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之戰

河中之戰

河中之戰,是從唐興元元年(784年)七月至貞元元年(785年)八月,唐廷命河中節度副元帥馬燧等乎河中李懷光叛亂的作戰。

基本信息

唐朝時期

作戰經過

興元元年七月,因涇原之戰出走的唐德宗幾經輾轉終於回到京城長安。叛將李懷光謝罪,被諒解。朝廷派給事中孔巢父等持詔慰喻河中。由於孔巢父等輕躁被殺,李懷光又治兵反叛朝廷。德宗命待中渾瑊為河中節度副元帥,領兵討伐懷光。渾瑊重新占領同州(治馮翊,今陝西大荔)後,幾次與李懷光交鋒都為其所敗,不能前進。當時,許多朝臣建議赦懷光罪,德宗不許。又任命河東節度使馬燧為副元帥,與渾瑊及鎮國節度駱元光,邠寧節度韓游瓌、鄜坊節度使唐朝臣等會兵同討懷光。為了分化這支數萬人的河中軍,在官軍頒發冬衣時,朝廷特意指示,朔方及諸軍在懷光所屬的士兵,冬衣及賞錢皆當另外貯放,待道路稍通,及時發放。馬燧率步騎3萬人攻拔絳州(治正平,今山西新絳),隨後又分兵攻取聞喜、萬泉、虞鄉、永樂、猗氏地,在陶城(今山西永濟西北)斬首萬餘級,與渾瑊軍相會合,兵逼河中李懷光大本營。貞元元年四月,馬燧、渾瑊在長春宮(今山西永濟境)南大破李懷光軍,並掘塹壕圍宮城,懷光部將相繼降唐,朝廷又任命馬燧、渾瑊為招撫使。這時,鄰州(治新平,今陝西彬縣)韓游瓌率兵6000請示渾瑊,共同攻打朝邑(今陝西大荔縣東南朝邑鎮)。李懷光部將閻晏欲出戰,其部下卻因鄰軍是自己的親人,不願白刃相向,閻晏立即引兵退去。李懷光看到眾心不從,便詐稱要歸順唐廷,乘機聚集掠奪的財物,準備車馬,揚言說待道路暢通後向朝廷進貢,這樣延遲近一個月。

當時,連年旱蝗災害,官兵的物資糧食匱竭,又有些人建議赦免李懷光。李晟卻陳述五點理由力主平叛到底。他還請求朝廷發兵2萬,自備資糧,獨討懷光。七月初一,馬燧從前線回京建議除惡務盡,撥給官兵一月糧,必定殲敵。得到德宗批准。八月初二,德宗罷免子一切與打仗無關的費用,全力支持平叛。馬燧回到前線行營後,當即與諸將商議攻打長春宮,並親自深入宮城下,向守將徐庭光喊話策反,並要求他們堅守不要出擊。初十,馬燧、渾鹼、韓游瓌三支主力近逼河中焦籬堡(位於河中府河西縣西),守將尉矽率700人投降。這天夜晚,李懷光舉火聯絡,諸營不予回響。

結果

馬燧親自到長春宮下招降守將徐庭光。馬燧率諸軍到河西(今陝西合陽東),河中軍士驚慌,懷光無法控制局勢,自縊身亡。朔方將牛名俊砍斷李懷光首級出城投降。這時河中兵還有1.6萬人,馬燧斬殺了閻晏等七名首要犯,其餘皆不問罪,叛亂被平定。

元朝時期

簡介

河中之戰,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九月至十六年(1221年)二月,在蒙古第一次西征中,成吉思汗軍在河中(位於錫爾河、阿姆河兩河流域之間)地區與花剌子模軍進行的一次戰略作戰。

經過

花剌子模汗摩訶末聞蒙古大軍來攻,認為蒙古人於剽掠殘破平原以後,將必飽載而歸,於是採取堅壁清野的防禦方略。動員40萬大軍,分軍自守。於錫爾河以南地區,構成正北向之抵抗地帶,置防禦中心於撒麻耳乾(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沿錫爾河各城堡分別配備一定兵力防守,以總兵力一半重點防守新舊兩都。欲使蒙古分散兵力,而自以逸待勞,然後相機反攻,把決戰地域放在撒麻耳乾。

成吉思汗的戰略是迂迴包圍,各個殲滅。先分兵攻取各處城堡,而自率主力進行大縱深遠距離戰略迂迴,直插不花剌(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然後會師撒麻耳乾。 成吉思汗命哲別一路5000騎兵作為奇兵,從南方進攻花剌子模的東南部。摩訶末唯恐切斷王國與兩大資源地和新軍籌建基地阿富汗、呼羅珊的聯繫,急派主力指向拔汗那。該軍一出動,蒙古遠征軍主力立即推進到錫爾河戰線。成吉思汗分軍為四路:令皇子察合台、窩闊台指揮第一路軍留攻訛答刺(今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西北),戰鬥持續了六個月,消滅守軍3萬人,於十五年二月攻克訛答剌。

