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厥

驚厥

“驚厥”俗稱“抽筋”、“抽風”。表現為陣發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動,多伴有兩側眼球上翻、凝視或斜視,神志不清。有時伴有口吐白沫或嘴角牽動,呼吸暫停,面色青紫,發作時間可持續幾秒鐘至幾分鐘不等,有時反覆發作,甚至呈持續狀態。若不及時就醫採取止痙措施,可危及生命。6歲以下幼兒發病比成人高10-15倍。驚厥是腦一時性功能紊亂,小兒大腦皮質發育不成熟,神經髓鞘發育不健全,對興奮和抑制不能如成人那樣容易控制,並易患急性感染性疾病。驚厥的頻繁發作或持續狀態可危及患兒生命或可使患兒遺留嚴重的後遺症,影響小兒的智力發育和健康。

基本信息

疾病概述

驚厥驚厥
驚厥(infantileconvulsion)又稱驚風,是小兒常見的危急重症,可發生於許多疾病的過程中,臨床以抽搐,並伴有神志障礙為特徵。其發病突然,變化迅速,證情兇險,列為中醫兒科四大證之一。好發於1—5歲小兒,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根據其臨床表現分為急驚風與慢驚風兩類,急驚風發病急暴,臨床表現多為實證。慢驚風多由久病而來,也可由急驚風轉變而來,臨床多表現為虛證。

西醫學中因高熱、腦膜炎腦炎、血鈣過低、大腦發育不全、癲癇等所致的抽搐屬此範疇。

兒科常見病證。唐以前將本病歸入癇證,至宋《太平聖惠方》始定名驚風。即驚厥。臨床以四肢抽搐或意識不清為主要特徵。引起驚風的原因較多,一般分為急驚風和慢驚風兩大類。以熱性、急性病引起的急驚風尤為多見,如小兒肺炎、中毒性痢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病,如持續高燒不退,均可出現驚風。這與有些慢性病在後期因虛損而出現的慢驚風,有虛實之分。古代有的醫書如《寓意草》《溫病條辨•解兒難》《幼幼集成》等則稱痙病。近代習慣上將痙厥出現於成人的稱痙病,出現於幼兒的稱驚風。治療以鎮驚化痰、安神定志為大法。

病因病理

驚厥驚厥
驚厥的主要病因是外感時邪、內蘊痰熱積滯、暴受驚恐。外感時邪,從熱化火,熱極生風;飲食不節,食滯痰郁,化火動風;暴受驚恐,氣機逆亂,而發驚厥。其主要病機為熱閉心竅、熱盛動風、痰盛發搐。熱、痰、風、驚四證是急驚風的主要病理表現。病變部位在於心臟肝臟

慢驚風由於稟賦不足、久病正虛而致,以脾腎陽虛,或肝腎陰虛為其主要發病原因。由於暴吐暴瀉、久吐久瀉,或溫熱病後正氣虧損,脾腎虧虛,化源不足;或肝腎陰虛,虛風內動。其病變部位在脾、腎、肝三髒。

一、急驚厥病因,以外感時邪,暴受驚恐,內蘊痰熱為其要因素。

1、感受時邪:外感六淫,皆能致驚。其中以冬春之風邪,夏秋之暑邪為多。當冬春之交,寒暖不調,氣候驟變,小兒肌膚薄弱,腠理不密,極易感受風邪,侵及肌表,時邪從表入里,郁而化火,火甚生痰,熱極生風。故病之初起,先有外感表證,繼則引動肝風,或逆傳心包,可見發熱,頭痛,項強,神昏,抽風等證。夏秋之季,暑氣旺盛,小兒元氣薄弱,真陰不足,易感暑邪,暑為陽邪,化火最速,傳變急驟,易陷厥陰,引動肝風。又暑必夾濕,濕為陰邪,若被熱蒸,化為痰濁,內陷心包,蒙敝清陽,則見高熱,嘔吐,痰鳴,神昏,驚厥等證。如感受疫癘之邪,則起病急驟,化熱化火,傳變迅速,以致實熱內閉,引動肝風,邪陷心包而神昏、抽風。

2、痰熱積滯:飲食不節,或誤食污染毒邪之食物,鬱結腸胃,痰熱內伏,壅塞不消,氣機不利,郁而化火。痰火濕濁,蒙敝心包,引動肝風,故可見嘔吐,

腹脹,腹痛,便閉,驚厥,或高熱,嘔吐,便溏,泄痢,驚厥等證。

3、暴受驚恐:《小兒藥證直訣?急驚風證治》 :“因聞大聲或大驚而發搐”。小兒神氣怯弱,元氣未充如聞見異物,乍聞異聲或不慎跌仆,暴受驚恐,驚則傷神,恐則傷志,而致神志不寧,驚惕不安。或致痰涎上壅,蒙敝清竅,引動肝風而驚搐。總之,急驚風的產生,主要由於小兒感受時邪,易從熱化,熱極則生痰生風。食滯痰熱,亦可化火,火盛發驚,驚盛生風,則驚風發作。其病變部位,主要在心肝二經。

二、慢驚厥是相對急驚風而言,急是驟然發作,慢乃漸次轉成。因此,慢驚風多現於一切大病或久病之後;或因急驚風治療不愈,正氣暗傷,邪氣留戀,以致虛風內動,筋脈拘急,輾轉而成;亦有因幼兒體弱,或脾腎素虛,病後形成慢驚者。

