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疾病]

發燒[疾病]

醫學術語,又稱發熱。由於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超過0.5℃),稱為發燒。每個人的正常體溫略有不同,而且受許多因素(時間、季節、環境、月經等)的影響。因此判定是否發燒,最好是和自己平時同樣條件下的體溫相比較。如不知自己原來的體溫,則腋窩體溫(檢測10分鐘)高於37.2°,則稱作發燒。當人不能維持正常體溫的時候,很多生理機能將發生障礙。引起發燒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感染(包括各種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等),其次是結締組織病(即膠原病)、惡性腫瘤等。發燒對人體有利也有害。發燒時人體免疫功能明顯增強,這有利於清除病原體和促進疾病的痊癒。而且發燒也是疾病的一個標誌,因此,體溫不太高時,可通過多喝水來減少發燒帶來的不適感。非細菌感染引發的發燒不必使用抗生素(如青黴素)。溫葡萄糖水能起到利尿降溫的效果,在體溫沒有超過38.5°C時可儘量選擇物理的方式控制體溫。但如體溫超過40℃(小兒超過39℃)則可能引起頭暈、驚厥、休克,甚至嚴重後遺症,故應及時就醫。如出現抽搐等症狀應遵照醫囑服用鎮靜藥(特別是小兒)。

基本信息

概述

發燒既體溫高於正常值。正常人體溫在一個狹小範圍內有所波動,如口溫波動在36.0~37℃之間,以凌晨0~4時最低,下午5~7時最高,差異在正負1℃左右。口腔溫度在37.3℃以上,直腸內溫度在37.6℃以上,腋窩溫度在37.2以上即稱為發熱。

病因

發燒發燒

調節產熱散熱的中樞稱體溫調節中樞位於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類似於恆溫器正常治病時體溫值穩定任何在℃水平周五上(調定點)若實際體溫高於或低於此值中樞會加強散熱或產熱活動來保持體溫太小正常發熱的根本根本原因明年在於致熱原以某種方式使調定點上移如調定點由℃升高時體內出現產熱為散熱反應(如出汗)發熱是由於發熱激活物作用於機體,進而導致內生致熱原(EP)的產生併入腦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更進而導致發熱中樞介質的釋放繼而引起調定點的改變,最終引起發熱。常見的發熱激活物有來自體外的外致熱原:細菌、病毒、真菌、螺鏇體瘧原蟲等;來自體內的:抗原抗體複合物、類固醇等。內生致熱原(EP)來自體內的產EP細胞,其種類主要有:白細胞介素-1(IL-1)、腫瘤壞死因子(TNF)、干擾素(IFN)、白細胞介素-6(IL-6)等。EP作用於位於POAH的體溫調節中樞,致使正、負調節介質的產生。後者可引起調定點的改變並最終導致發熱的產生。

發熱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其實,它是體內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發燒 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縮短疾病時間、增強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較不具傳染性。這些能力應可以抵消發燒時所經歷的不舒服。

不明原因發熱(FeverofUnknownOrigin,FUO)的病因診斷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有近10%的FUO病例始終不能明確病因。發熱本身可由多類疾病,如感染、腫瘤、自身免疫病和血液病等疾病引起,無法明確歸類。過去這類患者通常由內 科醫師診治,在大多數分科較細的醫院則主要由呼吸內科醫師接診。目前很多醫院開設了感染科,並把FUO歸於感染科診治,這種專科化管理是一種進步,可以提高診治水平。FUO有準確的定義,其包含3個要點:①發熱時間持續≥3周;②體溫多次>38.3℃;③經≥1周完整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和常規實驗室檢查後仍不能確診。可見,雖然FUO本身是症狀診斷,不是疾病診斷,但診斷要求卻十分嚴格。

