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遺址

南少林遺址是中國歷史探究課題之一,中國有南北少林之說由來已久,福建是南少林的發祥地是不爭的事實,南少林武術起自閩中,發於閩南,傳遍中國南部和海外華人社會,其影響遠遠超出武術界的範圍,在17~20世紀的中國歷史和華僑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跡。

簡介

位於莆田縣西天尾鎮九蓮山林山村,距市區約17公里。九蓮山中有座林泉院,始建於南朝陳永定元年(557年),至北宋嘉佑年間(1056-1063),此寺已形成很盛的武風,成為我國東南沿海武術活動的中心。相傳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幫助唐太宗統一中國後,唐太宗賜於“僧兵”,並準許在全國各地建立十座分寺。據考,莆田縣九蓮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較早創建的分寺之一。因為規模宏大(占地約三萬平方米),武風鼎盛,影響南中國,故稱之為南少林寺。據考,該寺於清初被清兵焚毀。

文物普查

1986年至1988年,莆田縣在文物普查中,發現了這座湮滅了幾百年的寺院遺址,經過認真發掘,發現了5個刻有“僧兵”、“諸羅漢浴煎茶散”等文字的北宋石槽。史載,只有少林寺才能冠之以“僧兵”二字。據此,經國家文物局批准,1990年12月,福建考古隊對九蓮山寺院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了“真覺大師 革隹 堤之塔、林泉院、天佑”唐代石刻和“長興四年歲次癸巳正月”等字樣的南唐陶質鴟尾等珍貴的歷史文物。現已對外開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