1、土虛木亢由於暴吐暴瀉,久吐久瀉,或因急驚風治療不當,過用峻利之品,以及他病誤汗誤下,導致脾陽不振,土虛木盛,而生風。

2、脾腎陽虛由於稟賦不足,脾腎素虧,復因泄瀉,陰寒內盛,而使陽氣外泄,先則脾陽受傷,繼則損及腎陽,從而形成體內陽氣的衰竭和脾氣的不振,引起脾腎陽虛。病至於此,皆虛極之候,虛極生風。此即“慢驚風”證。

3、陰虛風動急驚風或溫熱病後,遷延未愈,耗傷陰液,腎陰虧損,不能滋養肝木,肝血不足,筋失濡養,以致水不涵木,陰虛風動。總之,慢驚風的病因病理變化,多因脾胃受傷,肝木侮土,脾虛生風;或由傷寒,久瘧久痢,疹後等病,熱邪久羈,消爍真陰,以致腎陰不足,肝血虧損,陰虛風動;若陽氣衰敗,則可出現危重的慢脾風證。其病變部位,主要在脾、腎、肝三者。附:小兒急慢驚風,反覆發作,未得根除。常因風邪與痰濁內伏,進而阻塞心竅,橫竄經絡,可以續發癇證。如《活幼心書?卷中癇證》云:“陰癇者,因慢驚後,去痰不盡,痰入心包而得。……陽癇者,因感驚風三次發搐,不與去風下痰,……所謂驚風三發便為癇”。所謂三發,是指驚風多次發作不愈而言,遷延可成癇證。癲癇證臨床特徵: 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兩目直視,四肢抽搐,或作豬羊叫,發過即蘇,醒後一如常人。

發病機制

嬰幼兒大腦皮層發育未臻完善,因而分析鑑別及抑制功能較差;神經纖維外面的包裹層醫學上稱為“髓鞘”的部分還未完全形成,絕緣和保護作用差,受刺激後,興奮衝動易於泛化如同電話線的串線;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誘發驚厥;血腦屏障功能差,各種毒素和微生物容易進入腦組織;某些特殊疾病如產傷、腦發育缺陷和先天性代謝異常等也常見於該期,這些都是造成嬰幼兒期驚厥發生率高的原因。

疾病誘因

熱性驚厥

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驚厥原因,其發生率很高,占兒童期驚厥原因的30%。是發生於顱外感染性疾病發熱過程中的驚厥發作,具有以下特點:①好發年齡為6個月至3歲,6個月以下、6歲以上極少發生。②驚厥常在體溫升高時發作,體溫多在39~40℃以上,體溫越高抽搐的機率越高。③70%發生於上呼吸道感染初期,其餘發生在呼吸道感染和出疹性疾病中。④全身性抽搐伴有意識障礙,但驚厥止後,意識很快恢復;發作後無異常神經系統體徵,腦脊液檢查除壓力增高外無異常發現。⑤預後多良好,少數可轉變為癲癇。根據臨床特點,分為單純性與複雜性熱性驚厥(附表)。後者存在較高的癲癇危險性,預後有顯著差別。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由於小兒機體各部位的防禦、免疫功能均較成人為弱,血腦屏障尚未發育完善,病原體易通過血腦屏障到達中樞神經系統,從而引起中樞感染,是小兒時期特別是嬰幼兒期嚴重的感染性疾病。其特點為:①驚厥發生前後,除體溫急驟升高外,多伴有意識異常,且常出現嗜睡、昏睡、煩躁、嘔吐、譫妄、昏迷;②驚厥發作常反覆多次,每次發作持續時間較長;③體檢在早期驚厥未發生時或可正常,但已出現驚厥者多可查出異常體徵;④腦脊液常規、生化檢查異常。
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病原體各不相同,其發病特點、發病季節及好發年齡亦有所不同。乙型腦炎:多在夏秋季,以腦實質損害的表現為主;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多在冬春季節,有集中發病及流行高峰,但亦有散發病例。暴髮型休克是其典型而嚴重的特徵;其他化腦(如肺炎球菌、金葡菌等所致):不分季節,多見於嬰幼兒特別是6個月以下小嬰兒;真菌性腦膜炎:多見於免疫低下,長期套用抗生素,真菌直接、大量的接觸史,常有自行緩解的過程,病程長,較隱匿;結核性腦膜炎:年幼者往往有粟粒性肺結核史及密切的結核接觸史,年長兒臨床表現及腦脊液變化較典型,發病率較成人高8~10倍。

中毒性腦病

是嬰幼兒時期比較常見的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其主要臨床表現是在原發病過程中,突然出現的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其臨床特點:①常見於嚴重細菌感染(肺炎、敗血症、中毒型細菌性痢疾、傷寒、白喉、百日咳等);②除原發病外,常有高熱、驚厥、意識障礙及顱內壓增高表現;③驚厥發作次數多,持續時間長,全身或局限性;④體格檢查顯示意識改變、前囟隆起、錐體束征和腦膜刺激征,甚至肢體癱瘓;⑤腦脊液檢查壓力稍高,有時蛋白稍增外,無其他異常;⑥原發疾病控制後,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逐漸減輕。輕者症狀於24小時內消失,無後遺症;嚴重者抽搐頻繁、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癲癇

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慢性腦功能障礙綜合徵,是大腦灰質神經元群反覆超同步化放電所引起的發作性、突然性、短暫性腦功能紊亂,因此癲癇具有發作性、復發性和自然緩解的特點,患兒發作間期,可一切正常。它有多種發作類型,可表現為驚厥性發作和非發作性驚厥。繼發性癲癇者可有腦損傷病史或複雜性熱性驚厥史。腦電圖檢查有助於確診癲癇的性質及分類。

