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臨鎮

福臨鎮

福臨鎮是湖南省長沙縣轄鎮。1949年屬青山、福臨鄉,1956年為福臨、雙起鄉,1958年屬福臨公社,1961年析福臨、雙起公社,1983年分置鄉,1993年福臨鄉改鎮。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府31公里。面積82.9平方公里,人口3.1萬。

基本信息

簡介

福臨鎮政府駐福臨鋪。京珠高速公路過境,有公路與107國道相接。轄福臨鋪、馮家坡、長樂港、源沖、影珠山、開物、希古台、西沖、果子園、站上、東南沖、高倉段、孫家橋、梅林橋古華山、雙龍、金龍、雙起橋、中佳段、石牯、荷花壩、鐵爐沖、金坑橋、菖蒲塘24個村委會和福臨鋪、洪家鋪2個居委會。鄉鎮企業有農機、玻璃、食品、農用機械、礦泉水等類。農業主產水稻、生豬、茶葉、蘑菇。開物農校設此。為原華南赤色工會主席張漢藩烈士出生地。

鄉鎮建設

福臨鎮福臨鎮
福臨鎮屬長沙縣北部鄉鎮,有福青公路、倉馬公路貫穿福臨鎮,與開慧鄉、白沙鄉、路口鎮、高橋鎮、青山鋪鎮、汩羅市相連。下轄11個行政村和社區委員會,全鎮總人口三萬二千多人,土地總面積8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0719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38211畝。

在圍繞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中心,以切實保護國土資源為重點,以增強鎮經濟發展的保障力為目標的前提下。堅持保護與利用,服務與管理並舉,進一步轉變觀念,創新思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耕地的保護制度,確保基本農田用途不變、面積不少、質量不降。加大資源保護的力度,鞏固整頓土地成果,拓展保障發展的空間,提高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為福臨鎮的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提供資源支撐。土地開發整理是增加耕地面積,保護耕地動態平衡的一項主要工作。2003年以來,福臨鎮實現土地開發項目達到1400畝,實現新增耕地1310畝;土地整理項目2個,土地整理面積達7800畝。今年五月份,福臨鎮又已將同心村將近3400畝的整理項目資料上報,實現了土地開發整理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服務。其次:為了認真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合理利用和保護有限的土地資源,保護耕地是的重要之責,鎮耕地面積較多,畜禽養殖成為農民民眾的收入主要途徑從而成為特色產業。許多農民因為法律意識淡薄,加之以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為名而占用耕地,甚至是在基本農田內建豬舍。針對這一現象,鎮國土所大力加強執法力度,嚴格耕地保護,進行土地動態巡查,及時查處各類違法用地。利用出動宣傳車,張帖標語,懸掛橫幅等方式開展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的宣傳,堅決制止亂占濫用耕地行為珍惜土地資源,堅持可持續發展。將進一步的強化工作職能,加強土地督察,嚴格土地監管,切實履行保護土地資源的職責。

(一)高起點做好福臨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

福臨鎮福臨鎮
嚴格核定土地利用的基礎數據,科學分析各類用地供給能力和需求,合理測算規劃指標,明確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紅線數字,明確集約用地的目標和評價機制。通過加強土地利用計畫管理和建設項目用地預審,保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實施。

(二)調動農民保護耕地的積極性,強化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工作。

建立基本農田檔案資料,提升基本農田科學管理水平,建全基本農田保護制度,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到實處。大力宣傳基本農田保護知識。逐步實現“基本農田標準化、基礎工作規範化、保護責任社會化、監督管理信息化。”

(三)大力推進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實施,提高土地質量,促進土地集約利用,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

在保持土地整理開發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同時,要把土地整理開發作為一個產業,下大力氣來抓,土地後備資源多的村、組要通過土地整理開發,實現機械化耕作,增加農民收入,增加用地空間,增強自身實力。其次,擴大種養殖業規模,增強經濟效益,進一步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步伐。為全鎮耕地動態平衡作出貢獻。

(四)創新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方式、創新服務制度、提升服務質量。

在全鎮進一步深入開展以“走進企業,服務發展辦實事;走進農村,服務民眾解難事;走進社區、服務基層做好事”為主要內容的“三走進三服務辦三事”主題實踐活動。實行政務公開,進一步規範審批程式,增強審批透明度,規定辦理時限,提高辦事效率。進一步完善建設用地、規劃保護、地籍管理、執法監察等有關業務規範,嚴格按照規定程式辦理,提高行政執法的準確性、規範性。在更高的層次上為全鎮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害蟲防治

福臨鎮福臨鎮害蟲防治會議
福臨鎮遭受竹蝗嚴重危害,市、縣農業和林業部門正在採取措施指導幫助當地民眾抓緊防治。據市植保站會同長沙縣植保站現場調查,遭受竹蝗危害的地方是福臨鎮影珠山周圍的源沖西古影珠山等3個自然村,危害竹林面積3000餘畝,已造成近1000畝竹林枯死,葉片全部吃光。由於竹林已被吃光,竹蝗缺乏食料,竹蝗正向周圍的稻田快速轉移危害,上述3個自然村中遭受竹蝗危害的水稻面積1000餘畝,其中竹蝗發生嚴重的有300畝。危害水稻的竹蝗正處成蟲期,體形肥大,食量驚人。竹蝗發生嚴重的稻田葉片已全部吃禿,平均百蔸有竹蝗1600頭,平均每畝有竹蝗21.6萬頭。雖然已組織藥殺,但由於竹蝗基數巨大,稻田藥後殘蟲仍達百蔸640頭,加上竹蝗從竹林往稻田加速遷移,周圍雜草上竹蝗數量很多,稻田竹蝗數量還在持續上升。各級植保部門及福臨農技站正積極組織農戶進行竹蝗統一防治工作。

環境治理

韓國政府專家來長沙縣參觀考察。湖南大學、長沙縣環保局負責人陪同考察。此次考察主要針對長沙縣畜禽養殖糞便廢水的防治與利用。他們參觀了福臨鎮古華村的幾個養殖大戶,聽取了環保局熊局長和福臨鎮黨委書記周書記的介紹,他們對福臨鎮養殖業的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肯定的同時也意識到畜禽養殖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的嚴重性。

針對這種情況,韓國政府專家表示極其願意與湖南長沙縣福臨鎮合作,對散養或規模在500-1000頭的畜禽養殖專業戶的糞便進行處理,使處理後的廢水達標,處理後的廢渣能做肥料,這種變廢為寶的治理方法將徹底解決農村“白天不敢開窗,晚上不敢開燈,有田不能種,有水不能喝”的局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