由長皇子朮赤指揮的第二路軍沿錫爾河西北攻占昔格那克(今哈薩克斯坦契伊利東南)、氈的(今哈薩克斯坦克齊爾·奧爾達東南)、養吉乾(今哈薩克斯坦卡札林斯克南)。由阿剌黑、速亦客禿、塔孩三將指揮第三路軍向錫爾河東南,進攻伯納克特(也稱別納客忒,今烏茲別克塔什乾西南)、忽氈(今塔吉克列寧納巴德)。末幾,一、三路軍會師撤麻耳乾。 成吉思汗與拖雷率領中路主力軍渡過錫爾河,通過基吉爾庫姆沙漠,迂迴到阿姆河流域,降賽爾奴克(也稱咱兒訥黑城,今烏茲別克撒馬爾乾北,艾達爾庫爾湖南)與訥兒城(今烏茲別克努臘塔城)。

三月,經數日激戰,攻占戰略要點不花剌城,消滅守軍3萬人,切斷花剌子模新舊都之間及河中與波斯之間聯繫(參見不花剌之戰)。出其不意插入撒麻耳乾背後,完成了戰略包圍。

摩訶末急派餘部支援不花剌,未成,唯恐退路被堵死,立即放棄指揮,逃往南方。成吉思汗揮師向撒麻耳乾開進,與一、三路軍會師撒麻耳乾地區,派哲別、速不台、脫忽察兒各率領1萬騎兵追擊摩訶末。同時分別掃清撒麻耳乾外圍寨堡,然後四面包圍撒麻耳乾,並準備了大量的攻城器械,開始強攻。守軍11萬人第三天出降(參見撒麻爾乾之戰)。成吉思汗占領了撒麻耳乾後,任命長老的兩位朋友為撒麻耳干城的知事與總督,派一名蒙古人為達魯花赤。同時令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指揮一、二路軍進攻玉龍傑赤,圍攻半年多,消滅守軍9萬人(參見玉龍赤傑之戰)。

結果

河中戰役勝利結束,消滅花刺子模王國正規軍30萬人。

點評

此戰,成吉思汗靈活運用包圍迂迴和大縱深遠距離穿插分割的戰略取得了河中戰役的勝利。

河中之戰河中之戰

唐朝戰爭列表

霍邑之戰 | 唐朝統一戰爭 | 淺水原之戰 | 柏壁之戰 | 唐與突厥戰爭 | 洛陽、虎牢之戰 | 虎牢之戰 | 唐平蕭銑之戰 | 洺水之戰 | 靈州之戰 | 下博之戰 | 唐滅劉黑闥之戰 | 唐與吐蕃戰爭 | 岷州之戰 | 唐滅輔公祏之戰 | 五隴坂之戰 | 玄武門之變 | 涇陽之戰 | 唐滅東突厥之戰 | 唐擊吐谷渾之戰 | 松州之戰 | 唐滅高昌之戰 | 唐擊薛延陀之戰 | 唐擊焉耆之戰 | 唐與高麗戰爭 | 安市城之戰 | 唐滅薛延陀之戰 | 唐攻龜茲之戰 | 唐滅西突厥之戰 | 唐滅百濟之戰 | 唐與契丹、奚等之戰 | 平壤之戰 | 天山之戰 | 白江口之戰 | 唐滅高麗之戰 | 大非川之戰 | 青海之戰 | 裴行儉破西突厥之戰 | 朔州、黑山之戰 | 裴行儉攻伏念之戰 | 雲州之戰 | 骨篤祿攻唐之戰 | 武則天平李敬業之戰 | 兩井之戰 | 唐諸王反武后之戰 | 安西之戰 | 素羅汗山之戰 | 黃獐谷之戰 | 東硤石谷之戰 | 天門嶺之戰 | 冷陘之戰 | 灤水谷之戰 | 武街之戰 | 瓜州之戰 | 石堡城之戰 | 唐攻契丹之戰 | 積石軍之戰| 唐擊小勃律之戰 | 恆羅斯之戰| 唐與南詔戰爭 | 唐平安史之亂 | 范陽起兵 | 安軍攻占東都之戰 | 郭子儀擊叛軍之戰 | 常山之戰 | 雍丘之戰 | 九門之戰 | 嘉山之戰 | 靈寶之戰 | 陳濤斜之戰 | 寧陵之戰 | 春太原之戰 | 睢陽之戰 | 唐收復兩京之戰 | 河東之戰 | 唐收復長安之戰 | 唐收復洛陽之戰 | 河陽之戰 | 唐再奪東京之戰 | 唐滅史朝義之戰 | 邠州之戰 | 奉天、靈台之戰 | 靈、宜、鹽、百之戰 | 劍南、西川之戰 | 臨洺之戰 | 洹水之戰 | 魏州之戰 | 涇原兵變 | 奉天之戰 | 貝州之戰 | 李晟收復長安之戰 | 河中之戰 | 汧城之戰 | 神川之戰 | 維州之戰 | 唐破吐番維州之戰 | 蔡州之戰 | 唐平劉稹澤潞之戰 | 交趾之戰 | 龐勛起義 | 成都之戰 | 王仙芝起義 | 唐末農民戰爭 | 黃巢轉戰中原之戰 | 黃巢南下福州之戰 | 信州之戰 | 黃巢攻東都之戰 | 黃巢攻長安之戰 | 唐奪長安之戰 | 唐滅大齊之戰 | 安史之亂

