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語

楚語

楚語一次有多義:1,古楚國人的語言,語言學家趙元任:"這江淮官話黃孝片可以算典型的楚語。語言學家周振鶴:湖北東部歷來被稱為最具'楚香楚色。先秦楚語為後來漢語的祖源之一。從南北朝《宋書》劉裕“楚言未變,雅道風流”。來看說明當時的江淮一帶是楚語。2,徐州話,3,人名。楚語,又作楚言,指古代楚地人所講的方言。楚語方言主要包括湖北省黃岡市的黃州,紅安、團風、蘄春、英山、武穴、麻城、羅田、浠水、黃梅;孝感市的孝南、孝昌、安陸、大悟、雲夢、應城;武漢市的黃陂區、新洲區;隨州市的廣水;鄂州市的鄂城;河南省的新縣;江西省的九江、瑞昌;陝西省的柞水、鎮安、平利、白河、嵐皋等地。

​語言簡介

春秋外傳《國語.楚語上》春秋外傳《國語.楚語上》

楚語,又作楚言,指古代楚地人所講的方言。

當代

當代楚語,劃分楚語區的依據:語言學家趙元任:"這第二區(指黃岡,孝感一帶方言)可以算典型的楚語。"周振鶴:湖北東部歷來被稱為最具'楚香楚色'。江淮官話黃孝片,即楚語,是否屬於江淮官話存在爭議。其語音特點與江淮官話有較大差別,如入聲不是短調,而是長調,比其他聲調還長,這在江淮官話洪巢片和泰如片中是絕對沒有的;再如江淮官話的古鹹山攝一般按主要元音分成兩個或三個部分,而黃孝片的鹹山攝主要元音只有一個,和國語相同。聽感上,黃孝片和江淮官話差別也較大。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北、大別山南麓的湖北東部、 東北部的黃岡和孝感地區。

楚語方言主要包括湖北省黃岡市的黃州,紅安、團風、蘄春、英山、武穴、麻城、羅田、浠水、黃梅;孝感市的孝南、孝昌、安陸、大悟、雲夢、應城;武漢市的黃陂區、新洲區;隨州市的廣水;鄂州市的鄂城;河南省的新縣;江西省的九江、瑞昌;陝西省的柞水、鎮安、平利、白河、嵐皋等地。

詩句中

1.唐 張說 《荊州亭入朝》詩:"旃裘 吳 地盡,髫薦 楚 言多。(這句話本意是走完吳地.講楚語的人多.吳地是三國時的地理概念.來區分與荊楚.淮楚的不同)

2.唐 溫庭筠《燒歌》鄰翁能楚言,倚插欲潸然。自言楚越俗,燒畲為早田。(這首詩顯然在浙江一帶楚越還是有區別!

3.儲光羲《安宜園林獻高使君》:"楚言滿鄰里,雁叫喧池台。"安宜,今江蘇寶應。(這詩大意是說.楚語遍及鄉鄰之間.說明當時的揚州民間是講楚語的)

4.《初宿淮口》雲:"夜聞楚歌思欲斷,況值淮南木落時。"(可見當時江淮也是講楚語的)

5.孫逖《淮陰夜宿二首》雲:"秋風淮水落,寒夜楚歌長。"

6.宋朝 釋寶曇《泊分水》;櫓聲伊軋訴東風,楚語吳歌落枕中。(這詩大意是 用楚語唱著吳歌入眠!說明當時的吳地仍然是講楚語的)

7.宋朝 蘇轍 《竹枝歌》;舟行千里不至楚,忽聞竹枝皆楚語。楚言啁哳安可分,江中明月多風露。(這詩說明當時湖北湖南兩岸都還在講楚語)蘇轍剛出川地.入楚!

8.宋朝.滿庭芳·歸去來兮!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宋朝湖北黃州還是講楚語)

9.宋朝.黃伯思《東觀餘論》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凡此均可謂楚歌!(其實宋人說的很清楚了 書面語為楚語.亦楚腔.使用楚方言才能叫楚歌!可見唐宋時長江一線鄂.湘.皖.吳.浙北.豫南都還是講楚語的)這些雖然只是些普通的古詩.但卻反映了當時的民貌風俗!

10.先秦楚語為後來漢語的祖源之一.從南北朝《宋書》劉裕"楚言未變,雅道風流"。來看.說明當時的江淮一帶是楚語.略不同於金陵 吳楚語.但從唐朝:"楚言滿鄰里"來看唐朝時揚州都講楚語了.在看《燒歌》鄰翁能楚言!可見南北朝到唐朝這段時間是楚語系向南擴散使吳越語系被楚語系一直往浙南閩地擠!中古後出現雅言占楚地.楚言占吳越的現象!

徐州楚語

楚語,也就是以徐州為中心的淮北至魯南一帶的話,也比吳語更好。江南士族以能作“洛下書生詠”為榮,就是學著洛陽腔調來念書。這還好說,還有可笑的是,家裡死了人,要大哭,也要學北方腔調”,“乃有遭喪者而學中國哭者”。那時南人把中原一帶稱“中國”,學“中國哭”就是學北方人的哭法。劉裕滅了東晉,建立劉宋,是南朝第一個皇帝。其實他是徐州一帶人,說的是當時的“楚語”。《宋書》贊他“楚言未變,雅道風流”。可見他只會說徐州話,也是一件值得讚揚的事,是“雅道風流”。

作家

楚語,原名周沙塵,湖南衡山人。中共黨員。193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洛川分校。1942年後歷任衡陽《力報》記者,《活路》月刊主編,《蘇南日報》農村記者組長,新華社上海分社財經組長,新華社中國人民志願軍分社駐開城朝中談判代表團特派記者,《旅行家》、《電視良友》、《老人天地》主編。中國旅遊文化學會理事,北京海淀老人大學董事。194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