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

醴陵市

醴陵,湖南省株洲市轄區縣級市,盛產陶瓷、鞭炮煙花,有“瓷城”和“花炮之鄉”的美稱,位於湖南東部,羅霄山脈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淥水流域。東界江西省萍鄉市,北連瀏陽市,南接攸縣,且緊鄰長株潭金三角經濟區。總面積2157.2平方公里。地貌以丘崗山地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8℃左右,日照時數1588-1321小時,年降雨量1719-1423毫米,無霜期305-279天。醴陵1985年撤縣建市,現轄26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總面積2157平方公里,總人口103萬,2008年全縣GDP188.2億元,財政總收入11.8億元。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醴陵市醴陵市
醴陵盛產陶瓷、鞭炮煙花,有“瓷城”和“花炮之鄉”的美稱。是全國重點糧食高產地區,長江流域第一個畝產過噸糧的縣(市)。醴陵自然資源豐富,林業用地面積占總面積57%,有樹種396種。其中,屬國家保護的珍貴樹種有水杉、銀杏等13種,樹種以用材林、經濟林為主。1986年,油茶產量居全國第四位,2001年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油茶之鄉”稱號。非金屬礦有瓷土、耐火土煤炭石灰石螢石粉石石材等,金屬礦有、鉛、鋅、鎢、銻、鈾等。醴陵降水豐富,地表水充沛,境內地表徑流年平16.3億平方米;有淥水、昭陵河、澗江三個水系,大小河溪57條,總長914公里;大中小型水庫169座,大小山塘2.6萬口,發展淡水養殖業有著巨大潛力。
各項社會事業有新的發展,科技工作圍繞“科技興市”發展戰略,抓好了27項各級各類科技計畫項目的申報、編制、實施;獲省科技進步獎2項、“星火計畫”獎1項,申請專利33項,增長57%。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初等教育進一步普及,教育質量得到提高。文化、廣播電視、衛生、體育事業繼續發展。
醴陵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勝古蹟甚多。李立三左權耿飈宋時輪等老一輩革命家及程潛陳明仁等愛國將領,著名生物學家湯飛凡彭道儒等一批有影響的科學家、知名人士都生長在醴陵這塊熱土上;農民瞿永壽被聯合國授予“國際傑出稻農”稱號。境內有風景名勝115處,其中,奇峰15處,洞穴22處,奇石30處,泉井48處。主要古建築有賀家橋的雲岩寺、市郊的清興寺、東門上的文廟、城東的梯雲閣、王坊鄉的平山寺、西山的淥江書院宋名臣寺、市郊馬背嶺的起元塔、姜灣對岸淥水河畔的財源塔東堡鄉的袁氏貞節牌坊。豐富的人文景觀,為發展醴陵旅遊事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歷史沿革

醴陵市醴陵市
醴陵:東漢初置縣,隋廢,唐初復置,《名勝志》稱:“縣北有陵(姜嶺),陵下有井,湧泉如醴(甜酒),因以名縣”。
醴陵古屬揚越之地。夏禹時屬荊州。春秋戰國時屬楚黔中郡。秦屬長沙郡臨湘縣。西漢時屬長沙國臨湘縣。東漢初置縣,至今已有近2000年歷史。
1949年7月日,醴陵和平解放,屬湖南省長沙署。1985年撤縣設市。
1985年5月24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85]76號)撤銷醴陵縣,設立醴陵市(縣級),以原醴陵縣的行政區域為醴陵市的行政區域。8月15日掛牌成立。

自然地理

醴陵市位於湖南東部,羅宵山脈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淥水流域,緊鄰長沙株洲湘潭“金三角”經濟區。地貌以山地、丘陵和崗地為主,平原占16%,水域占5%。

醴陵市醴陵市

境內江河交織,均屬湘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淥水、昭陵河澗江,水利資源蘊藏量為87462千瓦,地下水量16.3億立方米。市內共有大中小型水庫193座。
市境屬中亞熱帶東南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8℃左右,無霜期305-27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588-1321小時,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至1600毫米之間。
目前已發現的礦種有鈾、金、銀、鐵、錳、鉛、鋅、煤、石灰石瓷泥等23種,礦產地117處,其中大型礦床1處,中型礦床6處。境內江河交織,均屬湘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淥水、昭陵河和澗江,屬中亞熱帶東南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無霜期288天左右,年平均日照1500至191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至1600毫米之間。水利資源蘊藏量為87462千瓦,地下水量16.3億立方米。市內共有大中小型水庫193座。

