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漢昭烈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一級博物館。武侯祠位於成都市武侯區,肇始於公元223年修建劉備惠陵時,它是中國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廟和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及蜀漢英雄紀念地,也是全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蹟博物館。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評選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成都武侯祠現占地15萬平方米,由三國歷史遺蹟區(文物區)、西區(三國文化體驗區)以及錦里民俗區(錦里)三部分組成,享有“三國聖地”的美譽。

基本信息

簡介

武侯祠位於成都南門武侯祠大街,是西晉末年十六國的成(漢)李雄為紀念三國時蜀漢丞相武鄉候諸葛亮所建的祠 堂,當初與蜀先主劉備昭烈廟相鄰,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從唐代詩人杜甫的“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的詩句推斷,祠堂到唐代已具相當規模,古柏蔥鬱,殿宇宏偉,青瓦紅牆,環境幽雅。一千多年來,武侯祠幾經毀損,幾度重建,屢有變遷。屢建是因為民心的愛戴,遷則因為“三綱五常”的從中作梗:武候祠香菸繚繞,先主廟鬼冷冰清,君為臣綱的體面掃地。明朝初年朱元璋的兒子朱椿任蜀王時時,就將武侯祠搬進了祭祀劉備的“漢昭烈廟”,大門橫額書曰“漢昭烈廟”。明代末年,祠廟毀於戰火。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建。重建時,以前後兩大殿分祀劉備與諸葛亮,形成了君臣合廟的特有格局,其實君臣合廟並非武侯祠獨有,獨特之處乃在二殿分祀。歷朝歷代的帝王廟宇中,臣子不能也不允許與帝王分庭抗禮,縱有天大的功勞能夠作為帝王的配祀已是莫大的榮耀,漢初的凌煙閣、唐初李世民的昭陵莫不因循此例。而諸葛武侯能有如此之地位,可能也有違他的生平所願,但卻是後世百姓對他的崇拜和敬愛。

