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高新技術開發區

玉溪高新技術開發區

玉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於1998年7月經雲南省省政府批准,在原經濟開發區基礎上成立的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玉溪高新區以紅塔集團強大的綜合實力和地方財政的雄厚基礎為依託,著力改善投資環境,致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力爭把高新區建設成亞洲菸草及其配套產業的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中心,2000年底,進區項目204項,完成投資總額68億人民幣,在“十五”至“十一五”期間,高新區將建設“五園區”:菸草及其配套產業為主的紅塔工業園區、特色生物技術園區、九龍綜合工業園區、中醫藥工業園區和科技人員創業園區。

概述

玉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於1998年7月經雲南省政府批准,在原經濟開發區基礎上成立的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蜚聲中外的全國第一大捲菸研發、生產、銷售企業,紅塔集團就坐落在區內。

玉溪高新技術開發區玉溪高新技術開發區

幾年來,玉溪高新區以紅塔集團強大的綜合實力和地方財政的雄厚基礎為依託,著力改善投資環境,致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力爭把高新區建設成亞洲菸草及其配套產業的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中心及雲南省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出口基地。玉溪高新區正逐漸成為西部大開發的又一投資熱土。

高新區的遠景規劃是,建設菸草及其配套產業的紅塔工業園區特色生物技術園區九龍綜合工業園區中醫藥工業園區科技人員創業園區“五園區”,成為玉溪乃至雲南省對外開放的視窗和新的經濟成長點。

玉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自成立以來,立足現實,找準優勢,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投資環境,積極引資、引技、引智、引項目,在招商引資、加速城鎮化進程、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等方面都取得明顯成效。

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高新區自成立以來,以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為目標,狠抓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建成新區4平方公里,完成基礎設施投入4億多元,“五通一平”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基本完成。目前,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面積684800平方米,累計建築竣工面積2229533平方米,其中:已建成道路27條;鋪設通訊線路16.5公里,開通程控電話9.6萬門;架設輸電線路15.51公里,區內建成11萬伏專用變電站;完成給水管道21.86公里,日供水能力7.5萬噸,排水管道50.78公里;完成服務網點和配套住宅建設,為投資者創造了完善的硬體投資環境,使高新區具備了一定的接納國內外投資的基礎條件。

招商引資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一批以菸草及配套產業為主的現代工業,以高檔花卉為代表的現代農業,以精細化工和包裝材料為主的高新技術項目相繼在高新區落戶投產。2002年,高新區招商引資工作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在談和已實施項目涉及引進資金4.4億美元、3000萬港幣和4億元人民幣。以電腦投注軟體系統開發為龍頭的IT行業、以國際先進設備和技術為手段的年產20萬噸紅麻製漿造紙項目、以出口美國為主,投資3億美元,年產上億隻優質質肉雞的現代化大型家禽養殖加工等項目進入高新區,給玉溪高新區帶來二次創業的機遇,對玉溪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起到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玉溪高新技術開發區玉溪高新技術開發區

經濟新增長點培育嶄露頭角。隨著紅塔集團在區內投資項目的增加,形成了以紅塔集團為龍頭,帶動相關產業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1993年以來,紅塔集團進入高新區大規模建設,以超常規的規模和速度發展,在高新區形成科研、生產、辦公、居住為一體的特大型企業,成為雲南省的重要財源,已成為玉溪市乃至雲南省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城鎮化的先導作用突出。高新區在新老城區結合部,幫助建成區內農村發展二、三產業,在進行大規模的舊村改造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嘗試,為平穩、妥善地進行城郊結合部的城鎮化建設做出示範。現建成區面積已占玉溪城市建成區面積的1/3,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城市新區。

高新區管委會作為玉溪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行使地州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和部分行政管理許可權,統一領導和管理高新區內的各項事務。按照“小政府、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的原則,組建了新的管理機構,管委會現內設“三辦六局”,即行政辦、黨委辦、總工辦、招商局、經濟發展局、勞動人事局、社會事業發展局、土地局、建設環保局;直屬單位有市政工程公司、房地產開發公司、隆華有限公司、南苑花卉園林有限公司等,設立了財政、稅務、工商、公安等外派機構;積極引進和完善各類中介機構,社會服務體系得到進一步的健全。區內能提供信息、投資項目前期工作、企業註冊、企業職工和專家的後勤生活等方面的服務,提高了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增強了高新區的吸引力。

