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縣

梅縣

梅州市梅縣區,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23°55′-24°28′、東徑115°47′-116°33′。東鄰大埔,西界興寧,南連豐順,北接蕉嶺,東北與福建省上杭、永定毗連,西北與平遠接壤,中部環接梅州市梅江區。總面積2755.36平方千米。總人口61萬人(2003年)。區人民政府駐程江鎮,郵編:514733。代碼:441421。區號:0753。拼音:MeiXianQu。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梅州市梅縣區地處北緯24°18'、東經116°07'、在廣東省東北部,梅州市中部,東北與福建上杭永定縣接壤,東西寬70公里,南北長110公里,地處3省之要衝。區人民政府駐程江鎮。總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轄22個鎮,人口約100萬,旅居海外華僑和港、澳、台同胞共80多萬人,是廣東著名華僑鄉之一。梅縣區教育發達,足球運動普及,客家山歌流行,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的美稱;先後被授予“全國文化先進區”和“中國民間藝術(山歌藝術)之鄉”稱號。

梅縣梅州市梅縣區

梅州市梅縣區地勢四周高中間低,南嶺余脈橫臥北部,形成一道開然屏障,東北——西南走向的蓮花山脈將區縣境與豐順、大埔分隔,東南部的明山嶂附近之銀隆頂海拔1357米,為梅縣區最高山峰。
全區縣丘陵地占80%,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梅江是流經梅縣區的第一條大河,主源系紫金龍窩水,經五華、興寧、於畲坑入梅縣區境,匯程江於梅城,於梅縣區丙村匯石窟河、於梅縣區鬆口匯松源河,再折向南流至大埔縣三河壩,匯梅潭河和福建的汀江後稱為韓江。韓江經潮州、澄海區注入南海,全長478公里。
梅縣梅州市梅縣區
農業主種水稻,兼種番薯小麥黃豆花生烤菸甘蔗花生黃豆黃麻等。土特產有茶、柿、柑桔沙田柚(金柚)、龍眼三華李仙人草等。
礦產資源有石灰石大理石、鐵、鎢、鉛、銻、銅,礦藏主要有石灰石瓷土稀土等,有儲量小種類多的特點,多數已有開採。
全區境“七山二水一分田”,耕地以種植水稻為主。山地多種植茶葉、梅州沙田柚(金柚)、柿子龍眼等。梅江兩岸和狹谷平原地區人口密度較大。
旅遊勝地主要有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陰那山麓的靈光寺,其構築雄奇精巧,風景優美,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還有雁洋鎮葉劍英元帥的故居、雁南飛茶場、雁鳴度假村、烏仙岩佛光寺等。
近年來,梅州市梅縣區還先後被授予“廣東省造成林綠化達標區”、“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區”、“全國農民收入先進區”、“全國水果百強區”、“全國首批山區綜合開發示範區”、“全國水保生態環境建設示範區”以及“中國金柚之鄉”。
梅縣梅州市梅縣區

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梅縣區的經濟建設蓬勃發展,各行各業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農業方面,先後被國家評為“全國水果百強區”、“全國農民收入先進區”、“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區”和授予“中國金柚之鄉”、“全國首批山區綜合開發示範區”以及“全國水保生態環境建設示範區”稱號。
工業方面,形成了多元化發展格局,培育發展了梅州市梅縣區梅雁、寶麗華兩個上市公司,以及梅州市梅縣區華銀、超華、恩華、線藝、車軸等一批骨幹企業集團,開發建設了省級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梅縣梅州市梅縣區

旅遊業方面,努力打造“名人、客家、生態、文化”“四張牌”,逐漸形成了以“葉帥故居、兩雁一山一寺”為主要景點的生態旅遊熱線。該區擁有全國紅色經典景區梅州葉劍英紀念園和梅州雁南飛、雁鳴湖2個全國AAAA級旅遊景區。
2004年該區GDP預計完成58.1億元,增長13%,增速比上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16.13億元、29億元和12.98億元,分別比增3%、17.7%和17.3%。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7.8:49.9:22.3,二、三次產業結構得到有效提升。人均生產總值11199元,比增1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66億元,增長23%。全區稅收實現5.98億元,增長22.3%,其中國稅收入3.16億元、地稅收入2.82億元,分別增長33.9%和12.6%。
梅州市梅縣區的綜合競爭力、經濟發展水平、經濟成長後勁在全省58個縣(區/市)的排名分別為第6位、第7位、第15位。財政收入進入廣東省前十名。
工業生產快速發展。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54.69億元,比增12.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36.79億元,比增16.1%。實現工業增加值19.12億元,比增11.8%。全年實現外貿出口總額8800萬美元,增長28.9%,其中外資企業出口5470萬美元、一般貿易出口3330萬美元,分別增長36.2%和18.6%。工業經濟效益穩定提高,規模以上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達到187%,實現利稅總額8.76億元,比增7.9%。

