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區

荔城區

荔城區位於閩東南沿海中部,北接涵江區,西連城廂區,東臨興化灣,是莆田市的中心城區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荔城區是2002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新城區,轄西天尾、黃石、新度、北高4個鎮和鎮海、拱辰2個街道,共有118個村委會,12個居委會,轄區總面積269.66平方公里,總人口46.38萬人。荔城區簡稱荔城,是莆田市下轄的一個區。同時荔城是福建省莆田的別稱。莆田因盛產荔枝而得名荔城。

基本信息

地區簡介

荔城區成立於2002年,下轄西天尾、新度、黃石、北高4個建制鎮和鎮海、拱辰2個街道,有130個村居,常住人口52.1萬,陸地面積26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55.89平方公里。

荔城區是南方地區主要的奶牛、蘑菇生產基地,福建省荔枝、枇杷、龍眼三大名果生產基地之一。

建制沿革

荔城區荔城區
早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人類已在荔城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勞動、生息和繁衍。荔城區自古隸屬於莆田縣。今莆田市區西郊山上有古人穴居之所的海蝕洞多處,曾出土新石器時代的遺物。仙遊縣大濟鄉鍾峰村洋塘發現有中國“東現印紋陶文化”時期的遺址和石斧、石奔、陶片等遺物,距今約有三千年歷史。仙遊縣園莊鄉土樓溪尾以及莆田縣華亭、西天尾鎮等也發掘大量的石奔、印模陶、石戈、陶拍、石斧等新石器時代遺物。
荔城區遠古時期初屬“九州”之一的揚州。《書·禹貢》稱“九州為冀、兗、青、揚、荊、豫、梁、雍諸州”。《爾雅·釋地》云:“江南曰揚州”。後漢武帝置十三刺史部之一的揚州,其轄地仍包括今福建全境。晉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福建劃歸江州。梁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又劃歸東揚州管轄。至陳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方獨設“閩州”。西周時期,荔城區為“七閩”地之一。東漢《說文解字》云:“閩,東南越,蛇種,從蟲門聲”。“東南越”的確切範圍,通常系指今浙江東南和福建全境,以及廣東潮州汕頭、梅州一帶。照此,莆田、仙遊亦屬“閩地”。春秋戰國時代,越王勾踐滅亡後,越國(都城設今浙江紹興)勢力開始進入“七閩”地。越國周圍的其他越族,因逃避戰亂,也隨之而入。周顯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越國被楚國所滅,其宗室四分五裂,貴族大規模湧入福建各地,與當地的土著居民互相融合,逐漸形成新的閩越族部落。至戰國末期,其中入閩的一支越族酋長無諸建立起閩越王國。莆田、仙遊成為越國領地之一。莆田縣古稱“蒲口”,公元568年(陳光大二年)由南安郡分出置縣,因盛產荔枝,別稱“荔城”。仙遊縣原名清源,早在唐聖歷二年(公元699年)就劃莆田西部地設定清源縣。因有何氏九兄弟跨鯉升仙的傳說,後更名“仙遊”,別稱“鯉城”。自宋至清,兩縣曾先後同隸於興化軍、興安州、興化路和興化府,故至今仍俗稱“興化”(南洋一帶則稱“興安”)。
南朝陳光大二年(568)、隋開皇九年(589)二度置莆田縣,均不久即廢。唐武德五年(622)再置莆田縣,屬豐州(州治今南安豐州)。聖歷二年(699)析莆田縣西部置清源縣。天寶元年(742)清源縣改名仙遊縣,莆田、仙遊2縣均屬清源郡(郡治今泉州)。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包括莆田、仙遊、福清、永泰縣四地置興化縣,建太平軍(後改興化軍,治所興化縣),統領興化、莆田、仙遊3縣,八年(983)治所遷莆田縣,景炎二年(1277)興化軍改為興安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為興化路。元朝末期明朝前,泉州莆田出現亦思法杭兵亂.明洪武二年(1369)為興化府,正統十三年(1448)裁興化縣。清朝前期開始莆田仙遊兩縣屬興泉永道(管轄莆田、泉州、永春、德化、大田、廈門)。1912年廢府,屬南路道(1914年改廈門道)。1925年廢道,直屬福建省。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成立時屬“興泉(泉海)省”。1934年7月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仙遊,領仙遊、永春、德化、大田、惠安、莆田6縣)。1949年8月解放後屬第五專區,1950年屬泉州專區,1955年屬晉江專區。1970年屬閩侯專區(駐地遷莆田縣),1971年改為莆田地區,轄莆田、仙遊、福清、平潭、長樂、閩侯、閩清、永泰8縣。1973年劃閩侯縣歸福州市。1983年4月2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莆田地區,將閩清、永泰、福清、長樂、平潭5縣劃歸福州市,將莆田、仙遊2縣劃回歸晉江地區(今泉州)。1983年9月9日,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莆田市,以莆田縣部分行政區域為該市行政區域,將晉江地區的莆田、仙遊二縣劃歸莆田市管轄。析莆田縣地置城廂、涵江2區。將莆田縣的城廂鎮、城郊公社成立城廂區,將莆田縣的涵江鎮、涵江公社成立涵江區。2002年2月,國務院批准撤銷莆田縣,劃原城廂、涵江2區、莆田縣部分地方設立莆田市荔城區和秀嶼區,同時調整莆田市市轄區行政區劃:2002年5月正式成立莆田縣設荔城區。
2002年2月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莆田縣,設立莆田市荔城區和秀嶼區。將城廂區荔城街道的文獻、鳳山、長壽、英龍、梅峰5個居委會,城南鄉的鎮海、闊口、新鎮、步雲、埭里、古山6個村,城郊鄉的長豐、七步、新浦、南郊、華郊、荔浦、徒門、張鎮、西洙、東陽、拱辰、暢林12個村,以及原莆田縣的西天尾、新度、黃石、北高4個鎮劃歸荔城區管轄。區人民政府駐縣巷。
2002年,設立鎮海、拱辰2個街道辦事處。鎮海街道辦事處轄原荔城街道的文獻、鳳山等5個居委會和原城南鄉的鎮海、闊口等6個村,其中鎮海、闊口2個村改為居委會,街道辦事處駐鎮海。拱辰街道辦事處轄原城郊鄉的拱辰、暢林等12個村,其中拱辰、暢林2個村改為居委會,街道辦事處駐拱辰。2002年底轄2個街道、4個鎮:拱辰街道辦事處、鎮海街道辦事處、西天尾鎮、黃石鎮、新度鎮、北高鎮,118個村委會,12個居委會。
2003年,荔城區轄2個街道、4個鎮:拱辰街道、鎮海街道、西天尾鎮、黃石鎮、新度鎮、北高鎮。

