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雲南省地級市]

玉溪[雲南省地級市]

玉溪市,雲南省轄地級市,位於雲南省中部,地理坐標處於北緯23°19′~24°53′、東經101°16′~103°09′之間。北接省會昆明市,西南連普洱市,東南鄰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靠楚雄彝族自治州。總面積15285平方千米,人口230萬(2010年)。全市分2個市轄區、5個縣、3個自治縣,行政駐地紅塔區。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複雜,山地、峽谷、高原、盆地交錯分布。玉溪市因糧食高產,菸葉質地優良而享有“滇中糧倉”、“雲煙之鄉”的美譽。 主要景點:哀牢山,撫仙湖,寒武紀古生物化石群等。 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 2018年4月2日,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支持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名單,全國17座城市入選,玉溪名列其中。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古代歷史

公元前279年,楚將軍莊蹻入滇。

公元前111年,設牂牁郡,華寧縣屬毋單縣。

公元前109年,西漢兵臨滇,滇王降,漢武帝賜滇王王印,並置益州郡,郡建置滇池縣(今晉寧)、雙柏縣(今易門)、俞元縣(今澄江)等24個縣。

蜀漢時建置俞元縣,隸屬益州建寧郡。

晉、南北朝時期建置俞元縣,隸屬寧州建寧郡。

隋代建置西爨地,隸屬寧州總管府。

唐代建置求州,隸屬南寧州都督府;後南詔國建置溫富州,隸屬河陽郡。

宋代時為大理國所屬,建置溫富州休制部,隸屬河陽郡。

元代建置溫富千戶所,轄部傍千戶所、普舍千戶所、研和千戶所,隸屬雲南中路羅伽萬戶府;後設新興州,轄休納縣、普舍縣、研和縣,隸屬雲南行中書省澄江路。

明代分屬昆陽州、澄江府、臨安府、寧州、元江府。

清承明制,分屬雲南府、澄江府、臨安州、新興州、元江直隸州等。

近代時期

民國元年,建置新興縣,隸屬雲南省。

民國二年,建置休納縣,隸屬雲南省。

民國五年,建置玉溪縣,隸屬雲南省。

1916年,“玉溪”因橫貫玉溪市區的珠江源頭之一的玉溪大河(州大河)河水澄碧透亮,如玉帶潺潺流淌在萬畝田疇之中而得名,沿用至今。

解放後

1949年12月9日,盧漢率部起義,雲南和平解放。

1949年12月18日,玉溪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玉溪和平解放。

1950年1月1日,滇中區人民行政專員公署(同年3月改稱玉溪行政專員公署)和玉溪縣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10月,雲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8年10月,玉溪、江川兩縣合併稱玉溪縣。

1961年10月,玉溪、江川兩縣仍分開。

1983年9月9日,玉溪縣撤縣建縣級玉溪市。

1997年12月13日,撤玉溪地區建地級玉溪市,撤縣級玉溪市建紅塔區。

1998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玉溪地區,設立地級玉溪市,6月28日,召開玉溪撤地設市慶祝大會,新設立的市級領導機關掛牌工作。玉溪市下轄紅塔區(原縣級玉溪市)、江川縣、澂江縣、通海縣、華寧縣、易門縣、峨山彝族自治縣、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2006年末,玉溪市轄1個區,5個縣,3個自治縣;3個街道辦事處,45個鎮,17個鄉,10個民族鄉;50個居民委員會,617個村民委員會。

2015年12月3日,國務院(國函[2015]208號)批覆同意撤銷江川縣,設立玉溪市江川區,以原江川縣的行政區域為江川區的行政區域,江川區人民政府駐大街街道寧海路34號。

