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

彭德懷

彭德懷(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名清宗,後改德懷,字得華,號石穿,小名鍾伢子、石穿,湖南湘潭人,湖南講武堂畢業,中國人民解放軍傑出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早期領導人之一,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第一任國防部長,中共第六至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16年3月,彭德懷(當時名彭德華)投到湘軍當了一名二等兵。1940年,在華北發動百團大戰,破襲日軍的正太、平漢、同蒲鐵路交通線,沉重地打擊了日偽軍,鼓舞了全國軍民。於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殘酷迫害,1974年11月,彭德懷因患直腸癌病逝,享年76歲。彭德懷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之一;他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國防及建設事業,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勳。

基本信息

簡介

彭德懷與金日成彭德懷與金日成

彭德懷(1898-1974),原名彭德華。湖南省湘潭縣人。1916年入湘軍。1922年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後在湘軍任營長、團長。參加了北伐戰爭。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並領導了平江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軍長,紅三軍團總指揮及軍團前委書記,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東方軍司令員,陝甘支隊司令員,紅一方面軍司令員,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司令員,西方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副總指揮 (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任副總司令員),中共北方局書記,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兼總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中共西北局第一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北軍區司令員,中共西北局第一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是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共第六、七、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生平

彭德懷彭德懷

彭德懷原名得華,1898年10月24日生於湖南湘潭石潭鄉烏石寨。 8歲時母親病故,而父親有哮喘病不能勞動。

13歲下煤窯。

15歲時他參加饑民要求地主賣糧的隊伍,開倉吃了大戶,被通緝,逃到洞庭湖當了一名挑土壘堤的河工。

1916年入湘軍當兵。

1919年升為排長。

1921年因派會員暗殺駐地一名魚肉鄉里的惡霸而被捕,在押往長沙途中逃脫。

1922年改名德懷,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次年畢業後回湘軍當連長。

1926年,部隊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任一師一團一營營長,參加北伐戰爭,曾配合葉挺獨立團進攻武昌。

1927年1月,在營內成立士兵委員會,制訂反帝、反封建軍閥,維護士兵權益的會章。

1928年1月升團長。

1928年4月,在大革命失敗、蔣介石白色恐怖的形勢下,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7月22日,和滕代遠、黃公略等領導平江起義,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任軍長,率部轉戰湘鄂贛邊界,建立革命根據地。

1928年12月,率紅五軍主力到達井岡山,同朱德毛澤東領導的紅四軍會師。

1929年1月,紅四軍前委決定由朱德、毛澤東率紅四軍主力將圍攻井岡山的敵軍引開,由彭德懷率部負責留守井岡山。但大部敵軍並未去追紅四軍主力,彭德懷率部激戰被迫突圍,於4月同紅四軍在江西瑞金會師。

1929年8月,他率部重返湘鄂贛,同黃公略部會合。

彭德懷彭德懷
1930年6月,部隊擴編為第三軍團,任總指揮,率部在平江擊退國民黨軍的進攻,乘勝攻入長沙,占領十日。

1930年8月,同第一軍團會師。後在中央蘇區,他率第三軍團參加第一、二、三、四次反圍剿。

1931年11月,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34年1月補選為中共第六屆候補中央委員。

1934年10月,率部參加長征。在遵義會議上,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後,率部北渡赤水,攻占婁山關,再克遵義城,協同一軍團殲滅和擊潰敵軍八個團,取得第一方面軍長征後第一個大勝利。

1935年6月,第一方面軍和第四方面軍會合後,他堅決擁護北上方針,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在第一軍團已到俄界的情況下,率第三軍團護衛中共中央安全走出草地。

1935年9月,一、三軍團和中央縱隊改編為陝甘支隊,他任司令員,與政委毛澤東率部繼續北進,10月到達陝北。

1935年11月,任第一方面軍司令員,參與指揮了直羅鎮戰役。

1936年1月,補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1936年2月,和毛澤東率部東征,在晉西南宣傳抗日,擴大紅軍。