位置境域

荔城區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中部,莆田市區東南部,北接涵江區,南壤秀嶼區,西連城廂區,東臨興化灣。東經118°49′-119°39′,北緯24°59′-25°46′。總面積269.66平方千米,是莆田市的中心城區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荔城區中心地區(步行街)距福州88公里,距廈門222公里,距福州長樂國際機場廈門商崎國際機場和晉江機場分別為85公里、225公里和92公里;距福州馬尾碼頭、廈門港碼頭和秀嶼碼頭分別為106公里、230公里和30公里,交通運輸極為便利。
莆田話為當地話。優越的自然環境,境內富饒的興化平原是福建四大平原之一。
荔城區簡稱荔城,是莆田市下轄的一個區。同時荔城是福建省莆田的別稱。
莆田因盛產荔枝而得名荔城,“荔城無處不荔枝”

地理環境

地質

荔城區荔城區
荔城區出露地層較為簡單,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或更新統的海積層,局部為第四系的沖洪積和殘坡積層,岩性以海積砂、風積砂、淤泥、粘土為主。西天尾鎮西北部、新度鎮西南部零星出露侏羅系南園群的火山凝灰熔岩。
荔城區構造單元地處閩東火山斷拗帶的東部,閩東南濱海斷隆帶上。地質上在西天尾鎮的西北部、新度鎮的西南部以晚侏羅世━白堊紀沉積━火山地層分布。構造處於平潭━東山斷裂帶中段,該斷裂帶規模巨大,主要是由一系列壓性、壓扭性斷裂組成,區內受其構造斷裂帶作用可見岩石破碎帶,沒有明顯構造斷裂帶。