行政區劃

玉溪市總面積15285平方千米,玉溪分1個市轄區、5個縣、3個自治縣。

行政區面積(平方公里)下轄區域
紅塔區 1004 玉興路街道、鳳凰路街道、玉帶路街道、北城街道、春和街道、李棋街道、大營街街道、研和街道、高倉街道、小石橋彝族鄉、洛河彝族鄉
江川區 850 大街街道、江城鎮、前衛鎮、九溪鎮、路居鎮、安化彝族鄉、雄關鄉
澂江縣 773 鳳麓街道辦事處、龍街街道辦事處、陽宗鎮、右所鎮、海口鎮、九村鎮
通海縣 721 秀山街道辦事處、九街街道辦事處、河西鎮、四街鎮、楊廣鎮、納古鎮、興蒙蒙古族鄉、高大彝族傣族鄉、里山彝族鄉
華寧縣 1313 寧州街道辦事處、盤溪鎮、青龍鎮、通紅甸彝族苗族鄉
易門縣 1571 兩街道四鄉一鎮(龍泉街道、六街街道、綠汁鎮、小街鄉和浦貝、十街、銅廠三個彝族鄉
峨山彝族自治縣 1972 雙江街道、小街街道、甸中鎮、化念鎮、塔甸鎮、岔河鄉、大龍潭鄉、富良棚鄉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4223 桂山街道辦事處、古城街道辦事處、揚武鎮、漠沙鎮、戛灑鎮、水塘鎮;平甸鄉、新化鄉、建興鄉、老廠鄉、者竜鄉和平掌鄉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2858 澧江街道、紅河街道、甘莊街道、因遠鎮、曼來鎮、羊街鄉、那諾鄉、窪垤鄉、咪哩鄉、龍潭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玉溪市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中部,處於北緯23°19′~24°53′、東經101°16′~103°09′之間。北接昆明市,西南部接普洱市,東南部與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相鄰,西北靠楚雄彝族自治州,區域內最大橫距172千米,最大縱距為163.5千米,總面積15,285平方公里。

氣候特徵

玉溪市處於低緯度高原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隨複雜的地形及受印度洋、北部灣溫濕與乾燥氣流綜 合影響變化,具有冬春乾季、夏秋雨季及垂直與背向、朝向影響而具多樣性氣候變化特徵,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5.4-24.2℃,最高32.2℃,最低-3℃;年平均降水量787.8-1000mm,多集中於6-10月,尤其是雨季集中於5-10月,大、暴雨多集中6-8月,範圍小、強度大的“單點暴雨”頻繁發生;相對濕度75.3%,絕對濕度13.6毫巴;年平均蒸發量1801mm。1-3月份為霜期,偶見降雪。由於地形複雜,高差較大,一般山區比壩區降雨量大,溫度較低,自山頂到谷底,全年和晝夜溫差變化亦較顯著。

地質地貌

玉溪的平均海拔在1800左右,玉溪地處雲貴高原西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位於新平縣的哀牢山主峰為玉溪最高峰,海拔3165.9米;最低海拔為元江河谷,海拔328米。地形條件複雜,以紅河為界,其東西兩邊的地貌景觀有較大的差異。紅河以西為滇西橫斷山區,山體走向呈北西向,哀牢山主峰大雪鍋山高程3165.9m,當地最低侵蝕基面高程328m,相對高差2838m;紅河以東為雲貴高原,由於受雲南山“字”型構造的影響,山體走向分別為南北向,北西向北東向及南突的東西向,山體破碎,其間以梁王山主峰海拔高程2820m為最高點,一般高程1500-1900m。

水文特徵

玉溪 玉溪

玉溪境內河流水系發育,主要分屬珠江、紅河兩大水系,由位於峨山中部的總果山和紅塔區西部的高魯山相連線構成兩大水系分水嶺。

珠江水系:範圍包括東部的紅塔區、澄江、江川、通海、華寧及峨山東部,珠江上游南盤江的一段,在境內流經華寧縣,長度90km,流域面積5044k㎡,其主要一級支流由北而南有陽宗河、海口河、青龍河、曲江。曲江發源於紅塔區小石橋,南流入江川、紅塔、峨山、通海,入華寧縣在盤溪三江口注入南盤江,全長208km,集水面積4103k㎡。紅河水系:範圍包括新平、易門、元江及峨山西部,境內全長165km,流域面積9981k㎡,元江為紅河上游,自北南流,進入新平稱嘎灑江、漠沙江,流入元江縣境後稱元江,流入越南後稱紅河,其支流主要有綠汁江和小河底河,分別在境內長180km和170km。

