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縣

周寧縣

周寧縣位於福建省東北部。東鄰海峽西岸天然良港三都澳,西接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武夷山,北連壽寧,東南與蕉城區接壤,西南與屏南隔溪相望。周寧縣位於閩東北山區,地處鷲峰山脈東麓,屬中亞熱帶海洋季風山地氣候,平均海拔800米,縣城海拔880多米,居全省之冠,素有“高山明珠”之稱。地理坐標為北緯26°53′-27°19′,東經119°06′-119°29′。轄6鎮3鄉141個村委會、5個社區、2個居委會,2003年末,戶籍人口19.3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53萬人。通行閩東方言周寧話。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周寧縣周寧縣

縣人民政府駐獅城鎮。全縣轄6個鎮、3個鄉:獅城鎮鹹村鎮、浦源鎮、七步鎮、李墩鎮、純池鎮、泗橋鄉、禮門鄉、瑪坑鄉。

歷史沿革:原屬寧德縣的一部分。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於寧德縣境建周墩城。清雍正十三年(1735)設縣丞駐治。1935年設周墩特種區。1945年設周寧縣,取寧德縣之寧字,周墩特種區的周字為縣名。1949年6月28日解放,屬福安專區(地區)、寧德地區、寧德市。

2000年,周寧縣轄6鎮3鄉:獅城鎮、鹹村鎮、浦源鎮、李墩鎮、純池鎮、七步鎮、泗橋鄉、禮門鄉、瑪坑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68887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獅城鎮 36316 鹹村鎮 23078 浦源鎮 20340 七步鎮 15895 李墩鎮 14182 純池鎮 20214 泗橋鄉 13891 禮門鄉 12511 瑪坑鄉 12460

2003年,周寧縣轄6個鎮、3個鄉:獅城鎮、鹹村鎮、浦源鎮、李墩鎮、純池鎮、七步鎮、泗橋鄉、禮門鄉、瑪坑鄉。2003年末,戶籍人口19.3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53萬人。

鄉鎮簡介:
獅城鎮代碼350925100
轄6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002_興福居委會、~004_中興社區、~005_城西社區、~006_東源社區、~007_長安社區、~008_橋南社區、~204_洋莊村、~205_龍潭村、~206_安後村、~207_洋尾村、~208_坂頭村、~209_虎崗村、~210_前坪村、~211_陳鳳村。

鹹村鎮代碼350925101
轄1個居委會、24個村委會:~001_鹹村居委會、~201_鹹村村、~202_洋中村、~203_鹹洋村、~204_上坂村、~205_坪坑村、~206_詹家洋村、~207_下坂村、~208_雲門村、~209_富賴村、~210_川中村、~211_梅山村、~212_芹村村、~213_光夏村、~214_樟源村、~215_茶廣村、~216_碧岩村、~217_南門樓村、~218_高際頭村、~219_梧桐村、~220_梅台村、~221_棗嶺村、~222_王宿村、~223_車盤村、~224_樟崗村

浦源鎮代碼350925102
轄17個村委會:~201_浦源村、~202_端源村、~203_萌源村、~204_上洋村、~205_溪坪村、~206_西坑村、~207_東升村、~208_官司村、~209_紫雲村、~210_吳山底村、~211_萌底村、~212_進登村、~213_半嶺村、~214_龍亭村、~215_龍住院村、~216_五源坑村、~217_江源村。

七步鎮代碼350925103
轄20個村委會:~201_七步村、~202_登科地村、~203_龍溪村、~204_八蒲村、~205_嶺頭村、~206_梧柏洋村、~207_桐岔村、~208_象運村、~209_蘇家山村、~210_柿洋村、~211_郭洋村、~212_後洋村、~213_宅頭村、~214_官洋村、~215_坑源底村、~216_徐家山村、~217_溪頭村、~218_洋頭村、~219_竹下村、~220_黃家山村

李墩鎮代碼350925104
轄10個村委會:~201_李墩村、~202_東山村、~203_黃埔村、~204_陳厝村、~205_際會村、~206_阮洋中村、~207_阮家洞村、~208_際頭村、~209_芹溪村、~210_樓坪村。

