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南少林寺

莆田南少林寺

莆田南少林寺,位於莆田縣西天尾鎮九蓮山林山村,距市區約17公里。九蓮山中有座林泉院,始建於南朝陳永定元年(557年),至北宋嘉佑年間(1056-1063),此寺已形成很盛的武風,成為中國東南沿海武術活動的中心。相傳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幫助唐太宗統一中國後,唐太宗賜於“僧兵”,並準許在全國各地建立十座分寺。據考,莆田縣九蓮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較早創建的分寺之一。因為規模宏大(占地約三萬平方米),武風鼎盛,影響南中國,故稱之為南少林寺。

基本信息

簡介

莆田南少林寺莆田南少林寺
因為莆田自設縣時就隸屬於南安郡(郡駐地今泉州南安市),唐代隸屬於清源郡(晉江南安莆田仙遊4縣,包括今泉州莆田廈門金門及漳州北部),在清朝時又和泉州隸屬於興泉永道,從民國到新中國後的幾十年內有時候是隸屬泉州,所以有泉州的南少林之說。泉州的南少林最早見於《萬年青》"白眉道人奉旨大破少林寺"。莆田地處閩中,清末成書《少林拳術秘訣》稱:"斯時國內有兩少林,一在中州,一在閩中"。唐豪考證認為:此"閩中"少林即泉州少林,從而奠定了泉州南少林的地位。早期看法認為:泉州東禪院即南少林。始建於唐初的泉州少林寺雖歷經滄桑,千年古剎史跡猶存,文獻可稽。清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年間,東禪寺主持幻空曾手書"少林古蹟"山門匾額,稍後又出現過"欽賜東禪少林寺"供案。泉州歷史學會陳泗東據此認為:"東禪寺有兩個名稱,一是正式的,名為鎮國東禪寺,另一個是俗稱叫少林寺。"

據考,該寺於清初被清兵焚毀。1986年至1988年,莆田縣在文物普查中,發現了這座湮滅了幾百年的寺院遺址,經過認真發掘,發現了5個刻有“僧兵”、“諸羅漢浴煎茶散”等文字的北宋石槽。史載,只有少林寺才能冠之以“僧兵”二字。據此,經國家文物局批准,1990年12月,福建省考古隊對九蓮山寺院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了“真覺大師革隹堤之塔、林泉院、天佑”。唐代石刻和“長興四年歲次癸巳正月”等字樣的南唐陶質鴟尾等珍貴的歷史文物。現已對外開放。

歷史

南少林寺遺址位於福建莆田西天尾鎮九蓮山林山村,距市區約17公里。
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大師,他根據先輩叮囑,確定了莆田縣林泉院即南少林寺,是福建南少林寺的一個重要分支,並贈送了“南少林寺就在福建九蓮山下”的親筆題詞。南少林寺位於西天尾鎮九蓮山麓。
1986年至1988年,原莆田縣在文物普查中,發現了這座湮滅了三百多年的寺院遺址。
1992年4月25日,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莆田市人民政府、莆田縣人民政府兩級政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向外界宣布發現南少林寺遺址。
1998年12月8日,南少林寺重建工程竣工,正式向海內外開放。
現在,南少林寺已初具規模,大雄寶殿、天王殿、鐘鼓樓、山門以及已故的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所題的“南少林寺”牌坊等巍峨壯觀,金碧輝煌。
九蓮山中有座林泉院,始建於南朝陳永定元年(557年),至北宋嘉佑年間(1056-1063),此寺已形成很盛的武風,成為我國東南沿海武術活動的中心。相傳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幫助唐太宗統一中國後,唐太宗賜於“僧兵”,並準許在全國各地建立十座分寺。據考,荔城區九蓮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較早創建的分寺之一。因為規模宏大(占地約三萬平方米),武風鼎盛,影響南中國,故稱之為南少林寺。據考,該寺於清初被清兵焚毀。1991年9月14日一16日,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武術學會與福建省體委、福建省武術協會在莆田興化賓館聯合召開了南少林寺遺址論證會。來自全國各地的武術、歷史、宗教、考古等學術界的三十多位專家,就閩中少林寺的有關問題進行了科學的論證。最後宣布了論證結論:“基本判定:林泉院即武術界通稱的閩中南少林寺,也就是南少林寺。”
1992年4月25日,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莆田市、縣政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南少林寺遺址論證會暨重建南少林寺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了上述結論。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和中外19家新聞單位的記者共120人出席了會議。原中央顧問委常委陳丕顯在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南少林寺遺址經專家論證在莆田,揭開了中國,世界上的一個謎,對弘揚中國文化是一大貢獻”,“我們一定要重建好南少林寺,讓人們知道中國有北少林寺,還有南少林寺。”亞洲武聯主席徐才說,南少林寺與武術有密切聯繫,是南派拳種的重要發祥地。南少林寺的重建將對我國武術事業發展乃至亞洲武術的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全國佛教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周紹良在會上說:“南少林寺遺址的謎案揭開了,是佛教界的一件大喜事。趙老(朴初)聽到這個訊息非常高興,特地叫我代表他和全國佛教界的朋友表示祝賀,並大力支持重建南少林寺,使其不僅成為武術活動的重要場所,而且成為佛教界朝拜禮佛之地。”全國僑聯顧問林一心說:感謝大家的努力。幾十年爭論的南少林寺遺址問題可以說結束了,我們應該很好地繼承和發揚南少林武術。
新聞發布會後,新華社當晚向全世界發稿,題為“南少林寺將在福建莆田重建。”中新社也於4月26日發表報導:“專家論證破歷史謎案,福建將重建南少林寺。”塔斯社、朝日新聞社和香港的《大公報》、《文匯報》等也分別發稿,在海內外報刊報導這一訊息,宣稱:南少林寺遺址爭論可以休矣,百年謎案已大白於世,這一研究成果,是對人類文明的貢獻。

