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城遺址

東陽城遺址

秦漢東陽城遺址是江蘇省保存最為完好的古遺址。位於江蘇、安徽兩省交界處的盱眙縣馬壩鎮東陽古城,現在有東陽的東陽城遺址和北崗的北崗漢墓群遺址,周邊的大雲山和小雲山有相當數量的漢墓。

基本信息

簡介

東陽城遺址東陽城遺址
春秋戰國時期,這裡是貫穿南北交通的古邑重鎮,秦漢時為東陽郡縣所在地,曾被漢高祖劉邦封為侯國,經濟文化繁榮。東陽城古墓叢葬就在該遺址東南,面積有三四十萬平方米,有數以千計的古墓葬,因為漢代有厚葬習俗,所以地下文物極為豐富。上世紀70年代以來,這裡出土了大量有著極高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其中1974年出土的西漢木刻星象圖比世界公認最早的耶魯撒冷彗星圖還早110年。
盱眙東陽城是經勘察保存比較完整的古城遺址,土築城垣,內外城東西相連,總面積達15平方公里。始建於秦,兩漢延用。城略呈方形,正南北向,由東、西兩城並列組成。東城較完整,東垣長838米,南垣長933米,面積771854平方米。西城南垣長862米,東垣局部殘缺,長亦為838米,面積為722356平方米。兩城合計面積約1.5平方公里。牆體寬20米,高3至5米,均為黃土分層夯築而成.城內曾出土豐富的秦漢時期遺物,刻秦始皇廿六年詔書的銅權、半兩錢、五銖錢、花紋方磚、捲雲紋、獸面紋瓦當,板瓦以及大量的陶製器皿,反映出當時該城址的繁華程度。城址周圍遍布同時期的墓地,非常密集。其中,7號墓出土的木版浮雕僅在江蘇盱眙東陽及邗江胡場西漢墓中有少量發現。

東陽大雲山古墓群

東陽城遺址東陽城遺址
58年,有人在大雲山下挖到一座古墓,裡面有個女屍穿著綢鍛衣服完好,因處置不當,後來風化了。60年代至70年代,東陽城遺址附近,不斷地掀起開發漢墓的高潮。在南京博物館具體指導下先後挖出土了100多座古墓,出土的棺木大多數是楠木,裡面有許多古代陶器,銅器,鐵器,玉器和銀器。那個世界上極為罕見的星象木刻圖,即彗星運行圖也在其中。但是棺木裡面都是空的,是一種隨葬品,而真正的主人身份一直是個迷霧。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東陽城為以後的盜墓者埋下了伏筆。成了盜墓者的天堂。
2009年,當地人與河南盜墓者一行14人,把目標鎖定在大雲山上。合夥購置炸藥和盜墓工具,夜間開挖,在進入墓穴中,突然有4人死亡,有人說這是神仙顯靈,大雲山立刻風起雲湧,人們帶著許多疑問,走進大雲山,採石隊伍,可以在其它山段,任意開山放炮,而對仙人洞和那個水塘周圍,卻成為他們自覺的一道禁區。我們的考古隊伍從此拉開了大雲山漢墓的考察開發的序幕。25萬平方米的西漢早期的王侯級陵園發現大雲山頂,山石密布,除了仙人洞和瓢耳井在歷史長河中表露在外,其它什麼也看不出痕跡。人們不可能想像山頂上會有漢墓的埋設。多少年來人們只能在它的周圍去尋找目標。然而,出乎意料之事終於發生。目前考古人員在大雲山頂,發現有25萬平方米的西漢早期的王侯級陵園。那個仙人洞和飲馬池水塘下面居然深藏著鮮為人知的漢墓。各種陪葬墓多達13處。棺木里有大量金縷玉衣,部分玉衣上金絲保存完好。開發工作還正在繼續進行。墓主身份尚未明確。我深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存在的一系列問號會得到考古專家們釋然。將會進一步揭開大雲山上籠罩的神秘面紗。
大雲山古墓發現,震動了考古界,我們對歷史博覽又會增加新的認識。
大雲山頂上有個水塘,當地人稱之為“龍塘”。就在這龍塘下數十米處埋藏著一位古代重要人物。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經過近10個月的考古勘探與發掘,取得了重大考古發現。原來這是一處極為壯觀的陵園式諸侯王級別的西漢古墓群,墓園內發現有大墓3座,武器坑2座,車馬坑1座,各種等級的陪葬墓13座
【金縷玉衣】玉衣為漢代皇帝和貴族死後所用殮服。由於墓主人身份等級不同,玉衣有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之分,即用許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由金絲、銀絲或銅絲編綴起來。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周時期,到三國時曹丕下詔禁用玉衣,共流行了400餘年。其中,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只有皇帝、諸侯王及極少數近臣使用。到目前為止,全國共發現玉衣20餘件,但金縷玉衣到目前為止只發現8件

