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峰縣

雙峰縣

雙峰縣隸屬於湖南省婁底市,成立於1951年,以縣境內有兩座山峰相對聳立而得名。雙峰縣東鄰湘潭、衡山,南接衡陽,西毗邵東、漣源,北界婁底、湘鄉。東西寬61公里,南北長59.2公里。面積1715.14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0.81%。總人口95.8萬人(2013年)。雙峰縣轄13個鎮、3個鄉。縣政府駐永豐鎮。雙峰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勢西高東低,丘陵、平原相間。2013年,雙峰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0.69億元。名勝古蹟有黃巢山、仙神寨、永豐橋、曾國藩故居,蔡和森紀念館等。雙峰歷史悠久,名人輩出,享有“國藩故里,湘軍搖籃,女傑之鄉”之譽。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雙峰縣雙峰縣
雙峰縣地理座標東經111°51'43''一112°31'7'',北緯27°12'31"--27°41'51''。東毗衡山湘潭,南靠衡陽、漣源,北與湘鄉為鄰,縣境東西長61公里,南北寬59.2公里,行政轄區總面積171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雙峰縣境域地貌形態呈四周山地崛起、中部崗平相間的立體輪廓,地貌類型呈山地連片、崗丘交錯、平地綿展的組合。四周山丘環繞,中部崗盆寬廣。縣境東部、東南及東北群山連綿起伏,西部為t-U斗的台升地帶,北部丘崗起伏。雙峰縣最高是東部紫雲山的仙女殿,最低點是東北漣、測水匯合處的江口河谷,高差754.8米,周高中低的地形,便於水利工程布局,控制灌溉面積大,為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創造了條件。

海拔較低,地勢平緩。境內海拔300米以下的土地面積占88.2%,坡度30度以下的占80.5%,其中20度以下的占68%。

平原:面積409.1平方公里,占23.9%,主要分布在中部、北部、西南部丘崗之間。

崗地:面積340.9平方公里,占19.9%,屬侵蝕溶蝕地貌,由泥灰岩、泥質灰岩,花崗岩、頁岩組成,主要分布在西北,南部邊緣及東南群山之間。

丘陵:面積484.9平方公里,占28.4%,屬侵蝕溶蝕地貌,由沙岩、灰岩、變質岩、花崗岩、頁岩組成,主要分布在西北、南部邊緣及東南群山之間。

山地:面積447.4平方公里,占26.1%,主要分布於東南、東北部,由東南向東北延伸,組成該縣東部的群山地帶。

氣候

雙峰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寒潮頻繁,氣溫變化劇烈;夏季暑熱期長,伏旱明顯;前秋乾旱頻繁,後秋天氣多變;冬季嚴寒期短,陰睛少雨天多。雙峰縣年平均氣溫17.0℃,年降水量1200至1350毫米,年日照1500至1600小時,無霜期260至300天。

水文

雙峰縣位於湘資兩大水系的分水嶺處,是湘江二、三級支流上游。境內分兩大水系,以九峰山、牛立寨、紫雲山、白石峰為分水嶺,將流經雙峰縣的漣水、測水、涓水分為東西兩大水系。全境共有長5公里的河流49條,總長655.6公里。其中漣水水系42條,流域面積1503平方公里,占雙峰縣總面積的87.6%;涓水水系7條,流域面積203平方公里,占雙峰縣總面積的11.85%;其餘0.55%為蒸水水系。縣內主要河流測水,為漣水的一級支流,從青樹坪鎮旺村入境,流經側石橋、湄水橋、永豐、灣頭、街埠頭,於江口匯入漣水,全長105公里,境內流程65.2公里,流域面積1347.3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89‰,多年平均流量2819立方米/秒。

歷史沿革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置湘南縣,今雙峰境域屬隸長沙郡。

漢高帝五年(前202),置連道,雙峰境域分屬連道、湘南縣,連道、湘南同屬長沙國。

東漢光武帝建武初,從湘南縣析置湘鄉縣,雙峰境域部分地屬湘鄉,隸荊州零陵郡;部分地屬連道,隸荊州長沙郡。

吳會稽王太平二年(257),置衡陽郡,湘鄉、連道皆屬之。

宋武帝永初年間(420~422),連道併入湘鄉,雙峰全境屬之。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湘鄉併入衡山縣,隸湘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從衡山縣析出,復置湘鄉縣,屬潭州長沙郡。

武周王朝(691)御醫劉神威還鄉在湘鄉縣五里牌建立鼎龍嘉園,屬潭州長沙郡。

後梁太祖開平元年(907),湘鄉縣屬楚國長沙府。

明太祖乾德元年(963),湘鄉復屬潭州。

明成宗元貞元年(1295),湘鄉民至萬戶升為州,屬湖廣行省潭州路。文宗天曆二年(1329),潭州路改為天臨路。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湘鄉州復為縣,屬潭州府3年後,改潭州府為長沙府。

清順治十一年(1654),永豐設湘邵驛站,康熙十八年(1679)撤。

清聖祖康熙三十年(1691),境內牌頭、測水、青石、銅鈴、永豐、茅栗、吳灣、黃田、武障、油榨、界牌設鋪司。鹹豐四年(1854)撤,兩年後復設。

乾隆三年(1738),縣丞胡澍駐永豐,始建縣丞署。

清宣統三年(1911),九月一日(10月22日),中里團防局曾惠伯回響武昌起義,率團勇戟縣丞署,縣丞王友義出走芭坪,結束了清廷在永豐的統治。

1949年10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一軍一二三師的的一個團解放永豐。5日,雙峰全境解放。同月,湘鄉縣各區相繼成立中共區委會、區人民政府。雙峰境內三個區機關所在地是:三區永豐鎮、六區金溪大塘、七區青樹坪。

1951年8月,按湖南省人民政府通知,劃出湘鄉縣的三、六、七區正式建立雙峰縣,屬益陽專區,縣城設永豐鎮五里牌。

1952年11月20日,雙峰縣改屬邵陽專區。

1977年9月,邵陽地區析為邵陽、漣源兩地區。雙峰縣屬漣源地區。

1982年,漣源地區更名為婁底地區,雙峰隸屬婁底地區。

1999年7月,婁底地區撤地設市,雙峰隸屬婁底市。雙峰縣轄12個鎮、4個鄉:永豐鎮、三塘鋪鎮、井字鎮、甘棠鎮、花門鎮、走馬街鎮、杏子鋪鎮、青樹坪鎮、洪山殿鎮、梓門橋鎮、蛇形山鎮、鎖石鎮、石牛鄉、印塘鄉、沙塘鄉、荷葉鄉。

2004年,雙峰縣轄13個鎮、3個鄉。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截至2011年,雙峰縣多年平均降水量21.75億立方米,地表徑流9.11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容水量2.627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1.3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截至2011年,雙峰縣常見的農作物及茶果資源有34科84屬1700多個品種;養殖業動物資源有家畜家禽兩大類100多種:水產養殖資源有60多種;雙峰縣森林資源有128科820餘種,鄉土樹種43科14種,尚存古老、稀有、珍貴樹種20餘種。