僧兵

莆田南少林寺莆田南少林寺武僧
相傳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幫助唐太宗統一中國後,唐太宗賜於“僧兵”,並準許在全國各地建立十座分寺。據考,莆田縣九蓮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較早創建的分寺之一。

因為規模宏大(占地約三萬平方米),武風鼎盛,影響南中國,故稱之為南少林寺。據考,該寺於清初被清兵焚毀。
1986年至1988年,莆田縣在文物普查中,發現了這座湮滅了幾百年的寺院遺址,經過認真發掘,發現了5個刻有“僧兵”、“諸羅漢浴煎茶散”等文字的北宋石槽。史載,只有少林寺才能冠之以“僧兵”二字。據此,經國家文物局批准,1990年12月,福建省考古隊對九蓮山寺院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了“真覺大師革隹堤之塔、林泉院、天佑”唐代石刻和“長興四年歲次癸巳正月”等字樣的南唐陶質鴟尾等珍貴的歷史文物。
1992年4月25日,南少林遺址論證會暨重建莆田九蓮山南少林寺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1998年12月8日,九蓮山南少林寺重建工程竣工,開始向海內外開放。
在反清復明鬥爭中,莆田南少林寺被清兵所焚毀;現已重建一新。“寺因武顯,武以寺名”。南少林寺是南拳的發祥地,當時此寺習練少林南拳武風極盛,並廣泛流傳民間。千百年來,“南拳北腿”在中國已形成了鮮明的南北武術流派,南少林武功已遠播五洲,名揚四海。在反清復明鬥爭中被清兵焚毀的南少林寺蒙塵近三百年後,其中心寺院林泉院遺址於1986-1988年國家文物普查中被發現。這座遺址地處莆田北部丘陵山地,隸屬莆田縣西天鎮林山村,南距莆田城區直線約12公里。遺址座落於九蓮山(海拔近500米),東、北及東西三面環山,西隔山間小溪與臥佛山(亦稱彌勒獻圖山,海拔570米)相望。遺址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150米,總面積近3萬平方米,地形地貌酷似嵩山少林寺。這一重大發現在1989年11月福建省武術協會莆田會上書面公布後,在國內外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當年12月3日成立了莆田市南少林研究會,開始系統的有組織的研究。

1986年至1988年,原莆田縣在文物普查中,發現了這座湮滅了幾百年的寺院遺址,經過認真發掘,發現了5個刻有“僧兵”、“諸羅漢浴煎茶散”等文字的北宋石槽。據傳,只有莆田少林寺才能冠之以“僧兵”二字據此,經國家文物局批准,1990年12月,福建省考古隊對九蓮山寺院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了“真覺大師革隹堤之塔、林泉院、天佑”唐代石刻和“長興四年歲次癸巳正月”等字樣的南唐陶質鴟尾等珍貴的歷史文物。