1936年5月,任西方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率部進軍寧夏和隴東,迎接第二、第四方面軍北上。

1936年10月,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參與指揮山城堡戰役。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副總指揮(第十八集團軍副總司令),與朱德總司令率領八路軍開赴華北前線,配合國民黨軍作戰,取得平型關等戰鬥的勝利。

1940年,在華北發動百團大戰,破襲日軍的正太、平漢、同蒲鐵路交通線,沉重地打擊了日偽軍,鼓舞了全國軍民。

1942年8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統一領導華北軍民渡過抗日戰爭最艱苦的相持階段。

1943年9月回延安參加整風運動

1945年6月在中共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政治局委員,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協助毛澤東、朱德指揮八路軍、新四軍對日軍的大反攻。

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後來改稱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

1947年3月,國民黨軍重點進攻陝甘寧解放區。他在留在陝北的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直接指導下,在一個半月內連續取得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戰三捷。

1947年8月,又在沙家店殲敵兩個旅,挫敗了國民黨軍對陝北的重點進攻。

彭德懷彭德懷
1948年2月間,率部在宜川、瓦子店殲敵五個旅, 4月22日收復延安。

1949年指揮第一野戰軍,解放西北五省,任中共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區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50年10月,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率領志願軍抗美援朝

1952年4月回國主持軍委日常工作。

1954年9月,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1956年當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1959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廬山會議)期間,遭錯誤批判在中共八屆八中全會上被錯定為反黨集團

1965年9月被派往四川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第三副主任,遭嚴重迫害。

由於長期受摧殘和折磨,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他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革命生涯

早期軍事生涯

彭德懷等發動平江起義 所部編為紅五軍彭德懷

1916年3月,彭德懷(當時名彭德華)投到湘軍當了一名二等兵,由於作戰勇敢幾年後升為連長。與黃公略等青年秘密組織了“救貧會”,因秘密處死惡霸區盛欽遭通緝而逃離部隊。

1922年8月,彭得華改名德懷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學習。次年畢業,在湘軍中任連長。1926年任營長,參加了北伐戰爭,在自己的營中建立了士兵委員會。他所在的一營各連都成立了士兵委員會,該會章程的核心就是“救貧”。1928年初彭德懷升任團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自己的團里成立了黨委會,自任黨委書記。

紅軍時期

長徵結束時的彭德懷長徵結束時的彭德懷
1928年7月22日與膝代遠一起率領他的第一團發動平江起義,建立起工農紅軍第五軍,任軍長兼第十三師師長。同年十一月率部向井岡山進軍。從此開始了建立和擴大革命根據地的軍事鬥爭。到1930年春,率部把湘贛邊區根據地擴大到十個縣城的範圍。同年七月率部進攻長沙,三天打了四仗,追擊敵人百餘里,順利攻占長沙城。籌款數十萬元,繳獲槍械四千餘支,解放被關押的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數千人,招收紅軍戰士七千餘人。這是紅軍建立初期的一次輝煌勝利。

紅一方面軍成立之後,彭德懷任副總司令,協助毛澤東、朱德指揮反“圍剿”鬥爭。在第一次反“圍剿”鬥爭中,他率第三軍團配合一軍團一舉殲敵萬餘人。在第三次反“圍剿”中,戰鬥異常激烈,敵人兩個團占據有利地勢把我軍一個連壓在山腰。在危難之際,彭德懷揮刀殺出,身先士卒,一個猛衝重創並擊潰了敵人,為受壓制的連隊解了圍,隨後率部組織反擊,消滅了這股敵人。在毛澤東受排斥後,協助組織並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一直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撤離中央蘇區,彭德懷始終率兵為根據地的鞏固和擴大而苦苦地衝殺。

1934年10月,率部參加長征,並和毛澤東、周恩來王嫁祥林彪組成五人軍事小組。

1935年10月21日,吳起鎮戰鬥勝利後,毛澤東賦詩一首:“山高路險溝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抗日戰爭時期