低鈣血症

常見於半歲以內的嬰兒,患兒常有程度不等的活動期佝僂病表現。血清鈣低於1.75mmol/L時可出現典型發作,主要為驚厥、喉痙攣和手足抽搦。驚厥發作時間常較短暫,可短至數秒鐘,少數有長達幾分鐘者,發作停止後意識恢復,精神萎靡而入睡,醒後活潑如常,無神經系統體徵。發作頻率可達一日數十次。一般不伴發熱,發作輕時可清楚。心電圖可見Q-T間期延長。

臨床表現

臨床將驚厥分為輕微型、局限陣攣型、多灶性陣攣型、強直型、全身肌陣攣型等五種類型。
驚厥驚厥

(一)輕微型
新生兒驚厥最常見的類型,表現為凝視、斜視、眨眼運動吸吮、咀嚼樣口-頰-舌運動、單一肢體震顫、固定或四肢踩踏板或划船樣運動、以及呼吸暫停發作等。

(二)局限陣攣型
以同側單或雙肢體局限性陣攣性抽動為特徵,但無定位意義,多不伴意識喪失。多見於早產兒。

(三)多灶性陣攣型

以多個肢體振幅小、頻率l~3次/秒為特徵,可由一側肢體轉到另一側肢體,多伴有意識喪失。常見於顱內疾病或某些代謝異常等。

(四)強直型

為全身或四肢強直性痙攣(伸直或僵硬)。提示病情嚴重,有腦器質性病變,需與去大腦強直和角弓反張鑑別。去大腦強直表現為四肢和軀幹伸直,麗上肢內鏇、瞳孔散大、兩眼球向下移動,常為腦衰竭的終末體徵。角弓反張表現為背部持續後弓,見於膽紅素腦病、破傷風及某些胺基酸代謝紊亂。

(五)肌陣攣

以單個或多個肢體同步,對稱性急速屈曲痙攣為特徵,上肢比下肢明顯。表明有瀰漫性腦損害。上述五種類型中,以輕微型多見(占驚厥發作的50%),次為多灶性痙攣型。近年來亦有根據腦電圖多圖像監護儀的研究,把新生兒驚厥分為:
①臨床發作與腦電圖信號-致;
②臨床發作不伴腦電圖信號;
嬰兒痙攣症
新生兒驚厥的臨床表現一般是無定型、多變型的發作,持續時間長短不一,常表現為某一部位或肢體、頭面部的抽動,或眼球的固定、瞬目,甚至四肢強直性伸展。根據原發病的不同而有發熱或體溫不升,發紺,意識障礙,前囟飽滿,黃疸等其他的症狀和體徵。新生兒驚厥發作持續30分鐘以上,稱為新生兒驚厥持續狀態。

發病特點

新生兒期

以產傷所致顱內出血或產程窒息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腦病為最多見,其次為新生兒敗血症、化膿性腦膜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核黃疸、新生兒破傷風、新生兒手足搐搦症、低鎂血症、低鈉血症、低血糖症及其他代謝異常等。生後1~3天常見病因是產傷窒息、顱內出血、低血糖等,生後4~10天常見病因是低血鈣症、核黃疸、低血鎂症、早期敗血症和化膿性腦膜炎、破傷風、顱腦畸形。在此年齡階段,還應考慮先天性腦發育畸形和代謝紊亂。母有前置胎盤、先兆流產、催產素使用過多或胎位不正、臍帶脫垂等均可引起缺氧性腦損傷而致驚厥。先天性風疹綜合徵、弓形蟲病、巨細胞包涵體病等也要考慮。個別病例因產前給麻醉藥,由胎盤傳至胎兒,出生後藥物中斷,可致驚厥。少數病例原因不明。

嬰幼兒期

以熱性驚厥、急性感染如中毒型菌痢、敗血症所致中毒性腦病、化膿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為最多。先天性腦發育畸形和先天性代謝紊亂性疾病往往在此年齡階段表現尤為突出,如苯丙酮尿症、維生素B6依賴症;一些癲癇綜合徵如嬰兒痙攣、大田原綜合徵等也在此期間發病,一般均伴有智力落後;此外還有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等。

學齡前期、學齡期

隨著血腦屏障及全身免疫功能的不斷完善,顱內各種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較嬰幼兒期明顯下降。全身感染性疾病(如菌痢、大葉性肺炎等)所致的感染中毒性腦病、癲癇和顱腦創傷在該階段相對多見,較少見的有顱內腫瘤、腦膿腫、顱內血腫、腦血管栓塞、腎臟疾病引起高血壓腦病或尿毒症、低血糖、糖尿病酮血症、食物或藥物中毒等。

疾病辨症

主症全身肌肉強直性或陣發性痙攣,可有神志不清。
來勢急驟,為急驚風,初起常有壯熱面赤,煩躁不寧,搖頭弄舌,咬牙蚧齒,睡中驚醒,繼則神昏,牙關緊閉,兩目上視,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四肢抽搐、顫動,呼吸急促,苔微黃,脈浮數或弦滑,為痰熱生風。(痰火閉症)