自然資源

土壤成分以板頁岩為主,占47.8%;次為紅色粘土,占20.7%。植物資源豐富,具備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林木生長的良好自然條件。瓷土陶土耐火泥石灰石沙石等非金屬礦產和鉛、鋅等金屬礦產蘊藏豐富。
石灰石

醴陵市醴陵市

石灰石是沉積源形成的一種岩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鈣鎂碳酸鹽或者碳酸鈣和碳酸鎂的混合物。重結晶石灰石、結實的微晶石灰石以及能拋光的石灰華都被作為石灰石或大理石進行宣傳和銷售,尤其是在美國。根據不同的密度範圍,成型的石灰石分為三個子類:
低密度石灰石——密度範圍110-135磅/立方英尺(1,760-2,160千克/立方米)。
中密度石灰石——密度範圍135-160磅/立方英尺(2,160-2,560千克/立方米)。
高密度石灰石——密度大於160磅/立方英尺(2,560千克/立方米)。
石灰石具有許多特點鮮明的自然特徵,譬如:方解石的紋路或斑點、化石或者貝殼結構、坑洞、細長的組織、開放紋理、蜂巢結構、鐵斑、類似石灰華的結構以及結晶差異。上述一種或多種特徵的組合將對石灰石的質地產生影響。
耐火泥
是一具體黏土被利用在陶瓷製造。火歸屬基於為其加工困難的特徵(抗性對高溫度,比1,600.C有融合觀點高級),和因此是適當的為襯裡器物熔爐(火),和製造被使用在金屬工藝產業,譬如坩堝,saggers、反擊,和玻璃罐里。其化學成分包括矽和氧化鋁的高百分比,和鈉、鉀、鋼,和鈣氧化物的低百分比。
有二類型耐火泥:火石黏土和塑膠耐火泥。
陶土
製造陶器用的原料,是多種微細的礦物集合體,多呈粉狀或土狀,其礦物成分複雜,顆粒大小不一致,常含粉砂和砂粒等。由於含有有機雜質,因而顏色不純,往往呈灰白、黃、褐紅、灰綠、灰黑甚至黑色。具有吸水性和吸附性,加水捏練以後具有較好的可塑性。2.古代泛稱制瓷原料為陶土、如麻倉土高嶺土祁門土等。

工農發展

農業生產平穩增長。2005年,醴陵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7.78億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農業產值12.92億元,林業產值1.33億元,牧業產值11.96億元,漁業產值1.40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17億元。
糧食生產穩步發展。2005年,醴陵市農作物種植面積88.69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16千公頃,其中糧食作物種植63.93千公頃,增加0.98千公頃。糧食總產量47.25萬噸,比上年增長1.7%;蔬菜產量43.80萬噸,比上年增長0.5%;水果產量50812噸,比上年減少1797噸,下降3.4%。
醴陵市醴陵市

養殖業快速發展。2005年,醴陵市肉類總產量95680噸,比上年增長9.9%;水產品產量18200噸,比上年增長1.1%。養殖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產值比重為48%,比上年下降0.49個百分點。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成效。醴陵市農業機械總動力42.13萬千瓦,完成各類農機技術集團承包132.4萬畝,其中機耕面積達56.7萬畝,推廣聯合收割機172台。全年新建和整修水利工程1.21萬處,完成各類水利工程土石方1020萬立方米,增強了農業防汛抗旱能力。拓寬改造鄉村道路路基735公里,硬化路面130公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
工業經濟加速發展。2005年,醴陵市完成全部工業總產值180.12億元,比上年增長21.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56.4億元,增長28.8%;規模以下工業123.72億元,增長18.1%。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67.09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2.18億元,增長23.3%,工業產品產銷率97.8%,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兩大支柱產業保持較快發展。日用陶瓷產量158025萬件,增長27.1%,其中:出口72625萬件,增長29.1%;工業陶瓷209858噸,增長14.7%;鞭炮煙花998.51萬箱,增長16.1%。其中:出口583.15萬箱,增長17.0%。