梅州市梅縣區政府把發展工業和招商引資緊密結合起來。在梅縣高新區,一批新的項目正蓄勢待發,現在沿205國道18公里的工業經濟走廊已現雛形。全年共引進項目74個,意向投資總額60.08億元。其中工業項目55個,投資上億元的項目13個。全年新簽利用外資協定29宗(已批准),投資總額7.34億元人民幣。實際利用外資2546萬美元,比增59.1%。
2004年,該區還成功舉辦了第三屆金柚節暨經貿洽談會,積極組織經貿團到香港、廣州等地參加各類招商會、產品推介會;另外加強與香港、北京等地鄉賢的密切溝通,穿針引線牽項目、引資金。重視開展泛珠三角的區域合作與發展。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67億元,增長35.7%。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增長84.8%,更新改造投資增長129.1%,股份(集團)公司投資增長41.7%。投資結構得到改善,一、二、三產業的投資比例為2.7:62:35.3,工業投資居首位。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不斷加強,全年用於交通運輸、能源及河堤改造等投資總額達15.08億元,比增28.1%。
全區建成投產的項目有50個(含上年結轉項目),現仍在建的項目有94個(含上年結轉項目)。12個投資超億元的大型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梅雁鏇窯水泥華銀煤礦恩華光碟和通訊設備生產項目已建成投產,發揮效益;梅州市梅縣區荷樹園電廠首台機組、BPW車軸有限公司增資擴產項目預計3月可建成投產;梅縣區梅雁銅箔二期年產4800噸生產線,第一條年產2400噸生產線預計6月可建成投產;梅縣區梅雁輪胎年產300萬套的半鋼子午線輪胎項目,第二條年產100萬套生產線可在6月建成投產;超華公司電子工業城的鋒華公司等各項建設進度加快。

梅縣梅州市梅縣區

糧食生產恢復增長。全年糧食種植面積52.63萬畝、總產21.58萬噸,分別比增1.3%和3.8%。農業“三個一百”工程順利完成,已發展種養專業村103個,建立農產品流通服務隊伍108家,培育發展壯大各類型的農業龍頭企業116家,其中省級3家、市級9家、區級14家、鎮級90家。特色農業、效益農業發展較快,全年發展“訂單”農業面積4.5萬畝,新種臍橙等優質水果5000多畝。全區有8家農業企業和6種農產品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企業和無公害農產品。

民營經濟發展迅速。新發展個體、私營企業1764戶,新增註冊資金13.53億元。現全區有個體、私營企業8975戶,註冊資金31.21億元。梅縣區梅雁企業(集團)股份公司、梅州市梅縣區寶麗華集團公司、龍盤新型建材公司被省授予“廣東省百強民營企業”稱號,分別排在第15位、第47位和第86位。
全年接待旅遊人數152萬人次,比增63.4%。其中梅州雁南飛旅遊度假村接待61.99萬人次,比增55%;梅州雁鳴湖旅遊度假村接待51.54萬人次,比增132.3%。全年旅遊總收入1.98億元,比增61%。
其中,廣東省中心鎮之一的畲江鎮,是梅州市最重要的編織工藝生產出口基地。206國道、梅(州)-揭(陽)、梅(州)-河(源)、興(興寧)-畲(畲江)以及將建的幾條高速公路在該鎮轄區內交叉,並設立大型立交圓盤出口。廣梅汕鐵路貫穿全鎮,距圩鎮3.5公里的畲江新化火車站(中等編組站)是廣梅汕鐵路與閩粵鐵路的交匯點,分設有客運站和貨運站;韓江航道途徑梅縣區畲江鎮,水運可直達汕頭、潮州。具有極佳的區位優勢。
該鎮依託工藝龍頭,發展壯大農村經濟,工藝生產得到迅速發展和壯大,實現產值連續三年超億元的好成績。2005年一至八月份,工藝產值再創12.23億元,超過2004年全年產值。2002年該鎮工藝品出口產值達1.65億元,上交稅收500多萬元,2003年出口產值2.19億元,上交稅收1200萬元,而2005年一至八月份實現產值2.23億元,工藝品產業的發展也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促進了農民的增收。

歷史沿革

梅縣(今梅州市梅縣區)始建於南朝齊(公元479-502年),時稱程鄉(今梅縣區)縣,析海陽縣置。南漢乾和三年(945年)於程鄉設敬州,領程鄉(今梅縣區)一縣。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改稱梅州,因梅江為名。明代撤梅州復設程鄉(今梅縣區)縣。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為直隸嘉應州(今梅州)。民國元年(1912年)撤州改設梅縣(今梅縣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稱梅縣(今梅縣區),1983年改設梅縣市,1988年撤市分置梅縣和梅州市梅江區。
1999年11月15日經市政府同意,梅縣程江鎮扶大鎮各割出一部分成立新城街道辦事處,未經省政府批准。

梅縣梅州市梅縣區

2000年,梅縣(今梅縣區)26個鎮:城東鎮程江鎮石扇鎮梅西鎮石坑鎮大坪鎮南口鎮瑤上鎮荷泗鎮徑義鎮畲江鎮水車鎮梅南鎮西陽鎮白宮鎮丙村鎮雁洋鎮三鄉鎮松東鎮松南鎮松源鎮隆文鎮桃堯鎮白渡鎮扶大鎮松口鎮。總人口516761人,各鎮人口:松口鎮32366城東鎮18050石扇鎮18574梅西鎮24213大坪鎮17016石坑鎮21448南口鎮26835瑤上鎮14650畲江鎮28993水車鎮15475梅南鎮11942西陽鎮14020白宮鎮14619丙村鎮38556雁洋鎮17576白渡鎮22959松源鎮27559隆文鎮18200桃堯鎮12824荷泗鎮11087程江鎮33748扶大鎮8658徑義鎮4418三鄉鎮7902松南鎮16015松東鎮7129新城虛擬鎮31929(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梅縣(今梅縣區)26個鎮、1個城區辦事處,417個村委會(居委),4661個村民小組。新縣城設在程江、扶大兩鎮區域內,規劃控制範圍40平方千米,總體規劃範圍25平方千米,近期建設12平方千米,城區分為6個小區,1993年開始興建,1999年9月28日縣委縣政府機關遷入新縣城辦公,至2001年底建成區面積達4.3平方千米,聚集人口近7萬人(出處)。
2002年,梅縣(今梅縣區)轄26個鎮(石扇、城東、白渡、松源、隆文、桃堯、鬆口、雁洋、丙村、白宮、西陽、梅南、水車、畲江、荷泗、南口、瑤上、石坑、大坪、梅西、扶大、松東、松南、三鄉、程江、徑義),389個村委會、33個居委會。
截至2003年5月16日,梅縣(今梅縣區)轄1個街道(新城街道,但沒有得到省政府批准)、26個鎮(程江、松南、松東、徑義、扶大、三鄉、城東、石扇、梅西、大坪、石坑、南口、瑤上、水車、梅南、西陽、白宮、丙村、雁洋、白渡、隆文、桃堯、荷泗、鬆口、畲江、松源),共有36個居委會、387個村委會,4722個村民小組。面積2700平方公里,人口60.02萬。
2004年10月,梅縣(今梅縣區)撤銷4個鎮:瑤上、荷泗鎮併入南口鎮,松東、松南鎮併入松口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梅縣(今梅縣區)轄18個鎮(程江、石扇、城東、白渡、松源、隆文、桃堯、鬆口、雁洋、丙村、西陽、梅南、水車、畲江、南口、石坑、大坪、梅西)。

