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縣

保康縣

保康地處鄂西北山區,是襄陽市唯一的全山區縣。總面積3225平方公里,轄11個鄉鎮、257個村、19個社區,總人口28.2萬。荊山主脈橫亘東西,荊山以北南河水系注入漢江,荊山以南沮水水系注入長江。 ​​

基本信息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保康縣保康地形
境內山巒重迭,溝壑縱橫,地勢起伏多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荊山主脈呈東西走向,橫貫中部,將保康分成南北兩部:保南山勢平緩,河谷較寬;保北山勢高突,河谷較窄。全縣有大小山頭3100餘個,大小山溝3300餘條,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主要高峰有望佛山(海拔1946米)、茅山(海拔1890米)、聚龍山(海拔1852米)、大石地(海拔1816米)等。僅河流兩岸有狹窄河谷平原。境內最高點歐店關山,海拔2000米;最低點過渡灣楓橋,海拔194米。按海拔高度,全縣可分為5種類型: 500米以下的平畈占11.3%, 500—800米的半山占 34.3%,800—1200米的高山占35.3%,1200—1500米的高山占14.6%,1500米以上的大高山占4.5%。
氣候特點
保康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因境內地貌複雜,高低懸殊,各地氣候差異較大,素有“高一丈,不一樣。陰陽坡,差得多”之說。低山河谷, 日照尚足, 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季節變化明顯; 高山地區多雨,溫度低,濕度大,降霜早,積雪期較長。年平均氣溫低山15℃,半高山12℃,高山7℃。
極端最高氣溫42℃,極端最低氣溫16.5℃。年均降雨量934.6毫米,年均無霜期240天。自然災害主要有旱、澇、風、冰雹等,局部災害幾乎年年發生,但因地理關係,高山不收低山收,低山不收河谷收,山區農業歷來是既無全收之年,亦無全災之年。
水文狀況
保康縣保康縣

河流北有漢江水系的南河清溪河,南有長江水系的沮河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以野生蠟梅、野生牡丹、古樁紫薇、雲錦杜鵑為代表的野花資源極為豐富。國家級珍稀樹種多達72 種。野生蠟梅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的“活化石”,世界上只有中國和美國有少量倖存,分布面積達4000公頃;野生牡丹共170公頃10萬餘株;古樁紫薇有9000餘公頃50餘萬株,其中500年以上的古蔸就有萬餘株;雲錦杜鵑分布更廣,面積更大,幾乎鄉鄉鎮鎮都有。
礦藏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礦產有24種,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2種。金屬礦產有鐵、、鉛鋅、多金屬、鋁土等;非金屬礦產有、煤、硫鐵、方解石水晶石重晶石螢石等。其中磷礦儲量10億噸,最高品位達40%,平均品位23.4%,富礦率居全國前列,為湖北三大磷礦之一,居全國八大磷礦第四位;硫鐵礦遠景儲量1954萬噸以上,占全省25%,品位12-30%;煤儲量219萬噸,含固定炭60-80%。年均開採磷礦石100萬噸、硫鐵1萬噸、煤2萬噸。
交通運輸
保康縣交通以公路為主,全縣公路總里程2814公里,305、307、336、222、223、252等6條省道穿境而過,構成縱橫交錯的公路運輸網路。開通客運線路28條、47個班次,營運線路里程6357公里,可直達全國3個省(市)、36個市、縣。

歷史沿革

保康始建於1498年, 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建縣前,春秋戰國時期屬楚,楚先民熊繹曾辟業於荊山;秦漢時期.,縣域南部屬臨沮縣轄,東北部為荊州南郡房陵縣轄; 三國魏置示(祁)鄉縣;西晉沮陽縣北魏置潼陽縣,西魏先後置大洪縣和重陽縣;北周改大洪縣為永清縣;唐朝相繼設受陽、 荊山、土門、歸義縣;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廢縣入房陵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鑒於房縣轄境遼闊,難以施治,始析房縣東境宜陽、修文二里置保康縣,縣治潭頭坪(今城關鎮)。保康得名,據清同治丙寅年《保康縣誌新纂》載:“邑歸屬房,宋雍熙三年置保康軍(軍,宋朝區劃名,與州府同級),邑名始此。”亦暗寓“保康人民安居康樂”之意。

