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區

天心區

天心區位於中國湖南省長沙城區南部,轄9街1鎮,66個社區居委會,12個村委會,面積102平方公里(含水面30平方公里),人口39萬。是長沙市的商業大區,長沙市的名老字號大部分集中於此,聚集了天心古閣、白沙古井、第一師範、賈誼故居等一大批歷史文化遺產,區內擁有新世紀體育文化中心、田漢劇院等新型文體設施,擁有13家科研院所和22所大中專院校,京廣鐵路和107國道穿城而過,距黃花國際機場僅20公里,擁有汽車南站、寶慶碼頭等大型車站碼頭。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距今約15~20萬年以前,長沙有人類的活動,經過15~20萬年的發展,長沙歷史

天心區天心區
進入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5000年,長沙先民開始過定居生活,形成了村落,進入母系社會;約公元前3000年,長沙進入屈家嶺文化階段;約公元前2500年,長沙進入龍山文化階段,有了原始農業,漁獵仍是人們謀生的重要手段,原始制陶業、石器加工技術又有進一步的發展,並產生原始的紡織和玉器加工技術。
傳說始祖炎帝和黃帝都曾來過長沙。司馬遷的《史記 ·五帝本紀》說,黃帝曾“披山通道,南至於江,登熊、湘”,後來就把長沙這片地土封給了他兒子少昊氏(宋朝羅泌的《路史》記載:少昊氏“始於雲陽,胙土長沙”(胙即賞賜之意),據此,傳說中的少昊氏是遠古長沙的一個氏族首領,是開發長沙的第一人。到商、周時代,三苗國消失了,但三苗後裔仍然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這時長沙屬“揚越”(又叫“荊蠻”),史稱“揚越之地”。春秋末期,楚國(荊楚)的勢力進入長沙。戰國初期,越國滅吳,楚越對峙開始,長沙成為楚國東南邊陲的要塞。戰國中期,湖南全境納入了楚國版圖,長沙成為楚國南部的軍事重鎮,包括湖南湘北、湘中、湘南廣闊地域的政治軍事中心,楚國在長沙建立了城邑。楚人的南侵,帶來了中原和江漢地區的生產工具和生產經驗,使長沙地區進入了鐵器時代。
天心區天心區
楚國至楚懷王時國勢日弱,公元前222年,秦國王翦率軍南下,打敗楚軍在江南的餘部,楚國以長沙為政治軍事中心的江南之地被秦國所征服,楚國滅亡。長沙(湖南)作為楚地和楚國軍事重鎮的時間長達800多年。秦國在原楚江南之地設立“ 長沙郡 ”,公元前202年封西漢王朝開國功臣吳芮為長沙王,以原秦朝的長沙郡建長沙國,臨湘縣駐所作為國都,長沙成為王國都城。長沙國先後分為“吳氏長沙國”和“劉氏長沙國”兩個時期。前158年文帝之子景帝繼位,重置長沙國,史稱“劉氏長沙國”,公元前155年,景帝庶子劉發封為長沙王。劉發之長沙國正值西漢王朝大削諸侯王國勢力的時候,自公元前155年封地,到公元前145年,朝廷對諸侯番國進行管理,長沙國轄地大為縮小,已析出桂陽郡和零陵郡,僅有臨湘、羅、下雋益陽連道湘南安成、丞陽、茶陵、攸、昭陵等13縣。公元8年, 王莽建“新朝”,長沙國改名“填蠻郡”,國都臨湘改名“撫睦縣”。
公元26年(建武二年),劉秀遙封西漢末代長沙王劉舜之子劉興為長沙王,復建長沙國,公元37年,劉秀以長沙王劉興等“皆襲爵為王,不應經義”,將其改封為臨湘侯,又將長沙國廢除,改為長沙郡。
三國和西晉時期,
天心區天心區
長沙為長沙郡郡治,屬古荊州。西晉後期和南北朝時期,長沙為長沙郡郡治,湘州州治。 隋前期撤郡,長沙為潭州總管府;後期改州為郡,長沙又為長沙郡郡治。唐朝時設潭州治所,曾屬江南道,江南西道。唐朝五代時期的長沙窯,曾興盛一時,成為釉下彩的發源地。五代十國時期長沙為楚國國都,宋時長沙為潭州治所。北宋嶽麓書院,將長沙的文化和教育推向鼎盛時期。元朝1274年時改為潭州路,湖廣行省治所。1281年仍為潭州路,湖南道宣慰司治所,隸屬湖廣行省;文宗天曆二年因“天子臨幸”而改名天臨路,元末改潭州府治所。明初改為長沙府治所,隸屬湖廣布政使司。清朝康熙三年建“湖南省”,長沙同為長沙府府治和湖南省治。民國二十二年長沙縣、市分治,設“長沙市”,為湖南直轄市。