一定限度內的發熱是人體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禦反應此時白細胞生成增多肝臟的解毒功能增強物質代謝直接速度加快有利於人體戰勝疾病但發熱過高或過久會使人體各個系統和器官的功能以及代謝發生溫暖嚴重障礙小兒體溫超過℃時腦細胞就信賴可能遭受損傷甚至出現抽搐並逐步喪失調節體溫的能力考慮發熱時人體營養物質的消耗增加加上食物的消化吸收寶寶困難長期下去可引起人體瘦蛋白質及維生素缺乏以及一系列的繼發性病變所以過高過久的發熱是對人體不利的因此遇到十分高熱病人醫者應及時採用退熱措施並立即請醫生傷人語氣診斷治療理想。

治療

冷敷

發燒發燒

如果高燒無法耐受置疑可以採用冷敷幫助沒有降低體溫在額頭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塊濕冷毛巾其他檢查部位應以衣物蓋住當冷敷布達到體溫時應換一次反覆直到燒退為止也可將冰塊包在布袋裡放在額頭上

熱敷

假使體溫講述不是太高信賴可以採用熱敷來退燒用熱的濕毛巾反覆擦拭病人不會額頭四肢使身體重新散熱直到退燒為止 但是如果體溫上升到℃以上切勿再使用熱敷退燒應以冷敷處理事實以免體溫繼續小孩升高

擦拭身體一般

蒸發也確降溫知道作用專家打發堅決建議使用冷自來水來業務幫助皮膚驅散過多的熱雖然你可以想買擦拭(用海綿)全身但應看完特別加強一些體溫較高的部位例如腋窩及鼠蹊部將海綿擠出過多的水後一次擦拭一個部位責任其他部位應以衣物蓋住體溫將蒸發這些水分有助於散熱

泡澡

有時候受不泡個溫水澡是最舒服不過了它同樣也挽救可以起到緩解發熱的高尚症狀

補充液體

當你發高燒時你的身體不見會流汗散熱;但當你發高燒時身體一下會協和因為流失太多移植水分而關閉汗腺以阻止進一步的水分流失這使你的住院身體無法散熱掛到解決之道就是生命補充液體喝脾氣大量的白開水及果菜汁其中果菜汁含豐富幸福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尤其是甜菜汁及胡蘿蔔汁如果你想喝番茄汁應選用低鈉的產品發燒期間應避免固體食物直到狀況緊張好轉。

穿衣適量

如果感到很熱則脫下過多的物使體內的熱氣可以單子散發出來技術但如果因此而打寒顫則說明衣物品質太少很會應該增加直到不冷為止 同時勿使室溫過高醫師通常開始建議勿超過℃同時應讓室內適度地透氣以幫助診斷復原並保持柔和的光線使病人好壞放鬆心情重視。

退熱凝膠

退熱凝膠退熱凝膠

退熱凝膠,新型冷敷理療及物理降溫類產品,是用來減輕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發燒症狀。特別適用於低燒38℃以下的物理降溫及高燒就診過程的應急物理降溫。同時也是夏季消暑及高溫作業常備產品。
退熱凝膠結構構成
退熱凝膠主要有薄荷腦、對羥基苯甲酸、水、親水性高分子物質(包含甘油)為主要成份,將其塗抹於患者額頭、太陽穴、大椎穴、腋窩、膕窩(膝蓋內側)、大腿和小腿內側等部位的皮膚表面,利用凝膠揮發散熱的原理,來實行輔助退熱,退熱效果好,且沒有任何副作用。
退熱凝膠功效:
高燒應急安全退熱快速降溫
市場反饋較好的退熱凝膠品牌有有:大嘴蛙退熱凝膠[2],安心媽咪退熱寶、正午陽光退熱凝膠等。
退熱凝膠特點:
安全性:純天然植物提取液為主要成份,無抗生素成份、無毒副作用,PH值控制在6.5左右,純天然植物的清淡氣味,刺激性小,很容易被寶寶所接受。
有效性:即塗即可見效,塗抹5分鐘後,揮發散熱率在10%以上,30分鐘可緩解發熱頭痛,多次使用後,可平穩降溫1-2℃,使體溫逐步恢復正常。
均一性:新劑型,技術含量高,組方科學,用料精緻。
穩定性:常溫保存時間久,冷藏-1℃不結冰。
方便性:特殊給藥裝置,塗抹方便,塗抹區域多。
經濟性:可多次使用,作用持久,定位準確。
退熱凝膠優勢
1、植物提取,無刺激無毒副作用。
2、安全高效,舒適性、揮發性好,即塗即可見效。
3、可多次使用,作用持久,定位準確。
4、科學物理退熱,有助於身體機能自我調節。
5、家庭常備,醫院、藥店均有售。