純池鎮代碼350925105
轄18個村委會:~201_純池村、~202_祖龍村、~203_溪尾村、~204_禾溪村、~205_桃源村、~206_桃園村、~207_前溪村、~208_林源村、~209_蓮地村、~210_底源村、~211_西山村、~212_三門橋村、~213_庭洋中村、~214_儒源村、~215_福山村、~216_豪陽村、~217_後溪村、~218_向陽村。

泗橋鄉代碼350925200
轄12個村委會:~201_泗橋村、~202_赤岩村、~203_洋尾弄村、~204_周墩村、~205_下西坑村、~206_紅陽村、~207_坂坑村、~208_下樓村、~209_硋窯村、~210_常洋村、~211_楊厝邊村、~212_溪口村。

禮門鄉代碼350925201
轄17個村委會:~201_禮門村、~202_仕本村、~203_貢川村、~204_大碑村、~205_芹源村、~206_大林村、~207_常源村、~208_陳峭村、~209_秋樓村、~210_玉山村、~211_溪山村、~212_山頭村、~213_梨坪村、~214_首洞村、~215_後壠村、~216_梅度村、~217_油灣村

瑪坑鄉代碼350925202
轄15個村委會:~201_瑪坑村、~202_昇陽村、~203_靈鳳山村、~204_首章村、~205_紫竹村、~206_杉洋村、~207_寶嶺村、~208_長峰村、~209_赤洋村、~210_下坑村、~211_孝悌村、~212_東坑村、~213_芹太丘村、~214_沈洋村、~215_溪邊村。

地理

周寧縣地形
氣候:周寧地處歐亞大陸南部。鷲峰山脈的主體部分在境內連綿起伏,形成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地貌、海拔500米以上至800米的低山地貌和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貌。周寧東南部縣境距海岸74公里。其背山面海的地理位置影響著氣候。周寧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季受大陸性氣候影響較顯著夏季卻受海洋性氣候影響。

氣候溫和:低海拔的鹹村地區年平均氣溫可達19℃以上,縣城地區年平均氣溫為13至17℃之間。最冷的1月年平均氣溫為3℃至7℃之間,縣城地區為5℃。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8.9℃(1983年12月31日);鹹村地區為零下5至6℃之間,7月最熱縣城地區年平均氣溫為22至26℃之間,極端最高氣溫為36℃以上;鹹村地區為38至40℃,極個別的年份才有。
冬長夏短:據氣候學的季節劃分標準,高於22℃為夏季。鹹村地區夏季長達4至5個月。縣城地區夏季一般為2至3個月。平均氣溫低於10℃為冬季,鹹村地區為2至3個月;縣城地區為4個月左右。春、秋季節各地均為70至90天,縣城地區,春季92天、秋季76天;鹹村地區,春季89天、秋季76天。
雲霧多:我縣由於海拔高,山頭多,有利於水蒸汽的凝結,顯示出丘陵中山地帶多雲霧。全縣年平均霧日可達92.5天,主要分布在2至5月的春季里,比福安、寧德縣市多10倍。
雨日多:全縣年平均雨日達216.3天。其中日雨量大於10毫米的日數為57.9天,占年總雨日的26.8%;日雨量大於25毫米的日數為21.1天,占年總日的9.8%;日雨量大於50毫升的日數為5.9天,占年總雨日的0.5%;日雨量大於150毫米為0.3天,占年總雨量的0.1%。
濕度大:由於降水量在一年中的分配不均勻,因此各月乾燥度差異也較大。全縣只7月和12月的乾燥度大,各地均屬於濕潤——半濕潤狀態。縣城地區、李墩、禮門為潮濕區,鹹村、瑪坑、七步、純池、泗橋等地為濕潤區。鹹村地區早季的水分供需平衡,其餘各地均屬有餘。(縣城地區全年各月平均相對濕度均在80%以上,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3%)。
雨量充沛:鹹村地區年雨量為1600至1700毫米,其餘地區均在1800至2200毫米之間。我縣降水量列寧德地區之冠。我縣雨量充沛、水資源充足,農作物生長季(指氣溫大於10℃以上)平均雨量達1300毫米至1600毫米,這對亞熱帶作物的水分供應是有餘的,早季雨水較充裕,所以極少出現乾旱。晚季高海拔地區由於熱量較差,若遇到中、小程度的旱情,有利於提高氣溫與地溫、增加日照時間,為農作物創高產提供了更有利條件。梅雨季颱風雷雨季暴雨,易造成洪澇災害。秋冬季雨水較少,但此季作物需水不大,所以旱情不突出,還有利物進行秋收冬種。
日照少:由於我縣山地雲霧多,而造成日照時間減少。縣城地區年照時數僅1751.9小時,比福安將近要少150小時。東西兩向高山之間的谷地,由於太陽光被阻擋,日照時數偏少,最多年日照1600小時以上(1963年),最少年僅有1338.7小時(1973年)。一年中的分布:以夏季日照較多,七月和八月的日照時數均在200小時以上,春秋季日照較少,只有120小時,主要作物生長期的4至10月份的日照時數為1123.6小時,占年總日照時數的64%。

