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潮州市地處祖國南疆,位於韓江中下游,是廣東省東部沿海的港口城市。東與福建省的詔安縣、平和縣交界,西與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接壤,北連梅州市豐順縣、大埔縣,南臨南海並通汕頭市。全市總面積3679平方公里,其中陸域3146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海(島)岸線長 136公里。 潮州之名,始於隋開皇十一年(591)。其名是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復”之意。 潮州文化貫穿於潮人整個社會生活之中。以潮州方言、潮劇、潮州音樂、潮州工夫茶、潮州菜、潮繡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響深遠,譽播海內外。 潮州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對外開放旅遊城市,粵、閩、贛邊韓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同時是粵東地區文化中心。歷史上相繼為郡、州、路、府治所。也曾是及海外貿易的始發地。享有”南國邦郡“、“嶺海名邦”、“海濱鄒魯”、“中原古典文化櫥窗”、”華僑之鄉“、“國家園林城市”、“潮州菜之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不鏽鋼製品之鄉”、“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等美譽。 2016年12月,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017年12月,獲得“廁所革命優秀城市獎”。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建制歷史

潮州歷史悠久,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隋朝設立潮州以來,長期是粵東潮汕地區郡、州、路、府治所在地。

•建制之前

潮汕南澳象山文化遺址距今約8000年,是新石器時代早期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是目前粵東潮汕考古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 。

潮汕潮安池湖的貝丘文化,距今約6000年,潮汕在新石器時代繁榮時期的狀況。

潮汕普寧虎頭埔窯群代表了4000多年前潮汕文化發展的高峰期,證明潮汕地區在新石器時期就有著自己的先進文化,經過與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綜合,從而得以壯大。虎頭埔窯群的發現推翻了以往所持的“粵東地區是蠻荒之地”的觀點 。

潮汕饒平浮濱文化遺址距今3000年,是商代的商文化遺存。

•秦漢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潮州屬南海郡揭陽縣(一說揭陽戍),揭陽縣因揭陽嶺而得名。

西漢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制南海郡揭陽縣,揭陽縣統領今潮汕地區全境、梅州及福建閩南漳州的雲霄、東山、詔安、漳浦、平和5縣一帶。

•晉、南北朝

東晉鹹和六年(331年),南海郡東部析置東官郡,揭陽縣境析置海陽、潮陽、海寧和綏安4縣,屬東官郡。

東晉義熙九年(413年),東官郡海陽縣北部五營地設定義招縣,原揭陽縣境設定義安郡,義安郡統領海陽、潮陽、海寧、綏安、義招5縣,治所駐海陽縣(今潮州市),管轄範圍今潮汕地區全境、梅州及福建閩南漳州的雲霄、東山、詔安、漳浦、平和5縣一帶。義安便是潮州的前身,義安名稱共用了260年。

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義招縣析置程鄉縣,義安郡統領海陽、潮陽、海寧、義招、程鄉5縣,治所駐海陽縣。

•隋唐

潮州 潮州

隋開皇十年(590年),原義安郡境立潮州,統領海陽、綏安、海寧、潮陽、義招、程鄉6縣,治所駐海陽縣,管轄範圍仍是今潮汕地區全境、梅州及福建閩南漳州的雲霄、東山、詔安、漳浦、平和5縣一帶。因地臨南海取“潮水往復之意”,首命名“潮州”,潮州成為潮汕地區的政區名稱始於此,以後1400多年都沿用。

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全國罷州復郡,潮州復改為義安郡,隸東揚州,再次劃入福建;唐武德四年(621年)第二次稱潮州。

唐承隋制,仍稱潮州,轄海陽、潮陽、程鄉3縣,治所駐海陽縣。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割泉州南部(此時泉州州駐地為今福州)和潮州一部分合置漳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全國改州為郡,潮州因此易名為潮陽郡。唐開元十年,西元751年,從江南道改為嶺南道管轄。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再度改稱潮州,至此潮州之名完全定型。

•宋元

宋代仍稱潮州,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復置揭陽縣,統領海陽、潮陽、揭陽3縣合稱“潮州三陽”,治所駐海陽縣。

元至元十六年(1279 年)改潮州為潮州路,仍統領海陽、潮陽、揭陽三縣,治所駐海陽縣,屬廣東道宣慰使司,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梅州隸入潮州路。

•明清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為潮州府,轄海陽、潮陽、揭陽、程鄉4縣,治所駐海陽縣,屬廣東承宣布政使司,縣邑擴容,海陽、潮陽、揭陽3縣析置了饒平(別稱饒陽)、惠來(別稱葵陽)、澄海(別稱蓮陽)、普寧(別稱洪陽)、大埔(別稱茶陽),合稱潮州八陽也稱潮州八邑,程鄉縣析置了平遠、鎮平2縣,崇幀六年(1633年)潮州府統領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惠來、澄海、普寧、平遠、程鄉、大埔、鎮平共11縣,潮州府商民經商于海內外各大商埠,並設立潮州會館,名號潮州八邑。

潮州 潮州

清承明制,仍稱潮州府,仍轄11縣,治所駐海陽縣(今潮州市)。

清康熙22年(1683年),潮汕商人在蘇州建潮州會館,在會館正門口立碑刻文:“本館系潮州府屬8縣商民所組織,專謀本幫商業之利益”。這是潮商和潮州八邑最早正式稱謂書面體現之一 。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程鄉縣、平遠縣、鎮平縣3縣另設立嘉應州,嘉應州統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4縣加上本屬的程鄉縣合稱“嘉應五屬”。

清乾隆三年(1738年)析置豐順縣,潮州府統領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普寧、惠來、澄海、大埔、豐順9縣,均是從北宋潮州的海陽、潮陽、揭陽潮汕民系3縣析置,名稱均帶有“陽”字,即海陽、揭陽、潮陽、澄海別稱蓮陽、普寧別稱洪陽、惠來別稱葵陽、饒平別稱饒陽、豐順別稱新陽、大埔別稱茶陽。由於北部山區的大埔縣居民是客家人,故置豐順縣後仍稱潮州八邑。豐順建縣的同時期,潮汕商幫達到一個鼎盛時代。隨著潮州八邑的名號被四海口碑相傳,潮州八邑成為了潮汕的代名詞和界定標準。潮州八邑即是潮汕民系、潮汕商幫和潮汕地區,是今海內外潮汕人最廣泛認同的界定標準。

太平路 太平路

1840年隨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進入中國近代史,1850年清代愛國政治家林則徐逝世於潮州府普寧縣行館。

