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山寺

蓮山寺

蓮山寺位於福建龍巖市區319國道和福三線省道交接處之蓮花山西麓。創建於宋朝[中國歷史朝代],法脈屬曹洞宗。近年經考古調查發現此地有商周時期的印紋陶片和石器,足證歷史之悠久。蓮山寺依山就勢,先後興建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閣、迴廊十八羅漢、西方三聖像、三世佛像、滴水觀音像、鐘鼓樓、地藏殿等建築,蓮山寺歷來香火旺盛,故有"觀音堂供大士,香火鼎盛,祈禱皆應,香客如雲,皈依者眾”之說。

基本信息

簡介

蓮山寺蓮山寺
蓮山寺位於福建龍巖市區319國道和福三線省道交接處之蓮花山西麓。創建於宋朝,法脈屬曹洞宗。《龍巖州志》載,此處怪石“有若蓮瓣》,故名“蓮山招提”。寺內供養觀世音菩薩,香客如雲,屢現靈異,清朝龍巖知縣王有容禮大士有驗,即捐金置香燈田,並立碑記其事,此碑至今矗立於寺前。據清乾隆《龍巖州志》載:"在怪石叢中有若蓮瓣",故名"蓮山招提"。"建觀音堂,屢現靈異,祈禱皆應",相傳有"仙人丹灶"遺蹟。登寺舉目"俯視平疇、煙樹如織,龍門前拱,虎嶺東環,森然左右;恍如舍利者,則紫金、九侯也"。清順治十一年,知縣王有容捐金置香燈田,現碑仍豎於觀音堂前,為"景勝""靈征"之地。近年經考古調查發現此地有商周時期的印紋陶片和石器,足證歷史之悠久。

建築布局

蓮山寺蓮山寺
蓮山寺構築布局合理,氣勢恢宏,華麗堂皇。寺內寶像莊嚴,輝煌金碧,香菸繚繞,香客如雲,為閩西著名佛教勝地。歷代以來,此寺屢廢屢建,但因地處山區,交通不便,所以規模不大。只有一個幾十平方米的小殿堂,兩間平房,歷代法師只能照顧殿堂香火,維持生計,自己修持而已。清初此寺有法師教拳,拳法至今尚流傳民間。

1987年,龍巖市統戰部延請閩南佛學院光炳法師住持蓮山寺,並劃撥三十畝土地擴建寺院,蓮山寺寺名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寫,已建成大雄寶殿、天王殿、大悲閣、迴廊、素食部、法物流通處、藏經樓、法堂、地藏殿、僧舍、客房、接待處、停車場、放生池等。按叢林規格設計,木石結構,大殿三個門牆上刻有釋迦牟尼傳,天王殿、大悲閣、鐘鼓樓前全部用石雕龍柱,屋檐翹角,龍鳳花鳥栩栩如生。龍巖地區書協副主席林堅隸書題寫”天王殿“匾額。殿塑有三世佛、十八羅漢、四大天王、工藝精湛。最有特色的是一尊滴水觀音,大雄寶殿後面擋牆上,有一天然石頂,泉水下滴,即在此因地制宜塑造一尊觀世音菩薩像,使清泉從大士手中的淨瓶中流出,滋潤眾生,信眾驚嘆不已。

傳說故事

蓮山寺蓮山寺
一千多年以前,龍巖城稱苦草鎮。鎮西南5里有座風光綺麗的蓮花山,山上有個綠蔭隱蔽的蓮花寺,寺里有個法行高超的蓮花和尚,傳說這個和尚原是泉州少林寺的二方丈,因與主方丈不和而離寺出走,他隨手帶有兩件寶:銅鑼、皮鼓。他出遊閩西之後,便在蓮花寺住下。他心地善良,手勤腳快,栽花種樹把庵寺修整一新。蝶形山門兩旁寫著朱紅對聯:“晨鑼驚走瘟災星,暮鼓迎來豐稔年。”橫披是:“福佑四方”。這位和尚數年如一日地每天按時鳴鑼擊鼓為鄉民祈求安寧。說也怪,這鑼鼓非比尋常,只要是它的聲音所及之地,到處人畜平安,五穀豐登。苦草鎮的人民非常感戴這位和尚,視蓮花寺的鑼鼓為珍寶。每年豐收之後,有不少人到蓮花山寺燒香,為鑼鼓披紅掛彩,熱鬧非凡。因此,寶鑼鼓的美名不脛而走,傳遍四鄉八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