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縣

長沙縣

長沙縣別稱“星沙”,自古為“三湘首善”,在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排名中,長沙縣列第13位。長沙縣位於湖南省東部,處於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核心地帶,是省會長沙市東部的近郊縣,西南臨湘江,瀏陽河和撈刀河貫穿全縣,東接瀏陽市,西連長沙市城區,南抵株洲市市區、湘潭市市區,北達岳陽市。全縣總面積1997平方千米,總人口97.9萬人(2010年)。截至2012年9月1日,全縣共轄5街道18鎮。2013年,長沙縣GDP為976億元,人均GDP為99693.6元。長沙縣有眾多名勝古蹟,如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黃興故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楊開慧故居、徐特立故居等。

基本信息

縣情概況

長沙縣區劃長沙縣區劃
長沙縣自古為三湘首善之區,其建制遠溯秦漢。公元589年改臨湘縣為長沙縣,迄今已2200多年。全縣總面積1997平方公里,轄5個鄉,15個鎮,494個村,38個居委會,總人口74萬。全縣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雨量充沛,河塘密布,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自古就有“魚米之鄉”的美稱。

長沙縣緊靠省會長沙市,從東、南、北三面環繞長沙市區處於長株潭都市經濟圈的核心地帶。319 國道橫穿縣境,京珠高速公路和省道1819線縱貫南北;縣鄉公路密如蛛網,四通八達。湖南的國際航空港-黃花國際機場座落在縣境內,縣城距長沙火車站、湘江碼頭、長沙汽車東站均不足8公里。全縣固定電話裝機容量18萬戶,已擁有程控電話用戶10.8萬戶,行動電話用戶7.8萬戶, 人均占有率居全省前列。國際網際網路實現了與156 個國家和地區的通信寬頻傳輸。供電、供水已形成了完整的網路。全縣已具備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優良的區位優勢和基礎優勢 。

現代化的過程就是城市化,長沙縣在工業化奠定了良好基礎,來勢強勁的情況下,縣委、縣政府決定加快城市化的步伐,用城市化進一步推動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逐步實現城市一體化。首先是抓住縣城擴容提質這一核心。擴容,在縣城的東面與電廣傳媒合作,新建一個占地5000畝的金鷹廣場,使東面與長沙市區連線起來;西面修建一條寬60米、長9公里,由星沙至榔梨的城市主幹道,把縣城與遠大工業園、榔梨工業園和機場高速公路連線起來。同時利用兩廂各500 米共9平方公里的土地設立黃興環保產業園,使之成為新的投資熱點。擴容後縣城的面積將達50平方公里,成為長沙市一個新的城區和次中心。提質,按“湖南第一路”的標準建設的星沙大道,對天華路進行全方位改造,引進高爾夫球場等娛樂休閒項目,建設好山水芙蓉等高檔別墅住宅區等,提高縣城的品位。 在縣城擴容提質的同時,規劃建設好暮雲、榔梨、江背、黃花、 金井等工業園區,以工業園為基礎發展工業化集鎮, 全縣形成5個以上規劃一流、實力雄厚、人口密集的新型中心集鎮。

長沙縣將以基礎設施建設的大投入拉動經濟的大發展。全縣將構建以京珠高速公路和黃金大道為“兩縱”,以連線“兩縱”貫穿東西的六條公路為“六橫”的公路骨架,實現鄉鄉通三級以上公路,形成以三級公路連線縣鄉、輻射全國的公路網路。規劃投入100萬元,構築縣委、 縣政府聯接鄉鎮和農戶的快速便捷信息網路,構建電子政府,從時間上、空間上縮短距離,把長沙縣推向全國、推向世界。以農網改造為主,構建完備的電力網路。長沙縣將以建立公共財政體系為基礎,建立多元化的投入體制,規劃5年時間投入100億元以上, 使長沙縣成為全省基礎條件最好的縣。
長沙縣城區長沙縣城區
長沙縣將按照現代政府的要求,政府徹底從一般性競爭性領域退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使政府的職能真正轉換到為經濟建設服務的角色上來,建立一個依法行政、講求公平、誠實守信、服務周到的政府。將以教育為手段,純化民風,提高全民的素質,在全社會形成一種良好的道德風尚。將依託體制優勢、環境優勢、政策優勢廣泛吸收外來資本、技術人才,把長沙縣的經濟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中。

不斷進取,是長沙縣人的精神;敢為人先是長沙縣人的氣慨。進入二十一世紀,歷史再一次把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推到了長沙縣的門前,我們將以我們的智慧、膽略和勤勞來擁抱歷史的機遇,我們堅信,長沙縣必將有一個更加輝煌的明天!

地理概況

位置

長沙縣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東岸。東鄰瀏陽市,南接株洲市、湘潭市,西南濱湘江,西毗天心區、雨花區、芙蓉區、開福區、望城區等市轄區,北靠平江縣、汨羅市。地處東經112°56′15″~113°30′00″,北緯27°54′55″。東西寬約55.9公里,南北長約81.85公里。

地形

長沙縣屬長衡丘陵盆地的北部,地處幕阜山、連雲山與大龍山余脈的南端,株洲隆起帶的北緣,北、東、南三面高,中、西部低平。境內以北山鎮的明月山為最高峰,海拔659米。境域內有變質岩、沙礫岩、砂頁岩、灰岩、紅岩、紅土、花崗岩等7種岩層及崗地、平原、山地、丘陵、水面5類地貌。以崗地、平原為主,其中崗地占51.34%,平原占23.42%,丘陵占12.17%,山地占8.35%,水面占4.27%。紅壤、紫色土、潮土、水稻土俱備。

水文

長沙縣境內河道屬湘江、汨羅江兩大流域,其中湘江流域面積1913.6平方公里,占95.8%,汨羅江流域面積83.6平方公里,占4.2%。主要河道有一級河瀏陽河、撈刀河、東窯港、暮雲港等4條,總長116.64公里;二級河三叉河、沿江山、仙人市、狹山江、榨山港、花園港、榔梨港、雙溪港、千秋壩、胭脂港、泥丸子、金井河、石灰嘴、望仙橋、水渡河、白沙河、觀音塘等17條,總長335.69公里;三級河20條,總長253.97公里;河流總長度722.9公里,河網密度0.36公里∕平方公里,年排澇量0.84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瀏陽河,從瀏陽市至長沙縣境內,長50.68公里,流域面積611.04平方公里,年均流量72.58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花園港、梨江港、雙溪港、榨山港等。