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天津條約》定潮州府澄海縣沙汕頭為通商口岸,汕頭港於1860年開埠,是近代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之一,20世紀30年代,汕頭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國第3位,商業之盛居全國第7位,是粵東、閩西南、贛東南的交通樞紐、進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 。

1906年,從潮州府治所地直達汕頭埠的潮汕鐵路築成,配置“潮汕號”機車頭並通車,由此有“潮汕”新名詞,潮汕名稱廣為人知是在1907年5月孫中山親自領導的潮汕黃岡起義。1907年5月22日,因由孫中山指派華僑潮裔許雪秋及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等人領導發動的潮汕黃岡起義爆發,這次武裝起義意義重大,但當時的《南洋總匯報》卻大肆指責孫中山勾結“潮汕會黨”,策動黃岡起義。 “潮汕”之名由此見之報端,逐步廣為人知。

•民國

民國初,廢潮州府,改置潮州安撫使,駐汕頭;後改潮梅鎮守使、潮循道、東江行政專員公署等,曾一度改駐潮安縣潮州城。

1921年之後,汕頭建市設立市政廳,成了粵東地區繼潮安縣潮州城之後的另一地域亮點。

1936年改設為廣東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6年改為第六區,1949年4月析為第七(和第八)區,治所均駐潮州城。

•解放後

1949年解放後設潮汕專區、治所駐潮安縣,管轄潮安、饒平、南澳、澄海、潮陽、惠來、普寧、揭陽8縣。

1952年置粵東行政區,行政公署駐潮安縣,管轄原潮汕專區所屬潮安、饒平、南澳、澄海、潮陽、惠來、普寧、揭陽8縣,原東江專區所屬惠陽縣、紫金、河源、龍川、海豐、陸豐6縣,原興梅專區所屬的梅縣、蕉嶺、大埔、豐順、五華、興寧、平遠7縣等21縣,範圍今汕頭、潮州、揭陽、汕尾、梅州、惠州、河源7市。

1955年9月,粵東行署治所由潮安縣遷往汕頭。1956年改粵東行政區設為汕頭專區(汕頭作為潮汕地區的政區名稱始此),治所駐汕頭市,汕頭管轄潮安、饒平、潮陽、普寧、澄海、南澳、揭陽、惠來、梅縣、豐順、大埔、五華、興寧、平遠、蕉嶺15縣,範圍今汕頭、潮州、揭陽、梅州4市。海豐、陸豐2縣1958年屬汕頭專區。

潮州市風光 潮州市風光

1965年07月,興梅7縣從汕頭專區析置梅縣專區,汕頭專區管轄範圍今汕頭、潮州、揭陽、汕尾4市。

1970年改汕頭地區專員公署設為汕頭地區革命委員會,汕頭地區管轄範圍今汕頭、潮州、揭陽、汕尾4市。

1983年改汕頭地區革命委員會設為汕頭市,同年9月海陸豐改屬惠陽地區(1988年1月海陸豐設今汕尾市),汕頭市管轄範圍今汕頭、潮州、揭陽3市。

1991年汕頭市經濟特區擴圍批准,同年12月國務院調整潮汕地區行政區劃,原汕頭市分置為今潮州、揭陽和汕頭3市(合稱潮汕三市),統稱潮汕地區,潮州市升格為地級市,管轄新設立的湘橋區(原潮安縣析置)、新恢復的潮安縣和原汕頭市管轄的饒平縣。

潮州 潮州

概念區分

潮汕自古稱潮州,中國1949年後二次大的疆域調整,潮州產生了二個概念,一個是指潮州民系的潮汕人(潮汕三市涵蓋10區4縣、1個縣級市普寧),另一個是指潮州市政區(2區1縣)。

潮州民系概念所指的潮汕地區,具有共同地緣、親緣、族群、商幫、方言、民俗、信仰,前身是潮州府潮州八邑,自古同根同源、人緣相親、文緣相通、商緣相聯,是歷史相承、山水相連、族群相同、潮語相通、利害相關的地區,同屬潮州府管轄,同屬潮汕方言區,同屬潮汕文化圈,同屬潮汕商幫,有共同的價值觀念,具有顯著的海洋文化特徵,具有共同的文化認同和族群認同感。這種認同感在海外潮州八邑籍的華僑華人中尤為顯著。共同的生活習慣,共同的民風民俗,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語言環境,共同的價值取向,共同擁有了潮州人的稱謂,即為大家所認同的潮汕人、潮汕民系。

今潮州市是在1991年12月原來汕頭市拆分為潮汕三市(汕頭、潮州、揭陽)時,將原來的縣級市潮州升格而成的,成為潮汕地區三個地級市之一,管轄潮安區、饒平縣、湘橋區2區1縣,湘橋區就是通常民間稱呼的府城、潮州城。潮州市民較為注意區分“潮汕”與“潮州”,例如說“潮州話”、“潮州工夫茶”等,都不稱以“潮汕”二字。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關於潮州一詞的概念,仍是潮州民系概念,海外和國內老一輩的潮汕人的迄今為止仍以潮州代稱潮汕,海外各地潮汕會館也都稱為“潮州會館”。(內容根據當地政府官網更新 )

行政區劃

潮州市下轄2個市轄區(湘橋區、潮安區)、1個縣(饒平縣)及1個縣級管理區(楓溪區),共設9個街道辦事處、41個鎮、891個村民委員會、120個居民委員會。楓溪區由楓溪鎮、潮州火車站區,以及由湘橋區鳳新街道分出的池湖、蔡隴兩個管理區組成,轄5個社區、26個村。

區劃面積(km²)政府駐地郵政編碼街道居委會村委會
潮州市3145.93湘橋區521000941120893
湘橋區152.50鳳新街道521000944651
潮安區1261.34庵埠鎮5156001635487
饒平縣1732.07黃岡鎮5157002139355
註:潮安區數字包含楓溪區所轄楓溪鎮,面積24.47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潮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粵東地區韓江三角洲北部,東北與福建省詔安、平和縣接壤,東面與台灣寶島隔海相望。境內主要河流是韓江及黃崗河。

東西最大橫距76.6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79.92公里,陸地總面積3613.9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37.7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

地貌

潮州市總面積3600.9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山區約占潮州市陸地面積的65.2%。境內群峰起伏,河流縱橫,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

潮州境內主要山脈,有粵閩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脈支脈和潮梅交界的蓮花山系—鳳凰山脈。北部鳳凰山主峰鳥髻號稱粵東第一名山,海拔1497.8米,是中國烏龍茶之鄉和少數民族畲族的發源地。

