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桿菌紅斑

布氏桿菌紅斑(Brncella erythema),又名接觸性布氏菌病(contact brucellosis)是一種急性紅斑樣損害性皮膚病。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全世界均有本病發生,國內主要見於牧區如內蒙東北和西北,以型為主,牛型散見於較大城市,豬型少見;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可能是緣於接觸病畜機會較多,主要傳染源為病羊、病,其分泌物傳染性較強,飲用未消毒的病畜乳品可經口感染,人傳染給人的機會較少。

病因

多見於獸醫或其正常布氏桿菌感染動物接觸的人,提示布氏桿菌為本病病因,布氏桿菌分羊型牛型及豬型,是一類Gram陰性短桿菌,以本型最多見。但在患者皮損中未發現有布氏桿菌,故人們提出本病是對布氏桿菌抗原發生的超敏反應。

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還不很清楚,在患者皮損中未發現有布氏桿菌有人提出本病是對布氏桿菌抗原發生的超敏反應。

臨床表現

患者在接觸感染布氏桿菌動物的分泌物以後幾小時內,在接觸部位發生瘙癢性紅斑點,丘疹或風團,幾天后可自行消退。較重者在48h內出現多數散在性毛囊性丘疹,並演變成水皰和膿皰以後水皰或膿皰結痂,痂下方的組織壞死,經10~14天后痊癒遺留微小瘢痕,非接觸部位也可出現繼發性多形性紅斑。若皮膚擦傷後感染布氏桿菌尚可引起無痛性潰瘍。患者不伴發熱等全身症狀。

併發症:

若皮膚擦傷後感染布氏桿菌,尚可引起無痛性潰瘍

診斷

根據易發病人群特點及臨床表現,結合實驗室檢查可以診斷;實驗室檢查:以布氏桿菌抗原做皮試為強陽性。

檢查

實驗室檢查:以布氏桿菌抗原做皮試,為強陽性。

治療

1.避免接觸患病動物,避免搔抓,肥皂水洗及熱水燙洗,不使用刺激藥物。
2.內用藥以止癢,脫敏為主。可用抗組胺藥,維生素C,葡萄糖酸鈣重症者可短期套用皮質類固醇激素。
3.中醫療法 原則為清熱、解毒,方用紅斑解毒湯加減。
4.局部療法 無滲液時可用爐甘石洗劑,加用適量苯酚(石炭酸)樟腦,或薄荷腦止癢。紅腫、水皰、滲液不多時可外用氧化鋅油,合併感染時可加用依沙吖啶(利凡諾)。

預後預防

預後:

經10~14天后痊癒,遺留微小瘢痕非接觸部位也可出現繼發性多形性紅斑。

預防:

1.及時處置病畜。

2.加強肉乳製品檢疫,居民應熟食肉乳製品。

3.長期接觸牲畜的有關人員應定期進行布氏菌苗預防接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