自然地理

位置·面積

梅州市梅縣區位於廣東省東北部,介於北緯23°55’-24°28’、東徑115°47’-116°33’之間。東鄰大埔,西界興寧,南連豐順,北接蕉嶺,東北與福建省上杭。永定毗連,西北與平遠接壤,中部環接梅州市梅江區。總面積2755.36平方公里。

地形·地勢

梅縣梅州市梅縣區

梅州市梅縣區是山區。境內山巒起伏,西北部有武夷山系延伸而下的項山山脈,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東部南部有蓮花山系的陰那山脈,使區縣境與豐順、大埔分隔。這兩列山脈均為東北——西南走向。地勢周高中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分為三個類型,即河谷盆地。丘陵、山地,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山地占總面積的22.l%,丘陵占55.4%,盆地占22.5%。有海拔逾千米和近千米山峰23座,以明山蟑的銀窿頂海拔1357米為最高。大小河流43條,屬韓江水系。主幹流梅江,流經梅縣區境約75公里,注入大埔縣三河壩銜接韓江。

氣候

梅州市梅縣區地理位置靠近北回歸線,且近太平洋,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晝夜溫差大,夏日長,冬日短,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偶有奇旱和嚴寒,四季宜耕宜牧,具有發展農、林、牧、漁等各業生產的有利條件。梅縣區年平均氣溫21.2℃,極端最高氣溫(1977年7月25日)39.5℃,最低氣溫(1955年1月12日)零下7.3℃。年平均日照時數200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472.9毫米,最多年降雨量(1983年)2355.4毫米,最少年降雨量(1955年)979毫米。年均相對濕度78%。年均無霜期306天,最長霜期(1962年至1963年)117天,最短霜期(1984年至1985年)6天。災害性天氣主要表現在:春季的低溫陰雨、倒春寒,5至6月間的龍舟水和夏秋間的颱風雨,秋季“寒露風”和冬季的霜凍等。

民族·人口·語言

梅州市梅縣區居民絕大部分是操客家方言的漢族,占總人口的99.93%以上,還居住有滿蒙古等14個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均因工作或婚姻關係來梅州定居的。2001年末,全區總戶數150321戶,總人口603735人,其中農業戶122931戶,農業人口514079人;非農戶27390戶,89656人。

風俗文化

客家傳統

客家人作為古代中原人的後代,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可集中概括為艱苦奮鬥、熱情好客、尊師重教、愛國愛鄉。客家人從中原遷移到閩粵贛地區,由於平原地區已被原住民占據,一般只能定居在貧瘠山區,因而生活艱苦,必須奮鬥。客家人的拓荒精神、白手起家能力也就十分突出。尤其是客家婦女,以勤勞賢淑聞名天下,農活家務都出色,家庭觀念特彆強,有“鐵漢”之稱;早期客家人作為移民,居住在人煙稀少、落後偏僻的山區,人際交往的心理需求和團結互助共同克服困難的意識也就特彆強,雖然生活艱苦,但養成了熱情好客的文化傳統;客家先民從中原“衣冠南下”,大多數都有是出身於“書香門第”,因而文化素質較高,歷來有重視文化教育的傳統。其中梅州表現最為突出,被譽為“文化之鄉”。

廣東漢劇

梅縣梅州市梅縣區

廣東漢劇舊稱“外江戲”、“興梅漢戲”,1933年改稱漢劇。流行於廣東的梅州、汕頭和粵東北、粵閩贛邊區各地。清雍正至乾隆間,徽劇傳入廣東後形成。廣東漢劇的表演程式與京劇湘劇祁劇湖北漢劇等劇種大同小異,但也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它的武功屬南派,臉譜有百多種,以黑、紅、白三色為主,黑色象徵剛勇,紅色象徵忠賢,白色和青色象徵陰險、奸詐。廣東漢劇的音樂唱腔以皮黃為主,兼收崑曲、高腔、吹腔、小調等,並保存很多古老的曲牌。樸實淳厚,高昂悲壯,是廣東漢劇音樂唱腔固有的風格特點。其角色行當分公腳老生小生老旦正旦花旦紅淨烏淨醜腳等九大行。它的伴奏樂器也頗有特色,頭弦、大蘇鑼及號頭是廣東漢劇特有的伴奏樂器。廣東漢劇傳統劇目有八百多個。較著名的有《百里奚認妻》《齊王求將》,現代劇目《一袋麥種》