五代戰爭列表

宋朝戰爭列表

北宋統一戰爭 | 荊湖之戰 | 宋滅後蜀之戰 | 劍門之戰 | 夔州之戰 | 宋滅南漢之戰 | 韶州之戰 | 宋滅南唐之戰 | 采石之戰 | 秦淮河之戰 | 皖口之戰 | 宋滅北漢之戰 | 宋遼戰爭 | 高梁河之戰 | 滿城之戰 | 雁門之戰 | 瓦橋關之戰 | 宋夏戰爭 | 岐溝關之戰 | 君子館之戰 | 代州之戰 | 徐河之戰 | 王小波、李順起義 | 河北之戰 | 澶州之戰 | 鄯州之戰 | 延州之戰 | 好水川之戰 | 定川寨之戰 | 河南、涼州之戰 | 崑崙關之戰 | 斷塢道之戰 | 宋收復河、岷等州之戰 | 定羌城之戰 | 宋越熙寧戰爭 | 靈州之戰 | 永樂城之戰 | 西夏、吐蕃攻宋之戰 | 金遼戰爭 | 寧江州之戰 | 出河店之戰 | 達魯古城之戰 | 護步達岡之戰 | 晏州之戰 | 宋江起義 | 方臘起義 | 幫源洞之戰 | 宋金戰爭 | 太原之戰[宋朝] | 金滅北宋東京之戰 | 邵興抗金起義 | 八字軍抗金起義 | 紅巾軍抗金起義 | 東京之戰 | 宋平丁進之戰 | 宋攻李成之戰 | 川陝之戰 | 鐘相、楊麼起義 | 黃天盪之戰 | 建州之戰 | 下沚江之戰 | 富平之戰 | 縮頭湖之戰 | 和尚原之戰 | 德安之戰 | 饒鳳關之戰 | 固石洞之戰 | 陽武口之戰 | 仙人關之戰 | 社木寨之戰 | 岳飛收復襄陽等六郡之戰 | 大儀之戰 | 洞庭湖之戰 | 順昌之戰 | 郾城之戰 | 柘皋之戰 | 剡家灣之戰 | 魏勝抗金起義 | 皂角林之戰 | 德順軍之戰 | 陳家島海戰 | 海州之戰 |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戰 | 十三翼之戰 | 闊亦田之戰 | 納忽山、不黑都兒麻之戰 |韓侂胄攻金之戰 | 仆散揆攻宋之戰 |六合之戰 | 秦州之戰| 蒙金戰爭 | 邊堡寨之戰 | 野狐嶺會戰 | 紅襖巾抗金起義 | 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戰 | 中都之戰 | 北京之戰 | 潼關、南京之戰 | 蒙古攻西遼之戰 | 襄陽之戰 | 棗陽之戰 | 金軍三道攻宋之戰 | 蒙古第一次西征 | 河中之戰 | 春不花剌之戰 | 撒麻爾乾之戰 | 春玉龍赤傑之戰 | 仆散安貞攻宋之戰 | 你沙不兒之戰 | 范延堡之戰 | 申河之戰 | 塔里寒之戰 | 迦勒迦河之戰 | 三峰山之戰 | 蔡州之戰 |宋元戰爭 | 窩闊台攻宋之戰 | 沔州之戰 | 蒙古第二次西征 | 真州之戰 | 陽平關之戰 | 江陵之戰 | 黃州之戰 | 廬州之戰 | 京襄之戰 | 大埡寨之戰 | 乞瓦之戰 | 賽約河之戰 | 余玠防蜀之戰| 壽春之戰 | 蒙古第三次西征 | 蒙古滅大理之戰 | 蒙哥攻宋之戰 | 押赤城之戰 | 蒙古攻四川之戰 | 麥門底斯之戰| 蒙古攻安南之戰 | 底格里斯河之戰 | 巴格達之戰 | 鄂州之戰 | 釣魚城之戰 | 額弗拉特河之戰 | 阿勒頗城之戰 | 大馬士革之戰 | 蒙古平李璮之戰 |虎嘯山之戰 | 襄樊之戰 | 淮西之戰 | 郢州之戰 | 沙陽、新城之戰 | 嘉定之戰 | 丁家洲之戰 | 岳州之戰 | 焦山之戰 | 臨安之戰 | 常州之戰 | 重慶之戰 | 揚州之戰 | 潭州之戰 | 瀘州之戰 | 靜江之戰 | 文天祥反攻江西之戰 | 元平吉里之戰 | 芒市河之戰 | 厓山之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