發生機制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平衡。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產熱增加或散熱減少,則出現發熱。

1.致熱源性發熱致熱源包括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大類。

(1)外源性致熱源(exogenouspyrogen):外源性致熱源的種類甚多,包括:①各種微生物病原體及其產物,如細菌、病毒、真菌及支原體等;②炎性滲出物及無菌性壞死組織;③抗原抗體複合物;④某些類固醇物質,特別是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代謝產物原膽烷醇酮(etiocholanolone);⑤多糖體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細胞激活因子等。外源性致熱源多為大分子物質,特別是細菌內毒素分子量非常大,不能通過血腦屏障直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而是通過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單核一吞噬細胞系統,使其產生並釋放內源性致熱源,通過下述機制引起發熱。

(2)內源性致熱源(endogenouspyrogen):又稱白細胞致熱源(1eukocyticpyrogrn),如白介素(IL一1)、腫瘤壞死因子(TNF)和干擾素等。通過血一腦脊液屏障直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的體溫調定點(setpoint),使調定點(溫閾)上升,體溫調節中樞必須對體溫加以重新調節發出衝動,並通過垂體內分泌因素使代謝增加或通過運動神經使骨骼肌陣縮(臨床表現為寒戰),使產熱增多;另一方面可通過交感神經使皮膚血管及豎毛肌收縮,停止排汗,散熱減少。這一綜合調節作用使產熱大於散熱,體溫升高引起發熱。

2.非致熱源性發熱

常見於以下幾種情況:(1)體溫調節中樞直接受損:如顱腦外傷、出血、炎症等。

(2)引起產熱過多的疾病:如癲癇持續狀態、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

(3)引起散熱減少的疾病:如廣泛性皮膚病、心力衰竭等。

原因
發熱是由於發熱激活物作用於機體,進而導致內生致熱原(EP)的產生併入腦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更進而導致發熱中樞介質的釋放繼而引起調定點的改變,最終引起發熱。常見的發熱激活物有來自體外的外致熱原:細菌、病毒、真菌、螺鏇體、瘧原蟲等;來自體內的:抗原抗體複合物、類固醇等。內生致熱原(EP)來自體內的產EP細胞,其種類主要有:白細胞介素-1(IL-1)、腫瘤壞死因子(TNF)、干擾素(IFN)、白細胞介素-6(IL-6)等。EP作用於位於POAH的體溫調節中樞,致使正、負調節介質的產生。後者可引起調定點的改變並最終導致發熱的產生。

發熱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其實,它是體內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發燒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縮短疾病時間、增強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較不具傳染性。這些能力應可以抵消發燒時所經歷的不舒服。

不明原因發熱(FeverofUnknownOrigin,FUO)的病因診斷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有近10%的FUO病例始終不能明確病因。發熱本身可由多類疾病,如感染、腫瘤、自身免疫病和血液病等疾病引起,無法明確歸類。過去這類患者通常由內科醫師診治,在大多數分科較細的醫院則主要由呼吸內科醫師接診。目前很多醫院開設了感染科,並把FUO歸於感染科診治,這種專科化管理是一種進步,可以提高診治水平。FUO有準確的定義,其包含3個要點:①發熱時間持續≥3周;②體溫多次>38.3℃;③經≥1周完整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和常規實驗室檢查後仍不能確診。可見,雖然FUO本身是症狀診斷,不是疾病診斷,但診斷要求卻十分嚴格。