彭德懷彭德懷
抗日戰爭時期,彭德懷任八路軍副總司令。他堅決支持毛澤東提出的“堅持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的方針,同時,根據自己對形勢的認識,提出了“不放棄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思想,對毛澤東的抗日戰爭原則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1940年7月,由朱德、彭德懷、左權簽發的破襲正大路線戰役預備命令發至各部隊,同時上報中央軍委。8月8日發出戰役命令。命令發出後,各根據地軍民情緒極其熱烈,出擊兵團掀起練兵和爆破熱潮。8月20日,破襲戰陸續展開,並迅速推向高潮。初定二十二個團參戰,由於抗日軍民痛恨日軍至極,皆勇躍參戰,使參戰部隊竟然達到一百零三個團。因此,後來稱這場戰役為“百團大戰”。這場敵後最大的一次反圍攻戰役,持續三個半月時間,作戰一千八百餘次,斃傷日軍兩萬餘人,偽軍五千餘人,俘獲日軍二百八十多人、偽軍一萬八千餘人,拔除據點二千九百個,破壞鐵路四百七十餘公里,公路一千五百餘公里,繳獲各種炮五十餘門、槍五千八百餘支。

1942年8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統一領導華北敵後的對敵鬥爭、整風學習、大生產和減租減息運動,鞏固敵後抗日政權,實行精兵簡政,領導軍民渡過抗日戰爭最困難的階段。1943年9月到延安參加整風運動。1945年6月當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8月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協助毛澤東、朱德指揮大反攻作戰。

解放戰爭

彭德懷與戰士們彭德懷與戰士們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1947年3月起任西北野戰兵團(後相繼改稱西北野戰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指揮僅2萬餘人的部隊同進攻陝甘寧解放區的23萬國民黨軍作戰。在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後,根據毛澤東提出的作戰方針,採用“蘑菇戰術”,拖著敵人兜圈子,並不斷進行襲擾,使其屢屢撲空,陷於十分疲勞和十分缺糧的困境。並尋機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在一個半月內於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戰三捷,殲敵1.4萬餘人。同年8月指揮沙家店戰役,殲敵兩個旅,挫敗國民黨軍對陝北地區的重點進攻,基本扭轉了西北戰局,保衛了中共中央機關的安全,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軍在其他戰場的作戰。
1948年春在宜川戰役中,以圍城打援戰法殲敵5個旅,並於4月21日在西府隴東戰役中收復延安。
1949年指揮第一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18、第19兵團,運用軍事進攻與和平談判相結合的方式,經過陝中、扶眉、蘭州、寧夏、河西等戰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30餘萬人,解放西北5省。6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

抗美援朝

彭德懷彭德懷
1950年由朝鮮引發的韓戰爆發,9月15日美軍在韓國仁川登入,10月1日越過“三八線”,在朝鮮和蘇聯的請求下毛澤東決定出兵朝鮮半島,林彪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成為軍隊的統帥,而10月8日彭德懷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率軍入朝作戰。彭德懷於1950年10月19日晚命令志願軍渡江,10月25日,抗美援朝戰爭正式打響。

志願軍入朝第六天,彭德懷抓住敵人氣焰囂張,立即發動了第一戰役,運用迂迴包圍戰術,將敵人的數團、數營分割開來,然後各個殲滅之。經過十三個夜晝的激戰,取得了第一戰役的勝利,殲敵一萬五千人,扼制住了美軍的攻勢,解救了朝鮮民主共和國的危難,使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站住了腳。

麥克阿瑟不甘心於失敗,於11月7日組織反撲。彭德懷下令主動後撤三十公里,示敵以弱,以少量兵力邊打邊退,故意驕敵。待美軍進入我軍設入的圈套之後,彭德懷下令,滯後部隊斷敵退路,兩翼部隊分割包圍敵人。志願軍把敵人的幾個師壓入一個狹小的區域,集中火力猛打,敵人立即潰不成軍,爭相逃命。美軍及偽軍一口氣退回去二百公里。志願軍一舉殲敵三萬六千多人。乘勝追擊,收復了朝鮮首都平壤,初步扭轉了戰局,這即是入朝後的第二戰役。

