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區

黃陂區

黃陂(Huangpi),湖北省武漢市市轄區。黃陂區位於長江中游北岸、湖北省東部,武漢市北部。地跨東經114°09′—114°37′,北緯30°40′—31°22′。黃陂區南鄰武漢市東西湖區、江岸區、東連武漢市洪山區、新洲區,西北交孝感市、東北交黃岡市。 黃陂區面積2261平方公里,2014年戶籍人口112.16萬人。 是武漢面積最大、生態環境最好的城區,是武漢臨空經濟區和武漢新區核心區。區政府駐前川街道,下轄15個街道、1鄉、1場、3個開發區。黃陂區素有“千年古郡、木蘭故里、江北花都、孝信之城”的美譽。始得名於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合黃城與武湖得名,擁有殷商盤龍城,木蘭文化,北宋二程文化,民國黎元洪四大文化名片。 黃陂是湖北省第一台鄉,第二僑鄉, 華僑華裔和港澳台同胞超過30萬人。境內商代遺址盤龍城是武漢城市之根;5A級景區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為武漢之肺,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是武漢之窗。交通便利,長江航線、4條國道、8條高速、武漢軌道交通一號線等經過轄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古代歷史

黃陂前川城區黃陂前川城區

經考古證實,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就已有人類在黃陂(pí )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有長軒嶺街道竹園村東北部團山的採石場遺址。距今6000—4000餘年的新石器時期,以古西陵國和“三苗”氏族為主體集團星布於灄水乾支流域,歷經大溪文化時期、屈家嶺文化時期和石家河文化時期的更迭與積累。距今4400年的張西灣城址為武漢市迄今發現最早的城址,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型城址聚落。夏商屬古荊州之域。

距今3500年的商代,黃陂區南部的盤龍城,是長江流域迄今所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古城。這座商代早期城址,是商的南方都城所在。盤龍城出土的94厘米長的大玉戈納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被稱為玉戈之王。

公元前980年,周昭王南征荊楚,由畢公後裔建長子國,都城在黃陂前川椅子山遺址(今區檔案局)。前655年起屬楚國。楚負芻三年(前225年),項燕將二十萬,伏於魯台山,大破李信軍,秦軍走,是黃陂最早歷史記載。秦統一中國後,分楚國為四郡,黃陂屬南郡。

黃陂文化名片黃陂文化名片

漢屬西陵縣。漢末劉表為荊州刺史,以此地當江、漢之口,使黃祖於此築城鎮遏,名黃城。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魏王曹操在黃陂黃花澇置石陽縣,做為魏國江夏郡駐地。

南齊年間,為榮耀木蘭故里,在黃陂北部的姚集大城潭設定木蘭縣。南朝梁武帝在黃陂區六指街道的東城址築冶城,是當時南朝最大的“兵工廠”。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在鹿關城(黃陂區北)置北江州。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改為南司州州府駐地,並置黃陂縣,系合黃城與武湖得名。陂字出自《周易·泰封》的無平不陂,無往不復,總結了世間否極泰來的變化規律。

隋在黃陂雙龍鎮復置木蘭縣。唐初屬南司州,為安昌郡郡府駐地。後屬淮南道黃州。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寄治鄂州青山磯。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還舊治,屬湖廣行省黃州路。明屬黃州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屬漢陽府至清末。

近現代史

中華民國初年,廢府改道,屬鄂東道,江漢道。自民國二十一(1932年)年起,先後屬第二、三、四行政公署及鄂東行署。

黃陂發展黃陂發展

1949年,黃陂屬孝感專區管轄。1956年,原黃陂的姑嫂樹,諶家磯、常青花園、金銀湖等地分別劃屬武漢市江岸區、東西湖區、洪山區等區。1959年,劃歸武漢市,1961年劃入孝感地區,1983年,黃陂再次劃歸武漢市管轄。

1998年,國務院同意撤銷黃陂縣,設立武漢市黃陂區,行政級別為副廳級,享有地級市經濟許可權,以原黃陂縣的行政區域為黃陂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黃陂大道380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黃陂夜景黃陂夜景

黃陂區位於湖北省東部,武漢市北部,前川城區距武漢市中心23公里。被唐代詩人劉長卿稱為:“南瞻鄂渚通王氣,北顧中原鎖帝鄉”之地。黃陂區國土總面積2261平方公里,占湖北省國土總面積的1.22%。區域地理坐標為東經114°09′—114°37′,北緯30°40′—31°22′。東與武漢市洪山區、新洲區接壤,南與武漢市東西湖區,江岸區相連,西與孝感市孝昌縣、孝南區毗連,北與孝感市大悟縣、黃岡市紅安縣交界。區境南北最大縱距104公里,東西最大橫距55公里。

地勢地貌

盤龍城開發區盤龍城開發區

黃陂區位於長江中游,大別山南麓,地勢北高南低,為江漢平原與鄂東北低山丘陵結合部。大體上是“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

北部為大別山余脈,屬低山丘陵區,海拔在150—850米,面積占全區的17.8%;有武漢市最高峰雙峰尖(872.5米)。中部為平原丘崗區,海拔在30—150米之間,面積占全區68.9%;南部為平原湖區,海拔在30米以下,面積占全區的13.3%。

水文

木蘭生態文化旅遊區木蘭生態文化旅遊區

黃陂區水資源豐富,擁有“百庫千渠萬塘”之稱。有長江、灄水、府河等31條河流。全區共有大小河流51條,河流總流長799.91公里,流域面積3504.3平方公里。工業、農業、生活用水充足。黃陂區有湖泊35個,其中武湖、童家湖、後湖較大,黃陂區湖泊總面積252.6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0.9億立方米。

黃陂區有水庫89座,大型水庫有梅店水庫、院基寺水庫、泥河水庫、夏家寺水庫等7座,實際水環境質量均符合Ⅱ類標準。總承雨面積573平方公里,總庫容量71573萬立方米。境內地下水儲量3.42億立方米。

氣候

氣候圖氣候圖

黃陂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四季分明,年平均無霜期255天。春季溫和濕潤,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涼爽少雨,冬季乾冷。多年均日照時數1917.4小時。多年均降水量在1202毫米,為中南地區降水量較均衡的地區之一。境內年平均氣溫為15.7℃—16.4℃。一年中,以1月最低,月平均氣溫3.2℃;7月最高,日平均氣溫28.4℃,空氣相對濕度常年保持在60%左右。

生態

木蘭山木蘭山

2014年,黃陂區森林復蓋率為37.25%,提高0.05個百分點。全區林地面積達到106萬畝。森林活立木蓄積量為230萬立方米。四旁植樹保有量: 2000萬株。森林面積740平方公里。黃陂植被屬北亞熱帶常綠落葉混交林。黃陂有武漢最大的濕地生態體系之一,黃陂有占武漢市一半以上的森林面積,擁有湖泊水面38.6萬畝。黃陂區設素山寺、木蘭湖鳥島、木蘭山3個省級以上森林及野生動植物保護區、木蘭西湖濕地保護公園、湯仁海、木蘭花溪濕地公園,草湖濕地、武漢府河濕地及木蘭湖省級濕地公園。全區濕地面積21608.4公頃。

雲霧山雲霧山

全區空氣品質優良率高於武漢市均值38.4個百分點,PM2.5濃度值全市最優。2011年至2013年度,黃陂減排工作位列全省各區(縣)前五。重點湖泊和河流水質均符合功能區劃要求,飲用水合格率100%;黃陂區實現綠色通道綠化復蓋率達87%、農田林網綠化率達73%、宜林灘涂綠化率82%、水土流失生物治理率達95%以上、中心城區綠化復蓋率達35.4%、綠地率30.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8.3平方米。

黃陂的大氣環境質量常年在國家一級標準以上。其中,空氣中總懸浮顆粒物日均值為0.065毫克/立方米,比國家一級標準0.12毫克低46%;二氧化硫日均值為0.005—0.019毫克/立方米,比國家一極標準 0.05毫克 /立方米低 92%—99%,主要水系水質均在國家三類,部分水質達到二類。

黃陂北部6個街鄉,森林復蓋率61.14%,夏季均溫比武漢市中心平均低3-4度。負氧離子高達100萬-500萬個∕平方厘米。

行政區劃

黃陂區國土總面積2261平方公里,占湖北省國土總面積的1.22%。截至2013年,黃陂區轄15個街道、1個鄉:前川街道、祁家灣街道、橫店街道、羅漢寺街道、灄口街道、六指街道、天河街道、武湖街道、王家河街道、長軒嶺街道、李家集街道、姚家集街道、蔡家榨街道、三里橋街道、蔡店街道、木蘭鄉。區政府駐前川街道。區直管:木蘭山風景管理處面積78平方千米。大潭原種場面積10平方千米,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面積78平方千米。

前川街道

辦事處駐前川街,人口189956人,面積148.30平方千米。轄11個居委會、63個村委會:前川、光榮、東寺、康樂、民安、雙鳳、新村、潘家田、龍潭、錦繡、沙港、油崗、雷段、桃花、付店、棗林、夏店、夏石、李三、肖店、辛店、老觀、三姜、瑤台、水塔、杜崗、真君、高廟、院崗、塗店、梁港、彭樓、劉寨、熊店、寶塔、冷垸、楊垸、武湖、西河、高湖、張畈、雙陳、西陵、沙畈、青風、甘露、雙寨、平湖、順河、茅店、橫堤、解放、定遠、群聯、五里、大興、青仔、理林、向陽、楊園、群光、孫教、陳玉宮、龍王廟、龔崗、華平寺、吳店、魯台、火廟、王店、塗大、易莊、八里、天井。