起病緩慢為慢驚風,常見面黃肌瘦,形神疲憊,四肢不溫,呼吸微弱,囟門低陷,昏睡露睛,時有抽搐。兼見大便稀薄,色青帶綠,足跗及面部浮腫,舌淡苔薄,脈沉遲無力,為脾陽虛;神倦虛煩,面色潮紅,手足心熱,舌光少苔或無苔,脈沉細而數,為肝腎陰虧。

鑑別診斷

(一)高熱驚厥: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肺炎及傳染病早期等急性感染性疾病高熱時,中樞興奮性增高,神經功能紊亂而致的驚厥,謂之高熱驚厥。其發生率很高,據調查5-8%的小兒曾發生過高熱驚厥,占兒童期驚厥原因的30%。其特點是:①好發年齡為6月至3歲,3歲後發作頻數減低,6月以下、6歲以上極少發生;②上感引起者占60%,常在病初體溫急劇升高時發生,體溫常達39~40℃以上,體溫愈高抽搐的機會愈多;③全身性抽搐伴有意識障礙,但驚止後,意識很快恢復;④在一次發熱性疾病中,一般只發作1次,很少發作2次以上;⑤抽搐時間短暫,數秒至數分鐘,一般不超過5-10分鐘;⑥神經系統檢查為陰性,腦脊液檢查除壓力增高,無異常發現;⑦發作後1-2周做腦電圖檢查為正常;⑧可追詢到既往高熱驚厥史和家族遺傳史;⑨預後多良好,少數可轉變為癲癇(1-3%)。高熱驚厥可分為單純性(良性)與複雜性(非良性)兩類。
(二)顱內感染可由細菌、病毒、黴菌等侵入中樞神經系統,引起腦膜和腦實質的損害及腦水腫。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常見於冬春季,乙型腦炎多見於夏秋季,而病毒性(散發性)腦炎及結核性腦膜炎常年散發,腦膿腫通常有如中耳炎、敗血症及紫紺型先心病等前驅病。顱內感染患兒有發熱、頭痛、嘔吐、嗜睡、驚厥及昏迷,常有腦膜刺激征和錐體束病理征出現。腦脊液檢查對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病毒性(散發性)腦炎、結核性腦膜炎、新型隱球菌腦膜炎具有診斷價值。腦膿腫者常有急性感染的症狀和體徵,顱內高壓及定位體徵,作頭顱CT檢查可明確診斷,並可確定部位與大小。
(三)中毒性腦病:是嬰幼兒時期比較常見的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其主要臨床表現是在原發病的過程中,突然出現的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原發病常為敗血症、中毒性菌痢、重症肺炎、傷寒、白喉、百日咳等。發病機制不明,腦部病變不是病原體直接侵入中樞神經系統所致。可能是由於病原體產生的毒素直接損害中樞神經系統或機體對感染毒素的一種過敏反應。另外,機體的自體免疫,腦組織缺氧或體液代謝紊亂亦與之有關。病理改變:腦實質有充血、水腫、廣泛的小出血點,少數病例有腦小血管損害,無明顯炎病表現。臨床上常在原發病加劇的基礎上,出現急性腦損害,主要表現酷似腦炎如高熱、頭痛、嘔吐、煩躁不安、意識障礙、驚厥、昏迷等。腦膜刺激征陽性,神經系統無定位症狀。腦脊液檢查除壓力稍高,有時蛋白稍增外,無其它異常。輕者腦症狀於24小時內消失,無後遺症;嚴重者抽搐頻繁,昏迷可持續數日甚或數月,發生去腦強直、角弓反張、呼吸不規則,甚至危及生命。倖存者常遺留智力減退、肢體強直性癱瘓、耳聾、失明等後遺症。
(四)嬰兒痙攣症 是小兒癲癇全身性發作的一種特殊類型。病因複雜,部分病例可以是產傷、腦缺氧、苯丙酮尿症、各種顱內炎症以及先天性代謝或發育異常等引起。臨床特點:①典型發作為頭與軀幹急驟前屈,上肢前伸,然後屈曲內收,下肢屈曲偶或直伸,伴短暫意識喪失。少數為突然點頭樣抽搐,或頭向後仰,身體後曲呈角弓反張狀;②每次抽搐持續1-2秒鐘,經數秒緩解,再次抽搐,往往呈一連串發作;③常在入睡前或剛睡醒時發病,每日數次,數十次,甚至上百次,亦可數日1次,發作停止時往往喊叫一聲;④多在1歲以內發病,3-7月發病最多,隨著年齡增長,發作漸減少;⑤多數病例伴有明顯的智慧型遲緩,發育落後;⑥腦電圖示高峰節律失常,棘波、慢波混雜出現,波幅高;⑦使用ACTH或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可控制或減輕發作,腦電圖恢復正常。
(五)低血糖症:是指由於某些原因,血中葡萄糖含量降低所致的臨床表現。其臨床特點:①病前多有吐瀉、飢餓、疾病、感染等前驅症;②常在清晨早餐前發病,其表現為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口渴多汗、疲乏、頭暈、心慌、嗜睡甚至驚厥、脈搏細速、血壓下降。較大兒童有飢餓感和上腹部不適;新生兒常為精神淡漠,發作性呼吸暫停,體溫不升與驚厥等;③空腹血糖測定:嬰兒與兒童<(40mg/dl),足月新生兒≤(30mg/dl),未成熟兒≤(20mg/dl)。但驚厥可使血糖上升,故血糖測定正常,並不能排除低血糖診斷;④以50%或25%葡萄糖液1-2ml/kg/次,靜脈注射,輕者口服糖水能控制症狀,療效迅速。嚴重低血糖可造成永久性腦損害,其結果為智力障礙及反覆驚厥發作。
(六)低鎂血症 鎂的生理作用是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應激性;抑制神經肌肉接頭和交感神經節的乙醯鹼釋放;對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當血鎂降低時神經肌肉興奮性及應激性增強。診斷依據為:①有缺鎂的病史,如長期厭食、嘔吐、腹瀉、胃腸引流或長期輸液無鎂補充或各種原因的多尿,甲狀旁腺功能不足等;②神經肌肉興奮性增強的表現,如對光、聲、機械刺激敏感,Chvostek氏征、Trousseau氏征試驗陽性,情緒激動,肌肉震顫或抽動,心動過速,驚厥等;③血鎂低於0.75毫摩爾/升即1.5毫當量/升(正常值0.75~1.25毫摩爾/升即1.5~2.5毫當量/升)。鎂負荷試驗:靜滴硫酸鎂0.25毫摩爾/kg(即0.5毫當量/kg),若24小時尿鎂排泄量少於輸入量的20%;④使用25%硫酸鎂0.1~0.2毫升/kg肌注治療有效。鈣和鎂的生理功能基本相同,二者可能是競爭的,鈣能促進鎂的排泄,故治療期間最好不用維生素D和鈣劑,否則影響療效。
(七)中毒小兒中毒常屬意外,多系好奇、無知或家長、保育人員看管疏忽而誤服藥物,毒物及誤食毒果等所致。常見原因如下:①進食有毒動、植物,如河豚、白果、木薯、桃仁、杏仁、毒蕈及噴灑了農藥和瓜果、蔬菜、採食野果-蓖麻子、曼陀羅等;②藥品或毒物保管不嚴,誤服中毒,如誤服殺鼠藥(安妥、磷化鋅)、氨茶鹼、避孕藥甚或誤服煤油、汽油等;③食物處理不當而產生毒性,進食過量而致中毒;如喝變質奶類,食用未剔除芽的馬鈴薯或未煮熟的雲豆角等;④錯用或誤用藥物和有毒物,如醫務人員或家長取錯藥品,用錯劑量,使用較大劑量的阿托品、異菸肼或亞硝酸鹽誤當食鹽使用;⑤其它如用有機磷(敵敵畏、敵百蟲),有機氯(DDT、六六六)噴灑房間或衣被滅蚊蠅,滅蚤虱。寒冷季節用煤、木炭取暖,不注意通風而CO中毒等。上述中毒均可引起陣發性或強直性驚厥,且常伴昏迷,發紺,呼吸異常等症狀,必須提高警惕,及時診治。