氣候

長沙縣地處東亞季風區中,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降水充沛,日照較足,四季分明,生長季長。具有春暖多變,春末夏初多雨,伏秋多旱,秋寒明顯,冬少嚴冬的特點。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全年無霜期300天左右,不存在永久凍土。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長沙縣行政區域總面積為199665.89公頃,其中耕地58047.08公頃,園地2711.12公頃,林地88161.52公頃,草地516.84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5822.65公頃,交通運輸用地6162.17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4611.56公頃,其他土地3632.95公頃。

礦產資源

長沙縣礦產資源豐富,經探查縣境內已發現鎢、錫、鈹、鈮、鉭、鈷、鉬、金、矽、煤、高嶺土、石灰石等32個礦種,已探明儲量的19種。全縣已發現礦產地236處,其中大型5處、中型10處、小型151處、礦(化)點73處。開採利用的主要與建築材料有關的幾個非金屬礦種,如磚瓦粘土、矽石、石英砂、建築石料,占全部礦產地的74%,其餘大多數礦種因產地規模小尚未開發利用。

生物資源

長沙縣野生動物有獸類10種,鳥類48種,蛇類10多種,其中穿山甲、果子狸、猴面鷹、白鵡、虎皮蛙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生植物有藥用植物120餘種,木本植物80多種。其中銀杏、杜仲、福建柏等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水杉為省一級保護植物。森林覆蓋率42.5%,林木綠化率48.04%,活立木總蓄積371萬立方米。

行政區劃

長沙縣轄16個鎮、4個鄉:星沙鎮暮雲鎮黃興鎮榔梨鎮江背鎮黃花鎮春華鎮果園鎮路口鎮高橋鎮金井鎮福臨鎮青山鋪鎮安沙鎮北山鎮雙江鎮跳馬鄉乾杉鄉白沙鄉開慧鄉
星沙鎮
轄:開元路、經貿路、涼塘路、水渡坪4個社區;丁家、楊高、廣生、螺絲、泉塘、西藪、板橋、大塘、杉星、洋湖、望新、萬明、筒灰、灰埠、石子、土橋、高沙17個村委會。
暮雲鎮

長沙縣區劃圖
轄:暮雲、南托嶺2個社區;高雲、西湖、蓮華、牛角塘、北塘、南塘、三興、沿江、暮雲新村、許興、興馬11個村委會。
黃興鎮
轄:接駕嶺、長軸2個社區;沿江山、仙人市、藍田新村、鹿芝嶺、打卦嶺、黃興新村、金鳳、光達、太平、榮河、高塘11個村委會。
榔梨鎮
轄:土嶺、大元、陶公廟3個社區;金托、花園、保家、三合、龍華5個村委會。
江背鎮
轄:五美、朱家橋、江背3個社區;楠木、印山、三叉河、湘陰港、金洲、古井、梅花、福田、肖排、陽雀新村、五福、磚田新村、烏川13個村委會。
黃花鎮
轄:黃花路、黃谷路、機場口3個社區;魚塘、東塘、高岸、谷塘、金塘、大路、黃龍、黃花、長豐、合心、華湘、長龍、茶塘、湘峰、大興、梁坪、新江、福盈、龍湖、回龍20個村委會。
春華鎮
轄:春華居委會;九田、九木、洞田、松元、龍王廟、大魚塘、金鼎山、武塘、官塘、石塘鋪、花園新村、春華山12個村委會。
果園鎮
轄:楊泗廟、大河2個社區;新明、古樓新村、黃金、花果、雙河、紅花、金江新村7個村委會。
路口鎮
轄:路口、麻林2個社區;花橋灣、路口、長春、上杉市、荊華、明月、麻林、萬年橋8個村委會。
高橋鎮
轄:荷塘社區;高橋、白石源、鳳山、學仕橋、百錄、合興橋、雙龍、金橋、范林、桐仁橋10個村委會。
金井鎮
轄:金井、脫甲2個居委會;金茶新村、九溪源、沙田、金井、農科、惠農、澗山、王梓園、拔茅田、觀佳、龍泉、蒲塘、新沙、脫甲、東山、西山16個村委會。
福臨鎮
轄:福臨鋪社區;影珠山、石牯牛、金坑橋、孫家橋、雙起橋、泉源、古華山、同心、西沖、開物10個村委會。
青山鋪鎮
轄:青山鋪社區;賽頭、天華、青山、黃鵠、洪河、梅數、廣福7個村委會。
安沙鎮
轄:安沙、毛塘2個社區;唐田新村、萬家鋪、宋家橋、雙沖、油鋪、太興、和平、文家塅、花橋、鼎功橋、新華、泗洲、黃橋、龍華新村、梅塘、楊梓沖、白塔、譚坊新村、三合、水塘垸、玉龍山21個村委會。
北山鎮
轄:蒿塘、榮合橋、新橋3個社區;金星、西湖、新雲、官橋、新中、五福、福田、福高、常樂、王公橋、青田、牌樓、明月、高倉、獅山、北山、福安17個村委會。
雙江鎮
轄:羅代社區;農裕、大橋、團山、青山、龍華、石板、赤馬、雙江、山筆、石井10個村委會。
跳馬鄉
轄:雙溪、白竹、金屏、石燕湖、田心橋、新田、喜雨、冬斯港、曙光垸、梅怡嶺、石橋、三仙嶺、關刀、山、跳馬、復興、楊林、沙仙18個村委會。
乾杉鄉
轄:乾杉社區;百祥、大嶺、石弓灣、新建、車馬、萬龍、斗塘、長安8個村委會。
白沙鄉
轄:李家山社區;白沙橋、雙沖源、增加坊、大花、錫福橋、報母橋、石燕、上華、窯上、桃源10個村委會。
開慧鄉
轄:板倉社區;開慧、開明、葛佳山、清泰橋、楓林市、飄峰山6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長沙縣夜景長沙縣夜景
長沙縣歷史悠久,其開拓時間可追溯至遠古石器時代,據考古工作者從縣域內發掘的暮雲鎮“大塘古文化遺址”和黃興鎮“月亮山古文化遺址”考證,前者距今約7000年,即有先民定居,繁衍生息;後者距今約4000多年,已進入原始農業時期。
商周時,長沙縣為荊州之城,古三苗國地。春秋晚期,屬楚國黔中,秦屬長沙郡,其附廓之縣名湘,亦稱湘縣,漢改湘縣為臨湘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臨湘置長沙縣,為長沙縣名之始。
後漢間,劃長沙縣地置龍喜縣(又各新縣)。
宋乾德中,罷龍喜置常豐縣,開寶六年(973年),並常豐縣入長沙縣。
元符元年(1098年)劃長沙縣5個鄉、湘潭縣2個鄉置善化縣,與長沙縣同城而治。
民國元年(1912年),善化縣併入長沙縣。
民國22年(1933年)設立長沙市,市、縣分治。
1950年設定長沙市郊區辦事處,領導長沙市外四區。

