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譙樓

東譙樓

東譙樓是現代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原為鐘樓,建於明弘治年間,為重檐式的雙層樓閣。

基本信息

建築格局

東譙樓東譙樓
東譙樓位於歙縣縣城國保單位許國石坊西側,又名“陽和門”,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現存建築為清代。樓高三層,二層大梁架於高台上,下為方形門闕,街道從中穿過。頂層為虛閣,歇山頂。東譙樓起因於堪輿家之說:門面朝東,屬“甲”方,取名“迎和”,可得治國之才;另一說:先前城內火災屢見,該樓朝東,可以“禳火”,故名“禳火門”,雅化為“陽和門”。

文物價值

明弘治十六年(1503)以前,東譙樓樓內設有銅壺、夜天池、月天池、平壺、萬水壺、水海影表、定南針、更籌、漏箭等報時設備,有軍人輪流值班,陰陽生一人候等報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