重建

1992年4月25日,南少林遺址論證會暨重建南少林寺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1998年12月8日,九蓮山南少林寺重建工程竣工,開始向海內外開放。
為了更好發展南少林,2007年南少林寺恢復宗教活動。1986年,莆田市在西天尾鎮北部層巒疊嶂中的九蓮山麓發現一處古建築遺址,以及五口建造於北宋年間的大型花崗岩石槽殘碑、石柱等,學者們從石槽長226厘米、寬100厘米,槽旁刻有“諸羅漢浴煎茶散”字樣,判斷這是僧兵治療傷病用的石槽,又從殘碑、石柱上的“林泉院”、“寺山界”字樣,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口重達數千斤的宋代石槽,槽上刻有“當院僧兵永其佳其合共造石槽一口”,推測此遺址可能是南少林寺遺址。

地形

九蓮山南少林寺海拔500多米,地形酷似河南的山間盆地,居九華山脈中段,地勢十分險要,是理想的兵家用武之地。山間盆地小平原,耕植可以自給,大本營離各個隘口不過數里之遙;且坡度平緩,如有軍情,到隘口憑險據守不過片刻功夫。從地理形勢上看,林山實在是個易守難攻的藏龍臥虎之地。寺區周圍有朱山、樟江、寨頭等10多個山寨。目前各寨遺址均存。山頭尾和梧桐山還有高三、四十米頗為壯觀的山澗瀑布。少林寺遺址正處在九蓮山盆地的中心,寺院的基地有兩三萬多平方米,十方叢林的氣度可想而知。清初,南少林寺因在反清復明鬥爭中與天地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清王朝深為忌恨,遣兵焚毀,南少林寺從此湮沒於歷史煙塵之中。

遺址

1992年4月25日,莆田市縣兩級政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向外界宣布發現南少林寺遺址,中國佛教會理事、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禪大師出席新聞發布會,他根據先輩叮囑,確定了林泉院即南少林寺,並贈送了“南少林寺就在福建莆田九蓮山下”的親筆題詞。現在,南少林寺已初具規模,大雄寶殿、天王殿、鐘鼓樓、山門以及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題額的“南少林”牌坊等,巍峨壯觀,金碧輝煌。周圍的苦竹寺、霞梧院、九蓮岩等大小寺院環繞著南少林寺,形成氣勢昂揚的寺院群落,重現了當年十方叢林的恢宏氣度。

南少林地址

景區

南少林景區,有南少林寺、九華疊翠、紫霄怪石、關帝廟等自然景觀,還有九牧祖祠、澄渚書堂、九華山摩崖“蟲文鳥篆”的仙篆文字,更有海上女神林默娘、三一教創始者林兆恩、民族英雄林則徐、著名理學家朱熹的史跡和石刻等人文景觀。大量豐富而有價值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將被進一步挖掘整理和開發利用,形成一個環境優美、設施完備、涉外服務發達、集旅遊、朝聖、度假、輕工、商貿等為一體化的旅遊名勝度假區。南少林寺遺址歷史謎案揭開之後,在國內外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海內外各界人士紛紛挖掘南少林武術,莆田市先後舉辦了五屆南少林拳大匯賽,“虎虎如生莆仙拳,發掘整理天下揚”,海內外各界人士慕名前來莆田參觀、朝拜、習武的絡繹不絕。1992年8月8日,省政府正式批准重建南少林寺。
南少林寺重建工程分三期進行,由國家建設部、省古建築研究所進行總體設計,首期工程南少林盤山公路,由趙朴初先生親自題寫的“南少林”大牌樓、小牌樓以及寺區的大雄寶殿、天王殿、鐘鼓樓、長廊、僧舍、放生池、護寺河、護寺橋、山門等10多個項目和寺外的停車場等已於1998年12月8日竣工、剪彩,並正式對外開放。重建的南少林寺既保留了唐宋時代的建築風貌,又體現了現代建築工程技術的崛起,成為吸引遊客的旅遊勝地。

