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清縣

閩清縣

閩清縣,別稱梅,位於福建省東部,福州市西北部,閩江下游,東鄰閩侯縣,西毗尤溪縣,南接永泰縣,北與古田縣交界。距省城福州50千米。閩清縣是福建省重點僑鄉之一,是福建省重點林業縣和南方雜果基地,橄欖、柑橘生產基地之一,是中國釉面磚重要生產基地之一和福建省最大的電瓷出口基地。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閩清縣閩清縣地圖
公元785年(唐貞元元年)拆侯官縣西鄉十里設梅溪場,鏇升為縣,後改名梅清縣。公元911年(五代後梁乾化元年)以梅溪與閩江匯合,江水濁溪水清,改名閩清縣。歷屬福州、長樂府、東都、福州、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閩海道。時分為奉政、壽寧2鄉。明仍沿其舊。公元1661年(清順治十七年)分為昇平、和豐2坊和旌良、旌善、綏來、淳化、懷德5鄉。公元1936年(民國25年)劃為3個區,公元1942年(民國31年)並為梅南區,公元1946年(民國35年)劃為梅城、玉文2鎮和白台、半嶺、金沙、龍峰、合龍、清溪、雙芝、杉村、塒坪9鄉。
1949年仍沿其舊,8月15日解放。
1950年屬閩侯專區。
1956年改屬南平專區。
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
1959年復屬閩侯專區。
1961年劃為16個人民公社。
1971年閩侯專區改稱莆田地區
1983年劃歸福州市,同年劃為17個人民公社。
1984年實行政社分開,各公社分別改為鄉(鎮),共設3個鎮14個鄉,後增設雲龍鄉,並陸續將7個鄉改鎮。
2000年,撤銷省璜鄉,設立省璜鎮。
2004年7月28日,撤銷閩清縣後佳鄉、佳頭鄉併入上蓮鄉。

行政區劃

縣人民政府駐梅城鎮,全縣轄11個鎮、5個鄉:梅城鎮梅溪鎮白樟鎮金沙鎮白中鎮、池園鎮、坂東鎮、塔莊鎮、省璜鎮、雄江鎮、東橋鎮、雲龍鄉、上蓮鄉、三溪鄉、桔林鄉、下祝鄉。

歷史沿革:簡稱梅。唐貞元元年(公元785年)拆侯官縣西鄉十里設梅溪場,鏇升為縣,後改名梅清縣。五代後梁乾化元年(911年)以梅溪與閩江匯合,江水濁溪水清,改名閩清縣。歷屬福州、長樂府、東都、福州、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閩海道

1949年8月15日解放。1950年屬閩侯專區,1956年改屬南平專區,1959年復屬閩侯專區(1971年閩侯專區改稱莆田地區),1983年劃歸福州市。 
宋時分為奉政、壽寧2鄉。元明仍沿其舊。清順治十七年(1661年)分為昇平、和豐2坊和旌良、旌善、綏來、淳化、懷德5鄉。
民國25年(1936年)劃為3個區,民國31年並為梅南區,民國35年劃為梅城、玉文2鎮和白台、半嶺、金沙、龍峰、合龍、清溪、雙芝、杉村、塒坪9鄉。
1949年仍沿其舊。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1961年劃為16個人民公社,1983年劃為17個人民公社。

