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城

漢陽城

漢陽城在武漢市漢陽區內。唐武德四年(621),漢陽城在東漢末年所築魯山城的基礎上擴建。城周圍3.54公里。有八個城門:東名迎春,南名沙洲,西名孝感,北名漢廣,東南名朝天,西南名漢南,東北名慶賀,西北名下議.此城“東南枕大江,北控月湖”,包容風棲山(今鳳凰山)和魯山(今龜山)一部分。北宋宣和四年(1122)漢陽城被大水沖毀。南宋嘉定初年,漢陽軍守黃乾多次呈請修復漢陽城,並提出城北由大別山退至風棲山的修複方案。鹹淳十年(1274),始按黃乾方案修築城牆。元末遭兵災,成斷垣殘壁。明初,知府程瑞重修,恢復南宋基礎,“東南臨大江、西北跨鳳棲”。城牆周圍2.5公里,為單牆無里城。有4個城門:東為朝宗,南為南紀,西為鳳山,北為朝元,每個城門建有誰樓。不久,朝元門被塞。嘉靖年間,始築里城。漢陽城在明清受戰火、風雨、水患影響,屢毀屢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知府嚴防、知縣林瑞枝重修城牆及東誰樓,改為漢江樓,供人遊覽;城外自朝宗門至南紀門迄小西關築護城石堤,長1.75公里。元末農民起義軍徐壽輝的“天完國”曾建都漢陽城達五年,在城內鳳棲山西麓建有宮殿。1925-1928年,東、南、西三面城牆被拆毀,改修馬路,僅北面鳳棲山尚可見當年城牆遺址。

基本信息

古城歷史

漢陽城——鐵門關漢陽城——鐵門關
唐朝初年,唐高祖李淵對武漢的行政建制在隋朝的基礎上稍作改變。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原江夏郡改為鄂州,州治設在江夏縣(今武漢市武昌區),下轄5個縣。在長江以北設定沔州,下轄漢陽漢川兩個縣。沔州州治設在漢陽縣(今武漢市漢陽區),並將漢陽縣以及沔州的行政機構都一起從蔡甸的臨嶂山下遷到龜山南麓的鳳凰山(又稱鳳棲山)下。
從唐武德四年(621年)開始,唐朝地方官員開始籌劃修建漢陽城,其城址位置東臨長江,北倚鳳凰山,南接鸚鵡洲,西瀕漢水。漢陽城周長為1072丈(約3.6公里),建有8座城門,東曰迎春門,南曰沙洲門,西曰孝感門,北曰漢廣門,東南曰朝天門,西南曰漢南門,西北曰下汊門,東北曰慶賀門。唐朝初年這一城建格局影響是極其深遠的,自以後明、清漢陽城的興建,都有沿襲唐代漢陽古城制式的蹤影。一直到今天,漢陽以顯正街為東西軸線,其東端人們習慣稱東門、古樓東,兩廂則稱為南城、北城。
從唐初至宋末,漢陽城的商貿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唐代詩人王貞白在《晚泊漢陽渡》中寫道:“殘燈明市井,曉色辨樓台。”另一位唐代詩人羅隱《憶夏口》中寫道“漢陽渡口蘭為舟,漢陽城下多酒樓,當年不得盡一醉,別夢有時還重遊。”這些詩句勾勒出了當年漢陽城市井繁華的景象。
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江河大水泛濫,漢陽城毀於水患。南宋嘉定初年,漢陽軍守黃乾多次呈請修復漢陽城,但因種種原因而未果。直到元末明初,漢陽一直沒有城郭。
明朝初年朱元璋平定楚地後,漢陽知府程瑞重修漢陽城,建成後設2千戶所守御。依據唐代漢陽古城的基礎,其地理位置仍取“東南臨大江,西北跨鳳棲”之勢。明嘉靖三年(1524年),漢陽城周長約2.5公里,設城門4座,東西南北分別為朝宗、鳳山、南紀、朝元。城內正街小巷,縱橫交錯;城外與陸路水路相連,交通便利,為明代漢陽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僅存北面鳳棲山尚可見當年漢陽城城牆遺址僅存北面鳳棲山尚可見當年漢陽城城牆遺址
崇楨十六年,張獻忠、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先後進駐武昌、漢陽,漢陽城被毀。
順治十八年(1161年),知縣曲聖凝、守備董朝祿分別對漢陽城進行了維修,將原城牆城增高了數尺,並重建了南城和西城的城樓。
清代鹹豐二年至六年(1852——1856年),太平軍在湖北境內幾進幾出,武漢三鎮成為太平軍與清軍殊死搏鬥的戰場。太平軍曾四克漢陽,並於城東築木城,城西再築外城以阻擊清軍進攻。混戰中,此時不僅漢陽城被毀,就連西城外不遠的歸元寺也蒙遭兵燹之難。包括有近百年歷史的大雄寶殿,以及僅建10餘年的羅漢堂等建築毀之殆盡,歸元寺內“瓦礫堆疊,荊榛叢集,遂成為一片荒址”。
光緒六年(1880年),重建漢陽城,其城圍計2公里多。在城的東南西設朝宗、南紀、鳳山門,北面則憑藉了鳳凰山這一天然屏障,山外一側有一座宋代興建的著名寺廟——興國寺。從鳳山門到朝宗門,當中一道通衢為正街,這即是今日之顯正街了。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漢陽知府嚴舫、知縣林瑞枝主持再修漢陽城,並且將東譙樓改為漢江樓,準許百姓登樓眺望長江。
漢陽城最後的規制為周長不到3公里,城門有三座即東邊的朝宗門,南邊的南紀門,西邊的鳳山門。三座城門各建一譙樓,東南臨江,有水閘,北倚鳳凰山。
據明、清有關史料記載,明、清時期的漢陽城,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經濟、文化、軍事的中心。漢陽府治、漢陽縣治兩級衙署以及縣學、文廟、書院等均設在城內。在這樣一個政治中心內其經濟、文化等都有是比較發達的。城內商賈雲集,街市商貿活躍。在顯正街南側有一棉花街(今為棉花小區),就是當年商販們專營棉花、布匹的街道。顯正街北側鳳凰山的“鳳立梅岩”處,由蕭方伯興建了一座景色秀美的“蕭園”,宅後倚鳳凰山,前臨鳳凰巷,在鳳凰山麓還築起了九蓮池。清康熙年間漢陽人江繁在鳳凰山北建起了“赤城煙景、綠樹參差、水光山色、交相掩帶”的“江園”。清代中葉包山在顯正街東門附近修建了盛極一時的“怡園”。此外,在顯正街東段的古樓東街附近,有為紀念唐代詩人李白多次來過漢陽而命名的“郎官湖”,湖邊有以李白字號命名的“太白巷”。
漢陽城自1927年後拆毀。1931年特大洪水襲擊武漢,漢陽城區內水淹1米以上,漢陽城牆的殘垣斷壁蕩然無存。顯正東門外仍為商賈要道,沿江一帶通聯朝宗門碼頭、鍾碼頭、濂溪祠碼頭、劉家碼頭、一碼頭、二碼頭、三碼頭、四碼頭等。與顯正街垂直的東門正街(今攔江路)經鐵門關、高公街到接駕嘴,隔河與漢口相望。顯正街西門外有西門正街(今鸚鵡大道),這一帶是漢陽商貿繁華的地區。顯正街南門外可達著名的鸚鵡洲,這裡是湖南木材貿易商集中之地。

