筍加工等,年產值 萬元。至2005年,全鄉有電力、造紙、礦產開發、木製品加工、竹製品加工等主要工業企業5家(其中集體1家,私營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家。個體私營企業達到160戶,全鄉企業總產值達到3077萬元,是1985年80萬元的38倍。

教育衛生

1984年建鄉之初,在校學生1535人,其中國小1425人,中學僅有110人,有國小教師91人,中學教師不足1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7.64%,全鄉辦學條件相對落後。1988年後政府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先後共投入教育資金1600餘萬元,改善辦學條件。2005年,全鄉設初級中學一所,村級完小9所,幼稚園1所,現有在校生總數1709人,其中,中學681人,國小888人,幼兒140人,有教師148人。1987—2005年,中學考入縣一中共673人,考入大中專學校共515人,其中,有碩士以上學歷6人。1985年新建鄉衛生院,1995年,增設住院部,2005年全鄉有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9人,村級診所15個,醫務人員15人,各村均有設立衛生所,村級醫務人員15人。

社會事業

1984年分鄉後,僅有一座木質結構的農貿市場,面積約300平方米,1988年改建為磚木結構,面積增至500平方米。1988年市場遷至下街,新建敞篷鋼架結構農貿市場,面積約1800平方米,可容納6000餘人趕集,市場年交易額達7000餘萬元。2005年,全鄉已完成新村建設點52個,新建房戶1900多戶,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1996年黃埠鄉實現全縣第一個村村通程控電話的鄉,2005年全鄉裝有固定電話1719部,平均1.8戶農戶擁有一台電話。每百戶農民擁有電視機108台、機車82輛、手機66部。全鄉95%以上的農戶飲上清潔衛生水。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桂陽木偶戲,賢河京戲以及龍燈、花燈等傳統文化節目,深受人民民眾的喜愛[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