1984年實行政社分開,各公社分別改為鄉(鎮),共設3個鎮14個鄉,後增設雲龍鄉,並陸續將7個鄉改鎮。
2000年,撤銷省璜鄉,設立省璜鎮。2000年底,閩清縣轄梅城、東橋、雄江、梅溪、金沙、白樟、白中、坂東、池園、塔莊、省潢11個鎮,下祝桔林、雲龍、三溪、後佳、佳頭、上蓮、7個鄉,設17個居委會、271個行政村。面積1466平方千米,人口30.41萬人。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288598人,其中:梅城鎮35432人、梅溪鎮22416人、白樟鎮20048人、金沙鎮12948人、白中鎮18641人、池園鎮22332人、坂東鎮39293人、塔莊鎮21217人、省璜鎮17639人、雄江鎮5195人、東橋鎮18451人、雲龍鄉11410人、上蓮鄉7690人、佳頭鄉866人、後佳鄉3329人、三溪鄉8362人、桔林鄉6339人、下祝鄉16990人
2000年,閩清縣行政區劃一覽表(資料截止日期:2000年12月31日):
鄉鎮名稱 政府駐地 面積(平方千米) 戶數(戶) 人口(人) 居委會(個) 行政村(個)
梅城鎮 桂園路 9.3 10839 34311 10 2
東橋鎮 過洋村 187.3 4541 20128 22
雄江鎮 梅雄村 111.2 1749 6672 1 12
梅溪鎮 榕院村 144.0 5172 20299 1 20
金沙鎮 三泰村 156.6 3356 14095 1 18
白樟鎮 白南村 80.8 4048 16961 1 13
白中鎮 田中村 42.8 4567 17088 13
坂東鎮 湖頭村 58.5 9119 40179 1 27
池園鎮 池園村 89.4 5127 21180 1 19
塔莊鎮 塔莊村 73.2 6199 25273 1 24
省璜鎮 省璜村 116.6 4642 19097 26
下祝鄉 下祝村 80.0 4084 19790 22
桔林鄉 桔林村 107.0 1665 7158 13
雲龍鄉 後壟村 40.4 2660 11010 10
三溪鄉 三溪村 47 2707 10009 12
後佳鄉 街中村 45.9 990 3759 7
佳頭鄉 佳頭村 13 321 1040 2
上蓮鄉 上蓮村 63.7 1816 8270 9
合計 1466.4 73602 296319 17 271

2003年,閩清縣轄11個鎮、7個鄉:梅城鎮、坂東鎮、池園鎮、梅溪鎮、白樟鎮、白中鎮、塔莊鎮、東橋鎮、雄江鎮、金沙鎮、省璜鎮、雲龍鄉、上蓮鄉、三溪鄉、下祝鄉、桔林鄉、後佳鄉、佳頭鄉。
2004年7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政文[2004]243號)批覆同意撤銷閩清縣後佳鄉、佳頭鄉併入上蓮鄉。合併後的上蓮鄉轄上蓮、溪坪、新村、蓮埔、上寨、田溪、石漏、下豐、上豐、佳頭、大土乾、街中、福星、佳洋、卑溪、林中、頂洋、樟里18個行政村。上蓮鄉政府駐上蓮村。行政區劃調整後,閩清縣轄11個鎮、5個鄉:梅城鎮、坂東鎮、池園鎮、梅溪鎮、白樟鎮、白中鎮、塔莊鎮、東橋鎮、雄江鎮、金沙鎮、省璜鎮、雲龍鄉、上蓮鄉、三溪鄉、下祝鄉、桔林鄉。
2004年,全縣轄11鎮7鄉、285個村(居),總人口30萬。

鄉鎮簡介:

閩清縣梅城鎮
梅城鎮:面積9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100
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距省城福州50千米。轄10個居委會、2個行政村:~001_梅城居委會、~002_城北居委會、~003_台山居委會、~004_溪口居委會、~005_南門居委會、~006_城西居委會、~007_桂園居委會、~008_西門街居委會、~009_洋桃居委會、~010_梅花新村、~201_城關村、~202_大路村。
梅溪鎮:面積148平方千米、人口2.12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101
位於閩清縣城東部。轄1個社區、20個行政村:~001_梅溪社區、~201_上埔村、~202_榕院村、~203_鍾石村、~204_榕星村、~205_北溪村、~206_樟洋村、~207_石鄭村、~208_馬洋村、~209_渡口村、~210_里寨村、~211_建興村、~212_新民村、~213_梅埔村、~214_石湖村、~215_石榴洋村、~216_扶山村、~217_南泉村、~218_廷洋村、~219_塔峰村、~220_橋東村。
白樟鎮:面積80.78平方千米、人口1.73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102
位於閩清西南部,距閩清城關11千米。轄1個居委會、13個行政村:~001_白樟居委會、~201_白南村、~202_樟山村、~203_半山村、~204_溪南村、~205_雲渡村、~206_下爐村、~207_白雲村、~2208_前莊村、~209_小園村、~210_橫坑村、~211_白洋村、~212_池埔村、~213_園頭村。
金沙鎮:面積156.7平方千米、人口1.31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103
位於閩清縣西部,距縣城23千米,海拔150~850米之間。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001_金沙社區、~201_鶴墩村、~202_鶴林村、~203_沃頭村、~204_光輝村、~205_三太村、~206_廣峰村、~207_前坑村、~208_溪頭村、~209_下林村、~210_墘面村、~211_上演村、~212_東坑村、~213_雲際村、~214_寶峰村、~215_城門村、~216_古洋村、~217_重坑村、~218_巫嶺村。
白中鎮:面積41.8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104
位於閩清縣的西南部,距縣城21千米。轄13個行政村:~201_田中村、~202_珠中村、~203_白汀村、~204_前坂村、~205_攸太村、~206_黃石村、~207_梅坂村、~208_可梅村、~209_保林村、~210_普賢村、~211_繼善村、~212_繼新村、~213_霞溪村。
池園鎮:代碼350124105
轄1個居委會、19個行政村:~001_池園居委會、~201_池園村、~202_潘亭村、~203_東洋村、~204_葉洋村、~205_麗山村、~206_麗星村、~207_九斗村、~208_頂坑村、~209_福斗村、~210_井後村、~211_隔兜村、~212_寶山村、~213_店前村、~214_寶新村、~215_東前村、~216_陳厝壠村、~217_嶺頭村、~218_仁周村、~219_田地村。
坂東鎮:面積61平方千米、人口40687人(2004年)、代碼350124106
位於閩清縣西南部,距縣城25千米。轄1個居委會、27個行政村:~001_坂東居委會、~201_湖頭村、~202_鹿角村、~203_朱厝村、~204_坂中村、~205_坂東村、~206_溪西村、~207_壢埔村、~208_旗峰村、~209_樓下村、~210_文定村、~211_下洋村、~212_楊坂村、~213_李坂村、~214_坂西村、~215_塘坂村、~216_新壺村、~217_林田村、~218_前埔村、~219_車墘村、~220_墘上村、~221_仁溪村、~222_洪安村、~223_貝蘭村、~224_限頭村、~225_仙下村、~226_秋峰村、~227_溪峰村。
塔莊鎮:面積73.3平方千米、人口24687人(2004年)、代碼350124107位於閩清縣南部,東與永太紅星、盤谷交界,南與省璜鎮接壤,北與坂東鎮毗鄰。轄1個居委會、24個行政村,64個自然村:~001_塔莊居委會、~201_塔莊村、~202_茶口村、~203_上汾村、~204_荷峰村、~205_坂尾村、~206_梅寮村、~207_爐溪村、~208_南墘村、~209_甲洋村、~210_飯洋村、~211_龍池村、~212_溪東村、~213_蓮宅村、~214_梅坪村、~215_林洞村、~216_高峰村、~217_黎家村、~218_斜洋村、~219_下莊村、~220_坪街村、~221_玉台村、~222_秀環村、~223_坪洋村、~224_秀洋村。
省璜鎮:面積116.7平方千米、人口19302人(2004年)、代碼350124108