橫店街道

辦事處駐橫店,人口72864人,面積97.24平方千米。轄7個居委會、32個村委會:中華、前進、五村、車站、三聯、建國、紅旗、紅星、迎群、新春、大教、新建、衛山、朝陽、許鋪、寅田、群力、東升、同合、梁崗、百花、梅沖、全華、孫亭、紅焰、群建、光明、青松、建春、建華、紅寨、幸福、新年、橋咀、群建、夏教、獨木、土廟、三夏。

祁家灣街道

辦事處駐祁家灣,人口99024人,面積161平方千米。轄3個居委會、56個村委會:祁順、朝前、土廟、上張村、田鋪、上胡、陳崗、李橋、連崗、張店、忍公、康都、陳斗、廖崗、紅剛、紅高、西新、東風、土廟、車站、前進、群樂、建安、九子、祁站、雙墩、毛店、楊集、星火、王崗、群力、張崗、紅星、姜店、汪畈、平安、油榨、建設、龍池、送店、湯河、重光、向陽、紅衛、勝利、齊心、四新、達義、紅旗、紅強、王棚、黃寨、四黃、大曹、陳太、夏王、朱店、蔡橋、大杜。

灄口街道

辦事處駐灄口,人口37143人,面積78.1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富興、振興、灄口、馮樹嶺、南湖、向店、雙橋、長松、什湖村、十里、桃元、楓橡、陡山、青峰、三閘。

羅漢寺街道

辦事處駐羅漢寺,人口74235人,面積134.6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45個村委會:、羅漢寺、研子、沈吳、快嶺、陶崗、齊崗、聯合、夏店、大興、鍾崗、張楊、大院、周寨、廟坡、陶田、北新、南新、新陽、潘黃、伏南、香店、伏東、田鋪、橋李、新建、白塘、隆興、研子、伏西、合豐、徐州、張林、劉咀、楊橋、羅漢、興隆、花石、祝店、金寨、沈黃、石堰、邱皮、橫山、皇廟、坦皮、水口、同安。

天河街道

辦事處駐兩路口,人口29058人,面積63平方千米。轄3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泗橋、民航、新建、祝林、韓廟、珍珠、道店、陳葉、康橋、柯咀、白蓮、有力、兩路、白橋、紅湖、岱牆、趙崗、劉辛、大蘭、段崗、童河。

六指街道

辦事處駐什仔鋪,人口89096人,面積227.8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56個村委會:什子鋪、甘棠鋪、建民、新華、群建、建設、群合、鄭田、新紅、新生、新聯、振興、建國、大咀、武湖、勝洪、聯合、曙光、濱湖、張崗、東湖、西湖、方灣、吳崗、港灣、朱崗、下劉灣、許橋、團林、金竹、潘崗、樓子田、王港、大堤、七里崗、張店、駱店、甘鋪、虎豹、西城、新建、同建、新集、興中、朱沖、紅光、定正、群樂、同聯、新勝、建幸、金咀、徐田、甘棠、熊崗、陸咀、三井、肖崗。

武湖街道

辦事處駐五通口,人口33739人,面積81.12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0個村委會:五通口、江咀、站頭、大木、廟咀、下廟、高車畈、上畈、大橋、勝海、下畈、肖灣、熟地、張灣、毛廟、窯頭、沙河、胡墩、新建、黃咀、五通口。

姚家集街道

駐姚家集,人口58107人,面積14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36個村委會:姚集、北門村、仁和、仙姑寨、臘梅、石橋、石屋山、王家廟、盛家灣、長沖、帽子、雙河、河畈、老爾山、大城、竹林、崇傑、淳河、大屋畈、李集、姚集、青聯、八里、沿河、杜塘、劉灣、鄧咀、車站、茶廟、樂河、聯界、柏葉、孟巷、畈張、寨東、八角門、牌樓。

長軒嶺街道

駐長軒嶺,人口54000人,面積211.46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31個村委會:長嶺、石門、綠林、十棵松、戶沖、獅子山、七房灣、院子、油榨、韓家畈、平峰、平港、創造、東風、短嶺、仙河店、趙畈、桃園河、楊田、徐沖、黃土園、長嶺、羊角山、泊沫、張都橋、向家咀、虎橋、三家店、竹園、官田、南洲田、大屋崗、塘上。

蔡家榨街道

駐蔡家榨,人口46622人,面積82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35個村委會:蔡家榨、韓集、群建、紅寨、何灣、四勿、四詹雷、會龍、楊石橋、周梅家田、博士灣、官河、永福、前樓、長嶺、芝嶺、紅崗、鐵林、彭灣、橋頭、樟樹灣、大屋畈、六合、蔡榨、王堰角、上蔡灣、大樹灣、團山、桃元、建國、雨台、蔡官田、黃寺庵、六艮、楊河、水口寺。

王家河街道

駐王家河,人口71566人,面積158.38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46個村委會:王家河、長堰街、應咀、中咀、甘露、涼亭、二劉灣、觀音堂、高樓錢、小寨、唐劉橋、大雨尖、羅崗、紅十月、棲鳳山、張家柘、萬壽寺、白龍寺、崗上熊、勝天、大灣連、太陽寺、長堰、唐保社、三台、陡山、青雲、澇溪河、三合、臥虎、快嶺、王河、李寨、南堰、大陽、劉橋、清河、大陂、高頂、章華、馮橋、群一、鳳凰、玉枝、夏廟、彭崗、龍泉、花園。

李家集街道 駐李家集,人口91035人,面積170.9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53個村委會:李集、泡桐店、袁李灣、新廟、朝陽、民興、民豐、長興集、作京城、大簡灣、白廟集、關文崗、鐵江灣、護林崗、馮家河、彭家崗、鄭林灣、珍珠嶺、駐程崗、大黃灣、彭家沖、上古寺、駐河、徐崗方安集、石塘、鄭店、東門寨、長安集、潘家寨、張家堰、龍鬚河、李集、金銀崗、旗桿熊、仁和集、八家寨、小任灣、劉家寨、胡家集、五顯廟、榮寨、巴山寨、泡桐店、朱鋪、彭家寨、曾廟、民安集、大邱灣、宋集、釗家寨、仰山廟、劉家寨、邱湯灣、六家寨。

三里橋街道 駐救命寺,人口26616人,面積46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銀湖、救命寺、紅聯、東河、大石橋、白水湖、風斗湖、沿堤、二道河、鄧畈、童門口、王家墩、河邊、長堤、新塔。

蔡店街道 政府駐蔡店,人口51770人,面積12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30個村委會:石龍、蔡店、長崗、陳冲、、郭崗、團山、李文三、姚山、源泉、泉水店、張河、道士沖、張新屋、萬灣、雙河、鹿腳、趙店、桃花、港口、劉家山、西峰、馮家樓、李沖、駱家田、郭河、姚老屋、五四、長生、馬鞍山、方灣、李谷堡。

木蘭鄉

鄉政府駐塔耳崗,人口50614人,面積169.1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38個村委會:塔爾崗、磨盤、德興、仙台寺、馬鞍寨、小寨村、王灣、富家寨、小泉山、天子沖、甲山、雙泉、青石橋、橋頭邊、劉咀、將軍廟、橋店、白石、靜山、同興集、諶家寨、寧崗村、梳店、鏇峰峙、姚灣、令牌店、椿樹崗、劉崗、姚崗、七里崗、盧子河、長崗、雨霖、經堂廟、柿子集、七里沖、友愛、柳畈、塔爾村。

木蘭山風景管理處駐木蘭山,人口2741人,面積78平方千米。

大潭原種場駐大潭,人口5416人,面積10平方千米。

盤龍城經濟發展區駐夏集村,人口33575人,面積78平方千米。

人口

黃陂區黃陂區

2014年底,戶籍人口112.16萬人,其中男性57.51萬人,占51.3%;女性54.65萬人,占48.7%。常住人口91.1萬人。出生人口13103人,出生率11.57‰;死亡人口6195人,死亡率5.47‰,人口自然增長率6.1‰。

黃陂區共有20個民族,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9%。

2013年,有旅居海外的華僑達22萬餘人,港澳台同胞8萬餘人。黃陂區信仰基督教新教、天主教1萬餘人,信仰佛教、道教有3萬餘人。

經濟

概述

黃陂區黃陂區

十三五期間,黃陂區圍繞建設“武漢市副中心,全國重要商貿物流中心,全省臨空產業核心引領區,文化生態旅遊最強區,全市生態宜居領先示範區”發展目標,提出了“兩城”(前川新城、漢口北新城)崛起,“四區”(湖北黃陂台灣農民創業園、漢口北商貿物流樞紐區、武漢臨空經濟區、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支撐,建設“美麗、幸福黃陂”的發展戰略。好山好水好黃陂,臨空臨港臨天下。武漢四大經濟板塊中,大臨空板塊涵蓋黃陂南部6個街道,大臨港板塊涉及黃陂區東南部4個街道。北部6個街鄉為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

2014年,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20.3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1.3%,常住人口人均GDP為57118.55元,增長10.9%。全年公共財政總收入65.05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6.74億元,增長14.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64.15億元,增長15.9%。房地產開發投資147.07億元,增長11.9%。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6.68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全年外貿出口商品總值達到907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1%;外商直接投資14127萬美元,增長40%。協定投資342.43億元人民幣,其中投資50億元以上的項目4個。實際到位內資180.08億元,比上年增長47.4%。

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市新城區位居前列,三大產業比重為14%:54.2%:31.8%。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27.22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5.2%。

黃陂區黃陂區

2014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02.94元,增長10.8%。

人均消費支出12473.75元,增長9.9%,城鎮恩格爾係數31.72%,比上年下降2.75個百分點。全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13元,比上年增長12.7%。人均消費支出8432.53元,增長4.6%,農村恩格爾係數38.71%,比上年下降1.07個百分點。