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是以梅州話為中心的一支方言。它主要分布在廣東的東部和北部地區,全省約有二十多個區縣市屬客家方言區。它以梅州話為標準,因為梅州話影響大,語言較清晰。客家方言也是在民族遷移中形成的一種漢語方言。東晉以前,客家先民原來聚居在中原一帶。西晉末,中原地區發生了各種戰爭和自然災害,客家先民不得不向南移。有的移居於湖北、湖南等地,後又經唐末五代十國的離亂,又有的進一步南遷移居江西、福建等地。到南宋末年,宋元交兵,天下大亂,客家先民又進一步移入廣東,逐漸入居粵東一帶。宋代戶口有主戶和客戶之分,分,後來者入客戶,故有客家之稱。在移居的過程中,由於在湖南湖北停留了近四百年時間,至唐、宋時期方入粵,因此其方言較接近兩湖方言。在廣東四種方言中,也顯得與國語差異最小。客家方言有六個音調,平、入聲分陰、陽,上、去聲不分,保留了六個古人聲韻尾。其書面語與口頭語在語音上有較大差別。此外,客家先民本用北方話,入居廣東後,受著不同廣東方言和地理歷史環境影響,因而逐漸消失了捲舌音。
梅州圍屋
梅州市梅縣區的“圍屋”,與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和雲南的“一顆印”,合稱為中國民間五大傳統住宅建築形式。它的建築和設計藝術之獨特,給這個僑鄉帶來了濃郁的鄉土風情。人們說,梅縣區的“圍屋”充滿著客家人的“客味”。“圍屋”是由一座狐形或方形的輔助建築群,象城堡一樣將主體住宅包圍著的建築。屋內布局“三堂四廊,十廳九井”:進深三座高堂,以天井和屏風牆隔開;橫向是四排住房和過廳,錯落有致;後面由一排排列成半圓形的房屋圍成天井,叫花頭。屋內房間數十間,可以住上幾代數十口人家。整個“圍屋”靠山坡而建,前低後高,自成階梯形,最外圍牆築得很高,窗子開得很小,顯得壁壘森嚴。

從低處往上看,“圍屋”層層疊疊,有盤龍之狀,興寧人又稱“圍龍屋”。如果連大廳前的曬禾坪和一口半圓形魚塘拼起來看,一個單元的“圍屋”,就呈現一個橢圓形。它把生活起居,輔助勞作和飼養加工等統一在住宅內部,同時各部分又互不干擾,顯得協調而又和諧。人們說的“客味”,精髓就在於此。梅縣區的“圍屋”的築牆全部是三合土鍛打而成,其抗壓強度和抗拉抗剪度,均超過一百號混凝土。它的建築尺度精確,地牆、地面、樓面、屋面的平度和標高,誤差不超過幾毫米。每座房子的造型,檐梁雕塑,內外裝飾和繪畫,均有極高的藝術造詣。坐落在梅江區白宮富良美村有一座華僑建的聯芳樓,又稱華僑“圍屋”。它長近百米,寬四五十米,四周以建築物環成“圍屋”大院。屋的正面是三個凸起的鐘樓式大門,其上下左右及所有窗戶頂端,都裝置著勻稱的各種動物、花草浮雕,大大小小不下一二百幅,鐘樓上端有獅子滾球,雙龍奪寶,雄鷹展翅,天使臨門等塑像,正樓大門的陽台下,還雕有郭子儀拜壽群像,工藝精巧。正觀整座樓面,富麗堂皇。“圍屋”內,分建房室一百多間,“十廳九井,三堂四廊”。最後是一間長長的枕頭屋。堂、廳、房間、走廊、天井、樓上樓下,設計十分巧妙。

梅州市梅縣區的“圍屋”歷史悠久,它與古代中原人南遷後,不時發生的“土“、“客”之爭有關。客人為適應當時的環

梅縣梅州市梅縣區
境,便建築了能集群聚居的房子,以抵禦來犯者。他們為了便於生活,把防盜、防火、飼養、加工、貯存、涼曬等各種生活設施綜合一體,以圖達到安居樂業的要求。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圍屋”的建築也日趨完善精美。然而,在歷史的發展長河和變革中,古老的“圍屋”,將成為一種住宅形式而載入史冊。
鬧元宵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農曆年頭一個月圓之夜,它象徵著幸福美滿。廣大僑鄉人民迎神賽會。鬧大鑼鼓,舞金獅,迎花燈,燒煙火,以祈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吉祥如意。豐順縣埔寨鎮元宵之夜迎鑼鼓,燒“煙架”、“火龍”,久負盛名,飲譽海內外。據傳,埔寨燒火龍己有二三百年歷史。起初是由硫磺、白硝、木炭未製成火藥,做火箭、火花、大犁等燃放,經過幾百年來的不斷演變,煙架由原來的五七架發展到今十三架,高達十多米;火龍由原來的三四段發展到今十一段,長達三十餘米。並採用有聲有色的煙花,表演奇特,驚險壯觀。在廣場上,禮炮三聲巨響,在鑼鼓聲中,舞龍開始,百來個小伙子揮舞火炬,赤膊飛路登場,二十多個壯士高舉五米龍頭,由繡球引路,近百名勇士手擎“金鯉”、“龍蝦”、“鰲魚”漫遊廣場。由長者點燃引火索,龍口吐出金珠來後,各段火龍發出五光十色的火花,火箭呼嘯騰空,五彩繽紛。舞龍者在火海中翻騰,場面壯觀。現在,埔寨火龍已騰躍於揭陽、梅州、深圳等地。人民畫報、中央電視台等十數家報刊、電台均作過報導。

特產

金柚

梅縣梅州金柚

名城梅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福建,江西,廣東三省交界處。梅州歷史悠久,秦漢時期屬南海郡,南齊設定程鄉(今梅縣區)縣,北宋開寶四年(公元974年)改敬為梅州,清朝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成立嘉應州(今梅州),民國初年廢州改稱梅縣(今梅縣區)。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中國金柚之鄉”美稱的梅州,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古蹟眾多,梅州金柚更成為一絕! 

