礄口區

礄口區

礄口區是湖北省武漢市市轄區,是武漢市7箇中心城區之一、漢口的核心組成部分。位於武漢市漢口西部,東接長江,與江漢區毗鄰;南濱漢江,與漢陽區隔水相望;西抵舵落口、額頭灣,北至張公堤與東西湖區接壤,介於東經114°9′~114°17′,北緯30°34′~30°38′之間。 截至2016年,礄口區總面積41.46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62萬人;轄11個街道;130個社區,1個行政村。 2016年,礄口區完成生產總值509.56億元,按可比口徑比2015年增長7.3%。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為便於管理,漢口巡檢司遂由漢陽遷至漢口,原由居仁、由義、循禮、大智四坊聯成的長街因駐紮漢口巡檢司而成為漢口鎮的正街(又稱官街),民國年間改稱漢正街。至此,漢口、漢陽正式從行政管理上分離。

清雍正五年(1727年),漢口巡檢司分為仁義、禮智兩個分司,並置漢口同知署分駐,加強對漢口鎮事務的分區管理。爾後,又演變為四坊,直到清末(1898年)建立夏口廳,漢口遂正式脫離漢陽,獨立建制。

民國元年(1912年)夏口廳改為夏口縣,漢口城區劃分9個區,建國前又劃為14個區。其中一、二、三、十四區在今礄口區境內。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武漢,在夏口縣區域內設立漢口市,區內建置沿革便反覆隸屬於歷代漢口市政府和漢口特別市政府。

1949年5月16日,武漢解放。7月,中共武漢市第二區委員會成立。礄口境域相當於原漢正、武聖、寶善和中正區,後擴展礄口路以西,鐵路以北的地域,稱武漢市第二區。1950年11月,武漢市第二區人民政府成立,管理礄口片區。1952年6月,武漢市第二區改稱礄口區,轄街道人民政府20個。1954年,街道人民政府改為街道辦事處。1955年3月,礄口區人民政府改稱礄口區人民委員會。1955年,城郊區界部分調整,原惠濟區所轄羅家墩至上、下雙墩、航空路一帶劃入區境。1960年至1961年10月,礄口區人民委員會改為礄口區人民公社。1961年10月,礄口區人民公社撤銷,恢復礄口區人民委員會。1968年3月,成立礄口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2月,撤銷礄口區革命委員會,恢復礄口區人民政府。

2000年底,礄口區轄10個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礄口區位於武漢市西北部,漢水北岸。東與江漢區為鄰,南濱漢水,沿河有15.3公里堤防隔漢水與漢陽區相望,西抵額頭灣與東西湖區毗鄰。介於東經114°9′~114°17′,北緯30°34′~30°38′之間,全區面積4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礄口區地處江漢沖積平原,無丘陵山坡,地形平坦開闊,原為河湖水域,逐步填充,形成陸地,地面標高19~22米。地層岩性與地質構造明顯控制地貌的形成與發展,地貌為晚近期構造形成的堆積地貌形態。

氣候

礄口區的氣候特徵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雨熱同期,無霜期長(240天)。春秋各60天,夏季最長為125天,冬季為120天。常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8月,約占全年降雨量的40%。

水文

礄口區以漢水為主體,河有黃孝河(歷史上有玉帶河、廣昌河、新河),湖有後湖、張家湖、張畢海、竹葉海。

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

截至2007年,礄口區動物有鯖魚、草魚、鰱魚、鱅魚、豬、牛、雞、鴨、鵝、馬、騾、驢、羊和免。

植物資源

截至2007年,礄口區植物有雪松、樟樹、廣玉蘭、法桐、碧桃、揚州紅、松柏、大葉黃楊、紫薇、木槿、夾竹桃、桂花、碧桃、金絲桃、月月紅。

行政區劃

城區

1952年,礄口區有20個街道,街道設街人民政府。1954年,改為街道辦事處,作為礄口區政府的派出機構,1956年,街道調整為16個。1957年元月,漢橋區的長豐鄉一部分劃入礄口區,後增設了韓家墩街道,全區共有街道17個。1959年,調整為9個。1960年,人民公社化時設8個分社。1961年6月,恢復14個街道。1970年,建有12個街道革命委員會。1978年,恢名街道辦事處,仍為12個。1986年,建立易家墩街道,至此全區共有13個。