明清時期隸屬鄖陽府, 民國初期屬襄陽道尹公署,後又於1932年、1935年分別改屬第八、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8年10月,成立保康縣愛國民主政府,並另劃保康的百峰,興山的榛子樹嶺,南漳的重陽、馬良、店埡,宜昌的黃柏河等地成立南保興宜縣愛國民主政府。1949年4月,南保興宜縣撤銷, 南漳的重陽、馬良、店埡劃歸保康,保康隸屬襄陽地區專署。1983年8月,襄陽地區與襄樊市合併,建立市帶縣體制,保康屬襄樊市轄。
2000年,保康縣轄11個鎮、5個鄉:城關鎮、寺坪鎮、過渡灣鎮、馬橋鎮、後坪鎮、黃堡鎮、龍坪鎮、歐店鎮、歇馬鎮、馬良鎮、店埡鎮、金斗鄉、大灣鄉、兩峪鄉、重陽鄉、百峰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28672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城關鎮 51118,黃堡鎮 16711,後坪鎮 10876,龍坪鎮 11796,店埡鎮 17620,馬良鎮 23337,歇馬鎮 22992,歐店鎮 15583,馬橋鎮 24247,寺坪鎮 29804,過渡灣鎮 12984,大灣鄉 9607,兩峪鄉 11264,重陽鄉 11092,百峰鄉 10252,金斗鄉 7446。
2004年底,保康縣轄10個鎮(城關、黃堡、後坪、馬橋、歇馬、馬良、龍坪、店還、寺坪、過渡灣)、1個鄉(兩峪),7個居委會、261個村委會。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郵編:441600。代碼:420626。區號:0710。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保康縣轄10個鎮(城關、黃堡、後坪、馬橋、歇馬、馬良、龍坪、店還、寺坪、過渡灣)、1個鄉(兩峪)。共有9個居委會、258個村委會。
城關鎮
鎮政府駐南北壇,人口55737人,面積245平方千米。轄3個居委會、24個村委會:光千、新街、河西、夾堤、封銀岩、王灣、常青、東坡、三溪溝、堰灣、三道峽、小溝、去溪溝、土門、孫家灣、黃土嶺、九皇山、白果園、管驛、螺絲溝、金盤洞、朱家廠、陳家河、劉家坪、長坪、郭家莊、鳳凰山。
黃堡鎮
鎮政府駐黃堡,人口26347人,面積292平方千米。轄29個村委會:黃堡、龍王溝、水庫、大竹園、黃龍溝、張弓、雷家嶺、水田坪、廟埡、後灣、耿家灣、三官廟、花櫟樹包、百峰坪、青龍灣、韓家灣、觀音堂、吳家嶺、三管石、椴樹、碾子坪、賈角尖、天鵝、大樹埡、大屋場、寨灣、榨峪、大坪、張家溝。
後坪鎮
鎮政府駐後坪,人口10936人,面積243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後坪、車峰坪、高碑、洪家院、前坪、九池、汪家溝、蠟燭山、三岔、詹家坡、堰塘沖、興隆坡、分水嶺。
龍坪鎮
鎮政府駐龍坪,人口11450人,面積202平方千米。轄10個村委會:龍坪、川山、蓮花、仁和、大陽坡、申坪、硃砂、溫坪、馮家嶺、十字沖。
店埡鎮
鎮政府駐店埡,人口17768人,面積180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老街、望糧山、白蠟、公溪溝、黃坪、天星、欒家坡、罐淌、大林、埡子口、觀坪、格蘭坪、徐家堰、天寶寨、神農、楊樹埡、鍋廠。
馬良鎮
鎮政府駐馬良,人口34161人,面積331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39個村委會:馬良街、馬良街、深溪河、松崗嶺、阮家灣、扁洞河、宋家灣、雙坪、孟家灣、陳家灣、南埡、雞冠河、長嶺灣、盛埡、榨溪、水斗、曾家埡、松樹堡、蘇家寨、西山、張家嶺、漆園、趙家山、斷韁、老灣、下坪、去旗山、朱家灣、八斗坪、重陽、鷲峰、重溪、西坪、老林埡、峽峪河、東風頭、潮水、姚家溝。
歇馬鎮

