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頭龍

斷頭龍

斷頭龍,起源於民間傳說,流傳於水亭畲族鄉的民間龍舞,僅套路就有“雙元寶”、“金瓜棚”、“八仙跌”等20多套。,《斷頭龍》的最大特色是龍頭龍身分開,整條龍由龍珠、龍頭及七節龍身組成。龍頭和龍珠可單獨表演出一套套高難度的技巧動作。

神話傳說

斷頭龍 唐代貞觀年間,浙江連年大旱,禾苗枯焦,百姓紛紛求告龍王。龍王動了惻隱之心,立即奔赴天庭奏請玉皇大帝,讓玉皇大帝準他降雨。玉皇大帝下了一道旨令:“城內降雨七分,城外降雨三分”。
龍王領旨以後心想,城裡降雨七分就要鬧水災,城外降雨三分又無濟於事,何不來一個倒三七降雨呢!於是龍王在城裡降了三分雨,在城外降了七分雨,城裡城外的百姓都得到了好處。玉皇大帝知道以後,卻是大發雷霆,怒斥龍王違抗天旨,對龍王處以斬刑。
百姓為了報答龍王的恩德,各村各莊都扎制了龍頭,供奉在廟堂里或在廳堂上,焚香禮拜。每到春節元宵,村民扛著龍頭和龍身,沿村沿莊遨遊,對龍王寄託哀思。由於龍頭被斬了,所以龍頭、龍身就分開來舞,被叫做“斷頭龍”。

龍舞的介紹

斷頭龍斷頭龍
“斷頭龍”是流傳於水亭畲族鄉的民間龍舞,僅套路就有“雙元寶”、“金瓜棚”、“八仙跌”等20多套;“糧食砌”是以五穀雜糧、天然蜂蠟、松香等為材料,用作供品,以祈五穀豐登、國泰民安;“諸葛後裔祭祀”是三國蜀相諸葛亮的子孫為紀念先祖諸葛亮,每年舉行的隆重祭祀儀式,定型於明嘉靖年間;“黃大仙傳說”是出生在雲山街道黃湓村的黃初平得道成仙、叱石成羊、苦練修道、為民除惡等在民間廣泛流傳的故事。

非物質文化遺產

《斷頭龍》起源於民間傳說。據傳,唐朝貞觀年間,連年大旱,龍王為了拯救凡間百姓受旱之苦,違背上天玉帝意旨連降大雨而被斬,身首分離。黎民百姓為感龍王救命之恩,製作“斷頭龍”,在春節期間沿街迎舞,以示紀念。與其他龍舞相比,《斷頭龍》的最大特色是龍頭龍身分開,整條龍由龍珠龍頭及七節龍身組成。龍頭和龍珠可單獨表演出一套套高難度的技巧動作。龍身每換一個陣圖,龍頭和龍珠就舞出一個套路。龍頭、龍珠、龍節中可點燃紅燭,夜間起舞時千姿百態,色彩斑斕。整套龍舞翻滾靈動,變化多端,形態壯美。近百年來,特色民舞《斷頭龍》在蘭谿市水亭鄉一帶流傳,在創新中發展,形成了“雙元寶”、“金瓜棚”、“八仙跌”、等20多個表演套路,並由“單龍”變成“雙龍”,更加好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