經濟概況

經濟運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2005年醴陵市實現生產總值121.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4%,“十五”期間平均每年遞增11.5%;人均生產總值突破萬元大關,達12268元,比上年增加1122元。
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的進展;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8億元,比上年增長6.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2.61億元,比上年增長15.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1.3億元,比上年增長10.4%;三次產業結構比例調整為14.7:59.6:25.7。
經濟效益顯著提高。2005年,28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19.5%,同比提高5.2個百分點;實現利稅總額5.29億元,比上年增長3.3%。

醴陵市醴陵市

建築業穩定發展。2005年,醴陵市建築業完成增加值5.5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8%。22家資質內建築企業完成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9.54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產值6.29億元,實現營業利潤3687萬元。
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2005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72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23.1%;按投資種類分,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29162萬元,比上年增長33.9%,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18310萬元,比上年增長1.8%;農村固定資產投資68022億元,比上年6.8%。全市5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72個,完成投資9.64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48.9%。
重點工程進展順利。2005年,以“雙慶”為契機,完成了淥江風光帶A段、珊田廣場淥水大橋、青雲南路建設和瓷城大道改造等一批亮點工程;啟動了文化北路建設和淥江大道拓寬工程;推進了城區電網改造工程;106國道醴陵北段建成通車;浙贛複線提速改造工程全線完工;醴潭高速完成路基和橋涵工程;天然氣入醴工程正式通氣點火,15家企業用上天然氣;偵技大樓立三汽車站建設加緊推進;大林河引水工程破土動工;陶瓷科技園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入園企業達12家。
交通運輸增長迅速。2005年,醴陵市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運量3912萬噸,比上年增長31.9%;完成貨物周轉量405680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30.3%;完成客運量442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1.5%;旅客周轉量217372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21.4%。
郵電通信事業平穩發展。2005年,醴陵市共完成郵電通信業務總量23350萬無,比上年增長15.9%。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4.9萬戶,其中農村電話用戶9.57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6.9萬戶。
消費品市場活躍。2005年,醴陵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89694萬元,比上年增長14.5%,其中,公有經濟89645萬元;非公有經濟300049萬元。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零售額354512萬元,比上年增長14.5%;餐飲業完成零售額30138萬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他行業完成零售額5044萬元,比上年增長9.1%。
市場物價減緩運行。2005年,全年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3.2%,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消費價格指數為102.7%,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
招商引資取得新成就。2005年,醴陵市簽訂利用外資協定38個,契約利用外資7625.69萬美元,新批准成立外商企業23家,達到44家;全市實際到位外資2728萬美元,利用內資22.5億元。全市年末實有外商投資企業44家,實現銷售收入83535萬元,增長28%;實現利潤8612萬元,增長39%。
對外開放水平繼續提高。2005年,醴陵市新批自營進出口企業10家,增加到129家;全市完成外貿出口總額3.0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1%,出口創匯達1.32億美元,增長26%。
財政收入繼續大幅增長。2005年,醴陵市完成財政總收入61022萬元,按同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24.5%;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3886萬元,增長24.2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1841萬元,比上年增長30.3%;全年地方財政支出61100萬元,比上年增長16.2%。
金融運行形勢保持平穩。2005年末,醴陵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1.33億元,比上年增長16.14%;各項貸款餘額23.99億元,比上年增長10.05%;現金淨投放9.43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城鄉居民的儲蓄快速增長。2005年末,城鄉居民儲蓄餘額42.25億元,比上年增長17.19%,其中農村居民儲蓄13.39億元,增長17.90%。
保險事業穩步增長。2005年,醴陵市保險機構實現保費收入7782.1萬元,比上年增加969.1萬元,增長14.22%。
2008年全縣GDP188.2億元,財政總收入11.8億元。