與癲癇區別

小兒驚厥與癲癇鑑別,專家介紹,這兩種症狀不難區別。一般情況下,最好的鑑別方法就是腦電圖檢查,小兒驚厥的波段是正常的,而癲癇則是異常的波段。
熱性驚厥又稱高熱驚厥,是小兒最常見的驚厥性疾病,一般發生於6個月一6歲的孩子,我國約5%一6%的小兒曾患過熱性驚厥,日本人的比例更高,達10%。顧名思義,高熱驚厥常在全身驚厥時伴高熱,但抽搐完後大多數會很快清醒,約40%的病人在以後發熱時會復發。
熱性驚厥有明顯的遺傳傾向性,大多數人最終結局良好,不影響智力,對腦的損害不大,所以一般人對它並不陌生,也不害怕。但值得提醒大家的是,並不是所有伴高熱的抽搐都是熱性驚厥,如腦炎的患者也常常同時伴有發熱和驚厥,癲癇患者發作也可以由發熱誘發。熱性驚厥有部分人後來也表現為無熱驚厥(不發熱也驚厥)。所以對熱性驚厥的患者,一定需要進行詳細的神經系統查體以及頭顱CT、腦電圖檢查,以早期排除其他器質性病變,小兒驚厥與癲癇鑑別就在於此。
一般來說,熱性驚厥患兒在發熱控制後2周,腦電圖上不會發現異常放電,而癲癇患兒在癲癇發作間期也可出現異常放電。由於部分癲癇患兒在發病早期可以表現為發熱後抽搐,因此對於存在以下情況的發熱後抽搐,需考慮癲癇可能:①抽搐前體溫《38。SoC;②發病年齡小(《6個月)或大(》6歲);③發作表現為一側肢體抽搐或存在局部性發作證據(如雙眼向一側偏斜、口角向一側偏斜);④發作持續時間較長(》5分鐘),或意識恢復較慢;⑤一次發熱病程中出現多次抽搐;⑥可同時伴有運動、語言發育遲緩。

以上對小兒驚厥與癲癇鑑別的介紹,相信已經能幫助家長們更好的了解這兩個病症。如果一旦患上癲癇,家屬應帶患者到當地三甲醫院的癲癇專科進行專業治療;如果當地三甲醫院沒有癲癇專科,則應去大型、專業、正規的癲癇病醫院進行系統診治。只要找對醫院、分清類型、治療及時,方法精確,80%左右的患者能夠得到完全控制和治癒。