1934年,長沙城內設4個區,城南區(即後來的天心區)為第二區,6月成立第二區公所,駐地朗公廟(今朗公街)。轄4個坊、15個保。1938年,長沙市廢除區、坊、保、甲4級,改為鎮、保、甲三級建置,城南區改為黃道鎮、禮賢鎮、天心鎮。是年11月“文夕“大火後,長沙市政府裁撤,原範圍歸屬長沙縣管轄,城區分城南、城北兩鎮。1942年初,恢復長沙市政府後,城區劃為城東、城西、城南(鎮址鏊山廟)、城北、城中(鎮址火藥局)5鎮。1944年1月,鎮、鄉改區,長沙市劃為8區。是年6月日軍侵占長沙。翌年2月,置日偽城南鎮。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城南恢復區建置,轄8個保,1947年2月擴充為14個保,453個甲,後調整為292個甲。此建置直至長沙解放。1949年8月5日,長沙和平解放,市人民政府派軍代表接管城南區警察分局及下設四、五、六分駐所。8月26日成立城南區公安分局。27日市接管國民政府城南區公所,9月撤銷舊區公所,成立城南區人民區公所,所址下黎家坡。1950年6月,全區廢除原3個公安分駐所、14個保、292個甲,按地域成立7個居民委員會。1950年9月,金盆區南大十字路(後更名為南大路)和裕南街兩個居民委員會劃歸南區。1951年5月,南區織機街居民委員會劃屬東區,西湖路居民委員會劃屬西區。1952年,7個居民委員會均改為街道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事處,次年改稱街道辦事處。1954年,區域調整。全區設7個街道辦事處。1955年5月,城南區人民政府改稱南區人民委員會。1960年4月,區人民委員會撤銷,成立長沙市妙高峰人民公社,駐地席草田7號,下轄8個分社(其中一個農業分社)。1961年9月26日,恢復需南區人民委員會。1968年9月,成立革命委員會,取代人民季員會。1980年10月28日,撤銷革命委員會,成立人民政府。1996年7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長沙市南區更名為長沙市天心區,它除保留原來南區的大部份城區外,還併入了原西區的兩個辦事處(坡子街、學院街)、原郊區的大托鄉、園藝場、畜牧農場等區域。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9月,天心區下轄14個街道,總計70個社區、23個行政村。區政府駐青園街道湘府中路298號。
長沙市天心區行政區劃一覽(截至2015年9月)
名稱 下轄社區、行政村
坡子街街道 八角亭社區 西牌樓社區 太平街社區 坡子街社區 文廟坪社區 登仁橋社區 楚湘社區
碧湘社區 沙河社區 西湖社區 青山祠社區 創遠社區 - -
城南路街道 白沙井社區 熙台嶺社區 吳家坪社區 古道巷社區 燕子嶺社區 天心閣社區 工農橋社區
城南中路社區 - - - - - -
裕南街街道 仰天湖社區 石子沖社區 裕南街社區 東瓜山社區 東電社區 向東南社區 長坡社區
寶塔山社區 杏花園社區 火把山社區 南站社區 - - -
金盆嶺街道 夏家沖社區 獅子山社區 天劍社區 黃土嶺社區 塗新社區 赤嶺路社區 -
赤嶺路街道 白沙花園社區 新豐社區 芙蓉南路社區 南大橋社區 廣廈新村社區 書院路社區 -
新開鋪街道 豹子嶺社區 新開鋪社區 木蓮社區 新天社區 橋頭社區 石人村 新天村
文源街道 天鴻社區 狀元坡社區 文源社區 梅嶺社區 金匯社區 - -
桂花坪街道 新園社區 桂莊社區 九峰苑社區 銀桂苑社區 金桂社區 - -
青園街道 友誼社區 青園社區 井灣子社區 湘園社區 - - -
黑石鋪街道 一力社區 黑石鋪社區 黑石村 九峰村 披塘村 - -
大托鋪街道 黃合村 興隆村 桂井村 大托新村 - - -
先鋒街道 南城社區 嘉和社區 先鋒集資辦 新路村 -  - -
暮雲街道 暮雲社區 雲塘社區 華月湖社區 高雲村 西湖村 蓮華村 許興村
暮雲新村 - - - - - -
南托街道 南托嶺社區 沿江村 北塘村 牛角塘村 三興村 興馬村 南塘村