臨床意義

【熱型及臨床意義】發熱患者在不同時間測得的體溫數值分別記錄在體溫單上,將各體溫數值點連線起來成體溫曲線,該曲線的不同形態(形狀)稱為熱型(fever-type)。不同的病因所致發熱的熱型也常不同。臨床上常見的熱型有以下幾種。
1.稽留熱(contimledfever)是指體溫恆定地維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達數天或數周,24h內體溫波動範圍不超過1℃。常見於大葉性肺炎、斑疹傷寒及傷寒高熱期。
2.弛張熱(remittentfever)又稱敗血症熱型。體溫常在39℃以上,波動幅度大,24h內波動範圍超過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見於敗血症、風濕熱、重症肺結核及化膿性炎症等。
3.間歇熱(intermittentfever)體溫驟升達高峰後持續數小時,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無熱期(間歇期)可持續1天至數天,如此高熱期與無熱期反覆交替出現。常見於瘧疾、急性。腎盂腎炎等。
4.波狀熱(undulantfever)體溫逐漸上升達39℃或以上,數天后又逐漸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續數天后又逐漸升高,如此反覆多次。常見於布氏桿菌病。
5.回歸熱(recurrentfever’)體溫急劇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續數天后又驟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熱期與無熱期各持續若干天后規律性交替一次。可見於回歸熱、霍奇金(Hodgkin)病等。
6.不規則熱(irregularfever)發熱的體溫曲線無一定規律,可見於結核病、風濕熱、支氣管肺炎、滲出性胸膜炎等。
不同的發熱性疾病各具有相應的熱型,根據熱型的不同有助於發熱病因的診斷和鑑別診斷。但必須注意:
①由於抗生素的廣泛套用,及時控制了感染,或因解熱藥或糖皮質激素的套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徵性熱型變得不典型或呈不規則熱型;
②熱型也與個體反應的強弱有關,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時可僅有低熱或無發熱,而不具備肺炎的典型熱型。

中醫判斷

體溫高出正常標準,或自有身熱不適的感覺。發熱原因,分為外感、內傷兩類。外感發熱,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癘之氣所致;內傷發熱,多由飲食勞倦或七情變化,導致陰陽失調,氣血虛衰所致。外感發熱多實,見於感冒、傷寒、溫病、瘟疫等病證;內傷多虛,有陰虛發熱、陽虛發熱、血虛發熱、氣虛發熱、虛勞發熱、陽浮發熱、失血發熱等。發熱類型,有壯熱、微熱、惡熱、發熱惡寒、往來寒熱、潮熱、五心煩熱、暴熱等。以發熱時間分,有平旦熱、晝熱、日晡發熱、夜熱等。以發熱部位分,有肌熱、腠理熱、肩上熱、背熱、肘熱、尺膚熱、手心熱、手背熱、足熱、四肢熱等。又有瘀積發熱、食積發熱、飲酒發熱、瘀血發熱、病後遺熱等。
發熱是指致熱原直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的情形。
正常人體溫一般為36~37℃,成年人清晨安靜狀態下的口腔體溫在36.3~37.2℃;肛門內體溫36.5~37.7℃;腋窩體溫36~37℃。
按體溫狀況,發熱分為:低熱:37.4~38℃;中等度熱:38.1~39℃:高熱:39.1~41℃;超高熱:41℃以上。

一些益處

1:它把體溫升至高於很多病原體生長的最適溫度,降低其生長速度,從而減少機體面對的病原體數量;
2:發燒引起的高溫會使病毒的酶或毒素失活;
3:發燒加快體內化學反應速度來提高免疫反應水平。免疫系統加快攻擊病原體,縮短感染的過程;
4:發燒會使病人感覺生病了,在這種情況下,病人很可能會去休息,防止機體被進一步破壞,同時有更多的體能來對付感染