全區建成區面積達86.26平方公里。房地產銷售面積與增幅均居全市第二位。民營經濟占國民經濟比重89.8%,增速16.5%,均為全市第一。武漢首家區級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在黃陂開業。黃陂區入圍2014年中國民企500強的企業有:卓爾集團(164位)、金馬凱鏇(319位)、康順集團(431位),且均進入2014中國民營企業服務業100強,分別以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中國家俱cbd、武漢盤龍汽車城為中心,是名副其實的民企高地。

第一產業

2014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0.9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3%。農產品產量:糧食產量46.11萬噸,比上年增長0.1%;油料產量6.41萬噸,比上年增長1.0%。

休閒農莊休閒農莊

黃陂區大力發展都市農業,培育了黃陂蘆筍、大棚西瓜、江城薯尖、梁港貢米、超甜玉米等特色品牌,占黃陂區種植面積的60%以上。華中地區第一個的國家級台創園落戶湖北黃陂台灣農民創業園。擁有湖北武漢國家級農業科技園核心區10平方公里。2013年,黃陂區有五星級農家樂9家,數量居湖北省第一。

黃陂形成了木蘭湖藍莓、羅漢桑椹、前川金果園甜桃、武湖草莓、蔡榨茶葉等五大休閒採摘基地。黃陂重點發展三元豬、高產奶牛、黃陂黃牛,水禽等種畜禽,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5%以上。

2014年,黃陂年末耕地面積524.4平方千米(78.7萬畝),山場90.5萬畝,林地104萬畝。形成12萬畝蔬菜、10萬畝茶葛、10萬畝小龍蝦、板栗8萬畝、油茶7萬畝、紅梔子2萬畝、花卉苗木5萬畝,生態林46萬畝等特色板塊基地。黃陂區是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精武鴨脖、武漢天種),省級龍頭企業8家,四季美農貿城果蔬市場交易額突破100億元。

第二產業

武漢臨空經濟區武漢臨空經濟區

2014年,黃陂區確定“強推工業倍增,打造中部航都,建設生態新城”三大目標,全力推進發展方式轉型。黃陂處於《全國國土規劃總體規劃綱要》的首期重點開發和長江經濟帶的中心地段。落戶投資黃陂區的世界500強有21家,落戶的中國500強為81家。

2014年全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46.33億元,增長18.8%。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8.5億元,增長14.9%。實現工業投資283.12億元,增長17.6%。

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銷售產值627.01億元,增長19.5%。產銷率為97.0%,比上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

全年建築業增加值65億元,比上年增加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0.5%。建築業總產值317億元,增長1.0%。

2014年,全區完成工業投資296.8億元,增長23.3%。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2戶。

新型工業化是黃陂未來發展的新引擎。黃陂以武漢臨空經濟區為龍頭,同時大力發展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和前川新城工業園和漢口北現代工業園(含武湖台創園)。武漢臨空經濟區已引進工業項目68家,簽約投資額452億元,其中開工建設20家,已建成投產15家,累計完成投資額218億元。黃陂區規劃的82.9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已基本建成面積30餘平方公里,新開發30平方公里,新建廠房總計690萬平方米。規劃有十二大工業產業,預計2020年規上工業總產值2000億元。

臨空新城臨空新城

臨空經濟區(黃陂區西南):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武漢程力專用車、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產業(新華光矽LCOS高新技術),通用航空產業(卓爾通用航空),珠寶產業(周大福珠寶文化產業園),新能源(漢能薄膜;武漢惠強),生物醫藥(翰宇藥業)

臨港經濟區(黃陂區東南):紡織服裝產業(漢派創意產業園),農產品深加工產業(仟吉食品,漢口精武,許留山、雨潤),新型建材產業(寶鋼印鐵,中航森瑞)

前川經濟區(黃陂區中南):高端裝備產業(武漢中車,今創集團),機器人(武漢精華減速機),節能環保產業(武新電氣)

第三產業

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

2014年,黃陂區已擁有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武漢百聯奧特萊斯廣場、萬基國際廣場,武漢天縱城、德成盤龍廣場、黃陂廣場,木蘭國際廣場,紅星國際廣場八大城市綜合體,不斷完善黃陂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全國成立的首家淘寶商學院在黃

陂區漢口北電商基地成立。黃陂區臨空物流發展迅速,華中物流中心、CFD、武漢物聯網產業園、華中企業城、武漢國際航空物流港、華中現代航空物流園等項目基本建成。

漢口北被列為全省內外貿結合商品市場試點,新開工面積210萬平方米,總建成面積達1040萬平方米,其中開業840萬平方米,引進商戶6.4萬餘戶,引進物流企業180家。漢口北與阿里巴巴戰略合作,攜手共建“1688武漢產業帶”。第五屆“漢交會”成功舉辦,交易額達212億元。

黃陂廣場黃陂廣場

2014年,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62.67億元,比年初增加42.0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1%,其中,單位存款131.68億元,比年初增加9.13億元,增長7.4%。個人存款228.36億元,比年初增加33.06億元,增長16.9%。金融機構年末貸款餘額209.52億元

,比年初增加44.3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6.8%。

多家金融機構與黃陂區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培植中小企業發展。黃陂區城投債券順利發行。

2014年,漢口北商貿物流樞紐區被列為商務部重點推進項目,漢口北商貿物流樞紐區已啟動建設專業市場9個,配套園區4個,引進商戶5.4萬戶。實現商貿物流總收入450億元,稅收20億元,安置就業8萬人。加快建設和培育發展以四季美農貿城、五洲國際建材城、漢口北批發第一城、長江金屬交易中心、金馬凱鏇CBD原輔材料市場、中國小商品網、漢口北酒店用品城、漢口北四季豐華副食品市場、文華國際家居飾品交易中心等為代表的一批大型專業市場,打造全國知名的專業批發市場集群。一個“實體+電商”立體行銷模式正在漢口北興起。

社會

教育

2014年末,全區共有各類學校258所(含幼稚園和特殊教育學校),比上年增加18所。在校學生11.17萬人,比上年增加4318人。其中國小91所,在校學生4.68萬人,增加3030人。普通中學34所,減少2所。在校學生3.14萬人,減少2074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所,在校學生0.51萬人,增加328人。幼稚園126所,增加16所,在校幼兒2.84萬人,比上年增加3036人。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100%,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6.71%,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6.71%。

全國百強 黃陂一中全國百強 黃陂一中

海軍工程大學新校區建設前期工作進展順利,省委黨校、江漢大學文理學院等高校即將遷移黃陂區。

高等教育:湖北省委黨校(盤龍城),海軍工程大學(前川),江漢大學文理學院(武湖),國防信息學院,空軍雷達學院,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北區),武漢航海職業技術學院等高等院校。

高中:全國百強高中黃陂一中(含黃陂一中盤龍校區),漢口北高中、黃陂二中、武漢市黃陂三中、黃陂四中 、黃陂五中、 黃陂六中、黃陂七中、黃陂區職業技術學校(國家級重點中專)、武漢海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黃陂區木蘭文武學校。

中國小有黃陂區實驗中學、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雙鳳中學、前川三中等名校。

文體衛

城鎮建設城鎮建設

2014年末公園綠地面積119.19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6.62平方米,增加0.37平方米。建成區綠化復蓋率31.48%。

黃陂區現有文化場所:二龍潭公園、黃陂十景 、鐵鎖龍潭-文體廣場、聖廟,黎黃陂廣場、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建)、雙鳳亭公園、臨空經濟區公園、張公堤城市森林公園、武湖江灘、灄水公園、武漢市黃陂區圖書館等。

革命遺址有姚家山、黃繼光紀念館、王家河抗日慘案公墓、吳光浩烈士陵園、塔耳崗、長樂園等。

政府批准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共54處,如石觀音寺、古潭禪寺、木蘭山道觀等,信義宗神學院創建於黃陂。

體育領域擁有武漢卓爾足球俱樂部和武漢安心百分百桌球俱樂部(主場黃陂一中體育館)。

全區共有衛生機構800個(含個體診所和村衛生室),其中醫院、衛生院4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個。衛生機構床位數6160張,每千人口擁有醫院床位數5.45張,每千人口擁有醫生1.9人。

黃陂區人民醫院、黃陂區中醫院、武漢商業職工醫院等醫院位於黃陂區。黃陂區中醫院晉升為三級甲等中醫院,環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榮獲“全國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區級醫院7個學科被確定為省市重點專科。區婦幼保健院獲批婦女兒童醫院。

博物館

盤龍城盤龍城

博物館:武漢市黃陂區博物館,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築博物館、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武漢基地、盤龍城遺址博物館、明代藩王博物館,武漢楊樓子灣榨坊博物館、黎黃陂文化博物館、武漢壺語堂博物館、武漢商業博物館等。

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距今3500年的殷商盤龍城文化,被論證為“華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漢之根”。盤龍城遺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盤龍湖畔。面積約 1.1平方公里。城址興建年代約在公元前15世紀前後,相當於商代二里崗期。它的發現對於研究商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與性質、宮殿的形制及建築技術,都具有重要的價值。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盤龍古城出土了數百件盤龍城商代青銅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遺物,製作精美,花紋別致,特別是出土的獸面紋盉,盤龍城大銅鼎、銅鎖、銅提梁鹵都是中國文物中極為罕見的珍品。其中94厘米長的大玉戈是首批中國64件禁止出國展覽文物,國家一級文物。