古城新顏

古城春意古城春意

提起漢陽,總讓人想到崔顥的詩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但如今,這已遠不能展現漢陽的現狀了。自2004年起,武漢市開始啟動武漢新區的建設。武漢新區規劃面積368平方公里,轄武漢市漢陽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及蔡甸區、漢南區的一部分。歷史上,這些地區曾統稱為“大漢陽”。今日漢陽古城已殘紅褪盡,吐露出新的芳顏。據悉,“十一五”期間,武漢新區將進入重要的開發建設期,將有180多個重點項目投入建設,總投資2500億元。

文脈: 投資30億元建文化核心區

漢陽歷史悠久,在武漢三鎮城邑建制中名位最早,自漢末以來就是歷代風景勝地。區內有著稱於佛教叢林的歸元禪寺、楚天名樓晴川閣、高山流水古琴台、漢陽古樹、石榴花塔等。因此在武漢三鎮的格局中,漢陽成為武漢市當然的風景旅遊城區,並於1998年被武漢市政府批准為山水園林城試驗區,現在的月湖蓮花湖、晴川閣等8大風景區已初具雛形。正在開發建設的龜山風景區、龍陽湖旅遊度假區將使武漢新區大放異彩,成為中外遊客旅遊、觀光、休閒的理想樂園。武漢新區投資30億元啟動漢陽中心城區“整舊如舊”的工程。整治範圍東至漢陽江灘,西到歸元寺,南達攔江路,北抵漢陽大道,占地約1080畝,與周邊的月湖文化主題公園、晴川閣共同構成兼具自然與人文特色的漢陽核心文化區。
除了漢陽核心文化區的建設外,當數琴台藝術中心。琴台藝術中心一期為琴台大劇院及配套廣場建設,二期為音樂廳和大型城市文化廣場。琴台大劇院位於月湖北岸,工程總投資約10億元人民幣,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座位數1782個,能滿足國內外各類歌、舞、音樂劇的使用要求。音樂廳和城市文化廣場則位於月湖南岸,用地面積18萬平方米,能同時容納3萬人聚會和舉辦文化活動。

