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熱性驚厥

小兒熱性驚厥

熱性驚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嬰幼兒最常見的驚厥性疾病。其定義為發生在嬰幼兒期的伴有發熱的驚厥發作,並排除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及曾有無熱驚厥病史者。目前認為對單純FC患兒可不診斷為癲癇。 熱性驚厥不是“發熱”和“驚厥”的簡單相加,1981年Nelson及Ellenberg提出的定義,熱性驚厥指的是:嬰幼兒時期起病,經常為3個月至5歲之間,伴有發熱但非顱內感染所引起,驚厥無其他明確原因,如發作前曾有無熱驚厥發作,則此次發作不考慮為熱性驚厥。

基本信息

病因

高熱驚厥為6個月~3歲小兒驚厥常見的原因,可由任何突發的高熱引起,表現為突然發作發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強直性和陣攣性抽搐,多伴有意識障礙。持續時間短。既往可有高熱驚厥發作史。

驚厥常發生在病初驟然體溫升高階段,多由呼吸道感染引起。

臨床表現

表現為突然發作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強直性和陣攣性抽搐,多伴有意識障礙,持續時間短。旣往可有高熱驚厥發作史。驚厥常發生在病初驟然體溫升高階段。發作前科伴有咳嗽、咳痰、發熱等呼吸道症狀或其他機型感染症狀。

檢查

根據病情行血常規等檢查。病情穩定後可酌情行腦電圖、頭顱CT或MRI、血生化等檢查排除其他導致驚厥的疾病。

診斷

本病一般發生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初期,體溫上升過程中大於38℃以上出現驚厥,排除顱內感染和其他導致驚厥的器質性或代謝性異常,就可以診斷熱性驚厥。

處置原則

1.保持安靜,側臥位,防止嘔吐物誤吸。

2.吸氧。

3.用紗布包裹壓舌板置於上、下磨牙之間,防止舌咬傷。

4.物理降溫(冰袋或冷毛巾濕敷),重者藥物降溫。

5.抗驚厥,安定0.1~0.2mg/kg緩慢靜脈注射。

護理要點

出現驚厥時,應立即將患兒平臥,解松領扣,頭偏向一側,使口腔分泌物易於流出,以免引起窒息。若出現窒息時,應立即吸出呼吸分泌物,施行人工呼吸。

用纏有紗布的壓舌板放入口腔內上、下齒之間(如沒有壓舌松可用鋁匙柄外面裹以手帕),以防舌被咬傷。

保持環境安靜,減少對患兒的刺激,驚厥發作不可將患兒的刺激,驚厥發作不可將患兒抱起或高聲呼叫。

有高熱時,應給以物理或藥物降溫。如驚厥發作時間較長,無論有無紫紺,均應給以吸氧,以減輕腦缺氧。

驚厥發作時,禁忌任何飲食,包括飲水。待驚厥停止、神志清醒後根據病情適當給以流質或半流質。

必要時可用針刺入中、合谷等穴位。

迅速送醫院就醫,並向醫生反映抽痙開始時間、抽痙次數、持續時間、抽搐部位、兩眼有否凝視或斜視、大小便有無失禁以及解痙後有無嗜睡現象等。以便診斷和處理。

轉送注意事項

1.向家屬交代病情及途中可能出現的危險

2.保持安靜,繼續吸氧、輸液。

3.嚴密觀察患者的呼吸、面容並對症處理。

治療

如果兒童在家中發生高熱驚厥,家長且忌慌張,將兒童放於平側臥位,避免嘔吐物吸入窒息,可用紙巾或毛巾擦去分泌物,可與掐人中與合谷穴位(如圖),同時予毛巾溫水擦身降溫,一般情況下驚厥多於2~5分鐘緩解。如果驚厥沒有緩解呈持續狀態(驚厥超過5分鐘以上甚至達到30分鐘以上意識不清),急送就近醫院立即搶救治療,包括上氧、靜脈使用安定止驚、藥物退熱等急救處理。病情穩定後行腦電圖、頭顱CT或MRI、血生化等檢查排除其他導致驚厥的疾病。

預防

關於預防高熱驚厥復發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家長需要給兒童適當的鍛鍊、充分的營養,儘量減少或避免在嬰幼兒這個階段患急性發熱性疾病,如果患兒有發熱徵象,早期識別並積極使用退熱藥物或物理降溫避免體溫上升到38℃以上尤為重要,第二家長要知曉病情,間歇或長期服用抗驚厥藥物預防熱性驚厥的復發,間歇短程預防性治療包括在發熱早期(體溫在37.5℃時)及時使用安定(包括口服或直腸給藥),同時及時退熱及治療原發病,體溫降至正常後停止使用止驚藥物。如果小孩為複雜性熱性驚厥、頻繁熱性驚厥(每年在5次以上)或熱性驚厥呈持續狀態使用間歇短程治療無效時,可長期口服抗癲癇藥物控制發作達到預防熱性驚厥的目的,可選擇苯巴比妥或丙戊酸鈉藥物,一般療程持續到3至5歲,同時注意藥物不良反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