自然環境

長沙位於中國的中南部的長江以南地區,湖南的東部偏北。地處洞庭湖平原的南端向湘中丘陵盆地過渡地帶,與岳陽、益陽婁底株洲湘潭萍鄉接壤。總面積為1181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556.33平方公里,市區建成區面積186平方千米。位於瀏陽境內的大圍山七星嶺海拔1607.9米,為轄區最高處;嶽麓山的雲麓峰海拔300.8米,為城區至高點。

天心區衛星圖片
天心區位於長沙城區南部,地形呈波狀起伏,地勢南北低、中部高,由東向西略斜,西部地勢平坦,中部為丘陵地帶。由於長期風雨侵蝕,形成紅土崗地,地質呈酸性。南門外的金盆嶺,地勢險要,歷為長沙戰略要地。天心區整個地勢南北低平,中部屬丘陵地帶,略高。全區處於湘中丘陵向洞庭湖平原過渡地帶,地貌類型多樣,分布相對集中,山、丘、崗、平組合大體為2:3:3:2,適宜於農、林、漁和城建、交通用地的綜合布局。全區成土母質以板頁岩風化物為主(占48.8%),其次為第四紀紅土,砂礫岩則集中分布於園藝場、畜牧農場等丘陵地帶,土質肥沃的水稻土集中於大托鄉,特別是京廣線以西湖區湘江沉積扇上,適宜於多種農作物的生長。
湘江為長沙最重要的河流,由南向北貫穿全境,境內長度約75公里。湘江也南北貫穿了長沙城區,把城市分為河東和河西兩大部分。河東以商業經濟為主,河西以文化教育為主。地圖坐標為東經111°53'~114°5',北緯27°51'~28°40',東西長約230公里,南北寬約88公里。地域呈東西向長條形狀,地貌北、西、南緣為山地,東南丘陵為主,東北以崗地為主;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大體各占四分之一。土壤以板頁岩風化物為主,夾有紅土、砂礫岩等土壤。
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旱;春濕多變,夏秋多睛,嚴冬期短,暑熱期長。全年無霜期約275天,年平均氣溫16.8~17.2℃,年平均總降水量1422.4毫米。水資源以地表水為主,水源充足,年均地表徑流量達808億立方米。 除了湘江外,還有匯入湘江的支流有15條,主要有瀏陽河、撈刀河、靳江和溈水。最大的水庫為寧鄉境內的黃材水庫和瀏陽境內的朱樹橋水庫。