礦產資源

截至2011年,雙峰縣有金屬礦(黃金礦、鉛鋅礦、鎢、鉬礦、銻礦、鈮鉭礦、鐵礦、錳礦、釩礦、銅礦)和非金屬礦(煤礦、石膏礦、黃鐵礦、大理石礦、花崗岩、陶瓷土礦、耐火粘土礦、石灰岩礦、磷礦、鉀長石、重晶石、矽石礦)有27個礦種,99個礦點。儲量位於全省前10位的礦產有:石膏、大理石、黃鐵、煤、耐火粘土、黃鐵礦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雙峰縣總人口840626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如下表

地區 戶籍人口(人) 地區 戶籍人口(人)
永豐鎮 88040 杏子鋪鎮 66583
荷葉鎮 51405 走馬街鎮 61869
井字鎮 31906 蛇形山鎮 62017
甘棠鎮 70230 三塘鋪鎮 44793
梓門橋鎮 61235 洪山殿鎮 44234
青樹坪鎮 62109 花門鎮 53995
鎖石鎮 31929 石牛鄉 39060
沙塘鄉 27663 印塘鄉 43558

2013年末,雙峰縣總人口958727人,其中男性人口499832人,女性人口458895人。全年出生人口11988人,出生率13.85‰,死亡人口5630人,死亡率6.51‰,人口自然增長率7.35‰。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111.8:100。年末雙峰縣農業人口842536人,非農人口116191人;常住人口86.49萬人,常住城鎮人口為24.04萬人,城鎮化率為27.8%。

民族

雙峰縣以漢族人口為主,少數民族散居。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雙峰縣少數民族比重為0.10%。

行政區劃

Shuangfeng Xian

431321

417700

永豐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雙峰縣轄13個鎮、3個鄉。

永豐鎮

轄:五里、光輝、城中、天青、文星、復興、和塘、城關、城北、城西、園藝11個社區居委會;諸家侖、紅旗、顏家、鏡坪、一心、炭山、黃家、馬段、檀山、金山、四安、土橋壠、桑園、桃樹、馬山、新龍、東華、東塘、銀星、洪殿、福壽、峽龍、高托、楊柳、茅坪、橫塘、定源、南岸、磨石沖、楊樹、聯陽、楊村、毛塘、泥灣、月龍、定勝、松坪、風江、金田、源石、白楊、青杉、城坪、五四、光彩、石坪、紅 荷、磨刀、西沖、紹塘、井灣、犁頭、元宵、煙灣、何家嶺、洋荊56個村委會。

荷葉鎮

轄:賀家坳社區居委會;沙溪、豐田、木皮、石牌、珠目、石魚、金魚、龍吟、鳳鳴、神沖、泥魚、大勝、新民、橋桂、天坪、桂華、荷塘、建設、橫木、海秋、星球、雙江、清泉、攸永、聯盟、豐石、石塘、紅日、永鎮、長塘、豪勝、雙合、富托、石林、新耀、禾村、湯佳、新高、上新、太源、當先、金鳳、硤石、白泥、尖石、大坪、江邊、九峰、良江、聯石、花貝、石虎、泥塘、獅院、寒坡、象形、小村、新建、益嘉坪、荷葉、岳飛、正江、黃騰63個村委會。

井字鎮

轄:關聖殿社區居委會;扶溪、松莊、坪石、同德、增峰、世仁、萬里、石泉、黃巢、前程、蓮塘、井字、觀樹、新雲、同豐、同樂、石奇、花橋、花山、三石、紅光、黃峰、石口、水灣、芳桂、樟葉、竹山、石咀頭、石球、楊球、洪山、長灣、觀祖、陳家、約溪、喬木36個村委會。

梓門橋鎮

轄:低坪、銅鈴、粟灣、中江、八仙、茶亭、陰山、街埠、新堤、石咀、光明、永和、澗山、東山、山田、匡沙、牌頭、金坑、龍王殿、附鈴、白山、仁里、長勝、永勝、復興、雙林、坪灣、源泉、東灣、新莊、黃石、土橋、水洲、同華、周井、大村、星星、時來、跳石、黃馬、新華、犀牛、厚田、石、株模潭、大沖、龍加、完西、青峰、灣頭、檀山壩、東灣里、梓橋、星火、青蘭、梅龍、良田、英雄、石門、梓木、升堂、星輝、蘇家坳、金袁、千金65個村委會。

杏子鋪鎮

轄:高加、慶樂、石笏、王毛、西亨、花樹、松桂、合意、斗鹽、沿河、梅子、泥溪、雙沖、吳合、西塘、梓源、溪口、雙源、景、床石、合心、杏子、亭子、模家、品端、花家、大樹、江口、桂花、同心、歐源、清源、石壁、新安、合塘、石壩、雲庭、大坪、泉壩、新輝、樂業、長和、龍返、高泥、聚珍、同勝、虎塘、雙石、水泥、測水、龍塘、大康、白沙、小窯、琥珀、萬年、必家、和目、和豐、先鋒、紅陽、和家、學堂、大豐、坪上、宣峰、高光、馬義、樟目、坳頭、紅勝、嚴喬、民主、立愛74個村委會。

走馬街鎮

轄:香泉、香花、金蚌、金坪、燕岩、金龍、石澗、龍口、馬仙、泉水、湄水、雙灣、印台、石沖、石潭、洋潭、高沖、大源、杉樹、萬家、五異、巨輪、屈灣、楓樹、官托、保豐、大塘、大星、同裕、同意、水口、箭樓、同福、雅安、新鋪、泉井、秋塘、大碼、走馬、托塘、萬福、和民、宋家、將軍、金鄰、石溪、九溪、秧沖、定星、增新、塘星、周家、彩石、立新、古田、石門、益豐、豐星、山塘、繁榮、下白楊、峽山塘、柏樹、神山、高樓、界坪、蕉橋、蕉溪、梅山坪、梅峰70個村委會。

蛇形山鎮

轄:立新社區居委會;楓樹台、洪福、曹來、青嶺、蛇形、鳳形、石灣、洪橋、衝口、檀灣、萬富、南塘、泉口、秋湖、當家、丁祝、泥凼、秦侖、泥沖、雙泉、泉山、越山、泉沖、新洋、杉河、康南、進步、姚橋、恆中、高塘、新連、新紅、南口、黃井、花橋、天井、赤典、日升、農升、杉木、上杉木、金溪、大路、麻洋、鄢家、龍潭江、光耀、新增、萬乾、喬家、白竹、壩塘、鞍山、泉塘、扶洲、世瑞、新來57個村委會。

