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章村

首章村位於福建省寧德市,700多人,實現通水通電通公路。

基本信息

首章村距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城50多公里,是寧德市周寧縣最偏遠的建制村之一。該村坐落於一個小山坳內,全村700多人,但水田面積僅300多畝,即使是在山區看來顯得很平常的山地,在首章村也是奢侈的,因為周邊幾乎全是高山峻岭,這也注定了這個村發展方面存在的困難,至上世紀90年代了,這個村的基礎設施幾乎一片空白。
1993年,陳桂清被任命為村支部書記,鄉黨委的信任,村里民眾期盼的目光,讓陳桂清陡增不少壓力。加強基礎建設,首先要建一所新的學校,這成了擺在陳桂清眼前的一件大事。首章村原來沒有學校,孩子們只能到祠堂去上課,鄉里的老師大多不願來,即便來了也不安心工作,這種情況非改不可!在開了村兩委會議及民眾大會後,大夥決定啟動新學校建設。這可是首章村有史以來最大的工程,首章國小當時沒有列入縣裡的項目,工程一分錢的鋪底金都沒有,好在村民們踴躍捐款,很快捐了1萬多元,在一陣準備工作後,1996年春天,首章國小開始動工了,陳桂清全身心投入到工程中去,她以老區建設的名義向縣裡各單位捐集資金,但即便是這樣,到手的錢也很少。沒錢的家不好當,工程只好全步實施,這樣直到1999年,學校終於完工,但仍欠著工程隊七八萬元。那年大年三十,為了躲債,陳桂清和當時的村民主任鄭仙根兩人躲在臨近的方廣寺,直至過年鞭炮聲響了才回家。
農村的工作千頭萬緒,通村道硬化、程控電話、閉路電視等都在陳桂清的手上逐步完成,首章村耕地少,澆灌條件極差,2007年,在多次爭取後,投資7萬多元的首章村引水工程終於動工,陳桂清帶領全村民眾投工投勞,建成了一條3600米長的引水渠,徹底解決了村里長期缺水的困難。2006年,首章村被列為縣裡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村,為美化家園,陳桂清多方爭取資金,在縣老促會領導李林清等的大力支持下籌得45萬元,平整並硬化了村口大坪,挖了3個大魚塘,植上荷花,成了一道漂亮的風景。首章村進村道路只3.5米寬,連兩車交會都困難,2010年,村里要拓寬這3000米長的進村道路,總投資要220多萬元,除了上級補助外還缺80多萬元,有人提出遲一兩年再施工,但陳桂清一咬牙,先做!有困難慢慢克服,最終都會沒事的。
生產發展了才是真正的新農村
所謂靠山吃山,陳桂清在沒嫁到首章村之前,就是臨近村裡的耕山隊長。1990年,她還是首章村裡的婦代會主任,那年春天,她帶領全村70多名婦女上山植樹造林,當年植樹300畝,如今,這片遠近聞名的“三八”林,株高已達5米多,長得鬱鬱蔥蔥。在這之後的幾年時間裡,首章村植樹成風,現今該村林地面積達3600多畝,值的一提的是,這其中有村集體的股份林1600畝。
茶葉是首章村的支柱產業,村裡的600多畝“福雲六號”是民眾的“金飯碗”,1994年,陳桂清發動民眾在村里辦起了茶葉精製廠,年產乾茶達到6000擔,創利40多萬元,村里民眾的腰包逐漸鼓了起來,首章成了遠近聞名的茶葉專業村。但步入21世紀後特別是近幾年,首章村的“福雲六號”因為品種老化,價格低靡,民眾收入銳減。2004年,村里部分民眾試種了60畝鐵觀音,但缺管少收逐至荒蕪。如何重振茶葉雄風,陳桂清決定藉助該村在外能人的力量,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
2008年底,陳桂清同該村在天津的茶商鄭勝金一道,帶著兩位茶葉大戶先後3次到安溪取經,然後回到村里辦培訓班,請來茶業局的技術人員劉謙到村里授課、做發展規劃。劉謙說,周寧縣的茶業專業村很多,但像陳桂清這樣真正用心去做的不多。2009年3月,周寧縣首章村茶葉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由10位股東共同出資30萬元,再加上外借5萬元用於購進設備,其餘的流動資金由另一股東鄭華林出。合作社對茶園實行採摘、施肥與用藥“三統一”,設定最低保護價,請來安溪師傅負責生產,銷路則由鄭勝金負責,民眾熱情高漲。鄭國順的10畝鐵觀音剛開採,就收入5000多元,鄭成恩僅管好2畝茶葉,首春就有3800多元入賬。合作社的成立,還讓首章村婦女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採茶、撿茶梗、包裝……茶葉生產季節,每位婦女一天至少可獲得50元的收入。
