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梁古村

板梁古村

板梁村地處永興縣高亭鄉境內, 現有人口1886人,耕地面積1260畝,一個自然村布局,轄19個村民小組,村民以種糧、種烤菸為業,生活傳統古樸。板梁村歷史久遠,初建於宋末元初,強盛於明清時代,是原金陵縣的重要集鎮,也是桂陽、耒陽、常寧往返的商埠之地。板梁村連片保存的古民居有300多棟,棟棟雕樑畫棟、刻檐飄頂,集湖南建築風格之大全。其村落布局充分體現中國傳統風水學崇尚。

基本信息


簡介

板梁古村 板梁古村

板梁古村,位於永興縣高亭鄉境內,是一個保存完整、規模宏大、風景優美、聚族而居的湘南古民居村落,它濃縮了湘南民居民俗歷史,被《湘南民居的傳統人文精神的研究與藝術價值的再利用》課題組專家稱譽為“湘南第一村”。板梁風景秀麗、背靠象嶺,面臨溪水(今九山河),山清水秀、視野開闊、小橋流水、曲徑通幽。古井、寶塔、石板路;青磚、黑瓦、古民居,是湘南民居的典型代表群。各種石雕、磚雕樣樣齊全;人物、花鳥、山水栩栩如生,且棟於棟之間各不相同。尤以下片原清三品官員劉紹蘇建居、中片劉紹連建居雕刻齊全、保存完好、美不勝收,為湘南地方所少見 。
板梁古村,自然、奉行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古村占地約3平方公里左右,現有人口2000餘人,至今仍保留著連綿成片的湘南明清古民居建築360多棟。全村同宗,分上中下三個房系,渾然一體,青石板街巷延綿千米,古民居、古祠堂、清泉、半月塘、 曬穀坪、古驛道、自然田園等有機排序,系統構建出“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的鄉村聚落環境特色。

名字由來

板梁古村 板梁古村

明朝永樂初午,承事郎劉潤公返鄉建古廳,當廳堂建築即將完工張燈結彩準備上樑時,竟然不見了椽梁!正忙亂之際,村民突見村前河溪中漂來一塊木板,工匠撈來一量,尺寸正好與屋樑相合,良辰吉時到時,工匠即用此木板代梁。始得名板梁,直沿用至今。

歷史淵源

板梁古村 板梁古村
板梁古村族姓劉,民風淳樸、文風盛行、崇尚耕讀,村頭有一座保留完好的族學私塾。孩童適齡後,入私塾學習,因此不僅人丁興旺,而且人才輩出。族譜記載:明清以來,考取進士11人,貢生49人,稟生365人,國學286人,出朝入仕者上百人。村民還將自己房屋標號為“墨莊”、“藜光第”,告誡子孫發奮讀書,表明自己崇尚耕讀。古村各朝各代傑出人物眾多,清朝三品官代榆公,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科試中舉,1904年遊學日本,回國後擔任清朝和民國的財政、審計、稅務司部長,治財有方,被國民政府授予二等文虎章、三等嘉禾章。劉重先生,追隨孫中山,創建中華民國,擔任國會議員、元帥府咨議和討袁護國軍參謀長,為中華民族的民主革命進行不朽的抗爭。革命英烈劉承羔,在板梁與開國大將黃克誠一起,智取宜章挨戶團潰軍,發動了湘南起義的永興年關暴動,成立永興縣工農革命軍第一師,打土豪劣紳,分糧食土地,在永興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在永興縣志、黨史志上,22名板梁英烈的事跡永垂青史.