地貌

依山傍海,地勢塊體由北向南傾斜,閩中大山脈拗穿荔城境內,控制著本區的地質、地貌有成礦特徵。境內山脈縱橫、丘陵起伏、河谷錯綜、地形複雜、海拔多為500——600米,最高峰的壺公山、九華山海拔為700多米;平原、沿海地勢平緩,海拔多為30——50米之間,中部的福建省四大平原之一興化平原即南北洋平原,海拔僅為8m左右,面積464km。

氣候

四季分明,荔城區地處北回歸線北側邊緣,東瀕海洋,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降雨量1500毫米,日照充足、溫度適宜是荔城區氣候的一大特徵。平均年太陽輻射量達110.41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平均為1995.9小時,年均日照率為45%。日照時間從山區至沿海逐步增多。無霜期年平均達316天至350天之間。,平均溫度20攝氏度,常年多為東南風,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署。氣溫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山區逐漸降低。全荔城區年平均氣溫在16℃至21℃之間。

水文

全區境內水系密布,溪河縱橫交錯。主要河流有木蘭溪、延壽溪、下磨溪、後卓溪、企溪、東郊河、和平河、渠橋河等。木蘭溪流域面積1830km,全長約103km,發源於仙遊縣西北部西苑鄉仙西黃坑頭,自西至東流經仙遊,橫貫荔城區平原地帶,於三江口注入興化灣;以木蘭溪主幹流為界,分為南洋水系和北洋水系,木蘭溪主幹流以南的稱為南洋水系,以北的稱為北洋水系。南北洋水系發達,河網密布,形成四通八達的水網,河溝總長431.175km,水域面積9.27km,總庫容3100萬m。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荔城區荔城區
荔城區高優農業品種繁多,是南方地區主要的奶牛、蘑菇生產基地,福建省荔枝、枇杷、龍眼三大名果生產基地之一。

礦產資源

荔城區內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礦藏13種。世界少有的矽線石礦藏量超過100萬噸;鉛、鋅、銅、鐵、錳等為主的金屬礦藏總量1500超過萬噸;高品質的花閃長岩、輝長岩等建築材料可供長期大量開採。

行政區劃

鎮海街道
位於莆田市區東部,東與新度鎮接壤,南與鳳凰山街道交界,西與龍橋街道隔街相望,北與拱辰街道相鄰。2002年5月份籌建,同年8月份成立。全街道面積約7.5平方千米,總人口2.4萬多人(截至2008年)。辦事處駐鎮海,轄7個居委會、4個村委會:文獻居委會、長壽居委會、英龍居委會、鳳山居委會、梅峰居委會、鎮海居委會、闊口居委會、新溪村、步雲村、古山村、埭里村。
拱辰街道
面積29.8平方千米,總人口4.1萬人(截至2010年統計)。辦事處駐拱辰,轄2個居委會、10個村委會:拱辰居委會、暢林居委會、荔浦村、陡門村、張鎮村、西洙村、東陽村、長豐村、七步村、濠浦村、莘郊村、南郊村。
西天尾鎮
面積5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萬多人(截至2010年統計)。轄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東星居委會、龍山村吳江村北大村、洞湖村、後卓村、溪白村、汀渚村、碗洋村、後黃村、三山村、渭陽村、後埔村、林峰村、象峰村、下宅村、林山村。
黃石鎮
1984年12月公社改鎮。面積61.5平方千米,總人口14.8萬人(截至2010年統計)。轄2個居委會、36個村委會:黃石居委會、常溪居委會、沙坂村(含金墩街)、水南村、登雲村、井後村、和平村、橫塘村、七境村、瑤台村、鳳山村、定莊村、沙堤村、天馬村、惠上村、惠下村屏山村、斗南村、山村、東洋村、東埭村、金山村、徐厝村、東甲村、遮浪村、海邊村、江東村、華東村、華中村、華堤村、橋兜村、下埭村、下江頭村、西利村、西洪村、清中村、清後村、清前村。
新度鎮
距市區僅5千米。面積61平方千米,9萬多口人(截至2010年統計)。轄28個村委會:下坂村、善鄉村、東郊村、錦墩村、渠橋村、寶勝村、青宅村、溝口村、下橫山村、鄭坂村、南梧塘村、東壩村、揚美村、白埕村、港利村、港西村217_新度村、陽城村、樟橋村、厝柄村、蒲坂村、溝尾村、龍頭村、大坂村、桂林村、東埔余村、東宋村、凌厝村委。
北高鎮
位於荔城區東南沿海,距城關16千米。面積54平方千米。總人口93684人(截至2010年)。下轄4個村委會:坑園村、院後村、呈山村、北高村、東鄉村、後積村、汀江村、汀峰村、江邊村、高洋村、高峰村、欄山村、福嶺村、渡嶺村、吳城村、山前村、埕頭村、埕前村、前亭村、沖沁村、東皋村、竹莊村、美蘭村、岱峰村。共有18個自然村,48個村民小組。