保康縣保康縣
鎮政府駐歇馬,人口50638人,面積635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49個村委會:歇馬街、歇馬街、十字、羊五、劉家嶺、小河溝、短峪溝、毛家河、三坪、韓家坪、玄虎、河東、尤家河、鄒家院、向家店、楊家灣、茅坪、長坡、盤龍、後園、尚家坡、東坪、廟坪、歐店、莫家埡、望佛山、沮源、蔣家坡、長嶺、油山、堰坪、陽坡、大埡、金包、橫河、合作、金橋溝、官斗、百峰、馬鹿岩、胡家店、王家淌、白竹、南山、楊家嶺、簡槽、九路寨、王龍溝、北水河。
馬橋鎮 鎮政府駐馬橋,人口31072人,面積431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30個村委會:壽陽、馬橋街、林川、堯治河、堰埡、董家溝、黃龍觀、白果、鰲頭山、雞公嶺、中坪、筆架、河南坪、周灣、張灣、峰山、羅家山、黃灣、高橋河、桃坪河、兩河口、白竹頭、安家灣、橫溪、金斗、大三溝、古泉溝、九里川、分路碑、老鴉池、唐二河。
寺坪鎮
鎮政府駐寺坪,人口29306人,面積362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寺坪街、寺坪、大河窪、李家灣、茶樹坪、簡家坪、皮家坡、三尖山、崗子、庹家坪、瓦房灘、台子包、蔣口、大畈、天子坪、羅家灣、七里匾、稻場坪、台口、砂坪、蔣峪、升石坪、峽口、金堂、宦家坪、龍鳳、樟木溝。
過渡灣鎮 鎮政府駐過渡灣,人口12993人,面積147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過渡灣、中廠、清灘、羅家坪、鴻興園、倒座廟、梅花、三叉河、西梆、白峪溝、二堂、龍洞、茶庵。
兩峪鄉 鄉政府駐兩峪,人口11253人,面積157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兩峪、長沖、麻坪、長河、東灣、胡家台、程岐、百廟溝、楓香坪、芭桃、王家坡。

經濟發展

2007年,完成生產總值18億元,占年計畫102.9%,增長11.2%,其中一產業增加值6億元,占年計畫115.4%,增長5.1%;二產業增加值5億元,占年計畫94.3%,增長21.1%;三產業增加值7億元,占年計畫100%,增長10.2%。