得益於周寧縣老促進會的幫助,首章村2008年僅試養3個魚塘就收入1萬多元。陳桂清說,下一步將餘下2個魚塘建好,準備招人承包養殖,這樣一來村里既少了管理的麻煩,又能讓專業人員把魚養好,而村集體則每年獲取固定的收入。
要讓鄉親們安居樂業
首章村民房大部分為土房,而這其中住著10多位五保戶,每次在颱風暴雨來臨之時,陳桂清都要將他們從危房裡動員轉移出來,但長久下去肯定不行,如何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陳桂清覺得,只有將他們全部搬出,統一安排住處,但這樣必須有個敬老院。要在村一級建一座敬老院,談何容易,但陳桂清如果認準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底。陳桂清將此想法與鄉、縣以及相關部門進行了溝通,得到了他們的支持。2008年11月15日,首章福利樓正式動工建設,全村民眾紛紛投入到建設中來,68天后,福利樓建好,全村12位受災五保戶遷入自己的新居。2010年,陳桂清籌得28萬元,對23幢危房、倒房進行改造,讓29戶鄉親遷入新居,今年88歲的鄭仙助老人高興地逢人便說,真是做夢也想不到,有生之年還會入住這么好的房子,真的要感謝陳桂清,是有了這么好的幹部,他們才得以安享晚年。
首章村外出務工創業人員多,共有大小企業58家,年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就有4家,如何藉助他們對家鄉的熱情,為家鄉做點事情?陳桂清一直在思考著。2006年春節,利用鄉賢回家過年的機會,陳桂清與村班子一道,陸續與他們交流並達成共識,大年初三,首章村教育基金成立,基金總額達16萬元,村里每年取基金的利息用於獎教支學。
提起陳桂清,鄭趙進、鄭芳芳這一對孤兒滿心感激,他們7歲時就失去了父母,陳桂清看他們可憐,就在村委班子會上提出,由村里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從國小至國中、高中,學費都由教育基金安排。2008年鄭趙進考進了武夷學院,為幫他湊齊學費,陳桂清跑到縣裡,找到關工委、慈善總會,甚至還介紹鄭趙金到縣裡的單位勤工儉學,她說她會想辦法讓鄭趙進讀完四年的大學。
1995年,桃坪自然村發現山體滑坡跡象,全村28戶必須實行搬遷,但要讓出4畝多的地給外村人蓋房子,首章村部分村民想不通,陳桂清和村兩委成員就挨家挨戶上門做思想工作,終於使民眾讓出了田地,陳桂清還以個人名譽貸款12000元分給4戶搬遷困難戶,促進他們儘早開工建房。陳桂清同村裡的22位黨員帶頭,到搬遷民眾建房工地,義務出工出力,1995年底,桃坪民眾歡天喜地地搬進了新居。
我捨不得村里父老鄉親
陳桂清大女兒在上海做生意,經營著好幾家門面,多次要接她到外面幫助打點,但桂清執意不去,她說她捨不得拋下村子,捨不得拋下村子裡純樸的百姓。女兒問她,這幾年領回了那么多獎狀,有什麼用,那能當飯吃嗎?她總是笑著說,再過幾年吧。從2002年開始,陳桂清的公公患偏癱,先後4次住院,陳桂清持續照顧了7年,直至老人去逝。首章村民眾紛說,鄭家前輩子修的福,娶了一個這么好的媳婦。
她丈夫鄭成昌由於早年勞作過度,一直痛風,手腳指節幾乎全部僵硬不能彎曲,不能正常從事農業生產,陳桂清就在村里擺了個雜貨店讓他看著。丈夫病重的時候連洗手洗腳都要陳桂清來完成,甚至連進食也一樣。由於長年吃藥,鄭成昌會不時地煩燥,甚至出口罵人,每當這時,陳桂清就一聲不吭,默默地聽著。2009年的一天,鄭成昌不慎摔傷,送到當地衛生院縫了12針,恰巧這時陳桂清接到通知,要到臨近縣開會,實在無奈,她只得僱車將丈夫轉至福安一家鄉鎮衛生院,由在那當醫生的親戚照顧,才趕去開會。
就在那次摔傷後,丈夫住院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提出不讓桂清再擔任村幹部,否則就離婚。鄉黨委領導出面,鄭成昌執意不聽,後來直至由縣老促會的老領導出面,苦口婆心地勸,鄭成昌才答應讓陳桂清繼續幹下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