生態優美

板梁古村 板梁古村

板梁先祖建村時,講究風水,注重生態環境的和諧優美。以河為界古民居360棟,分布面積2平方公里。整個村落背靠象嶺、前臨板溪,村前大片良田,遠處青山層疊。村內街巷井然有序,房屋錯落有致,以宗祠為中心,依山就勢平面展開,結合山形地勢變化,青磚灰瓦掩映在自然山水中,構建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和景觀畫面。背山面水,冬避凜冽寒風,夏沐涼爽南風,日照充足,通風采光、自然排水,可以避免洪澇、山體滑坡、土石流等自然災害,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這裡每戶房屋以天井為中心,空間布局端正、嚴謹、對稱,通風采光排水,天、地、人和諧相生。不求外顯而求內涵,板梁人把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對人的祝福等都藝術化地刻在自家門、窗、石牆上,例如多子多福的石榴、平安如意的花瓶、富貴吉祥的牡丹、賢才有德的麒麟,福(蝙蝠)祿(鹿)壽(桃)喜(喜鵲)、琴劍梅菊、搖錢樹、聚寶盆,祥禽瑞獸、神話傳說、歷史典故、漁樵耕讀的生活場景等。

板梁祠堂

板梁古村 板梁古村
最值得觀看的是板梁祠堂了。這些祠堂建於明朝永樂年間的古廳,是古村人祭祀用的,每逢重大的節日,劉氏子孫都要在這裡舉行隆重的儀式、祭奠先人,祈祈願先祖福庇後人,期盼年年大豐收,家家發達興旺。如今,古村的人們大大小小的喜事都在祠堂里舉行,婚禮、大壽、老人的仙逝等,一直延續著古村的民俗習風。每個祠堂的前方都有個人工的池塘,池塘里有著千年的荷花,成為板梁的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劉紹蘇故居

板梁古村 板梁古村

村裡有一條“官道”,是由一條長長的青石板大路鋪成,一直延進村里。縱橫交錯的石板路相連把村中大街小巷分隔的井然有序。按照斑駁牆壁上的指示牌,來到原清三品官員劉紹蘇故居。這是一棟典型的磚木結構三進式湘南民居。整個建築布局顯得特別有品位,富有皇家的氣息。跨過寬厚的、兩邊有圓圓的抱鼓石相連的門檻,堂屋屏風上的木雕精緻別樣,窗戶上的圖騰組雕形態逼真。在當時技術不是很發達的時代,圖騰的雕刻完全是靠木匠憑著自己的印象去完成,並沒有樣品來臨摹,可見木匠大師手藝的高明。窗戶上的“笑面佛”木雕精妙絕倫;人物、花鳥、山水栩栩如生。

象鼻山

雙龍泉的後山叫象鼻山,青松郁蔥。坡上有一棵上千年的奇樹,村民們稱之為金葉樹。樹幹筆直,直徑約80厘米,高20多米,生長在一座10多平方米的乳白色石灰岩中間,遠看似大樹坐落在蓮花蓬上,非常壯觀,真是令人稱奇。與金葉樹相隔數里不遠的山坡上有一尊數噸重的天然大石龜,昂頭向山頂,斜尾朝村莊,活靈活現。村人說:“摸摸神龜頭,一生不用愁;摸摸神龜背,一生都富貴;摸摸神龜尾,一生不後悔。”據說它是保佑村里人長壽的神靈。

雙龍泉

板梁古村 板梁古村

順著這潺潺的流水,來到一處山崖下,下面是兩口古井,叫雙龍泉。這口已有上千年歷史的古泉,噴涌如注,古泉水草叢生,天然的泉水沒有受到一點污染。俯身伸手進去,清涼之極。泉水冬暖夏涼,冬天村民洗用不冷,夏季炎熱下溪沖澡納涼,天旱之年也涌流不息。雙龍泉滋潤了板梁古村,滋潤出這一方神奇的土地。

望夫樓

板梁古村 板梁古村

沿村前一座三孔九板跨度20米的石板橋進村。該橋名曰接龍橋,橋的正前方的石崖上聳立著一塔形帶平台的樓台,“望夫樓”蒼勁有力的大字呈現在我眼帘。過去,該村很多男人迫於生計長年在外經商,他們的妻子忍受不住思念的痛苦,常常跑到這裡眺望丈夫流浪的地方,祝願他早點平安回家。後人為了紀念這段歷史,就在這裡建了一棟小樓,叫“望夫樓”。樓前那副“相思一望中,幽夢三千里”對聯道出了村里婦女們對夫君的離仇恨別和深深牽掛

