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蜀漢孝懷皇帝]

劉禪[蜀漢孝懷皇帝]
劉禪[蜀漢孝懷皇帝]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於公元223年繼位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間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持姜維北伐,在位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後在洛陽去世。

基本信息

個人概述

蜀漢交戰地圖蜀漢交戰地圖

劉禪,劉備之子,於劉備去世後繼位成為蜀國皇帝,軍國大事先後全權委任於諸葛亮、蔣琬等人,自己沒有什麼表現。諸葛亮等賢臣相繼去世後,劉禪無力把持國政,宦官黃皓開始專權,蜀國逐漸衰敗。後魏國大舉伐蜀,劉禪投降,舉家遷往洛陽,被封為安樂縣公,幾年後去世。劉禪,被劉備立為太子。劉備於公元223年4月病死,他於同年5月繼位,改年號為“建興”。劉禪庸碌無能。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諸葛亮治理國政。幾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國,均遭失利。自諸葛亮死後,蔣琬和費禕輔政,他們遵行諸葛亮的既定方針,團結內部,又不輕易用兵,曾一度使蜀國維持著比較穩定的局面。蔣琬費禕之後,姜維執政,多次對魏用兵無功,消耗了國力。而劉禪自諸葛亮死後,更加昏庸無道,貪圖享樂,不理朝政,宦官黃皓乘機取寵弄權,結黨營私,朝政日非,連姜維也因怕被害,自請到沓中(今甘肅甘南州舟曲西北)種麥以避禍。至此,蜀國的基礎已大大動搖。公元263年,魏國分三路進攻蜀漢,魏將鄧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劉禪派諸葛亮之子諸葛瞻阻擊鄧艾諸葛瞻在綿竹戰死,魏軍進而逼近成都。這時,姜維率領的蜀軍主力還在劍閣駐守,毫無損傷。後主一聽敵軍逼近,慌作一團,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議。有人建議後主逃向南中地區(今四川南部及雲、貴部分地區),但那裡情況複雜,能否站穩沒有把握。有人建議東投孫吳,但孫吳也日益衰弱,自身難保。光祿大夫譙周力主降魏,後主竟採納降魏的建議,反縛自己雙手,出城投降鄧艾,並根據鄧艾的命令,下令蜀軍全部投降。蜀漢滅亡。

個人生平

早年經歷

劉禪由劉備的正室甘夫人所生,是劉備三位庶子中最為年長的。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派曹純領五千虎豹騎在長坂坡大敗劉備,劉備率領張飛、趙雲等數十騎棄其妻子而逃,襁褓之中的劉禪在趙雲的保護之下得以倖免。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被繼母孫夫人攜返東吳時被張飛和趙雲截下。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封為漢中王,立劉禪為王太子。
公元221年(章武元年),劉備自立為帝,建立蜀漢,立劉禪為皇太子。為了讓劉禪見多識廣,掌握治國本領,劉備讓其多學《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並由諸葛亮親自抄寫這些書讓他學習,又令其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不僅如此,還令其學武。《寰宇記》有記載:“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射於此。”

劉禪被押到洛陽,降封為安樂公。魏國還將他的子孫和舊臣50多人封侯,以籠絡人心,穩定蜀漢局勢。劉禪卻認為這是對他的很大恩典,感激不盡。

登基為帝

公元223年(章武三年)四月,劉備在永安宮去世,五月,劉禪繼承皇位在成都稱帝,時年十七歲。尊封吳皇后為皇太后。大赦天下,改換年號建興。
劉禪繼位初期,根據劉備遺詔,由丞相諸葛亮輔政,政事無巨細,鹹決於亮”。同年,劉禪冊封張飛之女張氏為皇后。這一年,蜀漢國內叛亂四起,先有牂牁郡太守朱褒占據本郡反叛,後有夷王高定起兵。諸葛亮為穩定形勢,派尚書郎鄧芝出使吳國,與孫權修好。
公元224年(建興二年)春,致力發展農業生產,停止征戰讓百姓休養生息。
公元225年(建興三年)三月,丞相諸葛亮率軍征討南方四郡,四郡都被平定,於是改益州郡為建寧郡,分建寧、永昌二郡合為雲南郡,又分建寧、牂牁二郡合為興古郡。十二月諸葛亮班師回成都。
從公元228年(建興六年)到公元234年(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多次北伐與曹魏交戰,雙方互有勝敗。公元234年(建興十二年)八月,諸葛亮在渭濱病逝。征西大將軍魏延與丞相長史楊儀因爭奪權力不和,領兵互相攻打,魏延兵敗逃走;楊儀斬殺魏延,統率各路兵馬撤回成都。劉禪大赦天下,任命左將軍吳壹為車騎將軍,假節鎮守漢中。任命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為尚書令,總理國家政事。
公元235年(建興十三年)正月,中軍師楊儀被貶為庶民並遷住漢嘉郡。夏四月,升任蔣琬為大將軍。
公元236(建興十四年)四月,劉禪前往湔縣登臨觀阪,觀看汶水水流,十天后返歸成都。同年,武都氐王苻健請求投降蜀漢,劉禪派遣大將軍蔣琬及張尉前往接應,但是到了約定的時間卻不見苻健前來,蔣琬對此非常擔憂。張嶷估計說:“苻健請求歸降很真誠,一定不會發生什麼變化,平時聽說苻健的弟弟很狡詐,而且胡人不可能一起來歸附,恐怕有叛變的情況,所以滯留在半路上。”幾天后,苻健弟弟果然帶四百戶人眾投奔魏國,只有苻健前來歸順,劉禪將他們全部遷往廣都居住。
公元238年(延熙元年)正月,劉禪立前皇后之妹張氏為皇后。大赦天下,更改年號。立皇子劉璿為皇太子,皇子劉瑤為安定王。冬十一月,大將軍蔣琬率軍出成都進駐漢中。
公元239年(延熙二年)春三月,劉禪下詔,升蔣琬為大司馬,並命蔣琬開府治事。
公元240年(延熙三年),越雋郡當地夷人作亂,劉禪派遣張嶷前往平定叛亂,並對越雋郡進行開發,打通越雋郡與成都之間的道路。
公元242年(延熙五年),大司馬蔣琬大造舟船,準備沿漢水、沔水東下,攻取上庸等東三郡。劉禪召集朝中大臣對此事進行商議,朝議以為,水路出兵雖然容易,但若是失敗不容易撤退。於是,劉禪派遣尚書令費禕、中監軍姜維前往漢中對蔣琬進行勸說。蔣琬與費禕、姜維商議後認為羌胡人心存漢室,可以與其連結,於是又給劉禪上書。 這次劉禪同意了蔣琬的看法,就派遣安南將軍馬忠前往漢中傳聖旨,封姜維為涼州刺史,負責連結羌胡的事情。馬忠回超後,劉禪拜馬忠為鎮南大將軍。
公元245年(延熙八年)秋八月,皇太后(先主吳夫人)病逝,劉禪將皇太后與先帝劉備合葬於惠陵。
公元249年(延熙十二年)春正月,魏國司馬懿發動政變,夏侯霸被迫前來投奔蜀漢,但因為不認識蜀中道路而迷路,因為山路難行,夏侯霸下馬步行走破了腳也還是找不著路。劉禪得知後立即派人前往接應。劉禪見到夏侯霸後安慰他說:“你的父親是在戰場上戰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劉禪又指著自己的兒子說:“這是夏侯家的外甥。”於是拜夏侯霸為車騎將軍。
公元258年(景耀元年),鎮軍將軍陳祗病死,宦官黃皓開始干預政事。
公元262年(景耀五年),姜維見黃皓肆無忌憚的擅攝朝政,啟奏劉禪將其處死,但劉禪不同意,說黃皓不過是一小人,不用太在意。劉禪命黃皓向姜維謝罪,但姜維見黃皓在朝中枝連葉附,恐怕會對自己不利,右將軍閻宇又聯合一些人打算廢掉姜維。姜維對此感到非常害怕,於是請求到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