2000年9月,經過調整,將原漢正街街道更名為崇仁街街道,將原利濟、三曙、新安、寶慶4個街道合併後,成立漢正街街道。2000年底,全區共有易家墩、韓家墩、宗關、漢水橋、寶豐、崇仁、漢中、榮華、六角、漢正10個街道。

郊鄉

民國時期,長豐一帶屬張公區。

建國後,成立長豐區公所。1949年12月,成立三合、羅家、四聯、舵落、竺台5個鄉。1951年5月,長豐區合併至第七區。1955年2月,將長豐鄉轉交由漢橋區管轄。1958年4月,經過調整,成立西郊大社,轄9個大隊;8月,西郊大社劃為東西湖蔬菜三場。1960年7月,蔬菜三場劃歸礄口區,稱長豐鄉農業管理區。1964年8月,長豐地區再次劃歸漢橋區。

1976年,長豐人民公社交由洪山區管轄。1985年1月,長豐鄉劃歸礄口區管轄。至2000年,長豐鄉下轄13個行政村、6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14年10月31日,礄口區轄11個街道:古田街道、韓家墩街道、宗關街道、漢水橋街道、寶豐街道、榮華街道、漢中街道、漢正街道、六角亭街道、長豐街道、易家街道。共有138個社區,11個行政村。 政府位於榮華街道沿河大道518號。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4年,全區戶籍總人口527593人,其中,農業人口577人,非農人口526989人。

民族

截至2014年,礄口區已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畲族、高山族、水族、土族、納西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塔塔爾族。

經濟

綜述

2014年,礄口區完成生產總值509.56億元,按可比口徑(下同)比2013年增長10%,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30.40億元,增長10%;第三產業增加值379.16億元,增長10%。第二、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5.0:75.0調整為25.6:74.4。2014年末全區登記失業率3.4%,比2013年低0.4%。

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2014年增長9%,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同比2014年增長1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2014年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2014年增長10%,招商引資總額同比2014年增長3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2014年增長9%。

第一產業

礄口區的農業集中在西北面的長豐鄉。

1957年底,長豐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5526畝,占總耕地面積的63.42%。

至2000年底,全鄉蔬菜種植面積僅剩2887畝。蔬菜達18500噸,產值達423萬元。2000年底,長豐鄉共有魚池3360畝,從事漁業的勞動力283人,全年產魚1900噸。鮮魚總產值達601.46萬元,是1984年的3.9倍。

第二產業

2014年,礄口區完成工業增加值64.40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國有及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4.36億元,增長9.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94億元,增長10.8%;股份合作企業、股份制企業、外商及港澳台和其他經濟類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9.42億元,增長9.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產值)155.9億元,增長9.3%。截至2014年底,全區共有個體私營工業企業65496個,從業人員263958人。

2015年,礄口區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實現總產值149.66億元,同比下降3.9%,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40.02億元,同比下降2.6%。全年工業產品銷售率累計達到97.6%,全區規上工業企業產品庫存、積壓少,產銷銜接良好。

第三產業

2014年,礄口區完成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30.95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全年商業企業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7.46億元,增長12.0%。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1.33億元,增長12.5%;限額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總額完成206.14億元,增長10.7%,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零售額497.70億元,增長12.5%;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完成零售額13.62億元,增長6.6%。截至年底,全區共有註冊商品交易市場90個,商業從業人員10萬人。

礄口區 礄口區

2015年1—12月,礄口區97戶規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01.4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6%,增速較上年減少30.8個百分點。從戶數上看,企業戶數較去年同期減少3戶。