歷史記載

《史記•楚世家》
東陽城遺址東陽城遺址

盱眙縣城東南有古東陽城。春秋時,東陽稱為“卑梁”,是吳國的邊邑,與楚國的鐘離接壤。吳楚兩國曾因這兩地的兒童“爭桑”而互相攻伐,以至於引起楚國“遷都於郢”。歷史上把由小事引起大戰爭的這類事件稱為“卑梁微釁”。(《史記•楚世家》)
《史記•項羽本記》
入秦置東陽縣,在這裡築了一座“屈城”(土城)。周圍7里,東西約2里,南北約一里半,總面積1.5平方公里。當時東陽有個令史(縣令手下的小吏)叫陳嬰。他為人寬厚、恭謹,在當地素負聲望,被稱為“長者”。在秦末起義的浪潮中,東陽人民也揭竿而起,殺死了縣令,公推陳要為首領。陳嬰無法推辭,只得就位。起義者很快聚集到兩萬多人,大家打算擁立陳嬰為王。陳嬰的母親知道了這事情,連忙對兒子說:“你沒有什麼特殊貢獻,卻忽然稱起王來,這不會有好結果。不如做個附從。事成還可以封侯,一旦失敗也不會有殺身之禍,不會被人責罵。”陳嬰聽從母命不敢擅自稱王,對軍吏們說:“項氏為世代名將,在楚國很有名氣。要想舉大事、滅暴秦,則非投靠他不可。”起義民眾聽從了他的意見。不久項梁率領的隊伍經過東陽,陳嬰便率眾與之會合,成為起義大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陳嬰後來做了“楚懷王”的上柱國,負責警衛都城盱台(即今盱眙)。(《史記•項羽本記》)
日前正在發掘的盱眙縣東陽大雲山漢墓令世人矚目。已岀土文物表明是西漢早期王侯一級之墓。南博專家第一次發布的信息:墓主有可能是荊王劉賈、吳王劉濞、代王劉喜、江都王劉非、堂邑侯陳嬰。成語金屋藏嬌中的嬌,是指從東陽走出的第三代堂邑侯之女陳阿嬌、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后。——從盱眙東陽走出的陳阿嬌的婚姻之謎