經濟概況

2002年,全區實現三次產業比例為15.0:50.8:34.2,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莆田市第二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00元。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區政府團結和依靠全區人民,凝心聚力保總量、保份額、保位次,群策群力攻項目、調結構、惠民生,較好完成區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初步預計,地區生產總值275億元,淨增37億元,比增13.0%;財政總收入31.8億元,淨增4.3億元,比增15.5%,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20.5億元,比增17.3%,財政收入稅性比重達94.5%;固定資產投資213億元,淨增42億元,比增24.6%;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00億元,淨增68億元,比增15.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2億元,比增16.9%;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億元,比增3.2%;外貿進出口總額9.7億美元,比增13.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29000元、13000元,分別比增12.0%、16.0%。節能減排等約束性指標完成市下達任務。
一、產業轉型深入推進,經濟效益持續提升
現代農業效益明顯。全區21家龍頭企業完成銷售產值32億元,比增17.2%,輻射帶動16萬農戶增收7.5億元。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6家。新增流轉耕地4500畝,累計達4.86萬畝,全區耕地流轉率達44%。新建蔬菜大棚1.2萬平方米。啟動建設莆田市花卉苗木基地1000畝。
工業企業增長平穩。甲供甲控等惠企政策全面落實,兌現技改提升、“即征即獎”、市場拓展等獎補資金8000多萬元。出台銀行業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考核獎勵辦法,開展“助保貸”等金融服務。三棵樹水性塗料、祥恆包裝等23個“市百個工業提升項目”和28個區重點技改項目完成改造。出台加強工業項目用地管理辦法,完成北高埕頭鹽場559畝廢轉審批。新增省著名商標4個、市知名商標7個、市級以上技術中心3個,新增規上企業15家,累計達188家。第二產業增加值預計完成174億元,比增13.5%。
商貿服務業總量提升。莆田市網貿倉儲物流基地落戶黃石園區,順豐、申通等6家快遞企業進駐運營,中網一號、真鞋網等電子商務項目相繼落地。市總部商務區6家總部大樓和海源酒店周邊總部項目全部動工、部分竣工。成功舉辦第8屆“藝博會”。市場群、總部群、酒店群集聚帶動效應日益突出。新增限上商貿企業35家,限上商貿業銷售額完成215億元,比增38.1%,其中中石化煉油完成銷售額64.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預計完成84億元。
二、項目建設支撐有力,投資規模持續擴大
重點項目攻堅突破。健全行業項目前期工作、滯後項目領導掛鈎協調等機制,加大力度強化項目督查,千方百計籌集政府性項目建設資金。著力攻堅土地“征供用”,加快推進鞋服城入口處、溪白片區、玉湖新城等征遷工作,新征地5000多畝,拆遷房屋1500多戶、面積17萬平方米。西庚片區、九華路南側等8宗經營性地塊順利掛牌出讓。全區375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26.1億元,市“五大戰役”均超額完成任務。年度投資超億元的單體項目達60個,其中玉湖新城項目完成投資25.8億元。湄洲灣國際家具城、皇庭水岸、正大錦城等108個項目開工建設,閩中食品二期、新永豐鞋業等83個項目竣工或投產。

