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大劇院

琴台大劇院

武漢琴台大劇院,坐落於月湖之畔、江漢之濱,占地面積2.4萬平方米,將成為武漢最高檔次的文化表演場所,也是2007年第隔湖南望始建於北宋年間的古琴台,由武漢市政府投資15.7億人民幣興建。琴台大劇院作為月湖文化藝術中心核心組成部分,憑藉其先進的設備設施,將成為武漢最高檔次的文化表演場所,也是2007年第八界中國藝術節的主會場。八界中國藝術節的主會場。

基本信息

劇院簡介

琴台大劇院琴台大劇院
武漢琴台大劇院由武漢市政府投資興建,是武漢市乃至華中地區、以及全國規模最大、功能最全、檔次最高的特大型文化設施

世界上許多大城市,都有一張最值得驕傲的藝術殿堂名片,如悉尼的歌劇院,北京的國家大劇院,上海的東方藝術中心。琴台大劇院作為武漢人自己的大劇院,坐落於漢江以南、月湖以北,與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的古琴台隔湖相望,依山傍水,環境秀美,占地面積達兩萬四千五百多平方米,是目前中國內地唯一由中國人自己原創設計的大型劇院,既有“琴鍵飛奔、水袖飛舞”般的獨特現代造型,又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文化底蘊。

大劇院2004年5月開工,今年8月竣工,占地面積24543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5650平方米,地下4層,地上6層,建築高度40米。其中大劇場有1802個座位,躋身國內特大型劇場。

大劇院建築涉及20多個專業,建築領域公認"最難"。琴台大劇院,是目前國內大型劇院中,唯一由中國人原創設計——廣東珠江設計院在大劇院方案國際招標中勝出。

琴台大劇院總建築面積65650平方米,由一個1802座的綜合大劇場、一個約400座的多功能廳以及藝術展廳、藝術排練廳、餐廳等多項演出服務設施組成。

武漢琴台大劇院投資15.7億元,單體建築投資額在全省排名第一;容納觀眾最多,達1800名;設備最先進,檔次最高,不用音響,演員的聲音也能清晰地傳到每一位觀眾耳中;舞台最先進,能鏇轉、傾斜、翻滾、升降和平移,可演出國內外各類歌劇、劇、音樂劇、大型歌舞、戲劇、話劇等;地下室最深,從最底層到地面,有19.4米;用鋼1萬噸,一半以上用在大門口兩側的四根“琴弦”上,大門左側的一根最長,跨度達106米,在全國同類建築中獨一無二,用了2500噸鋼材,安裝歷時一個半月。

劇院設計

琴台大劇院琴台大劇院
琴台大劇院的設計吸取了中國園林“步移景異”的手法,觀眾對建築的體驗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人們在遠觀、近看和進入建築的過程中形成對建築的不同印象,建築的立體之美得以展現。

大劇場採用傳統的“品”字型舞台,建築台口寬18M,高12M,舞台總進深50M,寬72M,擁有一個由兩部分組成的面積為92㎡的樂池,可容納120人的樂隊,具備接待大型音樂劇、歌劇、芭蕾、歌舞劇、戲劇、音樂會等各類藝術表演的全棲功能。

多功能廳舞台長26M、寬16M、高11M,內設定升降台14塊,通過不同組合方式,可以實現不同劇場形式,即:小型劇場、會議廳、“凸”型舞台、“T”型舞台、中心舞台和平面大廳等6種形式。

主持設計的是一名廣州工程師,但他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放眼看去,大劇院顯現“琴鍵飛奔,水袖飛舞”的神韻。

琴台大劇院劇場舞台總進深50米,主舞台可任意升降、傾斜、平移,側舞台可互換或與主舞台組合,後舞台可鏇轉、平移,舞台功能國際領先,可接納目前世界所有大型舞台藝術劇目演出。

舞台吊桿有63道,為劇院中的最高配置,承載一噸重量時,吊桿移動速度每秒1.8米,適應大型布景、快速換景。

舞台上下方設備聯動,組合模式千變萬化,給藝術創造巨大空間,能滿足國內外各類歌劇、音樂劇、戲劇、戲曲、音樂會使用要求。大劇院演奏交響樂可不用擴音系統。歌唱家在這裡用自然聲演唱,後排觀眾也能聽得清晰。

外觀的"琴鍵飛奔,水袖飛舞"神韻,青銅幕板的歷史厚重感,還有大劇場的紅色主調,琴台大劇院讓人體味濃郁楚文化。當初,一些專家擔憂,大色塊用紅"會讓人發瘋"。不久前,國家大劇院設計師的首席色彩顧問來漢,認可大劇場色彩,更有專家評價:盪氣迴腸。