洪山殿鎮

轄:中心、太平寺2個社區居委會;古塘、梓木、塹塘、楊柳、四方、新中、觀沖、臘樹、扶沖、雙橋、清靖、柞子、南溪、建新、片玉、小段、前塘、栗心、松木、新邊、鹹加、新湖、鹹新、龜靈、新塘、亞家坪、大旗、菊花、楊林、永忠、熬頭、油鋪、洲上、高橋、永紅、盤金、太平、太和、公益、新檀、檀木41個村委會。

甘棠鎮

轄:企石、山峰、長沖、蔡家、伍林、桃林、大塘、山井、楓樹、山洲、山斗、合心、西坪、蘇林、劉家、松家、鹽井、栽樹坪、新陽、同心、大吉、龍安、金石、白龍潭、潭上江、和平、紅旗、井塘、甘棠、寧家、湖橋、劉家沖、莘耕、潭江、仰書、石龍、雙龍、芭蕉沖、甘沖、八一、岩門、集、五一、賽田、雙建、匡家沖、田心、龍嘶、雙洲、大富、大石、加祥、香花、羅家、同家、芭蕉、木排、虎邊、兩峰、接草、青山、石洞、向陽、楊林、景福、曹林、石塘邊、長沖坪、塘底、二步山、金華、金家、羅白沖、龍團、旺興、興無、南沖、楊倉、躍進、雙中、湖禧沖、荷葉、曹路83個村委會。

三塘鋪鎮

轄:朝陽、城中2個社區居委會;高峰、長田、黃河、長沖、馬蹄井、芒擔石、楓樹山、勝雲、石牌上、石邊橋、八灣、架子塘、山沖、光沖、正沖、豐木、柳村、大名、大馬沖、柳界、九房頭、兩頭塘、坪豐、東合、灘頭灣、欣榮、茶沖、東星、雞公塘、東方、長江、三星、大楓、三塘、火車、淘沙、集輝、雲、羅塘、相思、金橋、柘木、松山、新江、黃洲、朝陽、虎沖、新田、華上、岩泉50個村委會。

青樹坪鎮

轄:青樹坪社區居委會和癩頭山居委會2個居委會;青樹坪、青龍、紅星、從豐、金城、從宜、全團、從新、從德、建勝、巡民、側石、大聯、雙田、人和、合心、栗山、單家井、水田、興旺、田凼、維新、衛星、望日、黃田、五星、界塘、大新、界峰、界牌、三聯、裕民、竹華、華國、雙華、經礎、業稼、農稼、高星、石子江、洪泉、建全、薦樓、大坪里、繁新、新石、共同、秧塘、石力、湘華、鍾旺、中心、茶園坳、人幸、勞田、民興、銀神、兩宜、廣義、長樂、大泉、金沙、金陵、凡平64個村委會。

花門鎮

轄:荷瑞、春山、理江、楊梅、端嚴、深江、藕壩、張山、杉林、風咀、瓦窯、扶搓、黃龍、龍山、山、黃山、大山、喬心、合建、人民、民益、群喜、青華、新民、益農、建江、軍山、花門、中坪、青和、仁山、幸福、紅愛、增加、石咀、明星、楚橋、峽山、石域、光前、富家、台洲、珠江、長聯、勝利、坪田、大旺、青山、群樓、東橋、雙泉、社義、洲上橋、杉元、寶台、大托、石龍、南方、大壩59個村委會。

鎖石鎮

轄:南陽、景星、西田、祝甲、龍鬚、鎖石、集同、大街、雙溪、和合、車田、梽木、團結、聯合、譚家、石江、金紫峰、坪上、冷山、山底、壕口、堤吉、金星、白元、橫石、塘、雙安、雨田、群力、家、辦沖、雙聯、新橋、十竹、新溪、利民、齊心、建雙38個村委會。

石牛鄉

轄:新勝、岩石、新立、柿梓、永家、仙女殿、金峰、紅衛、排形山、橋亭、新農、白竺、式谷、杉山、天獅嶺、小洞、龍上、柏樹、灣洲、樹山、樹新、雙河、黃泥、油園、木山、新豐、集福、小水、桃林、魚形、長豐、石 牛、良龍、採桑、橫城、洪家、稻稼、山口、七帳、八角、馬鞍、雙新、天明、常漢、五一、上段、小源、辦田、雙江、滴水、茶園、高梘、天津、古雲、城沖、南沖、九峰、水口、石龍、兩絲60個村委會。

沙塘鄉

轄:大西、荊陽、黃土壩、橫田、荊林、雙永、臘樹、荊民、沙田、水源、石橋、燕宵、濕水、紅雲、大石、洪田、沙坪、沙塘、善塘、響水、板洞、輝田、石星、白石、石峰、紫峰、密塘、上燕、梓田、梓星、忠實31個村委會。

印塘鄉

轄:東風、鐵馬山、湄水、石灰堂、觀嶺、段家灣、梅子坳、白馬、河田、鹽井灣、澎沙灣、仙神寨、蘇龍、茅侖、大橋、岳家、建強、四灣、楊柳井、吳灣、光華、龍華、大楓、金塘、思誠、大井、謝塘、大埠、印泉、印塘、金開、宋江、石灣里、戴家灣、石峽、段家、麥園、新園、楊眉、澤石、花街、進前、新澤、土畲、大橋邊、大元、全心、柿灣、愛心、大坪、石龍殿51個村委會。

風土人情

雙峰縣雙峰縣
踏進雙峰這片土地,民間文化藝術的濃郁清香撲面而來:走馬街農民畫一枝獨秀,井字吹打樂源遠流長,鎖石祁劇老樹新枝,青樹坪銅管樂異軍突起,永豐飛車飲譽神州……“一鎮一品”的藝術氛圍令你眼花繚亂,流連忘返。

據粗略統計,雙峰共有中、西樂隊400多個,劇團多個,燈會100多個,龍舟隊20個,演藝人員達1.5萬餘人,吸引了10多萬農民民眾參與。

雙峰縣蘊藏著豐富的民間文化藝術資源。這個縣在調查摸底、挖掘整理的基礎上,對各鄉鎮的傳統藝術突出地方特色,進行重點扶植,做到一鎮培育一項藝術精品。縣文化專門機構通過開展業務培訓、創作指導,組織文藝匯演、作品展覽、外出觀摩,提升其文化檔次。該縣走馬街鎮早在明清年間就有創作農民畫的傳統,利用這一優勢,該鎮每年集中組織培訓班,請專家現場指導,並熱心扶植藝術新苗,該鎮也因此先後被省文化廳和國家文化部命名為“農民畫之鄉”和“中國農村文化藝術之鄉”。

扶植傳統藝術,雙峰縣注意去粗取精,推陳出新。洪山殿鎮很早以前就有木偶戲班子走村串戶演出,但內容良莠混雜。這個鎮通過加強管理,保留傳統曲目的精華部分,剔除夾雜封建迷信、落後觀念的曲目,創作有時代氣息的新節目。