疾病治療

驚厥驚厥
1.基本治療
(1)急驚風
治法醒腦開竅,熄風鎮驚。以督脈及足厥陰經穴為主。
主穴水溝印堂合谷太沖
配穴熱盛者,加大椎十宣;痰多者,加豐隆;驚恐者,加神門;口噤者,加頰車。
操作毫針瀉法。大椎、十宣點刺出血。
方義水溝、印堂能醒腦開竅。合谷、太沖相配,謂開四關,擅長熄風鎮驚。
湯藥治療使用貝母瓜樓散合清膈煎加減:辰砂1克(用手沾辰砂,再點於舌頭上)九節菖蒲4.5克竹茹6克膽南星4.5克天竺黃3克陳皮4.5克木通3克川貝母3克白芥子3克甘草4.5克,水煎服一日一貼.。(初起牙關緊閉用通關散:細辛9克皂角9克冰片1克研成細粉用吸管吹入鼻孔中。有噴嚏者愈後良好,無嚏者多兇險)

(2)慢驚風
治法健脾益腎,鎮驚熄風。以督脈、任脈及足陽明經穴為主。
主穴水溝印堂氣海足三里太沖
配穴脾腎陽虛者,加神闕、關元、腎俞;肝腎陰虛者,加太溪、肝俞。
操作水溝、印堂、太沖用毫針瀉法,氣海足三里用補法。配穴用補法;脾腎陽虛者,可施以溫和灸或隔鹽灸或隔附子餅灸。小兒不合作者也可不留針。
方義水溝、印堂可醒腦開竅。氣海能益氣培元。足三里補脾健胃。太沖平肝熄風。
湯藥治療初期使用異攻散加減:白朮6克、陳皮4.5克、炙甘草4.5克、茯苓9克、黨參7.5克,有嘔吐加廣藿香4.5克煨姜3克;若病情拖延數日,見大便青色加木香2克(後下)肉桂1克(焗服)水煎服,一日一貼。
注若見小兒手足冰冷,脈搏微弱。唇攝痿白。這是將要虛脫的急症,不可輕視。需要急用附子理中湯:紅參5克(另燉)白朮6克乾薑4.5克附子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其他治療
耳針法選交感、神門、皮質下、心、肝、脾。急驚風毫針刺用強刺激,慢驚風毫針刺用中等刺激,或用撳針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貼壓。

3.針灸救治
現代報導首見於二十年代中期。自建國後至今,一直有這方面的文章刊載。治療上,也是以體針為主,高熱驚厥配合刺血法,更能提高療效;有用針刺配合按摩,也獲得較好的效果。近年來,更深入對療效的客觀化進行研究,通過與藥物對照,止痙時間明顯以針剌為佳。目前針灸控制驚厥的有效率在95%以上。
體針(之一)
(一)取穴
主穴:水溝、印堂、後溪透勞宮、湧泉、合谷。
配穴:曲池、少商、四縫、大椎、足三里。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每次取2、3穴,據症情變化加配穴。均以速刺法進針。水溝,針尖呈30度角向上剌入深0·5~1厘米,用高頻率、大幅度捻轉瀉法。如效不顯加其它穴。其中,後溪穴透刺,可斜向勞宮,捻轉加小提插,強刺激後出針。余穴亦採用同樣手法,均不留針。另外,印堂、少商、四縫等可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出血量一般如綠豆至黃豆大。如驚厥持續不止,可留針。每日1~2次。
(三)療效評價
共286例,平均有效率為99.4%。
體針加按摩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針刺穴:曲池、合谷、十宣、大椎、太沖、迎香;2、按摩穴:膻中、身柱、臂Nao與肩Yu穴之間、筋縮穴旁開2寸範圍內。
配穴:痰濁神昏加勞宮、豐隆,口噤項強加風府、廉泉。

(二)治法
主穴為主,體針與按摩並用。針刺操作:曲池、合谷及配穴,速刺進針,瀉法不留針,余穴均以三棱針點刺出血。按摩操作:醫者以左手握住患兒的肢體,使掌心或大、小魚際為著力點,在上述諸穴的位置,上下作輕微的運摩(用蛋清作潤滑劑),待局部出現密集的、含於皮膚內的毛細刺狀物為止。每日1~2次。
(三)療效評價
本法治療34例,33例(97%)的驚厥得到控制,1例死亡。對出生不滿十五天的患兒,效果更佳。
體針(之二)
(一)取穴
主穴:百會。
配穴:十宣、曲池、大椎、水溝、太沖、行間、四縫。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據症加配穴。百會,用28號1.5寸不鏽鋼毫針,沿頭皮刺入針體2/3,留針6小時。配穴,除四縫穴及十宣穴點刺擠出血外.余穴均強刺激不留針。每日1次。

(三)療效評價
共治71例,結果痊癒64例,有效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8.6%。

中醫防治

小兒驚風病是產生小兒智力發育下降和死亡的主要殺手之一。驚厥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以抽搐伴神昏為特徵的證候,又稱驚風,俗名抽風。任何季節都可發生,一般以1-5歲的小兒為多見,約占百分之三至五發此病,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其症情往往比較兇險,變化迅速,威脅小兒生命。所以,古代醫家認為驚風是一種惡候。如《東醫寶鑑.小兒》說:“小兒疾之最危者,無越驚風之證”。《幼科釋謎.驚風》也說:“小兒之病,最重惟驚”。驚風的症狀,臨床上可歸納為八候。所謂八候,就是搐、搦、顫、掣、反、引、竄、視。八候的出現,表示驚風已在發作。但是,驚風發作之時,不一定八候全都出現,發作時的急慢強度,也不一定相同。由於發病有急有緩,證候表現有虛有實,有寒有熱。凡起病急暴,屬陽屬實者,統稱急驚風;病久中虛,屬陰、屬虛者,統稱“慢驚風”。