地理交通

長沙縣交通長沙縣交通
長沙縣已構築水、陸、空互動的立體化交通網路。

水運

湘江、瀏陽河通江達海;兩千噸級深水碼頭霞凝新港吞吐有序。

航空

黃花國際機場已開通國內外航線近百條,可通往溫哥華、紐約、洛杉磯、墨爾本、法蘭克福、巴黎、倫敦、香港、澳門、台灣、大阪、曼谷、首爾、吉隆坡等國內外90餘個大中城市。
鐵路京廣鐵路、武廣高鐵和正在興建的滬長昆高速鐵路貫穿縣境。長株潭城鐵在暮雲鎮設站,建設中的捷運二號線在黃興鎮設站並考慮東延,年內將開工的捷運三號線由張公塘經星沙和主城區,直通大河西坪塘鎮。

公路

107國道、319國道穿行其中;京珠高速、長永高速、機場高速、繞城高速、長株高速縱橫交錯;全縣“三縱十二橫”骨幹道路網架全面拉通;縣域內已有28個現代化交通接口與長沙市區實現無縫對接。

城鎮建設

星沙大道-長沙縣星沙大道-長沙縣
1992年10月,長沙縣委、縣政府乘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的東風,在107國道和319國道交匯處規劃38平方公里,設立了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經過建設者9年的奮戰,昔日的荒山已變成了樓宇成群、道路縱橫、燈火通明、綠樹成萌的現代化新城。如今,在先期開發的14平方公里上,已完成基礎設施投資8.5億元,成型主幹道28條, 已硬化道路60公里; 10萬門程控電話與長沙市併網運行,日供飲用水10萬噸,日供電240萬度。 這裡既是長沙市整體規劃中的衛星城,又是湖南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也是長沙縣的縣城,區位優越、政策優惠、環境優美、規劃合理、設施完備、交通便利、信息靈敏,是中外客商大顯身手的風水寶地。建區以來,已有300 余家境內外企業在這裡投資興業,投資總額達130億元,均獲得了豐厚的回報。縣城與開發區融為一體,顯示出了現代化城鎮的風采,幾年來,這裡先後舉辦了全國百城市腳踏車賽、全國紙張訂貨會等一系列大型的活動,無一不被人們交口讚譽,其聲名已遠播四方。縣城的發展帶動了全縣城鎮的發展,暮雲、黃花、江背、榔梨、金井等集鎮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在全省甚至全國都小有名氣。一批經濟實力雄厚的村,其集鎮也初具規模。印山黃壠和平等村,那寬闊的街道,優美的環境,獨特的民居,醉倒了無數觀摩者。星羅棋布的小城鎮,展示出了一幅現代化農村的迷人風采。

農業發展

長沙縣的農業已由過去單個家庭的經營轉向產業化經營,正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跨越,已形成了茶葉、蔬菜、花卉苗木三大新的產業支柱。以金井高橋春華為主的茶葉主產區,已有2個萬畝茶園,其產品遠銷東歐、俄羅斯等地;臨近城區的6個鄉鎮的蔬菜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6萬畝以上,成為市區市民新鮮無公害蔬菜的重要供應基地;以跳馬為基地的花卉苗木面積達1.5萬畝, 暢銷全國,成為裝點城市的美容師。傳統的農產品得到改良更新,全縣優質稻種植面積超過30萬畝,連片高產優質玉米基地5.7萬畝,良種瘦肉型豬占70%以上。城郊農業得到新的發展,望新建築集團投資興建的500 頭規模的奶牛場已經建成,省會長沙市的居民可隨時喝到新鮮牛奶;一大批農戶將自己的家裝扮一新,吸引城市居民度假休閒。目前,長沙縣人民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土地流轉制度的改革,相信不久的將來,通過大戶帶動,龍頭帶動,一大批集中經營、連片開發、品種各異、特色鮮明的展現現代化田園風光的農村莊園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長沙縣。

工業概況

多年來,長沙縣工業的規模、技術、效益一直在全省各縣(市區)中遙遙領先,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的崛起,長沙縣的工業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十五”全省經濟的主要增長點之一。

目前,世界500強進入湖南的-LG伊菜克斯可口可樂全部落戶長沙縣,湖南最大的民營企業-遠大空調在縣內紮根,全省最大的鄉鎮企業-同心實業也在長沙縣。成立僅三年的力元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占有90% 的國內市場和25%的國際市場, 成為全球最大的連續化帶狀泡沫鎳生產企業。三一重工、長海視聽、光南摩托、華天鋁業、金沙利彩印、杭洲娃哈哈等一大批中外企業交相輝映,構築了長沙縣工業的脊樑。在高新技術產業迅速增長的同時,傳統的鄉鎮工業也展現勃勃生機,桔洲農用車榔梨車身同心客車、春華服裝、金井皮革、江背水泥等產品享譽省內外。以鄉鎮工業為基礎的暮雲榔梨江背黃花金井五個工業園區應運而生,已具備一定的規模,蘊藏著極為巨大的發展潛力。全縣工業已形成了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生物工程、光機電一體化等高科技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成為全縣GDP和財政收入的主要貢獻者,使全縣實現了由農業大縣向工業強縣的跨越,在農村工業化的征程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經濟建設