水文

主要河流有韓江和黃岡河等。韓江自西向東南斜貫潮州城區,流經潮安區,在澄海入海;黃岡河自北向南流貫饒平全境,於黃岡鎮東風埭入海。楓江,榕江的一條支流,自東北向西南流經潮安區中西部,經鳳塘鎮流經揭陽玉窖鎮,匯入榕江。

韓江是潮州市的母親河,流經潮州主城區約3公里,北段江面較為寬闊,中國四大古橋之廣濟橋(俗稱:浮橋、湘子橋)橫臥於韓江中段,連線古城與東岸的交通,自古以來是閩粵兩省的交通樞紐,兩省往來陸路的必經之地。

氣候

潮州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每年的6~10月又是受熱帶氣鏇影響的主要時段,因而多大雨和暴雨。秋季受來自北方冷空氣的影響,氣溫逐漸下降,此時多晴朗天氣,少降水,潮州開始進入旱季。 冬季普遍盛行東北風或北風,來自北方既寒冷又乾燥的空氣,經過長途跋涉以後,強度已大為減弱,所以這裡冬季比較溫暖,極少出現0℃以下的嚴寒天氣。

季節劃分
春季 (3~5月份) 是過渡季節,氣溫和降水均處在上升時期。正因為這個時候是冷暖天氣交替的變化季節,所以它的不穩定性很大。有的年份會出現春光明媚的春天,而有的年份卻會出現持續的低溫陰雨倒春寒天氣;在某些年份因為雨季來得遲,可能出現持續性的乾旱。但從常年的情況來看,雨季在4月份便開始了,各地先後進入前汛期。
夏季 (6~8月份) 由於受海洋氣團的影響,普遍吹偏南風,帶來豐沛的雨水。6月份是廣東前汛期的降雨高峰期,各地出現暴雨的機會甚多。同時,每年的6~10月又是熱帶氣鏇影響廣東的主要時段,影響廣東的熱帶氣鏇,有89%以上出現在這個時段內。年中最熱的月份是7月,全省的月平均氣溫達到28~29℃。極端的最高氣溫曾出現過42℃(1953年8月12日,韶關市)。潮州市多年來的極端高氣溫為38.7℃,出現在1953年8月12日。
秋季 (9~11月份) 冷空氣開始影響廣東,潮州氣溫逐漸下降。此時多晴朗天氣,少降水,開始進入乾季。熱帶氣鏇活動的次數減少。11月份雖不是熱帶氣鏇最活躍的季節但仍有出現的可能。
冬季 (12~2月份) 普遍盛行東北風或北風,來自北方既寒冷又乾燥的空氣,經過長途跋涉以後,增溫、增濕,強度大為減弱,到達廣東時風速已經變小、氣溫偏高,所以潮州冬季較溫暖。但個別年份在寒潮來臨時,也可出現霜凍天氣。冬季是潮州市的乾季,降水較少,多晴好天氣,光照充足。1月份為最冷月,月平均氣溫為9~16℃,南北部的溫差達7℃以上。極端的最低氣溫曾記錄到零下7.3℃ ,潮州市多年來的極端最低氣溫為0℃。在潮州,冬季雖有南下的冷空氣影響,但因所處緯度較低,1月份平均氣溫仍有13.5℃,故並無氣候意義上的冬季。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潮州市水資源充沛,可供開發的水能達14.48萬千瓦。

海洋資源

潮州市海岸線長136公里,海域廣,有島嶼(礁)25個,較大的海灣有柘林灣、高沙灣和大埕灣。柘林灣水域面積68平方公里,東西北三面環水,因風平、浪靜、水深、淤積少而形成一個天然良港。潮州港處於柘林灣中,距高雄186里,距香港192里,距廈 門98里,有三條出海航道,被列為國家一級口岸和對台直航。

海洋魚類繁多,已查到的有470多種。海洋主要水產品有龍蝦、對蝦、石斑魚、海鰻、牡蠣、海馬、泥蚶、紫菜等。淺海灘涂面積達79.9萬畝,可利用的有63.9萬畝,極具開發前景。

潮州境內海洋水產資源主要有龍蝦、對蝦、石斑魚、海鰻、牡蜊、海馬、泥蚶、紫菜等。 淡水水產資源主要有鯇、鰱、鱅、鯉、鯽魚等。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主要有錫、銀、鎢、鈹、黃鐵礦、鐵、磷礦、水晶、鉀長石和高嶺土、花崗岩等。礦藏種類近20種,主要有錫、銀、鎢、鈹、黃鐵礦、鐵、磷礦、水晶、鉀長石和高嶺土、花崗岩等。僅初步探明的高嶺土(瓷土)儲量就有1億多噸。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末潮州市戶籍總人口267.16萬人,比上年淨增3.08萬人,其中,湘橋區人口50.77萬人。按計生口徑,全年出生率為11.78‰,死亡率5.66‰,自然增長率6.12‰。

2016年末,潮州市常住人口264.6萬人,比上年增加0.55萬人;城鎮化率6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9.6‰,死亡率6‰,自增率3.6‰。年末戶籍總人口273.98萬人,比上年增加1.18萬人。

民族

據考古學家研究,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潮汕的先民(土著)屬古閩越族。在秦漢之後,隨著中原漢族後裔南遷入潮與當地土著融合,到明朝年間,潮汕已基本漢化,南來的中原漢族後裔成為潮汕的主體,只保留少數閩越族和蜓民,還有部份同是漢族後裔南來的客家人。中原漢族後裔南下移居潮汕,多數先入福建或在福建(主要是莆田、泉州、漳州)住一個時期後再入潮。追根溯源,其先祖基本是古代居住在黃河流域的河南、山西一帶和長江流域一帶的漢族人。

第五次潮州市人口普查顯示漢族人口為239.52萬人,占99.7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0.7萬人,占0.29%。漢族占90%左右,剩下10%為少數民族,如畲族。根據畲族傳說,公元前1095年周朝的時候,其先祖在今廣東潮州潮安區鳳凰山建立諸侯國。因地處閉塞山區,物產匱乏,畲族便舉族逃離,徙往更適合生存的閩浙等地,這樣才使得畲族嗣裔能繁衍至今,得免生計之困。

政治體制

中共潮州市委領導
書記劉小濤
副書記殷昭舉、林壯森
常委徐和、趙紅、王少勇、張傳勝、林小群、姚繼新
參考資料
潮州市人大常委會領導
主任李水華
副主任陳少宏、黃洪、黃潮標、林躍、陳史青、楊順才
秘書長陳少鵬
參考資料
潮州市人民政府領導
市長殷昭舉
常務副市長許志暉
副市長楊安隊、余鴻純、王文森、鍾明、洪岳偉、胡鵬
黨組成員朱衛民
參考資料
政協潮州市委員會領導
主席楊志明
副主席朱衛民、鄭錦鵬、陳炫秋、陳耿之、吳啟忠、林喜君、柯泓
參考資料
中共潮州市紀委
書記王少勇
副書記陳少明、陳躍慶、趙炳利
常委陳燕芳、饒敏、張奇、李輝
參考資料