去世

景耀六年(263年),姜維聽聞鍾會於關中治兵,於是上書給劉禪調兵遣將以作準備,但黃皓告訴劉禪敵人不會來的,於是劉禪也就沒當回事,導致蜀漢群臣都不知道此事。

同年夏,魏司馬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等大舉伐蜀,劉禪於是派遣張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敵。姜維率眾將鍾會十餘萬大軍擋在劍閣,但鄧艾卻偷渡陰平直奔成都。劉禪與群臣商議後決定派遣諸葛瞻領兵於涪拒敵,雖然一開始諸葛瞻擊破了鄧艾軍的前鋒,但諸葛瞻不聽黃崇的勸告占據險要,最後戰死綿竹。

劉禪再次召集群臣商議對策,光祿大夫譙周力排眾議,極力主張投降。而北地王劉諶請求背城一戰,但劉禪不同意,於是劉諶先殺妻子而後自殺。南中監軍霍弋也請求帶兵前來守衛成都,劉禪還是不同意。最終,劉禪聽從譙周的建議,向鄧艾軍投降。

劉禪投降後敕令堅守劍閣的姜維向鍾會軍投降,而姜維假意投降鍾會,準備借鍾會之手誅殺魏將,而後復興蜀漢,並寫密信給劉禪只需等待幾天就可以。但因為事情泄漏,姜維及張翼等都被殺。蜀漢就此徹底滅亡。

蜀漢滅亡後,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封為安樂縣公。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餘生。

泰始七年(271年),劉禪去世,晉朝廷謚劉禪為思公。西晉末年,劉淵起事,國號為漢,追謚劉禪為孝懷皇帝。

史書記載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
劉禪劉禪
後主諱禪,字公嗣,先主子也。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立為王太子。及即尊號,冊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禪,朕遭漢運艱難,賊臣篡盜,社稷無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繼大統。今以禪為皇太子,以承宗廟,祗肅社稷。使使持節丞相亮授印緩,敬聽師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與!” 一三年夏四月,先主殂於永安宮。五月,後主襲位於成都,時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是歲魏黃初四年也。