從總量上看,營業收入排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55.16億元),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3.84億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7.35億元),三個行業營業收入占全部規上服務業的比重達85.1%。從經營效益上看,礄口區規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利潤-17.6億元,營業利潤率為-17.3%,低於去年同期0.5個百分點,其中盈利能力偏弱的三個行業分別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利潤率-33.0%),房地產業(利潤率-12.0%),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利潤率-7.7%)。

社會

科學

礄口區 礄口區

2014年,礄口區共有科研機構13個,全年實施科技計畫項目47項。全年專利申請583項。截至年底,全區累計獲批高新技術企業30個,全年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9.95億元,增長10.4%。國家級孵化器(武漢三新新材料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全年新增孵化面積5.07萬平米,截至年底,孵化器總面積達23.79萬平方米。全年技術市場簽訂各類技術契約56項,契約成交額2.7億元,增長12.5%。

教育

礄口區 礄口區

2014年,礄口區共有幼稚園59所,在園幼兒15039人,比上年增長3.8%;國小40所,在校學生31003人,增長1.1%;普通中學23所,在校學生219.3人,下降1.9%;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學生4589人,增長2.5。全年新建、改建中國小校竣工面積22499.62平方米。6—11周歲人口入學率100%,12—14周歲人口入學率100%。國小在校學生無輟學,國中在校學生輟學率0.02%。國中畢業生合格率99.1%,高中畢業生升學率98.9%,其中一批本科上線727人,比上年增加65人,本科上線2124人。

文化

2014年,礄口區共有區屬文化事業機構5個,其中,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藏書23萬冊,從業人員50人。全年開展大型民眾文化活動50項(次)。全年文化市場管理稽查覆蓋率達100%,音像製品案件查處率100%。2014年,區文化館選送參加文化部組織的第十二屆“和平杯”中國京劇票友邀請賽的代表獲優秀個人組織獎、十大名票獎;參加省文化廳組織的第十二屆“和平杯”中國京劇票友邀請賽湖北選拔賽,獲優秀組織獎;參加2014武漢市琴台之聲音樂大賽獲組織獎。

衛生

礄口區 礄口區

2014年,礄口區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89個,其中,醫院4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5個,其他醫療衛生機構3.7個;有衛生技術人員醫護人員為14461人(藥師和技師沒有進行網上管理無法統計),其中執業醫師4186人;有醫院病床11552張。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生5.04人、醫院病床13.91張。全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99.31人/10萬人,兒童免疫接種率99.7%,食品衛生監督覆蓋率100%。

體育

2014年,礄口區共開展大型民眾性體育活動25次,參加活動人員15萬人。體育人口達到44萬人,占全區人口總數的62.1%。組隊參加市級以上體育競賽266人次,獲得金牌70枚、獎牌124枚。代表武漢市組隊參加省運會桌球項目比賽摘獲金牌13枚、銀牌3枚,以團體總分219分取得金牌總數和團體總分雙料第一的好成績。

交通

月湖橋 月湖橋

礄口區內6座橋樑橫跨漢江,分別連通京廣鐵路、武漢內環線和中環線,轄區內5條主幹道和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貫通全區。礄口區緊鄰漢口火車站,離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只有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區內107國道連通京珠、滬蓉高速公路。礄口區位於武漢市漢口西部,東接長江,與江漢區毗鄰;南濱漢江,與漢陽區隔水相望;西抵舵落口、額頭灣,北至張公堤與東西湖區接壤。

江漢一橋、江漢二橋、晴川橋、月湖橋等縱向啟開漢口大門,分別連通京廣鐵路、市區內環線和中環線。城區路網發達,沿河大道、中山大道、京漢大道、解放大道、建設大道等主幹道及武漢市軌道交通1號線層級橫向貫通全區。地理區位獨特,緊鄰漢口火車站和天河國際機場。107國道、京珠、滬蓉高速公路划過區郊,鐵路、水路、公路、航空交通便利,十分便捷。