1950年12月31日,志願軍冒雪發動了入朝後的第三戰役,激戰八天,取得了戰役的勝利,殲敵一萬九千餘人,志願軍越過“三八”線,攻占了漢城。志願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再接再厲,於1951年4月21日,經過八十五天的奮戰,取得了殲敵七萬八千人的重大勝利。聯合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在國內一片反對聲中被撤了職。

1951年4月22日,彭德懷發起了第五戰役,到6月10日戰役結束時,共殲敵八萬二千餘人,迫使美軍提出談判要求。隨後又指揮中朝聯軍粉粹了敵人的“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共殲敵十五萬多人。最終迫使美國在停戰協定書上籤字。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不僅幫助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轉危為安,還保衛了中國的安全,保衛了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戰爭勝利之後,就連史達林也稱讚彭德懷是“當代軍事家”。

1953年7月31日,由金日成主持的“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在平壤召開,期間授予了彭德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的稱號及一級國旗勳章。

文化大革命時期

1952年4月,彭德懷奉命歸國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1954年9月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彭德懷對軍隊在和平環境下的編制體制進行了改革,組建了技術兵種,實施正規化軍事訓練,使解放軍實現了從單一兵種向諸兵種合成軍隊的轉變。
1959年夏天的廬山會議,他敢於直言,批評大躍進中的錯誤方針和口號,後又寫信給毛澤東,詳細闡述自己的觀點。他這些正確的意見被當成“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受到批判。在中共八屆八中全會上,彭德懷被錯誤地定為佑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首領,免去國防部長職務。在遭受不白之冤的暴風雨般的批判時,彭德懷並沒有低頭,他認為堅持實事求是地看問題,為了使黨的路線更正確而開展批評並沒有錯。1962年,他再次給毛澤東寫信,堅持認為大躍進是錯誤的,會議給他的罪名是不符合實際的。

1962年,彭德懷上書八萬言要求平反,賀龍受命成立彭德懷專案小組,雖然後來毛澤東對彭德懷的態度有某種程度的鬆動,但是在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到長期迫害,1966年12月北航造反派韓愛晶派紅衛兵到四川成都把彭德懷押回北京。

1967年7月9日韓愛晶強行針對彭德懷逼供和毆打,聲稱“審斗會”要“刺刀見紅”,要彭德懷交待“在抗日戰爭時期幹了哪些壞事?”“你為什麼要打百團大戰?”,彭德懷被“打翻在地”7次,前額受傷出血,第五、十肋骨骨折。

至1971年底,因擅自發動平型關之戰與百團大戰,勾結國民黨抗日被中國人民與中共官方認為罪行重大而審訊彭德懷二百多次。

1974年9月,彭德懷因患直腸癌,得不到醫療救治,身體狀況急劇惡化,去世前他希望見離異的妻子浦安修一面,但當時正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進行勞動改造的浦安修拒絕見他。10月以後,陷入昏迷狀態。1974年11月29日下午14時25分在北京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即“三〇一醫院”)因病去世,享年76歲。

1999年12月,彭德懷的侄兒侄女將其伯父骨灰遷出“八寶山革命公墓”,歸葬湖南湘潭烏石故里。

免職

蒙冤的彭德懷蒙冤的彭德懷
1959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廬山會議)期間,因寫信給毛澤東,對1958年“大躍進”開始後“浮誇風”、“小資產階級狂熱性”等問題提出批評,被錯誤地認為是“向党進攻”和右傾機會主義。8月在中共八屆八中全會上,又被錯定為“反黨集團”的首要人物。9月被免去國防部部長職務,停止一切實際工作。廬山會議原本是為了“糾左”,但會後卻在全國展開了“反右傾運動”(反對以彭德懷為首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上萬名黨員受到了批判與非人道待遇;其中大部分黨員在1962年被平反,恢復了工作;但毛澤東設下了底線:“誰都能平反,唯獨彭德懷不能平反。”
1962年6月再次給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寫信,反駁廬山會議強加給他的不實之詞,堅持真理。9月在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又被認為是企圖“翻案”,再次受到錯誤批判和審查,並被剝奪了黨員的權利。
1965年9月,毛澤東約他談話,表示“也許真理在你那邊”。隨後,被派往四川成都擔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第三副主任,仍顧全大局,兢兢業業地工作。