概述

概述概述
整個武侯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積五十六畝(37000平方米),祠內翠柏森森,殿宇重重,布局嚴謹,莊嚴肅穆。主成都武侯祠體建築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武侯祠五重,嚴格排列在從南到北的一條中軸線上,西側是劉備陵園及其建築。二門至劉備殿與東西殿、過廳至諸葛亮殿與東西兩廂房,形成兩組四合建築結構。軸線建築兩側配有園林景點和附屬建築。
跨進漢昭烈廟,從大門到二門之間可見六通石碑聳立一道路成都武侯祠二旁:四通清碑記述了當時建造和維修廟宇的情況,一通明碑介紹了祠宇的歷史沿革,而東側碑廊則聳立著那通被視為稀世珍品的"三絕碑"——“漢丞相諸葛亮武侯祠堂碑”。碑高367厘米,寬95厘米,立於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由唐朝著名的大政治家、當朝宰相裴度撰文、著名書法家柳公綽書寫,名匠魯建勒石上碑。"三絕碑"之稱始於明朝弘治十年(1497年),當時的四川巡按華榮在碑上題跋:“人因文而顯,文因字而顯,然則武侯之功德,裴、柳之文字,其本與垂宇不朽也”,讚美諸葛亮的功德與裴文柳書並稱“三絕”;清道光九年(1829年)華陽舉人潘時彬在纂修 《昭烈忠侯陵廟志》 時又對“三絕”提出新的見解:將文章,書法,鐫刻都出自名家譽為"三絕"。看來,二種說法都言之有理,只不過評論的角度有所不同而已。就碑而言,後說為是;但碑畢竟是碑,難與諸葛武侯的不世之功相提並論。雖說裴度也是一代良相,在平定叛亂中也建立了彪炳的功勳,後人多加推崇,但裴度也自知難望諸葛之項背,景仰之心溢於言表。
在武侯祠的所有建築中,劉備殿最高,建築也最為雄偉壯麗。劉備殿高大宏敞,正中供奉著3米高的蜀漢皇帝劉備的貼金泥塑坐像,諸多子孫中只有城破死節的皇孫北地王劉堪左側配祀。據說建廟之初原有“阿斗”劉禪配祀,但在宋、明二代被毀,原因就在於劉禪昏庸無能,破國降晉後竟又“樂不思蜀”,遠不如“寧可玉碎,不可瓦全”的北地王劉堪深得民心。劉備殿的東偏殿供奉著夜讀春秋的大將關羽,身後是手把青龍偃月刀的周倉和關羽的義子關平,西偏殿供奉著張飛,身後是張苞等人。顯然這是“桃園結義”定下的名分——同是五虎上將的趙子龍、馬孟起和黃漢升卻只有在過廳內盡人臣之禮了。劉備殿後即是過廳,兩廊各有清代民間藝人製作的真人大小的塑像14尊,塑像前都有一塊小石碑,鐫刻著功臣的生平傳略。那是蜀漢的文臣武將,東廊的文臣以“鳳雛”先生龐統居首,西廊的武將則是一身是膽的趙雲領先,稱得上是“出類拔萃,人才濟濟“了。沒有這一班左弼右輔的極力扶助,“扶不起的劉阿斗”怎能穩坐蜀中四十五年?
出劉備殿,穿過掛有“武候祠”匾額的過廳,就到了諸葛亮殿。儘管與劉備殿相比,建築低了一點——這也是封建時代君臣之禮——但卻是整個武侯祠光輝凝聚的焦點。殿的東西廂是書屋、客室,鐘樓、鼓樓峙立大殿二角。諸葛亮殿內供祀著諸葛亮的貼金泥塑坐像,羽扇綸巾,神態儒雅,那種“運籌帷幄之內,決勝千里之外”的鎮定從容更是威嚴自生。在諸葛亮的身後,左側是諸葛亮之子、蜀亡時死守綿竹的諸葛瞻,右側是與父同赴國難的諸葛亮孫子諸葛尚。塑像前有銅鼓三面,鑄於公元六世紀之前,傳說是南征夷蠻時所用。大殿後壁嵌有許多石刻,東壁是當代書法家沈尹默書寫的諸葛亮 《隆中對》 ,表達的是“三顧頻繁天下計,一朝開濟老臣心”的壯志雄心;西壁則是宋代名將、“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岳飛所書的諸葛亮 《出師表》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名句傳誦千古,忠誠執著的浩然正氣氣貫長虹。殿內外匾對甚多,都是對諸葛亮的謳歌和追思,有郭沫若 “好為梁父吟,志見出師表”,有雲“勤王事大好兒孫,三世忠貞,史筆猶褒陳庶子;出師表驚人文字,千秋涕淚,墨痕同濺岳將軍”的,其中最著名的當數清代四川鹽運使趙蕃的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據說此聯曾受到毛澤東主席的好評。六十年代毛主席曾評說“諸葛一生唯謹慎”,謹慎,是諸葛亮一生事業之所系,也是諸葛亮治國