山地對氣候影響顯著:我縣有許多谷地、盆地地形可使夏季增熱而不易散失,冬季又易造成冷空氣堆積,有時最低氣溫就顯得偏低。我縣高山及兩列高山頭所組成的狹管地區,其風速偏大,春夏季以對流增強,易形成冰雹

人口

建國前,我縣人口再生產處於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長的狀態。建國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口數量不斷增長,人口結構日趨合理,人口素質明顯提高。計畫生育成效顯著,自1971年全面實行計畫生育以來,人口出生率呈逐年下降趨勢,有效穩定了人口低增長水平。2003年人口出生率為12.3‰,死亡率為2.8‰,自然增長率為9.5‰。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得到加強,建立了計生責任獎懲機制和人口與計畫生育獎勵基金,成立了計生執行庭、駐滬計生協會,人口綜合治理取得成效。

資源

光能資源:本縣光能資源因光溫配合較好,日照雖比低海拔市縣少,但主要農作物生長期的4至10月也是我縣日照最充足,每月日照時數多在120小時以上,較有利於各種作物的生長、成熟。由於山地漫射光的增多,又有利於高素質茶葉的形成。我縣目前的光能資源利用率還很低,有待進一步合理開發利用。

熱量資源:本縣地形複雜,海拔垂直差異大,熱量資源也分布懸殊,權成立體農業氣候。海拔400米以下地區的氣候相似中亞熱帶型,可種植雙季稻及亞熱帶果樹和其它經濟作物。尤其是在海拔200米以下的低丘地區,無霜期長,越冬條件非常好,是我縣熱量資源最佳地,今後要很好開發利用。海拔400至850米的高丘、低山地區,熱量相似於北亞熱帶,可種植較耐寒的亞熱帶果樹及高素質茶葉。850米以上的中山地區,熱量條件類似南溫帶,為避暑山莊建設,科技樓、作家屋等旅遊業的開發利用,提供良好的氣候資源。

水份資源:本縣雨量充沛,水份資源充足,農作物生長季(氣溫大於10℃以上)平均雨量達1300至1600毫米,這對亞熱帶農作物的水份供應是有餘的,所以乾旱現象少。不過梅雨季和颱風雷雨季的暴雨,易造成我縣的洪澇災害,須做好防範工作。
水電資源:水電資源豐富。境內可開發利用水能達57.13萬千瓦,已開發和正在開發的水能資源達53.87萬千瓦,電力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後壟電站、前坪電站等一批中小站納入縣網管理,低價優質的電能為電力工業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經濟