湖南省-知名景區

所在地景點名稱
長沙市
長沙市橘子洲頭 | 嶽麓山 | 毛澤東紀念館 | 毛澤東楊開慧故居 | 天心閣 | 馬王堆 |長沙市動物園 | 烈士公園 | 海底世界 | 火宮殿 |秋收起義紀念館
望城縣銅官窯 | 雷鋒紀念館 | 千龍湖
寧鄉縣劉少奇故居
瀏陽市胡耀邦故居 | 大圍山 | 石燕湖 | 豐竹園 | 青竹湖
沙縣櫻花溫泉
婁底市
婁底市湄江 | 波月洞 | 洛陽灣 | 水府廟 | 曾國藩故居 | 蔡和森紀念館 | 紫鵲界梯田 | 梅山龍宮
常德市
常德市

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桃花源 | 夾山國家森林公園 | 花岩溪國家森林公園 | 常德詩牆 | 柳葉湖 | 黃山頭國家森林公園 | 河洑國家森林公園 | 太浮山森林公園 | 蒙泉湖 | 城頭山 | 太陽山 | 德山公園

郴州市
郴州市仰天湖草原 | 蘇仙嶺 | 萬華岩 | 王仙嶺 | 五蓋山 | 天堂溫泉| 義帝陵
宜章縣莽山國家森林公園 | 湘南年關暴動舊址
資興縣東江湖 | 觀瀾書院 | 回龍山 | 鵝山國家森林公園
汝城縣福泉山莊
蘇仙區飛天山天下十八泉 | 湘粵古道
北湖縣石林 | 龍女溫泉
永興縣便江 | 板梁古村
永州市
永州市上甘棠古村
祁陽縣金洞漂流| 文昌塔 | 三聖湖
東安縣舜皇岩
零陵縣柳子廟
江華縣盤王殿
江永縣女書園
雙牌縣大黃江源瀑布群 | 文廟
寧遠縣九嶷山舜帝陵
道縣月岩
株洲市
炎陵縣炎帝陵
攸縣白龍洞
醴陵縣紅色官窯
茶陵縣南宋古城
湘潭市
韶山縣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 |滴水洞
湘潭市彭德懷紀念館 | 齊白石故居
衡陽市
衡南縣江口鳥洲
衡陽縣南嶽衡山 | 南嶽大廟 | 石鼓 | 回雁峰 | 岣嶁峰 | 陸家新屋 | 湘西草堂
衡東縣羅榮桓故居
耒陽縣蔡侯祠
懷化市
芷江縣芷江受降紀念坊
會同縣粟裕故居| 高椅古村
漵浦縣向警予故居
新邵縣白水洞
新寧縣崀山
城步縣南山大草原
隆回縣魏源故居 | 高洲溫泉
綏寧縣鐵杉林
武岡縣中山堂 | 雲山 | 法相岩
岳陽市
岳陽市岳陽樓 | 君山島 | 東洞庭濕地| 張谷英村
汨羅縣屈子祠 | 任弼時故居
張家界市
張家界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 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 | 黃龍洞 | 寶峰湖 | 慈利五雷山 | 桑植九天洞 | 賀龍故居洪家關 | 湘鄂川黔根據地紀念館 | 茅岩河漂流 | 崇文寶塔 | 土家風情園 | 普光寺 | 葫蘆殼溫泉 | 澧水源頭五道水 | 烈士塔 | 秀華山館 | 老院子 | 大庸府城 | 婁江漂流
湘西自治州
湘西鳳凰古城 | 猛洞河漂流 | 芙蓉鎮王村 | 德夯苗寨 | 關田山古苗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