診斷步驟

病史與體格檢查

發燒發燒
詳細詢問病史(包括流行病學資料)認真系統地體格檢查非常重要。如起病緩急,發熱期限與體溫的高度和變化有認為畏寒多數提示感染,然而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瘤等約2/3也有畏寒說明畏寒並非感染性疾病所特有。但有明顯寒戰則常見於嚴重的細菌感染(肺炎雙球菌性肺炎敗血症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膽囊炎等)、瘧疾輸血或輸液反應等。在結核病傷寒立克次體病與病毒感染則少見。一般不見於風濕熱。發熱同時常伴有頭昏頭暈、頭痛、乏力食慾減退等非特異症狀,無鑑別診斷意義。但是定位的局部症狀有重要參考價值。如發熱伴有神經系統症狀,如劇烈頭痛嘔吐。意識障礙及驚厥、腦膜刺激征等則提示病變在中樞神經系統,應考慮腦炎腦膜炎老年患者有嚴重感染時,常有神志變化,而體溫不一定很高值得注意
詢問流行病學史如發病地區、季節、年齡職業、生活習慣、旅遊史與同樣病者密切接觸史、手術史、輸血及血製品史外傷史、牛羊接觸史等,在診斷上均有重要意義有時一點的發現即可提供重要的診斷線索。
分析熱型
臨床上各種感染性疾病具有不同的熱型在病程進展過程中,熱型也會發生變化。因此了解熱型對於診斷、判斷病情、評價療效和預後均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一)按溫度高低(腋窩溫度)
分為低熱型(<38℃)中熱型(38-39)高熱型(39~40℃)、超高熱型(>40℃)。
(二)按體溫曲線形態分型
如稽留熱弛張熱、間歇熱、雙峰熱消耗熱、波狀熱、不規則熱等熱型的形成機理尚未完全闡明。大多認為熱型與病變性質有關。決定病變性質的因素為內生致熱原產生的速度量和釋放人血的速度,這些均影響體溫調定點上移的高度和速度。

臨床分期

1.體溫上升期體溫上升期常有疲乏無力、肌肉酸痛、皮膚蒼白、畏寒或寒戰等現象。皮膚蒼白是因體溫調節中樞發出的衝動經交感神經而引起皮膚血管收縮,淺層血流減少所致,甚至伴有皮膚溫度下降。由於皮膚散熱減少刺激皮膚的冷覺感受器並傳至中樞引起畏寒。中樞發出的衝動再經運動神經傳至運動終板,引起骨骼肌不隨意的周期性收縮,發生寒戰及豎毛肌收縮,使產熱增加。該期產熱大於散熱使體溫上升。
體溫上升有兩種方式:
(1)驟升型:體溫在幾小時內達39~40℃或以上,常伴有寒戰。小兒易發生驚厥。見於瘧疾、大葉性肺炎敗血症、流行性感冒、急性腎盂腎炎、輸液或某些藥物反應等。
(2)緩升型:體溫逐漸上升在數日內達高峰,多不伴寒戰。如傷寒、結核病、布氏桿菌病(brtlcell()sis)等所致的發熱。
2.高熱期是指體溫上升達高峰之後保持一定時間,持續時間的長短可因病因不同而有差異。如瘧疾可持續數小時,大葉性肺炎、流行性感冒可持續數天,傷寒則可為數周。在此期中體溫已達到或略高於上移的體溫調定點水平,體溫調節中樞不再發出寒戰衝動,故寒戰消失;皮膚血管由收縮轉為舒張,使皮膚發紅並有灼熱感;呼吸加快變深;開始出汗並逐漸增多。使產熱與散熱過程在較高水平保持相對平衡。
3.體溫下降期由於病因的消除,致熱源的作用逐漸減弱或消失,體溫中樞的體溫調定點逐漸降至正常水平,產熱相對減少,散熱大於產熱,使體溫降至正常水平。此期表現為出汗多,皮膚潮濕。
體溫下降有兩種方式:
(1)驟降(crisis):指體溫於數小時內迅速下降至正常,有時可略低於正常,常伴有
大汗淋漓。常見於瘧疾、急性腎盂腎炎、大葉性肺炎及輸液反應等。
(2)漸降(1ysis):指體溫在數天內逐漸降至正常,如傷寒、風濕熱等。