全縣完成生產總值11.48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工農業總產值15.83億元,增長13.7%;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5%、13.3%和10.7%。外貿出口總值560萬美元,增長2.0%;實際利用外資390萬美元,增長11.4%。實現財政總收入6503萬元,增長20.1%。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3709萬元,增長17.2%。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297元,增長8.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8億元,增長12.8%。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餘額12.55億元,增長42.7%;各項貸款餘額8.46億元,增長31.1%。年末總人口19.4138萬人。
國民經濟。農業總產值4.02億元,增長4.7%。墾復農田333.3公頃;建成生態有機茶基地33.3公頃,改造茶園0.1萬公頃,發展反季節蔬菜480公頃、食用菌300萬袋;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工業總產值11.81億元,增長14.5%。其中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47億元,增長23.3%;工業對稅收的貢獻率達50.9%。規模企業由原來的16家增至21家,光學水晶、衛生敷料、汽車缸套、矽鉻合金等產品質量不斷提高。龍潭工業園區進一步發展,完成產值2.61億元,創稅708.7萬元。工業技術改造項目取得較大突破,實施技改項目10個,總投資1.09億元,其中仙洋洋公司和明澤水晶公司的技改項目分別得到國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廳的認定和支持。
各項改革。出台了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分流方案,分流457人,編制精簡271名。調整最佳化支出結構,財政赤字大幅壓縮,從年初預算的2600萬元下降到年末的1300萬元。共引進項目25個,契約金額3.83億元,實際到資1.35億元。與福州長樂的山海協作深入開展,擴大了協作面;同上海地方政府機構的交流合作取得良好開端,與上海楊浦區五角場街道辦事處結成友好協作關係。
周寧縣茉莉花

農業:周寧農業從建國初期的單一糧食生產,慢慢擴大到茶葉馬鈴薯茉莉花黃花菜魔芋等經濟作物;而後再擴大到桔、梨、西瓜、葡萄、油柰、板栗、食用菌等果蔬;再擴大到漁、禽、畜等養殖業,生產範圍逐年擴大,生產結構不斷最佳化,經濟效益逐年提高。2003年全縣農業總產值3.5億元,是1949年的60倍。糧食總產量5.65萬噸,比1949年增長387.53%。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不斷調整最佳化,特色農業發展步伐加快,茶葉總產量6034噸,是1949年的23倍;發展反季節蔬菜1萬多畝;食用菌500萬袋;波爾山羊2000多隻,芹山水庫網箱養魚1萬畝;肉類總產量3941噸。建立了農業科技園區,引進了超大集團,培育了仙洋洋、群鑫、紫雲、盛豐等一批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農村富餘勞動力合理有序轉移,造就了一大批富有實力的經濟能人,農民的非農收入快速增長。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展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順利推進,生態公益林界定工作通過了國家級評審驗收。

工業:周寧縣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一五”時期的改造和興建了釀酒、碾米、火力發電、硫磺、煉鐵等一些小型企業開始,工業生產穩步發展,縣鞋廠的“喜蝶牌”布鞋、縣糧油加工廠的“九龍漈”牌線面分別榮獲1986年和1987年省優質產品稱號。以後相繼建立了縣酒廠、食品廠、茶廠、衛生敷料廠、通用廠等11家國營企業。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這些國有企業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通過引資嫁接、技術改造、山海協作等途徑,逐步改制為股份制、私有或民營企業。2003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1.4億元,是1949年的2718倍。全縣11家國有企業已改制10家,成功培育了嘉源、水晶雪蓮宏泰等19家規模企業,年創產值2.48億元。龍潭工業園區規模逐步擴大,實現產值2.2億元,是1992年的25倍;創稅收609萬元,比1992年增長11.33%。啟動福安灣塢“飛地”工業園區,為工業發展營造平台。在中國閩東招商節和溫州招商節上,成功簽訂契約項目5個,總投資2.42億元。實施山海協作項目6項,總投資7630萬元,協作方投資2298萬元,爭取到省貸款貼息資金71萬元,安排勞動就業660人。積極開展與長樂的結對子幫扶活動,與長樂市政府簽訂了共建農業科技樓協定,達成了合作建設鍋爐壓力容器項目和實施科技園區二期開發項目的意向。