工業

工業經濟持續發展。幫助企業爭取和落實各級獎勵、補助資金2000多萬元。成立8家擔保公司,為19家企業解決融資需求1.8億元。第八屆“6·18”項目成果交易對接技術需求189項。淨增規模企業39家,達305家。新增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9家,博士後流動站1個,福建省著名商標9件,福建省名牌產品9項。
截至2009年,全年工業總產值139.49億元,增長27.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20.45億元,增長33.5%,銷售產值118.4億元,產銷率達98.3%。淨增規模以上企業30家,達194家,其中淨增億元企業15家,達40家。完成技改投資4.8億元。新增三棵樹中國馳名商標1件、華峰工貿等省著名商標3件、加利珠寶等市知名商標6件。三棵樹塗料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荔園、黃石工業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億多元,征地120多公頃,竣工投產項目44個,新開工項目35個,新引進項目32個。
截至2010年,區級規模以上企業93家,初步形成了生物醫藥、新型材料等新興行業和鞋革、食品、紙品包裝等傳統行業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與鞋革、食品等主導產業相配套的鞋材、包裝等中下游產品門類齊全,產業鏈已初具規模。其中正在投資興建的荔城工業區和黃石工業園區,環境優美、政策優惠,是海內外客商投資興業的理想熱土。市場體系比較健全,商貿流通興旺發達,房地產日漸升溫,社區服務業正在加快發展。

農業

農業產業化經營初具規模,荔城區共有國家級、省級、市級龍頭龍頭企業各1家。龍頭企業帶動生產基地45個,總共面積7萬多畝。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47億元,增長18.0%。擁有閩中有機食品國家級龍頭企業,新美蔬菜、鑫峰食品等4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本地香油酯、真好食品等11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水利冬春修完成投資6291萬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00公頃,改善灌溉面積366.67公頃。

投資與項目

截至2008年,全荔城區固定資產投資57.98億元,增長51.4%。106個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4.1億元,其中19個市級重點在建項目完成投資13.3億元。智誠日用品、荔園路三期等40個項目竣工投產,45個預備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2億元,光谷通訊、七彩夢實業等22個項目開工建設。79個前期項目中有17個落地。省重點項目莆田工藝美術城完成投資4.4億元,全部落成,莆田鞋業服裝城完成投資1.6億元,主體工程基本完成。

社會事業

教育科技

教育基礎設施投資8700多萬元。海峽職業學校被批准為省級重點職業中專;
莆田四中通過省示範高中市級評估,莆田八中通過省一級達標市級評估,莆田二十四中實現省三級達標。高中階段入學率達86.2%,幼兒入園率達92%。16個科技計畫項目得到省立項並獲得補助,首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稱號。創建14個省級衛生村,成立鎮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並通過省、市驗收,實施衛生院提升改造項目3個。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機制,農民參合率達92%。荔城區文化館通過文化部“國家一級館”初評,獲得“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黃石惠洋十音等6個項目列入全國、省、市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10年教育“雙高普九”工作得到鞏固,“兩項教育”督導評估被評為省級優秀等級,榮獲“全國陽光體育先進縣(區)”和“全國留守流動兒童示範區”;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全年動工項目34個、動工面積8.27萬平方米,竣工項目8個、竣工面積2.23萬平方米;麟峰國小改擴建、舊四中二期改造全面啟動。立項市級以上科技項目6個。榮獲省級“知識產權強區”和省第四屆“科普先進區”。

文體衛生

2010年開展“迎省運、講文明、樹新風”、“參與省運、服務省運、奉獻省運”等活動,省運會總分列全省85個縣區第10名。基層醫療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竣工面積約1.5萬平方米,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在全市率先實行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制度,基本公共衛生項目超額完成上級下達任務。人口計生工作水平不斷提高,榮獲“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加強老齡工作,榮獲“全國老齡工作先進單位”。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工作進一步加強,人民武裝工作卓有成效。民族、宗教、老區、紅十字會、殘聯和慈善事業取得新進展。人事、編制、氣象、防震減災、檔案、人防、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莆仙戲《殺貢鶴》獲得福建省第23屆戲劇劇本、劇目等8個優秀獎;2006年全國室內田徑錦標賽上,荔城區運動員獲3枚金牌;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86%以上;通過了省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區的考評驗收,發放失業、醫療和養老保險金5553萬多元,8803名城鄉低保對象生活得到保障;新增城鎮就業3695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48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96%;實施“幸福工程”,扶助貧困母親324戶;截至2009年15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