(一)農業

保康縣保康縣
一是主要農產品產量穩步增長。糧食總產1.1億公斤,占年計畫110%,增長10%。油料總產820萬公斤,占年計畫102.5%,增長3.8%。烤菸產量11.2萬擔,與上年持平;茶葉總產225萬公斤,占年計畫140.6%,增長50%;生豬出欄25萬頭,占年計畫113.6%,增長13.6%;袋料食用菌產量300萬公斤,增長3倍;核桃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二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全年有101個村動工建設通村水泥路,完成新修水泥路350公里,通村水泥路累計達到211個村,總里程達1144公里。新完成以沼氣池建設為主的“一建三改”4267戶,全縣累計達到8400戶。整村推進第四批15個村的各項工程全面開工,啟動了第五批20個村項目建設的前期工作。三是農民收入大幅提高。勞務經濟、畜牧養殖、農副土特產品經營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50元,占年計畫110.8%,增長18.9%。
(二)工業
一是工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完成工業增加值4.5億元,增長11%。新發展規模以上企業5家,達到27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增加值2.9億元。二是工業重點建設步伐加快。堯治河新希望磷化公司完成1.5萬噸磷酸氫鈣生產線建設,萬噸窯法磷酸試產取得重大成功,45萬噸礦山建設及馬良探礦項目取得較大進展;楚烽公司橫溪園區採選工程奠基,完成2萬噸六偏磷酸鈉結轉及綜合倉庫建設;周灣磷化工業園完成河堤、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寺坪電站完成廠區綠化及二期移民補償等剎尾工程。三是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大幅增長。完成發電量3.4億度,增長42%;供電量2.3億度;水泥12萬噸,增長20%;商品磷礦石180萬噸,增長20%;黃磷9500噸,增長52%;磷酸18500噸;六偏磷酸鈉11000噸。以園區建設為載體,重點培植磷化產業。抓緊完成周灣磷化工業園河堤、道路建設工程,確保10萬噸飼鈣項目儘快入園動工,10萬噸窯法磷酸項目啟動第一期5萬噸建設,促使湖北天源和山東奧寶集團20萬噸磷銨、30萬噸硫磺制酸及餘熱發電、廢棄磷石膏制高檔裝飾板等循環經濟開發項目儘快上馬;加快推進橫溪工業園道路硬化工程,完成110千伏供電線路架設,100萬噸磷礦採選項目正式入園建設;城區精細磷化工業園完成入園道路改擴建工程,儘早開工2萬噸精細磷酸鹽、2萬噸磷酸一銨、二銨替代項目。
(三)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6億元,占年計畫192%,同比增長3%。在建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18個,其中新建9個,續建9個,成為投資增長的支撐。一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煙水配套工程完成投入3400萬元;建成農村安全飲水供水工程36處;改造和新建了一批茶園。二是工業投資勢頭強勁。全年有1.5萬噸磷酸氫鈣、萬噸窯法磷酸、200萬噸採選礦等7個過千萬元的工業項目動工建設。三是城鎮建設投入加大。城區河堤除險加固一期工程、縣人民醫院住院大樓、神藝時代廣場進入全面施工階段。四是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鐵通、移動、聯通、電信等通訊基礎設施完成投入近億元。朱九路、保宜路、白茨路、兩橫路等幹線公路改造及村級公路硬化投資過億元。
(四)資金爭取工作成效顯著。一是向上申報了一批項目。圍繞比照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申報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等8大類項目37個,申請國家扶持4.2億元;圍繞國家07、08年中央投資政策,集中向上申報了社會事業、基礎設施、農林水利、工業等項目48個,申請國家扶持投資3.8億元,為當前及今後爭取各類政策性資金夯實了基礎。二是爭取到位一批資金。全年爭取到位交通衛生教育、社會保障、扶貧、救災救助、農業水利等各類政策性資金3.6億元,占年計畫102.9%,增長20%。特別是金盤洞水庫獲得省發改委批覆建設,並明確由中央和省予以補助。三是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果。先後引進了中國鐵通通訊、湖北東方超市、襄樊商貿公司等一批企業入駐我縣,到位引資額2億元,占年計畫111%,增長33%。上海大山合集團、襄樊金華泰公司、湖北天源和山東奧寶集團等企業與縣舉行了投資項目簽約儀式,武漢三特公司投資開發九路寨旅遊景區項目正在洽談之中。
(五)第三產業穩步發展。市場銷售加快增長、城鄉銷售差距縮小、消費熱點繼續擴展,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億元,占年計畫110.8%,增長17.5%。全年接待遊客和實現旅遊總收入分別增長19.7%、22.3%。交通、郵政、商貿等業務總量不斷擴大。出口創匯361萬美元,直接利用外資120萬美元科技、教育、文體、衛生、計生等社會事業都取得新成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300元,增長11.2%。
(六)財稅金融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8167萬元,占年計畫108.9%,增長20.3%。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7億元,增長36%;各項貸款餘額8億元,增長8.1%,有力服務了各項經濟建設。2007年全縣經濟社會計畫執行情況總體上是好的,但當前的經濟發展也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一是農業龍頭企業和旅遊企業的培植力度不夠。農業企業普遍存在基礎差、底子薄,難以帶動產業的規模發展。重點旅遊景區開發尚未啟動。二是園區建設整體推進不夠理想,工業領域新開工項目不夠。周灣工業園區入駐企業尚未敲定,磷化工新上項目大多數處於可研、報批、籌建階段。三是物價上漲過快。受國內市場價格整體波動的影響,食用油、肉類、生活用煤用氣等生活必需品,以及日常消費品漲價明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5.7。

