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症

乳糖不耐症

乳糖不耐受是指在攝入大量乳糖後因無法正常代謝乳糖而出現腹瀉、腹脹或腹絞痛等症狀。也稱乳糖不耐受症。一種常見的營養吸收障礙,一些人吃了大量乳糖後,因無法把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及半乳糖,以致腸內堆積大量短鍵脂肪酸及氫氣,因而出現腹瀉、腹脹或腹絞痛等症狀。乳糖是一種二糖,其分子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組成的。乳糖在人體中不能直接吸收,需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才能被吸收,缺少乳糖分解酶的人群在攝入乳糖後,未被消化的乳糖直接進入大腸,刺激大腸蠕動加快,造成腹鳴、腹瀉等症狀稱乳糖不耐受症。食用優酪乳、低乳糖奶可以減緩乳糖不耐受症。

基本信息

症狀

乳糖不耐症乳糖結構式

乳糖不耐症的主要症狀:主要表現為一些胃腸道症狀,有腹部緊張、腸鳴、腹痛、排氣和腹瀉等症狀。
這些症狀稱為乳糖不耐受症。乳糖不耐症狀個體差異很大。嚴重的乳糖不耐受多於攝入一定量乳糖後30分鐘至數小時內發生。
乳糖不耐症對嬰幼兒影響較大,並會同時伴有尿布疹、嘔吐、生長發育遲緩等,成人有時伴噁心反應。不耐受症狀的多少和嚴重程度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小腸內乳糖酶活性、攝入的乳糖量以及是否同時攝入其它類食品等。

注意事項

牛奶牛奶

1.進行測試,調整乳糖攝取量,找出適合自己的食用量。
2.補充鈣質,以免因乳糖不耐症少喝牛奶而導致鈣質不足。
3.喝牛奶時配以其它食物。
4.從每天的飲用量中一點一點增加,訓練自己的可耐性。
5.食用優酪乳,最好是未經二次低溫殺菌且脫脂的優酪乳,在食用乳製品前吃一點,可減輕乳糖不耐症的症狀。
6.吃乳酪或起司,特別是醱酵完全的硬乳酪。
7.謹防填充劑,因乳糖是許多藥物及營養補充品里的填充劑。

五大原因

乳糖是奶類含有的一種糖類,在小腸中必須經乳糖酶的水解變為兩個單糖,即葡萄糖和半乳糖後才能被吸收。乳糖酶缺乏的人,在食入奶或奶製品後,奶中乳糖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而滯留在腸腔內,使腸內容物滲透壓增高、體積增加,腸排空加快,使乳糖很快排到大腸並在大腸吸收水分,受細菌的作用發酵產氣,輕者症狀不明顯,較重者可出現腹脹、腸鳴、排氣、腹痛、腹瀉等症狀。醫生們稱之為乳糖不耐症。具體來說有以下五大原因。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指自出生時機體乳糖酶活性即低下或缺乏,是機體常染色體上隱性基因所致,這一類型很少見。

2、原發性乳糖酶缺乏:又稱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由於人類世代飲食習慣導致基因改變,發病率與年齡和種族有關,大部分人屬於這種類型。

3、繼發性乳糖酶缺乏:是指由於各種原因致使小腸上皮損傷而導致的暫時性乳糖酶活性低下,常見病因如感染性腹瀉,機體疾病康復可後恢復正常。

4、對於小兒來說,秋季多發性腹瀉、細菌性腹瀉會引起腸胃功能的暫時低下,乳糖酶分泌減少或活性降低,持續飲奶會引起繼發性乳糖不耐症。

5、大劑量服用頭胞類、內醯胺類抗菌素後也會引起繼發性乳糖不耐症。

鑑別

臨床常與新生兒嘔吐鑑別。新生兒嘔吐是指胃內容物和一部分小腸內容物在消化道內逆行而上自口腔排出的反射性動作,是消化道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典型的嘔吐動作有三個步驟:①蠕動自胃體開始向下傳導停留於胃角切跡處,在該處產生強烈的收縮,胃內容物不能向下推進;②會厭關閉軟齶上提,使咽部與氣管和鼻腔的通道隔開;③賁門開放,食管鬆弛膈肌固定在深吸氣的位置,腹肌突然收縮,胃內容物被擠壓通過食管排出新生兒的嘔吐動作不如成人或兒童典型。為生後即吐,餵奶後嘔吐加重為非噴射性嘔吐。嘔吐物為泡沫粘液樣,含血液者則為咖啡色液體多於生後1~~2天內,將吞入的羊水及產道內容物吐盡後,嘔吐即消失如無其它併發症,小兒一般情況正常,不伴有發紺和嗆咳輕者不需特殊處理,重者用1%碳酸氫鈉洗胃1~2次即可痊癒。
先天性多有家族性。新生兒哺乳後1至2小時即出現以腹瀉為主的症狀,伴有腹脹、腸鳴音亢進、痙攣性腹瀉,嚴重的伴有嘔吐、失水、酸中毒。大便為水樣、泡沫狀,呈酸性,含有乳糖。體徵:體重不增,營養不良、消瘦、貧血、腹部膨隆等。繼發性除了有消化道症狀外,還有全身衰弱、無力、出汗、心悸、惡寒、頭暈、頭痛,有時還有心前區疼痛、肌肉收縮。成年人長期患此病會因缺鈣導致骨質疏鬆症。原發性以腸道症狀為主,表現為腸不適症狀,如腹脹、腸鳴、氣多、腹痛、腹瀉等。
亞洲人乳糖不耐受症狀相比歐洲人更加普遍,主要是因為先天性遺傳方面的原因。
據悉,70%的成年黑人、10-15%的成年白人、95%的亞洲人受乳糖不耐症困擾。
在中國,根據科研人員的研究結果,成年人飲用牛乳後乳糖吸收不良的發生率高達86.7%,不耐受指數為0.9。