基礎設施

截至2009年,荔城區已投入1億多元,實施安全飲用水村村通工程,擴建4座水廠,鋪設改造自來水管網1097千米,解決近20萬人的安全衛生飲水問題;已經投入近1億元,實施北洋河道整治二期工程;投入2100多萬元,完成農村公路建設項目21個,鋪設路基42.1千米和水泥路面33.7千米;全荔城區所有村莊納入農村垃圾整治範圍,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75%。建成第一批28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全面實行村會計委託代理制度,其經驗在全省交流推廣。完成130個村(居)財務清理整頓。新建水泥村道60.4千米。全區所有村(居)列入農村垃圾整治範圍。大力開展畜禽污染整治,推廣農村戶用沼氣技術,沼氣池改水、改廁、改圈完成率達100%。完成河道清淤53千米。完成象峰水庫加固、後卓溪清水和18個村級通水工程,解決農村5.3萬人口飲水問題。

城市建設

城市空間不斷拓展,荔涵大道荔城段實現全線主幹道通車,東圳東路、延壽北路南段、東園路東段主車道順利貫通,中心城區向外拓展了10平方公里。共有18個在建房地產項目,總建築面積80多萬平方米。全年共籌措資金4200多萬元,實施鄉村道路硬化和城鄉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壺公山、九華山公路如期貫通,在全莆田市率先實現村村通水泥硬化道路;新增綠化面積80萬平方米,人均綠化面積達6平方米,天九灣廣場已經建成;環境衛生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城區生產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以上。西天尾自來水廠二期擴建工程順利實施,北高自來水廠已開工建設。護城河五期、文獻路東拓等片區改造項目征遷基本完成;建成安置房28萬平方米,荔園路一期拆遷戶已經回遷,南郊片區、闊口片區、福廈鐵路七境片區等安置房陸續交付使用,荔港大道、城港大道、莆秀高速支線等安置房開工建設,竣工商品房面積68萬平方米,銷售面積43.1萬平方米,城市環境衛生、城區建築物立面管理、交通秩序、市場秩序等市容市貌得到較好整治;迎賓路和中心城區的環衛作業實現市場化運作。
荔園路三期、荔涵大道二期、延壽路北段建成通車,西庚片區、護城河五期、文獻路東拓等一批舊城改造項目征遷完成。東拓北擴南進戰略初見成效,城市路網及配套設施不斷完善,荔涵大道(荔城段)全線竣工,荔港、城港大道開工建設,三信、秀水華庭、淺水灣荔苑、漢庭花園等商住小區全部竣工,荔園路一期、護城河四期安置房建設基本完成,福廈鐵路(荔城段)、南郊片區安置房開工建設;媽祖工藝美術城展示中心完成建設、二期玉雕區開始動工,並舉辦了首屆(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莆田鞋業服裝城開工建設,西天尾自來水廠二期擴建主體工程結束,北高惠民自來水廠一期建設竣工,澄峰圍墾工程成功合攏;萬家惠御景花園店、綠洲步行街店等大型超市開業,帝寶大酒店動工建設。

交通運輸

荔城區荔城區
荔城區內交通便捷,福泉高速公路、324國道、城笏路、涵黃路等公路貫穿全境。荔城區全區公路總長378.96公里,等級公路220.19公里,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5.03公里。荔涵大道、新福廈路(荔城段)即將開通,鎮、村公路縱橫成網、四通八達。
陸運:324國道、福泉高速公路橫穿全區,南大門迎賓大道連線福泉高速公路莆田出口處。
空運:至福州國際機場85公里,至廈門高崎機場225公里,至晉江機場92公里。
海運:至福州馬尾港碼頭106公里,至廈門港碼頭230公里,至秀嶼港碼頭30公里。