故事傳說

縣名的由來和寓意
保康作為地名,溯其來歷,清同治丙寅年板存東山書院出版的《保康縣誌新纂》一書有載:“趙宋太祖時置保康軍,邑名始此”這裡的“軍”非指軍隊,而是指宋時的地方行政區劃名。當時以“軍”為邑名者有兩種:一種與州府同級,隸屬於“路”;一種與縣同級,隸屬“州”。保康原屬房縣,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升房州為保康軍則屬前一種。至於“保康”一詞的寓意,也值得考究。清光緒初年,原南(漳)保(康)交界處的界山曾修一祖師廟,朝向保康——側的廟門,石橫額上有“用康保民”四個大字,暗寓以保康為縣名乃取“保障人民安居康樂”之意。
“保康”二字雖屬頌美吉祥之詞,可是保康之域系房縣的邊遠山區,又稱“川陝楚老林地帶。土地空曠,煙村稀疏,是省內外流民逃荒避難之所。移民來自四川陝西河南江西山東山西等地,他們索取荒山老林中的處女地,挽草為記,搭棚而居,採掘以食,墾荒度日。這些五方雜寓和當地土著不時結夥同心,抗捐抗糧,甚至揭竿起義。官府為防其“聚眾謀反”,四處張貼禁令,不準流民進山,對違令者予以大肆捕殺。謀生無路的流民去而復來,被害者血案如山。如此惡性循環,官民矛盾愈演愈烈。朝廷見禁山的措施未能擋住流民涌人山區的洪流,鎮壓也不濟於事,憲宗帝才於成化十二年(1476年)五月,遣左都御史原傑來荊襄巡視,以便另施良策。原傑視察後認為,對山區眾多流民不能繼續鎮壓,應編戶撫治。使其“附藉耕種,納糧當差”。鑒於房縣轄境遼闊,縣令鞭長莫及難以施治,原傑具本上奏朝廷,提議割地分置。朝廷採納其建議,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4月)析房縣東境宜陽(保南)、修文(保北)二里,方置保康縣,至今已有500年的歷史。
基隆山的由來
基隆山。既荊山正乾的東峰,位於湖北保康縣中東部,大水林場境內。當地人都把此山稱作“聚龍山”。經查,“聚龍山”由來有三:其一,該山南部東西山樑,酷似兩條龍,高高地望去,龍身躍躍欲動,似蜿蜓向上相聚山頂。其二,該山兩側平地里有一青石樑和一土丘,形似游龍,石龍在前,土龍在後,似相互追逐著向山頂而去。後來人們說:“山無二主”,於是請端公子裁治,鑿斷了那條石龍的脊樑,挖斷了那條土龍的身子。其三,相傳末時期,這裡來了24條草龍,後來忽然不見了,卻長出了大小相同,頭尾相連的24個山包,山包相聚,於是有名。
又民間相傳,在很早以前,這裡來了個自稱“基官大王”,又傳稱“基公大王”、“基翁大王”的人物。他率領楚蠻子家族來到此山,依山傍水,砍伐森林,架起木垛子草房,東西兩側平地處叫做“千架林”,極言木垛房之多。南側號稱“草房街”,山頂“東坪土尚”里的大木垛房稱為“宮殿”。那大王以此為基地,坐山為王,稱王稱霸。觀天象,舉興隆之意。現在西側千架林里還有依岩鑿成的石坎和石碾盤等遺蹟。南側“草房街”處原來有一象石碾,可又不是石頭,也不象陶土的東西,十分堅硬,現找不到了。東側“千架林”後來又傳成“千仗坪”、“戰鬥埡”、“擋賊口”、“薛蛟埡”等地名了。千架林後來傳訛為“千家林”了,實際上根本沒有千姓人住此山的記載。
堯治河