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築博物館和明代藩王博物館,位於武漢市黃陂區木蘭湖邊。已搬遷湖北各地名人故宅、富商豪宅、百姓民居、宗祠戲摟等30棟古民居建築至武漢市黃陂區木蘭湖復建。成為湖北古民居最密集之地。木蘭湖畔的雨霖古建築群為湖北省重點文物單位。

內外交流

黃陂夜景黃陂夜景

在上海有黃陂南路,漢口有黎黃陂路,在美國舊金山、英國以及中國香港和台灣、廣州市、山南地區、宜春市、孝感市、韶關市等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黃陂路”,均為黃陂人在外懷念故土所建。黃陂區城市形象宣傳片為《天下黃陂》和《說唱黃陂》三部曲。

黃陂區與美國喜瑞都市,美國oakley市、德國白水市,台灣苗栗縣,上海市松江區,新疆阿克蘇地區、新疆喀什市、西藏乃東縣、廣東連平縣,四川宣漢縣、湖北羅田縣結成友好城市,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不斷加深。在京、滬、粵、台、津、陝、瓊、疆、鄂、川渝等地均設有黃陂商會。

科技

夜色黃陂夜色黃陂

2014年實施科技項目159項,比上年增加12項,增長8.2%,其中國家級科技項目3項。科學技術支出1.44億元,比上年增長8.0%。申請專利411項,完成技術市場契約交易額9151萬元。

科技孵化器5家,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15家,專家團隊20個,院士6人,博士生導師32人,教授和高級職稱人才17

8人,年吸納大學生500餘人。全區已經建成省級工程技術中心7家,重點實驗室1家;市級認定技術研究開發30多家。省市著名商標103件,中國馳名商標2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6件。19個街道與武漢市16所高校開展合作共建。黃陂出台了 “1+4”系列人才政策。為打造武漢北人才特區,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黃陂區連續三年人才投入突破億元。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簽訂高層次人才戰略合作協定,校地企合作共建。與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大學,同濟大學建立博士交流聯培機制。與審協湖北中心簽訂智慧財產權工作戰略合作協定。熊遠著、陳煥春、傅廷棟、朱英國、程時傑等院士領銜的專家團隊多次到黃陂指導企業技術研發。

交通運輸

公路

黃陂交通圖黃陂交通圖

2014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8.95億元,比上年增長6.6%。貨運周轉量139315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31.4%;客運周轉量219060萬公里,增長31.6%。公路通車裡程3889.66公里,增長4.3%,其中等級公路3879.27公里,增長4.3%,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100%。

黃陂區四條國道交匯,為318國道、G42滬蓉高速、G70福銀高速公路、348國道等。黃陂區8條高速公路互通,京珠、漢孝、漢麻、漢英、漢十、漢施等多條高速公路環繞其中。每平方公里等級公路擁有量位居湖北省各區(縣、市)第一。20分鐘車程可抵達武漢市中心,1小時車程抵達武漢城市圈,3小時車程到相鄰省會,交通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黃陂區於2005年實現城市公交一體化。2014年,黃陂區的公交已有40餘條線路,公交武漢通全復蓋,且正在不斷增開中。漢口北客運站和黃陂旅遊集散中心為黃陂區主要公路客運站。

2014年,開啟天河機場-前川城際、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110公里環線通道整治完工、武漢四環線建設、漢孝城際鐵路、武漢新港武湖港區建設、武漢新港江北鐵路建設、機場快速通道建設、解放大道延長線建設、黃武公路建設。

航空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位於黃陂區天河街道,1995年4月15日正式開航。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是中部地區唯一能夠起降空客A380大型飛機的機場。飛行區為4F級,20

12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398萬人次,跨入世界百強。天河機場實行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

2014年,武漢天河機場旅客吞吐量破1700萬人次,國際及地區航線達到31條,均居中部首位。分別開通了舊金山、巴黎、新加坡、曼谷、普吉島、靜岡等國際航點。天河機場貨郵吞吐量達13.1萬噸。東航、南航、國航、海航等民航巨頭,友和貨運、菜鳥、普洛斯、圓通、越海等航空物流業蓬勃發展。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正在大力推進三期擴建。此項擴建以滿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3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4萬噸、飛機起降33.6萬架次目標,同時建設面積為35萬平方米的T3航站樓和武漢捷運機場線。

軌道交通

黃陂前川城區公交簡圖黃陂前川城區公交簡圖

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的北延長線從堤角北行至黃陂區的漢口北大道,於2014年開通。一號線採用4B編組。沿線設藤子崗站、灄口新城站、漢口北站(有3路快速公交到前川城區)3座車站

6km,漢口北至漢口中心區縮短至10分鐘。2014年日均進出閘旅客達5萬餘人次。

武漢捷運機場線,是武漢軌道交通2號線北延線,於2015年開工。捷運機場線起於天河機場T3航站樓,終於捷運2號線一期工程起點金銀潭站。共8站24km。

武漢軌道交通7號線是漢口中心區與武昌中心區的直達通道,並溝通北部和南部兩大新城組群。七號線二期工程再向兩端延伸,東方馬城站向黃陂區延伸,經停馬池站、宋家崗站、天河機場站,止於前川新城站。已規劃中。其中,前川至東方馬城(原28號線升級)10站32km,橫店至天河機場7km。

漢口北站漢口北站

武漢軌道交通8號線線路經盤龍城、府河、金銀潭大道、黃浦大街在武漢

長江二橋上穿越長江,沿徐東、東湖路、珞獅路至終點野芷湖。其中黃陂段為二期工程。

武漢軌道交通12號線起點新漢陽火車站,終點武湖街道。從古田長豐大道、經發展大道,穿過漢口火車站,沿後湖大道到堤角,順著漢施公路到達武湖。共24站47km。

武漢軌道交通21號線由新榮站經黃陂武湖街道至陽邏。於2014年開工。

30號線,天河機場經過青山區、武昌區、洪山區至東湖高新區龍泉山。

31號線,東西湖區徑河經盤龍城,灄口至武湖。

鐵水聯運

黃陂交通黃陂交通

京廣鐵路、京九鐵路、318國道,武漢天河國際機場、京珠高速與13.2

公里長江黃金水道構成立體交通"金三角"。巨龍大道、川龍大道把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武漢新港和亞洲最大鐵路貨運編組站——武漢北站連成一體。2013年武漢北站日均辦理車完成17658輛,為全國主要路網編組站之一。

黃陂區有武湖物流深水港,為武漢新港重要組成部分,並啟動長江沙口,府河灄口、灄水前川港建設。

黃陂區內火車站黃陂站、天河機場站(漢孝城際)、灄口站、橫店站、橫店東站,祁家灣站等。

旅遊

2014年全年接待遊客達1211.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6.35億元,分別增長20%和21%。黃陂北部947平方公里的木蘭文化旅遊區,譽為中南地區生態文化休閒之都。被聯合國列入《中國21世紀優先發展議程》

黃陂旅遊黃陂旅遊

黃陂擁有中南地區最大的城市生態旅遊景區群,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為國家5A級旅遊

景區(包括木蘭山、木蘭天池,木蘭雲霧山,木蘭草原),國家AAAA級景區4家(大余灣、清涼寨、農耕年華、錦里溝),3A級景區4家(勝天農莊、木蘭湖,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木蘭古門),以上景區除勝天農莊外均列入武漢旅遊年卡中。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1家(木蘭湖),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家(大余灣)。黃陂古有黃陂十景,今有木蘭八景。

2014年,黃陂區積極推動王河水鄉、三台寺、木蘭小鎮、木蘭溪、紅崗山茶文化園、木蘭竹海、紅酒古鎮等鄉村旅遊加快建設,加快鄉域傳奇、木蘭花谷、浪漫紅葉谷、銀杏山莊、木蘭果園建設,啟動雲霧山體育公園、木蘭山滑翔傘基地、吉利F4賽車場、華夏同根園建設。

推出了武漢賞花地圖方便遊客,黃陂區木蘭天池杏花、清涼寨中華櫻花、木蘭雲霧山杜鵑花和錦里溝櫻花4家入圍“新花城十景”。配套建成各類賓館酒店63家,其中五星級1家、四星級2家、三星級4家,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已經形成了集“食、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旅遊服務體系,具有一次性接待2萬名遊客食宿的能力。

5A級景區

2014年11月,湖北省武漢市黃陂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正式獲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由木蘭山、木蘭天池,木蘭雲霧山,木蘭草原四大景區組成。

木蘭山

木蘭山木蘭山

木蘭山位於武漢市北部。海拔582.1米,為國家AAAAA級風景區。木蘭山始稱於南齊永明三年(485年),唐貞觀九年(635年),木蘭山金頂為朝廷紀念木蘭將軍始建。唐武宗會昌三年(843年),時任黃州刺史的杜牧曾游木蘭山,並留下《題木蘭廟》:“彎弓征戰作男

兒,夢裡曾經與畫眉”。

宋雍熙二年(985年),王義敬木蘭忠孝,重建了木蘭將軍坊和廟。宋代,米芾在此手書“第一山”保存至今。被明代詩人屠達譽為“西陵最勝,蓋三楚之極觀”。清朝,外省香客遊人來木蘭山的人次平均每年超過百萬。木蘭廟會傳承千年,每年十萬餘人參與。

木蘭山是木蘭文化之源,花木蘭將軍生葬於此,祭祀於此。集宗教、地質、建築奇觀為一身,有木蘭殿等七宮八觀三十六殿,塑有花木蘭“三應身”神像。木蘭山神祀制為清朝政府為紀念花木蘭所設重點祭祀區。

木蘭山國家地質公園廣泛分布著有7億5千萬年曆史的藍片岩。 有著名的木蘭山組歌和烽火木蘭山。荊楚名岳木蘭山昂立天宇,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群巒秀峰、木蘭山古建築群的眾多道佛泥塑,宮觀櫛比的木蘭山道教叢林、十里槐花、瞬息萬變的雲海奇景。