位於閩清縣西南邊陲,距縣城43千米。轄1個居委會、26個行政村:~201_省璜村、~202_下坂村、~203_山邊村、~204_建功村、~205_和平村、~206_上雲村、~207_王洋村、~208_官洋村、~209_太源村、~210_爐前村、~211_橫溪村、~212_谷洋村、~213_谷口村、~214_佳壟村、~215_鳳池村、~216_前峰村、~217_玉水村、~218_嶺里村、~219_三新村、~220_塘下村、~221_良寨村、~222_際峰村、~223_柴嶺村、~224_省汾村、~225_洋里村、~226_璜蘭村。
雄江鎮:面積111平方千米、人口6359人(2004年)、代碼350124109
位於閩清西北部,是水口庫區的重點鄉鎮。轄1個居委會、12個行政村:~001_大雄居委會、~201_梅雄村、~202_西山村、~203_芹洋村、~204_安嶺村、~205_橋頭村、~206_鳳山村、~207_梅山村、~208_湯下村、~209_梅洋村、~210_梅台村、~211_尚坑村、~212_馬池村。
東橋鎮:面積187.34平方千米、人口2萬多人(2004年)、代碼350124110
位於閩清縣北部,距縣城32千米,是水口水電廠所在地。東南面與閩候縣洋里鄉、小箬鄉交界;北面與古田縣接壤。轄22個行政村:~201_過洋村、~202_大溪村、~203_大箬村、~204_安仁溪村、~205_義由村、~206_山限村、~207_溪芝村、~208_湖洋村、~209_朱山村、~210_黃坪村、~211_官圳村、~212_劉山村、~213_北洋村、~214_南坑村、~215_溪沙村、~216_新橋村、~217_黃土嶺村、~218_村後村、~219_高港村、~220_竹嶺村、~221_坪溪村、~222_下宅村
雲龍鄉:面積57.1平方千米、人口1.0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200
位於閩清縣東南部,距縣城7千米。轄10個行政村:~201_後壟村、~202_台鼎村、~203_潭口村、~204_官莊村、~205_雲中村、~206_台埔村、~207_際上村、~208_際下村、~209_柿兜村、~210_竹柄村。
上蓮鄉:代碼350124201
2004年7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政文[2004]243號)批覆同意撤銷閩清縣後佳鄉、佳頭鄉併入上蓮鄉。全鄉轄上蓮、溪坪、新村、蓮埔、上寨、田溪、石漏、下豐、上豐、佳頭、大土乾、街中、福星、佳洋、卑溪、林中、頂洋、樟里1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上蓮村。
附:原上蓮鄉(代碼350124201)位於閩清縣西南部,與永泰縣交界,距縣城39千米。面積63.74平方千米,人口8179人(2004年)。轄9個行政村:~201_上蓮村、~202_溪坪村、~203_新村村、~204_蓮埔村、~205_上寨村、~206_田溪村、~207_石漏村、~208_上豐村、~209_下豐村
附:原佳頭鄉(代碼350124202)位於閩清縣西南部,距縣城45千米,海拔500米。面積13平方千米,人口1132人(2004年)。轄2個行政村:~201_佳頭村、~202_大墘村。2004年,撤銷佳頭鄉併入上蓮鄉。
附:原後佳鄉(代碼350124203)位於閩清縣西南部,南北與永泰、尤溪相毗鄰。面積49.9平方千米,人口3642人(2004年)。轄7個行政村,18個自然村:~201_街中村、~202_福里村、~203_佳洋村、~204_林中村、~205_卑溪村、~206_頂洋村、~207_樟里村。2004年,撤銷後佳鄉併入上蓮鄉。
三溪鄉:面積47平方千米、代碼350124204
位於閩清縣東南部,東鄰閩侯縣、南連永泰縣、西接坂東鎮、北靠雲龍鄉,距縣城30千米,距福州80千米。轄12個行政村:~201_三溪村、~202_前光村、~203_佳壟里村、~204_溪柄村、~205_新豐村、~206_鼓舞村、~207_寶溪村、~208_山墩村、~209_前坪村、~210_洋坊村、~211_上洋村、~212_溪源村。
桔林鄉:面積103.2平方千米、人口7119人(2004年)、代碼350124205
位於閩清縣西北部,與古田縣毗鄰。轄13個行政村:~201_四寶村、~202_後洋村、~203_伴嶺村、~204_高洋村、~205_新光村、~206_寶湖村、~207_湯兜村、~208_桔林村、~209_尚德村、~210_關山村、~211_錫洋村、~212_溫湯村、~213_槐林村。
下祝鄉:面積86平方千米、人口2.08萬人(2004年)、代碼350124206
位於閩清縣西北部,平均海拔820米。轄22個行政村:~201_下祝村、~202_後峰村、~203_蘭口村、~204_尾厝村、~205_長新村、~206_堡頂村、~207_池樓村、~208_箬洋村、~209_翁頭山村、~210_梧洋村、~211_羅山村、~212_後嶺村、~213_洋頭村、~214_洋尾村、~215_過山洋村、~216_三洋村、~217_前洋村、~218_源溪村、~219_洋邊村、~220_渡塘村、~221_汶洋村、~222_鄒洋村。