平反

1978年,中國共產黨宣布為其恢復名譽,受到全面公正的評價。鄧小平稱他是“優秀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領導人”、“作戰勇敢,耿直剛正,廉潔奉公,嚴於律己,關心民眾,從不考慮個人得失。”

情感家庭

初戀

周瑞蓮是彭德懷舅舅所撫養的一個孤女,彭德懷與其情同手足,假如沒有意外,很可能他們會成為一對天長地久的夫妻。舅舅曾給他們定下了婚事。但不久,少年彭德懷卻惜別了自己的未婚妻,從軍去找窮人的出路了。瑞蓮拿出兩雙繡著字的鞋塞給彭德懷,他打開一看,鞋上繡的是“同心結”三個字。一對戀人,就這樣分別了。豈知這便是他們的永別。
彭德懷投入湘軍,英勇作戰,三年後成了連長。這期間他省吃儉用,準備將來返鄉與表妹成婚。突然,傳來了有如出自地獄的訊息———地主向舅舅逼債,舅舅無能為力,狠心的地主竟要小瑞蓮做抵債品,表妹寧死不從,跳崖身亡。從聽到這個噩耗的日子起,彭德懷更加少言寡語。他背著人上山失聲痛哭,心底里埋藏著的是大海般的仇恨。

第一任妻子

1922年,在親友撮合下,24歲的湘軍軍官彭德懷,娶了尚不滿12周歲(冒充14歲)的貨郎之女劉細妹,給她改名劉坤模——“女中模範”之意,讓她放足,還教她讀書寫字。雖說兩人的感情不會再像彭德懷和表妹周瑞蓮那樣深厚,但畢竟夫妻一場,彼此恩愛自是當然。
1928年平江起義時,彭德懷讓她回家,答應革命勝利後去接她,不料從此失去聯繫。劉坤模以“匪屬”之身,漂泊輾轉,歷盡艱辛,走投無路之下,由陶鑄的母親搭線,在漢口另嫁他人,生有一女。1937年從報上得知彭德懷已經是八路軍副總司令,便修書一封,上寫“平型關彭德懷收”。老彭居然收到了,便接她到延安,給安排了工作。但二人已然不能破鏡重圓,多少年後,彭德懷談起這段往事還嘆息道:“這不能怪我,也不能怪她。”劉坤模後來嫁給了陝甘寧銀行的一位處長、山西老紅軍任楚軒。建國後先在北京,後調到我們哈爾濱工作。80年代劉坤模還是哈爾濱政協委員,寫了本《和彭德懷在一起的日子》,對老彭還是一片深情。1987年劉坤模老奶奶回湖南烏石彭總故居參觀,寫下一詩:“橫刀人不見,烏石緬雄風,華廈開新宇,猶憶大將軍”。讀之令人落淚。

第二任妻子

彭德懷與妻子彭德懷與妻子
1938年雙十節,由王明的夫人孟慶樹介紹(一說陳賡介紹),40歲的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在延安娶了北師大著名的浦氏三姐妹(潔修、熙修、安修)中的小妹、20歲的嘉定姑娘浦安修(1918-1991),婚後無子女,但共度戰爭歲月,感情甚篤 。