一禮記曰:行一物而三善者,惟世子而已,其齒於學之謂也。鄭玄日:物猶事也。
二魏略曰:初備在小沛,不意曹公卒至,遑遽棄家屬,後奔荊州。禪時年數歲,竄匿,隨人西入漢中,為人所賣。及建安十六年,關中破亂,扶風人劉括避亂入漢中,買得禪,問知其良家子,遂養為子,與娶婦,生一子。初禪與備相失時,識其父字玄德。比舍人有姓簡者,及備得益州而簡為將軍,備遣簡到漢中,舍都邸。禪乃詣簡,簡相檢訊,事皆符驗。簡喜,以語張魯,魯(乃)〔為〕洗沐送詣益州,備乃立以為太子。初備以諸葛亮為太子太傅,及禪立,以亮為丞相,委以諸事,謂亮曰:“政由葛氏,祭則寡人。”亮亦以禪未閒於政,遂總內外。
臣松之案:二主妃子傳曰“後主生於荊州”,後主傳雲“初即帝位,年十七”,則建安十二年生也。十三年敗於長阪,備棄妻子走,趙雲傳曰“雲身抱弱子以免”,即後主也。如此,備與禪未嘗相失也。又諸葛亮以禪立之明年領益州牧,其年與主簿杜微書曰“朝廷今年十八”,與禪傳相應,理當非虛。而魚豢雲備敗於小沛,禪時年始生,及奔荊州,能識其父字玄德,計當五六歲。備敗於小沛時,建安五年也,至禪初立,首尾二十四年,禪應過二十矣。以事相驗,理不得然。此則魏略之妄說,乃至二百餘言,異也!又案諸書記及諸葛亮集,亮亦不為太子太傅。 
建興元年夏,牂牁太守朱褒擁郡反。一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闓反,流太守張裔於吳,據郡不賓,越雋夷王高定亦背叛。是歲,主皇后張氏。遣尚書郎鄧芝固好於吳,吳王孫權與蜀和親使聘,是歲通好。 
一魏氏春秋曰:初,益州從事常房行部,聞褒將有異志,收其主簿案問,殺之。褒怒,攻殺房,誣以謀反。諸葛亮誅房諸子,徙其四弟於越雋,欲以安之。褒猶不悛改,遂以郡叛應雍闓。
臣松之案:以為房為褒所誣,執政所宜澄察,安有妄殺不辜以悅奸慝?斯殆妄矣!! 
二年春,務農殖谷,閉關息民。
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為建寧郡,分建寧、永昌郡為雲南郡,又分建寧、牂牁為興古郡。
十二月,亮還成都。
四年春,都護李嚴自永安還住江州,築大城。一
一今巴郡故城是。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漢中,營沔北陽平石馬。一 
一諸葛亮集載禪三月下詔曰:“朕聞天地之道,福仁而禍淫;善積者昌,惡積者喪,古今常數也。是以湯、武脩德而王,桀、紂極暴而亡。曩者漢祚中微,網漏凶慝,董卓造難,震盪京畿。曹操階禍,竊執天衡,殘剝海內,懷無君之心。子丕孤豎,敢尋亂階,盜據神器,更姓改物,世濟其凶。當此之時,皇極幽昧,天下無主,則我帝命隕越於下。昭烈皇帝體明叡之德,光演文武,應乾坤之運,出身平難,經營四方,人鬼同謀,百姓與能。兆民欣戴。奉順符讖,建位易號,丕承天序,補弊興衰,存復祖業,誕膺皇綱,不墜於地。萬國未定,早世遐殂。朕以幼沖,繼統鴻基,未習保傅之訓,而嬰祖宗之重。六合壅否,社稷不建,永惟所以,念在匡救,光載前緒,未有攸濟,朕甚懼焉。是以夙興夜寐,不敢自逸,每從菲薄以益國用,勸分務穡以阜民財,授方任能以參其聽,斷私降意以養將士。欲奮劍長驅,指討凶逆,朱旗未舉,而丕復隕喪,斯所謂不燃我薪而自焚也。殘類余醜,又支天禍,恣睢河、洛,阻兵未弭。諸葛丞相弘毅忠壯,忘身憂國,先帝託以天下,以勖朕躬。今授之以旄鉞之重,付之以專命之權,統領步騎二十萬眾,董督元戎,龔行天罰,除患寧亂,克復舊都,在此行也。昔項籍總一強眾,跨州兼土,所務者大,然卒敗垓下,死於東城,宗族(如焚)〔焚如〕,為笑千載,皆不以義,陵上虐下故也。今賊效尤,天人所怨,奉時宜速,庶憑炎精祖宗威靈相助之福,所向必克。吳王孫權同恤災患,潛軍合謀,掎角其後。涼州諸國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詣受節度,大軍北出,便欲率將兵馬,奮戈先驅。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師貞勢並,必無敵矣。夫王者之兵,有徵無戰,尊而且義,莫敢抗也,故鳴條之役,軍不血刃,牧野之師,商人倒戈。今旍麾首路,其所經至,亦不欲窮兵極武。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及魏之宗族、支葉、中外,有能規利害、審逆順之數,來詣降者,皆原除之。昔輔果絕親於智氏,而蒙全宗之福,微子去殷,項伯歸漢,皆受茅土之慶。此前世之明驗也。若其迷沈不反,將助亂人,不式王命,戮及妻孥,罔有攸赦。廣宣恩威,貸其元帥,吊其殘民。他如詔書律令,丞相其露布天下,使稱朕意焉。”
六年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復出散關,圍陳倉,糧盡退。魏將王雙率軍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還漢中。
七年春,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遂克定二郡。冬,亮徙府營於南山下原上,築漢、樂二城。是歲,孫權稱帝,與蜀約盟,共交分天下。
八年秋,魏使司馬懿由西城,張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斜,余奢反。欲攻漢中。丞相亮待之於城固、赤阪,大雨道絕,真等皆還。是歲,魏延破魏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徙魯王永為甘陵王。梁王理為安平王,皆以魯、梁在吳分界故也。
九年春二月,亮復出軍圍祁山,始以木牛運。魏司馬懿、張郃救祁山。
夏六月,亮糧盡過軍,郃追至青封,與亮交戰,被箭死。
秋八月,都護李平廢徙梓潼郡。一 

