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angfeng

平原:面積409.1平方公里,占23.9%,主要分布在中部、北部、西南部丘崗之間。 菜地112.9公頃,占0.23%,主要分布在城鎮及工礦區周圍。 林地58283.5公頃,人均0.071公頃(1,1畝)。

shuangfeng即雙峰

雙峰 簡介

雙峰地處湘中腹地,處於東經111度51分43秒至112度31分7秒,北緯27度12分31秒至此7度45分51秒之間。東鄰湘潭、衡山,南接衡陽,西毗邵東、漣源,北界婁底、湘鄉。東西長61公里,南北寬59.2公里,總面積1715平方公里。約占湖南省總面積的1%。

春秋戰國時屬楚,秦朝屬長沙郡湘南縣;西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長沙國,分屬湘南、連道兩縣;東漢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封長沙王之子劉昌為湘鄉侯,湘南為其領地的一部分,湘鄉之名始於此。南朝宋屬湘鄉縣;隋屬衡山縣;唐時復屬湘鄉縣;清鹹豐開始稱“湘鄉中里”。1951年8月,劃出湘鄉縣的第三、六、七區(即“中里”全境)及第二區所屬興讓鄉的一部分,新建雙峰縣。1952年1月29日,雙峰縣人民政府成立,縣城設永豐鎮。屬益陽專區,同年11月改屬邵陽專區。1977年11月劃歸漣源地區(1982年更名為婁底地區,1999年7月撤地設市),現屬婁底市管轄,調整為13鎮3鄉(永豐鎮、梓門橋鎮、井字鎮、荷葉鎮、杏子鋪鎮、蛇形山鎮、甘棠鎮、洪山殿鎮、三塘鋪鎮、青樹坪鎮、花門鎮、鎖石鎮、走馬街鎮、印塘鄉、石牛鄉、沙塘鄉),人口90萬。

雙峰

古時是長沙至寶慶、湘西的水陸要衢,為兵家必爭之地。唐僖宗廣明元年(公元880年),黃巢“出廣州,破衡州,進駐縣境”,至今留有黃巢山之名。1949年,著名的衡寶戰役在此拉開序幕。

雙峰縣歷史悠久,鍾靈毓秀,地靈人傑,英才輩出。這裡孕育和誕生了三國蜀漢名相蔣琬;元朝大學士、著名文學家馮子振;明代為官清正、為民上疏、官至大理寺右評事、太僕寺丞賀宗;清代重臣曾國藩;愛國外交家曾紀澤;近代辛亥革命先驅、著名政治活動家禹之謨;愛國將領宋希濂;中共早期卓越領導人之一蔡和森;全國婦聯主席蔡暢;“鑑湖女俠”秋瑾;中國同盟會第一個女會員唐群英;“模範婦女領袖向警予等。 這裡走出了一批當代在全國享有盛名的專家學者和一批黨政軍要人,如對中國第一枚火箭彈的研製作出過重要貢獻的原重工業部副部長鍾林,原教育部、高教部副部長、化學家曾昭掄,原中國醫科大學校長李亭植,著名歷史學家陳旭麓,原省委書記熊清泉,中國礦業大學校長謝和平,駐澳部隊政委賀賢書少將等。

雙峰境內山環水復,風光秀麗。省級森林公園九峰山溝壑幽深,峻秀挺拔;黃巢山兩峰夾峙、地勢險要、雄關如鐵;銅梁大山兩迭飛瀑、銀練懸空、蔚為壯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曾國藩故居氣宇軒昂、屋宇回還、雕樑畫棟、內蘊深邃、富麗堂皇;“遠近形勝不可比,萬象森羅入眼前”的測水洛陽灣古建築群依山傍水,亭閣崢嶸、蔚為勝景;湄水仙神寨良田美池、修竹茂林、山勢險峻、奇峰兀立、儼然世外桃源;溪口水庫碧波浩渺、湖光山色、相映生輝,有“不是西湖勝似西湖”之美稱;三塘鋪芒擔石,雙石拱立、夾溪相峙,宛如天外擔來;華天洞“幽、險、奇、壯”, 蜿蜒綿亘數十里,洞中洞、景中景、石筍林立、勝似仙境;蔡和森紀念館、烈士公園典雅端莊,別具特色;還有大量的文物古蹟和革命遺址,既是歷史的凝結,又是未來的警示。

雙峰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四境群山逶迤,中部丘崗起伏,氣候溫和,四季宜農。糧、豬、茶、油為縣內傳統產業;商品糧和噸糧田開發、瘦肉型活大豬出口、油菜均為國家級生產基地;礦產資源已探明金屬礦(黃金礦、鉛鋅礦、鎢、鉬礦、銻礦、鈮鉭礦、鐵礦、錳礦、釩礦、銅礦)和非金屬礦(煤礦、石膏礦、黃鐵礦、大理石礦、花崗岩、陶瓷土礦、耐火粘土礦、石灰岩礦、磷礦、鉀長石、重晶石、矽石礦、)等達27個礦種,99個礦點。是全國重點產煤縣和原材料基地縣;野生動物百多種;野生植物128科820餘種;永豐辣醬馳名中外,“三刀”(菜刀、剪刀、鐮刀)、“三器”(陶器、瓷器、砂器)、“三鍋”(鼎鍋、菜鍋、湯鍋)、“三鑄”(鑄鋼、鑄鐵、鑄鋁)均經久不衰。