旅遊

保壽橋

礄口區 礄口區

又名玉麟橋,建於清康熙初年(1662年左右),位於現漢正街保壽巷46號。該橋曾是山陝會館往返後湖的必經之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山陝水煙號商人集資重修。重修後的保壽橋是兩墩三孔平板式石橋,麻石橋面,兩邊為5檔6柱,密封式石板護欄,每檔由兩塊石板嵌成,3排條石板鋪成橋面,橋寬丈余,長三丈。在青石橋欄上,一面刻有“道光十四年酉秋月山峽水菸眾號修建”,另一面刻有“保壽橋”3個楷書大字。此橋至今保存完好,建國後列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漢正街小商品市場興起後,保壽橋被商業鋪面所占。

辛亥首義烈士陵園

礄口區 礄口區

位於江漢區利濟北路71號(武漢市第一醫院對面),占地面積427.2平方米,正中為“辛亥首義烈士公墓”墓碑,墓碑後面為墓冢。墓園後牆中有武昌起義浮雕,左刻“國魂不死”,右刻“天下為公”,均為孫中山所書。1911年11月l日漢口失守,戰時總司令黃興率民軍反攻漢口,史稱“漢口保衛戰”。11月16日,黃興命令工程營在漢水架設浮橋,以炮火掩護強渡漢水,向玉帶門(今礄口路一帶)發起攻擊,17日民軍攻至玉帶門一帶。在反攻,起義軍民沿王家墩、玉帶門從左翼進逼清軍。遭到隱蔽在樹林中的清軍伏擊,清軍用機槍向起義軍民猛烈掃射,一大批壯士英勇犧牲。後由紅十字會及善堂聯合會等組織出面收埋,連同歆生路(今江漢路)至濟生堂(三民路)一帶戰役陣亡軍民共約2000人,合葬一處,建立公墓(俗稱“二大堆”),後又合建為一大冢。辛亥首義烈士墓自1911年建立至今,曾遷移二次。l919年為修建一條溝通現解放大道連線航空路的碎石土路時,由於烈士墓正處於路中,遂將烈士墓東移,即現武漢市第一醫院住院部大門內側。後武漢市第一醫院修建住院部時,又將烈士墓移至現在墓地。1956年公布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山陝會館

亦稱西關帝廟,坐落於循禮坊夾街後(今全新街址)。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山西、陝西兩省商人籌建,曾毀於鹹豐四年(1854年),重建於同治九年(1870年),竣工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館址西起全新街,東鄰藥幫大巷,南至關帝街,北抵長堤街。建築宏偉,時為漢口諸會館中較大者。由於館內修有大殿,供奉“關帝”,所以又稱為“西關帝廟”(漢口花樓街以東有規模較小的東關帝廟)。

清鹹豐二年(185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太平軍攻進漢口後,洪秀全曾在西關帝廟內住了10多天,指揮進攻武昌的戰鬥。20世紀20年代,會館改為漢口市第二國小。抗日戰爭武漢淪陷時期,日本侵略軍1個小分隊曾駐紮廟內,廟內的建築物和用具因此毀壞不少。抗日戰爭勝利後,漢口市警察三分局設在關帝廟。武漢解放後,此廟曾作為公安派出所的駐地。1951年,被市民政局所屬的慈善機構聯合會接管。“文化大革命”期間,廟的前部分被改建為民房和商店,後部分改建為藝華五金工廠。藝華五金工廠遷走後,屬東方五金廠和武漢開關廠廠房。1985年後,成為全新街市場。

懷慶(覃懷)會館

懷慶(覃懷)會館,亦稱藥王廟,位於全新街藥幫二巷。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由河南洛陽商人在三皇殿內建藥師會館。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擴建成懷慶會館。會館建築宏偉壯觀,黃瓦綠檐、金邊,繪有雲頭小獅花紋,共分為前大殿、後大殿和三皇殿3個部分。前大殿的對面有1個戲台,戲台前面是朱紅雕花的弧形看台樓,樓上設女座,樓下設男座。