人口民族

2015年,天心區人口總戶數為16.43萬戶,戶政人口數為44.62萬人,常住人口數為59.68萬,人口出生率為10.02‰,死亡率為4.04‰,自然增長率為5.98‰,出生男女性別比為105.1,城鎮化率為96.6%。主體民族為漢族。

交通

天心區有京廣鐵路和107國道穿境而過,城市捷運、城際輕軌內聯外通,城市二、三環線緊緊相繞,距京珠高速公路不足2公里,距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僅20公里。

經濟產業

一、綜合

2005年實現區域生產總值(GDP)140629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04年同期增長17.3%,高於全省5.7個百分點,高於全市2.4個百分點市。在GDP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0883萬元,同比增長4.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96878萬元,同比增長26.7%,增幅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98529萬元,同比增長13%。在GDP增長中,第一、二、三次產業分別拉動0.04、8.55、8.74個百分點,對GDP貢獻率分別為0.2%、49.4%和50.4%。一、二、三產業比例結構調整為0.9:32.2:66.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31383萬元。“十五”期間平均增長速度為15.4%。

2005年完成財政總收入78147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0.3%,其中,上劃中央兩稅收入14778萬元,同比增長36.7%,一般預算收入63369萬元,同比增長53.86%。地方財政收入總額達71748萬元,淨增2.39億元,增長50.11%。區級財政總收入占GDP比重達5.56%。

二、農業
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農民收入高速增長。突出服務城市、富裕農民目標,調整產品、產業結構,全年完成農林牧漁總產值17637萬元,同比增長5.0%,其中:農業產值7610萬元、林業產值111萬元、牧業產值7771萬元、漁業產值2090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55萬元。2005年末實有耕地面積12150畝。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1700畝,其中,穀物播種面積13500畝、油料作物及大豆播種面積18400畝,建成蔬菜面積5000畝、標準菜地200畝,西瓜基地600畝,毛豆基地700畝。投入建設資金420萬元,獲得農業部9000畝無公害農產基地認定和辣椒、蔬菜、毛豆、黃瓜四大產品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加快勞動力向二、三產業的轉移,農民富餘勞動力轉移2579人,培育扶持上好佳食品、長沙福潤、新兵農業科技、南泥灣食品加工廠等農產品加工企業,全年實現收入500萬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值增長20%以上。農產品結構不斷最佳化,花卉苗木、水果無公害蔬菜等一批高效農產品較上年有了大幅增長;水果1700噸,同比增長27.7%;年末肉豬產量7644噸,同比增長26.5%;水產品產量2800噸,增長12%。大托鎮桂井鮮切花基地發展態勢良好。建成了繞城線、京廣線和湘江風光帶三個林帶建設段造林13.8公里,累計1120畝。

三、工業和建築業


規模工業發展迅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63198萬元,同比增長34.7%,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196096萬元,同比增長29.1%。完成利潤13658萬元,同比增長66.8%,企業虧損控制在2800萬元以內,同比減虧8%以上。大力實施精品工程,引導企業走質量興企、品牌興業之路,培植“市質量信得過企業”11家,市“小巨人企業”3家,市名牌企業4家,在全部規模工業中,民營企業達到50家,活力不斷增強。

環保工業園進一步提質增效。2005年,加快工業園招商、開發、建設,引進了長慶機電科教、懷其集團等5家企業入園,天鵝工業泵、三遠鋼結構、新興電器等6家園區規模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93465萬元,利稅總額7776萬元。

工業技術開發力度加大,企業效益不斷提升。2005年完成全部工業總產值774830萬元,比上年增長32.1%,其中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和個體戶完成工業總產值111632萬元,同比增長12.4%。2005年,共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投資8.2億元,同比增長24%。全區工業企業完成高新技術總產值8190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新產品產值54697萬元,同比增長31.96%。同時,企業效益也呈現出跨越式增長,規模工業綜合效益指數182.09,同比提高29個百分點。