文化

文化氛圍

閩清縣文化繁榮,各種文化組織眾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閩清文藝界品牌象徵的閩清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文化名人

閩清縣人才輩出,文化名人眾多,涵蓋範圍廣,不僅僅有福建本土的第一個狀元許將,還有著蕭德藻,黃乃裳等古代與近代文化名人,當代文化名人也不少,例如吳孟超,林如求等。
古代文化名人(列舉)
(1)許將,福建閩縣(今福建閩清)人。他生於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卒於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嘉祐八年(1063年)中癸卯科狀元,年僅27歲,是歷史上福州地區第一個狀元。其人文武雙全,廉潔奉公,深受宋神宗和宋哲宗的器重,曾擔任明州通判、兵部侍郎、尚書右丞、尚書左丞等職。
(2)蕭德藻,南宋詩人。字東夫,自號千岩老人。閩清(今屬福建)人。生卒年不詳。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士。初任尤川縣丞,後為湖北參議,再調湖州烏程令。因愛當地山水之美,遂移家烏程,住縣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勝,所以自號“千岩老人”,表示歸隱不仕。時為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他與楊萬里在湖南零陵旅舍中認識(據葉渭清《楊誠齋年譜》),言論契合,遂定交為友。次早,德藻動身,作詩為別,萬里也和詩一首。德藻對萬里說:“我們定交有如定婚一樣,應各留一詩為證。從此,二人成為詩友。但德藻早已淡於功名,無意做官。光宗朝,廣西提點刑獄缺員,楊萬里曾推薦他擔任,宰相王淮說;“我深知蕭東夫的性格,我曾請他作杭州太守,他稱病不就,不必說更遠的廣西了。”紹熙二年(1191年),德藻既喪妻又失去兒子,既貧且病,但仍耽好作詩,苦吟不輟,後來曾一度到福州,擔任福建安撫司參議的閒職,卒年不詳。宋人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說道:“如果蕭不早死,即楊萬里猶出其下。”可見他在南宋詩壇上的地位。
(3)黃乃裳(平話字:UòngNāi-siòng,1849年-1924年9月22日),原名久美(也有寫作玖美、九美),字紱丞,號慕華,晚號退庵居士。福建福州閩清六都湖峰(今坂東鎮湖頭村)人,基督徒。是中國清末民初的華僑領袖、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現代文化名人(列舉)
(1)吳孟超(1922年8月31日-),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201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著名肝膽外科專家。1922年生於福建省閩清縣,馬來西亞歸僑,1949年畢業於同濟大學醫學院。擅長疾病肝膽疾病的各種外科手術治療,尤其擅長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的外科手術治療,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2011年5月,中國將17606號小行星命名為“吳孟超星”。
(2)林如求,1947年1月生,福建閩清人,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兼副秘書長,福建省文聯第四屆委員,《故事林》雜誌副主編,副編審,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新故事學會會員、福建省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自然環境

閩清縣閩清縣地形
閩清縣位於福建省東部,福州市西北部,閩江下游,距省城福州50千米。東鄰閩侯縣,西毗尤溪縣,南接永泰縣,北與古田縣交界。地理坐標為北緯25°55’—26°33’,東經118°30’—119°01’。面積1468.8平方千米。轄10鎮、8鄉。2003年末,戶籍人口30.1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09萬人。通行閩東方言福州話。

地質

閩清屬於中國江南古陸的一部分,由前震旦紀構成褶皺基底,中生代時期強烈的燕山運動形成了新華夏構造體系,奠定了現代地質面貌的基本格局,其區域構造線以北東向和北北東向為主,控制了全縣山脈、水系的展布和礦藏的分布。

