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清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閩清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創作隊伍空前壯大,創作數量大,精品多,個人專著豐。

百科名片

閩清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文聯簡介

主要表現在:
一、創作隊伍空前壯大。現共有各級作協會員60人,其中有半數會員是最近五年新加入的,後五年的會員數是前十五年的總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省級作協會員3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8人,市級作協會員13人(理事3人)都是這“黃金五年”加入的。
二、創作數量大,精品多,個人專著豐。據不完全統計,最近五年閩清文學作品發表在CN級報刊雜誌上的作品,年均230篇(而前十五年,年均只有23篇,年均增加100篇),其中上《福建文學》的有9篇,有二人次獲《福建文學》優秀作品獎,一人次獲福州市第三屆文學獎。還有會員10人出版了個人文學專集,縣文聯和文學協會共同出版了三集會員作品集《梅溪文薈》。
閩清文學創作之所以能步入“黃金五年”,我們總結了一下有如下幾個因素:
一、縣委、縣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本屆縣委書記、縣長均為文科出身,且都鍾愛文學,對全縣文學事業呵護有加,作為領導,他們的重視主要體現在對文學人才的重用和財政資金的投入。如對兩次獲《福建文學》優秀作品獎、一次獲福州市第三屆文學獎的我縣某文學骨幹提拔到縣文聯副主席的領導崗位上。這對閩清文學界震動很大,對從事文學創作的人來說是莫大的鼓舞。再如,縣文聯和縣文學協會共同出版的三集會員作品集《梅溪文薈》,縣委書記池寧欣然提筆題寫書名,縣長王長鷹樂於作序,且出版經費全部由縣財政負擔,極大地鼓舞了會員的創作熱情。此外,每年的文學年會,以及請專家來梅講課、採風的經費均由縣財政承當;縣長王長鷹近幾年來都在百忙中抽身親臨文學年會,給會員們鼓勁。
二、提供會員發表作品的陣地。一是閩清有張CN-Q的報紙《梅城報》,《梅城報》開闢第四版作為文藝副刊,滿足了會員發表作品的期望;二是政府網開闢了供會員和廣大文學愛好者網上發表作品的陣地——《綠橄欖》論壇,由於網上發作品在作者與讀者之間能產生互動,很受會員的歡迎,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三是每二年一期的《梅溪文薈》,提供給會員集中展示作品和收藏作品的機會,故會員們創作更是樂此不疲。
三、選好文學協會的一把手。作為文學協會的一把手,不要求他文學創作的水平是全縣第一,但組織協調能力必須是第一,這樣才能把文學協會的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比如這一任文學協會的會長,我們選了個寫作能力、活動能力強的退居二線的正科級領導當會長,依靠他的廣泛的人脈關係,為文學協會籌措了不少活動經費。最近,在他的謀劃下,還準備成立閩清縣“紅梅”文學基金會,爭取國內的企業家和海外華僑的積極贊助,具體工作正在運作中。
四、努力提高會員創作素質。目前主要通過兩個渠道:一是請進來,邀請省、市著名作家到閩清來給會員開講座,提高會員的創作視野;二是通過網路《綠橄欖》論壇相互交流創作經驗和體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