建築業生產經營穩定增長。2005年,全區資質建築業企業為61家,全區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692346萬元,因投資的強力拉動,建築業實現增加值94360萬元,房屋施工面積302.1萬平方米,竣工商住房140.3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60.0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12%。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快速增長。2005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項目591個,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15524萬元,同比增長45.55%,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92307萬元,同比增長45.80%。按投資管理渠道劃分,2005年完成基本建設項目489個,總投資607391萬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46.17%;房地產投資689666萬元,所占比重為53.83%;更新改造投資82000萬元,所占比重為6.2%。2005年,全區30餘項重點工程強勢推進,僅市政項目就完成投資總額達到10億元,電力路、青園前路、迎新路、韶高路、長沙大道第四段、友誼東路建設竣工,南湖路拓改順利完成。

五、商貿

天心區天心區
商業服務業發展迅速。2005年全區消費品市場強勢增長,經營規模有效擴張。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1880萬元,同比增長17.1%。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665361萬元,同比增長20.6%;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79894萬元,同比增長5.8%。五一廣場商圈、黃興南路步行街、新世紀體育文化中心、解放西路酒吧一條街等消費旺點生機煥發,新芙蓉(國際)家具廣場、坡子街民俗名食商業街順利開業,生態新城的餐飲、休閒和服務業明顯升溫,我區作為全市中心商業區的態勢更為明顯。轄區內舉辦會展23餘次。
六、外貿
2005年,全區共新批外資企業16個,全區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15721萬美元,同比增長90.17%;引進內資項目102個,實際利用區外境內資金652889萬元,同比增長45.03%;三資企業銷售收入21.50億元,同比增長26.1%;完成進出口總額25234萬美元,其中出口額6956萬美元,進口額18278萬美元;全年對外勞務輸出421人。

社會事業

科技
2015年,天心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509.29億元,同比2014年(下同)增長39.4%;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00.03億元,同比增長41.8%。完成科技新產品開發134項,同比增長9.8%,專利申請1422項,同比增長17.9%。其中發明專利申請675件,同比增長19.3%。專利授權837件,同比增長22.7%,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41件,同比增長55.5%。
教育
截至2015年,天心區擁有普通中學13所,普通國小49所,幼稚園98所。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2255人,教職工1854人;普通國小在校學生32206人,教職工1661人;幼稚園入託兒童15624人,幼師2234人。全區國小生畢業合格率達100%,聯考二本上線率達35.3%,聯考錄取率達94.2%。
文化
2015年,天心區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資源16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3個,街道文化站14個,示範性街道綜合文化站8個,示範性社區(村)文體活動中心62個,綠色上網場所73個,農家書屋30個。
體育
2015年,天心區開展全民健身項目316項次,全區全民健身運動參加人數達45萬人次。全年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188人,年末擁有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300多人,健身輔導站14個,公共體育場地269個。
衛生
2015年,天心區擁有醫療衛生機構382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52個,駐區企事業單位醫療機構36個。區級註冊衛生技術人員5728人,增加1674人;其中醫生2689人,增加919人;護師護士3039人,增加755人。全年共建立電子健康檔案49.92萬份,建檔率達到91%。管理65歲以上常住居民數6.57萬人,高血壓、糖尿病規範管理人數分別為2.95萬、1.05萬,慢性病規範化管理率均達80%以上。
社會保障
截至2015年,天心區擁有敬老院2家,床位44個,入住老人47人。全區城市低保對象37438戶次,64298人次,累計發放低保金、物價補貼、過節費等2154.3萬元;農村低保對象7296戶次,18089人次,累計發放低保金、物價補貼、過節費等413.4萬元;申請廉租房及廉租房補貼286戶。全年共發放城鄉困難居民醫療救助金439.4萬元,1568人次;優撫金1863萬元,接待優撫對象來訪527餘人次,新建4個日間照料中心。