社會事業

醴陵市醴陵市
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廣電、環保
科技創新工程取得新成就。2005年,醴陵市完成各類科技項目60項,投入科技三項費用701萬元,技術貿易成交額4800萬元。有1項成果獲得株洲市科技進步獎,專利批准數415項,是全省唯一一次性通過七家“雙高”企業認定的縣市,再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教育事業取得新進展。2005年末,醴陵市擁有國小199所,比上年減少29所,在校學生48848人,比上年減少2929人;普通中學59所,比上年減少3所,在校學生70822人,減少11577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和國小生升國中入學率均為100%,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7.6%。成功舉辦了一中百年校慶活動,南橋中心幼稚園的辦園經驗在全省交流推廣;淥江中學建設和一中校園擴建改造工程順利完工,完成了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任務2.9萬平方米,有力地改善了農村教學條件。全年籌措“兩免一補”經費450餘萬元,扶助貧困學生40832人次。聯考本科一次性上線達2780人。
文化、體育事業健康發展。2005年,醴陵市社區文藝、鄉村文藝校園文藝廣場文藝活動蓬勃發展;文化市場秩序不斷好轉,先後開展了網咖、電游、演出、音像、印刷等5項專項整治行動;“天然氣之光”春節晚會、醴陵一中“卓越百年”廣場文藝演出、市政協成立50周年“輝煌五十年”慶典演出等文藝活動成功舉辦。全年共放映電影4820場,學生觀眾100多萬人次,放映科技影片近200場次。參加省青少年游泳比賽獲金牌9枚、銀牌5枚、銅牌2枚;在省跆拳道賽獲金牌1枚、銅牌1枚;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獲1金6銀;省青少年田徑運動會獲6金;省橋牌賽獲銅牌1枚;全國中學生運動會獲一個第四名。
衛生事業全面加強。2005年,加強了禽流感、愛滋病等重大疾病的預防控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繼續推進;婦幼保健工作進一步加強;“降消”項目工程順利推進,開通了孕產婦搶救綠色通道,全年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1.79%;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31/10萬,新生兒死亡率10.44‰,嬰幼兒死亡率13.33‰。
廣電事業進一步發展。2005年,醴陵市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8.74%,廣播覆蓋率達95.75%,城區光纜用戶達3萬戶。
環保力度進一步加大。2005年,醴陵市完成工業污染治理項目44項,投入治理資金3000多萬元,其中:窯爐清潔能源改造39項,治理廢水污染5項.以國家“西氣東輸”為契機,實施了“天然氣入醴”。全年投入7700萬元,全市20家工業企業和千餘戶居民已正式用氣,有力地改善了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環境。全年市區累計空氣良好天數達306天。
醴陵市醴陵市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05年末,醴陵市戶籍總人口為992229人,其中:男性510965人,女性481264人;男女性別比為1.062:1;農業人口833214人,占總人口的84%,非農業人口159015人,占16%;市區人口184657人,占總人口的18.6%。本年出生6698人,死亡347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25‰,比上年上升0.47個千分點;計畫生育率99.88%,比上年上升4.07個百分點。
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87元,增長13.1%。農民人均純收入4470元,增長11.9%;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6514元;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224元,增長13.1%。全市在崗職工38826人,年人均工資為10757元,增長26.2%。
社會保障改革有序推進。2005年,醴陵市企業養老保險參保單位288戶,參保人數27466人,為9784名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保險基金5852萬元。機關事業單位參保單位234戶,參保人數13466人;失業保險參保單位168戶,參保人數17000人;為4700名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4900萬元。全市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27063人,比上年增加1000人。
就業和再就業成效顯著。醴陵市新增城鎮就業人員7056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016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03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5%。

湖南省-知名景區

所在地景點名稱
長沙市
長沙市橘子洲頭 | 嶽麓山 | 毛澤東紀念館 | 毛澤東楊開慧故居 | 天心閣 | 馬王堆 |長沙市動物園 | 烈士公園 | 海底世界 | 火宮殿 |秋收起義紀念館
望城縣銅官窯 | 雷鋒紀念館 | 千龍湖
寧鄉縣劉少奇故居
瀏陽市胡耀邦故居 | 大圍山 | 石燕湖 | 豐竹園 | 青竹湖
沙縣櫻花溫泉
婁底市
婁底市湄江 | 波月洞 | 洛陽灣 | 水府廟 | 曾國藩故居 | 蔡和森紀念館 | 紫鵲界梯田 | 梅山龍宮
常德市
常德市

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桃花源 | 夾山國家森林公園 | 花岩溪國家森林公園 | 常德詩牆 | 柳葉湖 | 黃山頭國家森林公園 | 河洑國家森林公園 | 太浮山森林公園 | 蒙泉湖 | 城頭山 | 太陽山 | 德山公園