開店做生意的習俗頗多。清早整理櫃檯,要手舉算盤不斷地搖動,滴滴嗒嗒連響一陣,以示當日和長年累月生意興隆通三江,財源茂盛達四海。掃地,必須從大門掃起,慢慢向屋內掃,以示進財而不出財或失財。外出進貨或售貨,做生意買賣,清早吃飯裝飯時,第一勺飯要向東方的一邊裝,表示紅日東升,吉祥如意。

開店最忌“攔門”,即不準人、尤其是不準女人站或坐在門檻上或大門口,不然,生意要倒霉,買賣要虧本。每月初二日和十六日,老闆要請坐堂先生和學徒打牙祭,十二月十六日圓牙。如果老闆邀請坐堂先生坐上席,就表明老闆有意辭退先生;如果坐堂先生自動坐上席,則表示辭職。1949年後,此俗逐漸消除。但開店圖個吉利,使生意火紅之風猶存。

雙峰縣五里牌從唐朝開始就有種植百合、天麻、射干、桔梗、等等名貴藥材,一直還有大量的老百姓在藥材方面發家致富,推動著雙峰人民的經濟發展。成為我省小有名的藥材之鄉。

經濟概況

主要商品

原煤、肉豬、辣椒、辣醬、淡水魚、杉(樅)木材、竹製品等。

2009年概況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8.74億元,同比增長12%,保持並發展了經濟逆勢增長、社會協調進步的良好局面,較好地完成了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紮實開展“項目建設年”和“雙百會戰”活動,集中整治了“強攬工程、強裝強卸、強行阻工”行為,46個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完成投資17.5億元;積極爭取國家投資項目145個,到位項目資金3.1億元以上;完成產業化項目招商引資3.75億元。預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8億元,同比增長50.4%。

2009年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凱迪生物質發電項目開工建設,湖南農友、雙星生化獲批高新技術企業。園區建設步伐加快,農機機電產業園、鞋業工業園、農產品加工園初具規模,入園企業達到40家,實現產值13.2億元。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 家。預計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 28.78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26億元,同比增長39%。

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0.86億斤,全省超級稻“種三產四”豐產工程現場會在我縣成功召開,連續第6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因地制宜發展生豬、水果、楠竹、油茶、藥材等特色產業。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66億元,同比增長18 %,第三產業增加值25.1億元,同比增長7.4%。

綜合

2012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2.2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64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62.86億元,增長15.8%;第三產業增加值38.74億元,增長14.3%。

產業結構明顯最佳化。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為33.3:41.3:25.4,第二產業比重持續提升。

市場物價控制卓有成效。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7,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1.3。

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7.85億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71億元,比上年增長30%。財政總收入中稅收收入6.17億元,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78.6%,比上年下降2.9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3.03億元,稅收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為64.3%,比上年下降3.6個百分點。財政總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全年財政支出26.58億元,比上年增長27.1%。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重拳打擊“兩搶一盜”和“黃、賭、毒”等犯罪行為,全縣沒有發生重大以上的群體性事件和惡性刑事案件,民眾對社會治安滿意度測評全省排名比上年有所下降。安全生產繼續鞏固,全年共發生各類事故10起,比上年下降33.3%;死亡10人,比上年下降54.5%。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066,同比下降68.3%;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從業人員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4.603,同比下降12.1%。煤炭百萬噸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1人,道路交通萬車事故死亡率1.33人。

農業

2012農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94389萬元,比上年增長4.3%。糧食播種面積83.15千公頃,增長0.7%,其中稻穀面積68.25千公頃,下降0.4%。糧食總產量541214噸,增長1.2%,其中稻穀產量478619噸,下降0.1%。全年出欄肉豬179.29萬頭,增長3.6%;出欄牛1.07萬頭,增長8.1%;出籠家禽328.01萬羽,增長4.2%。水產品產量26379噸,增長3.4%。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繼續提高。全年投入水利建設資金 1.8755億元,增長51.4%;財政農林水利事務支出4.0597億元,增長43.1%。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90.62萬千瓦,增長3%。

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2012年,全縣全部工業增加值565109萬元,增長16%,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47%。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456608萬元,增長17.5%。年末,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29家,比上年增加5家。

建築業穩定發展。全縣建築業增加值5.43億元,增長16.5%。全縣具有資質以內建築企業完成產值8.59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62.0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44.5萬平方米。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9.05億元,增長39.6%。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48.67億元,增長23.3%;農村固定資產投資30.38億元,增長77.2%。全縣工業固定資產投資41.6億元,增長53.1%,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2.6%,其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27.16億元,增長22.9%。在城鎮以上投資中,城鎮基礎設施與交通運輸投資6.55億元,下降37.6%,占城鎮以上投資的13.5%。

貿易、招商引資和旅遊

消費市場平穩活躍。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96億元,增長15.3%。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8.44億元,增長15.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7.51億元,增長13.1%。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40.81億元,增長16.9%;住宿餐飲業零售額4.75億元,下降9.6%。

招商引資取得新進展。全年引進項目68個,到位縣外境內資金35億元,到位境外資金3360萬美元。

旅遊業不斷升溫。全縣接待國內外遊客411.76萬人次,同比增長43.98%;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0.62億元,同比增長29.24%。

交通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業長足發展。全縣擁有載客汽車455輛,客運周轉量增長10%,載貨汽車6572輛,貨運周轉量增長28.6%。全縣擁有二級客運站場2個,四級客運站6家,五級客運站1家;客運線路71條,其中縣外客運線路44條,縣內客運線路27條;公車20輛,計程車公司4家,計程車150輛。全縣現有通航河道32公里。

郵電通訊業繼續發展。全年郵電業務總量2.88億元,增長9%。年末,全縣固定電話用戶80493戶,比上年末淨減22882戶;行動電話用戶394925戶,比上年末淨增8912戶;網際網路寬頻用戶40473戶,比上年淨增6833戶。

金融、保險業

金融業穩健運行。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46.55億元,比年初新增21.85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14.55億元,比年初新增18.61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39.14億元,比年初新增6.1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餘額18.44億元,比年初新增2.06億元。

保險業平穩發展。全年保險業保費收入5.1億元,比上年增長35.3%。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0.8億元,比上年增長29%;人壽險保費收入4.3億元,比上年增長36.5%。全年各項理賠與給付支出1.01億元,比上年上升165.8%。其中,財產險理賠與給付支出0.4億元,上升48.1%;人壽險理賠與給付支出0.61億元,上升454.5%。

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業富有成果。全年申報國家、省、市級科技計畫項目12項,其中國家級4項,省級8項。安排縣級科技計畫項目46項,其中科研計畫12項,成果推廣計畫30項,開發項目計畫4項。全縣共申請專利151件,獲取授權專利117件,發明專利授權數量2件,全年轉化專利項目95項。縣財政安排科技三項經費130萬元,同比增長8.3%。