地形

閩清地當閩中大山帶戴雲山脈和閩北山帶鷲峰山脈的交接地段。縣境內的閩江以南為戴雲山脈東北麓,山嶺綿亘於邊境,由於梅溪強烈下切,丘陵廣布,有坂東、白中、塔莊、池園等河、谷平原,坂東平原為全縣之最;北部系鷲峰山脈南麓,地勢急劇上升,千米山峰遍布,山嶺逼岸,坡陡壁峭,盆谷相間,東橋谷地最大。
全縣地勢:四周群山連綿,峰巒疊嶂,尤以北部、西部和東南部地勢最高,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多盤踞於這些地帶,並且隨山脈、溪流的展布,整個地勢具有從四周山地向中央的閩江、梅溪河谷逐漸降低的趨勢。

氣候

縣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於地形地貌錯綜複雜,生態環境不同,一年四季差異明顯。
春季,氣溫回升快,3~4月上旬氣候多變,冷熱無常,春播常遇低溫陰雨,春末多陰雨,時有冰雹和洪澇災害出現,個別年頭遇春旱。夏季,初夏處於梅雨高峰期,多發生洪澇災害,梅雨結束後天氣晴熱,午後時有大風、雷陣雨和冰雹。颱風在沿海登入時多帶來暴雨,少颱風年份多出現乾旱。秋季,一般天氣晴好少雨,氣候乾燥,秋溫高於春溫,常發生乾旱。高山地區10月末,平原11月中旬後出現初霜。冬季,天氣寒冷,多刮西北風,晴天夜間常有霜凍出現,山區冬末春初時有降雪,千米以上山峰則有積雪。

資源

礦產資源:縣境位於閩東南沿海火山岩帶中部,岩質為中酸性碎屑熔岩,屬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積岩系,已查明的礦藏有14種。

高嶺土(瓷土)為縣內蘊藏量最大的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池園、白中、白樟、上蓮、佳頭,還有東橋、省璜、雄江等地。經省地質五隊、省冶金廳地質隊、省區劃測量隊和縣地質部門1961、1981和1982年勘察,為風化熱液型,預測儲藏量達1680.75萬噸,加上未探明的十多個礦點,總儲量在2000萬噸以上,其中儲藏量在百萬噸以上的有珠中、後寨、福斗、白汀、上寶山等礦點,不僅數量多,且質量好。

葉臘石:產地在白中鄉林和坂東鎮水井後,經省冶金廳地質隊1960年普查,為熱液型,可生產各種耐火材料,儲藏量153.5萬噸。

石英:產地在金沙的浪湯洋、古洋,東橋義窯,雲龍鄉的前坪和梅城鎮的白石坑。經縣地質勘察,為熱液型,儲量22.15萬噸。

錳鐵:產地在下祝鄉的後洋村。1960年省冶金廳地質隊普查,為風化型,儲量達23.8萬噸。

磁鐵:產地在下祝的前洋和白樟的下爐,為中高溫熱脈型。經縣地質部門1961年踏勘,儲量為36萬噸。

鐵砂:主要產地在金沙鄉的鶴林、鶴壋、光輝、廣峰一帶和東橋鄉的溪沙等村,為殘坡積砂礦及沖積砂礦。經省區劃測量隊1961年踏勘,儲量為300萬噸。

鎢礦:分布在下祝鄉杉村黃土崗一帶。1979年縣地質部門踏勘,為熱液型黑鎢礦——石英脈,估計儲量為500噸。

鈷土:分布在上蓮鄉尾山溪坪和白中鄉的前坂村。經縣地質部門1958年初勘,為風化型,儲量490噸。

石灰華:產地在塔莊斜洋。1979年經縣地質部門踏勘,為淋積型,儲量1.6萬噸。

黃金礦:分布在下祝鄉後嶺。1981年經省地質隊普查,為中溫熱液及中低溫熱液型,但含量少,達不到工業品位。

銅礦:分布在池園鎮井後村。1978年經省地質五隊現場鑽探,為熱液型,面積大,但含量少,達不到工業品位。

黃鐵礦:分布在桔林鄉的馬坑村。1961年經省區劃測量隊踏勘,為熱液脈型,儲量尚無數據。

泥煤:分布在金沙鄉的雲際村。1976年經省地質五隊普查,為沉積型,儲量16.35萬噸。

花崗岩:為建築用材,主要產地在安仁溪一帶。1961年省區劃測量隊踏勘,蘊藏數量大,石質好。

經濟

全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56.0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工業總產值73.3億元,增長15.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0.51億元,增長18.0%。農業總產值17.1億元,增長5.1%。財政總收入5.7億元,增長11.7%;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2.19億元,增長10.2%。城鎮固定資產投資5.18億元,增長89.4%。實際利用外資63萬美元,下降69.4%。外貿出口5110萬美元,增長3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9億元,增長8.8%。農民人均純收入4840元,增長6.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54元,增長8.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2‰。