玉溪境內流域面積在100k㎡以上的主要河流有元江幹流、綠汁江、南盤江及曲江等30多條,東部地表水系除珠江水系的各支流外,還有高原斷陷湖波撫仙湖、星雲湖、杞麓湖和陽宗海。撫仙湖面積212k㎡,湖面水位海拔1721m,最深達155m,平均水深87m,是中國第二深水湖,總蓄水量185億m3;星雲湖面積34.7k㎡,平均水深7m,蓄水量1.89億m3,正常蓄水位海拔1722.15m;杞麓湖面積37.26k㎡,平均水深4.5m,蓄水量1.68億m3,正常蓄水位海拔1797.25m;陽宗海面積31k㎡,平均水深20m,蓄水量6.02億m3。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玉溪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是世界優質烤菸最佳種植區。礦產資源豐富,礦藏儲量較大的有:鐵礦石,總儲量5.4億噸,居全省之首;煤,探明儲量1.76億噸;磷礦石,儲量12億噸,居全省第二;銅礦石,儲量135.6萬噸;鎳,儲量52萬噸,為全國第二大礦床。40種礦產資源的潛在經濟價值達4000億元以上,其中鐵、銅、磷、鎳4種優勢礦產的潛在經濟價值在1650億元以上。

生物資源

由於玉溪獨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較為明顯的立體氣候,適宜多種農作物的生長。玉溪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溫20.5℃,年均降水量837mm,相對濕度為71%。區域內動植物種類繁多,植物種類達230餘科近2000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28種;主要植被有雲南松林、濕性常綠闊葉林、半濕潤常綠闊葉林。雲南松林作為特有的優勢地方樹種的森林類型,是玉溪市森林林分的主體,占玉溪優勢樹種面積的70%。

玉溪林業用地面積103.1萬h㎡, 其中有林地面積77.6萬h㎡,森林覆蓋率為48.2%,林木蓄積量3600萬m3,有國家森林公園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地縣級自然保護區17個。

水能資源

玉溪市水能蘊藏量達144萬千瓦,可開發的有54萬千瓦。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238.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6萬人,增長0.25%,其中:男性人口122.3萬人,占總人口的51.4%;女性人口115.8萬人,占總人口的48.6%。自然增長率為5.99‰,比上年提高0.01個千分點。年末全市城鎮人口為121.5萬人,鄉村人口為116.6萬人。年末全市城鎮化水平達50.8%,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

公安年末戶籍總人口219.0萬人(不含陽宗鎮),其中男性人口110.2萬人,占總人口的50.3%;女性人口108.8萬人,占總人口的49.7%。年末總戶數為793311戶,其中城鎮364908戶,鄉村428403戶;戶均2.76人。

民族

2010年,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560279人,占總人口的67.73%;各少數民族人口為743232人,占總人口的32.27%。其中,彝族人口為446764人,占總人口的19.39%;哈尼族人口為130279人,占總人口的5.66%;傣族人口為73596人,占總人口的3.19%;回族人口為48284人,占總人口的2.10%;白族人口為11822人,占總人口的0.51%;苗族人口為10306人,占總人口的0.45%;蒙古族人口為7139人,占總人口的0.31%;拉祜族人口為7027人,占總人口的0.31%。

政治體制

市長:張德華

人大主任:李洪雲

監察委員會主任:孟凡兵

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陳昌

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德勛

經濟概況

綜述

2017年全市完成現價生產總值(GDP)1415.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42.0億元,增長6.3%;第二產業增加值729.4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543.7億元,增長12.0%。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0.3:52.2:37.5調整為10.0:51.6:38.4。一、二、三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0.6、4.3、4.4個百分點,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8%、45.9%和47.3%。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9510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8.9%。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515億元,增長13.3%,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為36.4%,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拉動全市經濟成長4.6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成長貢獻率達49.8%。

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372211萬元,增長4.7%,其中增值稅完成490541萬元,增長30.0%;營業稅完成1248萬元,下降97.7%;企業所得稅完成54564萬元,增長28.8%;城市維護建設稅完成165074萬元,增長5.8%。