教育事業成果顯著。2012年,雙峰縣榮獲國務院表彰的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全縣共有中國小校264所,其中普通高中9所,國中55所,國小200所。在校中小學生共有99541人,其中普通高中生15221人,國中生26354人,小學生57966人。

高考、學考、中考成績在婁底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學前教育取得新進展,特殊教育獲得省政府表彰。全縣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年鞏固率、畢業率均保持100%,國中適齡少年入學率、年鞏固率、畢業率分別為100%、99.48%、95.8%。全縣高考參考人數5062名,純文化考生,一本上線684人,比上年增加了239人,上線率13.9%,比上年提高6.17%,並有兩人考上清華;二本上線1905人,上線率38.75%,比上年提高了4.75%。三本以上上線率達69.1%,比全省平均高20%。加上藝術類、職高對口類及少年班考生,全縣二本上線2138人,上線率42.2%,創我縣歷年來最好成績, 連續六年保持全市第一。中考成績在全市繼續遙遙領先,全縣九科人平分774分,比全市高62分,比最低的縣市高96分。全縣全科合格率70.6%,優秀率27.5%,合格率93.54%,義務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普九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全縣在園幼兒25849人,學前三年入園率達78.42%。

全年共投入中國小校安工程建設資金7916 萬元,消除危房11.5萬平方米(消除D級危房4萬平方米、C級危房7.5萬平方米),完成新建、維修改造校舍9.2萬平方米,改造學校 90 所。其中已創建合格學校27所、農村公辦幼稚園4所。我縣共創建省級合格學校106所、農村公辦幼稚園7所。全年完成農村學校教師工作周轉房項目6個,農村學校教師廉租房項目5個。同時,啟動並實施學前教育推進工程5個,城區大班額化解工作正式啟動。

社會

科技

2013年,雙峰縣申報科技計畫項目78項,其中國家級4項,省級8項,市級12項,縣級46項。78個項目中,科研計畫12項,成果推廣計畫58項,開發項目計畫8項。雙峰縣共申請專利153件,獲取授權專利139件,發明專利授權數量3件,全年轉化專利項目78項。縣財政安排科技三項經費160萬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23.1%。

教育

2013年,雙峰縣共有中國小校269所,其中普通高中9所,國中55所,國小205所。在校中小學生共有100282人,其中普通高中生15611人,國中生27152人,小學生57519人。

2013年,雙峰縣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年鞏固率、畢業率均保持100%,國中適齡少年入學率、年鞏固率、畢業率分別為100%、99.5%、96.6%。雙峰縣高考參考人數5020名,純文化考生,一本上線649人,上線率13.7%,並有六人考上清華、北大;二本上線1845人,上線率38.85%,連續七年保持婁底市第一。中考成績在全市繼續遙遙領先,雙峰縣九科人平分743分,比全市高77分,比最低的縣市高152分。義務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普九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雙峰縣在園幼兒23976人,學前三年入園率達79%。

文化

截至2013年,雙峰縣共有鄉鎮文化站17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館藏書17萬多冊,接待讀者21餘萬人次、外借圖書19萬餘冊次、解答各種諮詢5千餘次。對雙峰縣926家農家書屋更換了書籍,從2013年開始每年更新三分之一。完成各種演出131場,其中下鄉演出89場,共放映農村公益電影10361場次。

2013年創作及新排的劇(節)目有器樂《鄉韻鄉情》,舞蹈《琴台古韻》,花鼓小戲《五更功夫》、《乖巧兒媳》,小品《老闆唱歌》、《囉嗦先生》等。其中器樂《鄉韻鄉情》,舞蹈《琴台古韻》在市級獲得金銀牌,在省級獲得三等獎。《溪硯製作工藝》正在申報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圖書館連續三屆定級國家一級館。

衛生

截至2013年,雙峰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5個,擁有醫療病床1912張,衛生技術人員1956人。

2013年雙峰縣無甲類傳染病報告,全年共報告法定傳染病4445例,年報告發病率為509.18/10萬,較去2012下降32.99%;報告死亡7例,報告死亡率為0.80/10萬,較2012年下降36.36%;病死率為0.16%,較去年下降5.88%。其中報告乙類傳染病13種,總計2448例,報告死亡7例(其中愛滋病3例,狂犬病、肺結核各2例),報告發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別為280.42/10萬、0.80/10萬、0.29%;與2012年相比,發病率上升28.45%,死亡率下降23.11%,病死率下降39.58%。另報告HIV17例(死亡2例)。報告丙類傳染病7種,總計1997例,無死亡病例報告,報告發病率為228.76/10萬,發病率較2012年下降58.43%。免疫規劃工作:建卡率98.3%、建證率99%、卡證相符率97.9%、全程合格接種率95.6%。單苗接種率分別是:卡介苗98.9%,百白破疫苗98.8%,麻疹疫苗97.9%,B肝疫苗98.9%,流腦疫苗97.1%,乙腦疫苗96.9%,A肝疫苗96.2%。

社會保障

2013年末,雙峰縣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為53.44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8萬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33萬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55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登記參保人數10.27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02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5.6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5萬人。

2013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參合人數為773618人,總計補償參合農民841316人次,補助金額25303.9萬元。其中,住院補助101914人次,補助金額22368.2萬元;特殊疾病門診補助48298人次,補助金額1592.5萬元;定額住院分娩補助5683人次,補助金額558.8萬元;普通門診補助685421人次,補助金額779.6萬元。縣、鄉兩級政策範圍內住院補償率65%,實際住院補償率77%,五保戶縣內定點醫院住院政策範圍內全免費救治。

教育衛生

全縣現有普通中國小校323所,其中高中9所,國中63所,國小252所;中等職業學校8所(含民辦5所);幼稚園65個(含民辦42個);鄉鎮農校16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共有在校中國小學生10.5萬,在園幼兒9000餘人。共有中國小教職工10841人,其中在編教職工8270人,離退休教職工2571人。全縣擁有鄉鎮衛生院16所,縣屬醫院 5所,85%的農民享受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服務。