工業

豪業公司生產的牆地磚獲得國家免檢產品資格,實現了國家級品牌零的突破。三得利等企業產品獲省級名牌產品稱號,中陶等5家獲得福州市產品質量獎。關停整治了11家小建陶和12家小造紙企業,新東方、中陶、聲華等一批陶瓷企業實施了以“改燃降耗減污”為重點的技改創新,陶瓷企業含酚廢水和粉塵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三得利等5家企業實現技改擴產,瑞美、精彩、新東方等企業的3條先進生產線順利投產,玉山工藝瓷、山錦特種陶瓷、壓電陶瓷等5個項目動工建設。新引進了神龍表業、佳源礦業、萬泉工貿等項目,逐步完善了產業結構。新整合舊廠12家,拆除廢舊煙囪12條,池埔、朱厝等7個縣級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農業

編制完成了全縣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綱要,選擇了50個村做為市縣“雙百工程”試點村。實施造福搬遷工程和地災點民眾搬遷重建,197戶民眾已搬入新居。硬化鄉村道路84公里。紮實推進坂東、池園等一批農村集鎮中心建設,建成了壢埔住宅新區,完成農村改廁1800戶,建成農村戶用沼氣池564口,城鄉人居環境得到逐步改善。大力推廣早稻和中晚稻新品種,實現全縣早稻優質率達80%以上,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47萬公頃。加快發展規模化蔬菜基地,投資200萬元完善白中田中、塔莊秀環蔬菜基地基礎設施,引進永輝集團在白中鎮田中村建立蔬菜生產基地53.33公頃。雄江、桔林等鄉鎮庫區網箱養殖規模已達1.3萬箱。積極推進“六千”水利工程建設,完成163個山地蓄水池和36處飲水工程。加強森林資源的培育與管護,完成了高速路沿線兩側一重山的造林綠化任務,基本完成了林改任務。落實中央有關全面免除農業稅政策及對種糧農民和漁業燃油直補政策,按時將209.34萬元補貼款發放到位。

招商引資

閩清縣白岩寺
相繼舉辦或參加了十八坂、5.18海交會、7.18香港招商會、9.8投洽會等系列招商專場活動。山錦電器、索美斯電器、海特生物製藥等6個外資項目落地正在動工建設,西城飲料、福州精彩陶瓷等8個內聯項目建成投產,小神龍表業、雙興陶瓷擴建、路橋設備製造等41個內聯項目落地建設。組織成立了北京閩清商會。全年新增自營出口企業8家。全縣出口總值達到1.4億美元,增長23.9%。堅持科教興縣戰略,組織實施了5項科技星火項目,完成實驗項目10項,引進推廣農村實用項目15項,豪業陶瓷等民營企業技術中心通過市級驗收,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有了一定提高。進一步整合最佳化教育資源,完成10個鄉鎮27個國小的撤併以及縣職業教育中心組建。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交雜費。梅山陵園(殯儀館)建成投入使用。開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全縣參合率達80%。統籌安排鄉鎮衛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建成了池園白中等鄉鎮衛生院的門診病房大樓,一批鄉鎮衛生院添置了急需的醫療器械,計生政策符合率達93.74%。