成都武侯祠當政之道。不管是火燒新野還是水淹七軍,不管是借東風還是華容道,都是諸葛亮深思熟慮、穩操勝算的結果,即便是變起倉促的空城計則是他一生謹慎給人的震攝。如果說六出祁山是一如既往、精心籌劃的執著追求,七擒孟獲則是穩操勝算、攻心為上的長治久安。由此可見,“千古一人”的讚譽並非溢美之詞,於品德,於操守,於氣度,於智慧,於才幹,於忠誠,應是當之無愧。
出諸葛亮殿往西,過小橋、桂荷樓,穿過幽深的紅寺夾道,就到了劉備墓。劉備墓史稱“惠陵”封土高12米,有一道道地180米長的磚牆環護。史載,劉備於公元223年4月兵敗後病逝於白帝城,墓中還葬有劉備的先後死去的甘、吳二位夫人。在劉備墓前,情不自禁地想起西晉名士稽康的一句話:“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劉備究竟算不算英雄?比之項羽、劉邦,劉備遜色多矣。煮酒論英雄時的機警,三英戰呂布時的奮勇,三顧茅廬時的求賢若渴,攜民渡江時的愛民如子,似乎只是初起草莽時才有那種英雄本色。待到基業初成,黃袍加身,就難免心浮氣躁,忠言逆耳,剛愎自用,大敵當前,結記的只是個人恩怨,置諸葛亮和文武百官的勸諫於不顧,棄“匡扶漢室,拯救黎庶”的夙願如敝履,終於釀成火燒連營八百里,敗走白帝城,託孤永安宮的慘劇,蜀漢國勢從此而大衰,這樣的結局,不亦悲乎?民心是個秤,或許這也是先主廟香火不如丞相祠的重要原因吧。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歷史沿革
公元223年 惠陵與漢昭烈廟的修建諸葛亮今天的武侯祠,實際上是廣義的武侯祠,它由惠陵、漢昭烈廟、武侯祠等部分組成。在這三部分中,惠陵和漢昭烈廟建成於蜀漢章武三年(223),以此為標誌,開始了這一景點的發端和創建。
1,建設惠陵
惠陵何時開始修建?漢制,皇帝即位的次年開始預作壽陵。《漢舊儀》記載漢代壽陵制度說:"天子即位明年,將作大匠營陵地,用地七頃,方中用地一頃。深十三丈,堂壇高三丈,墳高十二丈。"蜀漢全面繼承漢制,在陵制方面估計也不會例外。蜀漢可能是在章武二年開始預作壽陵。《宋書·禮志三》載:章武二年十月,詔丞相諸葛亮營南北郊於成都。營,即營造。惠陵位於成都南郊,劉備命諸葛亮在南北郊營造什麼?史無明載,但《宋書》將其載入《禮志》,應與祭典或陵寢等制度有關。但另一種可能也是存在的:劉備於章武元年四月稱帝,七月即親帥大軍東伐,可能還顧不上預作壽陵。但到章武二年冬,劉備病重,"章武三年春正月,召丞相亮於成都,詔亮省疾於永安"(《華陽國志·劉先主志》),到這時,諸葛亮已不得不開始著手帝陵的選址和修建。因此,可以認為,章武三年春正月,是惠陵開始修建的最晚時間。換一句話說,最遲在章武三年二月,諸葛亮由成都去永安之前,已動工預作壽陵。
惠陵的具體位置當是由諸葛亮親自選定。按漢代禮制,帝陵在修建前首先要經嚴格的選址、規劃、設計等過程。建設皇陵,國之大事,必由諸葛亮掛帥無疑。可以說,惠陵的選址定位、規劃設計等,概由諸葛亮總其事,甚至是親臨現場考察方定。惠陵在成都近郊,在建設過程中,諸葛亮必多次親到實地。
惠陵位於成都南郊,在蜀漢宮城正南面。劉備在成都"武擔山以南"即帝位。當時蜀漢宮城位於成都大城、小城之間的北邊,即今成都軍區至八寶街一帶。武擔山與惠陵,正好在南北一條直線上。惠陵位於蜀漢宮城的正南。在傳統的方位觀念中,南方與五色(黃青白赤黑)中的赤色、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火為相類似的概念。早在遠古蜀王開明氏時期,蜀人便有了以南方為尊、為吉利的觀念。蜀人的這種觀念後來又被中原接受。漢武帝獨尊儒術,曾下大力統一文化、思想中的若干問題,其中之一便是以南方為尊(這也是我國傳統文化普遍視南方為吉祥之方,古衙門、大型住宅、帝王墓葬等建築坐北朝南的理論基礎)。惠陵位於蜀漢宮城正南面正是這種理論的典型體現。它表達了蜀漢朝臣對先主的敬重,也含有藉此風水寶地為蜀漢政權帶來吉祥好運之意。
惠陵和漢昭烈廟主要由軍隊(可能還有犯人)修建。在修建過程中,諸葛亮曾多次率官員到現場指揮,並帶頭植樹等。惠陵、武侯祠在歷史上以柏樹聞名。《成都古今記》說:"先主廟西院即武侯廟,廟前雙大柏,古峭可愛,人云諸葛手植。"唐雍陶《武侯祠古柏》"密葉四時同一色,高枝千歲對孤峰"等,歷代多有記述。我國漢族系統的幾乎所有帝陵都普遍植柏。可以說,它已成為漢民族喪葬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此俗有何文化內涵呢?一般認為,松柏長青,寄託了後人對先輩的哀思。但更重要的是此俗的興起最初主要是出於避邪。相傳秦穆公時,有人挖墓地挖出一獸,似羊,準備上獻,途遇二童子,說:此獸名

