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桿菌病

布氏桿菌病

布氏桿菌病又稱被波狀熱,是由布氏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傳染病。其臨床特點為長期發熱、多汗、關節痛、睪丸炎、肝脾腫大等。人在職業活動中感染布氏桿菌而引起的布氏桿菌病,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是國家法定職業病,養殖業、食品加工業等多個行業的勞動者可以罹患本病。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1814年Burnet首先描述地中海弛張熱,並與瘧疾作了鑑別。1860年Marston對本病作了系統描述,且把傷寒與地中海弛張熱區別開。1886年英國軍醫Bruce在馬爾他島從死於“馬爾他熱”的士兵脾臟中分離出“布魯氏菌”,首次明確了該病的病原體。1897年Hughes根據本病的熱型特徵,建議稱“波浪熱”。後來,為紀念Bruce,學者們建議將該病取名為“布魯氏菌病”。1897年Wright與其同事發現病人血清與布魯氏菌的培養物可發生凝集反應,稱為Wright凝集反應,從而建立了迄今仍用的血清學診斷方法。我國古代醫籍中對本病雖有描述,但直到1905年Boone於重新對本病作正式報導。

傳染病

布氏桿菌病 布氏桿菌病
布氏桿菌病是由布氏桿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種傳染病,呈慢性經過,臨診主要表現流產、睪丸炎腱鞘炎和關節炎,病理特徵為全身瀰漫性網狀內皮細胞增生和肉芽腫結節形成。

病原

布氏桿菌病 布氏桿菌病
布氏桿菌共分為沙林鼠綿羊犬布氏桿菌六種。在中國發現的主要為前三種。布氏桿菌為細小的短桿狀或球桿狀,不產生芽孢,革蘭氏染色陰性的桿菌。布氏桿菌對熱敏感,70℃10分鐘即可死亡;陽光直射1小時死亡;在腐敗病料中迅速失去活力;一般常用消毒藥都能很快將其殺死。

病菌為革蘭陰性短小球桿菌,按生化和血清學反應分為馬爾他布魯菌(羊型)、流產布魯菌(牛型)、豬布魯菌(豬型),另外還有森林鼠型、綿羊附睪型和犬型。感染人者主要為羊、牛和豬型。其致病力以羊型最強,次為豬型,牛型最弱。

流行特點

自然病例主要見於牛、山羊、綿羊和豬。母畜較公畜易感,成年家畜較幼畜易感。病畜是本病的主要傳染來源,該菌存在於流產胎兒、胎衣、羊水、流產母畜的陰道分泌物及公畜的精液內,多經接觸流產時的排出物及乳汁或交配而傳播。本病呈地方性流行。新疫區常使大批妊娠母牛流產;老疫區流產減少,但關節炎、於宮內膜炎、胎衣不下、屢配不孕、睪丸炎等逐漸增多。

症狀

潛伏期短者兩周,長者可達半年。母牛流產是本病的主要症狀,流產多發生於懷孕5—7個月,產出死胎或軟弱胎兒。母牛流產後常伴有胎衣不下或子宮內膜炎,陰道內繼續排出紅褐色惡臭液體,可持續2—3周,或者子宮蓄膿長期不愈,甚至因慢性子宮內膜炎而造成不孕。患病公牛常發生睪丸尖或附皋炎。

病理變化

母牛的病變主要在子宮內部。在於宮絨毛膜間隙有污灰色或黃色無氣味的膠樣滲出物;絨毛虞乏皺毛有壞死病灶,表面覆以黃色壞死物或圬灰色膿液;胎膜因水腫而肥厚,呈膠樣浸潤,表面覆以纖維素和膿汁。流產的胎兒主要為敗血症變化,脾與淋巴結腫大,肝臟中有壞死灶,肺常見支氣管肺炎。流產之後母牛常繼發1lE性於宮炎,子宮內膜充血、水腫,呈圬紅色,有時還可見瀰漫性紅色斑紋,有時尚可見到局灶性壞死和潰瘍;輸卵管腫大,有時可見卵巢囊腫;嚴重時乳腺可因間質性炎而發生萎縮和硬化。公牛主要是化膿壞死性睪丸爽或跗皋炎。卑丸顯著腫大,其被膜與外漿膜層粘連,切面可見到壞死灶或化膿灶。陰莖可以出現紅腫,其黏膜上有時可見到小而硬的結節。

診斷

本病之流行特點、臨慘症狀和病理變化均無明顯特徵。流產是最重要的症狀之一,流產後的子宮、胎兒和胎膜均有明顯病變,因此確診本病只有通過細菌學血清學、變態反應等實驗室手段。