風景名勝

“古色”旅遊

雙峰縣雙峰縣
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的故居“富厚堂”就位於我縣荷葉鎮。其始建於清同治四年,占地面積四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一萬餘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明清風格建築,系中國保存至今最為完整的“鄉間侯府”。與鎮內曾氏其他兄弟的白玉堂、黃金堂、敦德堂、獎善堂、萬宜堂、文吉堂、修善堂、華祝堂、有恆堂合稱“曾氏十堂”。“富厚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瀟湘八景之一。故居內有四座藏書樓,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私家書樓之一。涵蓋經、史、子、集和各個地方志及外國科技文化等類別圖書三十多萬卷,堪與中國近代四大藏書樓齊名。同時,曾國藩故居所在的荷葉鎮及周邊鄉鎮,歷史文化旅遊景點星羅棋布,已發現的有50餘處,如中華百年“八大女傑”之一的秋瑾故居、“天子坪地下軍事工程”、“同福石林”、“石雞寨”、“葛氏宗祠”、“三國蜀相蔣琬故居遺址”、“羅澤南故居”等共同構建名人故里。名人故里的旅遊開發將與新化紫鵲界秦人梯田、梅山龍宮構建婁底旅遊的“東西兩翼”。與此同時,我縣還將通過曾國藩研究會進一步探究清代歷史文化思想,弘揚一代名人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的博大精深之思想,打造好“曾國藩”品牌,做好做大旅遊發展文章。曾國藩故里文化旅遊產業展形勢喜人,故里旅遊區530畝用地項目已獲省政府審批,正在尋找戰略合作夥伴,規劃投入1.6億元,打造4A級精品旅遊景點;深圳現代後勤集團計畫投資3.6億元在縣城建設曾國藩文化園,以弘揚曾國藩文化思想。預計第一期核心景區將在“十一五”末建成並向公眾開放,到時將為曾國藩故里旅遊錦上添花。

“紅色”旅遊

以蔡和森紀念館為中心的紅色旅遊板塊,是我省重要的紅色旅遊基地,也是我省首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系婁底市紅色旅遊龍頭品牌。蔡和森紀念館興建於1986年,建築面積1972平方米。2005年我縣以蔡和森同志誕辰11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為契機,投資1000多萬元對紀念館及廣場按AAA級景區進行了全面改擴建。紀念館內共設六個展廳,館內陳列了蔡和森同志和蔡暢同志的生平事跡。展館主要以圖片的形式詳盡描述了蔡和森同志從青少年時代到為中國革命奮鬥終身的文物、照片、著作及毛澤東、鄧小平、陳雲、聶榮臻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題詞和周世釗、柳亞子、茅盾、羅章龍等名人題寫的詩詞。它與蔡和森、蔡暢故居“光甲堂”、衡寶戰役烈士公園等構成了我縣紅色旅遊框架,吸引著各界愛國人士和進步青年前來參觀學習。

“綠色”旅遊

水府廟雙峰景區是水利部B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濕地保護區,現有國家級濕地保護面積4.7平方公里,在保護區內已發現野生鳥類33種,主要景點有“小三峽”、水府廟宇、電站大壩及保護完好的明清風格建築群“洛陽灣”等。水府廟雙峰景區傍水而存,依水而靚,水光山色,渾然天成,置身期間,定然會讓你感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人間勝境。在景區內,還有國藩溪硯工藝廠的溪硯系列旅遊產品享譽國內外,是一個綜合性的休閒旅遊度假自然風景名勝區。

境內擁有省級森林公園九峰山,是南嶽七十二峰之少祖,是一座風景如畫的宗教名山。九峰山由飛形山、鐵釘寨、雙乳峰、正托峰、新亭子、烏飛山、木魚嶺等九峰組成,呈筆架形排列,由此而得名九峰山。園內有不少珍貴稀有樹種,其中藥材、楠竹資源十分豐富,更有九峰雲霧茶聞名遐邇。山上景觀奇特,有南嶽聖帝行宮之千年古剎“定慧庵”,有可遙望南嶽“祝融峰”之“望日亭”,有充盈靈氣之千年連理銀杏,有靜候佳客之迎客巨松,還有“美女梳頭”、“神鰍吐水”等誘人景觀,是生態旅遊的理想境地。

此外,雙峰境內還遍布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有仙人寨之世外風光、黃巢山之關隘天險、芒擔石之美麗神話、華天洞之鬼斧神工、峽山湖之浪漫風情、鞍山水寨之怡情暢懷、雷峰山之肉身神寺、觀音殿之佛光香火等旅遊景觀各具特色,定然會讓你流連往返,回味無窮。

烈士公園

烈士公園,位於縣城東南塔子山上,園內建有衡寶戰役青樹坪戰鬥紀念館,1989年落成。烈士塔由塔體,塔座和烈士墓組成,其中墓地長8米,寬5.8米,高4米。塔身正面是原湖南省委書記熊清泉題寫“衡寶戰役青樹坪戰鬥紀念塔”的塔名,並刻有碑文:“1949年8月追殲國民黨隊血戰界嶺壯烈犧牲安葬於永豐塔子山的顏東成、呂玉光等英雄永垂不朽!” “同年10月在衡寶戰役中,先後於永豐、青樹坪、棋盤山和石龍山等處戰鬥中英勇獻身的英雄們永垂不朽!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在雙峰境內前赴後繼為國捐軀的英雄們永垂不朽!” 公園內有一條專用公路,通向烈士紀念塔邊,並與雙衡公路交匯,以供瞻仰的行人,車輛來往。公路兩旁和紀念塔周圍,栽滿了中山柏等樹木,顯得莊嚴肅穆。因建園二十多年來,未妥善管理長期失修,園內四處盡顯悲涼。亟待有關管理部門全面修繕,以還本來面目。

水府廟水庫

水府廟水庫位於湘水一級支流漣水中游雙峰縣杏子鋪鎮溪口下游0.5公里的雙峰、湘鄉、婁星三縣市區交界處。控制集雨面積3160平方公里,占漣水流域面積的 44% 。流域多年平均雨量1367.6毫米,一般集中在4-6月,占全年雨量的44.3%。壩址多年平均流量68.5秒立米,多年平均徑流量21.6億立方米。水庫總庫容5.6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94米相應庫容3.7億立方米,死水位85.5米,有效庫容2.6億立方米,庫容係數為0.12,屬不完全年調節水庫。

樞紐工程由大壩、電站廠房、船閘三部分組成。大壩為漿砌石重力壩、壩軸線全長242.05米,其中溢流壩段長141.75米,占全長的60%,溢流壩為非真空剖面,堰頂高程88.8米,安裝15孔8×5.2米(寬×高)鋼質弧形閘門,採用連續式鼻坎消能,最大泄洪媒能力6070秒立米;壩後式電站廠房位於右岸非溢流壩下游,裝有4台單機容量7500 千瓦機組,由4條管徑3.5米,長50米通過壩體的引水管從庫內直接取水,每管最大引用流量35.7秒立米;船閘布置在大壩左岸山坳,為單線雙級,總水頭28米,由上、下引航道,一、二、三閘首,一、二閘室及過度段等8部分組成,系漿砌石鋼筋混凝土結構,船閘設計年貨運量70萬噸,由於多種原因船閘運行近30年,年貨運量不到1萬噸。

水庫以灌溉為主,兼顧發電、防洪、航運、養殖等綜合利用效益。下游18公里建有洋潭壩引水樞紐,1966年6月韶山灌區建成通水後,引用44.5秒立米流量,灌溉百萬畝農田;電站原設計多年平均發電量和保證出力分別為1.09億千瓦小時、5350千瓦,經覆核,由於原設計徑流量偏大、尾水位抬高、下游灌溉用水量增加,加大了補償調節流量等原因,分別減少到0.886億千瓦小時和4700千瓦;水庫因受上游淹沒限制,設計未預留防洪庫容,只能利用正常高水位以上庫容滯洪調蓄,削減部分洪峰,並考慮下游湘鄉允許安全泄量和與側水錯峰,以儘量減少下游洪水危害。