經濟概況

綜述

2017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1074.07億元,突破千億大關,比上年增長6.9%。全市人均生產總值40555元,突破四萬元,比上年增長6.7%,按平均匯率折算為6007美元。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為74.26億元、547.8億元和452.0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3%、5.6%和8.9%。服務業(第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首超第二產業,增速比第二產業高出3.3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51.9%。分縣區看,潮安區GDP增長7.2%,楓溪區GDP增長7.2%,湘橋區GDP增長6.6%,饒平縣GDP增長6.8%。

從產業機構看,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7.2:51.5:41.3調整為6.9:51:42.1,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3.6個百分點,成為支撐全市經濟成長的主動力。從行業機構看,高技術製造業、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6%和6.4%,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為7.8%和19.8%,占比分別提高0.9個和1.6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增加值213.64億元,增長10.3%,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為47.3%,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2017年,全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772.7億元,增長7.2%,增幅高於GDP增幅0.3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為71.9%,比全省水平高出18.1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對GDP增長貢獻率達74%,成為拉動全市經濟成長的主動力。其中,民營工業增勢良好,全市民營工業實現增加值409.22億元,增長6.5%,占全市工業比重達79.8%。規模上民營工業實現增加值261.86億元,增長7.2%,增速比全市規上工業高出0.8個百分點,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79.5%,占規上工業比重達70.8%。2017年,全市民營單位數為10.16萬家,比上年增加1.34萬家,增長15.1%;其中,私營企業1.73萬家,增長11.9%,個體戶8.18萬家,增長14.3%。

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5.08萬人,比上年增加0.48萬人;城鎮化率64.5%,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16.9‰,死亡率7‰,自然增長率9.9‰。年末戶籍總人口275.5萬人,比上年增加1.52萬人。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8733人,失業人員再就業4163人,促進創業1271人,組織勞動力培訓949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以內。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3%,漲幅比全省低0.2個百分點。八大類消費品價格六升一平一降,其中,醫療保健類價格漲幅最大,同比上漲6.2%,推動CPI同比上漲0.38個百分點;居住類價格上漲1.8%,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2.7%,交通和通訊類價格上漲1%,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2.2%,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1.1%;食品菸酒類價格則與上年同期持平,衣著類價格則下降0.5%。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為101.8%,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101.7%。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59億元,增長1.9%。其中,稅收收入30.18億元,增長0.9%;非稅收收入14.42億元,增長4%。全市各項稅收總收入95.87億元,增長6.1%。國稅國內稅收收入57.78億元,增長11.6%;其中,工業增值稅29.59億元,增長0.8%;地稅稅收總收入30.91億元,增長4% 。2017年12月,廣東省政府發布《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 潮州被定為地區性中心。

第一產業

2016年,全市農業增加值73.41億元,比上年增長4.4%;農業總產值123.73億元,比上年增長4.7%。農作物總播種面積97.09萬畝,比上年增長0.8%。糧食播種面積66.88萬畝,比上年增長0.7%。

全市糧食總產量27.59萬噸,比上年增長0.5%;水果總產量25.15萬噸,比上年增長5.5%;茶葉總產量1.66萬噸,比上年增長7.1%;蔬菜總產量47.92萬噸,比上年下降0.5%;肉類總產量7.55萬噸,比上年下降1.6%;水產品產量20.26萬噸,比上年下降0.2%。

第二產業

2016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79.3億元,增長6.6%。分經濟類型看,股份合作企業增加值增長19.9%,集體企業增加值增長12.7%,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7.5%,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3.2%。分輕重工業看,規模以上輕工業增加值增長5.9%,重工業增加值增長9.1%,輕重工業增加值比例為58.9:41.1。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1379.5億元,增長6.2%,其中,內銷產值1162.5億元,增長7.7%;出口交貨值217億元,下降1.1%。工業產品銷售率97.6%。

全市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26.4億元,增長16.8%,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7%;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22.3%。先進制造業增加值38.6億元,增長19.2%,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0.2%。其中,裝備製造業增長21.1%,鋼鐵冶煉及加工業增長18.5%,石油及化學行業增長13.4%。優勢傳統產業增加值增長6.9%,其中,紡織服裝業增長4.3%,食品飲料業增長1.8%,家具製造業增長7.2%,建築材料增長7.8%,金屬製品業增長13.1%。八大行業實現增加值260.8億元,增長8.2%,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68.8%,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5.4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1.15億元,下降2.1%。虧損企業虧損總額6987萬元,增長17.2%。企業資產貢獻率26.1%,資產負債率32.1%,流動資產周轉次數4.1次,成本費用利潤率9.9%,全員勞動生產率17.83萬元/人年,產品銷售率97.6%。

全市資質以上等級建築企業59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44億元,比上年增長0.4%。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76.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5%。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97.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7%。

2016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454.6億元,比上年增長16%。其中,民間投資332.7億元,增長19.7%,占全市投資比重73.2%。三次產業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17.7億元,比上年增長129.6%;第二產業投資185.1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其中,工業投資184.4億元,增長14.2%;第三產業投資251.8億元,增長13.1%,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61.7億元,增長21.5%。商品房竣工面積47萬平方米,下降40.9%;商品房銷售面積100.9萬平方米,增長23.2%。

我市加快推進潮州大橋、如意大橋、綠榕西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經濟發展基礎。全市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33.5億元,增長20.4%,拉動全市投資增長5.8個百分點。全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123.8億元,占年度計畫的75.7%。

陶瓷產業 潮州的陶瓷生產有1300多年歷史,是中國最大的工藝美術瓷、日用瓷和衛生潔具生產基地,也是中國最大的工藝瓷和工藝化日用瓷出口基地,還是全球陶瓷種類最齊全、產量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潮州市有陶瓷生產廠家10000多家,並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潮州市依託陶瓷產業優勢,正在致力打造陶瓷產品製造中心、研發中心和集散中心。
不鏽鋼製品產業 2004年10月,潮州市彩塘鎮獲得由中國五金製品協會授予的“中國不鏽鋼製品之鄉”稱號。彩塘幾乎所有的不鏽鋼企業都擁有自己的品牌,有438個項目申請了專利。不鏽鋼產品銷往中國各地以及歐洲、北美、東南亞及中東等地區,彩塘被譽為名副其實的“不鏽鋼王國”。
婚紗晚禮服產業 2004年1月,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和中國服裝協會於授予潮州“中國婚紗晚禮服名城”稱號。潮州的婚紗晚禮服產業無論其總量、品牌、設計、加工、時尚、技術等方面,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有著巨大的產業優勢,成為國內外最大的婚紗、晚禮服生產集聚地和出口基地,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韓國、日本和中東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手工刺繡產業 潮繡在傳統的工業基礎上,利用特種材料或吸收外來工藝手法,發展成為珠繡、抽紗等新的繡種。傳統的潮繡繡品有戲服、帳幔、檯布等日常生活用品,其成品遠銷世界各地,具有廣闊的市場,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潤。