1951年,廟內文物全部交給善會聯。“文化大革命”期間,廟內僅存的少數古代字畫被一掃而空,造反派擊毀1個石獅子和1條石龍。另1條石龍在改修藥幫巷國小校舍時遭毀壞。僅存1個石獅子現存於藥幫巷國小右側1間民房裡,3塊地契碑記和雕鑿有小獅花紋的1條石橫樑在藥幫巷國小後院內。

陽明書院

即紹興書院,位於漢正街餘慶里、石碼頭一帶。清末由浙江紹興商人興建。書院建築宏偉,樑柱均用白石築成。《漢口竹枝詞》雲“一鎮商人各省通,各幫會館競豪雄;石樑透白陽明院,瓷瓦插青萬壽宮”。辛亥革命期間,書院被焚。後在此修建文化電影院。

著名人物

葉文機(生卒年不詳) 安徽徽州人。武漢老字號“葉開泰”國藥店創始人。

汪玉霞(?—1741年)女,原名蔡玉霞,“汪玉霞”老字號創始人。

劉木堂(?—1888年) 劉開榜(1892—1944年)劉木堂,湖北漢陽人。“老大興園”酒樓創辦人。

蘇文受(?—1890年) 湖南長沙人。老字號“蘇恆泰”傘廠創始人。

師維善(生卒年不詳) 英國人。英國醫學士。基督教傳教士。受英國基督教危斯理會(WesleyanMission,後中譯名循道會)派遣,清同治三年(1864年)五月十七日,以傳教醫生身份抵達漢口,為華中地區第一個傳教醫生。

張之洞(1837—1909年)字孝達,號香濤,直隸南皮(今河北寧津)人。晚清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調任湖廣總督兼湖北巡撫。

昌智仁(1876—1909年) 武漢著名小吃“面窩”的發明人。

楊格非(GriffithJohn)(1832—1912年) 英國人,原名楊約翰,又名楊篤信。牧師。

密昌墀(1852—1919年)字丹階,號孑公,湖北漢陽(今屬武漢市東西湖區)人。幼年家貧苦讀,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舉進士,任山西徐溝知縣。勤於民事,常輕騎簡從下鄉察訪,因而有“密青天”之譽。

宋煒臣(1866—1926年)字渭潤,浙江鎮海人。民族實業家。

陳定一(1905—1926年)字學灝,礄口人。革命烈士。民國十四年(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十二年秋入湖北省立第一師範,並加入校內進步團體湖北人社,後為該社主要負責人之一。

徐世明(1890—1927年) 浙江上虞人。中共地下黨員。民國十一年(1922年)參加革命,同年五月在大冶鋼鐵廠加入中國共產黨。

孫保基(1907—1968年)字君植,又名寶基,江蘇無錫人。民族實業家。

武漢行政區劃

區級街道

江岸區

    上海街| 一元街| 大智街| 車站街 | 四唯街 | 球場街| 西馬街| 永清街| 勞動街| 台北街| 花橋街 | 二七街| 新村街| 丹水池街| 後湖鄉 | 諶家磯街江岸經濟開發區

    江漢區

    唐家墩街| 水塔街| 民意街| 漢興街 | 北湖街| 滿春街| 民權街| 新華街| 花樓街| 民族街| 萬松街 | 常青街| 前進街

    礄口區

    易家墩街| 韓家墩街| 宗關街| 漢水橋街| 寶豐街 | 榮華街 | 崇仁街| 漢中街| 漢正街 | 六角亭街 | 長豐鄉

    漢陽區

    晴川街| 月湖街| 翠微街| 建橋街| 鸚鵡街| 洲頭街| 五里墩街| 琴斷口街| 二橋街| 永豐鄉 | 江堤鄉 | 漢陽經濟開發區

    武昌區

    楊園街| 徐家棚街| 新河街| 積玉橋街| 中華路街| 糧道街 | 黃鶴樓街| 紫陽街 | 白沙洲街 | 首義路街| 中南路街| 水果湖街| 珞珈山街 | 石洞街