劉嬋劉禪
一漢晉春秋曰:冬十月,江陽至江州有鳥從江南飛渡江北,不能達,墮水死者以千數。
十年,亮休士勸農於黃沙,作流馬木牛畢,教兵講武。
十一年冬,亮使諸軍運米,集於斜谷口,治斜谷邸閣。是歲,南夷劉胄反,將軍馬忠破平之。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馬運。秋八月,亮卒於渭濱。征西大將軍魏延與丞相長史楊儀爭權不和,舉兵相攻,延敗走;斬延首,儀率諸軍還成都。大赦。以左將軍吳壹為車騎將軍,假節督漢中。以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為尚書令,總統國事。
十三年春正月,中軍師楊儀廢徙漢嘉郡。夏四月,進蔣琬位為大將軍。
十四年夏四月,後主至湔,一登觀阪,看汶水之流,旬日還成都。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四百餘戶於廣都。 
一臣松之案:湔,縣名也,屬蜀郡,音翦。 
十五年夏六月,皇后張氏薨。
延熙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張氏。大赦,改元。立子璿為太子,子瑤為安定王。冬十一月,大將軍蔣琬出屯漢中。 
二年春三月,進蔣琬位為大司馬。
三年春,使越雋太守張嶷平定越雋郡。
四年冬十月,尚書令費禕至漢中,與蔣琬諮論事計,歲盡還。
五年春正月,監軍姜維督偏軍,自漢中還屯涪縣。
六年冬十月,大司馬蔣琬自漢中還,住涪。十一月,大赦。以尚書令費禕為大將軍。
七年閏月,魏大將軍曹爽、夏侯玄等向漢中,鎮北大將軍王平拒興勢圍,大將軍費禕督諸軍往赴救,魏軍退。夏四月,安平王理卒。
秋九月,禕還成都。
八年秋八月,皇太后薨。
十二月,大將軍費禕至漢中,行圍守。
九年夏六月,費禕還成都。秋,大赦。
冬十一月,大司馬蔣琬卒。一
一魏略曰:琬卒,禪乃自攝國事。 
十年,涼州胡王白虎文、治無戴等率眾降,衛將軍姜維迎逆安撫,居之於繁縣。是歲,汶山平康夷反,維往討,破平之。
十一年夏五月,大將軍費禕出屯漢中。秋,涪陵屬國民夷反,車騎將軍鄧芝往討,皆破平之。
十二年春正月,魏誅大將軍曹爽等,右將軍夏侯霸來降。夏四月,大赦。秋,衛將軍姜維出攻雍州,不克而還。將軍句安、李韶降魏。
十三年,姜維復出西平,不克而還。
十四年夏,大將軍費禕還成都。冬,復北駐漢壽。大赦。 
十五年,吳王孫權薨。立子琮為西河王。
十六年春正月,大將軍費禕為魏降人郭循所殺於漢壽。夏四月,衛將軍姜維復率眾圍南安,不克而還。
十七年春正月,姜維還成都。大赦。夏六月,維復率眾出隴西。冬,拔狄道、(河間)〔河關〕、臨洮三縣民,居於綿竹、繁縣。
十八年春,姜維還成都。夏,復率諸軍出狄道,與魏雍州刺史王經戰於洮西,大破之。經退保狄道城,維卻住鍾題。
十九年春,進姜維位為大將軍,督戎馬,與鎮西將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誓不至。秋八月,維為魏大將軍鄧艾所破於上邽。維退軍還成都。是歲,立子瓚為新平王。大赦。 
二十年,聞魏大將軍諸葛誕據壽春以叛,姜維復率眾出駱谷,至芒水。是歲大赦。景耀元年,姜維還成都。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年。宦人黃皓始專政。吳大將軍孫綝廢其主亮,立琅邪王休。
二年夏六月,立子諶為北地王,恂為新興王,虔為上黨王。三年秋九月,追謚故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
四年春三月,追謚故將軍趙雲。冬十月,大赦。
五年春正月,西河王琮卒。是歲,姜維復率眾出侯和,為鄧艾所破,還住沓中。
六年夏,魏大興徒眾,命征西將軍鄧艾、鎮西將軍鍾會、雍州刺史諸葛緒數道並攻。於是遣左右車騎將軍張翼、廖化、輔國大將軍董厥等拒之。大赦。改元為炎興。
冬,鄧艾破衛將軍諸葛瞻於綿竹。用光祿大夫譙周策,降於艾,奉書曰:“限分江、漢,遇值深遠,階緣蜀土,斗絕一隅,乾運犯冒,漸苒歷載,遂與京畿攸隔萬里。每惟黃國中,文皇帝命虎牙將軍鮮于輔,宣溫密之詔,申三好之恩,開示門戶,大義炳然,而否德暗弱,竊貪遺緒,俯仰累紀,未率大教。天威既震,人鬼歸能之數,怖駭王師,神武所次,敢不革面,順以從命!輒敕群帥投戈釋甲,官府努藏一無所毀。百姓布野,餘糧棲畝,以俟後來之惠,全元元之命。伏惟大魏布德施化,宰輔伊、周,含覆藏疾。謹遣私署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駙馬都尉鄧良奉齎印緩,請命告誠,敬輸忠款,存亡敕賜,惟所裁之。輿櫬在近,不復縷陳。”是日,北地王諶傷國之亡,先殺妻子,次以自殺。
一紹、良與艾相遇於雒縣。艾得書,大喜,即報書,
二遣紹、良先還。艾至城北,後主輿櫬自縛,詣軍壘門。艾解縛焚櫬,延請相見。
三因承制拜後主為驃騎將軍。諸圍守悉被後主敕,然後降下。艾使後主止其故宮,身往造焉。資嚴未發,明年春正月,艾見收。鍾會自涪至成都作亂。會既死,蜀中軍眾鈔略,死喪狼籍,數日乃安集。
一漢晉春秋曰:後主將從譙周之策,北地王諶怒曰:“若理窮力屈,禍敗必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後主不納,遂送璽緩。是日,諶哭於昭烈之廟,先殺妻子,而後自殺,左右無不為涕泣者。
二王隱蜀記曰:艾報書云:“王綱失道,群英並起,龍戰虎爭,終歸真主,此蓋天命去就之道也。自古聖帝,爰逮漢、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以興洪業,其不由此,未有不顛覆者也。隗囂憑隴而亡,公孫述據蜀而滅,此皆前世覆車之鑑也。聖上明哲,宰相忠賢,將比隆黃軒,侔功往代。銜命來征,思聞嘉響,果煩來使,告以德音,此非人事,豈天啟哉!昔微子歸周,實為上賓,君子豹變,義存大易,來辭謙沖,以禮輿櫬,皆前哲歸命之典也。全國為上,破國次之,自非通明智達,何以見王者之義乎!”禪又遣太常張峻、益州別駕汝超受節度,遣太僕蔣顯有命敕姜維。又遣尚書郎李虎送士民簿,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米四十餘萬斛,金銀各二千斤,錦綺采絹各二十萬匹,余物稱此。
三晉諸公贊曰:劉禪乘騾車詣艾,不具亡國之禮。 
後主舉家東遷,既至洛陽,策命之曰:“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臨軒,使太常嘉命劉禪為安樂縣公。於戲,其進聽朕命!蓋統天載物,以鹹寧為大,光宅天下,以時雍為盛。故孕育群生者,君人之道也,乃順承天者,坤元之義也。上下交暢,然後萬物協和,庶類獲乂。乃者漢氏失統,六合震擾。我太祖承運龍興,弘濟八極,是用應天順民,撫有區夏。於時乃考因群傑虎爭,九服不靜,乘間阻遠,保據庸蜀,遂使西隅殊封,方外壅隔。自是以來,干戈不戢,元元之民,不得保全其性,幾將五紀。朕永惟祖考遺志,思在綏緝四海,率土同軌,故爰整六師,耀威梁、益。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憚屈身委質,以愛民全國為貴,降心回慮,應機豹變,履言思順,以享左右無疆之休,豈不遠歟!朕嘉與君公長饗顯祿,用考咨前訓,開國胙土,率遵舊典,鍚茲玄牡,苴以白茅,永為魏籓輔,往欽哉!公其祗服朕命,克廣德心,以終乃顯烈。”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秘書令郤正、殿中督張通並封列侯。
一公泰始七年薨於洛陽。二
一漢晉春秋曰: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二蜀記云:謚曰思公子恂嗣。 