改革開放30多來,長沙縣致力於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邁向現代化的征程中已走在全省的前列。2008年,全縣完成GDP370.3億元,增長17%;完成財政總收入40.7億元,增長27.5%;完成工業總產值714.4億元,增長23.8%;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3.3億元,增長31.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16887元和7885元,增長6.6%、20.9%。在第八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比中排名百強縣第37位,躍居中部第一。榮獲2008年度全國中小城市實力百強、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全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稱號,被列為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
工業經濟高效發展。目前,全縣工業總量占長沙市三分之一,成為湖南省最大的製造基地;已經形成了以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龍頭,覆蓋暮雲、榔梨、乾杉、江背、黃花、金井、安沙等七個鄉鎮園區的“一區七園”產業布局,園區內聚集了LG可口可樂博世等17家世界500強企業和三一重工、遠大長豐汽車等國內知名企業;已經形成了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家用電器三大產業集群,被省政府正式授予為“湖南省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2008年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226.7億元,增長20%。“一區七園”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606億元,增長25.3%。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三大產業完成產值428.6億元,增長34.9%。70家億元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560億元,增長26.5%。單位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8%。工業對GDP的貢獻率達72%,成為拉動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
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2008年,全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8.9億元,增長7%。積極推進長沙現代農業創新示範區建設,規劃34萬畝超級雜交稻“種三產四”豐產高效示範工程,推動100個現代農業項目建設。已形成了糧豬兩大傳統優勢產業,茶葉、蔬菜、花卉苗木三大新興產業,水稻播種面積穩定在120萬畝以上。“百里花木走廊”成為中南地區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百里茶廊”被列入湖南省五大農業優勢帶之一,長沙縣也被評為全國“三綠工程”茶業示範縣。
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商貿流通業迅速崛起,歷經幾年的培育,星沙商圈已成為長沙目前最活躍、最具潛力、最有前景的區域商圈之一,中南汽車世界、通程商業廣場、星沙汽配市場、茶葉大市場等八大專業市場已經建成,新一佳易初蓮花、步步高、蘇寧電器國美電器等大型連鎖超市相繼入駐。對外貿易迅速增長,以機電、電子、農產品為主導,2008年全縣進出口總額達9.8億美元。文化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星沙湘繡城目前總投資3.8億元,是中國最大刺繡生產基地;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占地180餘畝的湖南宏夢卡通城落戶我縣。旅遊休閒業來勢喜人,全年接待旅遊人數946.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0.9億元。
城鄉一體化加速推進。1992年,長沙縣啟動了新縣城和開發區建設,十多年來,全縣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近500億元。目前,全縣有國家重點鎮2個,省重點鎮3個,市重點鎮4個,城鎮化水平從1992年的13.6%提高到了2008年的45.6%,縣城(經開區)規劃面積達6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8平方公里,星沙新城概念規劃拓展到300平方公里。城區交通道路達60多條,通車裡程100多公里。星沙大道南延線、萬家麗北路、萬家麗南路、芙蓉南路等縣市對接通道全面竣工。全縣人民盼望多年的團結垸退田還湖工程全面啟動建設。率先提出並實施了“小康水利建設”工程,全縣堤垸防洪基本實現標準化,防洪抗旱能力有了明顯增強,被評為全國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電力建設方面投資近億元完成了農村一、二期電網改造工程,成功創建了湖南省新農村電氣化示範縣。

區劃沿革

行政區劃

1951年5月劃出縣境內湘江以西及東部部分地區置望城縣。長沙縣先後隸屬長沙和湘潭專區。
1959年3月,望城縣和長沙市郊區併入長沙縣,劃出縣內的龍頭鋪公社入株洲縣,長沙縣改隸長沙市。
1962年元月,恢復長沙市郊區。
1977年12月復置望城縣,同時將長沙縣所轄的大托,洞井、黎托、望岳4個公社劃入長沙市郊區管轄,全縣轄9區41個公社1個鎮。
1984年5月,撤銷農村人民公社,建立鄉鎮,全縣轄9區1個區級鎮40個鄉。
1995年5月,撤區並鄉建鎮,全縣撤9個區,將41個鄉鎮合併為14個鎮7個鄉。1996年7月,將長沙縣撈刀河鎮劃入長沙市開福區後,長沙縣轄13個鎮7個鄉。
1997年撤銷廣福鄉、北山鄉,建立青山鋪鎮、北山鎮,2002年撤銷雙江鄉,建立雙江鎮,2004年9月,全縣村級行政區劃調整將原有的494個行政村合併成238個行政村,38個居委會調整為36個社區居委會。
2011年撤銷跳馬與開慧兩鄉建立跳馬鎮和開慧鎮,撤銷星沙鎮設立星沙、湘龍、泉塘3個街道。

區劃詳情

至2011年,長沙縣轄17個鎮(暮雲鎮、跳馬鎮、黃興鎮、榔梨鎮、江背鎮、黃花鎮、春華鎮、果園鎮、路口鎮、金井鎮、高橋鎮、雙江鎮、開慧鎮、福臨鎮、青山鋪鎮、安沙鎮、北山鎮),2個鄉(乾杉鄉、白沙鄉),3個街道(星沙街道、湘龍街道、泉塘街道),共218個行政村和75個社區居委會。

人口民族

2008年至2011年,長沙縣總人口分別為758515人、781972人、788566人、803861人,四年新增人口38956人。總人口中:農業人口69.1萬人、69.36萬人、69.16萬人、69.7萬人,非農業人口84500人、88413人、96937人,107363人;男性人口39.38萬人、39.5萬人、39.83萬人、40.5萬人,女性人口38.2萬人、38.63萬人、38.9萬人、39.8萬人;男女比例為103.09:100、102.45:100、102.21:100、101.7:100。人口出生率分別為9.9‰、11.7‰、13.8‰、14.2‰。
長沙縣以漢族為主,2011年漢族人口798234人,占全縣總人口的99.3%。少數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壯族、回族、藏族、蒙古族、布依族、朝鮮族、維吾爾族、哈尼族、滿族、水族、高山族等37個族別,計5627人,占全縣人口總數的0.7%。還有流動少數民族1000多人,主要來自新疆、四川、青海等地。