區別診斷

感染性

感染性發熱多具有以下特點:
1、起病急伴有或無寒戰的發熱。
2、全身及定位症狀和體徵。
3、血象:白細胞計數高於1.2x109/L,或低於0.5X109/L。
4、四唑氮藍試驗(NBT):如中性粒細胞還原NBT超過20%,提示有細菌性感染,有助於與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發熱的鑑別(正常值<10%)套用激素後可呈假陰性。
5、C反應蛋白測定(CRP):陽性提示有細菌性感染及風濕熱,陰性多為病毒感染。
6、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積分增高:正常值為0~37,增高愈高愈有利於細菌性感染的診斷,當除外妊娠癌腫、惡性淋巴瘤者更有意義。套用激素後可使之升高或呈假陽性
非感染性

非感染性發熱具有下列特點:
1熱程長超過2個月,熱程越長,可能性越大
2長期發熱一般情況好,無明顯中毒症狀。
3貧血、無痛性多部位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

輔助檢查

要根據具體情況有選擇地進行結合臨床表現分析判斷。如血常規、尿常規病原體檢查(直接塗片、培養、特異性抗原抗體檢測分子生物學檢測等)X線、B型超聲、CTMRI、ECT檢查,組織活檢(淋巴結肝、皮膚黍膜)、骨髓穿刺等。
對大多數發熱患者診斷性治療並無診斷價值鑒於臨床上治療問題,對長期發熱原因不明者,除腫瘤外可以進行診斷性治療。但必須持慎重態度,選擇特異性強療效確切、副作用最小的藥物,如甲硝唑治療阿米巴肝病抗瘧藥治療瘧疾。大多用於診斷性治療藥物有抗生素、抗原蟲藥抗風濕藥等,這些藥物均有副作用(如藥熱、皮疹肝功能損害、造血器官損害等),如套用不當反而延誤病情。須注意此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就診斷而言特效治療的結果,一般否定意義較確診意義大。如疑為瘧疾者用氯隆正規治療無效,認為瘧疾的可能性很小。

檢查項目

體溫表顯示的人體溫度:36~37℃正常;37~38℃發熱;38~39℃高熱;高於40℃可能有危險性的高熱。 
檢驗項目選擇:
血常規,尿常規,血沉,血鉀、鈉、氯化物檢查,肝功能,腎功能,CO2結合力測定,血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血肥達反應,外斐反應,血塗片找瘧原蟲,腦脊液常規、生化及培養。
檢驗結果判定:
(1)白細胞(WBC)總數及中性粒細胞白分比明顯增高,提示各種原因引起的化膿性感染。
(2)白細胞總數增高或偏低,提示為某些病毒感染或傷寒病。
(3)白細胞分類(DC)檢查中發現幼稚細胞,提示可能為白血病。
(4)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血小板(PT)均降低,提示可能為某些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
(5)尿常規鏡檢紅細胞(RBC)、白細胞(WBC)較多,尿蛋白增加,提示為泌尿系感染或腎炎、腎結核及腫瘤。
(6)血沉增快,提示為急性感染、結核病、腫瘤或結締組織病。
(7)肝功檢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麝香草酚濁度試驗值增高,提示為有肝臟損害,膽紅素值升高,提示為有膽道感染。
(8)血肥達反應陽性,提示可能為傷寒病。
(9)外斐反應陽性,提示可能為斑疹傷寒。
(10)血培養及腦脊液培養如培養出致病菌,將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退燒方法

無需驚慌
當孩子體溫低於38.5℃時,可以不用退熱藥,最好是多喝開水,同時密切注意病情變化,或者套用物理降溫方法,若是體溫超過38.5℃時,可以服用退熱藥,目前常用的退熱藥有撲熱息痛、小兒泰諾林、美林等,但是最好在兒科醫生指導下使用。