親屬成員

親屬關係
親屬姓名
妻子
劉坤模(劉細妹),浦安修
兄弟
彭榮華,彭金華
侄女
彭鋼,彭梅魁

評價

總體評價

彭德懷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在中國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彭德懷同志都擔任共產黨軍隊的高級領導職務,是毛澤東、朱德同志指揮全軍的得力助手;他具有非凡膽略和精湛的軍事指揮藝術,在國內外享有崇高的聲望;彭德懷同志為黨和人民立下的赫赫戰功,永遠載入中國革命的光榮史冊。
彭德懷同志為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認真研究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和規律,創造性地執行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戰略方針和戰術原則,豐富和發展了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他畢生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對加強新形勢下的國防和軍隊建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彭德懷同志有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堅強的黨性原則,始終保持坦蕩的革命胸懷,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在許多重要歷史關頭,他總是挺身而出,堅持真理,堅定地維護黨的利益;他為黨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貢獻,卻從不居功自傲,從不接受任何特殊待遇,嚴於律己,克勤克儉,他極其關心人民民眾之疾苦,始終保持勞動人民之本色。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毛澤東
鄧小平同志在彭總的悼詞中指出:“彭德懷同志熱愛黨、熱愛人民、忠誠於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他作戰勇敢、耿直剛正、廉潔奉公、嚴以律己、關心民眾,從不考慮個人得失。”“他不怕困難、勇挑重擔,對革命工作勤勤懇懇,極端負責。”這是代表黨和人民在評價彭德懷的一生功績,雖然涉及到人格問題,但不能認為就是關於彭總人格的概括――總體不是局部,一生功勳不同於人物個性。

主要作品

詩詞作品

彭德懷是一位戰功赫赫的革命家、軍事家,他的詩作皆直抒胸臆,發自真情,脫口成章;不事文字雕琢,大致押韻,不受近體詩歌格律拘束,近於民間詩歌和古體詩,粗曠、豪放,自成一種風格。
躍上井岡旗幟新
求知心切去黃埔,夜夢依依我不然。“馬日事變”教調大,革命必須有武裝。
秋收起義在農村,失敗教訓是盲動。惟有潤之工農軍,躍上井岡旗幟新。
我欲以之為榜樣,或依湖泊或山區。利用周磐辦隨校,謹慎爭取兩年時。
團村戰鬥
猛虎撲群羊,硝煙瀰漫。人海翻騰,殺聲沖霄漢。
地動山搖天亦驚,瘧疾立消遁。
狼奔豕突,塵埃沖天。大哥未到,讓爾逃生。
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有感
長江天塹一橋,貫穿南北功勞。車聲轔轔橋上,驚濤滾滾東流。
大橋橫跨長江岸,龜蛇聯姻情舒暢。三鎮鼎立結同盟,萬眾歡呼如宿願。
頌攀枝花
攀枝花在過去認為是窮山惡水的金沙江兩岸,如今就要建成新型大工業城市,成為三線重要國防基地,工人為此奮鬥,氣勢磅礴,言語筆墨實難形容,聊記數語以資紀念。
天帳地床意志強,渡口無限好風光。江水滔滔流不息,大山重重盡寶藏。
懸岩險絕通鐵道,巍山惡水齊變樣。黨給人民無窮力,眾志成城心向黨。

出版著作

出版有《彭德懷自述》、《彭德懷軍事文選》。

故居

(圖)故居故居

位於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鎮烏石村石峰下。故居始建於1925年,座西北朝東南,磚木結構,粉牆青瓦,具有典型江南風味的普通農舍。故居一直由其胞弟金華、榮華居住,故名“三華堂”。

1958年1961年,彭德懷曾兩次回鄉,1961年回鄉調查時在此居住34天,接待來訪的幹部、民眾2000多人次,並在此擬寫5份農村調查材料供中共湖南省委參考。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彭德懷平反昭雪,湘潭縣人民政府撥出專款對故居進行維修,並辟西南端為輔助陳列室。1982年鄧小平為故居題名,1983年故居被列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8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彭德懷百年華誕之時,故居全面維修、復原,並按彭德懷1961年回鄉時原貌陳列。