周寧縣周寧水電站

固定資產投資:建國後,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增長,促進了周寧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2003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3億元,是1978年的182倍。水電建設投資,建國初期,周寧水電資源得不到開發,人民生活照明用的是“洋油”、“篾片”;之後,水電事業蓬勃發展,相繼建成了龍溪一、二級電站東風一二級電站;目前總投資11.96億元、裝機容量25萬千瓦的省重點工程穆陽溪二級電站建設穩步推進,完成投資2.3億元,占基本建設投資額的90%;後壠溪電站、前坪電站等一批中小型水電站正在有序開發;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行政村通電率達100%,供電質量顯著提高。企業技改投資,從我縣國有企業成立以來,政府逐年加大技改資金投入;國有企業逐步退出市場後,技改資金投入主要由企業自身解決。2003年省農業龍頭項目福建省仙洋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鮮茶濃縮液及茶飲料第二期技改項目完成投資2420萬元,占技改投資總額的26.3%,該項目的投產,加快了周寧縣茶葉產業化經營步伐。城市建設投資,建國初期,周寧房屋破舊,街道狹窄,路面凹凸不平,縣城小而簡陋,人稱“小小周寧縣,三家豆腐店,街門打屁股,全城聽得見”,解放後,縣城面貌逐年發生變化,尤其是改革開放後,對縣城進行了總體規劃,先後興建了河濱公園、中興街、興業街,拓寬了南街,完成了302省道周寧東段20公里拓改工程,實現了各鄉鎮和主要旅遊景區通柏油路目標,村級公路硬化率達44%,居全省山區縣前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先後新建、改造4條城區主街道,構建了“三縱三橫”的路格線局,城區面積由1997年的2.75平方公里擴大到6平方公里,縣城綠化覆蓋率達37%。
城鄉建設:縣城城區用地面積擴展至6平方公里,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7%。橋南街東段、法院舊樓至和豐公司段的舊城改造拆遷工作基本完成,東街一中段拓寬遺留問題得以解決。完成了仙溪綠化廣場的設計方案論證工作。鯉魚溪獅浦大道治理、河濱公園和東大門水泥路建設順利完成。30個行政村實施了道路硬化工程,當年竣工驗收51公里,走在全省山區縣前列。
社會事業: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在寧德市綜合評估中名列第五。耕地繼續保持占補平衡,土地經營取得新的成效,礦產資源得到合理開發和保護。“生態立縣”戰略穩步實施,國家級生態示範縣申報工作全面啟動,一批環保項目順利推進,環境質量居全省前列。精神文明建設取得實效,爭創省級文明縣城活動廣泛開展。“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提高,教學質量有新的提高,聯考上本二線以上萬人比居全市第四位,義務教育“一費制”、危房改造以及教育人事制度和基礎課程改革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效。
重大項目建設:
一是寧上高速公路取道周寧的方案已列入交通部“十一五”規劃,為周寧今後的跨越式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二是電力資源得到有效整合,成功將後壠溪電站、黃旗嶺電站、前坪電站等中小電站納入縣電網,這些電站建成投產後,將新增2億度電上縣網;福安甘棠至周寧東關變11萬伏輸電雙回線路已開工,這將為今後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能源保障。三是獲得穆陽溪一、二級電站6%股份和新閩東電站10%股份的參股權,將為若干年後財政穩定增收打下堅實基礎。四是省重點工程周寧電站水庫移民清庫工作順利完成,周寧電站投產發電後財政增收的後勁將顯著增強。
勞務經濟:“勞務強縣”戰略大力實施,全縣在外企業特別是在滬企業繼2003年快速發展後,在企業規模、經營範圍、經營理念上有了新的突破,從業人員增加4000多人,行銷總額增長60多億元;成立了融真、滬企、銀興、新日等擔保公司,總註冊資金達4.66億元。在滬企業家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高,有16人入選第七屆上海福建商會副會長,占副會長席位的27.5%,商會理事、團體會員的總數均居福建省各縣市前列;有3位企業家獲得“全國百佳優秀民營企業家”榮譽稱號,26家企業被省政府評為2004年度“福建在滬先進企業”。與此同時,“回歸工程”取得實效,特別是在滬企業家投資積極,周寧一中遷建、賓館改造、矽鋼片生產等項目,共投資8700多萬元。此外,在外企業家還無償捐助家鄉公益事業400多萬元。