評曰: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闇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禮,國君繼體,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則革稱建興,考之古義,體理為違。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然經載十二而年名不易,軍旅屢興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沒後,茲制漸虧,優劣著矣。一
一華陽國志曰:丞相亮時,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吳漢不原為赦。先帝亦言吾周鏇陳元方、鄭康成間,每見啟告,治亂之道悉矣,曾不語赦也。若劉景升、季玉父子,歲歲赦宥,何益於治!”臣松之以為“赦不妄下”,誠為可稱,至於“年名不易”,猶所未達。案建武、建安之號,皆久而不改,未聞前史以為美談。“經載十二”,蓋何足雲?豈別有他意,求之未至乎!亮歿後,延熙之號,數盈二十,“茲制漸虧”,事又不然也。

著名典故

劉禪劉禪
單騎救主” 三國演義中曹操大軍將劉備擊潰,劉備妻離子散,狼狽遁逃,但妻子和兒子阿斗卻落入了曹軍的手裡,蜀名將趙子龍奮不顧身單騎突入曹百萬大營隻身救出劉阿斗,為了不拖累趙雲,劉備的妻子投井自殺,而趙雲也攜帶著襁褓中的阿斗拚死殺出重圍,為此劉備曾怒摔阿斗以報子龍之恩。並說即便丟了兒子也不能失去子龍。由此傳為佳話。

截江救阿斗” 三國演義中劉備之子阿斗被劉備之妻孫尚香私自抱回江東,面對此種政治形勢和東吳的一步狠棋,蜀將趙子龍親自渡江追阿斗,英勇的趙子龍隻身闖入孫尚香的船上,戰勝孫尚香的眾多侍衛,成功將阿斗救回蜀營,避免了被東吳挾持皇子的局面。

扶不起的阿斗” 三國演義中蜀主劉備的兒子劉禪,小名叫阿斗。劉備死後他繼承皇位,稱為蜀後主。劉禪平庸無能,雖然有諸葛亮等賢臣良將人輔佐,也不能振興蜀國,最後還主動投降魏國。後用“阿斗”,“扶不起的劉阿斗”形容軟弱無能,沒有大志,不思振作的人。
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就產生於三國時的洛陽。當時魏軍入川,蜀後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於是設宴款待,並以歌舞助興。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他的舊臣郤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著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問,劉禪趕忙把郤正教他的話學了一遍,只是欲哭無淚。司馬昭聽了,說“咦,這話怎么像是郤正說的?”劉禪驚奇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

《三國志》記載,劉備臨終前囑咐劉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劉禪繼位初期也確實聽從父親的遺命,“政事無巨細,鹹決於亮”,放權給諸葛亮處理軍政大事。隨著劉禪對軍國治理的深入了解,開始對諸葛亮窮兵黷武的進行獨力北伐導致國力衰退的政策看法有分歧,可是基於劉備訂立的北伐統一中國恢復漢朝宗師室的既定政策和諸葛亮在國內的崇高威望,劉禪在諸葛亮主政期間,以團結為重,全力支持諸葛亮的北伐。諸葛亮死後,據《三國志》記載,劉禪廢除了丞相制,設立尚書令、大將軍和大司馬三職互相制衡,軍政事務分開。後來“乃自攝國事”,提出“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由蔣琬費禕董允等人主政,修養生息,積蓄力量後從長計議再北伐的政策,親自處理除了對外戰爭領域之外的國內軍政事務。劉禪對於繼承了諸葛亮職務的姜維也諸多制衡,嚴重的拖慢了北伐的進度。

可是由於劉禪對軍隊沒有可靠的控制權,不敢對主張急於北伐的軍方將領太過壓迫,導致施政方針混亂。而且劉禪對於宦官黃皓也頗為寵信,最後蜀漢於263年亡國。蜀亡後,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留下了“此間樂,不思蜀”的名句。給司馬昭留下了:“我無憂矣!”的好印象,成功地保住了性命。晉謚安樂縣思公,劉淵謚孝懷皇帝。