防治

防治本病主要是保護健康牛群、消滅疫場的布氏桿菌病和培育健康幼畜三個方面,措施如下:
①加強檢疫,引種時檢疫,引入後隔離觀察一個月,確認健康後方能合群;
②定期預防注射,如布氏桿菌19號弱毒菌苗或凍乾布氏桿菌羊5號弱毒菌苗可於成年母牛每年配種前1—2個月注射,免疫期1年;
③嚴格消毒,對病牛圬染的圈舍、運動場、飼槽等用5%克遼林、5%來蘇兒、10%一2096石灰乳或2%氫氧化鈉等消毒;病牛皮用3%一596來蘇兒浸泡24小時後利用;乳汁煮沸消毒;糞便發酵處理,
④培育健康幼畜,約占50%的隱性病牛,在隔離飼養條件下可經2—4年而自然痊癒;在奶牛場可用健康公牛的精液人工授精,犢牛出生後食母乳3—5天送犢牛隔離舍餵以消毒乳和健康乳;6個月後作間隔為5—6周的兩次檢疫,陰性者送入健康牛群;陽性者送人病牛群,從而達到逐步更新、淨化牛場的目的。 對流產後繼續於宮內膜炎的病牛可用1 96高錳酸鉀沖洗子宮和陰道,每日1—2次,經2—3天后隔日1次,直至陰道五分泌物流出為止。嚴重病例可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中藥益母散對母牛效果良好,益母草30克、黃芩18克、川芎15克、當歸15克、熱地15克、白朮15克、雙花15克、連翹15克、白芍15克,共研細末,開水沖,候溫服。

實驗室檢查

1.血象白細胞半數正常或輕度減少,淋巴細胞相對或絕對增多,分類可達60%以上。血沉在各期均增速。久病者有輕或中度貧血。
2.細菌學檢查患者血液、骨髓、乳汁、子宮分泌物均可做細菌培養。因牛種菌初分離困難。要求嚴格的環境,故各種標本最好採集兩份,一份用含肝浸液的肉湯做培基,在CO2孵箱中培養;另一份放一般環境中孵育,培養時間不得短於2周。急性期陽性率高,慢性期低。骨髓標本較血液標本陽性率高。有人建議慢性布魯氏菌病患者的血液接種到雞胚卵黃中可獲較高陽性率。
3.免疫學檢查
(1)血清凝集試驗(Wright試驗)試管法較靈敏。患者多在第二周出現陽性反應,1:100以上有診斷價值。病程中效價遞增4倍及以上意義更大。正常人可有低滴度的凝集素;某些傳染病的假陽性率可達30%以上,如兔熱病該凝集效價升高;注射霍亂疫苗的人90%可呈假陽性;接種布魯氏菌活菌苗者,凝集效價也增高。診斷時要注意分析。另外由於抗體IgA、IgG、IgM量的比例不同,如IgA含量高則可出現患者血清低稀釋度為陰性,高稀釋度反為陽性的所謂前帶現象。因此做該實驗時應增大患者血清稀釋範圍。
(2)補體結合試驗補體結合抗體主要為IgG,出現較遲,持續較久,一般1:16以上即為陽性。對慢性患者有較高特異性。
(3)抗人球蛋白試驗(Coombs’tist)用於測定血清中的不完全抗體。不全抗體可阻斷完全抗體與抗原的凝集反應,使凝集試驗呈假陰性。Coombs試驗是使不完全抗體與不可見抗原結合的複合物通過抗人球蛋白血清結合成塊,直接可見。故凝集試驗陰性者可作此檢查。1:160以上為陽性。
(4)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1:320為陽性。此法比凝集法敏感100倍,特異性也好。目前又發展有Dat-ELISA、生物素一新合素ELISA法檢測,特異性更好。
(5)皮膚試驗為細胞介導的遲髮型變態反應,一般發生在起病20天以後。其方法是以布魯氏菌抗原作皮內試驗,陰性有助於除外布魯氏菌感染。陽性僅反映過去曾有過感染。接種疫苗也可呈陽性,所以對無症狀的陽性者可視為本病病人。
(6)其它實驗檢查瓊脂擴散,對流電泳、被動血凝試驗,放射免疫及免疫螢光抗體試驗等均可套用。
特殊檢查並發骨關節損害者可行X線檢查;有心臟損害可做心電圖;有肝損傷做肝功能檢查。對於腫大的淋巴結必要時可做淋巴結活檢,鏡下看有無特異的肉芽腫。有腦膜或腦病變者可作腦液檢查及腦電圖。腦脊液變化類似結核性腦膜炎者,應當注意。