阿嬌出生顯赫
據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陳嬰者,故東陽令史,居縣中,素信謹,稱為長者。東陽少年殺其令,相聚數千人,欲置長,無適用,乃請陳嬰。嬰謝不能,遂彊立嬰為長,縣中從者得二萬人。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陳嬰母謂嬰曰:“自我為汝家婦,未嘗聞汝先古之有貴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屬,事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嬰乃不敢為王。謂其軍吏曰:“項氏世世將家,有名於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於是眾從其言,以兵屬項梁。
大意是在秦代東陽縣陳嬰是一位令吏,他住在縣城中,平素信誠嚴謹,廣得人心,大家都說他是位忠厚的長者。東陽的年輕人殺掉縣令,聚集數千人,想推舉一位首領。選來選去,最終選定了陳嬰。陳嬰的母親是位有見識的婦女,對人生社會禍福有不少經驗,她聽說要選陳嬰為王,十分反對。她對陳嬰說:“自從我嫁到陳家,沒聽說祖上有過貴人,現在一下子做什麼王,不祥。不如另選他人。事業成功,你能得到封賞;失敗了也有退路。”
聽了母親的話,陳嬰堅決反對稱王稱帝。但這股起義軍還是硬推陳嬰他當了首領,十來天時間,隊伍由幾千人發展到了二萬餘人。但是陳嬰一直想辭掉這個職位,他對各位將領說:“項家是楚國世代的將軍,項梁是將門之後,侄子項羽有千夫之勇,要消滅秦朝,不如我們跟著項將軍聯合。”
陳嬰從項梁伐秦,封楚上柱國。項羽敗亡後歸漢。其後劉邦大封功臣,陳嬰歸漢後因平定豫章(南昌)等地有功,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十二月,陳嬰被封為棠邑侯,公元前184年,首位棠邑侯陳嬰卒,謚安侯。子陳祿襲封。陳祿卒,子陳午嗣位,娶文帝女長公主劉嫖。劉嫖所生女陳阿嬌被封為太子妃。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金屋藏嬌”的故事主人翁。武帝即位,立陳阿嬌為皇后。
公元前117年,棠邑改名堂邑,稱堂邑侯國,就在今天的六合,為南京地區第一個侯國。六合地域的記載最早見於春秋,屬於楚國,叫作“棠邑”。民間流傳六合境內早先多產棠梨樹,開小白花,放眼望去,遍地堆雪,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果實渾圓,小似青棗,食之酸甜。從此這兒有“棠邑”、“堂邑”之名。

金屋如此鑄造
小說《漢武故事》云:“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於猗蘭殿。年四歲,立為膠東王。數歲,長公主嫖抱置膝上,問曰:‘兒欲得婦不?’膠東王曰:‘欲得婦。’長主指左右長御百餘人,皆雲不用。末指其女問曰:‘阿嬌好不?’於是乃笑對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
公元前156年,漢景帝劉啟的姬妾王娡為他生下了第九兒子劉徹,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漢武帝。
在劉徹四歲這年的夏天,景帝劉啟立長子劉榮為太子,劉徹封為膠東王。在陳阿嬌之母館陶長公主最初的心愿里,最中意的乘龍快婿並不是尚不諳世事的小侄兒劉徹,而是太子劉榮。然而劉榮母親栗姬性格莽撞,她對館陶長公主倒提親的要求一口回絕。但是,劉徹的母親非常有遠見。
有一次,館陶長公主將陳阿嬌帶進王皇后宮中和表弟劉徹一起玩耍,館陶公主便在孩子們遊戲的間隙笑著問侄兒:“你想不想娶個漂亮的媳婦呀?”不知道劉徹到底明不明白“媳婦”是個啥,總之他連連點頭。館陶長公主便將皇后宮中的所有宮女都一個個地指給劉徹看,問他到底喜歡誰呢?結果劉徹卻都搖頭否定了。然而當館陶公主的手最後指向陳阿嬌時,劉徹卻笑著大聲說:“若得阿嬌為婦,我願蓋一座金殿給她住。”館陶長公主立即將這個場面講給皇帝弟弟聽。景帝不相信,於是這位長公主不容分說地讓他親自問自己的兒子。劉徹果然不負王皇后和館陶長公主的重望,毫不含糊地將方才說過的話又重複了一遍。景帝聽了不禁連連稱奇,更覺得這么小的孩子就許下了這樣的鴻天大願,這樁婚事一定有天意注定。於是立即答應了這樁婚事。
某一日,景帝生病了。由於在他之前西漢的幾任皇帝享壽大多不高,所以他不禁也多愁善感起來,想到自己萬一不起,眾多兒女寵姬可該靠誰呢?!由於太子是栗姬的兒子劉榮,所以他想來想去,還是對栗姬開了口:“你看,這滿宮中的孩子,雖然都是親王公主,其實都儘是幼子弱女。如果我這個做父親的有個三長兩短,我們的兒子繼了位,你成了太后,可一定要代我好生照料這些年幼的孩子。”可是栗姬面無表情地拉長了臉。景帝看到她這個樣子,強壓心火了。
館陶長公主覺得火候已到,便改“日進栗姬一讒”為“日進女婿一善”,不住地在景帝面前說膠東王劉徹的好話,他的母親更是賢冠群芳。景帝越聽越有道理,再回想王美人當初的吞日之夢,更是覺得栗姬劉榮不值得託付天下大事,這等重任應該讓王娡母子擔當才是正理。
王娡察覺到了丈夫的心思,決定幫他做個了斷。她暗地裡派人去“曉諭”大臣,要他們關心國中有帝無後的大事,儘快上表請立太子之母為皇后。
於是,負責禮儀的大行官便懵懵懂懂地落了圈套。在朝會之上當眾向景帝進言:“常言道‘子以母貴,母以子貴’,如今太子已定,其母卻尚未晉封,宜立為皇后,母儀天下。”
這可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景帝當場大怒:“這事,輪得著你來管嗎!”當場便將倒霉的大行官關進大牢,不久便砍了他的腦袋。他認為這一定是栗姬或太子劉榮勾結朝臣乾的,因此趁勢也就將太子劉榮同案處理,廢為臨江王。
就在劉榮被廢三個月後,公元前150年四月乙巳日,景帝冊立王娡為他的第二任皇后。十二天后的丁巳日,王皇后七歲的兒子劉徹成為皇太子。