風俗民情

中國民間繪畫之鄉

荔城區荔城區
荔城區的民間繪畫藝術,承傳了原莆田縣豐厚的藝術底蘊,以風格獨特、技藝高超而著稱。近代,許英三、朱成淦、周秀廷等著名民間畫家輩出。自1989年原莆田縣被文化部群文司授予“中國民間繪畫之鄉”以後,莆田縣文化館在省、市文化館主管部門的具體指導下,致力於現代民間繪畫藝術的創作、研究和組織工作,莆田縣文化館還設定了“民間繪畫”的創作、研究專門工作機構。1989年以來,荔城區文化館先後組織了近二百幅民間繪畫作品,參加福建省“畫鄉”學術研討會暨繪畫作品交流聯展。與此同時,計有17幅民間繪畫作品榮獲省級以上獎勵,其中,獲中國二等獎的民間繪畫作品有2個,三等獎的有3個;有13幅作品入選“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作品展覽,有4幅作品入選鄧林主編的、由外文出版社發行的《中國現代民間繪畫選萃》大型畫冊,3幅作品入選《中國現代美術全集》,1幅作品參加福建省“女性人生,世紀風采”書畫影大賽,榮獲優秀獎,並被收錄《世紀風采》,青年農民畫家陳新宇的繪畫作品《勇攀高峰》榮獲第六屆“曙光杯”中國書畫攝影藝術大賽青年組特等獎,繪畫作品《魚樂圖》榮獲第九屆中國推新人大賽成人組書畫“中國十佳銀獎”(未設金獎),4幅作品於2005年8月被郵政部選為公開發行的“中國郵票”圖案。2006年元旦,在荔城區文化館舉辦“青年農民畫家陳新宇民間繪畫作品展覽”。

莆仙戲

荔城區黃石金墩古圖荔城區黃石金墩古圖
荔城區莆仙戲歷史悠久,瑞雲祖廟是莆仙戲的發源地,設有戲劇研究基地,現有保存戲曲牌和劇目五千多個,曲目二千個。其傳統科介有唐代的“大面”戲遺蹟,而大部分的科介與南戲最早的永嘉雜劇有血緣關係。改革開放後,莆仙戲民間藝術創作繁榮,演出活動活躍,2001年,莆仙戲一團演出的古裝劇《江上行》和《母子驚魂》兩個劇目參加在太原舉行的第六屆中國“映山紅”民間戲劇節,計獲優秀演出獎、劇本一等獎等在內的31個獎項,風靡晉城。此外,《江上行》2004年參加第七屆中國藝術節,榮獲“文華新劇目獎”和演員獎;此外,《劉賀等基》、《離人淚》、《葫蘆灣》、《逃難記》、《夢宿黃河》、《風雪潼關》、《玉笛梅魂》、《藩國紀聞》、《殺貢鶴》等一大批優秀劇目,先後參加第十五屆至第二十三屆的福建省戲劇調演,計榮獲各類獎項多達66個;《阿溜過關》、《玉蘭花》、《雨亭記》、《媽祖傳》、《御街地保》、《公章記》、《賈仁得金》、《白玉鎖》先後參加福建省第一屆至第七屆的民間劇團調演,計榮獲包括23個一等獎在內的60個重獎。《阿溜過關》和《公章記》還獲得第七屆和第十一屆中國“群星獎”的銅獎和優秀獎。同時,先後有碩嘉、芳草、南門大廈等5個民間劇團被評為“十佳劇團”。

過年習俗

一年過兩次年:明末清初,福建總受倭寇侵犯,當時正好是大年三十。當地村民有些逃到山上避難,躲過一劫。等風平浪靜之時,已是大年初二,當地老百姓各回家中,家裡慘不忍睹,於是,人們決定再過一次年。各各鎮。各各村不一。有些是大年初四,有些是大年初五,再補過一次年,因此,在中國是很難找到一年過兩次年的習俗。紅聯上方截白:倭寇入侵後,有些老百姓的家人沒有逃過一劫,人們想到。家裡死人不能貼紅聯。可是大年初頭貼白聯不吉利。後來就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在紅聯上面留一截白。這在中國的對聯上也找不出幾家。
大年初二不訪友:為了警示大年間被倭寇入侵的史實,當地百姓規定了大年初二各不拜友不吉利。一直沿襲。

莆仙話

莆仙話的起源:莆仙話的起源可追隨到唐朝。史書有記載過唐代就有人唱莆仙戲。可以觀范進中舉,國中教材中的話:“走在半路上”。在當今國語中:這話是句病句。可當時的確是這樣。“吃酒。”如今只能說是喝酒。但莆仙話的語言在古書中都是一樣。