木蘭天池

木蘭天池木蘭天池

木蘭天池風景區位於黃陂區北部長軒嶺街道,距武漢天河機場45公里。整個景區占地面積9000畝,森林復蓋率達98%。

其主峰海拔520.6公尺,屬大別山南麓。景區年平均氣溫介於15-22℃之間,七月份平均氣溫25.8℃。

木蘭天池是木蘭的外婆家、木蘭成長地,再現了木蘭童年生活的快樂時光;木蘭天池是AAAAA景區,面積13平方公里,主要由“浪漫山水”、“高峽人家”和“森林公園”三大主題景園連結成一個南北走向,長達十餘公里的森林山水大峽谷,是國家森林公園。十里野杏花、野菊花、油茶花,分布在峽谷、大小天池的兩岸。

素山寺國家森林公園作為木蘭天池的三期園區,各種珍貴動植物達1000餘種,是三峽工程植物保護移植基地。

雲霧山

雲霧山雲霧山

享有“西陵勝地、楚北名區、陂西陲障、漢地祖山”美譽的木蘭雲霧山,為5A級景區,地處武漢市黃陂區西北李家集街道內,距武漢市中心區65公里,距黃陂城區29公里。在南海艦隊共建997雲霧山艦。木

蘭雲霧山是木蘭將軍歸隱之地,草廬明志,花海知心,擁有花語山(杜鵑花華中一絕),仙人洞及歷代兵家博弈所遺存的古代城寨龍王尖石寨。

每年元宵燈會,木蘭雲霧山僵獅子盛行。這裡有“十里花山,八里柳溪,一山兩教,四季香火”。還有非遺黃陂泥塑、白鷺林。雲霧山蘊藏著千萬株形態各異的萬畝杜鵑花海似綺麗的彩帶飄動在青山幽谷之中。雲霧山恐龍谷和雲霧山大型冰雕又先後開園。

被稱為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中的百景園,面積21.3平方公里。山內常年平均氣溫18℃,有各種樹木150餘種,中草藥材600餘種,森林復蓋率95%以上。

木蘭草原

黃陂區黃陂區

木蘭草原是5A景區,面積4800畝,融草原風情觀光、戶外拓展、水上遊樂為一體,是華中地區唯一的以草原風情為主題的風景區。

木蘭草原位於武漢黃陂區王家河街道,屬“木蘭八景”之一。景區距武漢市城區36公里。木蘭草原是木蘭騎馬射箭、演兵練武之地,木蘭從軍騎馬射箭的場景歷歷在目。

木蘭草原是中南惟一的天然草場,其中的王子草場有長千米的“葡萄長廊”蜿蜒曲折和一望無垠“公主湖”,草原白鷺湖,吉祥廣場。

木蘭草原坐擁華中最大的格桑花花海,充滿西北特色的跑馬射箭等大漠風情。在木蘭草原,開滿紫色、粉色、白色、紅色的千畝格桑花。

4A級景區

清涼寨

清涼寨清涼寨

木蘭清涼寨是AAAA級景區,平均海拔600餘米,景區總面積6000餘畝,有近2000畝油茶和各類品種的茶花,所在的劉家山村是武漢最美的山村。

木蘭清涼寨位於蔡店街道西北部劉家山,年平均溫度低於武漢市中心城區4-6度,十里中華櫻花、映山紅、油菜花、茶花花花飄香,推出的攀水瀑布、古炭窯、滴水觀音、九龍飛瀑等旅遊景點,加入豐富多彩的祈福、採茶等活動。

清涼寨深秋,三角楓等多種秋季紅葉樹種面積3000餘畝,形成艷麗的秋季紅葉景觀。劉家山和丁家山兩個高山自然村銀杏樹達5萬餘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銀杏近百株,是武漢市境內目前最大的高山古銀杏群。

大余灣

大余灣是位於武漢黃陂區木蘭鄉。大余灣共有近40幢房屋為明末清初建築,石屋石砌,雕樑畫棟,有數百年歷史,是典型的明清風水建築格局。該村先祖曾有過“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的歷史輝煌。為湖北第一民俗村,作為一個風景秀麗的徽派建築古老村落大余灣村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

大余灣古建築群是中華耕讀文化的典型,保留和繼承了古代遺存中那種難得的恬靜與淡泊的慢生活模式,擁有萬畝油菜花、百畝紅梔子花,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錦里溝

錦里溝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部蔡店街道境內,總規劃面積約20平方公里。始建於清朝雍正時期。

錦里溝錦里溝

錦里溝由環湖風情體驗區、峽谷遊覽區和寨王文化展示區三個部分組成。游線全長12公里,串聯大小景點48處,是武漢市唯一的土苗文化風情旅遊區,也是最大的自然山水度假區。篝火晚會 青山綠水,溪流環繞,湖泊、瀑流、峽谷、野花與吊腳樓、風雨橋等土家建築交相輝映。

農耕年華

農耕年華是AAAA級景區,位於武湖街道,占地面積3000畝,已建成農業科普示範區、高爾夫體驗區、農耕文化展示區、百果觀賞採摘區、藤園彩林瀏覽區、珍奇動物觀賞區、生態濕地遊覽區等十二個功能區,是華中最大的農業主題觀光園區。農耕年華千畝的桃花景色秀麗,鎮、村、塔、橋星羅棋布。

3A級景區

勝天農莊勝天農莊

勝天農莊位於黃陂區王家河街道,AAA級景區,有太平天國古城依山就勢,以青石乾砌而成,城牆高4米左右,占地面積約一萬多平方米。靈宮殿與白馬寺始建與唐朝,穿插了露營、cs,垂釣,卡丁車,竹筏漂、叢林越野、攀岩、速降、搭繩過澗、水上飛索等許多另類戶外活動。

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是與阿里巴巴合作的中國首家超大型智慧市場。AAA級景區。

木蘭古門位於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的姚家集街道境內,國家AAA級景區,總面積6000畝,距武漢中心城區約65公里,屬典型的山水石林景區。古門湖位於古門山西麓,湖面約800畝,古門萬畝荷花塘,半島眾多。古門山景區內有大小瀑布十多處,其中最長的“三疊瀑”有約百餘米,最高的“百丈瀑”約高50米。

木蘭湖位於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國家AAA級景區,湖面17平方公里,108個大小湖汊組成57公里的環湖公路蜿蜒曲折,32個大小島嶼星羅棋布。木蘭將軍自幼操戈習武在此而得名。木蘭湖西岸三千米為木蘭廟,廟前有千年銀杏,廟後為木蘭墓,始建於唐,明清多修繕。木蘭湖鳥島長年棲息著各種鳥類10餘萬隻,其中30%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新景區

姚家山位於黃陂區蔡店街道,是武漢抗戰第一村。1941年至1946年,新四軍五師司政兩部常設在姚家山,姚家山新五師司政機關舊址作為新五師和鄂豫邊區黨委機關駐地。周邊有雙峰尖、西峰尖、茶山等九座山體相峙環繞,四季常綠、冬暖夏涼。姚家山溪谷,櫻花、中華白鵑、杜鵑花、杏花、桃花、梨花等山野鮮花眼花繚亂。

黃陂區黃陂區

天寨溝漂流位於武漢市黃陂區的蔡店街道境內,是武漢市第一家漂流景區。 天寨溝漂流河道全長3.8公里,落差136米。河道內森林復蓋,乘艇漂流穿行在林蔭之中,河道中有大小十八龍潭。

木蘭花園(武漢木蘭玫瑰花園)坐落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王家河街道勝天村,是武漢地區最大規模玫瑰園,種植3000餘畝玫瑰花,花色分為紅、粉、黃、白、複色五大色系。

紅崗山位於武漢市黃陂區蔡家榨街道。是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誕生地。這裡還有太平天國時期古寨城牆遺址。也是武漢馳名的茶鄉古鎮。

月亮湖(院基寺水庫)位於武漢黃陂區明清古街背後,與當地木蘭湖景區夏家寺水庫和梅店水庫相呼應,形成“日月星”三湖鼎立之勢,該湖蓄水量1.08億方,已經成為著名的濕地生態旅遊區。

謙森島莊園,位於武漢市黃陂區祁家灣街境內。該園由四個林果生產場組成,擁有果園種植面積1萬畝。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首批“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金果園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前川街道雷段村,距武漢市中心28公里,武漢金果園基地現有果樹面積1000畝,品種有水蜜桃樹、黑寶石李、梨樹、棗樹、枇杷樹、橘樹、柑橘樹等20多個品種1萬餘棵果樹。

武漢農業生態園位於武漢市的黃陂區武湖街道,園區總面積152.4平方公里,

名勝古蹟

黃陂區黃陂區

黃陂區古蹟甚多,文化遺存豐富,有徽派、鄂東、鄂西、贛北、吳越等風格的民居,是湖北省文物十強區縣之一。

公布為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共26個。其中國家級1個(盤龍城遺址),省級11個,市級14個。

省級

雙鳳亭雙鳳亭

魯台山古墓葬群(2):位於前川街道的魯台山西南,1978年發現。西周與春秋戰國墓35座。其中西周墓5座,春秋戰國墓30座。這批墓葬群,共出土160件銅、玉、陶器,其中青銅器約占二分之一。銅器造型嚴謹,花紋繁縟。1983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雙鳳亭(3-73)是省級重點文物單位,始建於北宋。程顥、程頤兄弟人稱兩程夫子。其祖父任黃陂縣令,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黃陂縣尉時所生,黃陂城西偏有草廟巷(今前川街道文教巷),是二程故居所在地。南宋時改稱雙鳳亭,取侯太夫人夢雙鳳生二程之意。現存建築即為當時所置。亭中有石砌方形碑,碑額上刻有雙鳳朝陽圖等。“雙鳳亭”金字匾額,為1962年重修時郭沫若所題。重建了“雙鳳亭公園”,修繕“二程書院”、聰明池、理趣林、流矢湖和二龍潭公園等。