旅遊

閩清縣白岩山
白岩山景區景點介紹:在閩清縣城西南約30公里的三溪鄉上洋村、山墩村,因山上岩石色白如玉而得名。山以岩景著稱,據說方園10餘里內有岩景105處,故又稱百景岩。最高峰為玳瑁頂,海拔1237米。
主要旅遊景點有白岩寺、懸魚洞、龍洞、“南蛇出洞”、“鯉魚上天”、“童子拜觀音”、“田螺曬日”、“美女妝鏡”、“春筍破土”、駱駝岩、飛來橋、伽藍床、搗藥臼等。
白岩寺:在白岩山半腰三面陡峭的一片岩石上。始建於唐代,現存大殿為清代所造,1988年重修。寺前崖峭谷深,形勢險要。寺後有仙君殿,為雙層樓閣式建築,建於岩穴內,建築年代已無可考。寺下方有玉皇殿,是天然岩穴,頂壓一石,高約30米,上小下大,如玉皇帽頂,殿內舊有玉皇造像。
懸魚洞:白岩寺西菩陀岩下。有東西兩個洞口,洞深約2丈,高寬各1丈多。洞頂懸一石,長七八尺,尾削頭尖,中間扁平,其狀如魚,虛空欲墜,故名。菩陀岩頂另有一石如魚,昂首向天,凌空欲飛,稱“鯉魚上天”。
美女妝鏡:又名“玉鏡”、“仙人鏡”,在白岩寺西1公里。在懸崖上兀立著一塊高10餘丈的岩石,其間有長七八尺,寬3尺多的灰白色平滑石面,遠望好像一面長方形明鏡鑲嵌在崖壁上。
龍洞:離石鏡約百米,寬丈余,深百米,由岩底直通岩頂。洞右側突出一塊怪石,狀如龍頭,活靈活現,好像欲躍出洞的巨龍。每當白雲籠罩,團團白霧便從口吞入,又從洞頂飄浮而出。
南蛇出洞:白岩寺東。懸崖上有石突出,狀如蛇頭,凝神望去,有蠕動之感,如南蛇出洞。

社會

社會事業

閩清縣閩清縣
2008年共實施科技星火項目5項,開發新技術、新產品10項,專利申請量33件,引進推廣使用先進技術15項。組織瓷鄉藝術團等文藝演出48場次,改造完善池園、雲龍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立10個村級圖書室和10個文化建設示範企業。完成18個省級、13個縣級全民健身點建設,開展文化遺產保護,“池園陶瓷手工製作工藝”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閩清籍運動員劉思雅獲得了第12屆世界特奧會柔道冠軍。

城鄉建設

閩清縣閩清縣
新中國建立前,縣內城鄉街道都很狹窄,路面多鋪河卵石,且店屋矮小簡陋,環境污穢,長期無大改觀。農村民房建設相對尚較講究,尤其大宅第和火牆厝建築規模聞名遐邇。
20世紀50年代後,人民政府在發展工農業生產的同時,致力於城鄉建設,設立城建管理機構,進行規劃布局。縣城和鄉鎮政府所在地普遍拓寬街道或建設新街,部分新街已鋪水泥路面,設下水道,裝置路燈,並改善了給水供電條件。城鄉居民居住狀況也有明顯改善,住宅不少由老式瓦房變為新式樓房,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平頂樓房到處可見。建築業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成為一個重要的產業部門,具有建築和裝修10多層高樓的施工能力,承建工程遍及閩、贛各城市,遠達廣東內蒙古等省區,贏得較好的社會聲譽。

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各種機動車輛的增多,農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以及人們消費結構的變化,環境污染問題日見突出。70年代初縣建立環境保護機構,開始全面規劃,抓監測並進行分批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此項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2008年,閩清縣121縣道白雲山林場至雄江梅洋段和白中普賢至坂東鹿角公路改建工程竣工通車;123縣道東橋段和上蓮至後佳公路改建工程基本完工。硬化農村公路105千米,全縣行政村通村道路硬化率達99.3%。完成潭口停車場加油站和綜合服務樓主體工程建設。新建成東橋等4個鄉鎮客運站和58個候車亭。完成白樟等3個鄉鎮的1∶1000地形圖測繪和總體規劃修編。城西拆遷改造區一期項目1.07公頃土地成功掛牌出讓。學林苑、聯通營業大樓、西大路改造等一批項目啟動建設。安裝了20個全球眼監視器和15個市政消防栓。改擴建了塔莊35千伏等一批輸變電工程,城鄉供電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新植珍貴樹種苗木13萬株,完成福銀高速公路閩清段兩側一重山造林綠化666.66萬公頃。

福建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