梅州金柚產自中國金柚之鄉---廣東梅州。梅州引進沙田柚種植已有一百多年歷史,1986年被國家農業部列為十萬畝金柚商品生產基地,1998梅州成為金國最大柚類商品生產基地,柚類生產為梅州市梅縣區人民奔康致富作出了巨大貢獻,柚果被稱譽為金柚。金柚是梅州市梅縣區農村的主要經濟支柱!

梅州金柚經水果專家評定:“果大形正,果色鮮黃,整齊而美觀,具有香氣,肉清甜,有蜜昧,質脆嫩而化渣,水分含量適中,為柚類中佳品”。經化驗,果肉營養豐富,含植物蛋白碳化物及胡羅卜素維生素黃酮體等多種物質,每百毫升果汁含維生素C120-137.4毫克,比柑橙高2-4倍,維生素D也比柑橙多,含可溶性固形物13-15%,檸檬酸0.321%。具有清熱潤肺,涼血降壓,止咳化痰之功效。適於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病者食用。其果實耐儲藏,素有“天然水果罐頭”,嶺南佳果之美稱!

梅州金柚的採收期一般都是在每年的立冬時分(11月上旬)左右採摘。而早熟柚類則可在中秋、國慶節前後採收。金柚的貯存期自採摘後可達半年之久,且隨著時間越長風味越好。金柚有“天然水果罐頭”的美稱!
東升南瓜

梅縣東升南瓜

梅州東升南瓜是一種澱粉含量高營養成份豐富的果菜,具有品質上乘,果實之含水量少,固形物質多,非還原糖及澱粉含量多,澱粉/全糖之比率超過1,粗纖維少,粗蛋白之含量高,維生素A.C豐富,又具有高度的"維他命E"效力,完全沒有“膽固醇”,恰好符合健康食物的要求,可說是21世紀的健康食物了。

臍橙

梅州平遠臍橙具有果大美觀,皮薄,無核,肉脆化渣,味甜芳香,耐貯、經濟價值高,是橙中之王,世界公認的果中佳品,據分析,每100亳升鮮橙汁中含熱量209焦耳,蛋白質0.9克,脂肪0.22克,胺基酸203.9毫克,維生素A原(胡蘿蔔素)0.127毫克。另外,還富含鈣、磷、鐵、鉀、維生素B1、B2、P等營養元素、常食鮮果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分解脂肪等功效。

梅菜乾

梅菜乾為客家人的傳統名菜,其久負盛名暢銷海內外。選取環境優雅的山村定點種植,採用鮮嫩大菜為主要原料,經傳統工藝精製而成。可作梅菜扣肉、梅菜蒸排骨、梅菜煲例湯及其他肉類佐料之用。
鹽焗雞

用嫩雞作原料,將雞宰殺,除去內臟,洗淨、晾乾、不切碎。然後把整隻雞用竹製草紙包好,放在炒過的熱鹽中用炆火燜熟。鹽焗雞肉嫩、味香、清潤滋補

陰那山綠茶

梅縣陰那山綠茶

陰那山綠茶,產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東南部海拔1297多米,常年雲霧繚繞,日夜溫差大,土層深厚肥沃,環境優美粵東第一名山的陰那山上。

陰那山綠茶系採用本地小葉茶材品種的一芽一葉製作而成。按一芽一葉的標準,于晴天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採摘,當日採摘當日加工,經炒青、揉捻、乾燥、揀剔、復火等工序製作而成。成茶條索緊細、勻整,色澤灰綠油潤起霜,滋味濃醇甘爽,板栗香氣濃郁持久,湯色清沏明亮,葉底嫩綠柔軟。在梅州市名優茶評比中多次榮獲名茶獎。

梅州市梅縣區思鄉薑糖

思鄉薑糖系採用優質生薑,澱粉及白砂糖等原料,用現代工藝精製加工而成,甜辣適中、味美香濃、口感舒適,是居家旅遊、老少皆宜的送禮佳品

梅州市梅縣區客家思鄉牛肉干

“老白渡”“思鄉”牛肉干是採用傳統經改良之配方,用現代工藝精製加工而成。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入口爽脆,鹹甜而不膩,具有濃郁的客家風味。榮獲“國家質量達標食品”稱號和“中國最佳化科學產品金獎”。