保康縣五道峽風景區
在上古時期,有個世代稱頌的好國君——。堯的長子丹朱為人驕橫暴躁,欺壓百姓。那時候洪水泛濫,為害天下,可他偏喜歡坐船遊玩,絲毫不理會老百姓的痛苦。後來,洪水被大禹治理平息了,洪水消退了,任性的丹朱仍坐在船上,不分晝夜地叫人替他推著船走,他把這船稱為“陸地行舟。”父親堯看見兒子丹朱性情太乖戾,不堪教化,暗中焦急。他曾親手製作了圍棋教給丹朱,希望用棋道來潛移默化地改造丹朱的性情,希望他最終能改邪歸正。哪知丹朱本性難移,新鮮不了幾天,不免生出厭倦,便扔下了圍棋胡鬧去了。堯看到丹朱實在不成器,決定把國君的位置禪位給。但他擔心丹朱不服,便先把丹朱放逐到南方的丹水去做諸候。丹朱心生怨恨,一到封地,便聯合當地部落起兵反叛,企圖推翻堯。堯早已料到丹朱有此一招。他便親自掛帥,開赴南方消滅亂事,所到之處,所向披靡,叛亂很快就平息了。丹朱見大勢已去,擔心父親責罰他,畏罪跳水自殺了。他的靈魂化成一種鳥,人們便稱它為鷂子。他投入水的地方便叫鷂子河。鷂子河畔有座高山,常年雲霧繚繞。山半腰一山洞住著一條老龍,每年到了五月端午就脫皮,翻起山洞的水直往外涌。因此,年年端午節,鷂子河就發洪水,波浪滾滾,洞河兩岸泛濫成災。訊息傳到了堯的耳朵里。他心裡急得像刀割一樣:是不是丹朱陰魂未散,繼續作害,便又不辭辛勞親往鷂子河察災除害。他翻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座山,渡過了九千九百九十九條河,走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里路。歷盡千辛萬苦,來到鷂子河畔,日夜查訪,走遍了九峰十八坳,走遍了九水四大源,沒有發現鷂子作惡的蛛絲馬跡。在第九九八十一天時,他見鷂子棲息在一山洞口,上前看過究竟,山洞裡頓時龍嘯陣陣,洪水噴涌而出。堯終於發現了是老龍作怪,立即請雷公將老龍打入死牢,並命鷂子盤鏇巡視,監視老龍的一舉一動。從此,這裡便風調雨順了,百姓安居樂業。鷂子河遂改名為堯治河,河邊的村莊也起名為堯治河村

旅遊資源

1、五道峽風景區
位於保康縣北部,由五個峽谷段構成。峽長約5公里,峽內山峰一溪相連,平峙多姿,溪流清澈,四季奔騰,山、林、洞、瀑、水、天、鳥、獸,與歷史遺蹟、民間傳說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奇、險、雄、幽渾然一體的天然畫卷。有以仙人洞為代表的溶洞群8處,以龍王寨為代表的山寨群6處,以神女瀑為代表的瀑布群8處。著名景點有龍王寨、臥龍洞、神女瀑、響水瀑、孫家寨、龍宮寶殿、仙女浴溫泉、玉銀瀑、霸王峰、紅巾軍墳、仙人岩等100餘處。
2、湯池峽溫泉

