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橋街

建橋街東臨長江、地處漢陽鬧市中心。轄區面積1.8平方公里,現有居民16362戶、47250人。是具有老區舊城特色的街道。

概括

建橋街建橋街

建橋街位於漢陽區東部,鸚鵡大道以東,龜山南側,東臨長江,南連鸚鵡街辦事處轄區,西臨翠微街辦事處轄區,北仰龜山與晴川街辦事處轄區為臨,形成一長方形地片。建橋街辦事處的得名與1955年開始修建長江大橋有關,街轄區面積1.8平方公里,辦公地址座落在漢陽區顯正街80號,是漢陽區人民政府派出機構。根據全國第二次人口普查統計,建橋街有居民13696戶,42789人,漢族42428人,其它民族361人,分散居住。有回、滿、土家族、苗族、蒙古族、錫伯族、黎族等少數民族。社區居民融為一體,和諧相處。

轄區

建橋街社區建橋街社區

內有漢陽大道段,鸚鵡大道,顯正街,西大街,群建路全部,陽新路、攔江路、古樓東街青石橋街、北城路等10條主要街道。交通便利,商貿雲集,便民服務網路設施齊全。

按照“創新、親民、務實、廉潔”的工作原則,街道機關設定職能科室:黨政辦、組宣科、綜治辦、社會事務管理科、城管科、經管科、計生科、人武部、工會、共青團、婦聯、青教辦、財政所、統計站、文化站、勞動服務保障所。街機關現有人員47人,其中領導幹部11人。

建橋街辦事處下轄10個居民自治組織——社區居委會,即:橋一社區、橋二社區、鍾家村社區、古樓社區、蓮花湖社區、顯正社區、南城社區、河泊社區、青石橋社區西大社區。社區群乾共有94人。

歷史

歷史上,建橋街地處漢陽中心地帶,範圍涵蓋古漢陽城及周邊一帶。據史料記載,漢陽古城距今已有1千多年的歷史,自唐初建漢陽城直至建立唐朝前,這裡就是歷代軍政府、縣衙所在地,和一江之隔的江夏(武昌)遙相呼應,構成歷史上的“武漢”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正如,唐代詩人羅隱《憶夏口》中寫道:“漢陽渡口蘭為舟,漢陽城下多酒樓。當年不得盡一醉。別夢有時還重遊”。從詩中可以看出當年漢陽古城的繁華,再現了歷史的寫照。大詩人李白應出使鄂州的老朋友張渭之邀與沔州刺史和漢陽縣令一道,同舟泛遊古漢陽城北的南湖,李白陶醉於湖光山色,欣然為南湖題名“郎官湖”,並乘興賦詩一首:“張公多逸興,共泛沔城隅。當時秋月好,不減武昌都,四座醉清光,為觀古來無。郎官愛此水,應名郎官湖。風流若未減,名與此山俱”。今漢陽蓮花湖是原郎官湖的一部分。為紀念李白到漢陽,唐代曾於漢陽城附近修建了太白樓。蓮花湖公園修建的太白樓和湖畔亭廊結合的建築,被稱之為“清光舫”,傳說這裡就是李白“四座醉清光”之處。之後的宋、元、明、清雖是商貿雲集,市井活躍,教會的傳入,基督教的辦學、辦醫,但仍只僅僅局限在漢陽古城(今建橋地區)這一地塊。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武漢長江大橋、江漢一橋的建成通車,建橋地區才真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北可過漢口,南可下武昌,優越的地理位置才得到充分體現,漢陽區以建橋地區為版塊的城市建設規劃超過古漢陽版塊的十多倍。現在的建橋,各項事業欣欣向榮、蒸蒸日上,形成了集科研、教育、衛生、金融、商貿、餐飲、商住、旅遊於一體的城市街道圈。

大事記

1949年6月保甲制度廢除,新中國成立初期,建橋街街道政權組織形式是街道居民代表委員會。

1952年9月,在街道民主建政中,建立街人民政府,取代居民代表委員會。建立街人民政府的基礎是在1950年初,武漢市人民政府區政指導委員會派出工作組,以漢口第5區公所為試點按1萬人左右建立1個居民代表委員會。居民代表委員會由9-11人組成,以歷史清白,政治上無問題,為人正派,服務熱情,在民眾中有信譽的勞動人民和其他民主人士為候選人,由工作組指導居民民眾選舉產生。1951年,漢陽區區公所參照試點做法,建立居民代表委員會,建立街道政權。建立的東門街、西門街、西大街、晴川閣街就是現在建橋街道辦事處的前身。

1954年1月,街道人民政府改為街道辦事處,為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街道辦事處幹部由區政府委派。

1955年4月組建建橋街辦事處。

1958-1959年,建橋街辦事處成為漢陽區人民公社的分社,分社設黨委和分社管理委員會,是政社合一的組織。分社設秘書、工業、商業、社會福利、財務等組。

1961年6月,撤消漢陽區人民公社建橋分社,恢復建橋街辦事處。“文化大革命期間”,建橋街革命領導小組代替建橋街辦事處。

1970年,建橋街革命領導小組改稱建橋街革命委員會,成為街一級黨、政、企合一的組織。街革命委員會設政工、辦事、生產和居民4個組和黨委。1973年內部設定調整為政治工作科、居民工作科、生產任務科和辦公室,工作範圍主要有治安調解、街道工業、國小教育、青少年教育、優撫救濟、生產自救、修理服務業、環境衛生、計畫生育、防汛防空、節水節電等工作。