護理要點

驚厥驚厥
1、出現驚厥時,應立即將患兒平臥,解松領扣,頭偏向一側,使口腔分泌物易於流出,以免引起窒息。若出現窒息時,應立即吸出呼吸分泌物,施行人工呼吸。

2、用纏有紗布的壓舌板放入口腔內上、下齒之間(如沒有壓舌松可用鋁匙柄外面裹以手帕),以防舌被咬傷。

3、保持環境安靜,減少對患兒的刺激,驚厥發作不可將患兒的刺激,驚厥發作不可將患兒抱起或高聲呼叫。

4、有高熱時,應給以物理或藥物降溫。如驚厥發作時間較長,無論有無紫紺,均應給以吸氧,以減輕腦缺氧。

5、驚厥發作時,禁忌任何飲食,包括飲水。待驚厥停止、神志清醒後根據病情適當給以流質或半流質。

6、必要時可用針刺入中、合谷等穴位。

7、迅速送醫院就醫,並向醫生反映抽痙開始時間、抽痙次數、持續時間、抽搐部位、兩眼有否凝視或斜視、大小便有無失禁以及解痙後有無嗜睡現象等。以便診斷和處理。

家庭預防

驚厥驚厥
小兒高熱驚,是單純指體溫突然升高時所致的驚厥,高熱原因是中樞神經系統以外的感染,往往是較輕的上呼吸道感染。多見於6個月-3歲小兒,3歲以後發作減少,小於6月大於6歲罕見。其實當小兒高熱時,家長如給予恰當的護理,將大大減少小兒高熱驚厥的發生率,現在許多家長認為小兒發燒就要捂,從頭到腳捂得嚴嚴實實,這使得原本發燒的小兒體溫越來越高,從而引發驚厥的發生。

當患兒體溫大於39℃時,尤其是發生過高熱驚厥的患兒非常容易在下次高熱時再次發作,應立即給予退熱,脫去多餘的衣服,鬆開衣扣,頭置冷毛巾或將家中水枕置冰櫃冷卻後置小兒頭下或腋下,置小兒於通風陰涼處,如家中有退熱藥,可按醫囑或說明服用,並多次飲水。一旦在家中或就診路上發生驚厥,應讓患兒平臥,頭偏向一側,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嘔吐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並指壓人中,切務用力搖晃患兒,同時撥打120救護車轉送醫院救治。

危害

導致嬰兒智力低下

腦損傷可以引起驚厥,驚厥發作也可造成腦損傷。有人證明,一次驚厥發作對近記憶力有一過性影響,相當於腦震盪所致損害;驚厥持續狀態可產生嚴重腦損害,而致智力低下。因為在驚厥性放電時,腦組織有大量的神經元發生快速、反覆的脂除極化,需較多的能量維持鈉?鉀泵的功能,神經遞質的合成與釋放也增加,細胞代謝過程加快,而且驚厥時體溫升高,肌肉抽搐也使全身代謝增加,高熱可使動物腦代謝增加25%,這些活動所需能量比正常高出2~4倍。腦的異常放電活動即驚厥放電本身對能量的需要也明顯增加,這也是引起腦損傷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驚厥給腦造成了最大的代謝負擔。

熱性驚厥為小兒驚厥中最常見的一種,預後一般良好,引起智力低下的發生率很低,這是因為一般單純性熱性驚厥,發作次數少、時間短、恢復快、無異常神經征,因此驚厥發作時對大腦的影響較少。但是其中有少數患者可以引起智力低下,目前對此有兩種解釋,一種認為嚴重的熱性驚厥可以引起腦損傷,以致出現癲癇及智力低下,這是指驚厥持續時間越長,驚厥復發次數越多,出現腦損傷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種觀點認為,在熱性驚厥前,神經系統已出現異常,這種小兒即使不發生熱性驚厥也會出現智力低下,即認為熱性驚厥病兒的神經系統症狀並非驚厥本身所致,而是存在於熱性驚厥起病之前,熱性驚厥與智力低下並非因果關係,而是共同原因所決定的。

另外驚厥引起腦損傷和年齡也有密切關係。小兒驚厥持續30分鐘以上就可以產生神經元缺血性改變,而成人驚厥超過6小時才發生這種改變。這是因為嬰幼兒時期腦組織代謝活躍,神經細胞處於生長、分化旺盛時期,正在發育的腦組織最易受損害,所以驚厥發病年齡越早,其智力低下的發生率可能會越高。

總之熱性驚厥之前如已有神經系統異常,可能導致將來的智力低下,嚴重驚厥本身也能引起腦損傷而影響智力。

引起癲癇

準確地預測某一熱性驚厥能否出現後遺症,是否會變為癲癇,有一定困難。但根據一些“危險因素”進行估計是有一定幫助的。

若熱性驚厥首次發作是單純性的,且驚厥前神經系統正常,則癲癇的發生率為1%;在熱性驚厥前已有神經系統異常或為複雜性高熱驚厥,則癲癇發生率為2%~3%;若熱性驚厥前神經系統已有異常而且為複雜性發作,則癲癇的發生率為9%。並且有報導,熱性驚厥病兒如有圍產期異常,當轉變為癲癇時往往是全身性發作。而另一些熱性驚厥的小兒,驚厥時間長,反覆發作,或局限性發作,以後轉變為癲癇時,往往表現為精神運動型癲癇。