第三產業

韓江 金山大橋 韓江 金山大橋

2016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5.61億元,增長11.6%。分地域看,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396.5億元,增長11.6%,對消費增長的貢獻率達80%;鄉村市場零售額99.1億元,增長11.6%。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454億元,增長11.7%,拉動消費增長10.7個百分點;住宿餐飲業零售額41.6億元,增長11%。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增長16.2%,書報雜誌類增長5.9%,中西藥品類增長21.7%,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7%,通訊器材類增長12.3%,汽車類增長18%,石油及製品類增長9.7%。而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14.1%,化妝品類下降2.1%,日用品類下降5.2%,體育、娛樂用品類下降14%,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下降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1.8%,建築及裝潢材料類下降1.8%。

全年進出口總額30.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5%。進口總額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2%;出口總額26.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4.8%。

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25億美元,比上年下降5.9%;加工貿易出口0.84億美元,比上年下降7.1%。各類主要出口商品中,陶瓷商品出口10.7億美元,下降4.9%;服裝及紡織品出口2.8億美元,下降4.5%;機電產品出口1.8億美元,下降49.6%;鞋類出口1.5億美元,下降22.2%;食品出口5.1億美元,增長14%;家具出口0.6億美元,下降19.2%。各大主要出口市場中,除美國外,其他主要市場均為正增長,其中對台灣出口0.5億美元,增長9%;對東協出口4.9億美元,增長6.7%;對日本出口0.5億美元,增長3.6%;對香港出口2.1億美元,增長1.3%;對歐盟出口4.3億美元,增長0.9%;對美國出口4.3億美元,下降5.3%。

全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3430萬美元,增長67.8%。契約外資金額5319萬美元,比上年減少47.3%。新簽外商直接投資項目4個。

2016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203.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8%;其中住戶存款餘額814.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8%;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368.6億元,比上年末下降0.1%,其中,中長期貸款186.2億元,比上年末下降1.5%。存貸比為30.6%,比上年下降3.7個百分點。

社會事業

文化

2016年末全市有文化館、站54個,劇場、影劇院9座,廣播電台3座,電視台3座,公共圖書館3個,體育場館65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為100%,有線電視入戶率97.1%。目前全市已有50個鎮(街道)和1013個村(社區)實現公共電子閱覽室配套全覆蓋。全市已建成41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現有社會體育指導員7373名,平均每萬人配置約27名。現共有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2項,省級代表性傳承人61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被命名為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6人;省級基地20個,國家級基地2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1個。

科技

潮州人民廣場 潮州人民廣場

2016年,全市專利受理量為5626項,比上年增長63%;專利授權量3796項,比上年增長14.9%,其中,發明95項,比上年下降3.1%。全市4項專利獲評中國專利獎,其中1項發明專利獲評中國專利金獎。全年申報科技項目95項,其中省級27項,市級68項。全年新認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0家,比上年增長33.3%,存量達到歷史最高的53家。全市現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3家,其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9家。全市市級專業鎮29個,其中省級專業鎮20個。

通信

2016年,全市郵電通信業務總量77.73億元,增長68.5%。其中,郵政業務總量(含快遞)11.99億元,增長91.1%;電信業務總量65.74億元,增長64.9%。電話總用戶47.16萬戶,比上年下降8.3%,其中城市電話21.34萬戶,鄉村電話25.82萬戶。行動電話總用戶239.57萬戶,比上年下降1.4%。全市網際網路固定用戶36.43萬戶,比上年增長3.4%。

場館

2013年,潮州市有文化館、站54個,劇場、影劇院3個。廣播電視台6座,公共圖書館4座,體育場館七座,數字影院4座。廣播人口覆蓋率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均為100%,全年放映農村電影11638場,觀眾人數269萬人次。已建成鎮級公共電子閱覽室26個、村級公共電子閱覽室158個,聯接全國、省、市圖書館網站,實現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

衛生

2013年,潮州市共有醫院、衛生院75家,床位5732張,比上年末增加130張。各類醫療門診部、所650個,專科防治站、所4個。潮州市衛生機構人員11508人,比上年末增加290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助理醫師)4108人,註冊護士2019人。農村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村集中住院分娩率為99.77%,比上年提高2.05個百分點。

教育

2016年,全市普通高等院校1所,在校學生1.73萬人,專任教師855人。國小615所,在校學生數19.84萬人,專任教師數1.04萬人,招生數3.64萬人;國中104所,在校學生數7.94萬人,比上年下降4.6%,專任教師數0.72萬人,招生數2.67萬人;普通高中35所,在校學生數達5.65萬人,比上年下降8.8%,專任教師數0.44萬人,招生數1.75萬人,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1.96%;幼稚園678所,在園兒童數10.23萬人。

潮州市各類院校
類別學校列表
主要國小 潮州市實驗學校 潮州市綿德國小
潮州市昌黎路國小 潮州市城南國小
主要國中 潮州市金山實驗學校(市直) 潮州市高級實驗學校(市直)
潮州市城南實驗中學 潮州市城基實驗中學
潮州市奎元中英文學校(市直) 潮州市湘橋區城南中學
主要高中 潮州市金山中學(市直) 潮州市華僑中學
松昌中學潮州市寶山中學
潮州市高級中學(市直) 潮州市南春中學
潮州市綿德中學(市直) 潮州市湘橋區意溪中學
高等院校 韓山師範學院(本科) 潮汕大學(籌建)
韓山師範學院陶瓷學院(大專) 韓山師範學院潮州師範分院(大專)
潮州市職業技術學校(中專) 潮州市虹橋職業技術學校(中專)

社保

2016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46.1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1%。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65.87萬人,比上年增長1.7%;其中,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32.7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3.31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2.7%和1.8%。參加工傷保險32.43萬人,增長3%。參加失業保險32.56萬人,增長2.4%。徵收各項社保基金24.07億元,增長4.4%。

