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河

沮河

沮河。沮河發源於保康縣響鈴溝,向東南依次納戴池河、楊家河、歇馬河、深溪河、雞冠河、重溪峽、白臘河、嘉峪河諸水,至南漳又有趙家河注入,於白福頭入遠安縣境。沮河源自子午嶺東麓的沮源關,向東蜿蜒128公里匯入洛河,橫貫黃陵全境。沮河古稱“姬水”,軒轅黃帝因“長於姬水”而姓姬。沮河環繞黃帝陵橋山和歷史文化名城黃陵,形成山環水抱的“仙島”形勢,又在橋山東西兩側,形成對稱的“東灣”(龍灣)和“西灣”,東灣連著“龍首”,西灣接著“虎尾”,神秘的東方山水文化的源頭即在這裡。

基本介紹

沮河源自子午嶺東麓的沮源關,向東蜿蜒128公里匯入洛河,橫貫黃陵全境。沮河古稱“姬水”,軒轅黃帝因“長於姬水”而姓姬。沮河環繞黃帝陵橋山和歷史文化名城黃陵,形成山環水抱的“仙島”形勢,又在橋山東西兩側,形成對稱的“東灣”(龍灣)和“西灣”,東灣連著“龍首”,西灣接著“虎尾”,神秘的東方山水文化的源頭即在這裡。

名稱來歷

黃帝陵的橋山腳下,有一條河流,名叫沮河(音具)。傳說這條河原名叫“祖河”。軒轅黃帝定居橋山後,這裡起名叫“橋國”。先民們都居住在橋山半坡山腰,經常吃著祖河水,日子過的自由自在。

黃帝活到110歲時,自感身體不佳,經常鬧病。玉皇大帝幾乎每晚都給他託夢,叫他作好準備,天宮選吉日派巨龍下凡接他回天宮歇息。黃帝在荊山鑄鼎很忙,先後兩次回橋國給他選擇了墳地,最後,墳址就定在“橋山之巔”。

公元前5000年的九月九日,按伏羲氏創立“八卦”定位之說,以陽爻為九,兩九相重,故名“重陽”。這是一年365天最好季節。秋高氣爽,陽光明媚,果實纍纍,豐收在望。黃帝在這一天就要被召回天宮。當巨龍降落橋山,群臣先民依依不捨,哭聲驚天動地。整個橋山擁滿了先民。有的扯住黃帝衣裳,有的捉住黃帝的靴子,有的捉著巨龍的鬍鬚,誰也不想讓黃帝離開人間。群民的眼淚灑濕了地面,轉眼地上起了淚水浪,嘩嘩地從橋山之巔淌流下來,全部流入了“祖河”。不料,時辰已到,巨龍騰空而起,黃帝升天去了。

子午嶺沮河子午嶺沮河

從此以後,祖河水年年旺盛,清澈透明,人吃了不生百病,澆過地年年五穀豐登。有位名叫姜尚的人,每天晚上都要去祖河洗臉。據說,用祖河水洗過臉,除不生眼病外,面貌永遠是年輕的。有個名叫撲信的人,平時不務正業,遊手好閒,好吃懶做。有一年冬天,

天氣特別寒冷。祖河水全部封凍了。撲信半夜耍賭回來,路過祖河發現姜尚打開冰窟窿正在祖河洗臉,越洗越痛快,覺得奇怪;他也聽人說過,用祖河水洗臉能治百病,不如咱也洗一下。但由於他的鬼心眼太多,生怕把臉凍壞了。等姜尚洗完臉走了以後,撲信也悄悄蹲在冰窟窿邊,用祖河水只洗了半個臉,就覺得水太冰,起身走了。第二天晚上,撲信又來賭場,寶官正在搖寶,押的單雙寶。當寶官一搖篩子碗,剛放下寶碗,撲信用祖河水洗過的那隻眼睛,一下子就能看透寶碗中的篩子是單還是雙。這天晚上撲信押單就是單,押雙就是雙。每寶都嬴,從未輸過一回。所有耍賭的人都敬佩撲信押得準,走紅運,豈不知,撲信用祖河水洗過那隻眼睛能透視。這個秘密撲信發誓誰也不告訴。結果,每逢賭場,撲信總是大把大把往回贏錢,由一個窮困潦倒的叫花子,幾年時間就變成了一個大財主。娶了幾妻幾妾還不滿足,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搶了看守橋山陵園青山老人的女兒燕青。這下觸怒了天宮王母娘娘。她命九天玄女拔下頭上兩根金簪,刺瞎了撲信兩隻眼睛。為了叫他悔過自新,只留下一條活命。從此以後,撲信再也耍不成賭博了。靠著他原來贏來的家業變賣度日。他平時柱著拐棍,逢人就說:祖河水是神水,它是黃帝先民的眼淚變的,千萬不敢弄髒它。不然,老天要降罪的。

《水經注》作者在寫書時,考慮到“祖河”既然是黃帝先民眼淚形成的,不如改為“淚河”。後來又吸取了其他學者的建議,覺得“祖”字不雅,把祖字取掉“示”旁,加了個三滴水,變成“沮”字,這樣既代表了先民們的眼淚,又代表了“祖河”。

這就是“沮河”的來歷。

保康縣沮河

沮河發源於保康縣響鈴溝,向東南依次納戴池河、楊家河、歇馬河、深溪河、雞冠河、重溪峽、白臘河、嘉峪河諸水,至南漳又有趙家河注入,於白福頭入遠安縣境。全長226公里,其中境內長98公里。流域內高山峽谷,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河床平均比降為9.4‰;河道寬30~40米,砂石結構,水流湍急。沮河流域為暴雨集中區、山洪猛漲猛落,水患頻仍。1935年7月6日保康馬良站最大流量為2590立方米秒;1981年6月10日最枯流量為0.47立方米秒。汛期平均流量為459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75億立方米,相應徑流深405毫米。流域內建有小型水庫12處,攔控面積33平方公里,有效庫容908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7萬畝。

我國的墨硯除了使用價值以外還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漢代的硯,其側就刻有鳥獸圖案。隨時間的推移,雕刻工藝越來越精湛常是一個墨硯,就是一個絕妙的工藝品。以致有些硯台,專為觀賞而做。 從唐代起,廣東端溪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甘肅南部的洮硯和河南洛陽的澄泥硯被並稱為“四大名硯”,其中尤以端硯和歙硯為佳。從唐代起,廣東端溪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甘肅南部的洮硯和河南洛陽的澄泥硯被並稱為“四大名硯”,其中尤以端硯和歙硯為佳。

汾河及渭河水系的河流

渭河水系是中國黃河的最大支流,汾河水系則貫穿山西省南北,本任務來盤點構成這兩大水系的河流。提示:參考資料少的詞條可用一兩句話進行描述,可不添加摘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