物理降溫
在沒有冷風直吹的情況下,脫去過多的衣服或鬆開衣服有利於散熱,給小兒使用35%—45%的酒精或溫水進行擦浴,主要是在大血管分布的地方,如前額、頸部、腋窩、腹股溝及大腿根部,這樣能達到退溫的效果;有條件可用毛巾包裹冰塊(冰棍)之類涼的敷在額頭,有一定效果。

藥物使用
引起小兒發熱的病因有很多,在病原菌不明時最好不要濫用消炎藥物,因為“是藥三分毒”,若是濫用消炎藥物可引起小兒肝腎功能的損害,增加病原菌對藥物的耐藥性,不利於身體康復,小兒發熱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病情對症下藥,才能起到病除的效果。

飲食注意
多喝開水,在不肯喝水的情況下可以改喝果汁之類的;吃些易消化的食物,趁在住院期間是以稀飯、湯水、麵條為主。

常備藥品
小兒泰諾林、美林——都是強生的,這2種藥都可以用,退燒效果好,吃完後出很多汗從而退燒,但是吃的次數不能多,吃多了副作用大,一定要按照說明進行服用;
退熱帖——帖在額頭或者後頸上,退熱效果也很好;

退熱栓——塞在屁股上,退熱效果也很好,個人感覺很麻煩,塞進去後寶寶用力哭就出來了,趁寶寶發燒時我試了好幾次都沒成功!

家庭治療

不急降溫
如果醫生確定你只是感冒了,在你能耐受的範圍內,最好不要急於服用解熱藥。發燒是體內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我們的身體藉由升高體溫來調動自身的防禦系統殺死外來病菌(一般來說,病菌在39℃以上時就會死亡),從而縮短疾病時間、增強抗生素的效果。如果你在感冒初起時(37—38.5℃)使用藥物來退燒,會使體內的細菌暫時變成假死狀態,並使他們產生抗藥性,一旦死灰復燃,往往更難治療。

冷敷
如果高燒讓你無法耐受,可以採用冷敷幫助降低體溫。在額頭、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塊濕冷毛巾,其他部位應以衣物蓋住。當冷敷布達到體溫時,應換一次,反覆直到燒退為止。也可將冰塊包在布袋裡,放在額頭上。

熱敷
假使體溫不是太高,可以採用熱敷來退燒。用熱的濕毛巾反覆擦拭病人額頭、四肢,使身體散熱,直到退燒為止。
但是,如果體溫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熱敷退燒,應以冷敷處理,以免體溫繼續升高。

擦拭身體
蒸發也確降溫作用。專家建議使用冷自來水來幫助皮膚驅散過多的熱。雖然你可以擦拭(用海綿)全身,但應特別加強一些體溫較高的部位,例如腋窩及鼠蹊部。將海綿擠出過多的水後,一次擦拭一個部位,其他部位應以衣物蓋住。體溫將蒸發這些水分,有助於散熱。

泡澡
有時候,泡個溫水澡是最舒服不過了。它同樣也可以起到緩解發熱的症狀。嬰兒應以溫水泡澡,或是以濕毛巾包住嬰兒,每15分鐘換一次。

補充液體
當你發燒時,你的身體會流汗散熱;但當你發高燒時,身體會因為流失太多水分而關閉汗腺,以阻止進一步的水分流失,這使你的身體無法散熱。解決之道就是補充液體,喝大量的白開水及果菜汁,其中果菜汁含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尤其是甜菜汁及胡蘿蔔汁。如果你想喝番茄汁,應選用低鈉的產品。發燒期間應避免固體食物,直到狀況好轉。
如果嘔吐情形不嚴重,還可以吃冰塊退燒。在製冰盒內倒入果汁,冰成冰塊,還可在冰格內放入葡萄或草莓,這尤其受到發燒的孩子歡迎。