各縣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情況:紅塔區165897萬元,下降23.2%;通海縣55790萬元,增長7.5%;江川區71026萬元,增長21.9%;澂江縣87607萬元,增長19.6%;華寧縣42090萬元,增長6.5%;易門縣60765萬元,增長4.4%;峨山縣43256萬元,增長3.6%;新平縣126701萬元,增長5.0%;元江縣48814萬元,增長15.2%。

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21228萬元,增長12.3%。其中:教育支出483274萬元,增長15.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36385萬元,增長23.5%;醫療衛生支出269434萬元,下降1.8%。

2017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1%。分類別看,居民消費的八個大類呈現七漲一降的運行態勢。食品菸酒類價格上漲0.4%,其中糧食類價格上漲 0.2%,畜肉類價格下降 5.0%,鮮菜類價格上漲4.1%,鮮瓜果類價格上漲6.4%;衣著類價格下降0.1%;居住類價格上漲2.2%;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0.1%;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上漲1.4%;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0.8%;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2.7%;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0.8%。

2017年全市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9%;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0.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10.0%;購進價格上漲14.9%。

2017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080.8億元,增長20.9%。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63.7億元,增長70.6%;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88.7億元,增長11.4%;第三產業完成投資828.4億元,增長20.6%。

從主要行業看,工業完成投資188.7億元,增長11.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投資265.9億元,增長82.3%;房地產業完成投資205.7億元,下降32.6%。

第一產業

2017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4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3%。其中:農業(種植業)增加值93.4億元,增長5.9%;林業增加值4.2億元,增長7.3%;牧業增加值42.3億元,增長7.3%;漁業增加值2.1億元,增長4.4%;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7億元,增長7.5%。

2017年全市糧食總產量為62790萬公斤,增長0.6%;烤菸總產量7533萬公斤,下降6.1%;油料產量3867萬公斤,下降1.0%;園林水果產量75961萬公斤,增長13.6%;甘蔗產量74513萬公斤,下降1.3%;蔬菜產量240216萬公斤,增長4.6%;核桃產量1351萬公斤,增長16.4%。

2017年全市肉蛋奶總產量 52.6萬噸,增長9.7%,其中肉類產量37.8萬噸,增長12.0%;禽蛋產量13.9萬噸,增長4.2%;奶類產量0.8萬噸,增長5.0%。水產品產量1.72萬噸,增長2.2%。

第二產業

2017年全市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66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1%,拉動GDP增長3.6個百分點,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38.1%。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33戶,主營業務收入1419億元,增長17.1%,實現增加值623.7億元,增長7.2%。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實現增加值453.1億元,增長2.8%,其中菸草製品業完成393.6億元,增長0.4%;重工業實現增加值170.6億元,增長21.9%,其中黑色金屬礦採選業完成255.1億元,增長13.2%;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完成347.9億元,增長8.5%;有色金屬礦採選業完成106.3億元,增長14.7%;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完成176.3億元,增長39.1%。

部分工業產品產量增長較快。其中增幅最高的是磷礦石增長62.9%,其次是硫酸增長33.3%,其餘依次是塑膠製品增長19.6%、鐵礦石原礦量增長12.8%、變壓器增長11.7%。

建築業快速發展。2017年全市建築業完成增加值67.4億元,按現價計算增長25.3%。全市具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191家,資質建築企業期末人數54913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10699人,比重為19.5%。2017年資質以上建築企業房屋施工面積771.7萬平方米,增長8.2%;房屋竣工面積631.3萬平方米,增長20.1%。

第三產業

2017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7.4億元,增長12.5%。從銷售地區看: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14.7億元,增長12.5%;鄉村實現52.7億元,增長12.5%。從消費形態看:餐飲收入實現66.3億元,增長12.4%;商品零售實現301.1億元,增長12.5%。

對外貿易穩步發展。2017年全市完成外貿自營進出口總額 210099萬美元,增長4.0%,其中出口206353萬美元,增長3.6%;進口3746萬美元,增長34.7%。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2017年全市共實施市外國內資金項目923個,引進市外國內資金911.2億元,增長14.0%,其中引進省外資金734.6億元,增長21.0%。實際使用外資1133.5萬美元,增長8.7倍。新批准設立外商投資企業 6戶,契約外資金額 5182.5萬美元;增資1戶,契約外資金額350萬美元;股權變更3戶。

