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岡古廟

龍岡古廟

龍岡古廟建於清朝康熙年間,是集宗祠、廟宇於一身的三進古廟,廟內供奉劉備、關羽、張飛[三國演義人物]、趙雲[三國時期蜀漢名將]神像,供劉、關、張、趙四姓人士祭祀。據考證,目前國內許多該四姓人士聚居地,包括香港、台灣以及國外如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都成立有龍岡古廟,而開平龍岡古廟則為鼻祖。

基本信息

歷史由來

龍岡古廟龍岡古廟
單水口之龍岡古廟,是開平最古老祠廟建築之一。此廟由來,據《廣肇通志》記載之《龍岡古廟記》》原文為:[昔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是知深山大澤之外,亦有英靈神物之憑居,惟斯地也,脈出雲山,氣連珠海,盤鏇起伏,勢若蟠龍,中起一小岡,若龍首之昂空,故老傳言,每當風雨晦冥之夕,恆見岡上雲霧迷濛,直升宵漢,若有神物噓氣於其間者,因名之曰[龍岡]焉。業權本屬山草步鄉劉姓所有,附近各姓,以其地有靈氣,知為龍脈所鍾,均欲據奪,劉姓族小,以強鄰虎視,恐釀爭端,乃集劉、關、張、趙四姓人士商決興建祠廟於岡上,塑奉漢昭烈帝、關壯繆侯、張桓侯、趙順平侯及諸葛武侯諸神像,併名之為[龍岡古廟],以杜覬覦者謀,斯乃龍岡古廟得名之由來也。爰澀筆而為之記。康熙元年,里人翰林院編修劉文舉撰。]
此廟建成,初為四姓宗親集議之所,每年春秋二祭(另外,四先祖寶誕:正月十九,六月二十四,八月初八,九月初九也有祭祀),各地四姓人士,父老,宗親均派人親臨此廟祭祀,十分隆重熱鬧。祭後共聚親情,共議各事,共謀福祉,成為四姓宗親聯絡中心,敦親睦族,集議之處,由此發祥,成立龍岡公所,公益,台城,廣海,新會,恩平,等各地龍岡公所先後成立。稍後,印行《龍岡月刊》以聯絡感情,溝通訊息,加強團結,互助互濟。隨後,國內各地龍岡公所成立。晚清時期(約1908年)龍岡古廟曾充黌宇,教諭仕子,龍岡團體遍布海外。抗戰前(1935年)該廟曾辦學校,學生頗多,成績婓然。
龍岡古廟位於台山、開平、新會、鶴山四縣交界處之單水口埠,是[五邑]之中心地,面臨潭江,連線省道廣湛公路,水陸交通便利,當地民眾到海外謀生甚早,旅美華僑亦以四邑為多,四姓族人出洋,就把龍岡這一組織、精神、風氣帶到海外去。一八四八年起,大量華工陸續到美國謀生,人口日增,社團相繼成立,四姓前輩,於清朝光緒初年(一八七六年前後)即於美國舊金布碌侖港首建龍岡古廟,是參照開平單水口之龍岡古廟在美國建造的第一座龍岡古廟,成為旅美四姓宗親議事場所,雖是祠廟形式,實是社團雛形。一九0六年大地震此廟被毀,宣統二年(一九一0年)舊金山龍岡公所大樓落成,是美國四姓宗親的聯絡中心,繼而美國各地龍岡團體相繼成立。其成立年代可考者,紐約龍岡公所一八八八年,缽侖及舍路一八九0年,檀香山一九一九年,屋侖一九二0年,棉佛市一九二三年,一九二八年全美國龍岡第一次代表大會在羅省舉行,通過[龍岡公所]與[親義公所]合併為[龍岡親義公所],成立[美國龍岡親義總公所]。後來,由美國各埠擴展至其他國家、地區、加拿大各埠、墨西哥、古巴、秘魯、澳洲各地區、泰國、日本、馬來西亞、南韓等國各埠,以及歐洲香港、台北等地龍岡團體先後成立。一九六三年九月,世界龍岡親義總會在香港正式成立。在此之前,在國內龍岡公所及四姓人士與海外加強聯繫,互助互濟,十分親密。約在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四邑龍岡公所,在海外龍岡公所、四姓宗親大力支持下,印行《龍岡月刊》分寄海內外,溝通訊息,報導鄉聞,海內海外,四姓一家。美洲龍岡親義總公所於一九五六年創刊《龍岡季刊》,發揚龍岡精神,忠義仁勇,親愛精誠,團結互助,共謀福址,建樹良多。《龍岡季刊》曾在多期刊登文章,探討[龍岡]名稱之由來,公認起源於開平單水口之龍岡古廟,論之有據,言之有理。目前,海外龍岡團體,據《龍岡季刊》載共有一百四十三個單位,擁有海外宗親三百餘萬人,占海外華僑總人數約七份之一。據《羊城晚報》一九八四年訊息,國內張姓達一億多人,是全國人口最多的姓族,龍岡宗親,人口眾多,龍岡團體,遍布全球,一個宗親團體,有如此悠久歷史,龐大力量,和世界性之組織,實開氏族團體之先河,世所罕見。