主要景點

南郊公園

2003年12月,原成都市南郊公園合併為武侯祠園林區。南郊公園原系民國時期四川省主席、抗戰時期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劉湘墓園。始建於1938年至1942年,400米的中軸線縱貫南北,石牌坊大門、三洞門、四方亭、薦馨堂、墓室等,是西南地區惟一一座北方陵園建築群。在武侯祠的發展規劃中,西區將打造成三國文化的傳播體驗中心。
1953年經修整闢為公園,依次建有浮雕式石牌坊大門、旌忠門、碑亭、薦馨堂、劉湘墓等建築。武侯祠東側的錦里由武侯祠博物館恢復修建,錦里為清末民初建築風格的古街。它依託武侯祠,擴展了三國文化的外延,並融入川西民風、民俗,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成為成都文化旅遊的新亮點。

錦里古街

現緊鄰武侯祠的“錦里”古街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斥資復建,為“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錦里作為武侯祠博物館(三國歷史遺蹟區、錦里民俗區、西區)的一部分,占地30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4000餘平方米,街道全長550米。建築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風格為基礎,內容以三國文化和四川傳統民俗文化為內涵。錦里於2004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其延伸段於2009年1月開肆,錦里延伸段大膽將活水引入循環,形成“水岸錦里”的新景觀。“拜武侯,泡錦里”已成為成都旅遊最具號召力的響亮口號之一。
傳說錦里曾是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氣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漢、三國時期便聞名全國。今天的錦里依託成都武侯祠,以秦漢、三國精神為靈魂,明、清風貌作外表,川西民風、民俗作內容,擴大了三國文化的外延。在這條街上,濃縮了成都生活的精華:有茶樓、客棧、酒樓、酒吧、戲台、風味小吃、工藝品、土特產,充分展現了四川民風民俗的獨特魅力。匾額為“漢昭烈廟”。

漢昭烈廟

大門內濃蔭叢中,矗立著六通石碑,兩側各有一碑廊,其中最大的一通在東側碑廊內,唐代“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為國家一級文物,因文章、書法、刻技俱精被稱為“三絕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書法家柳公綽(柳公權之兄)書寫,名匠魯建刻字,都出自名家,因此被後世稱為三絕碑。碑文對諸葛亮的一生,作了重點褒評;竭力讚頌諸葛亮的高風亮節,文治武功,並以此激勵唐代的執政者。碑文特別褒獎諸葛亮的法治思想,馬謖因失街亭被諸葛亮依法處斬,臨刑,馬謖哭著表示自己死而無怨。李嚴與廖立,兩人都是被諸葛亮削職流放的罪人,但他們也自甘服罪。當他們得知諸葛亮病逝,“聞之痛之,或泣或絕”。這些均屬史實,裴度據史褒評,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辭句甚切,文筆酣暢,使人百讀不厭。諸葛亮之所以為後人所敬仰,還因為他有著高尚的思想和作風,不利用職權謀私。

劉備殿

二門之後是劉備殿,又名昭烈廟。入武侯祠正門,即可見到氣勢恢宏的昭烈廟。昭烈廟為單檐歇山式建築。正中有劉備貼金塑像,高3米,儀容豐滿莊重,耳大垂肩。左側陪祀的是他的孫子北地王劉諶像。劉備像側原有其子蜀漢後主劉禪像,因劉禪昏庸無能,不能守基業,喪權辱國,宋真宗時被四川地方官撤除,後來就沒有再塑。在蜀漢後主劉禪降魏時其子劉諶到劉備墓前哭拜,殺掉家人後自殺身亡。兩側偏殿,東有關羽父子和周倉塑像,西有張飛祖孫三代塑像,表現了關、張兩人的不同外貌和不同性格,又反映了他倆武藝超群、勇猛過人的共同特徵。兩側東、西廊房分別塑有蜀漢文臣、武將坐像各十四尊。東側文臣廊坊以龐統為首,西側武將廊房以趙雲領銜。每個塑像如真人大小,像前立有一通小石碑,刊其姓名、生平,便於遊人了解。這些塑像,個個氣宇軒昂,形神兼備,反映了我國清代民間藝人的高超泥塑技藝。昭烈廟正殿西壁掛有據說為岳飛所書《出師表》木刻,東壁為現代書法家沈尹默書《隆中對》木刻。

