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龍鄉

雲龍鄉

雲龍鄉位於福建省閩清縣境中部偏南,東界閩侯縣鴻尾鄉,南連三溪,西接白樟鎮,北倚梅溪鄉與梅城鎮。面積40.42平方公里,耕地10491畝,轄9個行政村,有2541戶,1040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8人。鄉政府駐地台鼎後壠,離縣城7公里。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雲龍鄉雲龍鄉
雲龍鄉地處縣城西北部,距縣城52千米,東與團街鄉和撒營盤鎮接壤,南鄰茂山鄉,西與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發窩鄉相接,北與雙化鄉相連。鄉境內最高點火期山,海拔2673米,最低點為新山村委會各邊小組,海拔1950米;雲龍鄉國土面積281.16平方米,東西寬16.5千米,南北長23.5千米;轄11個村委會,地勢西高東低,雲龍鄉有1.5萬人口,少數民族占63%;雲龍鄉林業用地2萬多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1.2%。土壤為棕色針葉林土、暗棕壤、黃棕壤、棕壤、紅壤、燥紅土,另有少量水稻土,其中紅壤占40%以上;雲龍鄉的水資源主要是康保河、安則河及兩河交匯後形成的雲龍河。國土構成複雜,又多為非農的林牧用地,利用率很低。雲龍是典型的山區鄉,地形地勢複雜,土地肥力及水利化較差。

經濟建設

雲龍鄉雲龍鄉

雲龍鎮農業基礎好,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行糧經多熟種植,2000年被福州市政府列為蔬菜基地之一,2006年雲龍鄉西紅柿白菜菜豆黃瓜等蔬菜複種面積15092畝,產量47366噸,產值9457萬元,其中雲龍西紅柿在省內外市場有一定的知名度。

工業發展迅速。1987年恢復鄉建制時,雲龍工業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20世紀90年代興起大辦瓷磚廠熱潮,雲龍鄉有16家建陶廠。1998年開發建設台鼎100畝工業區,2003年5月開發建設400畝潭口工業集中區,2006年10月開發建設2000畝後壠工業集中區。目前雲龍鄉有大小企業436家,其中工業企業8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金盛鋼業、自力陶瓷、諾利興陶瓷、宏電電瓷、晟龍磨料磨具和富鑫工藝品6家。

公共設施日趨完善。集鎮建設規模不斷擴大,雲龍街道已形成。2005年潭口石拱大橋竣工通車,自來水廠、郵政、電信、廣播電視、8路公車給民眾帶來了極大方便。社會事業不斷發展,有初級中學1所、中心國小2所、初小6所。鄉級衛生院1所。2005年雲龍鄉10個行政村25公里公路全部鋪設水泥路面。

環境治理

雲龍鄉雲龍鄉
雲龍鄉鄉黨委、鄉人民政府強調,開展雲龍水庫和掌鳩河流域水環境治理“四全”(全面截污、全面禁養、全面綠化、全面整治)工作,是市委、市政府推進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重大部署;是構建和諧雲龍的先決條件、重要基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現實選擇、奮鬥目標;是生態雲龍建設的首要基礎、主要標誌;利在當代,福及後人。雲龍鄉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特別是集鎮所在地本長村委會、雲龍水庫水源區範圍內有關村委會和水務、農牧、林業、建設等部門,一定要解放思想、統一認識,把“四全”工作作為今明兩年的一項十分重要任務來抓,主要領導要親自掛帥,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廣泛動員、形成合力,突出重點、有序推進,明確責任、強化督查,堅持標準、嚴格獎懲,扎紮實實、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
雲龍鄉雲龍鄉

鄉黨委、鄉人民政府號召,雲龍鄉各族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雲龍鄉人民以及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從現在做起,以時不我待的精神狀態、刻不容緩的工作作風,按第一時間啟動、第一時間落實、第一時間見效的嚴格要求,迅速掀起“四全”工作熱潮,把雲龍的水體保護、城鄉綠化工作抓緊、抓實、抓好、抓出成效,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最佳化增長”轉變,做到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一起推進,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起提升,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一起發展,為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加快推進雲龍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而不懈奮鬥!