1979年撤消建橋街革命委員會,恢復建橋街道辦事處。

1980年按照黨政分開,政企分開的原則,分為黨委、街道辦事處、工業公司和綜合服務公司。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定編為25人,實際工作人員60餘人。

1983年三季度,街道辦事處內部設定進一步調整,設綜合科、居民科、城市管理科、工業公司和綜合服務公司、街工業公司管理街道工業,綜合服務公司管理街道綜合服務公司事。街道辦事處主要任務抓“兩個文明”建設,重點是精神文明建設。經常性的組織居民學習,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開展“五好家庭”、“文明居委會”活動,負責安全保衛、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檢查物價、落實計畫生育、辦理優撫救濟、婚姻登記和勞動調配、安置待業青年、教育青少年、調解民事糾紛、處理違章建築、文化(室)的管理等,機構設定一直到1997年。

1997年10月,按照上級精神,本著“精簡、統一、效能”原則,街道機關設定七個職能科室:黨政辦公室(綜合治理辦公室)、組乾科、宣傳統戰科、民政科、市容管理科、經濟工作科、計畫生育科。按照有關規定紀律檢查工作委員會、人民武裝部。根據有關章程設工會、共青團、婦聯。街機關行政編制33名。黨工委書記1名、主任1名、副書記1人、副主任3名、工委書記1名、調研員1名、助理調研員1名、科級幹部職數配備:科長(主任)7名、副科長(副主任)2名、主任科員3名、副主任科員2名、工會、共青團、婦聯職數各1名、離退休幹部服務人員編制1名、機關後勤工作人員事業編制2名、事業單位設定7個部門、市容臨察隊、環境衛生管理所、財政所和統計站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班子;青少年教育、文化站、勞動服務公司、幼稚園。

2000年機構設定為:黨政辦、組乾科、宣傳科、團委、婦聯、青少年教育辦公室、民政辦公室(精神文明辦公室)、城市管理辦公室、綜合治理辦公室、計畫生育辦公室、文化站、老齡委、人大聯絡處、政協聯絡處、通達實業公司、工貿公司、勞動服務公司。

2007年機構設定:黨政辦、組宣科、城管科、社會事務科、計生科、經管科、綜治辦、監察科、人武部、工會、婦聯、團委、統計站、文化站、青教辦、勞動服務保障所。

科研教育衛生

鐵道部大橋局集團公司,中鐵大橋局勘測設計院,武漢市計算機外部研究所。武漢市計量測試檢定所。

漢陽區教育局、武漢市第三中學、武漢市第三中學國中部武漢市第二十三中學國中部、武漢市弘橋中學、武漢市弘橋國小、漢陽區群建國小。

武漢市第五醫院武漢市商職醫院、建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旅遊

蓮花湖公園、蓮花湖度假村、漢陽公園、漢陽樹公園、漢陽江灘。

武漢行政區劃

區級街道

江岸區

    上海街| 一元街| 大智街| 車站街 | 四唯街 | 球場街| 西馬街| 永清街| 勞動街| 台北街| 花橋街 | 二七街| 新村街| 丹水池街| 後湖鄉 | 諶家磯街江岸經濟開發區

    江漢區

    唐家墩街| 水塔街| 民意街| 漢興街 | 北湖街| 滿春街| 民權街| 新華街| 花樓街| 民族街| 萬松街 | 常青街| 前進街

    礄口區

    易家墩街| 韓家墩街| 宗關街| 漢水橋街| 寶豐街 | 榮華街 | 崇仁街| 漢中街| 漢正街 | 六角亭街 | 長豐鄉

    漢陽區

    晴川街| 月湖街| 翠微街| 建橋街| 鸚鵡街| 洲頭街| 五里墩街| 琴斷口街| 二橋街| 永豐鄉 | 江堤鄉 | 漢陽經濟開發區

    武昌區

    楊園街| 徐家棚街| 新河街| 積玉橋街| 中華路街| 糧道街 | 黃鶴樓街| 紫陽街 | 白沙洲街 | 首義路街| 中南路街| 水果湖街| 珞珈山街 | 石洞街

    青山區

    紅鋼城街| 新溝橋街 | 冶金街 | 紅衛路街| 廠前街 | 鋼花街| 青山鎮街| 武東街 | 白玉山街| 鋼都| 工人村街

    洪山區

    紅旗街| 珞南街 | 獅子山街| 關山街| 天興鄉 | 建設鄉| 和平鄉| 青菱鄉| 洪山鄉| 九峰鄉| 花山鎮| 左嶺鎮

    東西湖區

    吳家山街| 新溝鎮| 漢南區| 紗帽街| 鄧南鎮

    江夏區

    紙坊街| 金口街 | 烏龍泉街 | 鄭店街 | 流芳街 | 法泗鎮| 安山鎮| 湖泗鎮| 五里界鎮| 豹澥鎮| 山坡鄉| 舒安鄉

    蔡甸區

    蔡甸街 | 爹山街| 永安街| 侏儒街| 大集街| 張灣街| 索河鎮| 玉賢鎮 | 軍山鎮| 消泗鄉

    新洲區邾城街| 陽邏街 | 倉埠街 | 汪集街| 李集街| 三店街| 潘塘街 | 舊街街| 雙柳街辛沖鎮 | 徐古鎮| 鳳凰鎮
    黃陂區

    前川街 | 六指街| 羅漢街| 祁家灣街| 橫店街 | 灄口街 | 天河街 | 蔡店鄉| 木蘭鄉| 姚集鎮| 長軒嶺街| 王家河街| 蔡榨鎮 | 三里鎮|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沌口街| 軍山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