景點介紹

雁南飛茶田度假村

梅縣梅州市梅縣區

梅州雁南飛茶田度假村粵東為第一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由廣東寶麗華集團公司於1995年1月投資開發的,占地總面積4.50平方公里,1997年10月8日對外營業。度假村背靠陰那山省級風景名勝區,是一個融茶葉生產、生態公益林改造、園林綠化、旅遊觀光、度假於一體的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和旅遊度假村。多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嵐清、鄒家華、葉選平、李長春、張德江等先後親臨雁南飛茶田視察,對梅州雁南飛茶田走農業與旅遊相結合的開發模式給予高度評價。度假村先後榮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三高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全國青年文明號。圍龍大酒店建築工藝精湛,2005年榮獲建設部授予的“魯班獎”。
“雁南飛神石”它是度假村的標誌性建築,上面刻有“雁南飛、茶中情”六個大字,“雁南飛”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寓意客家人對“北雁南飛”的根本認同:“茶中情”表達了雁南飛經茶文化為內涵,與茶結緣,與茶會友,與茶傳情。目前,雁南飛已種植白葉單叢為主的標準化茶田2600畝,建起了現代化的茶葉工廠。

梅縣梅州市梅縣區

雁南飛大道大道兩邊種植有小葉榕樹和鳳凰木,樹下種上各種季節性的鮮花並擺放大小溪石作園林景觀,山崖上種植的是勒杜鵑、炮仗花等花卉進行立體綠化,右邊種植的生態龍眼園、荔枝園以及改造種植的馬占相思速生林;通過科學合理的種樹、種草和種花,不但保護了生態環境,而且兩邊美麗的園林景觀,給人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
遊客中心和茶情閣是度假村為各位遊客提供諮詢、休息、免費品茶、購買雁南飛茗茶和客家特產的場所。這裡無環境污染的高山雲霧自然環境,加上優質的品種和清湛的加工技術,生產出香氣清高幽深、滋味鮮爽的雁南飛金單叢烏龍茶、金桂蘭烏龍茶、茉莉花綠茶等十大系列茗茶,其中金單叢烏龍茶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和“名牌產品”認定。另外還有各式茶具、平遠梅菜乾、柚皮糖等旅遊紀念品和客家特產。
茶藝表演雁南飛茶田度假村的茶藝表演,茶藝功夫茶分為傳統功夫茶和現代功夫茶兩種,泡飲流程黃有18道工序,前12道由茶藝小姐表演沖泡流程,後6道主要品飲,在這表山綠水之間把盞聞香,細品甘露,可以親身體會茶文化的內涵。

梅縣梅州市梅縣區

會議中心會議中心初建於1997年,原為酒樓和茶藝館,2004年夏改建成會議中心,現有兩個大會議廳和三個小會議室,配備了同聲傳譯、多媒體投影等行進的會議設備,能滿足250人以下的各種商務會議的需要。左邊是“綠茵競躍”,在這片綠野叢中,點綴著五顏六色的鮮花,再配上月亮灣游泳池碧藍的池水和半山上的鴿子,構成一幅美麗的風景畫。1999年,廣東省第十次山區經濟綜合工作會議期間,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的李長春同志被雁南飛茶田的發展模式和美景所打動,即興賦詩一首:“雲霧入畫雁南飛,山民喜住柚子樓。梅開二度創新業,咬住青山奔康路。”這首詩充分肯定了雁南飛茶田的開發模式,概括了梅州人民進行“三高農業綜合開發,發展茶果生產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梅州圍龍大酒店於2002年9月建成營業,是根據梅州客家圍龍屋的反圍龍結構建造,建築面積12000多平方米,樓高6層,從大堂進入直接到第4層,上下各3層,共有標準房、套房和單間138間。每個房間都有一個特別設定陽台,站在陽台上可以盡情觀賞度假村的美景,這是酒店最突出的特色之一;酒店非常注重文化內涵的建設,在每個客房和過道上都裝裱了客家名人詩畫和名人格言。首層為美容美髮、桑拿健身等娛樂設施。

梅縣梅州市梅縣區

酒店旁邊有客家小吃,有蒸砵仔飯、味酵粄、三及第湯、客家醃面等各種小吃供遊客品賞,並提供24小時的餐飲服務,可同時容納270多人就餐。

圍龍食府圍龍食府接客家土樓的建築結構建造,2003年建成。第二層是宴會大廳和歌舞表演台,樓梯右邊有幅長聯:“客相逢你是客我是客來客都是客,家團圓東一家西一家大家是一家”,這是著名書畫家陳景舒先生的墨寶,把五個“客家”中成一幅對聯。這邊擺放了一些客家人的生活用具和瓜果,示意“五穀豐登,年年有餘”的好年景。宴會廳共有32台,可接待各種大型宴會。右邊是歌舞表演台,每天晚上或中午飯市時間由雁南飛山歌藝術團表演具有濃郁客家特色的歌舞節目;請大家往上看,正上面的大圓屋可要請大家猜一猜了,一個個小圓圈是用什麼做的?

這是由竹筒粘合而成的,黃有99999個,很有創意和特色。3樓有10間廂房,每個廂房的裝修都很有品位,並裝裱了宋湘、黃遵憲等梅州的歷史名人故事、對聯和名人格言;圍龍食府以出品客家鹽焗雞、梅菜扣肉等傳統客家菜為主,並對傳統的客家飲食進行繼承和改良,進一步發揚了客家飲食文化。
笑傲江湖”瀑布,全長168米,高4.8米。瀑布下面的石碑上刻有各種名人格言,非常耐人尋味,我們可他細品讀一下。