諸葛亮殿

劉備殿後,下數節台階(武侯祠低於漢昭烈廟,象徵古代君臣關係),是一座過廳,掛有“武侯祠”匾額。武侯祠是紀念三國時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的祠堂,諸葛亮生前封“武鄉侯”,死後諡號“忠武”,故紀念他的祠堂稱作“武侯祠”。諸葛亮殿懸“名垂宇宙”匾額,兩側為清人趙藩撰書“攻心”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的聯文,是頗負盛名的一副對聯,借對諸葛亮、蜀漢政權及劉璋政權的成敗得失的分析總結,提醒後人在治蜀、治國時借鑑前人的經驗教訓,要特別注意“攻心”和“審勢”。正殿中供奉著諸葛亮祖孫三代的塑像。殿內正中有諸葛亮頭戴綸巾、手執羽扇的貼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銅鼓相傳是諸葛亮帶兵南征時製作,人稱“諸葛鼓”。鼓上有精緻的圖案花紋,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大殿頂梁由烏木製成,上書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誡子書》中“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諸葛瞻及其子尚在綿竹抗擊魏將鄧艾的戰鬥中不幸身亡。

文武廊

武侯祠里,蜀國的重要人物都有塑像。其中,劉備、諸葛亮、關羽和張飛,都有專殿,其餘的重要文官與武將,則分別塑在文武廊。東邊是文官廊,西邊是武將廊。
左右兩廊各有文臣武將十四員,合計共二十八名文武。東府文官廊以龐統為首,其次為簡雍、呂凱、傅肜、費禕、董和、鄧芝、陳震、蔣琬、董允、秦宓、楊洪、馬良及程畿;西府武將廊則以趙云為首,依次為孫乾、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廖化、向寵、傅僉、馬忠、張嶷、張南及馮習。

惠陵

諸葛亮殿西側是劉備墓,史稱“惠陵”。由諸葛亮親選寶地,葬劉備於此。《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八月,葬惠陵”。據《諡法》,“愛民好與,曰‘惠’”,故名劉備墓稱“惠陵”。陵墓中還合葬有劉備的甘、吳二位夫人。劉備墓前有清乾隆年間所立“漢昭烈皇帝之陵”石碑,陵墓建築由照壁、柵欄門、神道、寢殿等組成。陵前有規模較小的神道為清代所建。惠陵與武侯祠主要建築一樣亦為坐北朝南,緊鄰在漢昭烈廟與武侯祠西側。與武侯祠之間有紅牆夾道相連。
成都武侯祠的字畫、對聯甚多,其中的現代書法家沈尹默書寫的《隆中對》最引人注目。武侯祠還有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出師表》刻石(歷來對此的真偽存有爭議,有一種說法,此前、後兩表實際上是明代士人白麟偽托岳飛之名所書)。

三義廟

三義廟現,初名三義祠,清康熙初年由四川提督鄭蛟麟始建。乾隆四十九年(1784)因焚香引起大火被毀,乾隆四十九年(1787)重建,道光二十二年(1842)又曾全面修葺。現在所見建築和匾聯主要是道光年間的遺存。其建築為混合結構,面積569㎡,四造五殿,規模宏大。後漸坍圮,僅存少量建築尚完好,1981年被公布為成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因城建需要三義廟由提督街遷建到武侯祠內。