紀念園

(圖)彭德懷彭德懷紀念園

彭德懷紀念園位於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鎮烏石村,距湘潭城區6公里。紀念園建在彭總故居對面的臥虎山,背靠俊秀的烏石峰,前望是秀麗的田野,遠眺是起伏的群山,視野十分開闊,與周圍的綠化帶、彭總故居及其它建築物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氣勢磅礴、宏偉壯觀的圖畫。紀念園以銅像、紀念館為主體的,占地200畝。江澤民總書記親筆為紀念館和銅像題字。

身後典故

骨灰存放

1978年12月23日,劃時代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閉幕,並決定第二天在北京召開彭德懷元帥的平反昭雪追悼大會。
1978年12月中旬一天上午,一架從北京飛來的飛機停在成都郊外雙流機場。從飛機上走下兩個人來,直奔中共四川省委,兩人找到省委副秘書長張振亞,遞上了中央專案審查小組寫給時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書記趙紫陽的一封便函,取走彭德懷骨灰。
在“四人幫”所控制的特偵組有一份材料,上面有著如下記錄:受審人員彭德懷,因患直腸癌,經治療無效,於1974年11月29日病死;彭德懷是裡通外國、陰謀奪權的反黨分子。我們意見,將其化名王川,屍體火化後,骨灰存放成都一般公墓。該特偵組另一份記錄中寫著:中辦秘書處電話告,王(洪文)副主席在彭德懷死亡骨灰處理報告上指示:“照報告上所提的辦法辦。”
彭德懷骨灰存入成都東郊殯儀館的時間是1974年12月23日,取走的時間是1978年12月22日。
在為彭德懷平反昭雪的追悼大會上,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親致悼詞;沉冤整整20年的彭德懷一案終於獲得平反,歷史最終給這位忠臣良帥以公正的評價。

悼詞全文

1978年12月24日,在彭德懷、陶鑄同志的追悼大會上,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鄧小平同志為彭德懷同志親致悼詞:
同志們:我們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為彭德懷同志舉行追悼會。
彭德懷同志是我黨的優秀黨員、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是平江起義的主要領導者、紅三軍團的創立者,是我們黨、國家和軍隊的傑出領導人,曾擔任過黨政軍的許多重要職務。他在林彪、“四人幫”的迫害下,於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在北京逝世,終年七十六歲。今天,華國鋒同志為首的黨中央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認真落實黨的政策,給彭德懷同志做出了全面的、公正的評價,為他恢復了名譽。
彭德懷同志在近半個世紀的革命鬥爭中,在偉大導師毛澤東同志的領導下,南征北戰,歷盡艱險,為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為人民軍隊的成長壯大,為保衛和建設社會主義祖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於黨、忠於人民的一生。他的不幸逝世,是我黨我軍的重大損失。
彭德懷同志具有很強的組織領導能力和軍事指揮才能。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他曾擔任中國工農紅軍師長、軍長、三軍團總指揮,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長征後期擔任過以毛澤東同志為政治委員的陝甘支隊司令員;到達陝北以後,擔任過紅軍前敵總指揮。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八路軍副總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解放戰爭時期,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擔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一九六五年,擔任建設大三線的副總指揮。他曾任黨的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政治局委員。他還當選為第一屆和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彭德懷同志是湖南省湘潭縣人,出身貧寒,當過苦工。大革命時期,他曾在國民革命軍任營長、團長。大革命失敗後,他堅持反對新軍閥,秘密組織士兵委員會,支持工會、農會和學生會的革命活動。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彭德懷同志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道路,於一九二八年四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一九二八年七月,在中國革命處於低潮的時刻,彭德懷同志領導了著名的平江起義,編為紅軍第五軍,堅持湘鄂贛的游擊戰爭,開闢了湘鄂贛根據地。到同年十一月間,紅五軍主力奔赴井岡山。從此,他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堅持井岡山鬥爭,參加反“圍剿”作戰和震驚中外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指揮過許多重要的戰役和戰鬥。長徵到達陝北後,他還參與指揮了紅軍勝利的東征。
抗日戰爭時期,彭德懷同志協助朱德同志率領八路軍,挺進敵後,在艱苦的歲月里,開闢了華北廣大的抗日根據地,為贏得偉大的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彭德懷同志堅決貫徹執行毛澤東同志的偉大戰略決策,在敵我力量懸殊、十分艱難的條件下,指揮部隊馳騁疆場,英勇奮戰,消滅了蔣胡軍,解放了大西北。新中國剛成立,美帝國主義把侵略朝鮮的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彭德懷同志當此嚴重時刻,堅決執行黨中央、毛澤東同志的指示,肩負中國人民的重託,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率領中華英雄兒女,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同朝鮮人民和人民軍並肩戰鬥,直至勝利,光榮地履行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義務。彭德懷同志回國後,致力於我國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事業,不辭辛苦,成績卓著。
彭德懷同志熱愛黨,熱愛人民,忠誠於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他作戰勇敢,耿直剛正,廉潔奉公,嚴於律己,關心民眾,從不考慮個人得失。他不怕困難,勇挑重擔,對革命工作勤勤懇懇,極端負責。
彭德懷同志是國內和國際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一直受到廣大黨員和民眾的懷念和愛戴。
我們要學習彭德懷同志的革命精神和高貴品質,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在華國鋒同志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團結一致,同心同德,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解放思想,開動機器,為實現新時期的總任務,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而奮勇前進!
彭德懷同志永垂不朽!