旅遊產業快速發展。2017年全市接待遊客3580.6萬人次,增長32.1%;旅遊總收入283.2億元,增長73.9%。年底全市擁有星級飯店26家;國際國內旅行社34家;國家級A級以上景區21 個;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 1個;雲南省級特色旅遊小鎮 3個。

2017年全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82.3億元,增長11.6%。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719.4億元,比上年增加203.7億元,增長13.4%,其中住戶存款餘額825.2億元,增長9.7%。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996.9億元,增加93.4億元,增長10.3%。存貸比58.0%,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

2017年全市共有產險公司15家、壽險公司11家,代理公司3家。全市實現保費收入41.0億元,增長13.2%,其中財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7.3億元,增長15.8%;人壽險原保險保費收入23.7億元,增長11.4%。全市賠款支出12.4億元,賠付(給付)率為30.4%,其中財產險業務支付賠款7.4億元,賠付率42.8%;人壽險業務給付賠款5.0億元,給付率21.3%。

2017年全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達到70535元,比上年增加10127元,增長16.8%。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80元,比上年增加2703元,增長 8.4%;城市常住居民(紅塔區)人均可支配收入35974 元,比上年增加2696元,增長8.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57元,比上年增加1089元,增長9.1%。

社會事業

科技

2017年全市實施國家和省各類科技計畫項目213項。獲省獎勵的科技成果項目14項,其中一等獎0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1項。爭取各項科技經費總計6085.6萬元。市級科技項目投入4882.7萬元。申報專利1585件,批准(授權)專利947件。

教育

2017年全市有大專院校2所,招生4816人,比上年增長7.4%;在校學生16148人,增長3.0%;畢業生4191人,增長16.9%。普通中專學校3所,招生2379人,減少16.2%;在校學生7618人,減少3.5%;畢業生2519人,增長7.9%。職業高中9所,招生5864人,增長3.1%;在校學生15131人,增長2.7%;畢業生4783 人,減少6.6%。普通高中22所,招生13475人,比上年增長2.8%;在校學生38513人,增長0.7%;畢業生12189人,減少3.2%。國中85 所,招生26854人,減少4.0%;在校學生82621人,減少3.6%;畢業生28738人,減少4.7%。普通國小526所,招生23985人,增長1.6%;在校學生143946人,減少2.9%;畢業生27548人,減少3.7%。幼稚園(含學前班)在園幼兒6.51 萬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96%。

2017年全市共投入“三免一補”資金28900萬元,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共8.9萬人享受生活補助,國小生補助標準1000元/生/年,國中生補助標準1250元/生/年。

文化

2017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館 10 個,公共圖書館1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75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項,省級23項,市級53項,縣級176項;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6個,省級40個,市級166個,縣級324個。全市有文化經營單位1287家,其中娛樂場所495家,網咖354家,出版物經營單位312家,印刷企業126家,684個農村文化活動室、714個農家書屋、1000餘個文化活動廣場,打造“圖書館+”“群苑周末小舞台”等品牌項目,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加豐富與多元化。

醫療

2017年,全市共有衛生機構1419個,其中醫院71個;衛生機構擁有床位數13282張;衛生技術人員13432人,其中醫生4250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0個,衛生技術人員534人;婦幼保健院(所、站)10個,衛生技術人員684人。按發病日期統計,傳染病發病率為129.40/10萬,2017年全年發現愛滋病感染者隨訪管理率達100%,與上年持平。

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團隊1035個,家庭醫生2805人,已簽約43.5萬人,重點人群簽約38.1萬人。簽約居民到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家庭醫生團隊就診15.6萬人次,村衛生室接診268.5萬人次,深入推進縣鄉村一體化改革。