外戚操縱政壇
《史記·外戚世家》中有載:女不聞呂后邪?為後世計慮,固非淺聞愚儒之所及也。
劉徹十六歲登基為帝前,陳阿嬌就當了幾年太子妃了。
劉徹能得到皇帝之位,完全可以說是出自丈母娘館陶長公主的“神來之筆”,更何況奶奶竇太皇太后還在世,因此不用說,初登帝位的他對妻子兼表姐的陳阿嬌是言聽計從了。
然而陳阿嬌和劉徹結婚多年,卻一直沒有懷過身孕。館陶長公主自然堅決不承認自己的女兒竟會不育,竇太皇太后本就因為劉徹竟敢妄想更改國策尊崇儒術而憤憤不已,也傾向了劉嫖和陳阿嬌的一方,後宮也沒有哪個嬪妃生養,皇后多年不育,那么問題就肯定出在皇帝身上。
這實在讓劉徹受不了,更吃不消的就是隨著這個結論而來的:竇太皇太后要以“皇帝無子”的名義,在宗室親王中另立儲君了。更離譜的,是竇氏劉氏家族給選定的儲君,竟然是劉徹的叔父淮南王劉安,鬍子一大把,而這年劉徹僅有十八歲。這不但是明擺著要廢帝立新君,更把劉徹無兒無女直接跟“沒有生育能力”掛上了鉤,劉徹不但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更丟人現眼至極。
但是,陳阿嬌的母親館陶長公主並不是一般人,她很清楚假如侄兒成為廢帝,自己的女兒和自己將可能面對怎樣的境遇。因此她動員起所有的力量,盡全力去哄慰母親竇太皇太后。在一番努力之後,本已箭在弦上的危機終於被她化解了。
僅西漢,初期就有諸呂亂政之禍。外戚中人,居內宮近寵之利,或輾轉於朝堂,或周鏇于軍旅;集聚龐大的財富、人脈和權勢。君主強勢時,外戚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但只要稍有不慎,外戚勢力就會侵蝕皇權,成江山易主之險。
個人而言,“外戚”也始終是縈繞於劉徹心中無法消退的陰霾。只要仔細了解一下劉徹,就會發現這位皇帝終身都在和外戚勢力做斡鏇和纏鬥。劉徹得帝位是因為外戚(姑母館陶長公主和堂邑侯陳府),險失帝位也是因為外戚(祖母竇太皇太后和竇家);最終保住皇位還是因為外戚勢力的手下留情。對於一個志向高遠,心性激烈的年輕帝王來說,這樣的經歷絕對是刻骨銘心的恥辱。
為了皇權能獨霸天下,為了避免陳家成為繼竇家之後又一個權傾朝野的勢力,漢武帝剝奪陳皇后的後位以打擊陳氏是完全符合邏輯的。

