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區文化館

建立有民間藝術、民間繪畫、壺蘭傳統文化、莆仙戲戲神文化、媽祖文化研究、少兒藝術培訓等特色文化基地六個。 館長林洪國,副研究館員,莆田市勞動模範,多次被評為省、市文化工作先進個人,對民眾文化學、民間藝術、民俗有一定的研究,特別是對弘揚媽祖文化,擴大媽祖文化的影響有特殊的貢獻。 》榮獲福建省優秀文化科研成果評獎二等獎;論文《淺談莆田民間藝術》榮獲福建省優秀群文學論文評獎三等獎。

簡介

莆田市荔城區文化館前身莆田縣文化館,成立於1950年5月。現址位於莆田市中心城區梅園路東段繁華地帶,建築面積2520㎡,是本地的標誌性民眾文化設施之一。
荔城區文化館在職人員13人,其中民眾文化專業副研究館員2人,館員(中級)5人,助理館員5人,管理員1人,藝術力量雄厚,專業門類齊全,人員結構合理。設定:文學創作、美術、攝影、音樂、舞蹈、民間戲曲、曲藝、少兒藝術、民間藝術研究、農村和社區文化10個工作室以及資料檔案管理,創建活動辦公室、服務中心等13個工作職能部門,管理機制完善,輔導機構健全。建立有民間藝術、民間繪畫、壺蘭傳統文化、莆仙戲戲神文化、媽祖文化研究、少兒藝術培訓等特色文化基地六個。特別是少兒藝術培訓基地,培訓輔導成果顯著,多次在全國性和省級少兒藝術大賽中獲得包括金獎20個, 銀獎23個在內的100多個獎項。真正形成當地的精神文明視窗單位,社會文化輔導中心,藝術精品生產基地,民眾娛樂活動場所。先後被評為福建省“十佳文化館”,省市文化工作先集體,福建省“藝術扶貧”工作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全國“一級文化館”,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館長林洪國,副研究館員,莆田市勞動模範,多次被評為省、市文化工作先進個人,對民眾文化學、民間藝術、民俗有一定的研究,特別是對弘揚媽祖文化,擴大媽祖文化的影響有特殊的貢獻。創作並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文學和藝術作品36件,約18萬字;撰寫並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論文19篇,約8萬字。其中論文《湄洲旅遊文化的現狀與思考 》榮獲福建省優秀文化科研成果評獎二等獎;論文《淺談莆田民間藝術》榮獲福建省優秀群文學論文評獎三等獎。
開放時間:長年對外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