財政金融:建國後,周寧縣財政在接管、改造舊財稅機構,建立新財稅體制中誕生,隨後財政實力逐年增強,支持了生產規模的擴大,促進了社會事業發展。2003年財政總收入5416萬元,是1978年的23倍;地方財政收入3166萬元,稅性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進一步提高。周寧金融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草創到初具規模的歷史,逐步發展壯大,形成了人行工行農行建行保險公司郵政儲蓄等組成的比較完整的金融體系。2003年末金融各項存款餘額8.79 億元,是1978年的147倍。

交通通訊

建國初期,周寧縣境內沒有一寸公路,物資進出全靠人挑肩扛,交通十分閉塞。從1959年國家投資興建賽浦公路幹線通過周寧縣境內44公里開始,才結束了周寧沒有公路的歷史。改革開放後,周寧交通運輸事業發展很快,2003年,全縣公路通車裡程達702公里,是1959年的16倍,比1978年增長195.96%。貨物周轉量2552萬噸公里,旅客周轉量7026萬人公里。建國初期,全縣僅有1個郵電所,郵電通訊能力極其落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電信基礎網、寬頻傳輸網建設取得新的進展,信息傳輸網路覆蓋面不斷擴大,固定電話和移動通信得到普及,電信網路綜合能力進一步增強。2003年郵電業務總量2533萬元,是1979年的120倍;電話用戶82824戶,是1979年的160倍;鄉村電話用戶15525戶,是1979年的45倍;移動電話用戶達18852戶;電話普及率達每百人17部,比1979年增加16.6部;行動電話普及率每百人達6部。

旅遊

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海峽西岸第一瀑的九龍漈瀑布群,有神鯉戲諧、人魚同樂的中華奇觀鯉魚溪,兩景區榮膺“中國完美假期十佳旅遊線路”第三名,是“閩東北親水游”線路重要組成部分;有載入《辭海》的“八閩首景”滴水岩;有省級森林仙風山,以及佛教聖地方廣市、千年古剎靈峰市,人工高山湖泊芹山湖、閩東的西雙版納後壟大峽以及蝙蝠洞等一批聞名遐邇的旅遊景點,是華東地區很有發展潛力的集生態觀光、避暑休閒、療養度假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周寧縣鯉魚溪

鯉魚溪:鯉魚溪(Carp brook)位於周寧縣城西五公里處的浦源村中。鯉魚溪源於海拔1448米的紫雲山麓,匯數十條山澗清泉奔流而下,峰迴水轉,至浦源村口水勢頓減,五彎六曲穿村緩流而過。溪流貫村而去,長一華里,寬數米。溪中悠然遨遊著七、八千尾彩色斑斕的大鯉魚,“聞人聲而至見人形而聚”,“竟相覓食彩鱗翻飛”,溫順如馴,誠如“神魚”。婀娜之姿,活潑可愛。水深及膝,清可見底,鯉魚滿溪,故而得名“鯉魚溪”。鯉魚溪源自宋代,八百多年的歷史滄桑,雖經一次次的戰亂、災荒,鯉魚在村民的保護下繁衍至今,堪稱奇蹟。

九龍漈瀑布群:九龍漈瀑布群是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周寧縣城東南13公里處的危峰斷峽之中。

九龍漈瀑布群總落差為300米,在長達1000米的流程中連續九級不同的落差穿過峽谷,形成奇絕的飛瀑深潭。九瀑各展奇姿,各具特色,擁有13級階梯式密集型的大瀑布群,自上而下依次為九龍漈、龍蛙瀑、龍鱷瀑、龍牙瀑、臥龍瀑、龍井瀑、葫蘆瀑、龍角瀑及龍口瀑。