保康縣湯池峽溫泉
湯池峽位於保康城南16.5公里處。峽內有一溫泉,源自地下179米青峰斷裂帶,水恆溫39.5℃,日出水量2500立方米,富含、銅、、溴等十餘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其理化指標均優於國家礦泉水標準,有“華中第一泉”之美譽。柏油公路全線貫通,現已探明泉眼10多處,日流量在1萬立方米以上。湯池峽溫泉度假村於1992年動工開發,占地面積6平方公里,控制區面積1.3平方公里,現已建成全省第一座室內標準游泳館、年產萬噸的“得鈺泉”礦泉水生產基地和特種水產養殖基地,興建了祖師頂景點和兩個度假村,形成了集旅遊觀光、度假休閒、泳浴垂釣、水產養殖、礦泉水生產為一體的服務體系。
3、野花谷自然風景區
野花谷自然風區位於保康縣北部,距縣城20公里,是中國第一個野生臘梅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也是東半球唯一發現大片生存臘梅的地方。保康臘梅是第4世紀古冰川遺留下的野生植物群落,當可稱謂一座巨大的“生物基因庫”。野花谷是一條綿延20多公里的溪谷,生長著800餘公頃20多萬株馨口、黃白、紅心、紫蕊、檀香等珍稀品種的臘梅,樹齡大多有百年以上,每至歲末,夾山野梅對峙競放。世界稀有的野生牡丹雲錦杜鵑紅豆杉等珍稀植物也遍布山谷,有金釵、七葉一枝花等百餘種名貴藥用植物,為一處自然生態旅遊風景區。

湖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市;全省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8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37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
地級市自治州 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林區
武漢市江岸區 | 武昌區 | 江漢區 | 礄口區 | 漢陽區 | 青山區 | 洪山區 | 東西湖區 | 漢南區 | 蔡甸區 | 江夏區 | 黃陂區| 新洲區
黃石市黃石港區 | 西塞山區 | 下陸區 | 鐵山區 | 大冶市 | 陽新縣
十堰市張灣區 | 茅箭區 | 丹江口市 | 鄖縣 | 竹山縣 | 房縣 | 鄖西縣 | 竹谿縣 | 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
荊州市沙市區 | 荊州區 | 洪湖市 | 石首市 | 松滋市 | 監利縣 | 公安縣 | 江陵縣
宜昌市西陵區 | 伍家崗區 | 點軍區 | 猇亭區 | 夷陵區 | 宜都市 | 當陽市 | 枝江市 | 秭歸縣 | 遠安縣 | 興山縣 |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襄樊市襄城區 | 樊城區 | 襄陽區 | 老河口市 | 棗陽市 | 宜城市 | 南漳縣 | 穀城縣 | 保康縣
鄂州市鄂城區 | 華容區 | 梁子湖區
荊門市東寶區 | 掇刀區 | 鍾祥市 | 京山縣 | 沙洋縣
孝感市 孝南區 | 應城市 | 安陸市| 漢川市 | 雲夢縣 | 大悟縣 | 孝昌縣
黃岡市黃州區 | 麻城市 | 武穴市 | 紅安縣 | 羅田縣 | 浠水縣 | 蘄春縣 | 黃梅縣 | 英山縣 | 團風縣
鹹寧市鹹安區 | 赤壁市 | 嘉魚縣 | 通山縣 | 崇陽縣 | 通城縣
隨州市曾都區 | 廣水市 | 隨縣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 利川市 | 建始縣 | 來鳳縣 | 巴東縣 | 鶴峯縣 | 宣恩縣 | 鹹豐縣
省直轄縣級行政區仙桃市 | 天門市 | 潛江市| 神農架林區
註:1:武漢市為副省級城市。
2: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