風土人情

長沙坡子街民俗花燈廟會添異彩。

天心區夜景
過元宵去坡子街鬧花燈、看廟會,一直是老長沙津津樂道的事情,作為長沙市內為數不多的火神廟——火宮殿,是元宵節長沙市民許願求福的好去處。自春節前開始,坡子街沿線從湘江大道到黃興路步行商業街就掛滿了數以千計的花燈。這些花燈與街上透著湖湘地方特色的騎樓飛檐、翹角、欄桿、台基等廊榭亭台,讓人深切感受到純樸的湘風湘情。栩栩如生的面人,晶瑩剔透的轉轉糖,技藝精湛的吹糖師傅嫻熟地挑出一團加熱的糖,輾轉手中,捏成長條,邊吹邊捏,雞冠、雞身、雞尾,一隻惟妙惟肖的生肖雞就這樣一氣“呵”成。作為民俗名食集中的商業街,匯集了數以百計的風味小吃。
“三十的火,十五的燈”,到火宮殿祈福是不少老長沙人的必需課。始建於乾隆十二年的火宮殿就坐落在坡子街上。每年春節,火宮殿內人聲鼎沸,喜笑顏開的老老少少爭相湧進殿內許願求福。
老郎廟是戲曲藝人祀奉祖師爺的廟宇,長沙老郎廟位於天心區坡子街火宮殿西側的三王街,建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修,毀於1938年“文夕”大火。老郎神像白面無須,著王者衣冠。長沙戲班供奉的老郎神為唐明皇。傳說唐明皇曾大興梨園教坊,親自授藝、演戲,故伶人奉其為祖師。

老郎廟會一年要舉行多次,並且形式多樣。一是老郎神誕日舉行隆重、熱鬧的祭祀活動。各劇種的老郎神誕日有所不同,如湘劇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老郎神誕,京劇則以三月十八日為老郎誕日。屆時都要給祖師爺做壽,老郎神泥像的大神龕在大殿正中,神龕前供著壽桃糕團。插蠟燭的拱形架子叫“蠟橋”,香燭點起來,香菸繚繞,燈燭輝煌。二是節日祭神,尤以元宵節的祭祀最為隆重,祭品也最為豐盛。正月十三上燈,戲班舉行燈節祭祖師。每逢農曆初二、十六也要祭祀,稱為“燒牙日”。三是重要演出、外地戲班來長演出和伶人參加社會慶典活動時都得到老郎廟祭祖。梅蘭芳於1937年3月來長演出,就曾往老郎廟祭拜老郎神,並捐贈香資40銀元。梅蘭芳在小瀛洲長沙大戲院連演10天,場場爆滿,長沙城一度出現“萬人空巷看梅郎”的局面。1940年該戲院遷至坡子街。老郎廟會亦是戲班的行會組織,推選首事、值年人員掌管,章程制度甚嚴。廟內有紅黑兩簿。紅簿即會員名冊,黑簿為已故會員名冊。老郎廟每年七月,都要給已故會員燒包,以示悼念。老郎會設在坡子街有其歷史淵源,因為長沙主要地方劇種湘劇就發源在坡子街一帶。長沙湘劇有著悠久的歷史,明代由江西弋陽傳入,與長沙等地的民間音樂結合後逐漸形成。明代大學士李東陽《燕長沙府席上作》中“夕陽影墮仍浮水,南曲聲低屢變腔”之句指的就是弋陽腔。老郎廟早年保留有清康熙三年(1664年)的福秀班牌。乾隆(1736-1795)末年辦的九麟科班為湖南最早的戲曲科班,也位於坡子街一帶。
到清末民初,長沙湘劇演出進入鼎盛時期,著名戲班大都集中在坡子街一帶。其時長沙最大的湘劇院為葉德輝創立於坡子街東口的同春園,演職員達300餘人,按技藝高低分天、地、玄、黃4個演出單位,按角色不同的身份演出,角色齊全,行箱富麗,可謂薈萃湘劇精英於一堂,蔚為大觀。其戲台懸聯云:“同此一樂;春色十分。“又云:”同聲歌絳樹;春色望青蔥。”後來,同春園解體分支,由同春園前台帳房黃谷春集資另建湘春園。湘春園後來居上,成為長沙湘劇業的巨擘。其址位於火宮殿西北測的高井街,建於1914年。黃谷春於同春班中邀名角柳介吾、張福東等數十人,另組福春班在湘春園長期演出,生意日漸興隆。直至1935年,因黃年老力衰,才由九如班黃元才接手經營,20餘年一直興旺。當時先後在湘春園演出的名角,生行有柳介吾、蔣雨先、陳漢章、歐元霞;小生有吳南雲、吳紹芝;花臉有秦慶雲、徐初雲;旦行有張福東、高飛雲、王玉蘭、周福坤;醜行有胡普林、傅富春等,生旦淨醜,爭奇鬥豔,可稱湘劇的全盛時期。