體育

2017年全市共派出各項目運動員1002人次參加省級比賽36項次,獲金牌89.5枚,銀牌98枚,銅牌114枚。柔力球花式集體套路項目榮獲銅牌1枚,網式女子單打項目進入決賽;龍舟項目女隊以團體總積分第八名取得全運會決賽資格。玉溪籍運動員在皮划艇、鐵人三項、腳踏車、武術、馬拉松、柔力球比賽項目中共取得3金3銀2銅牌的佳績,全面展示了玉溪市民眾體育項目的發展成果和運動風采。

社保

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53.6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32.1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21.5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12.6萬人;參加失業保險15.8萬人;參加工傷保險24.3萬人;參加生育保險19.8萬人。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征繳收入31.5億元,其中企業為17.9億元,機關事業單位為13.6億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征繳收入11.7億元,失業保險基金征繳收入0.91億元,工傷保險基金征繳收入1.17億元,生育保險基金征繳收入0.74億元;全市農村勞動力培訓20.6萬人次;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1.5萬人次,其中,轉移到省外就業7.62萬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3084人,企業勞動契約簽訂率為94.5%,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結案率為98.2%,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成功率為65.7%,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結案312件,結案率為100%,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為220萬人。

2017年全市穩步提高城鎮職工醫療保障水平,建立了20種重大疾病保障機制,參保職工最高支付限額達到25萬元。全市城鄉居民籌資標準為617元,其中各級財政補助467元(中央財政補助324元,省級財政補助63元,市縣區補助80元),個人繳費150元。

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269842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1855876人,總計參保2125718人,參保城鎮職工就醫208.7萬人次(含統籌和個人帳戶),其中統籌待遇享受54.9萬人次,統籌基金支付59187萬元。參保城鄉居民就醫527.9萬人次,統籌基金支付105106萬元。

電信

2017年全市郵電業務總量34.8億元,增長7.2%。全市固定電話用戶達10.5萬戶,行動電話用戶258.9萬戶。網際網路寬頻網用戶74.3萬戶,增長17.2%。

安全生產

2017年全市共發生各類傷亡事故 55起、死亡57 人,其中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29 人;死亡人數減少 43人、下降59.7%。工礦商貿事故死亡19 人。發生一次死亡 3至 9人(含9人)較大事故0 起(均為較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0人,其中生產經營性較大事故0起、死亡0人。

城市建設

2017年全市城鎮建設取得新進展,城市建成區面積75.3平方公里,城市維護資金支出34081萬元,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2840.9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7.7%。建成區園林綠地面積2526.4公頃,其中公園綠地面積786.6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0.3平方米。

生態環境

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中心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 99.2% ,比上年下降0.52個百分點,實現了縣級城鎮環境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系統全覆蓋。

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焦炭消費量292.81萬噸,增長5.96%;原煤消費量235.91萬噸,增長4.48%;電力消費91.35億千瓦時,增長4.73%;其它洗煤11.95萬噸,增長33.77%;煤氣(高爐煤氣、轉爐煤氣)53.18億立方米,增長7.21%,原煤、焦炭、電力構成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的主體品種(以上消費量是終端消費量)。

交通運輸

概述

玉溪的交通方便,2條國道、9條省道、1條鐵路、5條高速公路連線八縣一區和接壤的四個州市。

境內有全國第一條自費修建的鐵路——昆玉鐵路,與全國鐵路網相連。已通車的玉蒙鐵路(玉溪——蒙自),給玉溪和蒙自兩地人民帶來更多的便捷。213國道縱貫南北,323國道從境內南部穿過,有昆玉高速、玉元高速、元磨高速、玉江高速、通建高速5條高速公路。有102省道、202省道、213省道、214省道、216省道、218省道、304省道、306省道、307省道相互交錯連通。

2017年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實現增加值22.4億元,增長8.4%。公路建設成效明顯,客貨運輸平穩發展。2017年底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7061.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80.2公里,一級公路110.9公里。高級、次高級路面占全市公路總里程的42.5%。全市公路運輸客運量完成1839萬人,下降3.8%;旅客運輸周轉量126727萬人公里,增長5.5%。完成貨運量10522萬噸,增長4.7%;完成公路運輸貨物周轉量1713055萬噸公里,增長8.5%。