風景名勝

黃中庸故居瑞龍庵西側黃中庸故居瑞龍庵西側
荔城區的旅遊景點多,旅遊資源豐富,現保存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重要文物點800多處,其中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總計414處(原239處),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湄洲島媽祖祖廟、木蘭陂、三清殿、釋迦文佛塔、天中萬壽塔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市級103處(原41處),縣(區)文物保護單位167處,這些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按類別分有:古遺址、古窯址、古墓葬、古建築、古窟寺、古石坊、古石刻、古壁畫、革命文物、革命遺址、革命舊址、革命舊居、革命紀念建築物、瓷塑、近代代表性建築以及古樹木等。湄洲島上的媽祖祖廟遐邇聞名,四海共仰;三教祖祠;湄洲媽祖祖廟和三教祖祠在東南亞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重要的影響;九鯉湖風景區以湖、洞、瀑、石四奇稱著,是“福建三絕”之一;距離莆田市區5千米的大型古堰木蘭坡,是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化寺為福建省四大禪林和“十佳風景遊覽區”之一;玄妙觀三清殿是福建省保存最好的唐代道教玄妙觀建築群之一;有現已論證的南少林寺遺址,還有宋代的古譙樓及蔡襄墓、瓷窯古遺址及明代的抗倭名城莆禧城等一大批古建築遺址,也有千年古樹,荔枝樹——“宋家香”、龍華的古樟等樹木。黃石鎮沙坂村金墩黃氏祖祠(黃府進士三尚書,金墩入閣兩相國)即明刑部尚書黃光升、明南京禮部尚書黃鳳翔、明禮部尚書黃汝良;清文華殿大學士黃機、清東閣大學士黃錫袞”等名勝古蹟。北宋鞏溪遷軍城驛前街府西巷宋會元鴻臚進士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副使黃中庸分別在宋洋中厝和府城西雷山巷瑞龍庵西側建有兩處步雲書院有“一會元兩宰相三尚書四解元”,黃石金墩黃氏古譜載興化縣“宋隆興癸未進士江都令平海軍節度判官副都統黃府古有讀書亭金墩廟書舍”賢士輩出有“黃府進士三尚書,金墩入閣兩相國”和軍城黃中庸一門“四代聯登八進士”和“八代聯第十六進士”科第之盛冠闔莆郡之旅遊聖地。

莆田南少林

南少林寺位於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北部,原名林泉院,據考古認為“林泉院至遲在唐代或唐末即已存在”,但具體創建年代有待進一步考證。

莆田二十四景

東山曉旭、白塘秋月、寧海初日、錦江春色、西湖水鏡、梅寺晨鐘、天馬晴嵐、西岩晚眺、石室藏煙、智泉珠瀑、九華疊翠、湄嶼潮音、鍾潭噌響、谷城梅雪、壺山致雨、碧瀨飛泉、古囊列山獻、紫霄怪石、綬溪釣艇、夾漈草堂。

莆田縣十二景

新橋夜泊(涵西新橋頭)、美瀾晨眺(北高)、沖沁曉煙(北高)、黃崎夕照(埭頭黃岐)、青山疊翠(埭頭石城)、南嘯歸帆(平海)、門夾風濤(山亭文甲)、魚希江煙雨(湄洲)、螺港秋潮(山亭港里)、蓼城蜃氣(東埔吉城)、塔林漁唱(東埔塔林)、小嶼長橋(秀嶼港區)。

名優特產

度尾文旦柚

文旦柚是荔城區度尾鎮的名優珍果。在清末,由度尾鎮潭邊的坑尾自然村吳金棟祖父栽培一株優質柚,後用高壓法育苗傳鄰村。1949年,度尾的文旦柚產量已達到2500公斤。由於文旦柚具有單性結實的特性,果實無籽脆甜。1984年11月,時任國家主席的李先念在福建視察時,品嘗之後為它命名“度尾無籽蜜柚”。度尾文旦柚的種植面積已達5萬多畝,初具規模。

桂圓

荔城區荔城區
龍眼,荔枝摘過,龍眼始熟,故曰荔奴,俗稱桂圓。1988年福建省果樹研究所對套用花粉形態結構上異同的試驗,證實了海南島的野生龍眼在其系統發育位置系是原始型的。龍眼果主要是生食,也可加工成乾製品或罐頭食品。歷代以來,興化桂圓都被當作南方的名貴產品進貢朝廷。據明代弘治《興化府志》記載,當時仙遊、莆田兩縣每年進貢的興化桂乾有一千多斤。“興化桂圓甲天下”之說便流傳。

福建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