本工程1958年9月開工,1959年9月大壩建成,1960年7月水庫蓄水,同年9月第一台機組投產發電,1963年2月船閘竣工。

水府廟水庫又名溪口水庫,位於婁底市東,跨婁星區、湘鄉、雙峰三縣市區,它切斷漣水,庫容5.6 億立方米水庫面積相當於9個杭州西湖,為韶山灌區的源頭。

水庫有100多公里長的庫岸線,擁有100多個庫灣34個島嶼,最大的3平方公里。庫中水質優良,碧波蕩漾,水鳥嬉戲。庫面冬春多霧,夏秋多雲,朝暉夕陽,氣象萬千。沿岸半島鰲突,港灣縱橫,岸柳成行,花木繁茂,稻穀飄香,茶園泛綠,桔柚流芳,充滿著田園詩情。還有歷史悠久、在國內外頗有影響的陶龕學校和古剎吉祥寺。是旅遊、度假和水上體育訓練的理想場地,已列為湖南旅遊資源重點考查區,正規劃建成一個水上風景旅遊區。

溪口水庫已經列入省級旅遊開發計畫,專家考察評價其整體意境“賽西湖”。湖中小島特多,竹海松濤,風景韻味十足,水清、山靜、石奇、洞險,人稱“湘中的千島湖”,被譽為“天下水府,人間瑤池”。

水庫以灌溉為主,兼顧發電、防洪、航運、養殖等綜合利用效益。電站科技旅遊資源豐富,是學生長知識的好去處。作為韶山、湘潭飲用水和灌溉水源頭,水質特好。水庫附近有雷打石山,天門大山,九九十八彎,漣水河等等。飲食當地水產(紫蘇魚)、野菜,味美純正。湖中有一蛇島,快艇2-30分鐘,有蛇宴大餐。

龍舟文化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很流行,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東周時,楚國人將其演化成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投身於岳陽汨羅江)的活動。賽龍舟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雙峰縣境內,杏子鋪鎮端午賽龍舟已成為一項古老的民間習俗,傳承千百年而經久不衰,從湄水、測水到漣水,沿河兩岸,曾有“黃龍”、“金龍”、“白龍”、“銀龍”、“青龍”、“烏龍”等大小龍舟數十條。每年端午節,杏子漣水至梓門測水兩岸10餘個村就提前開始策劃、組織端午龍舟賽。十幾條各式各樣的龍舟紛紛下水操練,並在漣水河兩岸舉行祭龍頭、拜碼頭的古老儀式。從農曆五月初三至初六,幾場較大的龍舟賽將分別在杏子斗鹽、江口、大樹及梓門的梓橋等地舉行。

杏子漣水的龍舟賽就必將成為婁底市鄉村旅遊的一道風景,並大有後來居上之勢,定會一躍為紫雲峰梯田、梅龍山紅葉、鎖石油菜花等四大鄉村旅遊景點之首。

典故:雙峰為什麼叫雙峰?

(1)、雙峰是解放後由湘鄉縣的三個區重組為縣級行政區的。以前湘鄉縣政府設立在雙峰一中位置(雙峰書院)正對雙峰山。湘鄉縣劃出雙峰,雙峰獨立以後故取名:雙峰縣。

(2)、明朝永樂年間,永豐關聖殿、觀音閣、龍王閣、文昌閣四大建築組成。整個建築,雕樑畫棟,亭角崢嶸,氣勢雄偉壯觀。據說,吳三桂帶兵打仗經過永豐時,已成敗局,晚上,宿在殿內的吳三桂做了一個夢,夢中關公教給他一套戰術,大隊人馬隱藏在二座山峰之內,小隊人馬從右翼挑釁敵軍,等敵軍大隊人馬追你小隊人馬,二座山峰大隊人馬就可以攻入敵軍軍營,等敵軍回過神來,一切已經晚了!第二天,吳三桂運用關公賜給的戰術,挽回定局,打了個大勝仗。為了報恩,吳三桂在永豐鎮上一家銅匠鋪打了一對銅仙鶴,獻給關聖殿,供奉在關帝塑像兩旁。這對銅仙鶴收藏在省博物館。吳三桂說:這這二座大山就是我的救命山,以後就叫雙峰吧!(3)、雙峰山當時指永豐一個小村落。這座小村落靠近龍泉河,面對縣政府,來來往往的水上貨運,搬運工和貨物儲存都在這二座山附近,可說是湘鄉一個小香港。傳說武則天和狄仁傑私訪永豐鼎龍嘉園,狄仁傑問:“聖主,這二個山峰像什麼”?武則天回答:“看起來像美女傲人的雙峰,以後就叫:雙峰吧”!(4)、雙峰得名同一個名叫聖姑的女人有關。據說聖姑是一個強盜頭目的壓寨夫人,丈夫死後,她繼續在拉起人馬劫富濟貧,把搶來的財產分給窮苦百姓,深受老百姓愛戴,官府剿匪的時候,老百姓就幫忙通風報信,聖姑的人馬就隱藏在二座山峰之中,當地老百姓都稱這二座山峰是雙峰,聖姑說:有朝一日我一定把這傲人的二座山打扮得漂漂亮亮,今後就叫:雙峰!(5)、雙峰得名典故繁多,那時,這二個小山峰恰恰是長沙郡二根小小的汗毛而已,而今天這在行政上隸屬湖南省婁底市。從1951年開始正式獨立,

歷史文化

厚堂被批准為婁底市市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功舉辦了蔡和森誕辰110周年紀念活動、2006國際曾國藩學術研討會暨首屆中國曾國藩文化旅遊節,開辦了富厚大講堂,榮獲全國婦聯唯一授予的“中華女傑之鄉”稱號,永豐辣醬被確定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走馬街鎮被授予“全國民間藝術之鄉”稱號,梓門橋鎮被授予“全國億萬農民健身先進鄉鎮”稱號,荷葉鎮被確定為“湖南歷史名鎮”。

賽龍舟

在雙峰縣境內,杏子鋪鎮端午賽龍舟已成為一項古老的民間習俗,傳承千百年而經久不衰,從湄水、

測水到漣水,沿河兩岸,曾有“黃龍”、“金龍”、“白龍”、“銀龍”、“青龍”、“烏龍”等大小龍舟數十條。

每年端午節,杏子漣水至梓門測水兩岸10餘個村就提前開始策劃、組織端午龍舟賽。十幾條各式各樣的龍舟紛紛下水操練,並在漣水河兩岸舉行祭龍頭、拜碼頭的古老儀式。從農曆五月初三至初六,幾場較大的龍舟賽將分別在杏子斗鹽、江口、大樹及梓門的梓橋等地舉行。