建築結構

龍岡古廟龍岡古廟
龍岡古廟之建築,博取中國古代建築之民族風格,吸取宮殿祠廟式特點,又與眾不同,脫穎而出,別具一格,(如附建孔明樓)。古廟座落於單水口紅花鄉(原山草步鄉)劉姓塘口村東側,是一座宏偉祠廟,座北向南,正殿三進,級級而上,東側副祠三進,連線三層樓高之孔明樓,西側有一座劉氏宗祠(屬塘口村),構成一大建築群。正殿是琉璃瓦金字頂水磨青磚牆壁,龍形脊樑的宮殿式建築,內部是石柱和坤甸木桁桷結構,地鋪淺紅大階磚,天井鋪大麻石,天井有橫門通東側通道。正殿前座第一進正中,門口寬大,上有石匾,精刻[龍岡古廟]四個凸字,兩旁石刻對聯:[乾坤父母]、[兄弟君臣]八個凹字,精貼金鉑,書法蒼勁有力,雄渾而優美,金光閃閃,兩旁大麻石砌鼓台有石鼓一對,兩邊牆壁上方紙筋灰批盪,繪上彩色山水風景畫,題字:[秋塘曉露晚飛霞]等清秀書法。三層木檁上分刻三條龍,三層乘木有花鳥雕刻,精細生動,殿外兩側設石獅一對。琉璃瓦天面屋脊雙龍戲珠大型陶雕,整個門面,莊嚴肅穆精美,生氣勃勃。廟前有一開闊廣場,前接池塘一口,池水清澈,遍植香荷,芳香四溢,四周綠樹成蔭,襯托得更為古雅壯觀華麗。進門兩邊有石柱一對,刻對聯一副:[聖神皆義理團結而成凜有生氣],[古今重明德馨香之報同此人心]。光緒十年歲次甲申春二月穀旦,南寧鍾德祥敬撰並書。這是甲申(一八八六)年重修古廟時設立的,兩邊牆上豎著黑石碑多塊,刻[龍岡古廟記]及捐款芳名。牆上方石灰批盪,畫山水、人物畫,十分精美。隔一寬闊麻石天井略高一級,就是第二進中座,門上有木匾刻[乾坤正氣]四字,綠色琉璃瓦屋脊上有雙龍戲珠陶雕,雄健美觀,四壁上部均批盪繪壁畫人物,再隔一天井,又高一級,就是后座第三進正殿,殿台上供奉劉備、關羽、張飛、趙雲四位先賢,一丈多高、金身的巨大神像,莊嚴威武,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神像前設巨型精美鐵鑄大香爐、木雕香案,精緻油燈,兩旁石柱對聯,擺設各種刀槍器械,肅靜廻避木牌等物,都是精品。琉璃瓦屋脊,設大型鰲魚陶雕,隔一通道東側,矗立一座更為高大的[孔明樓],有三層樓高,樓內設神閣,上刻[魁星踢門],中供奉諸葛亮神像,綸巾羽扇,安祥鎮靜瀟灑,眼含無限智慧,令人敬仰。四壁壁畫,畫[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三國故事。[孔明樓]連通道,可直通門前廣場。廟之西側,有圍牆把整座祠廟圍住。整座建築,布局嚴謹,莊嚴雄偉,精緻美觀。裝飾藝術,祠內堂、樓、柱、壁、香案、對聯、壁畫,到瓦檐屋脊,大量運用石雕、木雕、磚刻、陶塑、彩畫、鐵鑄等傳統工藝,精雕細刻,形象生動,兼有鮮明的南方祠廟藝術色彩。尤其是[孔明樓],高於三進,高聳雄踞,,俯覽四方,長廊通道,聯成整體,使它在各祠廟中獨具風格。

文化活動

龍岡古廟,因得山靈之鍾,四姓之仰,一時香火鼎盛,廣購嘗產,擴建廳院,大殿巍峨,名傳遐爾。約於三十年代,在水口鎮經商之劉關張前輩,籌建了十多幢西式樓房於廟側,構成[龍岡新巷],現仍存在。過去祭祠,設專人於初一、十五,換盞上香,由廟田收租供養。每年春秋二祭,四先賢寶誕,亦有各姓人士小祭。後來,改為每年農曆二月初二舉行祭祠大典,三年擺會致祭,十年一大祭{擺大會},十分隆重,尤其是十年大祭,更為壯觀。各地四先宗親,各選代表數十人,由有功名之父老、世長帶領,恭備三牲酒品、金豬寶燭祭禮,展大旗羅傘,僱請大船搭載而來,二月初一均皆到齊,一百多條大彩船停靠河岸,彩旗招展,獅鼓齊鳴,龍獅舞動,蔚為壯觀,初二那天擺大會,其中有舞獅、舞龍、舞鰲魚、擔架秋色,文武八寶等各種各樣化妝遊行,鑼鼓八音伴奏,鞭炮連聲,水口全埠,萬人塞巷。龍岡組織的發展,早在清末民初,已盛極一時,祭祠完畢,四姓宗親,共聚兄弟情誼,共商發展大計,四姓一家,親愛精誠,團結互助,共謀福址,忠義仁勇,龍岡精神,世代相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