作京城遺址(3-161)屬漢代古城址,位於黃陂區李家集街道作京城村。遺址呈不規則“亞”字形,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為140米,殘高2——6米,夯築城垣頂寬約12米,基寬約30米,北、東、南三面有城門遺蹟,城外有護城河遺蹟。是省級重點文物單位。

前川新城前川新城

中分衛灣新石器文化遺址(3-174)

面前畈遺址(3-183)

大余灣古民居建築群(4-24)

吳光浩烈士舊居及墓(4-75)

鐵門坎遺址(5-1)

龍王尖石寨龍王尖石寨

龍王尖遺址(5-2)龍王尖石寨是明代石寨,又名龍王寨,圍城周長12.5千米,圈地1.5餘平方公里。龍王尖位於黃陂區李家集街道珍珠嶺。寨牆平均高3.5米,全寨共有四大寨門,石寨按九曲八卦陣建造。壯觀的山牆基本完整,號稱武漢的長城。

木蘭山古建築群(5-137)

雨霖古建築群(5-138)

雞公城遺址(6-2)位於六指街甘棠鋪雞公城灣東南50米,屬商周遺址,面積約3.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米左右。

姚家山舊址(6-132)

市級

俯瞰黃陂俯瞰黃陂

大頂山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部蔡店街道蔡家灣西北主峰高464.5米,總面積約8平方公里,此山秀拔雲表,風景獨特,傳說有仙人隱居其中。

伏馬山位於武漢市黃陂區羅漢寺街道,發現綿延數公里的石砌城牆,牆內有連排營房遺蹟,為太平天國時期的兵寨。

鐵寨為明清古寨遺址,跨黃陂區、大悟縣界,黃陂部分未作開發不收費。

西峰尖寨建於清代,位於蔡店街道,險峻陡峭原始,景色優美。

馬寨城遺址興建於戰國時期、廢棄於三國時代。位於黃陂王家河街道。整體布局精巧合理,城內還有水井、水塘、烽火台等。

前川中學舊址位於黃陂區實驗中學康民樓。聖廟位於前川街道,為古代學宮遺址。

黃陂區還有大小寨遺址、城門潭遺址、黃陂花寨、程家墩遺址、武漢八里畈、黃陂魚山、三姑井、磨元城遺址、鐵門坎遺址、神墩崗遺址等市級以上遺址。

古村落

木蘭鄉大余灣、李集街道泥人王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黃陂北部幽靜靈野的田園風光、古樸醇厚的鄉村文化氛圍,“慢生活、漫時光”氛圍濃厚。如馮樓村、高頂村、橋頭邊村、杜家灣、高家灣、李沖村、研子崗、胡家集、蔡店源泉、黃陂曾集等鄉間小鎮。

大余灣大余灣

盤龍城的千年古鎮黃花澇20多公里府河段濕地形成

黃花澇濕地群,為世界自然基金會重點保護項目。還有六指北湖太空蓮、盤龍城後湖水鄉夏蓮、盤龍湖等。

羅家崗位於武漢市黃陂區東北部的王家河街道,是省級標準歷史文化名村。繞村遍布池塘,綠水環抱,四周大樹冠蓋如篷。村中,縱橫交錯的石板小巷,連線著二三十棟大大小小的院落。

黃陂義門陳位於王家河街道陳家畈,位於勝天農莊和紅崗山之間,為典型贛北民居。

明代萬曆四橋:長軒嶺的張都橋、二太橋,木蘭鄉青石橋、王家河龍墩橋。

桃花廟位於黃陂蔡家榨街道桃園村詹家寨。楚文王時著名的桃花夫人(又稱息夫人)就葬在黃陂桃花廟。唐代詩人劉商的題黃陂夫人祠寫到:東風三月黃陂水,只見桃花不見人。

半河橋位於羅漢寺街道,為明朝古橋。

黃陂宗聖祠位於蔡家榨街道。

文化

文化遺產

2014年,黃陂區共有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3項、省級14項、市級16項,區級61項。享有“楚劇之鄉”、“泥塑之鄉”、“武術之鄉”的美譽。黃陂“九佬十八匠”遍布五湖四海,素有“無陂不成鎮”之說。民間文學木蘭傳說、曲藝湖北大鼓、和戲曲楚劇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黃陂泥塑、黃陂民間彩詞、高蹺故事亭子、楊樓子榨坊榨油技藝等14項入選省級非遺保護名錄,民間技藝黃陂三鮮等16項入選市級非遺保護名錄。

黃陂泥塑黃陂泥塑

木蘭武術已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世紀80年代,黃陂區武術大家根據歷史文獻整理的木蘭拳問世,被中國武術院正式確認為中國武術第130種新拳種。

黃陂木版年畫為民間畫匠、雕刻匠、印刷匠純手工工藝製品,作品產生於一匠多藝製作或多匠操作而成的簡易家庭作坊。

黃陂泥塑:唐貞觀年間,泥塑藝人即開始塑制寺廟、觀中供奉的神像。漢陽歸元寺的五百羅漢和木蘭山的神像就是它的傳統代表作。歸元寺五百羅漢是湖北黃陂王氏父子用九年時間塑成的。黃陂是中國的雕塑之鄉之一。

舞獅之鄉舞獅之鄉

湖北大鼓起源於湖北黃陂,是一種流行於武漢、孝感、鄂州和黃岡一帶的說唱藝術,原名“鼓書”,又稱“打鼓說書”、“打鼓京腔”等。1950年為“湖北大鼓”定名的鼓王王鳴樂先生就是黃陂人。半個多世紀以來,黃陂陸續走出了陳謙聞、張明智等幾代湖

北大鼓傳人,把這種曲藝形式傳承至今。2007年,黃陂的非遺項目“湖北大鼓”成功入選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楚劇是湖北黃陂、孝感一帶的花鼓戲,原稱黃陂花鼓戲、黃孝花鼓,西路花鼓戲。由民間劃蓮船等藝術形式演變而成。楚劇是湖北省代表性劇種之一,具有生動活潑、生活氣息濃厚等特色。演出劇目,多取材於民間生活和傳統故事。楚劇重唱工,特別是傳統折子戲,多為二唱到底,唱腔用遲腔,優美動聽。百餘年來,楚劇久盛不衰,造就了一批遐邇聞名的名演員。李品三、李小安、江秋屏等。

方言

黃陂話即武漢市黃陂區方言。屬鄂東楚語系統,歷史悠久,直白易懂,為武漢市非物質遺產。大體與武漢話相同。

黃陂話屬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交界處,兼有兩個官話區的特點,有23個聲母(包括零聲母),41個韻母和6個聲調。保留了古漢語中古去聲的聲調特徵。

節事活動

僵獅子僵獅子

2014年,黃陂舉辦木蘭山登山節和全國山地戶外挑戰賽等導向性全民健身活動10項次,參加人數達18000餘人。節慶活動豐富多彩,黃陂區還成功舉辦第四屆木蘭杜鵑花節、第14屆木蘭旅遊文化節、第5屆“漢交會”,首屆武漢賞花節,木蘭草原風箏節等活動。黃陂武湖建成湖北省現代農業展示中心等。

玩燈流行於武漢黃陂區特有的叫法,玩燈在黃陂是指集“舞獅、舞龍、彩船、竹馬、黃陂長堰走高、魚燈、蚌殼精”等於一體的一種廟會。牌子鑼鼓、墨龍燈、竹馬、高蹺故事亭子都為黃陂特色燈會形式。全區270個行政村976個自然灣,有龍燈525條、獅子970個、彩船45隻。

僵獅子是一種流行於湖北的武漢黃陂和孝感兩地一帶元宵節的民俗活動,是一種舞獅的游獅活動,尤其以武漢黃陂的僵獅子最為有名。

木蘭廟會,每年農曆八月初一,是木蘭廟會的第一天。木蘭廟會是木蘭山傳統民俗活動,其歷史可上溯至南北朝時期,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通常有十萬香客遊客參與廟會。

名人

歷史名人

黃陂區歷史文化悠久,世代才人輩出。

文脈昌盛: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弟子商聖子貢精心指導在黃陂祁家灣茅店開辦了第一家書院——子貢書院。宋代,程顥、程頤兄弟提出了儒家理學思想,留下了著名的二程書院。黃陂走出了“二程”後,明清時代科舉鼎盛,進士舉人總數居湖北省前三名。學而優則仕的不斷良性循環。

黎元洪書法黎元洪書法

明清間,全國平均每縣才中選進士30.4人,黃陂則達90人,其中明代17人,清朝73人。明朝楚黨領袖黃彥士。湧現了明末的榜眼裴宗范、裴宗德兄弟,在清代的黃陂籍進士中,走出了2名巡撫、2名布政使、1名鄉試正考官、3名學政、14位知府(州)、26位知縣。清朝名臣:姚締虞、周恆祺、楊兆億,張則川。清代“文武三榜眼”曾大觀、劉彬士、金國鈞。中華大學校長陳時,湖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校長劉鳳章,首義發難第一人李鵬升、制旗刻印第一人李白貞、首義百歲老人喻育之、湖北都督府總務秘書范熙壬,湖北軍政府軍務部秘書長蔡良村。