湘鄉話

湘鄉話通行於古湘鄉地區,包括今天的湘鄉市,雙峰縣,婁星區以及漣源的一部分(1952年以前一直是一個

縣)。據查證,湘鄉話是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兩個古語之一,湘鄉話屬古楚語。

說湘鄉話的代表人物有陳賡(十大將軍之一),譚政(十大將軍之一),黃公略(36位軍事家之一)等。

湘鄉話雖屬於湘語,但與新湘語有很大的區別。新湘語是以長沙話為代表的,發音以清音為主。而其受到西南官話的侵蝕太大了,所以,長沙話為代表的新湘語並不是很難懂。

在湘鄉市區以及西郊一帶,甚至出現由於湖南鐵合金集團有限公司和湖南湘鋁有限責任公司兩大企業影響下產生的湖鐵話和湘鋁話。這兩個企業誕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人員以湘鄉本地為主,同時吸納了鄰近的湘潭縣,婁底市,邵東縣等地人,所以建廠初期口音複雜。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兩家企業規模較大,加上在過去的集體制度中比較封閉,很少與外界往來。所以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廠礦方言--湖鐵話和湘鋁話。湘鄉話難度較高,甚至於相鄰市縣都聽不懂。

文化遺產

截至2007年,雙峰縣有《手獅舞》、《龍燈故事》、《永豐辣醬》、《溪硯》等4項民間雜技、民間手工技藝,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系。

名優特產

永豐辣醬

永豐辣醬,湖南省雙峰縣的傳統特色產品,因原產於該縣永豐鎮而得名,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永豐辣醬既是一種調味品,又是一種風味小吃,具有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成份。永豐辣醬多次被評為省、部級名優產品。1999年、2000年、2001年連續三屆被評為湖南省名優特新農副產品博覽會金獎。2007年7月,在首屆長沙(國際)辣椒博覽會上,雙峰榮獲“中國辣醬第一縣”稱號。12月,永豐辣醬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審批,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08年7月,雙峰再度因永豐辣醬而成為“湖南湘菜十大產業縣”。

名人

鍾靈毓秀的雙峰山水孕育了代代英才,三國蜀相蔣琬、元朝大學士馮子振、明代大理寺右評事賀宗、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晚清外交家曾紀澤、辛亥革命先驅禹之謨、中共早期領導人蔡和森、著名婦女領袖蔡暢、我國第一枚火箭研製功臣鍾林、著名化學家曾昭掄,當代名人如原全國政協常委宋希濂、原湖南省委書記熊清泉等均出生在雙峰這塊神奇的土地上。雙峰還是“女傑之鄉”,中華“八大女傑”之稱的秋瑾、唐群英、向警予、蔡暢等歷史名人都曾出生在雙峰或婆家在雙峰。

雙峰縣古代名人
姓名
簡介
姓名 簡介
曾國藩 (清)軍機大學士 游智開 (清)廣東巡撫
曾國荃 (清)兩江總督 羅澤南 清朝將領
曾紀澤 (清)外交官、曾國藩之子 劉蓉 湘軍將領
李續賓 (清)安徽巡撫 羅澤甫 湘軍將領
謝振定 (清)史稱“燒車御史” 秋瑾 近代女民主革命志士
蔣琬 三國蜀相 馮子振 元朝大學士
賀宗 明代大理寺右評事 禹之謨 辛亥革命先驅
曾紀澤 晚清外交家
雙峰縣近代名人
姓名
簡介
姓名 簡介
禹之謨 辛亥革命先驅 蔡和森 中共早期領導人
蔡暢 著名婦女領袖 鍾林 我國第一枚火箭研製功臣
蔡暢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方鼎英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
蔡和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鍾林 重工業部副部長
熊清泉 湖南省委書記、書畫家 曾憲植 全國婦聯副主席
禹奇才 湛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秦科才 河南省副省長
秦科才 河南省副省長 張信威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芸田 湖南省人大副主任 鄧起東 中國工程院院士
禹奇才 廣州大學副校長 謝和平 四川大學校長
朱堅真 廣東海洋大學副校長 王繼平 湘潭大學副校長
謝建新 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 王燦芝 女航空教育家
李亭植 中國醫科大學校長 謝和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
曾昭掄 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耕陶 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筠 中國工程院院士 曾蘇民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秉臣 軍東海艦隊副司令員 匡斌 開國少將
賀賢書 海南軍區政治委員、少將 胡梅漢 武漢後方基地政委,少將
宋希濂 中將

湖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長沙市嶽麓區 | 芙蓉區 | 天心區 | 開福區 | 雨花區 | 瀏陽市 | 長沙縣 |望城縣 | 寧鄉縣
株洲市天元區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醴陵市 | 株洲縣 | 炎陵縣 | 茶陵縣 | 攸縣
湘潭市岳塘區 | 雨湖區 | 湘鄉市 | 韶山市 | 湘潭縣
衡陽市雁峰區 | 珠暉區 | 石鼓區 |蒸湘區 | 南嶽區 | 耒陽市 | 常寧市 |衡陽縣 | 衡東縣 | 衡山縣 | 衡南縣 | 祁東縣
邵陽市雙清區 | 大祥區 | 北塔區 | 武岡市 | 邵東縣 | 洞口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寧縣 | 邵陽縣 | 隆回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岳陽市岳陽樓區 |雲溪區 | 君山區 | 臨湘市 | 汩羅市 | 岳陽縣 | 湘陰縣 | 平江縣 | 華容縣 | 屈原管理區*
常德市武陵區 | 鼎城區 | 津市市| 澧縣 | 臨澧縣 | 桃源縣 |漢壽縣 | 安鄉縣 | 石門縣 | 西湖管理區* | 西洞庭管理區*
張家界市永定區 | 武陵源區 | 慈利縣 | 桑植縣
益陽市赫山區 | 資陽區 | 沅江市 | 桃江縣 | 南縣 | 安化縣 | 大通湖管理區*
郴州市北湖區 | 蘇仙區 | 資興市 | 宜章縣 | 汝城縣 | 安仁縣 | 嘉禾縣 | 臨武縣 | 桂東縣 | 永興縣 | 桂陽縣
永州市冷水灘區 | 零陵區 | 祁陽縣 | 藍山縣 | 寧遠縣 | 新田縣 | 東安縣 |江永縣 | 道縣 | 雙牌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懷化市鶴城區 | 洪江市 | 會同縣 | 沅陵縣 | 辰谿縣 | 漵浦縣 | 中方縣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洪江管理區*
婁底市婁星區 | 冷水江市 | 漣源市 | 新化縣 | 雙峰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 古丈縣 | 龍山縣 |永順縣 | 鳳凰縣 | 瀘溪縣 | 保靖縣 | 花垣縣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行政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見: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