建設: 20項重點工程改善新區面貌

漢陽城位於長江與漢水合流處漢陽城位於長江與漢水合流處

武漢新區瀕臨兩江,內涵九湖,且擁有公路橋樑交通之暢達。占據地理優勢的老漢陽儘管內外路網交通都十分便利,但由於歷史原因,其道路建設一直滯後於其他城區,道路總面積僅為全市道路面積的十分之一。
加快武漢新區建設,各項道路、橋樑、湖泊、景觀工程的建設也已進入快車道;漢陽蓮花湖清淤疏浚工程,投入300萬元,讓湖水水質從劣五類提升到三類;漢陽六湖與長江、漢江水系全面貫通;武漢新區與漢口城區間新增一條主幹道,下月湖橋去漢陽的車輛,可直行駛上漢陽大道;梅子路北段(漢陽大道-琴台路)鐵路下穿工程打通。據悉武漢新區耗資14億打造五縱五橫的骨幹路網:打通連線漢口商務區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縱向幹道——十升路、芳草路、梅子路、攔江堤路、濱江大道。加快漢陽地區橫向骨幹路網的形成,建成琴台路、漢陽大道、二環線、三環線、沌陽大道。
武漢新區的城市建設也在不斷美化和淨化新區人的生活。漢陽從晴川閣至鸚鵡湖泵站,長1.42公里的長江段,建設一個集清水、景觀、休閒為一體的新江灘。此外,新區建設重點工程之一——“六湖連通”工程實現水系全面貫通,達到“引江濟湖”調水條件。

商道:城市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經濟支撐

古城夜景古城夜景

武漢新區具有雄厚的製造業基礎:享譽中外的漢陽兵工廠漢陽鐵廠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國家級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形成以汽車生產為核心的產業優勢。近年來,隨著東風總部、“東風有限”總部等大集團入駐,東風、本田、中譽汽車、3604等汽車項目入區,東風-PSA集團增資、三環汽車重組,開發區聚集效應顯現,以前的荒郊上逐漸形成了華中地區規模最大的汽車城,4S店達30家,其他經濟型、家用型轎車銷售店更是層出不窮,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也紛紛“扎堆”於此。此外,還有武漢健民製藥廠、武煙集團、百威公司神龍汽車有限公司等130餘家大中型企業坐落區內。區屬工業迅速發展,共有機械、電子、建材、化工、紡織、輕工、汽車改裝、生物工程等十多個門類,已形成綜合性工業基地。武漢新區城市建設的發展提高了城市的競爭力,同時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經濟支撐。而武漢新區經濟強勁的發展勢頭,也進一步促進了區內房地產業的發展。

古城遊覽

漢陽江灘實景漢陽江灘實景

漢陽城這裡有:流傳著大禹治水、俞伯牙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關羽洗馬、李白夜遊的傳說;還有許多不可多得的名勝古蹟和歷史地名:古琴台、歸元禪寺、鍾子期墓、禰衡墓、“琴斷口”、“升官渡”。區內地勢低洼,有月湖、蓮花湖等湖泊和龜山、鳳凰山等山丘。龜山北山麓早在清末就建有煉鐵廠和兵工廠,為中國最早的冶金工業和軍火工業基地。唐武德四年(621 )在鳳棲山南筑漢陽城的遺址,就在漢陽區內,免費參觀。
交通乘公汽531路、559路、568路、市內旅遊專線1路。
膳府祁萬順酒樓,主要名菜名點有“萬順滋補雞”、“四季魚糕”、“灌湯蒸餃”等,地址武漢市漢陽大道541號。

武漢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武漢市湖北省省會和湖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華中地區最大城市和內外貿商埠,也是中國內陸最大的交通樞紐,工業、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
武漢市是華中地區的重鎮,面積8467平方公里,人口700多萬,坐落於江漢平原。長江漢水在此交匯,在地理上將武漢劃分為長江以南的武昌及長江以北的漢口漢陽。河流湖泊縱橫交錯,故武漢又稱“江城”。先民楚人創造的燦爛的楚文化深深地影響著這個地方的人們,使武漢人的性格表現得熱情而剛烈,浪漫而奔放。
景點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素山寺國家森林公園 | 武漢長江大橋| 黃鶴樓 |“六·一”慘案遺址|“一·三”慘案遺址|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白雲洞|拜將台|寶田寺|長春觀|長江書店舊址|陳潭秋故居|大革命烈士就義處|瀕湖畫廊|長天樓|觀魚台|湖光閣|九女墩|可竹軒|梨園|落霞水榭|磨山|聽濤軒|先月亭|行吟閣|二七烈士紀念碑|防洪紀念碑|古德寺|古琴台|歸元禪寺|龜山風景區|江漢路|漢陽城|漢正街|寶通寺|北伐軍官兵公墓|庚子烈士墓|洪山寶塔|洪山公園|施洋墓|湖北省博物館|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蓮溪寺|劉少奇故居|留雲亭|龍泉山|珞珈山|毛澤東故居|墨水湖|木蘭山|木蘭古門|起義門|三烈士亭|蛇山風景區|雙鳳亭|蘇聯空軍志願隊烈士墓|武昌城|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武漢動物園|武漢國民政府舊址|辛亥革命烈士公墓|新洲|興福寺塔|鸚鵡洲|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鍾子期墓|卓刀泉|東湖風景區|首義園|武漢九峰國家森林公園|明楚王墓|詹天佑故居|江漢關大樓|大智門火車站|湖泗瓷窯址群|東湖鳥語林|武漢植物園|東湖楚天台|木蘭湖風景區|寶通禪寺|世界寶玉石博覽館|中山艦|武漢民族文化村|八七會議會址|木蘭天池|大別山薄刀峰風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