年末全市有社會福利院3所,社會福利院床位數1084個,鎮辦敬老院37所,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數1019個。全年共發行銷售福利彩票3.11億元,比上年下降3.7%;籌集社會福利資金8403萬元,比上年增長13%。目前,居民最低保障已保人數5.26萬人,比上年下降14.7%,全年發放救濟金金額1.36億元。

交通運輸

2016年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27.16億元,增長15.6%。貨物運輸總量5065萬噸,增長13.2%;貨物運輸周轉量280.13億噸公里,增長30%。旅客運輸總量為2207萬人,增長11.3%;旅客運輸周轉量為26.67億人公里,增長11.7%。全市年末機動車擁有量56.55萬輛,比上年下降10.6%。民用汽車擁有量達到24.88萬輛,比上年增長15.9%。其中,私人汽車23.33萬輛,增長17.1%。民用轎車擁有量達到14.79萬輛,增長18.4%,其中私人轎車14.41萬輛,增長19.5%。機車31.63萬輛,下降24.2%。郵電業務大幅增長。

國道:324國道

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汕汾高速公路、潮惠高速公路、汕梅高速公路

鐵路

鐵道線路:廣梅汕鐵路,廈深鐵路,梅汕客運專線(在建)

主要車站:潮州站、潮汕站、饒平站、潮安站

航空

揭陽潮汕國際機場,是粵東唯一的民用機場,是廣東第三大機場(區域性樞紐機場),飛行等級4D(遠期4E)。

航運

潮州港東臨台灣海峽,距台灣高雄市186海里,是廣東省距台灣省最近的地區,港口至汕頭36海里、至廈門98海里、至香港192海里、至廣州308海里,至新加坡、曼谷等東南亞國家港口都在1700海里之內。

市內交通

2016年末全市實有公共汽車372輛,比上年增長93.8%,運營線路長度680公里,全年客運總量1050.8萬人次。年末實有計程車927輛。年末供氣總量31280萬立方米,液化石油氣供氣總量34600噸。

•公交

湘橋區九條公交線路票價2元,自動投幣不設找贖,部分公交已開通刷韓江通的功能,方便市民出行。(早班車時間為6:40分,末班車為18:30)

•計程車

潮州共有津汽、鴻偉、合眾三家計程車公司,截止至2008年11月車數約784輛。

根據車輛的不同檔次來定價,一類計程車(排氣量1.6升以上)二公里起點價5.00元,每超半公里運價1.10元;二類計程車(排氣量1.3升以上)二公里起點價4.00元,每超半公里運價1.00元;三類計程車(排氣量1.3升以下,含面的)二公里起點價3.00元,每超半公里運價0.90元。按每公里起步價從3至5元進行打表計費,同時加收1元燃油附加費。

•人力三輪車

潮州市內有持牌人力三輪車1700多輛,租一輛人力三輪車開始環城游,這是潮州古城游的精髓之一。而且不少三輪車從業人員有進行旅遊知識培訓過,他們會設計一些旅遊路線。價格可以討價還價。

歷史文化

方言

•潮州話(屬閩語)

潮州話,又稱潮汕話,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閩語系。它的辭彙豐富,幽默生動,富有極強的表現力,並保存著很多古漢語的成份,因而為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所重視。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字典》,以及《潮語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語言的專著。潮州話(Teochew)雖然屬於閩語系(Holo Dialect System),但與閩南話(Hokkien)差別較大。

•客家語

潮州饒平縣還有一部分是客家語,不屬於潮州的本地方言(該稱呼多見於台灣地區,又叫饒平腔)。據史料記載,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八姓入閩,而後向粵東遷徙,饒平的客家居民已經有一定的歷史,其中饒平六百多座客家土樓可以見證一切,原本許多饒平中部的客家人早已被潮汕化,現講客家話的主要是饒平北部的上善鎮,饒洋鎮,建饒鎮,九村鎮,上饒鎮以及新豐鎮等,有幾十萬人,占全縣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八左右,詹姓為最多。

曲藝

潮州市潮劇團演出 潮州市潮劇團演出

潮劇即潮州戲,歷史悠久,風采獨具。

1976年在潮州西沙溪工程中出土的明宣德七年(1432)手抄本《劉希必金釵記》,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潮劇演出本。數百年來,潮劇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當地民間藝術精華,使其音樂,唱腔,表演形式日趨豐富,逐步形成了自身的風格,成為全國十大劇種之一。1957年、1959年潮劇團二次晉京獻演,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先後觀看了演出並接見演員合影留念。潮劇不但活躍於潮汕和閩南地帶,在東南亞諸國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音樂

源遠流長,優美動聽,馳名中外,它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郁的地方色彩。其門類有:以二弦為領奏樂器,伴以彈撥、弦索樂器的弦樂;以琵琶、三弦、箏組奏的細樂;以佛場主要法器,伴以嗩吶、橫笛領奏的廟堂音樂;以笙、簫、管、笛為主要樂器的笛套音樂;以潮州大鑼鼓伴以嗩吶領奏的潮州鑼鼓樂等。1957年潮州音樂團在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表演並榮獲金質獎章。據傳六十年代初,周總理訪問瑞典時,瑞典國王饋贈的禮物中,便有兩張他自己珍藏的潮州音樂唱片。由此可見,潮州音樂已被視為稀世奇珍。

潮語歌曲:隨著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流行歌曲的興起,潮州人開始用流行音樂的創作手法來創作潮語歌曲,形成了自己的一個流派,冠名為潮語歌曲。

工藝

潮州工藝是潮州文化的一部分,主要工藝品有潮州陶瓷、潮州木雕、潮繡、潮州抽紗、潮州花燈、潮州剪紙、潮州銀飾、潮州嵌瓷等。

民居

中國地大物博,地方建築燦若星河,各具特色,潮州民居便是這其中的一朵奇葩。潮州民居融匯千百年來潮州人的智慧,如同山西平窯民屋的粗獷,瑤寨吊腳樓的野趣,江南徽屋的雅致,蘇州園林的自然一樣,潮州民居也擁有自己的獨特的文化內涵。

沿江沿海平原地帶,經濟比較發達,許多望族多聚居在這些地方,舊縣城也多有聚族而居情況。因此,城鄉居民均有濃厚的氏族觀念,體現在聚落建築就是以姓氏宗祠為中心的圍寨格局。清府縣誌載:“望族建設屋廬,必建家廟,尤加壯麗。”“雕樑畫棟,池台竹樹,必極工巧。大宗小宗,競建祠堂,爭夸壯麗,不惜貲費。”潮州農村多聚族而居,而整個村寨,都依其宗族觀念、風水觀念、生產生活、防禦功能以及某些美學觀念來建設,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獨特的理想風水人居環境。同時潮州民居直接地將大自然因素所謂“天時、地氣、順風”溶入建築中,體現出人天和諧的統一境界和高尚心靈意境。