家庭成員

父母

父親:漢昭烈帝劉備
母親:昭烈皇后甘夫人

后妃

敬哀皇后,張氏,張飛長女。劉禪為太子時立為太子妃。於223年立為皇后,237年去世。
張皇后,張飛次女。敬哀皇后死後,於238年正月立為皇后。蜀漢滅亡後,隨劉禪到洛陽。
王貴人,劉禪後宮,劉璿生母。
李昭儀,劉禪後宮,蜀漢滅亡時自殺。

子女

見於《三國志》記載的有以下七人,其中劉璿於蜀漢亡後被殺,劉諶於亡國當日自殺,其餘投降並與後主同時被遷往洛陽。在永嘉之亂後“子孫絕滅”。
長子劉璿,延熙元年(238)立為太子,蜀漢亡後,鍾會在成都作亂,被亂兵殺害。
次子劉瑤,延熙元年(238)封安定王,蜀漢亡後投降。
三子劉琮,延熙十五年(252)封西河王,景耀五年(262年)病亡。
四子劉瓚,延熙十九年(256)封新平王,蜀漢亡後投降。
五子劉諶,景耀二年(259)封北地王,曾反對譙周降魏的提議,但被劉禪拒絕,遂於蜀漢亡國當日自殺。
六子劉恂,景耀二年(259)封新興王,蜀漢亡後投降。繼承了劉禪的安樂公爵位。
七子劉虔,景耀二年(259)封上黨王,蜀漢亡後投降。
兄弟姐妹
義兄:劉封
姐姐(或妹妹):兩人,在長坂坡被曹純所俘。
弟:鄉侯劉永
弟:安平悼王劉理

個人影響

劉禪劉禪被醜化之形象
在世人的心目中,劉禪是平庸昏聵之君,在市井街頭的平頭百姓眼裡,劉禪的形象始終是碌碌無為的的庸主一個,更有甚者稱之為“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因劉禪小名為阿斗,於是在我們國語的形容詞中,又多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有人預言,這個形容詞將流傳千年。

阿斗真的扶不起嗎?他真的是個昏庸、愚鈍甚至有些弱智的君主嗎?看看劉備和孔明都是怎么評價劉禪的:

劉備給後主的遺詔提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

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諸葛亮不是一個阿諛承迎的大臣,劉備也不是徒好虛名的君主,他們是不會把一個平庸的人硬說成“智量甚大”的。

事實上:“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

縱觀歷史,劉禪就任蜀漢皇帝總計41年,是三國時期所有董事長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其中,諸葛亮輔佐劉禪11年,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還在賢臣的輔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在那個群雄割據的動亂時代,能執政這么久,劉禪肯定有其過人之處。

有容人之量

劉禪繼承帝位時,年僅17歲。劉備臨終前特意叮囑:“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於是呼,“政事無巨細,鹹決於亮”,所有的事情劉禪都“按丞相說的辦”。對於大權獨攬的諸葛亮,劉禪也做到了凡事謙讓,“以父事之”。

後來劉禪年紀漸長,按照漢代朝廷的常規,諸葛亮應當逐漸地將大權交還給劉禪,讓劉禪順利“轉正”,徹底擺脫“見習”皇帝的命運。可是,諸葛亮仍緊握大權。諸葛亮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劉禪沒有工作經驗,沒有治國經驗,所以才總攬全局。這讓人不禁要問,劉禪現在是沒有經驗,你不給他實踐的機會,他哪兒來的經驗,他不是永遠沒經驗嗎?

諸葛亮帶兵出外征戰,對已年滿22歲的劉禪依舊不放心,特派心腹董元為侍中,統宿衛親兵,“監管”劉禪。在諸葛亮的《前出師表》中,諸葛亮對劉禪的口氣和語感,簡直猶如一個嚴峻的父親在冷酷地調教不懂事、不聽話的孩子。

對這些,劉禪一讓在讓,不想引起國內的政治混亂。諸葛亮發動北伐戰爭,劉禪雖然不贊成,但還是為諸葛亮鼓勁加油。可以說,劉禪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內變” 的道理,充分領會並嚴格執行了劉備的教導以及對長輩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他團結了內部領導班子,保持了領導集團的穩定,這樣最終得實惠的還是老百姓。難怪有人評價劉禪“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可見劉禪具有一個政治家寬容大度的胸懷。

劉禪不僅對諸葛亮寬宏大量,對其他大臣也是如此。比如魏延叛亂被殺,劉禪對於魏延沒有一概否定,而是下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

劉禪生活腐化時,學者周譙和老臣董允上書勸柬,劉禪最多也就是無可奈何,而不是一怒之下大開殺戒。後主劉禪可能是中國歷代帝王里,對大臣動刀較少的一個了,這點非常難得。

頭腦清楚、知人善用

劉禪不僅有容人之量,而且頭腦清楚,知人善用,有很強的分析能力,絕對不是弱智。劉禪專用諸葛亮來治國,就是他聰明的地方,雖然諸葛亮有窮兵黷武的問題,但是他治理蜀國的措施確實給蜀國帶來了發展。所以即便在孔明死後,劉禪仍然繼續延用諸葛亮的措施,甚至重用諸葛亮所選拔的人。

諸葛亮急於北伐,劉禪此時頭腦非常清楚,他非常清楚魏蜀的實力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又不好直接反對,只能規勸諸葛亮說:“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儘管諸葛亮執意北伐,沒有聽從劉禪的勸告,劉禪還是全力支持諸葛亮的北伐。諸葛亮死後,劉禪立刻停止了空耗國力、勞民傷財的北伐。

在人事任免上,劉禪也表現出過人的一面。鑒於諸葛亮生前權力太重,劉禪廢除了丞相制。以費禕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以蔣琬為大司馬,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但又各有側重。蔣琬以管政務為主,兼管軍事;費禕以管軍事為主,兼管政務,軍政及內政大權不再同一人一把抓。這種新的政治格局安排,意味著劉禪決不允許再次出現事無巨細,皆決於丞相一人,而自己則大權旁落的尷尬局面。蔣琬死後,劉禪更進一步“自攝國事”。任官封爵,要劉禪同意;人事任免,要劉禪同意;出兵征討,要劉禪同意,幾乎所有的大事,都要劉禪同意。劉禪總統一切,直接掌管蜀漢政權達19年之久。這一系列舉措,能是一位智商低能的人想得出和做得到的嗎?