梅縣梅州市梅縣區

龍那山生態谷這裡有峰戀疊嶂的原始次生林區,一個天然大氧吧。進入生態保護區,請大家注意火種。龍那山有國家一類保護植物桫欏、二類保護動物穿山甲白鷳等,經常可見到一些松鼠、變色龍等小動物。這裡秀麗的山色,清新的空氣,涓涓的山泉,讓你心曠神怡,流邊忘返。
仙茶閣也是提供免費品茶和休息的地方。仙茶閣以竹木為主要建築材料,全部選用竹製家私,與龍那山的自然景觀更加協調,在這裡品茶更幽靜和舒服。
高級別墅區別墅區初建於1997年秋,有度假別墅14棟,有五房二廳、三房一廳和兩房一廳三種規格。2004年夏按仿古風格重新裝修,由原來封閉式改為敞開式,室內裝飾豪華,具有豐富文化的內涵。這是龍壺泳池,池水從石雕龍嘴茶壺中吐出,泳池外側是錦鯉池,這是“千古一茶”,用一種叫福建茶的植物種植物修剪而成。
華銀雁鳴湖旅遊度假村

梅縣梅州市梅縣區

梅州市梅縣區華銀雁鳴湖旅遊度假村,座落在風景秀麗的葉劍英元帥故鄉---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占地一萬多畝,是廣東華銀集團有限公司投資開發的、粵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集三高農業與旅遊業於一體的旅遊度假勝地,是梅州山區一顆璀璨的旅遊明珠。

梅州市梅縣區華銀雁鳴湖旅遊度假村,突出“休閒度假、養生娛樂、綠色生態”主題,按春、夏、秋、冬四季輪迴的概念,建成“春暉園、夏曉園、秋實園和冬融園”等四大功能景區,興建有遊客服務中心、銀湖大酒店、山莊別墅、銀湖賓館、康體中心、會議中心、溢香坊、益壽廊、百藥園、滑草場、鐵索橋、蹦極、空中飛人、碰碰車、9洞高爾夫球場等配套旅遊、娛樂設施。度假村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管理科學、服務上乘,已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以其規模宏大、布局完美、景觀別致、格調高雅、綠色生態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遊客,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稱讚和推崇。先後被授予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青年文明號、廣東省文明視窗、精神文明單位、梅州市文明單位和價格、計量信得過單位等榮譽稱號,是梅州市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葉劍英紀念園梅縣
葉劍英元帥故居及紀念館位於距離梅州市區33公里處的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虎形村,這裡依山傍水,林木蔥籠,1897年4月28日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十大元帥之一的葉劍英元帥就出生在此,並度過了他的童年、少年時代。

不少到過葉帥故居的客人都驚嘆地說:雁洋是塊“藏龍臥虎”寶地。不錯,你站在雁洋最高的五指峰上往下看,便可望見兩條白練般的長河環抱著一座橢圓的個山,而山形似一伏臥體憩的巨虎,而這“巨虎”就是虎形村。葉劍英元帥的故居,就座落在虎形山下。

故居是一座普通客家民間農舍、泥土石灰混合結構,共有15間房子,其中4間為葉帥家所有。右側第一間是廚房,第二間為葉帥父母親的臥室,牆上懸掛著葉帥雙親的遺像,臥室里擺著古典風格的木床、木桌、木椅等,左側后角二間分別是葉帥少年時代的臥室及書房。

列寧說得好:“偉大的革命鬥爭會造就偉大的人物,使過去不可能發揮的天才發揮出來”,葉劍英同志正是偉大的革命鬥爭過程中產生的革命者,屢次在革命的歷史關頭髮揮了關鍵作用。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叛變革命,正是因為有了他的及時覺察和具有遠見的匯報,使黨順利地發動了“八一”南昌起義。

1935年長征途中,張國燾搞分裂主義,又是他以敏銳的政治覺悟和眼光,不顧個人安危將情況及時報告黨中央,粉碎了張國燾分烈黨、分裂黨中央的陰謀,在關鍵時刻挽救了黨和軍隊。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團加緊篡奪黨的最高領導權,在這危及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嚴峻時刻,還是因為有了他挺身而出,採取斷然措施,粉碎了這個反革命集團,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災難,再次為中國革命事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毛澤東同志用“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這句話來讚譽葉劍英同志,確實是十分恰當的。

梅縣梅州市梅縣區

1987年一代偉人葉劍英元帥逝世以後,為了紀念葉劍英同志,讓他的光輝思想和革命業績永照人間,人民政府重修了故居,1989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7月又在故居的左側動工興建葉劍英元帥紀念館,1989年10月22日竣工,原國家主席楊尚昆親筆題寫了館名,原國家副主席王震等領導和海內外各界人士計200多人參加了隆重的開館剪彩典禮。紀念館原建築面積1560平方米,1994年又增加1800平方米,高二層,現代園林式建築,莊重典雅,紀念館二樓設有五個陳列室,陳列面積500平方米,展線長135米,分別有文物、照片、題詞、文獻手稿、辦公用具、文房四寶等。以5個階段、20個專題展示了葉劍英同志光輝偉大的一生。紀念館正門口左側的台基上,一棵棵翠柏,一簇簇鮮花,掩映著葉劍英元帥的坐姿銅橡,銅像高2米,由中國著名的雕塑家劉煥章雕刻而成,像座上攜刻著中共中央撰寫的碑文,供人們瞻仰。

2004年,梅州市、梅縣區黨委和政府決定在原葉帥紀念館的基地上建設葉劍英紀念園。葉劍英紀念園是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廣東省3個紅色旅遊景區之一。工程建設擬在2007年完成。該園規劃為人文秀區、紀念景區、旅遊休閒服務區和生態林區四個功能區,將建成展現偉人風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展示客家傳統文化、發展生態旅遊於一體的特色旅遊景區。

陰那山省級風景區靈光寺梅縣

靈光寺,位於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境內的陰那山麓,離梅州城46公里。是廣東省四大名寺之一。創始人為唐高僧潘了拳,他於鹹通二年(861年)圓寂後,始由村人建立寺院,初名“聖壽寺”,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粵東監察御史梅鼎捐錢擴建,更名靈光寺,現正門石匾上所刻“靈光寺”三字,就是梅鼎寫的。