潮州民居的建築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東的,以南為主。這樣一來,冬天可擋住嚴寒的北風,夏天則可以接受涼快的南風。

註:民間有時也稱“潮汕民居”,但學術上統稱為“潮州民居”,這也是正規的叫法。

飲食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潮州飲食文化別具一格,潮州飲食最為出名的是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在中古以前潮州府因地處蠻荒而不發達。自宋代以來,隨著城市手工業的逐步繁榮和城鎮人口的增多,加之接受中原文化影響等因素,潮州府逐漸開始發展,並且具有特殊的地方特點。到了近代,由於潮屬地區人口劇增,商品交換意識增強,逐漸有潮人外出謀生而居於諸如廣州、香港、上海等都市,更有不少潮人移居東南亞等各國。並開始有了潮式飲食的店鋪開張經營。在這個時期,潮菜悄然地走出粵東。在國內各大城市和港澳地區、東南亞各國,差不多都有潮菜的菜館酒家出現,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這是潮菜第一個飛躍發展時期。

2014年8月,潮州成功入選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國際線上主辦的“2014中國城市榜——全球網民推薦的最中國美食城市”,成為"最中國美食城市"之一。

潮州菜

潮州功夫茶 潮州功夫茶

源於潮州,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潮州菜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是由潮州原來獨有的菜式與按潮州味加工改造了的菜式所構成的一個開放的體系。時至今日,潮州菜已經發展成為獨具嶺南文化特色、馳名海內外的中國名菜之一。潮州菜的最突出特點,是以烹製海鮮見長。對海鮮的烹調選料考究,製作精細,至於以醬碟佐料,達到新鮮美味,清而不淡, 鮮而不腥, 郁而不膩。潮州菜的另一特點,是善於烹製以蔬果為原料的素菜。 有煎、炒、烹、 炸、燜、燉、烤、焗、鹵、熏扣、泡、滾、拌等,而且刀工講究。多樣化的製作方式,形成了潮州菜的風味特色。

潮州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是中國古老的茶文化之一,在粵東當地更是把茶做為了待客的最佳禮儀並加以完善,這不僅是因為茶在許多方面有著養生的作用更因為自古以來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潮州20道名小食 炒粿條、溪口滷鵝、牛雜粿條、鴨母捻、潮州墨斗丸、潮州手捶牛肉丸、糍殼、潮州春餅、蚝烙(酥)、高堂菜脯、姑蘇香腐、五香油橄欖、梅花餃、上湯牛肉、金都牌鹹菜皇、蓮香豬仔巢、糯米飯桃、鹹水粿、錦繡雀巢、蘿蔔酥、開元善素、香酥沙拉卷、香酥雞翅
潮州23道名菜 紅燒大排翅、水晶龍蝦、明爐燒為、韓江花似錦、白灼大海螺、蝴蝶拼盤、滿園鮑菊、什錦冬瓜盅、鯉魚躍龍門、紅燜海參、金龜孵卵、芙蓉官燕、烏雞燉魚翅、滿園秋菊、金筍雪蛤羹、白果局鞭花、橙汁鰻魚、玉盞蟹黃燕、千禧麒麟魚、竹林藏奇珍、潮州烤鰻、潮州溪口滷鵝肉、茶香雞。

文物

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始建於宋代、中國現存歷史最久、保存最完整的紀念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韓文公祠,始建於明代、全長2.6公里的古城牆,有與廣州越秀山鎮海樓齊名的明代建築廣濟城樓等。此外還有目前國內建築面積最大的泰式佛殿,有珍藏珍貴歷史文物的淡浮文物院等。 景觀:潮州市現有文物點700多處,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海蝕、古建築、古祠、古寺、古井、古橋、古塔、古牌坊、摩崖石刻、碑碣等。

地域文化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潮州文化是一種民系文化,為海內外全體潮州人所共有。潮州歷史悠久,與台灣、東南亞有著緊密的聯繫,又是著名僑鄉,1986年被國務院公布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潮州位列其中。

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閩越族聚居,從已出土的石器、陶器、骨器、人骨化石等,可以窺見其遠古文明的光輝。唐太宗開科取士,潮州已有進士出現。韓愈貶潮,重置鄉校,延師興學,使潮州的文風蔚然興起。宋代的潮州更是文風鼎盛,“一州兩書院,他郡所無”。南宋前期時潮州主戶客戶人口14餘萬人,而端平以後參加科舉的居然“終場至萬以上人”,終宋一代潮州中進士者多達172人,其中建炎二年(1128)一科連捷9人,一時為之轟動。明代的進士為160人,傳出了同榜八俊、兄弟連科等佳話和一門三進士的榮耀。明代鄉試中舉竟多達1088人。在歷代的殿試中潮州還湧現出狀元林大欽(明嘉靖1532年高中)、榜眼王大寶、探花姚宏中這樣的英才。

潮州 潮州

潮州古城的文化內涵更為深刻,依江築建的州城略帶狹長,北高南低,東西略為傾斜。城北是衙署區,城南為居住區,城東為商業區,城西為手工業和平民區,整個布局以《易》為本,突出體現“北貴南富東財西丁”的特點。貫穿於南北的通衢大道太平路,鱗次櫛比屹立著40多座形式各異的石牌坊。這些建於明、清兩代的牌坊,宛如潮州一部文明史,也成了潮州古城獨特的人文景觀。白牆黛瓦,嵌瓷木雕的潮州民居建築也頗具特色,不管是“四馬拖車”、“四點金”這樣的深院大宅,還是“拋獅”、“竹竿厝”的平民居第,無不顯示出深刻的潮州民俗意蘊,體現了精美典雅的文化內涵。潮州還有自己的方言、戲劇、音樂、工藝美術以及飲譽中外的潮州菜和名揚天下的潮州工夫茶,這些有著濃郁地方色彩的潮州文化對台灣及東南亞一帶都有著同根同源的深遠影響和聯繫。

僑鄉文化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潮州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據統計,旅居海外的潮籍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人口約230萬人,除港澳台同胞外,主要分布在泰國、新加坡、澳大利亞以及一些歐洲國家。其中旅居泰國僑胞近50萬人。2005年7月,原泰王國總理他信·欽那瓦及其率領的泰國訪華團,泰王國曼谷市市長阿披叻及其率領的曼谷市政府代表團蒞潮訪問。全世界現有各類潮團組織173個。