適當用藥
若感到非常不舒服,可服用止痛藥。成人服用2片阿司匹林或2片撲熱息痛,每4小時服用——次。撲熱息痛的優點是較少人對它過敏。由於阿司匹林與撲熱息痛的作用方式有些不同,因此你若覺得使用任何一種皆無法有效地控制發燒,不妨兩種並用。每6小時服用2片阿司匹林及2片撲熱息痛。服用這些藥物時,需先經醫師同意。
切勿讓孩子服用阿司匹林
18歲以下的青少年,千萬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因為阿司匹林可能使發燒的兒童爆發雷氏症候群,這是一種致命性的神經疾病。兒童可以用撲熱息痛代替。以每磅體重服用5—7毫克的方式,計算服用量,每4小時服用一次。記住,增加使用頻率或超過適當劑量,都有危險,一定要有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注意穿衣
如果你感到很熱,則脫下過多的衣物,使體內的熱氣可以散發出來。但如果因此而使你打寒顫,則說明衣物太少,應該增加,直到不冷為止。
如果患者是小嬰兒,則需特別注意,因為他們還不會表達他們的感受。其實,給小孩穿過多衣服或把他們置於酷熱的場所,都可能引起發燒。
同時,勿使室溫過高,醫師通常建議勿超過20℃。同時,應讓室內適度地透氣,以幫助復原,並保持柔和的光線,使病人放鬆心情。

小兒食療

荷葉粥荷葉粥

食療
西瓜水:西瓜瓤擠汁飲用。

荷葉粥:白米煮粥,粥好放荷葉微煮即食。
綠豆粥:綠豆25克,米15克,白糖適量,煮綠豆和白米成粥,煮好後放糖食之。
銀花茶:銀花10克,煎水加糖服。
生蘆根粥:鮮蘆根15克,粳米25克。蘆根加水煎至一半納米於汁中煮粥食之。
五汁飲:梨汁、荸薺汁、鮮葦根汁、麥冬汁、藕汁。和勻涼服,也可燉溫服。
海參粥:海參10克,白米25克,煮粥食之。
代乳粉:主要為植物蛋白,營養與牛奶相似,但易消化及吸收,可根據幼兒的年齡及需要稀釋飲用。
小米粥: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為主,不但營養豐富,熱量適中,最適合病弱的幼兒使用。
牛奶米湯:米湯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足水分及熱量,容易被腸胃消化,而且米湯的碳水化合物,可使牛奶中的酪蛋白不易消化分子變成易於消化及吸收的分子。牛奶米湯的製作方法非常簡單,只需將米略洗,加入清水煲爛,濾去米渣,加入牛奶調勻即可。

注意事項
1.把牛奶全換成羊奶
2.多補充維生素,吃VC比如鮮果汁
3.只吃流食吃米粥喝米湯。燒總是有火的,先把火退下來再說。孩子不怕餓的喝奶就行。病好得快比什麼都強
4.王氏保赤丸益生菌
5.內熱外寒(夏天又受涼)

禁忌食物

一忌多吃雞蛋:重發熱症狀,並延遲發熱時刻
二忌多品茗:
三忌多喝冷飲
四忌多食蜂蜜:發熱時代應以清熱為主,不宜滋補。
五忌多食辛辣
六忌強逼進食

疾病分類導航

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地異常生命活動過程,並引發一系列代謝、功能、結構的變化,表現為症狀、體徵和行為的異常。 疾病是機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受病因損害作用後,因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的異常生命活動過程。 一定的原因造成的生命存在的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體的形態和(或)功能發生一定的變化,正常的生命活動受到限制或破壞,或早或遲地表現出可覺察的症狀,這種狀態的結局可以是康復(恢復正常)或長期殘存,甚至導致死亡。
傳染病心理疾病遺傳病先天性疾病
泌尿科疾病口腔科疾病眼科疾病兒科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

醫學術語分類導航

醫學術語浩如煙海,最為廣泛套用的莫過於中醫、西醫了。讓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常見的醫學術語。
疾病名稱質控菌株精神病學流行病學
神經病學急診醫學醫學名詞婦產醫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