《魏略》中還記載了這樣的一件事:曹爽與司馬懿爭權被殺後,夏侯霸害怕受到株連而入蜀,劉禪親自出迎。夏侯霸的父親夏侯淵為老將黃忠所殺,劉禪安撫前來投降的夏侯霸時,說:“你父親的遇害,非我先人所為。”一語帶過之後,套近乎說:“我的兒子還是你外甥哩!”原來,劉禪之妻乃張飛女,而張飛之妻又為夏侯淵的從妹,所以劉禪才這么說。之後,劉禪對夏侯霸“厚加爵寵”。劉禪對夏侯霸的這一套懷柔拉攏的手段,即使其父劉備在世,大概也不過如此,足見劉禪絕非平庸之輩。

作為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一國君主,劉禪有自己的一套治國理念,絕對不是昏庸低能之輩。

樂不思蜀≠沒皮沒臉

歷來各方專家對後主劉禪的評價一直囿於暗弱無能、賢愚不辨,其中最大的一個詬病就是不戰而降、苟且偷安。

“樂不思蜀”一個詞語讓劉禪徹底被定格為一個反面人物,被認定是個沒皮沒臉的窩囊廢,從而對其進行口誅筆伐。

話說曹魏兵圍成都,劉禪心裡很清楚要是抵抗,士兵的傷忙一定會很大,而且很有可能招致曹魏屠城,讓百姓遭殃。為了保全子民,劉禪在深思熟慮後,決定開門投降。劉禪投降後,北上到達洛陽,被封為安樂公。這樣一來,劉禪多了一個賣國的罵名,卻保全了百姓的姓名財產,無論在當時老百姓來看,還是從當代歷史學的角度來看,都應該是一件好事。對於劉禪不戰而降,實乃“全國為上之策”。劉禪這樣注重國人現實利益的政治家,與“打腫臉充胖子”的面子政治家所不能同日而語,他沒有為一己私利,而不斷地鼓動老百姓為自己賣命。

亡國之後,作為亡國之君,不僅劉禪自家生命,而且包括對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裡。所以,劉禪必須裝憨賣傻,處處隱藏自己才能,才能瞞天過海,養晦自保。某個西方的著名文學家說過:“裝傻裝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這是一種和聰明人的藝術一樣艱難的工作。”在劉禪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後,潛藏著過人的狡詐和機智。

劉禪降魏後,司馬昭在一次大宴蜀國君臣時,特意令人奏起了蜀地音樂,以觀察劉禪的反應。蜀國舊臣聽後無不現出悲慽之容,只有劉禪一人不悲反笑,開心得不得了,活脫脫是一個缺心少肝、苟且偷安的皮相。司馬昭當時就跟人說,一個人沒有心肝怎么可以到這種地步!後來司馬昭又去問劉禪,說你還想念蜀國嗎?劉禪馬上回答:“此間樂,不思蜀。”

“樂不思蜀”這個成語從此誕生。說完這個話以後,劉禪帶來的一個舊臣就跑去找他說,不能這樣說呀,這樣說實在太沒心肝了,下回司馬昭再問你,你就說,先人的墳墓在蜀國,我沒有一天不想,然後把眼睛閉起來。果然,不久司馬昭再次問劉禪,說想念蜀國嗎?劉禪說:啊呀,先人的墳墓都埋在那兒,我沒有一天不想。司馬昭說不對啊,這話我怎么聽著不像你說的,像你某個大臣說的。劉禪馬上把眼睛一睜:哎,對啊,就是他說的,就是他教我這么說的!乍一看,劉禪的確是一幅沒皮沒臉的嘴臉,而且無恥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可細細一想,劉禪不如此回答又能如何?司馬昭的陰險毒辣是出名的,不光專權奪勢,且欲謀篡帝位,就連魏帝曹髦都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昭若想殺劉禪,可謂易如反掌,身為階下囚的劉禪,不可能不明白這一點,想要保全自己的性命,就必須讓司馬昭覺得他懦弱無能、不足為慮,而“此間樂,不思蜀”正是劉禪所釋放的一個煙霧彈,給司馬昭留下了:“我無憂矣”的好印象,成功地保住了性命。在當時的環境中這是最為明智的選擇,堪稱上上之策。在這個問題上,劉禪實在是一個能稱得起大智若愚的智者。

在“成者王侯、敗者寇”的主導文化氛圍里,人們不願意接受失敗的英雄,似乎只有幹得轟轟烈烈的人才是英雄。劉禪投降後在洛陽的一段表演,為他博得了“全無心肝”的臭名,從此“扶不起的阿斗”的帽子就算牢牢地戴在了他的頭上,甚至連他的名字劉禪(Shàn),我們也經常錯誤地讀成Chán,可見世人對他的誤解之深了。

歷史也好,現實也罷,你越是正著看,越看越是霧裡看花,糊裡糊塗;假若你顛倒過來,倒也能看出個一二來。在委蜀吳三個企業集團中,劉禪領導的蜀漢集團有限公司一直處於弱勢,然而41年來,劉禪能知人善任,公司穩固發展,重現實輕面子,使百姓免受戰爭塗炭,要是阿斗真的扶不起,又怎能做到這點?