武脈繁榮:東漢時期,黃陂北部姚集大城潭村(古稱雙龍鎮)花木蘭姑娘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動人故事,是以“家國情懷”為核心,以“忠孝勇烈”為基本內容的一種“道德型”民族傳統文化的總和。東漢名將馮芳。元名將管如德。

明初還湧現了名將倪文俊、丁普郎。

黃陂黎家河人黎元洪1916年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人稱“黎黃陂”,留下著名的漢口黎黃陂路,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都督,也是中國歷史上惟一一個兩任大總統和三任副總統的人。在黃陂有黎元洪博物館,黎元洪廣場等遺蹟。

北洋時期:

上將:黎元洪時任副總統兼湖北都督1912年9月

中將加上將銜:藍天蔚 北伐軍第二軍總司令1912年10月,陳毅 西北籌邊使 1920年10月

追贈上將:藍天蔚 1922年10月 護法軍鄂西聯軍總司令 蔡濟民 湖北軍政府軍務部長 1922年10月

中將:吳醒漢,胡龍驤,金永炎,趙均騰

南京國民政府時:上將:徐源泉,葉蓬

中將:張彌川,彭善,阮齊,方賢,熊之渭,彭冠軍,馮嶷,侯騰,張光智,吳仲行,李欣遠,邱鴻鈞,羅化平,馮龍,彭啟超,彭毓斌等

少將:鄧明道,蔡劭,李參育,彭龍甲,鮑志鴻,尹皓月,方竹芳,陳匡濟,柳維恆,胡庸,姜憲章,王鎮,徐效曾,胡起祥,柳屆春,羅文浩,王治熙,王修明,周長椿,齊其森,陳漢雄,黃大偉等

共和國建國時:徐海東大將,

杜義德、陳慶先、韓偉中將,

袁學凱、張廣才、熊伯濤、雷震、陳福初、葉超、李大清、方明勝、唐凱、童陸生少將等14人;烈士:蔡以忱;陳碧蘭,潘忠汝,吳光浩、劉光烈,項英,任士舜、楊學誠,趙義京、郭國言。

華僑台胞

黃陂是湖北省第一台鄉、第二僑鄉。黃陂素有無陂不成鎮和九佬十八匠的美稱,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黃陂人。在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30多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

黃陂華僑-田長霖黃陂華僑-田長霖

華僑:前伯克利加州大學校長田長霖是美

籍華人,享譽國際的熱物理科學家,入選多家科研院所院士,美國大學首位華人與亞裔大學校長、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田長焯是世界最大的飛機製造商———美國波音公司的首席工程師,美國著名僑領。在波音公司工作34年,為商用飛機顫振和振動設計的首席設計師。美國科學院院士何傳啟。巴黎第六大學的任卓翔。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院教授喻德基。

萬子美成為駐義大利外國人受到兩任總統授勳的第一人,歐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總顧問萬子美,唯一曾兩次榮獲義大利國家最高榮譽——“共和國功勳騎士”勳章的外國人,是歐洲及至整個海外華人、華僑中具有重大影響的人物。還有伊利諾阿理工大學蔡紅生、世界詩人協會兩主席之一的彭邦楨,瑞典皇家歌舞劇院終生歌唱家蔡大生等社會名流40餘人。

台胞:1945年以後,去台黃陂籍人士共2萬餘人。黃陂台胞政界要員19人,軍界要員眾多。中國國民黨政治家,台灣“行政院長”李煥。台灣早期保釣人士胡秋原、東吳大學前校長劉源俊,台灣教育部次長余傳韜,台北故宮博物館館長馮明珠等,台灣中央信託局局長金唯信,台灣國防大學校長侯騰等。

現代名人

黃陂籍兩院院士:田長霖院士、陳慶宣(中科院)、塗光熾(中科院)、.李明(工程院)、塗治(中科院)、梁駿吾(中科院)、肖培根(工程院)。總計兩院院士7人,遠高出全國每百萬人一名院士的比例。

蛟龍號-葉聰蛟龍號-葉聰

黃陂人葉聰是中國載人深潛領域潛航員專業的開拓者和創始人,中國首席蛟龍號潛航員、中國載人深潛第一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主任設計師等。

近代政界:王文元,阮成發,翁行德,付志方,,馮煦初,辜勝阻,韓德乾,許建國,彭開宙、熊輝銀、丁文斌、白志健、張忠儉、盧紹明、方新、陳春林、黃三平等副省級級以上官員30餘人。2014年兩會代表9人:辜勝阻、李建明、周建元、孫東林、劉冬冬、羅輝、劉革新、黎昌晉、吳仁彪。

軍界:劉冬冬上將、中將:何道泉、高文遠,少將:馮傳生,吳年生、袁偉,彭光謙,黃金元,蔡倫斌等18人。

文藝界:演員李泉、陳紫函、謝芳,韓菁清、田克兢。

泥塑雕刻:傅中望、李三漢、項金國、陳育村、泥人胡。

剪紙蔣在譜,詩人曾卓、伍禾、綠原。

作家李劼人、葉傾城、劉仁甫,方玄初,裴高才。

京劇大師譚鑫培、畫家萬庚育,李井濤,蔡迪安、樂建文、吳惠良、馮今松、羅平安。

體壇名將:國足蒿俊閔、象棋大師柳大華、桌球名將陳靜、劉國正、體操黃力平。跳水世界冠軍童輝。女籃徐淑玲。田徑陳菊英、宗教:明賢法師、謝宗信大師。其他:劉其兵、吳景中、童增,吉大自習哥、胡炳榴。

全國道德模範,2010年感動中國的信義兄弟和孝悌兄弟劉培、劉洋。

著名陂商:劉革新、肖亞亮、彭世明,陳浩武、王利芬、陳放、魯建國、劉國梁、詹正茂、胡寶鋼、黃春華、胡英俊、信義兄弟、周擁軍等。

教育:校長:武漢工學院周煥章、北京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李志祥、彭南生華中師範大學,葉彩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馮友梅,中山大學南方學院院長喻世友,白求恩醫學院校長朱學時,同濟大學李昕。馮廣藝,王沚川,王治孚,蔡秉衡,彭漢慶,柳野青,齊世恩,李錦章。萬由祥,趙文正 。

著名教授:清華大學陳曉、蕭樹鐵、復旦大學:周世勛。武漢大學萬卓恆、周裕德、葉永剛,吳世才,張松波、丁四新,劉緒貽,王新洲,萬卓恆,夏桂明、余家菊等。川大李劼人,周謙沖,陳啟天,任康才。華中科技大學陳慶益、鄭俊傑,張介眉,任士焱、陳先紅,徐明厚等。同濟大學:喻大翔,武漢理工大學鄧明然等。

資源概況

大頂山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蔡店街道蔡家灣西北主峰高464.5米,總面積約8平方公里,此山秀拔雲表,風景獨特,傳說有仙人隱居其中。

鐵寨廟矗立在與大頂山遙遙相對的另一座山石上,鐵寨山石突兀險峻,越發顯得建於其頂的鐵寨廟雄偉挺拔。庫的四周群山環繞,有懸崖、峭壁、溪流,綠樹成蔭,風景秀麗。

武湖生態之旅,唐代詩人崔顥,小船停在黃鶴樓下,他乘興登樓,四面遙望,先看見了漢陽樹,又看見了“煙波灣”(武湖煙漲),只見林木歷歷,雲水茫茫,煙波浩淼,不見故鄉,不免一陣愁上心來。於是詩云: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龍王尖石寨是為明代時御匪安民而修建,龍王尖又名永安寨,坐落於李集街道東北和長軒嶺街道西的交界處木蘭雲霧山附近。壯觀的山牆基本完整,蔚為壯觀,號稱武漢的長城。

黃花澇是童家湖,後湖,盤龍湖等幾個湖泊和相臨的黃陂區20多公里府河段濕地形成黃花澇濕地群,為世界自然基金會重點保護項目。濕地群面積約5萬畝。濕地景觀和生物多樣性豐富,據調查,發現國家一級保護白頸長尾雉、國家二級保護小天鵝等國家、省重點保護鳥類。

自由行還可去桃花廟,長樂園,姚家山新五師司政機關舊址,黃陂魚山,王家河抗日慘案公墓等。

公園:二龍潭公園,盤龍城遺址博物館,雙鳳亭,木蘭湖歡樂水魔方主題公園(在建)等。

1997年木蘭八景所在地的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作為全國最大的城市生態旅遊板塊被聯合國列為《中國二十一世紀議程》優先發展項目。由此,木蘭故里武漢黃陂旅遊事業迎來了跨越式大發展的春天。

黃陂區國土總面積2261平方公里(339.15萬畝),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1.22%。其中耕地面積107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8%;園地1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0.7%;林地35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6%;牧草地6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水面面積35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6%。

黃陂美食:黃陂三鮮,黃陂燒三台,黃陂八卦湯,黃陂黃陂糖蒸肉,黃陂豆絲,黃陂曾集,汽水肉,仟吉西餅等。黃陂物產資源豐富。推廣畜禽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穩定發展生豬和禽蛋生產,突出發展奶類生產,重點發展三元豬、高產奶牛、黃陂黃牛,水禽等種畜禽,培植和壯大惠爾康,武漢九州乳業(中日合作)有限公司、漢口精武食品工業園等一批現代化畜禽加工龍頭企業。

黃陂三鮮也叫“黃陂三合”。因為三種菜可以放在一起做一碗菜而各有各的味道。黃陂三鮮是武漢市郊區黃陂民間的傳統佳肴,已經流傳數百年。三鮮是魚丸、肉丸、肉糕三樣菜的統稱。在當地過年或紅白喜事,都會有這樣的菜上席。有“沒有三鮮不稱席,三鮮不鮮不算好“之說。三鮮各有其製作傳統技藝。由於三菜中有魚、丸、糕三字,魚與余諧音,丸在當地的方音為圓,糕與高同音,人們便賦三鮮以年年有餘、家家團圓、步步高升的寓意。