郴州市
郴州市仰天湖草原 | 蘇仙嶺 | 萬華岩 | 王仙嶺 | 五蓋山 | 天堂溫泉| 義帝陵
宜章縣莽山國家森林公園 | 湘南年關暴動舊址
資興縣東江湖 | 觀瀾書院 | 回龍山 | 鵝山國家森林公園
汝城縣福泉山莊
蘇仙區飛天山天下十八泉 | 湘粵古道
北湖縣石林 | 龍女溫泉
永興縣便江 | 板梁古村
永州市
永州市上甘棠古村
祁陽縣金洞漂流| 文昌塔 | 三聖湖
東安縣舜皇岩
零陵縣柳子廟
江華縣盤王殿
江永縣女書園
雙牌縣大黃江源瀑布群 | 文廟
寧遠縣九嶷山舜帝陵
道縣月岩
株洲市
炎陵縣炎帝陵
攸縣白龍洞
醴陵縣紅色官窯
茶陵縣南宋古城
湘潭市
韶山縣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 |滴水洞
湘潭市彭德懷紀念館 | 齊白石故居
衡陽市
衡南縣江口鳥洲
衡陽縣南嶽衡山 | 南嶽大廟 | 石鼓 | 回雁峰 | 岣嶁峰 | 陸家新屋 | 湘西草堂
衡東縣羅榮桓故居
耒陽縣蔡侯祠
懷化市
芷江縣芷江受降紀念坊
會同縣粟裕故居| 高椅古村
漵浦縣向警予故居
新邵縣白水洞
新寧縣崀山
城步縣南山大草原
隆回縣魏源故居 | 高洲溫泉
綏寧縣鐵杉林
武岡縣中山堂 | 雲山 | 法相岩
岳陽市
岳陽市岳陽樓 | 君山島 | 東洞庭濕地| 張谷英村
汨羅縣屈子祠 | 任弼時故居
張家界市
張家界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 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 | 黃龍洞 | 寶峰湖 | 慈利五雷山 | 桑植九天洞 | 賀龍故居洪家關 | 湘鄂川黔根據地紀念館 | 茅岩河漂流 | 崇文寶塔 | 土家風情園 | 普光寺 | 葫蘆殼溫泉 | 澧水源頭五道水 | 烈士塔 | 秀華山館 | 老院子 | 大庸府城 | 婁江漂流
湘西自治州
湘西鳳凰古城 | 猛洞河漂流 | 芙蓉鎮王村 | 德夯苗寨 | 關田山古苗寨

湖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長沙市嶽麓區 | 芙蓉區 | 天心區 | 開福區 | 雨花區 | 瀏陽市 | 長沙縣 |望城縣 | 寧鄉縣
株洲市天元區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醴陵市 | 株洲縣 | 炎陵縣 | 茶陵縣 | 攸縣
湘潭市岳塘區 | 雨湖區 | 湘鄉市 | 韶山市 | 湘潭縣
衡陽市雁峰區 | 珠暉區 | 石鼓區 |蒸湘區 | 南嶽區 | 耒陽市 | 常寧市 |衡陽縣 | 衡東縣 | 衡山縣 | 衡南縣 | 祁東縣
邵陽市雙清區 | 大祥區 | 北塔區 | 武岡市 | 邵東縣 | 洞口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寧縣 | 邵陽縣 | 隆回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岳陽市岳陽樓區 |雲溪區 | 君山區 | 臨湘市 | 汩羅市 | 岳陽縣 | 湘陰縣 | 平江縣 | 華容縣 | 屈原管理區*
常德市武陵區 | 鼎城區 | 津市市| 澧縣 | 臨澧縣 | 桃源縣 |漢壽縣 | 安鄉縣 | 石門縣 | 西湖管理區* | 西洞庭管理區*
張家界市永定區 | 武陵源區 | 慈利縣 | 桑植縣
益陽市赫山區 | 資陽區 | 沅江市 | 桃江縣 | 南縣 | 安化縣 | 大通湖管理區*
郴州市北湖區 | 蘇仙區 | 資興市 | 宜章縣 | 汝城縣 | 安仁縣 | 嘉禾縣 | 臨武縣 | 桂東縣 | 永興縣 | 桂陽縣
永州市冷水灘區 | 零陵區 | 祁陽縣 | 藍山縣 | 寧遠縣 | 新田縣 | 東安縣 |江永縣 | 道縣 | 雙牌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懷化市鶴城區 | 洪江市 | 會同縣 | 沅陵縣 | 辰谿縣 | 漵浦縣 | 中方縣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洪江管理區*
婁底市婁星區 | 冷水江市 | 漣源市 | 新化縣 | 雙峰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 古丈縣 | 龍山縣 |永順縣 | 鳳凰縣 | 瀘溪縣 | 保靖縣 | 花垣縣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行政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見: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