總之熱性驚厥一般預後良好,僅有極少部分患者可轉變為癲癇,留有後遺症,其發生率為熱性驚厥的2%~7%。當熱性驚厥患兒出現以下危險因素時,預示轉變為癲癇的百分率增高。

(1)複雜性高熱驚厥,發作時間長約15分鐘,限局性發作,低於38℃時發作,一次熱病連續發作。

(2)熱性驚厥多次復發。

(3)熱性驚厥前有神經系統異常、發育異常、智力低下或圍產期異常。

(4)首次發作在1歲以內。

(5)家中有癲癇或熱性驚厥史。

注意事項

1.飲食與情緒:驚厥發作時,不能餵水和進食,以免發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驚厥緩解後可給予糖水或富有營養、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汁質,如雞蛋、牛奶、藕粉、麵條等。驚厥患兒不宜食用酒、醋、茶葉、咖啡、朱古力和可樂等興奮性物質;儘可能避免間接吸菸,注意避免過度疲勞或過度興奮,以免誘發驚厥發作。

2.驚厥患兒是否可進行預防接種疫苗:疫苗接種後短期(數小時~數日)內發生驚厥或癲癇的個例報告並不太少見,但總體發生率很低。熱性驚厥的發病機制具有複雜的遺傳和環境背景,疫苗相關的熱性驚厥報告雖然很多,但目前較為一致的觀點認為,與其他原因所致的熱性驚厥發病過程沒有不同,預防接種只是通過部分病例可出現接種後發熱與熱性驚厥相關,其發展過程及預後也和其他原因所致者無異。故熱性驚厥不應成為疫苗接種的禁忌症,另外,癲癇患兒能否進行疫苗接種,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一般認為,癲癇患兒只要發作控制穩定(3~6個月無發作),即可按計畫實施預防接種。對於接受可能影響免疫狀態的特殊治療者,例如ACTH、潑尼松等,某些疫苗(尤其活疫苗)的預防接種更需慎重(間隔6個月以上)。同時,應了解疫苗說明書所標註的禁忌症,對於有“神經系統疾病”、或“癲癇”等相關禁忌症的疫苗,家長應慎重考慮。
3.驚厥發作的家庭處理:當小兒在家中發生熱性驚厥時,處理不當會引起一些意外,加重小兒的損傷和痛苦。所以家長應學會小兒驚厥的緊急處理方法,以防萬一。①把小兒平放在床上,頭偏向一側,防止口腔分泌物或嘔吐物流入氣管內引起窒息。為小兒解松衣領褲帶,以免影響呼吸。不要將小兒緊抱在懷中,也不要搖晃呼喚孩子,保持安靜,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②在肩頸部墊小毛巾或小枕頭,稍微抬高肩頸部,使頭輕微後仰,可以防止舌根後倒,以通暢氣道。去除口、鼻、咽部的分泌物或痰液。③用包裹好布條或手絹的牙刷柄或筷子從小兒的口角處塞於上、下牙之間,既可防止小兒舌根後倒引起窒息,也可防止驚厥時咬傷舌頭,但對此目前仍有爭議。應避免小兒牙關緊閉時不要強行撬開,以免損傷牙齒。④用大拇指按壓小兒的鼻下人中穴(鼻唇溝上1/3與下2/3交界處)、雙手虎口部的合谷穴(大拇指與食指指骨分叉處)止驚。小兒的四肢正在抽搐時可以輕輕扶住手腳,但不要用力按壓來制止抽搐,否則會造成小兒的手腳損傷,如骨折或脫臼等。⑤驚厥停止後,應立即將小兒送往附近的醫院,作進一步檢查,及早查明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宜就近求治。⑥在運送醫院的途中,應密切觀察小兒,注意將口鼻暴露在外,伸直頸部保持氣道通暢。不要將小兒嚴密包裹在被子裡,這樣很容易使孩子口鼻堵塞,頭頸前傾,氣道彎曲,造成呼吸道不通暢,甚至窒息死亡。

專家觀點

1.熱性驚厥的預防:熱性驚厥的最好預防是不發熱,但發熱後套用退熱藥物是否能夠預防熱性驚厥發作,一直存在爭議。目前現有證據表明單純套用退熱藥物並不能預防熱性驚厥的發作,僅能增加患兒的舒適度。國外最為推崇的是安定栓劑短程套用,但國內並無該藥製劑。國內一般採用安定口服或灌腸,咪達唑侖滴鼻、滴口腔峽膜腔等。對於發熱不高就抽搐的病人也可長期套用丙戊酸鈉或苯巴比妥口服。
2.驚厥兒童的疫苗接種:驚厥兒童是否可以接種疫苗一直沒有相應定論,其實就疫苗說明書明確規定僅三種疫苗即流腦、乙腦和百白破疫苗禁用於癲癇患者。對於熱性驚厥由於疫苗接種後可能出現接種後發熱,有可能導致熱性驚厥,但發生率較低,已有研究發現麻疹疫苗接種後3~7天可能誘發熱性驚厥發作。因此對於驚厥患兒的預防接種,如果是熱性驚厥,尤其是單純性熱性驚厥一般不必禁忌疫苗接種;對於複雜性熱性驚厥或發作頻繁或癲癇尚未控制者一般暫緩接種,如果癲癇控制半年以上,雖然對於大多數兒童來說是不會增加驚厥發作,僅小部分病例可能出現驚厥發作,但如果不接種疫苗,也有罹患相應傳染病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則患者或家長需要權衡既往驚厥的復發情況、可能接觸相應傳染病的風險等綜合考慮是否接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