荊花蜜作為四大名蜜之一,黃陂荊蜜源自武漢市黃陂區主要野生植物荊條花,主產地在以山林和丘陵地帶為主的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得此處荊花花期達36天左右,比其他地區長約15天,荊蜜果糖含量比一般蜂蜜要高3%,澱粉活性酶更是一般蜂蜜的2倍以上。黃陂荊蜜為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脈地灣蘿蔔從明朝開始被列為皇室貢品,味香脆,水分糖分較其他蘿蔔充足得多。品質最好的栽種“核心區”共約300畝土地,畝產1500公斤左右,總產量有限,集中上市時間只有50天左右,這都限制了它的客源擴大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這種蘿蔔價格是一般蘿蔔的數倍。脈地灣蘿蔔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豆絲它營養豐富、口味純正、口感細膩有勁道,黃陂豆絲由主料大米黃豆配上綠豆、葛粉、山藥、蕎麥、蘆筍等營養保健材料,採用純手工操作,沒有任何污染源,實屬天然綠色食品。煮豆絲的時間要比煮麵條稍稍長些,因為豆絲沒有麵條那么容易熟。食用前按您的口味加入喜愛的輔料和調味品,最好加入青菜或是當地的臘肉鹹肉。

的由來因為烏龜背殼形似古八卦圖,故人們又稱之為八卦,用龜肉制湯,便稱八卦湯。此湯是將活烏龜制淨,去頭腳切塊,蟲草用溫水洗淨;將炒鍋燒熱,用蔥結、姜塊嗆鍋,下入龜肉、龜珍肝、鹽爆炒5分鐘,盛入砂罐,加蟲草、雞清湯,旺火煨2小時後,加龜蛋煨至湯濃,再盛入汽鍋蒸半小時上桌即成。此菜在清末已馳名中外。許多來華旅遊的外賓和國內旅遊者到武漢,總要前往小桃園品嘗此菜,他們將其視為“長壽菜”,吃後永葆青春,延年百歲。

城市榮譽

古代

基礎設施基礎設施

《後漢書》稱黃陂一帶:石陽市盛,連楫舟,張雲帆。形容當時黃陂已成為重要的貿易中心和交通中心。

偶題》中杜甫贊道:“故山迷白閣,秋水隱黃陂“。

唐羅隱贊曰“秋日黃陂下,孤舟憶共誰。江山三楚分,風雨二妃祠“。

唐代詩人杜牧稱黃陂:風俗謹朴,法令明具,久無水旱疾疫。

北宋蘇軾的《滿庭芳·三十三年》稱讚黃陂美景:聞道司州古縣,雲溪上、竹塢松窗。摐摐,疏雨過,風林舞破,煙蓋雲幢。《漢陽府志》宋蘇公軾云:陂俗尊德樂道異於他邦。

千家詩首篇《春日偶成》為宋代著名理學家黃陂人程顥所做,以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的詩句勾勒出黃陂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

“無陂不成鎮”為黃陂的一種文化現象。它的形成可追溯到3500年前黃陂先民打造長江流域第一古城——盤龍城。黃陂九佬十八匠打造中國四大名鎮——漢口。

明弘治時,他們在漢口建集商貿、工藝及地域文化於一體的黃陂街,至今仍耳熟能詳的老字號曹正興菜刀、高洪泰銅鑼、蔡林記、談炎記水餃、黃陂三鮮、白海記都是黃陂人打造。

當代

前川新城前川新城

2013年評為全國最具投資潛力百強區第69名,武漢市第二名。

2013年,榮獲“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遊名區”稱號,被評為美麗中國十佳旅遊區、全國旅遊百強區市第39名。

2013年,武湖街、前川街、灄口街、橫店街、天河街、祁家灣街進入湖北省“百強鄉鎮”行列,其中武湖街道、前川街道進入“十強”。湖北黃陂台灣農民創業園被授予武漢國家農業科技園核心區。黃陂區再次獲得“湖北省金融信用區”、“湖北省保險先進區”稱號等稱號。

2013年,黃陂區蔡家榨街道成功創建國家衛生鎮。木蘭鄉成功創建省級生態鄉鎮。蔡店劉家山村、天河街紅湖村被評為國家級生態村。

2013年,黃陂區第四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稱號,被列為“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區。黃陂區被確定為“省級健康管理試點區”,先後榮獲“省級衛生應急示範區”、“全國農民健身工程先進區”、“湖北省首批法治創建先進區”、湖北省“生育文明建設先進區”、武漢市“打擊兩非立功單位”等稱號。

湖北行政區劃

湖北是中國開發較早的省份之一,是長江流域“楚文化”的中心。

武漢行政區劃

區級街道

江岸區

    上海街| 一元街| 大智街| 車站街 | 四唯街 | 球場街| 西馬街| 永清街| 勞動街| 台北街| 花橋街 | 二七街| 新村街| 丹水池街| 後湖鄉 | 諶家磯街江岸經濟開發區

    江漢區

    唐家墩街| 水塔街| 民意街| 漢興街 | 北湖街| 滿春街| 民權街| 新華街| 花樓街| 民族街| 萬松街 | 常青街| 前進街

    礄口區

    易家墩街| 韓家墩街| 宗關街| 漢水橋街| 寶豐街 | 榮華街 | 崇仁街| 漢中街| 漢正街 | 六角亭街 | 長豐鄉

    漢陽區

    晴川街| 月湖街| 翠微街| 建橋街| 鸚鵡街| 洲頭街| 五里墩街| 琴斷口街| 二橋街| 永豐鄉 | 江堤鄉 | 漢陽經濟開發區

    武昌區

    楊園街| 徐家棚街| 新河街| 積玉橋街| 中華路街| 糧道街 | 黃鶴樓街| 紫陽街 | 白沙洲街 | 首義路街| 中南路街| 水果湖街| 珞珈山街 | 石洞街

    青山區

    紅鋼城街| 新溝橋街 | 冶金街 | 紅衛路街| 廠前街 | 鋼花街| 青山鎮街| 武東街 | 白玉山街| 鋼都| 工人村街

    洪山區

    紅旗街| 珞南街 | 獅子山街| 關山街| 天興鄉 | 建設鄉| 和平鄉| 青菱鄉| 洪山鄉| 九峰鄉| 花山鎮| 左嶺鎮

    東西湖區

    吳家山街| 新溝鎮| 漢南區| 紗帽街| 鄧南鎮

    江夏區

    紙坊街| 金口街 | 烏龍泉街 | 鄭店街 | 流芳街 | 法泗鎮| 安山鎮| 湖泗鎮| 五里界鎮| 豹澥鎮| 山坡鄉| 舒安鄉

    蔡甸區

    蔡甸街 | 爹山街| 永安街| 侏儒街| 大集街| 張灣街| 索河鎮| 玉賢鎮 | 軍山鎮| 消泗鄉

    新洲區邾城街| 陽邏街 | 倉埠街 | 汪集街| 李集街| 三店街| 潘塘街 | 舊街街| 雙柳街辛沖鎮 | 徐古鎮| 鳳凰鎮
    黃陂區

    前川街 | 六指街| 羅漢街| 祁家灣街| 橫店街 | 灄口街 | 天河街 | 蔡店鄉| 木蘭鄉| 姚集鎮| 長軒嶺街| 王家河街| 蔡榨鎮 | 三里鎮|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沌口街| 軍山街

    湖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市;全省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8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37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
    地級市自治州 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林區
    武漢市江岸區 | 武昌區 | 江漢區 | 礄口區 | 漢陽區 | 青山區 | 洪山區 | 東西湖區 | 漢南區 | 蔡甸區 | 江夏區 | 黃陂區| 新洲區
    黃石市黃石港區 | 西塞山區 | 下陸區 | 鐵山區 | 大冶市 | 陽新縣
    十堰市張灣區 | 茅箭區 | 丹江口市 | 鄖縣 | 竹山縣 | 房縣 | 鄖西縣 | 竹谿縣 | 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
    荊州市沙市區 | 荊州區 | 洪湖市 | 石首市 | 松滋市 | 監利縣 | 公安縣 | 江陵縣
    宜昌市西陵區 | 伍家崗區 | 點軍區 | 猇亭區 | 夷陵區 | 宜都市 | 當陽市 | 枝江市 | 秭歸縣 | 遠安縣 | 興山縣 |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襄樊市襄城區 | 樊城區 | 襄陽區 | 老河口市 | 棗陽市 | 宜城市 | 南漳縣 | 穀城縣 | 保康縣
    鄂州市鄂城區 | 華容區 | 梁子湖區
    荊門市東寶區 | 掇刀區 | 鍾祥市 | 京山縣 | 沙洋縣
    孝感市 孝南區 | 應城市 | 安陸市| 漢川市 | 雲夢縣 | 大悟縣 | 孝昌縣
    黃岡市黃州區 | 麻城市 | 武穴市 | 紅安縣 | 羅田縣 | 浠水縣 | 蘄春縣 | 黃梅縣 | 英山縣 | 團風縣
    鹹寧市鹹安區 | 赤壁市 | 嘉魚縣 | 通山縣 | 崇陽縣 | 通城縣
    隨州市曾都區 | 廣水市 | 隨縣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 利川市 | 建始縣 | 來鳳縣 | 巴東縣 | 鶴峯縣 | 宣恩縣 | 鹹豐縣
    省直轄縣級行政區仙桃市 | 天門市 | 潛江市| 神農架林區
    註:1:武漢市為副省級城市。
    2: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