2017年全市擁有機動車87.5萬輛,其中汽車40.7萬輛,汽車中載客汽車32.5萬輛(轎車18.3萬輛),載貨汽車7.9萬輛(普通載貨汽車2.4萬輛),其他汽車2356輛;機車46.4萬輛;掛車3839輛。

公路

高速公路

昆玉高速 昆玉高速

昆玉高速(昆明——玉溪)、玉元高速(玉溪——元江)、元磨高速(元江——磨黑)、通建高速(通海——建水)、玉江高速(玉溪——江川)

國道

213國道、323國道

省道

102省道(昆明——呈貢——晉寧——玉溪——峨山)

202省道(馬金鋪——澄江)

213省道(安豐營——易門——峨山)

214省道(晉城——江川——通海——里山——建水——元陽——綠春——江城——普洱)

216省道(高大——石屏——紅河)

218省道(楚雄——雙柏——水塘——戛灑——腰街——漠沙——墨江——江城——勐醒)

昆玉鐵路 昆玉鐵路

304省道(玉溪_通海——華寧——新哨)

306省道(大開門——新平——曼蚌)

307省道(水塘——鎮沅)

鐵路

昆玉鐵路(昆明——玉溪)、玉蒙鐵路(玉溪——蒙自) 玉磨鐵路《(玉溪--磨憨)規劃建設》

地方特產

貓哆哩酸角糕江川抗浪魚剪刀塘玉溪涼米線
雲南十八怪通海豆末糖江川大頭魚芝麻片
哀牢山三珍華寧乾米線通海布傘通海民族銀飾品
錠子眼藥通海白蘿蔔澄江藕粉牛山柑橘
野生菌甜白酒百抖茶油鹵腐
易門豆豉新平醃菜冬瓜蜜餞油雞縱

旅遊景點

映月潭

映月潭休閒文化中心位於於大營街。

哀牢山

位於新平縣與景東、鎮沅、楚雄、雙柏等五縣交界處,海拔2080-3166米。已開闢的景點主要有“南恩瀑布”、“隴西世族”莊園、“茶馬古道”。

通海秀山

通海秀山在明朝時曾與昆明金馬山、碧雞山,大理的蒼山共稱雲南四大名山,1987年12月被列為雲南省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

秀山公園位於通海縣城南,與城相連。出城步行數百步即可登山。山中禪院森森,曲徑通幽。秀山公園經歷代修建,構成了三元宮、普光寺、玉皇閣、清涼台、萬壽宮、斗天閣、涌金寺等古建築群。

杞麓湖

杞麓湖北岸建有沙溝嘴湖濱公園,利用天然直伸湖內的沙嘴建成,三面臨水,園內的水池與湖相通。 杞麓湖距離通海縣城1.5公里,屬南盤江水系,面積4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米,最深處約15米,總容量1.5億立方米。

陽宗海

陽宗海屬玉溪澂江縣陽宗鎮,距昆明36公里,湖東南的龍泉寺,後依石壁, 前瞰湖水,山腹湧出一泉,清澈明淨。

錦屏山

錦屏山景區位於峨山彝族自治縣以西15公里處,主要景點有雲海閣、林海閣、百花區、茶山明珠、雲茶山莊等。

撫仙湖

位於澄江、江川、華寧三縣間,距昆明60多公里。湖面積212平方公里,僅次於滇池和洱海,為我省第三大湖。

星雲湖杞麓湖陽宗海通海秀山九龍池
聶耳故居華寧象鼻山溫泉澄江帽天山國家地質公園江川李家山青銅器博物館白龍潭
紅塔山高鼓樓台山書院玉泉寺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聶耳故居玉溪龍馬溶洞通海曲陀關里山峨山錦屏山公園
聶耳公園元江世界第一高橋易門龍泉森林公園圓明寺三聖宮
峨山灑西黑療養院新平磨盤山國家森林公園妙蓮寺大殿澄江鳳山公園撫仙湖水下古建築群
陽光海岸仙人洞映月潭休閒文化中心玉溪古窯遺址元江哀牢梯田

著名人物

聶耳彭寂寬聶鴻儀王秀珍

城市榮譽

聶耳故鄉雲煙之鄉花燈之鄉
2017年中國最安全城市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1年榮獲“國家衛生城市”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