災害防治

雲龍鄉雲龍鄉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結合雲龍實際,經鄉人民政府研究,特制訂本預案。

雲龍鄉地處縣城西北部,距縣城52千米,東與團街鄉和撒營盤鎮接壤,南鄰茂山鄉,西與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發窩鄉相接,北與雙化鄉相連。鄉境內最高點火期山,海拔2673米,最低點為新山村委會各邊小組,海拔1950米;雲龍鄉國土面積281.16平方米,東西寬16.5千米,南北長23.5千米;轄11個村委會,地勢西高東低,雲龍鄉有1.5萬人口,少數民族占63%;雲龍鄉林業用地2萬多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1.2%。土壤為棕色針葉林土、暗棕壤、黃棕壤、棕壤、紅壤、燥紅土,另有少量水稻土,其中紅壤占40%以上;雲龍鄉的水資源主要是康保河、安則河及兩河交匯後形成的雲龍河。國土構成複雜,又多為非農的林牧用地,利用率很低。雲龍是典型的山區鄉,地形地勢複雜,土地肥力及水利化較差。

雲龍鄉處於地震多發地帶,自1995年來,共發生了芮氏5級以上地震3次;新山、金烏、雲利等村委會在1995年10月24日地震後,形成多處山體裂痕,特別是雲龍水庫的建設,將使金烏村民委員會的多康、張家、染房等半山一帶有更大的山體滑坡隱患;因人多地少和無法解決燃料問題較為突出,往年人為破壞森林、亂砍濫伐、亂開亂墾土地時有發生,植被破壞較為嚴重,水土流失嚴重,加之山高坡陡,容易形成山體滑坡、土石流。最為典型的擁箐、雲利、金烏、火期等村民委員會的部分村莊曾經發生山體滑坡、土石流災害,而且隱患較多。

由於雲龍鄉因自然、歷史、條件的制約,在過去國土資源利用開發存在著重用輕養,重地輕山、重糧食輕林木、重砍輕造、重畜輕草及管理結構不完善、亂占用耕地亂開墾林地等問題。因此,山體滑坡為主的地質災害頻繁發生,各村委會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山體滑坡和土石流

社會事業

雲龍鄉雲龍鄉

改革開放20多年來,雲龍鄉基礎教育的發展經歷了不平凡的歷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與發展過程中,學校內部管理體制還存在一些問題。為促進雲龍鄉基礎教育健康全面發展,中心校本著“以德育為先導,以教學為中心,以育人為根本”,在雲龍鄉國小開展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學校管理工作是一項龐大、繁雜的系統工程,服務範圍廣泛。在中心校的管理中,校長是一所學校的核心,全面負責學校的各項工作。雲龍中心校從2004年9月開始在雲龍鄉教職工實行聘用制。每年中心校組織對全體教職工進行德、能、勤、績的全面考核,根據考核對教職工實行聘用。中心校對各村委會完小校校長實行競爭上崗制,選拔教師中有管理能力,工作責任心強、做事果斷,有組織能力、決策能力和協調能力,熱愛教育事業、關心師生、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的人來擔任各完小的校長,實行民主管理。新時期的教育教學要求教師既是教育教學的實踐者,又是教育教學的管理者。同時還應是教育科學的研究者。從發展的趨勢看,教師基礎素質、專業水平、身心素質亟待提高。從學校來講,需要建構教師發展的培訓計畫。

基礎教育管理體制需要進一步革故鼎新,出大手筆,做大文章,這樣才能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努力促進社會經濟和人的全面發展。學校全面實行教職員工聘任制,按照“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聘任、嚴格考核、契約管理”的原則,在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學校與教職工簽訂聘任契約,確立受法律保護的雙方契約關係。淡化身份管理,強化崗位聘任,實現教師聘任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方向轉變,打破用人制度實際存在的教師職務終身制、人員學校所有制。

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作為政府機構,重在對學校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上把關,對教育的管理應限於巨觀指導和依法督導。不應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和人、財、物上做過多的行政干預。在人事管理方面,通過公開招聘,擇優聘任的辦法,推行校長競聘制,明確校長的任職資格,公開招聘,競爭上崗。試行校長職級制,對校長隊伍管理進行重大改革。在經費使用方面,校長根據上級劃定的總額包乾教師工資,具有重新分配的權力,對下撥的辦學經費具有支配權。學校每年必須向教育行政部門提交報告,說明財產的使用、經費的安排等情況,接受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學校的監督和效益評價。尤其在學校重大工程建設方面,事前要做出詳細的報告,呈報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論證審批、招標,工程竣工後,接受教育主管部門的驗收與審計,確保工程建設質優價廉,效益至上。

打破“鐵飯碗、鐵工資”,推行末位淘汰和落聘待崗制。引進優勝劣汰、多勞多得的競爭機制。授權學校自主招聘教師補足空缺,使落聘待崗教師的比例控制在教師總數的5%左右。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努力做到“用事業造就人才,用環境凝聚人才,用機制激勵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人才資源的潛能,使學校成為教育創新的樂園。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