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尾村

農民人均純收入182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第二三產業等為主。 畝,人均耕地0.94畝,林地7362畝。 4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83元。

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龍武鎮水尾村

水尾村隸屬於龍武鎮舊沙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龍武鎮東邊,距離村委會2.5公里,距離龍武鎮4.5公
里。國土面積2平方公里,海拔194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800毫米,適宜種植白蘿蔔、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554畝,其中人均耕地3.17畝,有林地2063.03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2戶,有鄉村人口173人,其中農業人口173人,勞動力9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3人。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0萬元,占總收入的68.97%,畜牧業收入13萬元,占總收入的22.4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6頭,肉牛6頭),林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1.72%,第二、三產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8.62%,工資性收入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2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第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人(占勞動力的16.67%),在省內務工15人。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第二三產業為主。[1]
編輯本段
2、

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西連鎮水尾村

水尾村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西北部西連鎮的,三面環海,西瀕北部灣,南臨許家港,北隔流沙灣與流沙鎮隔海相望,是徐聞較古老的村莊。該村始建於明代,祖輩從福建莆田遷徒而來。現有古老的媽祖廟—天后宮。相傳這裡的原土著居民是越人、黎人和蠻夷民族,操黎話和越語,後經漢、魏、隋、唐、宋、元、明幾代被漢人和閩南人同化,現多保留閩南文化,操閩南語系的雷州話。現有人口2800多人,600多戶,是行政村。有陳、劉、吳三個姓,分上村、下村、南村和北村。
該村祖祖輩輩以漁業為生,主操捕撈和養殖兩業。原來的木船全換成機動船,現擁有機動漁船200多艘,漁民400多人,年產魚920多噸,珍珠300多公斤,年產值近3000萬元。漁業的迅速發展,使水尾村發生了巨大變化,漁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村容村貌日升月異,全村建起樓房180幢,家家戶戶通電、通水、通電話、通電視,改廁率達50%。村民和外出人員集資及政府支持,幹部民眾自發挖深了漁港透入航道,建起了自來水塔、國小教學樓和籃球場,村委會和武裝部哨所建起辦公樓,農村信用社還建起儲蓄所,水泥硬底化村道四通八達,鋪満大街小巷。
風光明媚,民風淳樸。這裡三面環海,海灘延綿;波光蕩漾,椰林婆娑。風平浪靜之時,潮平如鏡,倒影如畫。風高浪涌之日,驚濤拍岸,萬馬齊奔。每當夕陽西下,漫天紅霞,海天一色;波光粼粼,漁船點點,海鷗翔集。水尾人勤勞勇敢,熱情好客,有大海一樣的胸懷和性格,水尾村是個發展海洋經濟和旅遊開發具有巨大潛力的地方。中國民俗攝影協會徐聞採訪創作基地已將其定為創作拍攝點,今年,省、港、澳等地不少攝影家繤名前來,拍了不少精品,他們感到非常滿意。
正是:古老漁村煥青春,鄉村面貌日日新,勤勞致富小康奔,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
編輯本段
3、

雲南省昆明市石林縣大可鄉水尾村

該村委會隸屬於石林彝族自治縣大可鄉,地處鄉西邊,距鄉政府所在地16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及柏油路,距離縣城36公里。東鄰本鄉南大村村委會,南鄰彌勒縣西二鎮,西鄰宜良縣竹山鄉左列,北鄰本鄉岩子腳村委會。轄老黑山、大龍村、水豆田、小松棵、水尾、大平灘、大石岩、下堵泥、上堵泥、老馬地1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501戶,有鄉村人口1747人,其中農業人口1747人,勞動力118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80人。
全村國土面積12.97平方公里,海拔1748米,年平均氣溫15.6℃,年降水量957.6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烤菸、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678.95畝,人均耕地0.94畝,林地7362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83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2]

湛江行政區劃百科(三)

湛江(Zhànjìāng),簡稱“湛”,舊稱“廣州灣(Kwangchouwan)”、別稱“港城”,是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國家一類大市,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