雙峰國土資源

雙峰縣地理座標東經111° 51'43''一112°31'7'',北緯27°12'31"--27°41'51''。東毗衡山、湘潭,南靠衡陽、漣源,北與湘鄉為鄰,縣境東西長61公里,南北寬59.2公里,行政轄區總面積1712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0.81%,人均土地占有顯為0,85畝。屬南嶺I-LI地向洞庭湖平原過渡地帶,四境群山逶迤,中部丘崗山地起伏,整個地形自西南漸向東北傾斜,境內最高山峰海拔818.8m,最低平川海拔64m。發育湘江支流2條(漣水、涓水),構成二大水系,流域面積1706km。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內無霜期261天。平均降雨量1310mm,平均日照時數1610.5小時。

雙峰縣境域地貌形態呈四周山斤崛起、中部崗平相間的立體輪廓,地貌類型呈山地連片、崗丘交錯、平地綿展的組合。四周山丘環繞,中部崗盆寬廣。縣境東部、東南及東北群山連綿起伏,西部確?豬婆山及t-U斗的台升地帶,北部丘崗起伏。全縣最高是東部紫雲山的仙女殿,最低點是東北漣、測水匯合處的江口河谷,高差754.8米,周高中低的地形,便於水利工程布局,控制灌溉面積大,為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創造了條件。

海拔較低,地勢平緩。境內海拔300米以下的土地面積占88.2%,坡度30度以下的占80.5%,其中20度以下的占68%。地勢基本平緩,加之光熱資源豐富,有利於集約經營,綜合開發,合理配置土地資源。

山丘崗平俱全,組合較為均衡。本縣地貌成因有堆積、侵蝕溶蝕和侵蝕3個類型,按形態分有: 平原:面積409.1平方公里,占23.9%,主要分布在中部、北部、西南部丘崗之間。 崗地:面積340.9平方公里,占19.9%,屬侵蝕溶蝕地貌,由泥灰岩、泥質灰措,花崗岩、頁岩組成,主要分布在西北,南部邊緣及東南群山之間。丘陵:面積484.9平方公里,占28.4%,屬侵蝕溶蝕地貌,由沙岩、灰岩、變質岩、花崗岩、頁岩組成,主要分布在西北、南部邊緣及東南群山之間。山地:面積447.4平方公里, 占26.1%,主要分布於東南、東北部,由東南向東北延伸,組成我縣東部的群山地帶,河流水而29.7平方公里,占1.7%。

土地資源的優勢是海拔低、地勢平,布集中,是發展農業、城鎮建設和工業布局的精華地區。
我縣土地資源利用現狀況的概念是“三大四小”,即耕地、林地、城鎮村及工礦用地比重大;園地、水域,交通用地,未利用地中可墾宜農用地比例小。

耕地49612,8公頃(按詳查數調整,下同),人均為0.052公頃(0.85宙),低於全省人均0.062公頃的水平。耕地的構成以水田為主,面積40116,1公頃,占耕地總面積的80.8%,主要分布在漣水、湄水、渭水、測水河兩岸的河谷開闊地帶及崗匠間較平坦的沖壠地帶,早地9391公頃, 占18.9%,主要分布在海拔200-450米之間的丘崗及低山。菜地112.9公頃,占0.23%,主要分布在城鎮及工礦區周圍。
園地10295.7公頃,人均0.012公頃(0.17畝);以茶園、桔園兩類占優。茶園3765公頃, 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2.20%,主要分布的海拔200-500米的丘崗、低山區。

林地58283.5公頃,人均0.071公頃(1,1畝)。1992年森林覆蓋面積為7.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44.4%,有林地占林地總面積的82%,以用材林為主,用材林、經濟林、灌木林和未成林造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上的丘陵崗地和山地。

城鎮村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4796,7公頃,人均0.017公頃。主要是農村居民點用地12891,7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7.53%,占該類型總面積吒爺7。l%, 獨立工礦用地950.5公頃,建制鎮用地67.25公頃,集鎮用地96.68公頃。

交通用地1308。0公頃,其中公路(含機耕道)1035,0公頃,鐵路273公頃,分別占該類面積的79.1%和20.9%。

水域12344.3公頃,坑塘水面最大。

未利用地24571,6公頃,主要是田土坎和荒草地,並包括裸土地,裸岩石礫地,其中可墾宜農荒地6199.5公頃,儲備土地我縣土地儲備中心是2002年成立至今的一個從事儲備土地管理與開發利用的機構,代表政府行使特定職權。共儲備土地73宗,儲備土地面積660577.54平方米,儲備土地相對較為充足,能夠很好地保證城市建設與項目興建所需用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