在潮籍僑胞中,有被譽為世界華人首富的知名實業家李嘉誠、受聘為50多所大學教授的國際漢學大師饒宗頤、熱心公益事業的愛國僑領陳偉南、國際攝影大師陳復禮等諸多傑出人士。

潮汕除旅居國內各地的潮汕人及其後裔,旅居海外的潮人包括潮籍華僑華裔和香港台灣澳門同胞估計占50%。潮汕已形成國內和海外兩個潮人社會。

潮商

潮州商人曾是中國古代三大商幫之一,即以海陽(今潮安)、饒平、澄海、潮陽、揭陽、普寧、惠來、豐順等縣的商人為主。這八個縣,就是傳統的潮州八邑。潮汕地區雖因地形阻隔而開發較晚,但自唐、宋水陸交通陸續開通後,潮汕地區的工商經濟發展迅速。明代的潮汕已然成為粵東、閩西南、贛南三地物資集散與進出口的據點, 更是海上貿易活躍的區域。

發源自潮汕地區的商人由於地理環境而形成“重販運”特點,使得他們在海上經貿與海外移民上有著傲人的成績。潮州商人的崛起與成就除了得益於工商貿易外,潮州商人的刻苦耐勞、冒險進取和倚重地緣、血緣社團的習性,是他們成功的重要因素。

地方特產

簡介圖片
茶葉潮州茶的種植和製作歷史長、品種多。潮州茶的品種,主要有鳳凰單叢鳳凰水仙、福建水仙、烏龍、石古烏龍、梅占、名花、奇蘭、黃旦、鐵觀音、本山、大紅、黃金香、肉桂等10多個。其中鳳凰水仙最多,為潮州的當家茶。據林業部門統計,潮州市現有茶園85000多畝,擁有中小型初、精製茶葉加工廠120家。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陶瓷 潮州陶瓷製品遠銷世界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瓷塑通花和瓷花,是最具特色的傳統美術工藝。1978年10月,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訪問朝鮮時,便以楓溪產的1.2米高的層鏤空“友誼”通花瓶作為珍貴禮品送給金日成主席。建於楓溪鎮的“南國瓷鄉陳列館”,陳列的產品集中了大部分楓溪陶瓷的精品,是楓溪陶瓷傳統藝術的縮影。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抽紗抽紗潮州抽紗是傳統的潮州刺繡與歐洲抽紗相結合的產物,有著百年的歷史,以其技藝精巧、輕盈淡雅見長,被譽為“南國名花”。潮州抽紗的主要品種有手巾、檯布、繡衣、床罩、被枕套、靠墊、餐套等。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金漆木雕潮州金漆木雕是在木雕作品上聚漆貼金,使其具有金碧輝煌的藝術效果。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玉雕潮州玉雕以南方碧玉為主要原料,兼用遼寧岫玉、河南獨玉和加拿大碧玉。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金銀首飾潮州金銀首飾工藝始於晚清,品種繁多,有手鐲、手鍊、戒指、胸花、項鍊、耳環、頭結、髮夾、釵牌、墜等1000多個花色品種。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香包香包是潮州民間獨特的傳統工藝品。傳統香包有香囊、粽球、針包、瓜子雞、紐絨、結帶等,造型美觀,品種多樣。香包主要用於佩帶或作為吊墜飾物。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麥桿畫潮州麥桿畫是一種洋溢著濃郁鄉士氣息的民間藝術,麥桿畫利用麥桿的反光作用,產生特殊的藝術意境。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竹製品潮州生產的竹製品除桌、椅、幾、谷答、畚箕、竹簍、扁擔、籮、筐等家具和家具外,還有窗簾、門帘、燈罩、扇子、吊籃、花籃、涼蓆等日用品和工藝品。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水果涼果用潮州水果加工製作的各式涼果,化皮橄和糖金桔等獲部優產品獎。潮州市加工的涼果有甘草橄欖、青李、加應子、話梅、五香梅、糖楊桃、話芒果、蜜芒果、話桃條、蜜桃條、柑餅、蜜柑、九制陳皮等50多個品種。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潮州水果 潮州是南方的水果之鄉,潮州柑名聞遐邇,各類水果緊隨季節變換而相繼上市。春有枇杷、楊梅、青梅、桃、李;夏有荔枝、鳳梨、芒果、沙梨;秋有龍眼、楊桃、柚、柿、番石榴;冬有橄欖、柑、桔、香蕉等。潮州市常栽果樹有22科128個品種,其中名優稀果有鸛巢柑、孚中選蕉柑、錢東新坡蜜柑、古樓山烏葉荔枝、溪口香蕉、草埔種龍眼、風來朵龍眼、大紅柿、紅種甜楊桃、青皮香橄欖、獨核黃皮、漁村楊梅、白飯桃、紅肉枇杷、紅毛梨、鳳梨等。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旅遊風景

潮州 潮州

潮州八景:舊時有內外之分,內八景是指於古城街巷之間,而外八景則指城外韓江兩岸。由於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內八景已逐漸湮沒,今天人們所說的潮州八景是指外八景,即“鱷渡秋風”、“西湖漁筏”(原西湖與韓江相通)、“金山古松”(曾名“馬丘松翠”)、“北閣佛燈”、“韓祠橡木”、“湘橋春漲”、“鳳凰時雨”、“龍湫寶塔”(原位於北閣對面江心,現仍存遺址)。

潮州新八景:潮州評選“新八景”旨在“促進文化經濟融合,展現歷史名城風采”。“新八景”為:濱江紅棉、廣場燈影、坊街亭韻、淡浮水墨、綠島晴嵐、桑浦禪泉、鳳凰天池、柘林漁火。“新八景”特色鮮明,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生態景觀兼顧,山、海資源皆備,既有歷史遺存,又有現代建築,涵蓋潮州各區縣,“老八景”亦布列其間。

著名人物

【主詞條:潮州人】

古代:楊世略、林大欽、林德鏞、黃仁勇、劉允、蕭端蒙、鄭大進、翁萬達、丁日昌、王大寶、陳夢龍、林大春

近現代:李嘉誠、饒宗頤、陳偉南、孫大文、蔡瀾

城市榮譽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紅軍茶之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中國瓷都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中國婚紗晚禮服名城國家日用陶瓷特色產業基地中國著名僑鄉
中國潮州菜之鄉中國不鏽鋼製品之鄉國家重點工藝美術城市
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中國工藝美術之都中國陶瓷出口基地
中國日用陶瓷出口之鄉最中國美食城市

友好城市

國家、省份城市
中國福建廈門
泰國曼谷
法國巴黎十三區
美國舊金山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