歷史古蹟

武術是我國國寶,莆田是武術之鄉,自唐代武則天首開武考以來,莆田共中全國級武狀元12人,武進士307名,有22人任過兵部尚書。南少林寺是南拳的發祥地,也是東南沿海武術活動中心,南少林的“佛家拳”、“安海拳”、“一指禪”等名揚大江南北,遠播日本、東南亞。1990年以來已連續舉辦五屆南少林傳統拳術大賽。各路拳師表演51種不同的拳械,110多個套路,並首次發現了新的拳種“佛祖拳”。習武有上自88歲的長者,下至5歲的孩童,反映了南少林故鄉的武術遺風。
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始建於南朝陳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林泉院的習武之風,緣起於唐初,傳說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輔公部將路得才聚眾東南沿海淪為強盜,夜集明散,弄得民不聊生。唐太宗命已敕封為大將軍的少林寺方丈曇宗率僧兵懲治海盜。曇宗派十三棍僧之一的道廣和尚和僧廣、僧滿三人帶五百僧兵入閩平暴。他們在當地收下不少禪宗弟子,沿海人民挽留這些救難的活菩薩。道廣也感到盛情難卻,就回嵩山少林祖庭稟告曇宗方丈,曇宗方丈送一首偈語讓其在福建找一處同嵩山九頂蓮花山相似的地方建一座南少林寺:一則示不忘祖庭;二則在沿海傳播大乘禪宗。偈語是“傍海平盜日月久,九蓮山下有宿頭;南北少林同一寺,大乘禪在心中留”。為此,道廣和尚回到福建就按照方丈偈語所說,同師兄弟們找到了當時就有名氣,且酷似嵩山的林泉院擴寺定居,同嵩山少林寺一樣養僧兵,參政事,林泉院也就成為江南的少林分寺。該寺所在的林山村周圍有九座山圍成一圈,形如九瓣蓮花,寺院就坐落在花心的位置上,因此名為九蓮山少林寺,俗稱南少林寺。南少林寺在反清復明鬥爭中與天地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南少林寺武僧所具有的強烈泊疾惡如仇、除暴安良的忠義精神,曾受到民眾的推崇。在反清復明鬥爭中,南少林寺被清兵所焚毀,由於清廷的輿論封鎖,這一段悲壯的歷史鮮為人知,只是在民間悄悄流傳。“寺因武顯,武以寺名”,南少林寺是南拳的發祥地,當時此寺習練少林南拳武風極盛,並廣泛流傳民間。
去過北少林的人知道,嵩山少林寺北靠五乳峰,寺前有條小溪(少溪河)自右向左流過。河對面為少室山,寺右側有塔林,右前方有“臥佛山”,左前方為九頂蓮花寨。林山的林泉院,它背靠祖(朱)山等幾個小山頭,院前也有一條小溪從右向左流過(現為護寺河)。院右側有塔群(今為塔里,塔西自然村),寺院右前方也有一座“臥佛山”(當地叫它為彌勒獻圖山、石面桶),寺院左前方有九葉蓮花峰。
在林泉院遺址上重建的南少林寺四周山頭海拔在600米左右,最高峰為北部的祖山(又稱朱山,與明亡後天地會擁戴的反清復明精神領袖朱太子有關),高642.1米,西部大舞寨600.2米,東部山頭尾576.6米,南部斜侖595.5米,紫霄峰559米,南少林寺對面巨岩“石面桶”(臥佛山)576.6米。站在朱山半山腰,可以數得出九個山頭恰似蓮花,故乾隆莆田縣誌稱為“九蓮峰”。
林泉院正處在蓮花心上,居九華山脈中段,其附近有九堆天然巨石也形似蓮花,俗稱“蓮花穴”。林泉院的基地有二萬多平方米。周圍有苦竹寺、霞梧院、九蓮岩等大小寺院,環繞著林泉院形成洋洋大觀的寺院群,十方叢林的恢宏氣勢可想而知。
附近的資福寺建築大多已毀,現存一室,建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內有一對石刻對聯:“雲日就瞻祝無最壽,天人歡喜演上乘禪",為宣統皇帝的老師陳寶琛敬書。北面有一座“紅花亭”,系明朝遺臣陸圻、鄭郟創建於清順治三年(1646年),神案前有石砌蓮花圖案,亨柱上有“萬物總歸三尺劍,五雲時現七星旗‘的楹聯,題頭暗示天地會的武將萬雲龍和南少林寺五祖和尚反清復明之舉,是天地會反清鬥爭的聚義廳。
莆田南少林寺地勢險要,是理想的兵家用武之地。周圍有朱山、樟江、蘇岐、黎尾、梧桐、斜侖、紫霄峰、寨頭、山頭尾、大尖、洪度、太舞、石面桶等10多個山寨,目前各寨遺址尚存,樟江寨的四處石刻,證明該寨系黃次波於明末隆武元年(1645年)抗禦清兵時所建。山頭尾和梧桐山還有高三、四米的鬼潭瀑布和無底坑爆布。
林山村至今保存大量與寺院有關的地名,如院前、院後、院口、塔里、塔西、放生池、練功埕、馬槽等,更有與習武有關的姑嫂營、南營、後營、尾營、將軍廟、旗桿坪等,單是長226厘米,寬100厘米的刻有“諸羅漢浴煎茶散”字樣的僧兵治療傷病的石槽和7千多畝的茶園遺蹟,就足見當年金戈鐵馬之盛。
九蓮山下的小灣存有一塊大石,上刻有“僧繼言造”。據說這四個字是一個叫繼言的和尚用手指刻寫的,相傳當年有一武林高手扮成游僧來林泉院偷走少林劍譜,繼言識破後,在溪邊攔截,卻不動武,只說要架石替他做橋,說罷背起一塊大石架在溪上,用手指寫下此四字,然後客氣地讓路,那假僧一看,自知功力不如,就把包袱放下飛快逃走了。繼言和尚以一指禪功揚名,傳說他可用一指幫人治病。林泉院附近有一塊“一指禪石”,象手一樣,食指指向西方,形似南拳標準手勢,成為當年照此石啟示,練功坐禪的天造之物。
此外,這裡相傳的“千靈祖師斗山魈建苦竹寺”、“佛光創建霞梧院”、“吉星侍衛”、“五百僧洗反”等故事道出了一處處歷史典故。在眾多的南少林寺遺址研究中,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向國家申請探方考古。1990年12月1日至1991年5月25日,經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批准,福建省考古隊對林泉院約3萬平方米遺址進行第一期1325平方米的重點發掘,又出土了大量隋唐至清初的歷史珍貴文物,發掘了五個刻有“僧兵”、“諸羅漢浴煎茶散”等文字的北宋石槽,史載只有少林寺才能冠以“僧兵”二字。考古發掘出土了“真覺大師難提之塔、林泉院、天佑”唐代石刻和“長興四年歲次癸已正月”等字樣的南唐陶質鴟尾等珍貴的歷史文物。