建設成效

玉溪高新區自成立以來,以“求實、高效、廉潔、拼搏”的精神,圍繞“築巢引鳳、引鳳築巢”,加強自身建設,立足現實,找準優勢,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投資環境,積極引資、引技、引智、引項目,在招商引資、加速城鎮化進程,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等方面都取得明顯成效。

玉溪高新技術開發區玉溪高新技術開發區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高新區自成立以來,以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為目標,狠抓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八年來,建成新區4平方公里,已完成基礎設施投入4.66億元,“五通一平”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基本完成。目前,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面積684800m2,累計建築竣工面積2229533m2,其中:已建成道路27條,21.4公里;鋪設通訊線路16.5公里,開通程控電話9.6萬門;架設輸電線路15.51公里,區內建成11萬伏專用變電站;完成給水管道21.86公里,日供水能力7.5萬噸,排水管道50.78公里;完成服務網點和配套住宅建設。為投資者創造了基本的硬體投資環境,使高新區具備了一定的接納國內外投資的基礎條件。

二是招商引資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至2000年底,高新區先後引進審批項目204項,完成投資總額68億元,其中引進市外資金13.2億元。2000年審批實施和在談項目總計30項,其中審批項目11項,實施9項,總計18.8億元,在談9項,總投資12.2億元。特別是一批以菸草及配套產業為主的現代工業,以包衣種劑和高檔花卉為代表的現代農業,以精細化工和包裝材料為主的高新技術項目相繼在高新區落戶投產。今年1—8月,高新區招商引資工作更是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在談和已實施項目,涉及進引資金4.4億美元、3千萬港幣和4億元人民幣。以電腦投注軟體系統開發為龍頭的IT行業;以國際先進設備和技術為手段的年產20萬噸紅麻製漿造紙項目;以出口美國為主,投資3億美元,年產上億隻優質肉雞的現代化大型家禽養殖加工等項目,正在和即將進入高新區,給玉溪高新區帶來二次創業的機遇,將對玉溪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起到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玉溪高新技術開發區玉溪高新技術開發區

三是經濟新增長點培育嶄露頭角。隨著紅塔集團在區內投資項目的增加,形成了以紅塔集團為龍頭,帶動相關產業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1993年以來,紅塔集團進入高新區大規模建設,以超常規的規模和速度發展,在高新區形成科研、生產、辦公、居住為一體的特大型企業,成為全省的重要財源。1998年工商稅利突破200億元,達204.56億元,創匯1.65億美元,經濟效益創歷史最高水平。高新區2000年含捲菸共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96.32億元,人均技工貿收入137萬元;實現工業總產值190.8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64.53%;實現利稅147.08億元,人均利稅103萬元;扣除捲菸,2000年區內企業技工貿收入與上年同比增長34.8%,實現利稅與上年同比增長15.4%,已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四是城鎮化的先導作用突出。高新區在新老城區結合部,幫助建成區內農村發展二、三產業,進行大規模的舊村改造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嘗試,為平穩、妥善地進行城郊結合部的城鎮化建設做出了示範。現建成區面積已占玉溪城市建成區面積的1/3,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城市新區。

五是區內人才資源初具規模。玉溪高新區目前已建成的4平方公里內職工總數約為14270人,具備中專以上或初級職稱的人員5173人,其中具有大學本科學歷的973人,專科學歷的1236人,中專學歷的1254人,院士4人(兼職),博士碩士學位的45人,具有高級職稱的74人,中級職稱的931人,初級職稱的2347人。在各類企業中,從事經營管理的1109人,電子信息的391人,生物醫藥的48人,環保的64人,新材料的24人,光機電技術的41人,其他專業的1818人。

六是機構和管理體系不斷建立健全。高新區管委會作為玉溪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行使地州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和部分行政管理許可權,統一領導和管理高新區內的各項事務。並且按照“小政府、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的原則,組建了新的管理機構,管委會現內設“三辦六局”,即行政辦、黨委辦、總工辦、招商局、經濟發展局、勞動人事局、社會事業發展局、土地局、建設環保局;直屬單位市政工程公司、房地產開發公司、隆華有限公司、南苑花卉園林有限公司等,設立了財政、稅務、工商、公安等外派機構;積極引進和完善各類中介機構,社會服務體系得到進一步的健全。區內能提供信息、投資項目前期工作、企業註冊、企業職工和專家的後勤生活等方面的服務,提高了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增強了高新區的吸引力。