經濟概況

綜合

1992年,長沙縣啟動了新縣城和開發區建設,十多年來,全縣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近500億元。全縣有國家重點鎮2個,省重點鎮3個,市重點鎮4個,城鎮化水平從1992年的13.6%提高到了2008年的45.6%,縣城(經開區)規劃面積達68平方公里。長沙縣主要產業有機械、汽車、電子信息和新型材料、非金屬礦物製造業等四大產業集群。重要工程機械企業有占據整個國內工程機械一半市值的三劍客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慧型,汽車企業有長豐獵豹、北汽福田、三一客車、三一汽車、同心實業等,及一大批以汽車配套企業為主的汽車製造和零部件企業,此外還有以LG、玻殼、伊萊克斯、長海視聽等為主的電子信息和家電企業,江背水泥廠等為主建築原料生產企業。2004年四大產業總資產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總資產的73.29%。其中,多家企業資產過10億元,分別是中聯重科工程起重機公司、樂金飛利浦曙光電子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長沙遠大直燃機有限公司、湖南HEG電子玻璃有限公司。
1992年10月,長沙縣委、縣政府趁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的東風,在107國道和319國道交匯處規劃38平方公里,設立了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經過建設者9年的奮戰,昔日的荒山已變成了樓宇成群、道路縱橫、燈火通明、綠樹成萌的現代化新城。如今,在先期開發的14平方公里上,已完成基礎設施投資8.5億元。
2010年,長沙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0億元,增長17.9%,自2004年以來連續7年保持17%以上的增速。增速排名九區縣(市)第一,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全市7.6、3.4、2.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2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446.9億元,增長21.4%,第三產業增加值140.9億元,增長11.7%。全年經濟呈不規則“V”字走勢。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7.7:68.5:23.8調整為6.7:70.9:22.4。一、三產業分別下降1、1.4個百分點,二產業提高2.4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1.1%、82.3%、16.6%,分別拉動GDP增長0.2、14.7、3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長沙縣的農業已由過去單個家庭的經營轉向產業化經營,正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跨越,已形成了茶葉、蔬苗木基地菜、花卉苗木三大新的產業支柱。以金井、高橋、春華為主的茶葉主產區,已有2個萬畝茶園,其產品遠銷東歐、俄羅斯等地;臨近城區的6個鄉鎮的蔬菜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6萬畝以上,成為市區市民新鮮無公害蔬菜的重要供應基地;以跳馬為基地的花卉苗木面積達1.5萬畝,暢銷全國,成為裝點城市的美容師。傳統的農產品得到改良更新,全縣優質稻種植面積超過30萬畝,連片高產優質玉米基地5.7萬畝,良種瘦肉型豬占70%以上。城郊農業得到新的發展,望新建築集團投資興建的500頭規模的奶牛場已經建成一大批集中經營、連片開發、品種各異、特色鮮明的展現現代化田園風光的農村莊園將出現在長沙縣。
2010年,長沙縣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7.9億元,增長3.3%;實現增加值42.2億元,增長3.3%。其中,農業產值39.1億元,增長11.5%;增加值25億元,增長10.5%。林業產值1.4億元,增長8.9%;增加值0.9億元,增長8.9%。牧業產值24.9億元,下降7.5%;增加值14.3億元,下降7.3%。漁業產值1.5億元,增長7.2%;增加值1億元,增長7.2%。農林牧漁服務業1億元,增長7.8%;增加值1億元,增長7.8%。長沙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30.5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56.5萬噸,,全縣雙季稻占水稻面積的99%,雙季稻鞏固率全省排名第一,榮獲“全省糧食生產先進標兵縣”稱號;油料面積11.1萬畝,總產量1.2萬噸;茶葉面積9.2萬畝,總產量1.6萬噸;蔬菜面積41.5萬畝,總產量88.4萬噸;果園面積9.6萬畝,總產量7.2萬噸。出籠家禽255.5萬隻,產值0.5億元,分別增長7.5%和4.3%;水產品總產量1.5萬噸,產值1.5億元,分別增長8.5%和7.2%;出欄肉豬223.2萬頭,產值22.3億元,分別下降9.9%和8.9%。

第二產業

長沙縣工業的規模、技術、效益一直在全省各縣(市區)中遙遙領先,特別是隨著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的崛起,長沙縣的工業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十一五”全省經濟的主要增長點之一。
世界500強(LG、伊菜克斯、可口可樂)進入湖南的全部落戶長沙縣,湖南最大的民營企業-遠大空調在長沙縣內紮根,全省最大的鄉鎮企業-同心實業也在長沙縣。成立僅三年的力元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占有90%的國內市場和25%的國際市場,成為全球最大的連續化帶狀泡沫鎳生產企業。三一重工、長海視聽、光南摩托、華天鋁業、金沙利彩印、杭州娃哈哈等一大批中外企業交相輝映,構築了長沙縣工業的脊樑。在高新技術產業迅速增長的同時,傳統的鄉鎮工業也展現勃勃生機,桔洲農用車、榔梨車身、同心客車、春華服裝、金井皮革、江背水泥等產品享譽省內外。以鄉鎮工業為基礎的暮雲、榔梨、江背、黃花、金井五個工業園區應運而。全縣工業已形成了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生物工程、光機電一體化等高科技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成為全縣GDP和財政收入的主要貢獻者,使全縣實現了由農業大縣向工業強縣的跨越。
2010年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168.8億元,增長31.6%。實現工業增加值386.7億元,增長22.8%,占全縣經濟總量的61.4%。12月末,全縣規模企業達389家,比2009年新增13家。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061.6億元,增長32.6%。規模以下企業完成產值107.2億元,增長22%。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三大產業分別實現產值590.6、191.4和18.5億元,分別增長46.8%、15.9%和54.9%,三大產業共實現產值800.6億
元,占全縣規模以上產值75.4%,支柱作用進一步彰顯。“一區七園”共實現工業總產值1019億元,增長33.9%,高於全縣產值增速2.3個百分點,占全縣規模工業產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94.8%上升到96%。全縣年產值過億元企業有76家,同比增加8家,對規模工業增長貢獻率達86.5%。僅三一、中聯科技、北汽福田、山河智慧型四家產值比上年同期淨增186.7億元,占淨增的規模工業產值(268.2億元)的69.6%。
2010年,長沙縣38家三級以上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完成產值129.1億元,增長15.3%;實現增加值60.2億元,增長11%;占全縣經濟總量的9.6%。其中外省產值增長加快,實現產值36.7億元,增長25.3%;完成竣工產值94億元,增長19.4%;實現利潤總額3.7億元,增長15.6%;房屋建築施工面積為1401.8萬平方米,增長21.9%;發放工資、福利費總額分別為18.3億元、2.4億元。