三絕碑

本名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在武侯祠大門至二門之間的東側碑亭中。碑高367厘米,寬95厘米,厚25厘米、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刻建。由唐代宰相裴度撰文,書法家柳公綽(柳公權之兄)書寫,石工魯建鐫刻。裴文、柳書、魯刻,三者俱佳,所以後世譽為三絕碑。一說三絕指諸葛亮的功績、裴度的文章、柳公綽的書法。碑陽、碑陰、碑側遍刻唐、宋、明、清時代的題詩、題名、跋語。

歷史考證

武將廊的首位塑像趙雲,身穿的服裝卻與文官廊首位的龐統一樣。趙雲是武將卻要著文臣服裝。
一、趙雲官職
據史料記載,趙雲所任官職,從正史可考的「牙門將軍」、「翊軍將軍」、「中護軍」、「征南將軍」、「鎮東將軍」、「鎮軍將軍」等,歸納可知,趙雲一生幾乎皆為將軍職,故為武將,不為文官。
另外《雲別傳》則提趙雲曾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後領「留營司馬」,除了太守之職可由文官擔任不強求於武將外,不論將軍或司馬之職皆屬武將,因此趙雲仍為武將。
再看戰績,趙雲在正史中曾有當陽救主、參與收川任務、從征北伐而身當大敵曹真,若再把《雲別傳》中的博望之役生擒敵將、漢中之役交戰曹操軍隊等。若比較文官的外交任務或內政治理等,參戰博斗更具武將的本色。
二、祠堂定位
現今成都武侯祠的趙雲塑像,正好位於武官廊的首席,即趙雲被歸類為武將。
根據清朝志略碑文所述,道光二十九年重塑肖像,因此各尊泥塑之服色與取決皆帶有清朝的眼光。這就是為什麼趙雲擠身武將廊卻身穿文官服,乃因滿清文官高於武將,即使同品文武,也以文官為正,而武將為從,如清朝之太師、太保、殿閣大學士卻為正一品,但將軍、提督不過為從一品;二品文官有各省總督、巡撫,二品武官卻只是總兵、副將,而且總兵副將還得聽命於總督巡撫。因此滿清把趙雲視為文官,乃是清朝文官高於武將的關係。
三、諡號評價
趙雲被追謚為順平侯,此由當時大將軍姜維所奏:「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雲曰順平侯。」按諡法為評價生前而給稱號,因此先有生平,才有諡號,若反從諡號來推回生平,有如鄭人買履,寧信持度而自忘用足,買鞋不親試腳而反信量尺的奇事。要問的是趙雲的生平能不能足以稱得上諡號所述,而非把死後諡號反推趙雲生前應有如何對應行為。故以從趙雲的生平所任官職或領軍打仗等行為來評價趙雲文武,而不應以即順且平之評價反稱趙雲用文不武。若以宋朝奸臣為例,秦檜卒沒曾被謚為「忠獻」,若從諡號反推生平,就變成因為「忠獻」而推秦檜如何忠心愛國;後來秦檜被改謚「繆醜」,但秦檜的生平又豈可因改謚而有所變更呢?秦檜的生平事跡只有一種,但諡號卻有二種截然不同的評價。賣國害人,是忠或醜,自有公論,諡號可改,生平難變。趙雲生前還不知死後會被追謚為「順平」,故不以諡號評價趙雲生平文武。
從趙雲戎馬倥傯一生,聚兵將軍之事,又有行軍打仗之歷練,綜觀生平,應為武將。若參酌歸田復業之建議、東征孫權之勸諫等,趙雲又有文官慎思審行的特徵,若稱以文武雙全亦理所當然。

文物保護

2015年5月,武侯祠博物館的一位講解員在其微博上,通過一組圖片曝光了一名遊客在岳飛所書的《前出師表》石刻上惡意刻字的行為。之後該訊息經過大量轉發,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官方表示已經開始了初步的修復工作,並且不會影響到之後的遊覽秩序。

實用信息

開放時間有夏季和冬季之分,具體的時間如下:
夏季:7:30~21:00冬季:8:00~18:30
門票價格:成人60元,學生30元
交通狀況:經過的公交:1、10、57、82、301、334、335、123、521、901、904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