風景旅遊區

南少林風景旅遊區位於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九華山,距離市區16公里,東起嶺頭壟里,西至北門村,南起後卓村,北至祖山寺,福廈324國道貫穿全境,福廈高速公路與域內設有互通式立交口,荔涵大道穿越其間,為經濟發展及南少林風景區提供便捷交通條件。
南少林風景旅遊區總規劃面積26.1平方公里,區內的九華疊翠與紫霄怪石被列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二。景區按景點自然地理分布狀況,採用中心輻射的空間布局形式。採取帶、區、片相結合的遊覽組織方式,形成“一帶、三區、九片”的結構體系;即:以石盤水庫為中心向北延伸的濱水休閒度假旅遊節,南少林、九華疊翠、紫宵怪石等三個景區,少林覽勝、九華疊翠、紫宵延福、澄湖錦碧、象峰霧海、風洋筠谷、苦竹幽境、奼埕康莊、西蘭春暉等九個景觀片區。風景區內景觀資源豐富,樹木茂盛、奇岩怪石、山青水秀、風光優美,資源優勢得天獨厚,不僅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有眾多人文景觀、古蹟建築、民間藝術與民間傳說及豐富的傳
統文化與風物特產。南少林乃是南派拳種的重要發祥地,是弘揚少林文化的聖地,也是習武健身的學堂。1991年,中國武術學會、福建省體委、福建省武術學會組織國內外有關專家,對南少林遺址進行科學論證,認定南少林風景旅遊區風景與旅遊的發展潛力巨大,可開發性強。開發南少林風景區,建成集宗教朝聖、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康樂健身於一體,自然與文化相融合的多層次旅遊精品。預計景區年遊客量可達500萬人次。
該項目擬重建南少林寺中的千佛殿、僧舍及武術館等總建築面積9000㎡;開發觀光農業果園20000畝;興建避暑山莊60幢;建設景點13個。項目計畫總投資3.2億元,投資方式採用合資或合作,項目開發後預計年旅遊觀光利稅達6000萬元以上。已委託廈門園林規劃設計研究院完成設計規劃,正組織論證等前期工作。