特產飲食

特產:

天心區湘繡
長沙最重要的特產是“長沙三絕”,即湘繡、中國紅瓷器和菊花石雕。湘繡的起源和發展都在長沙,為四大名繡之一。長沙也建有湘繡博物館以供研究、參觀和銷售。中國紅瓷器最早出現於1100年前的晚唐長沙窯,但包括之後出現的瓷器在內,都沒有純正的紅色。1998年底,尹彥征在長沙才研製出純正的紅瓷器,並在長沙隆平高科技園建立了中國紅陶瓷工藝園。菊花石產於瀏陽大溪河底岩石層中,天然生有白色的菊花圖案,其雕品為長沙的一大特色。
飲食:
長沙的飲食品種很多,本地小吃和湘菜在長沙最為流行。同時長沙人也愛吃很多外地名菜,因此各地的飲食也經常風靡一時,比較有代表性的有貴州啤酒鴨、重慶火鍋、廣東水果粥等。自1990年代前後長沙開始推出各種土菜系列,代表性口味有剁椒魚頭煙燻臘肉抱鹽魚等;風味小吃最著名的為臭豆腐黃鴨叫燈芯糕,以及近期開始流行的口味蝦、鴨脖等。著名的土菜館有剁辣椒炒肉土菜館,潭州瓦罐等。

長沙的小吃,種類眾多,而且因為湖南當地的口味,很多小吃為長沙所獨有。臨街小吃店是吃小吃的主要場所,每到晚上,南門口等地前來吃小吃的人們絡繹不絕;即使過了深夜12點,來吃夜宵的人依然令街道火爆異常。尤其有名的夜宵區域在南門口到勞動廣場之間一條步行十分鐘即可穿過的路上,兩旁餐館林立。其中最有名的是“四娭毑口味蝦”和在馬益順巷口的臭豆腐攤。火宮殿以及飲食一條街是2005年開發的小吃新地界。

主要的當地湘菜有:瀏陽蒸菜、鄉里臘肉、寧鄉口味蛇、剁辣椒炒肉、黃鴨叫、紅燒肉、四方坪土雞、潭州瓦罐、竹香魚、瀏陽火培魚等。主要的當地小吃有:長沙臭豆腐、燈芯糕、口味蝦口味雞口味田雞鴨舌鴨脖燉豬腳、蘭花乾子、油豆腐、刮涼粉、長沙米粉唆螺、麻辣捆雞、香菜涼拌腰花等。

旅遊資源

城區有可供參觀遊覽的景觀景點50多處,轄區縣(市)也有眾多歷史遺蹟和旅遊景點。相鄰地區主要旅遊景點如韶山毛澤東故居和南嶽衡山、岳陽樓、桃花源等。

最重要的景點是:嶽麓山及其附屬景點、嶽麓書院、天心閣、湖南省博物館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等)、湖南第一師範、劉少奇故居等。