玉溪市

玉溪因其橫貫壩子的州大河河水澄碧透亮,如玉帶潺潺流淌在萬畝田疇之中,故而得名玉溪。

玉溪高新技術開發區玉溪高新技術開發區

玉溪市位於雲南省中部,地處北緯23°19"至24°58''、東經103°09"至106°16",東南連線紅河,西北毗鄰楚雄,西南與思茅接壤,北部連線省會昆明。市中心城區距昆明83.6千米。北上通過昆明可直達西南與國內各大中城市,南下經西雙版納州紅河州可通往緬甸寮國越南等國。

玉溪地區1997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地設市,1998年6月28日正式掛牌。全市轄一區八縣,即紅塔區,江川、澄江、通海、華寧、易門縣,以及峨山、新平、元江三個民族自治縣,共有80個鄉鎮。全市面積1528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73萬畝。總人口為201.68萬,其中:農業人口167.74萬。有彝、哈尼、傣、回、白、蒙古、苗、拉枯等25種少數民族,總占總人口的31.69%。

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地、峽谷、高原、湖泊、盆地交錯分布。主要山脈有西部邊緣的哀牢山脈,東部的梁王山脈等,最高海拔3137米,最低海拔328米。23個山間盆地(壩子)遍布全市各地,以玉溪、通海、澄江、江川壩子較大。玉溪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由於地勢高差懸殊,立體氣候較為明顯,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在15.6~23.8℃之間,年平均降水量792~943毫米。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500~1800米之間,屬低緯度高原,173萬畝耕地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是雲南省重點出口花卉基地之一。尤其是海拔1400米以下的亞熱帶河谷,是得天獨厚、全國少有的天然溫室,盛產甘蔗芒果柑桔咖啡蘆薈等亞熱帶作物和冬早蔬菜。

玉溪是滇中糧倉,並盛產優質菸葉,民間音樂舞蹈表演藝術玉溪花燈歷史悠久,又是人民音樂家聶耳的故鄉,素有“雲煙之鄉”、“花燈之鄉”、“聶耳故鄉”的美稱。

紅塔集團

玉溪紅塔集團是玉溪高新技術開發區的依託。紅塔菸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創業於1956年,從一個小規模的菸葉復烤廠到名列中國第一,世界前列的現代化跨國菸草企業集團,紅塔集團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民族工業不斷求新圖變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演進史。

玉溪高新技術開發區玉溪高新技術開發區

在“山高人為峰”的企業精神指引下,近年來紅塔集團堅持“以主業為主,提質創新,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工作思路,以消費者為導向,以科技創新帶動產品品質不斷提高,其主要品牌紅塔山連續七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第一名,紅塔山、玉溪、恭賀新禧阿詩瑪紅梅在中國菸草行業36個名優品牌中占有五席,並與國賓美登人民大會堂等一起入選國家菸草專賣局全國捲菸百牌號行列,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有的出口國際市場,為海外消費者提供了環保、自然、健康、醇和的高品質菸草產品。

除致力於做精、做強、做大菸草主業之外,紅塔集團還成功涉足能源交通、金融保險、醫藥以及輕化工行業,獨資、控股、參股69家企業,累計對外投資達147.9億元人民幣。

近年來,紅塔集團加快了在行業內整合重組的步伐,堅持並實踐著“大企業、大市場、大品牌”的整合發展思路,1999年2月,兼併長春捲菸廠,實現了中國菸草業首例跨省兼併的資本運作。2003年5月,控股紅塔海南捲菸有限責任公司。2003年12月,成立紅塔遼寧菸草有限責任公司。2004年9月,實現與楚雄捲菸廠大理捲菸廠產供銷、人財物的一體化整合……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科技創造價值,價值回報社會,這是紅塔集團始終堅持的企業發展之路。今天,紅塔集團面對著無數可能的競爭選擇和瞬息萬變的市場風雲,他們堅信,唯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唯有時刻胸懷社會,積極進取,才能在全新的資訊時代獲得更大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