    青山區

    紅鋼城街| 新溝橋街 | 冶金街 | 紅衛路街| 廠前街 | 鋼花街| 青山鎮街| 武東街 | 白玉山街| 鋼都| 工人村街

    洪山區

    紅旗街| 珞南街 | 獅子山街| 關山街| 天興鄉 | 建設鄉| 和平鄉| 青菱鄉| 洪山鄉| 九峰鄉| 花山鎮| 左嶺鎮

    東西湖區

    吳家山街| 新溝鎮| 漢南區| 紗帽街| 鄧南鎮

    江夏區

    紙坊街| 金口街 | 烏龍泉街 | 鄭店街 | 流芳街 | 法泗鎮| 安山鎮| 湖泗鎮| 五里界鎮| 豹澥鎮| 山坡鄉| 舒安鄉

    蔡甸區

    蔡甸街 | 爹山街| 永安街| 侏儒街| 大集街| 張灣街| 索河鎮| 玉賢鎮 | 軍山鎮| 消泗鄉

    新洲區邾城街| 陽邏街 | 倉埠街 | 汪集街| 李集街| 三店街| 潘塘街 | 舊街街| 雙柳街辛沖鎮 | 徐古鎮| 鳳凰鎮
    黃陂區

    前川街 | 六指街| 羅漢街| 祁家灣街| 橫店街 | 灄口街 | 天河街 | 蔡店鄉| 木蘭鄉| 姚集鎮| 長軒嶺街| 王家河街| 蔡榨鎮 | 三里鎮|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沌口街| 軍山街

    湖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市;全省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8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37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
    地級市自治州 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林區
    武漢市江岸區 | 武昌區 | 江漢區 | 礄口區 | 漢陽區 | 青山區 | 洪山區 | 東西湖區 | 漢南區 | 蔡甸區 | 江夏區 | 黃陂區| 新洲區
    黃石市黃石港區 | 西塞山區 | 下陸區 | 鐵山區 | 大冶市 | 陽新縣
    十堰市張灣區 | 茅箭區 | 丹江口市 | 鄖縣 | 竹山縣 | 房縣 | 鄖西縣 | 竹谿縣 | 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
    荊州市沙市區 | 荊州區 | 洪湖市 | 石首市 | 松滋市 | 監利縣 | 公安縣 | 江陵縣
    宜昌市西陵區 | 伍家崗區 | 點軍區 | 猇亭區 | 夷陵區 | 宜都市 | 當陽市 | 枝江市 | 秭歸縣 | 遠安縣 | 興山縣 |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襄樊市襄城區 | 樊城區 | 襄陽區 | 老河口市 | 棗陽市 | 宜城市 | 南漳縣 | 穀城縣 | 保康縣
    鄂州市鄂城區 | 華容區 | 梁子湖區
    荊門市東寶區 | 掇刀區 | 鍾祥市 | 京山縣 | 沙洋縣
    孝感市 孝南區 | 應城市 | 安陸市| 漢川市 | 雲夢縣 | 大悟縣 | 孝昌縣
    黃岡市黃州區 | 麻城市 | 武穴市 | 紅安縣 | 羅田縣 | 浠水縣 | 蘄春縣 | 黃梅縣 | 英山縣 | 團風縣
    鹹寧市鹹安區 | 赤壁市 | 嘉魚縣 | 通山縣 | 崇陽縣 | 通城縣
    隨州市曾都區 | 廣水市 | 隨縣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 利川市 | 建始縣 | 來鳳縣 | 巴東縣 | 鶴峯縣 | 宣恩縣 | 鹹豐縣
    省直轄縣級行政區仙桃市 | 天門市 | 潛江市| 神農架林區
    註:1:武漢市為副省級城市。
    2: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