文化古蹟:嶽麓書院、馬王堆漢墓開福寺古麓山寺雲麓宮天心閣北津城遺址長沙窯遺址、走馬樓簡牘、白沙古井、禹王碑、陶公廟、瀏陽文廟。

風景區:嶽麓山、橘子洲、世界之窗、湘江風光帶、植物園以及山鷹潭度假村和石燕湖度假村,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道吾山風景區、灰湯溫泉和黑麋峰景區。

紀念地:城區有烈士公園、清水塘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船山學社、新民學會舊址、湖南第一師範、賈誼故宅、李富春故居、愛晚亭、黃興墓蔡鍔墓雷鋒紀念館黃興故居朱鎔基故居楊開慧故居胡耀邦故居,劉少奇故居及紀念館,曾國藩墓、左宗棠墓、文家市秋收起義紀念館、譚嗣同故居及紀念館。

國家級景區和文物保護單位

天心區旅遊資源

國家AAAA級旅遊區4處:嶽麓山風景名勝區、長沙世界之窗、湖南省石燕湖生態旅遊公園和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處: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包括嶽麓山嶽麓書院橘子洲);

國家森林公園2處:天際嶺國家森林公園、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

國家水利風景區2處:長沙湘江水利風景區(湘江風光帶)、長沙市千龍湖生態度假村。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嶽麓書院(長沙市區,第三批)、黃興故居和墓(分別位於長沙市區和長沙縣,第三批)、劉少奇故居(寧鄉,第三批)、銅官窯遺址(望城縣,第三批)、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瀏陽,第一批)、譚嗣同故居(瀏陽,第四批)。

中國城市4

了解中國的城市,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領略自然風光,感受地方文化。

湖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長沙市嶽麓區 | 芙蓉區 | 天心區 | 開福區 | 雨花區 | 瀏陽市 | 長沙縣 |望城縣 | 寧鄉縣
株洲市天元區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醴陵市 | 株洲縣 | 炎陵縣 | 茶陵縣 | 攸縣
湘潭市岳塘區 | 雨湖區 | 湘鄉市 | 韶山市 | 湘潭縣
衡陽市雁峰區 | 珠暉區 | 石鼓區 |蒸湘區 | 南嶽區 | 耒陽市 | 常寧市 |衡陽縣 | 衡東縣 | 衡山縣 | 衡南縣 | 祁東縣
邵陽市雙清區 | 大祥區 | 北塔區 | 武岡市 | 邵東縣 | 洞口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寧縣 | 邵陽縣 | 隆回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岳陽市岳陽樓區 |雲溪區 | 君山區 | 臨湘市 | 汩羅市 | 岳陽縣 | 湘陰縣 | 平江縣 | 華容縣 | 屈原管理區*
常德市武陵區 | 鼎城區 | 津市市| 澧縣 | 臨澧縣 | 桃源縣 |漢壽縣 | 安鄉縣 | 石門縣 | 西湖管理區* | 西洞庭管理區*
張家界市永定區 | 武陵源區 | 慈利縣 | 桑植縣
益陽市赫山區 | 資陽區 | 沅江市 | 桃江縣 | 南縣 | 安化縣 | 大通湖管理區*
郴州市北湖區 | 蘇仙區 | 資興市 | 宜章縣 | 汝城縣 | 安仁縣 | 嘉禾縣 | 臨武縣 | 桂東縣 | 永興縣 | 桂陽縣
永州市冷水灘區 | 零陵區 | 祁陽縣 | 藍山縣 | 寧遠縣 | 新田縣 | 東安縣 |江永縣 | 道縣 | 雙牌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懷化市鶴城區 | 洪江市 | 會同縣 | 沅陵縣 | 辰谿縣 | 漵浦縣 | 中方縣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洪江管理區*
婁底市婁星區 | 冷水江市 | 漣源市 | 新化縣 | 雙峰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 古丈縣 | 龍山縣 |永順縣 | 鳳凰縣 | 瀘溪縣 | 保靖縣 | 花垣縣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行政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見: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