第三產業

長沙縣商貿流通業迅速崛起,歷經幾年的培育,星沙商圈已成為長沙最活躍、最具潛力、最有前景的區域商圈之一,中南汽車世界、通程商業廣場、星沙汽配市場、茶葉大市場等八大專業市場已經建成,新一佳、易初蓮花、步步高、蘇寧電器國美電器等大型連鎖超市相繼入駐。長沙縣對外貿易迅速增長,以機電、電子、農產品為主導,2008年全縣進出口總額達9.8億美元。文化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星沙湘繡城總投資3.8億元,是中國最大刺繡生產基地;總投資170億元,占地約1413畝,集主題公園、購物中心、五星級酒店、寫字樓、高檔公寓等設施於一體的大型現代服務項目恆廣歡樂世界公園已全面開工,將建有世界最大的室內遊樂園、省內最大的商業集群中心、最大的會展、會務中心,總規劃用地面積1413.3畝,總建築面積471.9萬平方米,是長沙極具震撼力的城市綜合體;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占地180餘畝的湖南宏夢卡通城落戶長沙縣。旅遊休閒業來勢喜人,全年接待旅遊人數946.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0.9億元
固定資產投資
2010年,長沙縣共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6.5億元,增長35.1%;其中城鎮投資292.7億元,增長30.9%,農村投資23.8億元,增長122.2%。投資結構逐步改善,其中工業完成投資115.7億元,增長33.1%。全縣共有計畫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553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達60個,全年完成投資上億元的有29個。黃花機場、陝汽環通、廣汽長豐和菲亞特等重大項目正加緊建設、有序推進。86個樓盤完成房地產投資88.1億元,增長33.3%,其中,住宅和其它附屬設施分別完成投資75.5億元和7.1億元,增長36.3%和18.3%;商業營業用房完成投資3.7億元,下降17.8%,辦公樓完成投資1.8億元。開發施工面積829.4萬平方米,增長2.2%;商品房銷售面積347.2萬平方米,增長34.2%;商品房銷售額137.2億元,增長64.9%。
2010年,長沙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0.3億元,增長28.2%,九區縣(市)排名第一,增速自2009年開始連續24個月保持28%以上的增速。按行業分,批發行業4.9億元,增長12.9%;零售行業131.2億元,增長29.2%;住宿行業1.2億元,增長12.1%;餐飲行業3億元,增長20.8%。按規模分,限額以上企業完成零售額116.3億元,增長32.7%;限額以下企業完成零售額24億元,增長10%。消費結構檔次不斷提升,汽車和住房一直是我縣消費熱點。89家限額以上的汽車銷售公司共銷售汽車98444輛,實現銷售額129.3億元,增長49.3%;實現零售額92.2億元,增長53.2%,占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5.7%。
全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8.5億美元,增長38.6%,占全省的12.6%,占全市的30.4%,其中出口總額為7.6億美元,增長32.9%;進口總額為10.9億美元,增長42.9%。全縣加工貿易進出口完成5.4億美元,增長10%,占全省的30%,占全市的61.6%,其中出口3.8億美元,增長29.5%;進口1.6億美元,下降14.3%。完成境外投資項目4個,累計實現外派勞務600人。

產業資源

長沙縣物產豐富,“谷塘鯉魚”曾為歷代皇家貢品,果園、芙蓉汽車馳 騁神州,榔梨梅花車身享譽天下,江背、天山水泥名震三湘,黃興化 工飄洋過海,金井皮革出口創匯,長春茶葉萬里飄香……

長沙縣長沙縣
滄海桑田,流年似水,長沙縣縣治數徙,有縣無城實為美中不足,縣域 經濟受到了嚴重製約。1993年縣委、縣政府把握鄧小平同志南巡談話之 天時,發揮省會近郊之地利,順應人民盼望興建縣城之人和,以高起 點、高標準、高速度、創一流為目標,經省人民政府批准,長沙縣新縣 城、湖南省特別招商區和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三位一體”的建設框架坐落在星沙。第一期規劃面積14平方公里,到目前為目開發區已注入建 設資金33億元,實現了水、電、路、話“四通”,開成了“六區一場一 園”(新型工業區、商貿金融區、旅遊別墅區、文化教育區、行政辦公 區、居民住宅區,星沙大市場,科技園)的基本框架,引進了一大批大 中型企業和項目,如:光南摩托、金沙利彩印、華天鋁業、“三一”重 工、長海視聽、國防科大的銀河智慧型點鈔機等,並高標準地完成了縣直 機關辦公區的建設。一座現代化工業、商貿新城已巍然屹立於星沙大地。