靈光寺依山建築,面積10000多平方米,自古遠近聞名,吸引大量遊人參觀,為什麼呢?因為靈光寺有"三絕"。其一絕是:寺前草坪有兩棵柏樹一生一死。生者高30多米,枝繁葉茂,傲然挺立;死者高度相當,乾大枝壯,枯死而不腐不朽。這就是稱為"廣東寶樹"的"生死柏"。此柏樹是建“聖壽寺”之前潘了拳親手種的,樹齡達一千六百年以上,那株枯樹也死了近四百年,卻與生的那株幾乎同樣高大,前幾年,珠江電影製片廠曾拍過一部電影《生死樹》,就是以這兩株樹為背景。其二絕是,寺里最壯觀的主殿大雄寶殿,經常香菸鼎盛,但不管任何情況下,都沒有香菸薰人,是什麼原因呢?傳說是因為殿頂的藻井所起的作用。這個藻井,是用1000多塊精製的長方木構成的螺鏇形藻井,俗稱為鳳梨頂,結構巧妙奇特,是寺廟建築藝術的傑作。在我國這樣的鳳梨頂僅有兩處,另一個是北京天壇的方形藻井。這個菠羅頂妙就妙在它會把大殿內的香菸及時吸到殿頂迅速排出,而不會使殿內遊人被煙嗆著。其三絕是大雄寶殿後面山上綠樹繁蔭,但大殿屋頂上卻沒有一片樹葉,這究竟是什麼原因?至今仍是個謎。

梅縣梅州市梅縣區

靈光寺除大殿外,還有金剛殿羅漢殿諸天殿觀音閣鐘鼓樓、經堂、客堂、齋堂等。此外,靈光寺還有不少神奇傳說,如“五色雀”、“無篤石螺”、“片生熟魚”,以及一些珍稀植物等靈跡。

靈光寺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現已修整一新。由於人民政府重視和海外僑胞的資助,修建了“三柏軒”、“觀音閣”,塑制了“三寶”、“十八羅漢”、“二十四諸天”等像,以及重建了山門、歇石亭、粲花館、陶茶亭、古銀橋。目前,它與附近景點“葉劍英紀念館”和“雁南飛旅遊度假村”相襯聯輝,吸引著不少海內外遊客。有心登上五指峰觀看日出美景和山頂風光者,可以頭一天到達靈光寺,第二天一早登上五指峰頂等待日出,幸運者還可能看到“靈光”的出現。

廣東城市大全

位於中國大陸南部。簡稱粵。北依南嶺,與江西、湖南兩省相連;南瀕熱帶海洋,西南隔瓊州海峽與海南島相望;東界福建省;西同廣西壯族自治區為鄰。全省陸地處於北緯 20°19′~25°31′,東經109°45′~117°20′,北回歸線橫貫境內。海岸線曲折,大陸海岸線長3368.1公里。

廣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廣州市越秀區 | 荔灣區 | 海珠區 | 天河區 | 白雲區 | 黃埔區 | 番禺區 | 花都區 | 南沙區 | 蘿崗區 | 增城市 | 從化市
深圳市福田區 | 羅湖區 | 南山區 | 寶安區 | 龍崗區 | 鹽田區 | 光明新區 | 坪山新區
珠海市香洲區 | 斗門區 | 金灣區 | 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
汕頭市金平區 | 濠江區 | 龍湖區 | 潮陽區 | 潮南區 | 澄海區 | 南澳縣
韶關市湞江區 | 武江區 | 曲江區 | 樂昌市 | 南雄市 | 始興縣 | 仁化縣 |翁源縣 | 新豐縣 | 乳源瑤族自治縣
佛山市 禪城區 | 南海區 | 順德區 | 三水區 | 高明區
江門市蓬江區 | 江海區 | 新會區 | 恩平市 | 台山市 | 開平市 | 鶴山市
湛江市赤坎區 | 霞山區 | 坡頭區 | 麻章區 | 吳川市 | 廉江市 | 雷州市 | 遂溪縣 | 徐聞縣 |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茂名市茂南區 | 茂港區 | 化州市 | 信宜市 | 高州市 | 電白縣
肇慶市端州區 | 鼎湖區 | 高要市 | 四會市 | 廣寧縣 | 懷集縣 | 封開縣 | 德慶縣 |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惠州市惠城區 | 惠陽區 | 博羅縣 | 惠東縣 | 龍門縣 |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 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梅州市梅江區 | 興寧市 | 梅縣 | 大埔縣 | 豐順縣 | 五華縣 | 平遠縣 | 蕉嶺縣
汕尾市陸豐市 | 海豐縣 | 陸河縣 | 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 | 華僑管理區
河源市源城區 | 紫金縣 | 龍川縣 | 連平縣 | 和平縣 | 東源縣
陽江市江城區 | 陽春市 | 陽西縣 | 陽東縣 | 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崗僑管理區
清遠市清城區 | 英德市 | 連州市 | 佛岡縣 | 陽山縣 | 清新縣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連南瑤族自治縣
東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湘橋區 | 潮安縣 | 饒平縣 | 楓溪區
揭陽市榕城區 | 普寧市 | 揭東縣 | 揭西縣 | 惠來縣 | 東山區 |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 普寧華僑管理區 | 大南山華僑管理區
雲浮市雲城區 | 羅定市 | 雲安縣 | 新興縣 | 鬱南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