綜上所述,蜀漢皇帝劉禪有容人之量、頭腦清楚、知人善任,而且,樂不思蜀並不等於沒皮沒臉,所以,劉禪不是昏君。

人物評價

陳壽: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昬闇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禮,國君繼體,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則革稱建興,考之古義,體理為違。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然經載十二而年名不易,軍旅屢興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沒後,茲制漸虧,優劣著矣。

諸葛亮:“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司馬昭:“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
薛珝:“主暗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有菜色。”
李密:“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
孫盛:“①劉禪暗弱,無猜險之性。”“②禪雖庸主,實無桀、紂之酷,戰雖屢北,未有土崩之亂,縱不能君臣固守,背城借一,自可退次東鄙以思後圖。”
李特:“劉禪有如此江山而降於人,豈非庸才?”
常璩:“主非中興之器。”
張璠:“劉禪懦弱,心無害戾。”
王崇:“後主庸常之君,雖有一亮之經緯,內無疏附之謀,外無爪牙之將,焉可括天下也。”又曰:“鄧艾以疲兵二萬溢出江油。姜維舉十萬之師,案道南歸,艾易成禽。禽艾已訖,復還拒會,則蜀之存亡未可量也。乃回道之巴,遠至五城。使艾輕進,徑及成都。兵分家滅,己自招之。然以鍾會之知略,稱為子房;姜維陷之莫至,克揵籌斥相應優劣。惜哉!”
朱敬則:“若乃投井求生,橫奔畏死,面縛請罪,膝行待刑,是其謀也。馬上唱無愁之歌,侍宴索達摩之曲,劉禪不思隴蜀,叔寶絕無心肝,對賈充以不忠之詞,和晉帝以鄰國之詠,是其才也。縱黃皓,嬖岑昏,寵高壤,狎江總,是其任也。剝面鑿眼,孫皓之刑;棄親即讎,高緯之志。其餘細故,不可殫論。聽吾子之懸衡,任夫人之明鏡。”
陳世崇:“孔明之子瞻、孫尚戰死,張飛之孫遵,趙雲次子廣亦戰死,北平王諶哭於昭烈廟,先殺妻子乃自殺,魏以蜀宮人賜將士,李昭儀不辱自殺。禪不特愧於將士,亦且愧於婦人矣。”
俞德鄰:“禪以暗弱之資,而又惑於閹豎,使無此讖,其能與魏爭乎?”
羅貫中:“①祈哀請命拜征塵,蓋為當時寵亂臣。五十四州王霸業,等閒拋棄屬他人。”
“②魏兵數萬入川來,後主偷生失自裁。黃皓終存欺國意,姜維空負濟時才。全忠義士心何烈,守節王孫志可哀。昭烈經營良不易,一朝功業頓成灰。”
潘時彤:“可惜三分鼎,空憐六尺孤。大權歸宦豎,強敵問神巫。斫石軍心憤,回天將膽粗。山頭曾學射,一矢報仇無。”
方苞:“亡國之君若劉後主者,其為世詬厲也久矣,而有合於聖人之道一焉,則任賢勿貳是也。其奉先主之遺命也,一以國事推之孔明而己不與,世猶曰以師保受寄託,威望信於國人,故不敢貳也。然孔明既歿,而奉其遺言以任蔣琬、董允者,一如受命於先主。及琬與允歿,然後以軍事屬姜維,而維亦孔明所識任也。夫孔明之歿,其年乃五十有四耳。使天假之年而得乘司馬氏君臣之瑕釁,雖北定中原可也。即琬與允不相繼以歿,亦長保蜀漢可也。然則蜀之亡,會漢祚之當終耳,豈後主有必亡之道哉!”
周壽昌:“五丈原頭大星夜隕,至千載下猶有餘恫。廖元儉、李正方俱為武侯貶退,侯死皆痛泣而卒。李邈何人敢為此疏,直是全無心肝。使非後主之明斷,則讒慝生心,乘間構釁,恐唐魏元成仆碑之禍,明張太岳籍沒之慘,不待死肉寒而君心早變矣。見疏生怒,立正刑誅,君子謂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
蔡東藩:“成都雖危,尚堪背城借一,後主寧從譙周,不從北地王諶,面縛出降,坐喪蜀土,是咎在後主。”

墓地

公元271年,蜀漢亡國之君劉禪死在洛陽,葬於孟津平樂鎮翟泉村東。上世紀60年代,劉禪墓還有高7米、直徑15米的大冢。由於洛陽市文物部門經濟上的捉襟見肘致使現在的劉禪之墓已經夷為平地。

藝術形象

劉嬋劉禪
歇後語
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
阿斗的江山——白送樂不思蜀
對著趙雲摔阿斗——收買人心
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
司馬昭試探投降劉禪——樂不思蜀
影視形象
老版三國里李鐵飾演的成年劉禪
1985年《諸葛亮》:由吳鬥爭、吉華分別飾演劉禪;
1994年《三國演義》:由陳婧、李華彤、李鐵、魯繼先分別飾演劉禪;
2010年《三國》:王鶴鳴飾演劉禪。

三國風雲人物1

歷史上的三國時期,充滿了變革與創新,可謂英才鱗集,俊士雲蒸,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輝煌的時期。政治方面,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承先啟後的階段,在各個政治集團之間紛紜複雜的鬥爭中,湧現出一批傑出的政治家,他們能審時度勢、識才用才,對後人極富啟迪意義。軍事方面,瞬息萬變的征戰殺伐,孕育了一批傑出的軍事家。

三國名將後代

三國百科
更多三國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001:三國百科。
劉備後代劉禪 | 劉永 | 劉理
曹操後代曹丕 | 曹昂 | 曹彰 | 曹植 | 曹熊 | 曹鑠 | 曹沖 | 曹據 | 曹宇 | 曹林 | 曹袞 | 曹玹 |曹彬 | 曹峻 | 曹嵩
孫權後代孫亮 | 孫堅 | 孫魯班
周瑜後代 周循 | 周胤
關羽後代關平
張飛後代張苞 | 張紹
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 諸葛尚
趙雲後代趙統 | 趙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