無子難逆天命
《史記·外戚世家》中有載:陳皇后母大長公主,景帝姊也,數讓武帝姊平陽公主曰:“帝非我不得立,已而棄捐吾女,壹何不自喜而倍本乎!”平陽公主曰:“用無子故廢耳。”陳皇后求子,與醫錢凡九千萬,然竟無子。
漢武帝的姐姐叫平陽公主,她受姑媽的啟發,在丈夫的封地中搜尋出身良家的女子。然後在家中加以訓練,希望能有合適的機會送到弟弟面前。
而這個機會終於來了。公元前一三九年,劉徹專程去看望姐姐。平陽公主夫婦自然喜出望外,準備了豐盛的宴席,並且將自己精心培訓過的十餘名美女喚出來歌舞助興。這些女子不但是奉了主人的命令,自己也都盼望著能夠一步登天,個個都使出渾身解數,千嬌百媚地大獻殷勤。
劉徹起身說要去上洗手間的時候,平陽公主立刻心領神會地派衛子夫前去照顧。當劉徹再次返回時,變得滿臉喜氣,還對姐姐的盛情款待深表謝意,送了千金給平陽公主。
當衛子夫站在皇帝的車邊惶恐不安的時候,平陽公主撫著她鼓勵說:“快去吧!此去皇宮,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要吃好飯、養好身。有朝一日富貴了,希望你不要忘了我!”
衛子夫剛進宮門,日子並不好過。陳皇后是難以接受的。劉徹對衛子夫本來就不過是一時的新鮮,也就更談不上為她去得罪表姐兼妻子,因此他很快就把衛子夫丟到了宮女群中,置之腦後。
這一放就是一年多的時間,衛子夫連劉徹的面都未見。平陽公主絕不會是唯一一個拿女人當禮物送給劉徹的人。其它像衛子夫這樣,因為劉徹的一時興起而被主人當禮物送進宮來的女人數不勝數。當衛子夫明白自己的處境之後,她從天堂美夢中一下掉進冰水坑,幾百個日日夜夜,足夠她將希望變成絕望。
終於,皇宮由於各色宮女多到人滿為患,不得不遣散一批了。已經完全絕望的衛子夫也流著眼淚加入了申請出宮的人群里。而機會就這樣第二次降臨在衛子夫身邊。當劉徹看到梨花帶雨的衛子夫時,不知怎地竟立即回想起了初次相遇的情景,對她萬分憐惜起來。為了避免再次被陳阿嬌皇后察覺,劉徹將衛子夫安置在上林苑居住,時常前去看望。
舊情復燃更帶給小皇帝一個的意外驚喜:衛子夫竟然懷上了身孕。盼子心切的劉徹終於使女人懷上身孕。隨著時間的推移,喜新厭舊的毛病在漢武帝身上突出表現。皇帝的反應大出陳阿嬌的意外,也讓她羞恨難耐。她萬萬沒有料到,小丈夫居然會對自己擺出這副模樣——那等於是在說,劉徹對衛子夫已經不僅僅是一時的貪新鮮,而是移情別戀。在眾多的宮女宦官面前,陳阿嬌覺得自己丟人現眼,她更不能接受丈夫竟然當真變了心,多次尋死尋活。作為皇后,為皇帝開枝散葉,儘快地誕下嫡子,確保血脈的綿延是第一要務。但是陳阿嬌獲得獨寵有數年光景,卻沒有誕下一男半女,在當時來看已經是很大的罪過了。
如此現實,當最初的大悲大恨過去之後,陳阿嬌漸漸地接受了衛子夫的存在。然而更令她灰心的是尋遍名醫、用去巨資也未治好不育症,只好去找母親。長公主再去問事平陽公主,儘管面對長輩,平陽公主還是理直氣壯指出:皇后無子。事已至此,沒有什麼可說,陳阿嬌悲痛萬分。