九龍漈瀑布群被譽為“福建第一”、“華東無二”,1987年被評為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現公路已直通景區,景區內“九龍漈風景區管理所”大樓已落成,還建有2個觀瀑亭、4個涼亭,供遊客觀瀑、歇息。

周寧縣周寧縣塔公園

周寧縣塔公園:縣塔位於東面石筍崗上,海拔980米,投入527萬元,2004年初竣工。塔山公園距縣城1.5公里,規劃面積330畝(22萬平方米),是縣城東大門主要景觀之一。2005年塔山公園項目列入60周年縣慶項目範疇,投入100萬元,建成台階(280級)、山門廣場等。根據規劃,塔山公園景點游路3000米,貫穿8個主要人文景點,據測算,塔山公園項目需投入1000萬元,其中征地款600萬元,建設資金400萬元。

陳峭鴛鴦溪風景區:位於滴水岩南部10多公里處的陳峭村後,距縣城約40公里,與屏南縣的鄭山宜洋村同溪隔界,上游即為屏南鴛鴦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內河床平緩,溪水清澈,溪岸為竹叢灌木叢蔭掩,是禽鳥栖宿良地。每年秋後,鴛鴦鳥成群飛來此地越冬;平日則水鳥野鴨結隊於此覓食、嬉戲。山上獼猴成群,多時一山有數百隻。此外,還有雲豹、麂、獐、山羊、野豬、白鷳、雉等野生動物出沒其間。林間百鳥競鳴,奇花異草隨處可見。既是珍奇野生動物的極樂世界,也是詩情畫意盎然的遊覽區。後壟村在滴水岩之南,是周政屏革命老根據地,目前已開通公路。後壟溪風景區的現狀可用“深山老林”四字綜述,奇岩異石隨處可見,原始森林保護完好。該溪是霍童溪的重要支流之一,水量豐富,沿溪景色優美,開發水上漂流旅遊項目有很大潛力。

高山明珠滴水岩滴水岩風景區位於福建省周寧縣城西南30公里的洞宮山麓,與古樸典雅的鯉魚溪、氣勢磅礴的九龍祭瀑布群齊名,名載《辭海》。古人題匾曰“八閩首景”,它鄰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鴛鴦溪的核心地帶,依霍童溪上游的叉溪、白水洋溪等處與政和、屏南、寧德三地毗連,山巒起伏,溪澗密布,風景秀麗,成為閩東霍童溪流域旅遊風光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林公宮:林公宮位於周寧縣瑪坑鄉杉洋村村尾,背倚巍峨青山,面臨依依綠水,四周樹木蒼翠,環境清幽,風光怡人。宮後山是一片挺拔蒼松,竟有五六十株之多,每株高達六七丈,虬枝蒼蒼,傲骨凌天,四季常綠,據說,這是目前寧德市保存最完好的成片古松樹林。

傳說林公原名林亘,生於宋寧宗慶元3年(1198年),原藉福安,後遷往杉溪(今周寧瑪坑杉洋村)。林亘高大健壯,威猛善戰,帶領村人除獸安民,用青草藥治病救人,相傳他還會斬妖除魔。後卒於宋度宗鹹淳5年(1270年),村民以“神”敬之,改原白馬塔紀念之。明成化7年(1466年),宋憲宗帝敕封亘公為“杉洋感應林公忠平候王”,下詔杉洋諭其名。明正德8年(1514年)建林公宮,清時增建太子亭,20世紀80年代重修,保留明清建築風。