診斷要點

全身性布魯氏菌病:白細胞總數不升高,但淋巴細胞比例升高。特殊的血清凝集素反應,效價1:100為可疑,1:300者以上即可診斷。有時血培養陽性。接觸性布魯氏菌病:患者以布魯氏菌抗原作皮試為強陽性,但既往有接觸史的人,皮試也可出現陽性。補體綜合試驗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在病程第3周出現陽性。[2]編輯本段疾病治療

治療原則

①早治療。診斷一經確立,立即給予治療,以防疾病向慢性發展;
②聯合用藥,劑量足,療程夠。一般聯合兩種抗菌藥,連用2~3個療程;
③中醫結合。中醫包括蒙醫、藏醫和漢醫;
④綜合治療。以藥為主,佐以支持療法,以提高患者抵抗力;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基礎治療和對症治療

①休息。急性期發熱患者應臥床休息,除上廁所外,一般不宜下床活動;間歇期可在室內活動,也不宜過多。
②飲食。應增加營養,給高熱量、多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並給足夠水分及電解質。
③出汗要及時擦乾,避免風吹。每日溫水擦浴並更換衣褲一次。
④高熱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溫,持續不退者也可用退熱劑;中毒症狀重、睪丸腫痛者可用皮質激素;關節痛嚴重者可用5~10%硫酸鎂濕敷;頭痛失眠者用阿斯匹林、苯巴比妥等。
⑤醫護人員應安慰病人,做好患者思想工作,以樹立信心。

感染事件

2011年3月至5月間,東北農業大學的27名學生和1名教師相繼被確診感染了布魯氏菌病。經查,28名師生均是因為在實驗中使用了未出具檢疫合格證明的山羊而染病。 
2010年12月間,東北農大動物醫學學院相關教師從哈爾濱市香坊區幸福鎮紀家村青喜養殖場分3批購入4隻山羊作為實驗用品,此後共有4名教師、2名實驗員、110名學生用這些山羊做了5次實驗。今年3月至5月間,東北農大27名學生和1名教師,相繼被確診感染布病。
經學校查實,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為:一是購買實驗山羊時,相關教師未要求養殖場出具相關檢疫合格證明;二是實驗前相關教師未對實驗山羊進行現場檢疫;三是在指導學生實驗過程中,相關教師未能嚴格要求學生遵守操作規程、進行有效防護。學校認定此次事故是一起因相關教師在實驗教學中違反有關規定造成的重大教學責任事故。此後,學校及時向學生及家長公布了事故調查報告,並承諾對事故承擔全部法律責任。
事故發生後,東北農大立即對已發生疫情的2個實驗室進行了全面消毒,並查封停止使用。此後,學校又按照實驗課的開課日期對2010年11月4日至2011年3月31日期間,所有以山羊為實驗動物以及在被污染的2個實驗室做過實驗的181名學生進行了全面排查。經布魯氏菌血清學檢測,均未感染布病。
患病師生於3月14日至5月25日在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總醫院接受治療。經專家會診,25名患者達到臨床治癒,1名患者好轉,2名患者核磁共振檢查仍提示關節腔少量積液,醫生建議住院觀察或門診隨訪。全部患者均未發生睪丸炎、骨質改變、腦膜炎、脊髓炎等布病常見併發症。
事故發生後,東北農大成立了由校長牽頭的學校布病防控領導小組及後續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經反覆多次與學生及家長協商,提出了善後問題處理的解決方案:
一是由學校承擔學生本次治療期間的醫療費及住院一伙食補助費。
二是經司法醫學鑑定,若出現由本次布病引起的傷殘,學校按傷殘等級賠償標準予以全額賠償,鑑定費用由學校承擔。
三是經權威醫院(三級甲等醫院專科)診斷,布病復發或由本次布病感染轉入慢性期,學校依法支付治療期間的醫療費等相關費用;如出現併發症,經司法醫學鑑定併發症的出現與本次布病感染存在因果關係,學校依法支付治療期間的醫療費等相關費用;如出現由此次布病引發的不孕不育,學校依法承擔法律賠償責任。
四是學生按照醫院醫囑定期做針對布病的複查,由學校承擔檢查費、交通費等相關費用。
五是通過給予學生一次性補助3萬元,以及免除一年學費6000元、畢業時提供創業基金1萬元、給予營養費(康復費)1萬元、爭取社會捐助5000元等形式,累計給予學生補助6.1萬元。
六是學生完成學業畢業時,學校將積極幫助推薦工作。 
東北農大對事故相關責任人也作出了嚴肅處理:對2名實驗指導教師分別給予了降級、記大過處分,調離教師崗位;對2名實驗員及1名實驗指導教師分別給予了記大過、記過處分;停發上述5人本年度校內津貼和年終一次性獎金,2年內不得晉升專業技術職務,並分別追償經濟責任1萬元至5萬元;免去了該校動物醫學學院院長和院黨總支書記職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