巫蠱實屬硬傷
《史記·外戚世家》:陳皇后挾婦人媚道,其事頗覺,於是廢陳皇后,而立衛子夫為皇后。
面對如此情形,陳阿嬌度日如年,生活比那些苦不堪言的中藥汁更難以承受。於是她轉而乞靈於巫術。在眾多巫師中她選中了女巫楚服,希望能夠藉助神靈的力量挽回丈夫的愛情。楚服的巫術水平多高,事實俱在不用多說,但是她誘惑人心的本事肯定比她的巫術高出一大截。楚服不但為陳阿嬌舉行巫祭之禮,還把自己打扮成男子模樣與陳阿嬌同吃共寢。陷於絕望的陳阿嬌對她言聽計從,將她看成了自己各方面的撫慰和依靠。剛開始她倒還知道掩人耳目,但日子長了,她越來越離不開楚服,而得意忘形楚服和女徒弟們更忘了皇宮是什麼地界,一天天肆無忌憚起來。
陳阿嬌的變化是那么明顯,就連很少接近她的劉徹最後都感覺到了。於是東窗事發。
漢初的皇室在行政上採取秦的制度,在文化上則是全盤接受楚文化的。楚人自古就有尚巫好鬼的傳統,這就使得漢朝的統治者更容易相信蠱術的效果。漢武帝自己就總是求仙拜神,對這一套當然更加深信不疑。因此朝廷上一直很注意防備有人用這類厭勝之術來詛咒,查出來就是滅門的大罪。
“巫蠱”自古是宮廷大忌;又因為操作簡便,說不清道不明,被懷疑者根本無法自辯,一直是栽贓陷害對手的絕好伎倆。綜觀中國數千年的歷史,無數后妃、重臣、皇子和公主冤死在這兩個字上。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漢武帝劉徹將這案子交給著名的酷吏張湯辦理,而且下令要窮究到底。
這時,陳阿嬌的外祖母竇太皇太后已去世五年,館陶長公主失勢已久,局面已不同往日。張湯的追查雷厲風行,很快就有了結果。楚服被定下“為皇后巫蠱祠祭祝詛,大逆無道”的罪名,而輾轉牽連的小巫以及皇后宮中知情不知情的宦官宮女三百餘人,一起被當街斬首。至此,金屋崩塌,“恩”“情”皆負。
所以,當劉徹掌握實權後,陳家財勢立刻從陳皇后的優點變成了她不可寬待的錯誤。
大殺一通之後,二十七歲劉徹於七月乙巳日頒下了廢后詔書:“皇后失序,惑於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璽綬,罷退居長門宮。”——十幾年的夫妻情份,至此嘎然而止。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司馬相如的詩句隨著“金屋藏嬌”的故事流傳至今,寄託後世無數俊傑對這位美麗高貴皇后的充分理解和無限同情。

美人陳阿嬌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司馬相如的詩句隨著“金屋藏嬌”的故事流傳至今,寄託後世無數俊傑對這位美麗高貴皇后的充分理解和無限同情。
在今天的古東陽城還保存有部分戰國期間土城垣遺址。東西兩城並列,其形制殊為少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