特產

茶葉,是周寧的一大特產。全縣茶園面積10.7萬畝,年產量6000多噸,在全國各大城市開設茶莊、茶行200餘家。周寧茶葉聞名中外,1946年歷史名茶“官司茶”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紫雲銀針”在中國茶文化國際研討會上被評為金獎。鑄件,起源於1723年,至今有著200多年的歷史。以龍潭工業小區為主要產區,產品有各種電機、水泵、變速箱、汽車配件、各種鑄造類的零配件、機壓鐵鍋精鑄鍛鑄電機水泵的銅件、葉輪、葉片,各種規格扁鐵、角鐵,這些產品主要銷往福安、福州、浙江台州、上海、江蘇、廣西等地。人造水晶,由浙江水晶集團周寧分公司生產,2001年改進工藝,研製出了人造光學石英晶體,該產品屬技術含量較高的電子原材料,主要套用於數位相機、數碼攝像機上的光學低通濾波器(OLPF)中,以及CD-ROM、DVD-ROM的雷射光頭和光纖通訊產品中的水晶波片。鮮茶濃縮汁,是周寧縣仙洋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膜分離和膜濃縮技術提取的專利產品,通過ISO9000認證。公司同時生產系列產品茶多酚、咖啡鹼、茶色素、速溶茶粉等。衛生材料,由周寧縣雪蓮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該廠始建於1965年,是福建省生產衛生材料及敷料企業中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企業之一。主要產品有醫用輸液貼、醫用紙質膠帶創可貼醫用棉簽等。

文化

語言

周寧話屬於以福州話為代表的閩東方言北片,境內通行的是以縣城獅城。
鎮口音為代表的周寧話。周寧縣建縣前(1935),曾設立過周墩特種區,故周寧話也叫“周墩話”。
歷史上,周寧因地方偏僻,與省城福州相距較遠,加上交通閉塞,與外界接觸、交往不易,當地方言與福州話已有較大差異,而更接近於鄰縣的福安話。因此,周寧話與閩東北片土語一樣,一方面比南片的福州話保留更多古代漢語特點,同時由於自身語言的發展,也產生一些特色。
周寧縣特殊的地理、歷史狀況在語言方面也有一定的反映。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境內各地口音多有差別。周寧縣為鷲峰山脈主體部分,境內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千米山峰遍布全境,多數村落座落在崇山峻岭與盆谷之間,山川阻隔、交際困難,便形成種種語言的殊調異腔,但各地大體上尚能通話,且各種土腔都以獅城音為代表,求大同而存小異。其次是縣境四周有不少鄉、村土語受到鄰縣方言的影響或滲透。例如縣西北的泗橋鄉與北面的純池鄉,歷史上曾一度隸屬政和縣與壽寧縣,這兩個鄉中均有部分村落說政和話;純池鄉的豪洋、蓮地、純池等自然村的土語,則帶有濃重的壽寧腔;縣境東南部的鹹村鄉、瑪坑鄉大部分村落分別受寧德霍童話與福安穆陽話的影響和滲透。此外,境內還有一些畲族點,這些畲族人內部使用接近客家話的畲話交際,與當地漢族人交往,則仍使用周寧話。

飲食

主食:解放前,農民主食大米、番薯米,窮苦百姓以番薯米為主糧。解放後,人民生活逐漸提高,以大米為主,摻雜番薯米。80年代,實行農業生產家庭承包責任制後,糧食逐年增產,絕大多數農民食大米,以麵粉製品為佐食,番薯米作為家畜飼料。
蔬菜:縣內蔬菜品種主要有芥菜、蘿蔔、油菜、花瓶菜、通菜、菠菱菜、牛皮菜、白菜、芥藍包、萁菜、芹菜、莧菜、韭菜、魔芋、山芋、田芋、薯、四季豆、扁豆、豇豆、玉豆、黃豆、米豆、羊須豆、茄子、白匏、冬瓜、絲瓜、苦瓜、佛手瓜、黃花菜、麻筍、茭筍以及姜、蒜、蔥、辣椒等。農家青菜多時,或曬成菜乾,或加鹽醃貯於瓮中,俗稱瓮菜,常年可食。
果類:主要有梨、桃、桔、柿、栗、楊梅、橄欖、枇杷,民眾食用的桔、蘋果等水果多由外地運進。
酒類:舊時民眾家釀土黃酒、白酒、番薯酒。解放後,縣酒廠生產虎骨木瓜酒、白朮酒、獼猴桃酒等,其它飲用酒均由外地大量運進,酒的品種繁多,檔次不斷提高。

福建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