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春園

熙春園

熙春園位於福建邵武城西,占地面積38公頃,這裡依山傍水,風景秀美。園內有宋、元、明、清各代古建築遺址和風景名勝多處。在熙春園中,保存了有很多關於歷史名人的記載,其中包括南宋詩論家、詩人嚴羽,西漢初閩越王諸兄等等。熙春園是當地最為著名的旅遊景點,此外山有“三峰”,泉有“靈泉”,人稱“靈泉三峰”,這裡亦是武夷派所在地。

基本信息

景區介紹

滄浪閣

熙春園熙春園

位於富屯溪畔的滄浪閣,即建於明萬曆年間,俗稱八角樓,後被洪水沖毀。清雍正初年,為紀念南宋著名文學評論家和愛國詩人嚴羽而易名滄浪閣。閣內天井中種有黃楊、翠竹、桂花、石榴等,四季常青,鳥語花香。其閣頂,是欣賞富屯溪夜景的極好去處。站在登高山頂的“六虛高嘯”上,鳥瞰全城,各種景色,歷歷在目。難怪元朝詩人黃鎮成會寫道:“會景亭西曉獨登,晨曦一上萬山清。滿城桃李春如繡,人在金鰲頂上行”。

掩映在百年古樟之後的滄浪閣,是紀念《滄浪詩話》作者嚴羽的建築。清雍正二年(1724年),為紀念邵武出生的南宋著名文學評論家、愛國詩人嚴羽,邵武知縣周偉在原址重建閣樓,而易名為滄浪閣。歷盡了3個多世紀滄桑,古閣已破敗不堪,唯閣前的磚雕牌坊尚存。1981年重建,新閣為方形,二層木結構,四角攢尖頂,檐角端翹,上復綠色琉璃瓦,雕龍畫棟,古色古香。

越王台

熙春園熙春園

越王台位於登高山頂峰——金鰲峰西面。從滄浪閣沿溪西行數10步,從這裡再往前越“六噓高嘯”、“惠應祠”,便來到了建在熙春園西北山巔的越王台,該台是為了紀念西漢初閩越王諸兄在邵武建城立下的功績興建的。台牆正面中間題匾上的“越王台”是前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張愛萍所題。越王台原在越王村,是閩越王無諸閱兵之所。1985年移址重建,台體用城牆磚和花崗岩建造,長15米,寬5米,高9米。四周各設一拱圓門洞。台上建涼亭,沿台四周設有垛口。台前甬道兩側列立翁仲,台旁遍植松柏。台的南山坡遍植丹桂,每當花開之時,佇立於上,花香沁人心脾。

歷史人物

熙春園熙春園

嚴羽,南宋詩論家、詩人。字丹丘,一字儀卿,自號滄浪逋客。邵武(今屬福建)人。生卒年不詳。他與同宗嚴仁、嚴參齊名,號“三嚴”;又與嚴肅、嚴參等8人,均有詩名,號“九嚴”。

在元軍入侵、國勢垂危之際,仍很關心時事,愛國思想在詩中時有流露,如《北伐行》、《四方行》、《有感六首》等。所以戴復古說他“飄零憂國杜陵老,感遇傷時陳子昂”(引自朱雯《嚴羽傳》)。他最重要的成就在於詩歌理論,著有《滄浪詩話》。《四庫全書總目》說他的創作“志在天寶以前,而格實不能超大曆之上”“止能摹王孟之餘響,不能追李杜之巨觀也”。嚴羽生活在南宋末年,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隱居在家鄉。據說嚴羽過去常常在滄浪閣附近的河裡垂釣,於是這裡也因為有了他的足跡而聞名,於是熙春園為了紀念他,後人修建滄浪閣。

特產

當地最為有名的特產是:武夷岩茶、香菇、蛇宴、蛇酒、武夷冬筍、武夷薏米、武夷香蕈、桐木香榧、野生紅菇、天然花菇、冬筍炒底、菊花魚、雙錢蛋茹、豆漿粉、腳掌糍。

中國公園百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