走進劇院大廳,迎面牆壁上一片斑駁的淺紅,看上去如木材的紋路。劇場是整個大劇院的核心,一進劇場,鮮艷的紅色和深沉的黑色立刻包圍上來。相比造型的張揚和現代,大劇院內源自楚文化基色的裝飾則顯得熱烈而不失沉穩,具有濃郁的荊楚文化風情。

二樓廊道演奏各種樂器的樂傭,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構成了琴台大劇院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全國之最

琴台大劇院琴台大劇院
相比國家大劇院、東方藝術中心的“洋”設計,琴台大劇院是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和建造的頂級大劇院

總投資15.7億元,建築面積666954平方米,每平方米2萬餘元的單方造價,創了全國之最;

外形酷似古琴,頂部的四條飄帶自西向東輕盈繞過,其中最大飄帶跨度106米,是我國公共建築“第一跨”。

上半部用鋼材做成,“”的造型是鋼鐵拼接而成,共用了1萬噸鋼材,為國內同類鋼結構建築數量之最。

舞台設備投入約1億元,創下了國內多項第一:

主升降台可承載25噸重量,承載能力國內第一;

主升降台運動速度每秒0.5米,速度國內第一;

主升降台裝有傾斜台板,舞台表面能傾斜至100C,國內第一;

主升降台4台電機驅動,可使舞台運動更平穩, 升降更精準,驅動技術國內第一;

布景的電動吊桿可承載1000公斤,運動速度每秒1.8米,運動速度全國第一。

布局

琴台大劇院琴台大劇院

設施

有1802座的綜合大劇場、一個約400座的多功能廳以及藝術展廳、藝術排練廳、餐廳

舞台

1、舞台概況:
大劇場採用傳統的“品”字型舞台,建築台口寬18M,高12M,舞台總進深50M,寬72M,擁有一個由兩部分組成的面積為92㎡的樂池,可容納120人的樂隊,具備接待大型音樂劇、歌劇、芭蕾、歌舞劇、戲劇、音樂會等各類藝術表演的全棲功能

2、多功能廳舞台
長26M、寬16M、高11M,內設定升降台14塊,通過不同組合方式,可以實現不同劇場形式,即:小型劇場、會議廳、“凸”型舞台、“T”型舞台、中心舞台和平面大廳等6種形式

建築歷史

1、大劇院2004年5月開工,2007年8月竣工

2、設計單位為:中國人原創設計——廣東珠江設計院在大劇院方案國際招標中勝出。

大劇院建築涉及20多個專業,建築領域公認"最難"。

美譽:
國家大劇院設計師的首席色彩顧問來漢,認可大劇場色彩,更有專家評價:盪氣迴腸。

交通

自駕到琴台大劇院:
1.自駕、泊車

琴台大劇院設有400多個停車位。一層有160多個,大劇院周圍有200多個停車位,可供自駕車者泊車。

自駕車輛進劇院的路線:漢口車輛過江漢一橋後,右轉經下橋匝道,到知音大道,走數百米即可到大劇院;武昌、漢陽車輛快到江漢一橋橋頭處,右轉經下橋匝道,上知音大道後左拐幾百米後,即可到達。

出劇院路線:去武昌、漢陽車輛出劇院後上知音大道,到右側匝道處,右轉上到江漢一橋引橋;回漢口的車輛,經知音大道,穿過江漢一橋引橋下,經左側匝道右轉上江漢一橋。

2.公交指南:
古琴台站下車後,經鸚鵡大道下的地下人行通道,步行百米左右見得月樓酒店(或天下*名企匯寫字樓)左轉二百米左右即到。

武昌到琴台大劇院的公車:571、電1、電4、l0、64、584、411、503、507、519、522、536、542、590、608、609、701、703、706、715、806路。

漢陽到琴台大劇院的公車:5、531、567、電7、26、42、524、535、558、559、579、585、598、704、705、707、726、727路。(26路可直接到琴台大劇院)

青山到琴台大劇院的公車可乘542路。

從漢口方向至琴台大劇院可乘:電1、電7、10、64、584、411、503、507、519、522、536、542、590、608、609、701、703、706、715、806、524、535、558、559、579、585、598、704、705、707、726、727路。

琴台劇院在每晚演出結束後,會有方便觀眾的接送車,轉載到古琴台車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