社會事業

科技

2008年,長沙縣安排本級科技支出2620萬元,科學技術普及支出160萬元,人平2.06元;全縣申請專利592件,比上年增長11%;全年實施專利248件,實現銷售收入26.06億元;有11項成果獲省、市科技進步獎,41個商標被評為全省著名商標,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和“省智慧財產權示範創建縣”。
2009年,長沙縣安排本級科技支出5712萬元,為2008年的2.1倍,科學普及支出162萬元,人平2.06元;全縣申請專利768件,重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9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579.8億元,增長30.4%;全縣工程研究(技術)中心有國家級3家、省級15家、市級26家;全縣擁有中國弛名商標6件,湖南省著名商標51件,繼續保持全國科技先進縣稱號。
2010年,長沙縣安排本級科技經費(含經開區)11450萬元,為2009年的2倍;科普支出162萬元,人均達2.1元;全年轉化運用科技成果84項,成果轉化率較上年提高2.7%,全縣擁有高新技術企業85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01.9億元,增長34.4%;全縣有各類工程研究(技術)中心51家,促進專利申請1241件,其中專利授權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分別為980件、74件,分別增長61.6%、133.3%和64.4%,全縣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0件,湖南省著名商標65件。2011年,全縣共安排本級科技支出13400萬元,比上年增長17%,占同級財政支出的4.5%;全縣科技普級支出125萬元,人均達1.6元;全年專利申請量為1909項,比上年增長32.5%,其中專利授權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分別為105.7件和148件,分別增長7.9%和45.1%;全縣共有高新技術企業95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和增加值1142億元、347.8億元分別增長35.7%和37.7%;全縣擁有16件中國馳名商標和81件湖南省著名商標。

教育

截至2011年,長沙縣有各級各類公辦學校214所,其中普通高中7所、職業中專1所,鄉鎮職業學校4所、初級中學28所、國小17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有國家、省、市示範性學校19所,縣級示範性、規範化學校71所,省、市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49所。全縣在校中、國小生94971人,其中高中12277人,國中25190人,國小55309人。職業中專2127人,特校68人,在園幼兒28161人。有公辦幼稚園214所,其中省級示範園1所,市級示範園1所,縣級示範園18所,標準園194所。有全日制民辦學校6所,在校學生3937人。全縣共審批設立民辦教育機構258個,在職教職員工近3000人,學生41000餘人。駐縣普通高等學校13所。2008年全縣學齡兒童入學率、女童入學率、農村學齡兒童入學率均為100%;國中鞏固率、國中升學率、高中升學率分別為99.99%、95%、70%;聯考錄取4000人,錄取率為61.5%;本科上線率居九區縣(市)第一;全縣籌集教育基金1056.5萬元用於發展教育事業。2009年至2011年全縣學齡兒童入學率、女童入學率、農村學齡兒童入學率、國小生入學率和鞏固率、國中升學率均為100%,綜合素質評估合格率為99.99%,聯考上線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近10個百分點。每年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生免除課本費、學雜費分別為4243.7667萬元、4569.2萬元和6100多萬元。2011年為各類貧困學生資助金額達1150.53萬元。

衛生

截至2011年,長沙縣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婦幼保健院各1所,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17個,其中市級醫院1所、縣級醫院3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所、鄉鎮中心衛生院5所、一般衛生院14所、村衛生室246所、社區衛生服務站9所、專科醫院3所、個體診所48所,共有床位1356張(未包括市八醫院900張床位),全縣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169人,其中全額撥款人員105人,差額撥款人員402人,自收自支專業技術人員540人;副高以上職稱72人,中級職稱358人。執業醫師374人,本科以上學歷759人,研究生以上學歷6人。
2008年至2011年,長沙縣縣醫療衛生事業收入從30483萬元增加到50748萬元,增加20265萬元,增長66.5%,年均增長16.6%;各級財政補助收入從2008年的12016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22522萬元,增加10506萬元,增長87%,年均增長21.7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為681423人、651133人、664125人、666504人,分別為上年的103.3%、95.6%、102%和100.4%。產婦住院分娩比例分別達到99.97%、99.99%、100%、10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8.33‰、7.3‰、7.2‰和6.6‰。新的醫療補償政策實施後,全縣縣鄉醫院住院補償達70﹪。

社會保障

2008年至2011年,全縣社保參保人數分別為58371人、60680人、93808人、125047人,分別為上年的105.1%、104%、154.6%、133.3%;醫療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75997人、87220人、82765人、135789人,分別為上年的136.3%、114.8%、94.9%、159.5%;失業保險人數分別為7121人、9826人、32416人、38125人,分別為上年的104.5%、110%、108.7%、117.6%;工傷保險人數分別為37395人、45052人、49785人、73796人,分別為上年的175.7%、124.5%、110.5%、148.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分別為681423人、651133人、664125人、666504人,分別為上年的103.3%、95.6%、102%、100.04%。四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33315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員157810人,幫助困難對象再就業2835人,幫助失業人員再就業6850人,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援助率保持100%。2011年,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為383636人,參加城鄉醫療保險的人數達到722550人。全年總計發放城鎮居民生活保障16.1萬人次,累計發放保障金3485萬元;發放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8.5萬人次,累計發放保障金3262萬元。

友好城市

瀏陽市,望城區,岳陽市,桃園縣

歷史名人

長沙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二千多年來,屈原賈誼司馬遷李白杜甫柳宗元王安石蘇軾黃庭堅辛棄疾文天祥等歷代名人,都曾在這裡留下了勝跡。近代,長沙縣更是英才輩出。這裡哺育了黃興李維漢楊開慧柳直荀田漢許光達繆伯英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同時也是原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的家鄉。近現代歷史上著名的“三家村”(鄧拓吳晗廖沫沙)中的廖沫沙、“四條漢子”(周揚田漢夏衍陽翰笙)中的田漢,即共和國國歌的創作者,也都是長沙縣人。

1、黃興(1874-1916) 長沙縣涼塘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時期武裝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指揮者。
2、俆特立(1877-1968) 長沙縣五美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

3、李維漢(1896-1984) 長沙縣高橋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4、楊開慧(1901-1930) 長沙縣板倉人。毛澤東的夫人。我黨早期黨員,革命烈士。
5、柳直荀(1898-1932) 長沙縣高橋人。鄂西北特委書記,革命烈士。
6、許光達(1908-1969) 長沙縣東鄉人。裝甲兵司令員,大將。
7、繆伯英(1899-1929) 長沙縣清泰鄉人。我黨歷史上第一位女黨員。
8、田漢(1898-1968) 長沙縣果園鎮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戲劇藝術家和電影藝術家。
9、楊昌濟(1871-1920) 長沙縣板倉人。近代知名的學者和教育家,湖南新文化運動的精神導師。
10、廖沫沙(1907-1990) 長沙縣乾杉人。《抗戰日報》總編輯,中共北京市委統戰部長。