發展

莆田南少林寺遠眺莆田南少林寺
少林功夫名聞遐邇,福建莆田南少林寺是歷史上的武林聖地,曾因“南拳北腿”與河南嵩山少林寺遙相呼應,世稱“南北少林”,是中國佛教禪宗文化遺產和少林南拳的發源地。

莆田南少林寺的前身“林泉院”,座落在層巒疊嶂中的九蓮山麓,始建於南朝陳永定元年(公元557年)。唐朝初年李世民登基後,輔公佑部將路得才聚眾東南沿海為非作歹,鬧得民不聊生。歹徒行蹤不定,聚散無常,如果派大軍圍剿,無異用拳頭打跳蚤,勞民傷財,且難奏效。唐太宗把已封為大將軍的少林寺方丈曇宗找來懲治海盜。曇宗派十三棍僧之一的道廣等帶領五百僧兵入閩平暴。暴亂平息後,沿海人民挽留這些救苦救難的活菩薩。唐王李世民念少林寺十三棍僧救駕之功,恩準在福建修建少林分寺。相傳在建寺前,道廣回到嵩山少林寺稟告曇宗方丈,曇宗送一首偈語讓其在福建找一處同嵩山相似的地方建一南少林寺:一則示不忘祖庭;二則在沿海傳播大乘禪宗。偈曰:“傍海平盜日月久,九蓮山下有宿頭。南北千里同一寺,大乘禪在心中留。”道廣根據曇宗方丈的偈語,找到了當時就有名氣,且地形酷似嵩山的林泉院擴寺定居,同嵩山少林寺一樣養僧兵,參政事,同嵩山少林寺一樣養僧兵,參政事,林泉院也就成為江南的少林分寺。該寺所在的林山村周圍有九座山圍成一圈,形如九瓣蓮花,寺院座落在花心的位置上,因此得名九蓮山少林寺,世稱南少林寺。清朝初年,各地抗清志士、武林俊彥紛紛來到具有習武傳統的南少林,把它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由於叛徒的出賣,南少林被官軍攻陷,僧眾多被殺戮,寺院被夷為平地。衝出火海的武僧流落江湖,傳徒授藝,堅持抗清鬥爭。據傳,南拳的不少套路出自南少林。由於清廷的輿論封鎖,這一段悲壯的歷史鮮為人知,只是在民間悄悄地流傳。

22年前的1986年,福建省莆田市傳出一個驚人的訊息:國家文物普查中,在荔城區西天尾鎮的一個山村里,意外地找到了南少林寺的遺址!訊息傳來,立即在海內外引起了巨大轟動,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老聽到此訊息後非常高興,親筆題寫“南少林寺”匾額,表態支持南少林寺的開發建設。1992年8月8日,省政府正式批准在遺址上重建南少林寺,並禮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莆田廣化寺方丈學誠法師為南少林寺方丈。重建工程分三期進行,首期工程的盤山公路、大雄寶殿、天王殿、鐘鼓樓、僧舍、放生池、山門等10多個項目已於1998年12月8日竣工、剪彩,並正式對外開放;第二期工程已上報立項,即將動工;第三期的總體開發規劃正在設計論證之中。

2006年11月2日,南少林寺舉辦盛大的“恢復宗教活動場所交接儀式暨祈祝禱國泰民安世界和平大法會”,正式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目前僧眾的人數已經有三十多位,千年古剎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2007年10月30日,莆田南少林寺舉辦了南北少林武術公演盛會及南少林寺恢復宗教活動場所一周年暨祈禱世界和平社會和諧大法會,使得歷史上南少林寺的禪武傳統得以延續。還成立了武僧訓練中心,正式對外招收學員,培訓武僧。目前,南少林寺正以建設綠色海峽西岸,重振南少林雄風,弘揚中國武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為當前目標。學誠法師規劃將南少林寺逐步涉足社會慈善事業,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弘揚佛教關懷人間、利益眾生的慈悲精神,推廣慈心建設,提升有情的心靈境界,達到世間的心靈和諧、社會和諧和世界和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