中國歷任國防部長

彭德懷 湖南湘潭人,1954年9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第1任部長(1954—1959在任)。
林彪 湖北黃岡人,1959年9月任國防部部長(1959—1971在任)。
葉劍英 廣東梅縣人,1975年任國防部部長(1975—1978在任)。
徐向前 山西五台人,1978年3月任國防部部長(1978—1981在任)。
耿飈 湖南醴陵人,1981年3月任國防部部長(1981—1982在任)。
張愛萍 四川達縣人,1982年11月任國防部長(1982—1988在任)。
秦基偉 湖北紅安人,1988年3月任國防部部長(1988—1993在任)。
遲浩田 山東招遠人,1993年3月任國防部長(1993—2003在任)。
曹剛川 河南舞鋼人,2003年3月任國防部部長(2003—2008)。
梁光烈 四川三台人,2008年任國防部長(2008年-2013年)。
常萬全 河南南陽人,2013年任國防部長(2013年-至今)。

安葬在八寶山的著名人物

八寶山革命公墓位於北京西郊石景山區八寶山南麓,長安街西延長線北側,距離北京市中心13公里。面積約10公頃。眾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知名人士等安葬於此。

真性情的天蠍座名人

天蠍座的人外表冰冷內在熱情,富有好奇心,很有眼光。他們天生具有吸引別人的磁力,周身散發著活力、刺激而迷人的氣息。雖然天蠍座的人天生不乏推理及分析的能力,能夠一眼看穿自己所面臨的難題,但是他的直覺感應卻更為憫銳,因而往往會有不按牌理出牌的表現。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

概述1989年11月30日,解放軍報刊登一篇文章——《中央軍委確定33位軍事家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名列其中》,引人關注。文章寫道:“在史詩般的中國人民革命戰爭中,湧現出多少運籌帷幄叱吒風雲的軍事家?經中央軍委確定,33人被冠以“軍事家”的評語,載入最近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人物分冊》。 ”1994年8月經中央軍委審議,又確定增補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3人為軍事家。
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5位)毛澤東| 周恩來| 鄧小平| 楊尚昆| 李先念
十大元帥和十大將(20位)朱德| 彭德懷| 林彪| 劉伯承| 賀龍| 陳毅| 羅榮桓| 徐向前| 聶榮臻| 葉劍英| 粟裕| 徐海東| 黃克誠| 陳賡| 譚政| 蕭勁光| 張雲逸| 羅瑞卿| 王樹聲|許光達
新中國成立前獻身的高級將領(11位)葉挺| 許繼慎| 蔡申熙| 段德昌| 曾中生| 左權| 彭雪楓| 羅炳輝| 黃公略| 方誌敏| 劉志丹

1955年授銜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歷任部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