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坊鄉

客坊鄉地處三明市建寧縣西南部,距縣城50公里,客坊有較豐富的鉀長石、雲母、高嶺土等礦產資源。

基本信息

客坊鄉地理位置

客坊鄉地處三明市建寧縣西南部,距縣城50公里,為閩贛兩

客坊鄉客坊鄉
省三縣六鄉結合部。全鄉轄8個行政村,116個村民小組,有居民2824戶,12564人。總面積11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8527畝,山地面積13.5萬畝。2006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643萬元,固定資產投資26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61元。
客坊鄉是革命老區鄉,客坊人民有著排除萬難、不畏犧牲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和勤勞質樸、樂善好客的優良傳統。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31—1935年),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足跡踏遍了客坊的每個角落,在這片熱土上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客坊人民熱烈回響,踴躍參軍鬧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積極建設人民政權。新時期,客坊人民傳承紅軍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精神,掀起了和諧社會的建設熱潮。

獨具特色的資源和區位

客坊有較豐富的鉀長石、雲母、高嶺土等礦產資源;森林覆蓋

客坊鄉客坊鄉
面大,水力資源十分豐富,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能。這裡山青水碧,風景秀美,旅遊前景看好:水尾村完好地保存著閩贛基幹游擊隊司令部、紅軍醫院、紅軍銀行、紅軍兵工廠等革命舊址,是極具價值的紅色旅遊資源;這裡還有王安石曾經就讀過的千年古剎白雲寺;有以馬尾飛瀑為主要景點的馬尾寨風景區,集探險、科考、野趣於一體;有號稱“八閩第一寨”的五龍山古山寨和如詩如畫般的田園風光……南宋理學大師朱熹的得意門生----理學名儒劉剛中的墓葬就在客坊鄉龍溪村。多年來,鄉兩委堅持“打通山門拓通途,構築省際貿易圈”的發展理念,實現了到江西省廣昌縣尖峰鄉的省際道路硬化,貫通了到江西省廣昌縣塘坊鄉和寧化縣安遠鄉的連線道路。暢通的交通網路,將有力地拉動邊界貿易的長足發展。
效益顯著的農業產業結構
鄉兩委堅持“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攻堅思想,不斷最佳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2006年糧食播種面積1.96萬畝,實現糧食總產量7800多噸。菸葉基地建設富有成效,菸葉生產連續五年完成縣下達任務,上等煙比率、平均斤價均名列全縣前茅。2006年飼養母豬2700多頭,年產仔豬61萬公斤,產值達720多萬元。肉牛產業、田頭養鴨、庭院養兔、坑壟養魚、果山養雞等特色養殖穩步發展。全鄉毛竹總面積3100畝;果園總面積5800畝,水果產量達到800噸;建立百畝油茶示範基地,引種高產優質油茶千萬株,油茶種植逐步推廣。引進莆田訂單農業,種植巴西菇一萬平方米。
日趨完備的基礎設施
為進一步增添發展動力,構建和諧客坊,近年來,鄉兩委舉全鄉之鄉,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路網建設上:投資近1000萬元,完成了“黃埠――客坊”8公里柏油路建設工程,鋪設了客坊至江西省廣昌縣尖峰鄉11公里省際斷頭水泥路;投資125萬元實施“里(元)――灣(坊)公路”硬化;其他各村的通鄉道路硬化已全面開工建設;投資40多萬元打通了客坊到江西省廣昌縣塘坊鄉交通幹線。在農田水利建設上:投資500餘萬元,完成了灣坊、里元、客坊、嚴田等村的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改造中低產田8000餘畝;完成了中(畲)水(尾)片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改造中低產田3200畝。投資30萬元完成了大洋壩改造工程,改善灌溉面積800多畝,解決了鄉集鎮洪災隱患問題。在社會公共事業上:投資70餘萬元,完成了鄉敬老院改造,鄉財政綜合大樓建設,鄉集鎮環境整治及綠化、美化等工程。投資120萬元完成了鄉集鎮自來水建設工程。
躍升發展的生產建設項目
招商引資和生產性建設項目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發動機”。為此,客坊鄉大力發展“飛地工業”,引進閩江源服飾有限公司,總投資520萬元,年繳利稅50餘萬元;新引進了福州東鑫公司投資1000餘萬元開發石舍金礦;新引入鑫源礦業公司開發張溪鉀長石、雲母礦等。此外,還引進了木製品加工、香扇製作、針織廠等項目,有力地拉動了經濟發展。實施小水電系列開發,投資190萬元完成新馬尾寨電站技改;投資310萬元新建張溪源電站;投資100餘萬元對嚴田嶺電站進行擴建改造,三個電站新增裝機容量1500千瓦。2006年,客坊鄉在全縣工業競賽活動中獲二等獎。
方興未艾的新農村建設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客坊鄉兩委科學決策,強力推進,全鄉新農村建設方興未艾,呈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目前,全鄉完成新村點18個,建新房379戶,整治600餘戶。2005年,獲全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小城鎮建設工作評比第一名。2006年,鄉里投資6.8萬元完成了鄉集鎮總體規劃,大力開展鄉集鎮所在地建設。抓好客坊村市整治村、縣示範村的建設,突出完善了“都溪百戶新村點”的水、電、路、通訊等“三通一平”配套建設;投資70多萬元完成道路交通及村內水泥路面建設6000多平方米;投資1.46萬元建成排水管網950米;投資12萬元實現了戶戶通自來水。紮實推進以“三清六改”為主要內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附屬房亂搭建、柴草亂堆、垃圾亂倒、畜禽亂跑、污水亂流的“五亂”現象得到根本改變。大力推廣農村國債沼氣池建設項目,新建沼氣池41口。完善各村黨校和宣傳欄、閱報欄、圖書室、宣傳室等陣地建設,大力發展農民培訓教育事業。加快實施廣播、電視、通訊“村村通”工程,在鄉所在地安裝了時事政治、農事廣播。在2006年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評比中,客坊鄉榮獲第二名。
蓬勃發展的社會事業
鄉兩委始終如一地關注民生民本,持續提升社會事業發展水平。近年來,完成了客坊中心國小“慶恩樓”、嚴田國小教學樓建設和里元國小整修,投資140萬元建成的客坊中心國小綜合樓成為全縣鄉鎮中心國小集中辦學的典型工程;總面積1514平方米、總投資110萬元的客坊中學教學樓已經全面完成主體工程建設。2006年,客坊中學中考獲建寧一中提前招生、三明二中提前招生及縣總評三個全縣第一。投資40萬元的鄉衛生綜合樓也已完成主體工程,鄉村兩級衛生體系更加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推行,為民眾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五年來,全鄉共評選“五好家庭戶”600多戶,“十星級文明戶”400多戶;龍溪村、里元村被評為市級文明村。“平安客坊”建設取得實效,全鄉政治穩定、社會安定,2006年平安創建工作順利通過了市、縣達標驗收,名列全縣第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