榮譽

2010年12月26日,獲得“201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稱號

湖南省-知名景區

所在地景點名稱
長沙市
長沙市橘子洲頭 | 嶽麓山 | 毛澤東紀念館 | 毛澤東楊開慧故居 | 天心閣 | 馬王堆 |長沙市動物園 | 烈士公園 | 海底世界 | 火宮殿 |秋收起義紀念館
望城縣銅官窯 | 雷鋒紀念館 | 千龍湖
寧鄉縣劉少奇故居
瀏陽市胡耀邦故居 | 大圍山 | 石燕湖 | 豐竹園 | 青竹湖
沙縣櫻花溫泉
婁底市
婁底市湄江 | 波月洞 | 洛陽灣 | 水府廟 | 曾國藩故居 | 蔡和森紀念館 | 紫鵲界梯田 | 梅山龍宮
常德市
常德市

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桃花源 | 夾山國家森林公園 | 花岩溪國家森林公園 | 常德詩牆 | 柳葉湖 | 黃山頭國家森林公園 | 河洑國家森林公園 | 太浮山森林公園 | 蒙泉湖 | 城頭山 | 太陽山 | 德山公園

郴州市
郴州市仰天湖草原 | 蘇仙嶺 | 萬華岩 | 王仙嶺 | 五蓋山 | 天堂溫泉| 義帝陵
宜章縣莽山國家森林公園 | 湘南年關暴動舊址
資興縣東江湖 | 觀瀾書院 | 回龍山 | 鵝山國家森林公園
汝城縣福泉山莊
蘇仙區飛天山天下十八泉 | 湘粵古道
北湖縣石林 | 龍女溫泉
永興縣便江 | 板梁古村
永州市
永州市上甘棠古村
祁陽縣金洞漂流| 文昌塔 | 三聖湖
東安縣舜皇岩
零陵縣柳子廟
江華縣盤王殿
江永縣女書園
雙牌縣大黃江源瀑布群 | 文廟
寧遠縣九嶷山舜帝陵
道縣月岩
株洲市
炎陵縣炎帝陵
攸縣白龍洞
醴陵縣紅色官窯
茶陵縣南宋古城
湘潭市
韶山縣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 |滴水洞
湘潭市彭德懷紀念館 | 齊白石故居
衡陽市
衡南縣江口鳥洲
衡陽縣南嶽衡山 | 南嶽大廟 | 石鼓 | 回雁峰 | 岣嶁峰 | 陸家新屋 | 湘西草堂
衡東縣羅榮桓故居
耒陽縣蔡侯祠
懷化市
芷江縣芷江受降紀念坊
會同縣粟裕故居| 高椅古村
漵浦縣向警予故居
新邵縣白水洞
新寧縣崀山
城步縣南山大草原
隆回縣魏源故居 | 高洲溫泉
綏寧縣鐵杉林
武岡縣中山堂 | 雲山 | 法相岩
岳陽市
岳陽市岳陽樓 | 君山島 | 東洞庭濕地| 張谷英村
汨羅縣屈子祠 | 任弼時故居
張家界市
張家界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 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 | 黃龍洞 | 寶峰湖 | 慈利五雷山 | 桑植九天洞 | 賀龍故居洪家關 | 湘鄂川黔根據地紀念館 | 茅岩河漂流 | 崇文寶塔 | 土家風情園 | 普光寺 | 葫蘆殼溫泉 | 澧水源頭五道水 | 烈士塔 | 秀華山館 | 老院子 | 大庸府城 | 婁江漂流
湘西自治州
湘西鳳凰古城 | 猛洞河漂流 | 芙蓉鎮王村 | 德夯苗寨 | 關田山古苗寨

湖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長沙市嶽麓區 | 芙蓉區 | 天心區 | 開福區 | 雨花區 | 瀏陽市 | 長沙縣 |望城縣 | 寧鄉縣
株洲市天元區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醴陵市 | 株洲縣 | 炎陵縣 | 茶陵縣 | 攸縣
湘潭市岳塘區 | 雨湖區 | 湘鄉市 | 韶山市 | 湘潭縣
衡陽市雁峰區 | 珠暉區 | 石鼓區 |蒸湘區 | 南嶽區 | 耒陽市 | 常寧市 |衡陽縣 | 衡東縣 | 衡山縣 | 衡南縣 | 祁東縣
邵陽市雙清區 | 大祥區 | 北塔區 | 武岡市 | 邵東縣 | 洞口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寧縣 | 邵陽縣 | 隆回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岳陽市岳陽樓區 |雲溪區 | 君山區 | 臨湘市 | 汩羅市 | 岳陽縣 | 湘陰縣 | 平江縣 | 華容縣 | 屈原管理區*
常德市武陵區 | 鼎城區 | 津市市| 澧縣 | 臨澧縣 | 桃源縣 |漢壽縣 | 安鄉縣 | 石門縣 | 西湖管理區* | 西洞庭管理區*
張家界市永定區 | 武陵源區 | 慈利縣 | 桑植縣
益陽市赫山區 | 資陽區 | 沅江市 | 桃江縣 | 南縣 | 安化縣 | 大通湖管理區*
郴州市北湖區 | 蘇仙區 | 資興市 | 宜章縣 | 汝城縣 | 安仁縣 | 嘉禾縣 | 臨武縣 | 桂東縣 | 永興縣 | 桂陽縣
永州市冷水灘區 | 零陵區 | 祁陽縣 | 藍山縣 | 寧遠縣 | 新田縣 | 東安縣 |江永縣 | 道縣 | 雙牌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懷化市鶴城區 | 洪江市 | 會同縣 | 沅陵縣 | 辰谿縣 | 漵浦縣 | 中方縣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洪江管理區*
婁底市婁星區 | 冷水江市 | 漣源市 | 新化縣 | 雙峰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 古丈縣 | 龍山縣 |永順縣 | 鳳凰縣 | 瀘溪縣 | 保靖縣 | 花垣縣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行政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見: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