現狀

1)中國營養學會副秘書長楊月欣教授等人對中國兒童乳糖不耐症的發生率研究表明,3-5歲、7-8歲、11-13歲組兒童中,乳糖不耐症發生率分別為12.2%、32.2%、29%,乳糖酶缺乏發生率分別為38.5%、87.6%、87.8%。隨著年齡的增長,乳糖酶缺乏率也在增長。

2)中國臨床醫學專家肖玉樺教授等人的調查結果表明:我國健康成人的乳糖吸收不良率高達92%。伊利與醫療機構合作,2006年在北京、哈爾濱、西安三地,對1490多例3-70歲人群的調查研究也表明:乳糖吸收不良、乳糖不耐症在我國有很高的比例。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一比例在增加。

解決方案

1、少量多次:每個人的乳糖不耐症程度是不同的,有些人減少飲用量後就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對這部分人群來說每天多喝幾次,一段時間後在增加食用量,使胃腸慢慢的適應後,症狀會有所減輕或完全不會發生任何症狀。
2、避免空腹喝牛奶:與其它食物一起進食,可緩慢消化過程,減輕不適感。一般來講,乳糖不耐症者空腹喝奶會有較重症狀,但與其它穀物類食物共同進食時,牛奶中的乳糖濃度在特定環境中得到相應的“稀釋”,是乳糖不耐症程度降低。喝奶前吃些餅乾、麵包會減少排氣和不舒服感覺。
3、喝優酪乳:對於大多數乳糖不耐症的人來說,喝優酪乳應該是一個最有效的辦法。優酪乳是在牛奶中加入一定乳酸菌經發酵後製成的,發酵過程使得原奶中的20%—30%的乳糖被分解,蛋白質和脂肪也分解成為較小的組分,使其更有利於胃腸的消化吸收。同時,優酪乳中的乳酸菌對於正常人群也同時具有助消化的功能。所以對飲用牛奶後常有腹脹、腹瀉者的乳糖不耐症的人群最為適宜。
4、乾酪:乾酪是乳製品中的最佳食品,也是乳糖不耐症人群的理想奶製品,因為牛奶在加工乾酪的過程中95%以上的乳糖都已經隨乳清排除。乾酪的主要成分是酪蛋白和脂肪,並經對人體有益的菌種發酵使得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更容易消化吸收。目前我國的乾酪市場剛剛起步,品種和風味不斷增加,隨著人們對乳製品營養的逐步認識,可以說各種各樣乾酪產品一定會有一種適合你。
5、以其它乳製品代替(冰淇淋、奶昔等)代替鮮奶:這些食物仍有乳糖,但絕大多數人對這些食物的耐受程度較高,可以找出適合的種類及可耐受量來代替鮮奶。
在我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乳製品攝入量的提高,這如何提高乳製品的消費意識及如何解決乳糖不耐症問題已經引起人們的重視。中國營養學會在新的膳食指南中,把提高乳類攝入量作為優質膳食模式、提高全民營養狀況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應大力普及相關知識,提高人們對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症的認識。我們認為,少量多次攝入乳製品或選用發酵乳是避免乳糖不耐症的好方法。

基因治療

“乳糖不耐症”是一種正染色體之隱性遺傳(AutosomalRecessiveInhernance)的缺陷(Suarez,1973),是因為主宰分解乳糖之酵素β-Galactosidase缺乏所引起。負責製造β-Galactosidase的基因乃位於人類之第二對染色體上,簡單的說就是因為負責製造乳糖分解酵素這個基因不健全,使得乳糖不耐症患者小腸之絨毛細胞無法製造β-Galactosidase,因而產生“失去乳糖酶活性(LactoseNonpersistence)”現象,無法將乳糖分解為葡萄糖與半乳糖,以供人體力用。對於乳糖不耐症之基因療法,費城ThomasJefferson大學中樞神經系統基因治療中心之Matthew等(1998)曾加以研究。其將β-Galactosidase基因植入病毒之基因中,再將病毒送入大白鼠之腸道中,結果發現有20%之腸絨毛細胞開始製造β-Galactosidase。另有一群紐西蘭科學家,則將β-Galactosidase基因以病毒為載體送入兔子之腸道中,結果發現6小時內酵素之活性即出現,並且維持活性6個月之久,這是一種基因治療上之突破,可用來修補先天缺陷之基因。隨著基因治療法研究不斷的進展,或許過ㄧ陣子之後,其將可被製成基因藥丸,用來治療乳糖不耐症患者基因的缺陷。

專家觀點

專家表示,每個人的乳糖不耐症程度是不同的。“乳糖不耐症”患者應儘量避免空腹喝牛奶,可以在喝牛奶前先吃一點餅乾、麵包等食物;不要一次性喝下大量的牛奶,每次飲用量不宜超過100毫升。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乳糖不耐症程度,可以每天增加一些飲用量,逐漸適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